最新冬残奥会心得体会(实用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一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我看见盲人火炬手点燃冬残奥主火炬,听见大家对他暖心的鼓励声。后来,我特地去查了这位火炬手的个人介绍,了解到他是半途变盲的,从光明坠入黑暗。但他却没有放弃,努力克服苦难浴火重生,他的.坚强精神让我感动。
只要心中有火,世界便有光,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吧!这也是人类精神的巅峰!前段时间的冬奥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速度与激情,而这次冬残奥会让人感受到生命坚强与韧性。在2015年我当过首尔世界盲人运动会的志愿者,如今又亲临冬残奥会开幕式,我感到十分荣幸,也为残疾人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发自内心地觉得开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二
北京时间3月9日,中国运动员郭雨洁在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的半决赛中名列小组第四,无缘决赛。
“昨天中距离拿第四,比拿冠军都高兴!”郭雨洁赛后走过混合采访区时看起来毫不失落,“自从第一天拿了金牌以来,家人朋友们总在祝我再多拿一块奖牌。昨天最后两轮枪没打好,拿了第四,反而感觉压力小多了。”
出生于20xx年的郭雨洁是张家口本地人,出生时便有先天性左手残疾。20xx年,她开始接受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训练,一路稳扎稳打,获得了北京冬残奥会的参赛名额,并且在3月5日首次亮相冬残奥会时便拿到了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金牌。从开幕式开始,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的郭雨洁就备受关注,随着在首个比赛日摘得金牌,她身上的压力达到巅峰。
“(拿金牌时)身边人都很惊讶。”郭雨洁笑着告诉记者们,“爸爸当时在家都不敢看,出去买了点东西回来才知道我拿冠军了。直到现在他们都为我高兴、骄傲。”
家人、朋友、媒体等方面的关注给这个还不满18岁的姑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昨天冬季两项前半程领先挺多,但是后两轮射击的时候脱枪比较多。”回忆起比赛,她说,“实际上压力真的挺大的。”
今天,郭雨洁的爸爸妈妈也来到现场,在闭环外的看台上为她加油助威。“我还是个孩子,不喜欢和爸妈一直聊训练,我们都是聊聊生活,比如比赛完了去哪里旅游。”郭雨洁也有幸福的烦恼,“每天都要跟妈妈打视频,有一天不打她就会来问为啥不搭理她。”
说起今天的比赛,郭雨洁对自己的发挥很满意。“能进半决赛就很高兴了,毕竟不是自己的强项。”她总结道,“11日还有冬季两项长距离,还是要专注把枪打好。”
本次赛事结束后,郭雨洁将迎来自己的18岁生日。说起这个特殊的生日,小姑娘顿时来了精神:“我想要只小狗作生日礼物!”不过她马上就回过神来:“到时候我应该在隔离,不能收礼物了。”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三
段一:介绍残奥会的背景和意义(总计200字)。
残奥会,即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残疾人体育赛事。它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展现残疾人的勇气、毅力和无畏精神,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并推动他们在各个领域的融入。
段二:我的参与经历和感受(总计300字)。
去年,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如此大型的国际性活动,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残奥会所传递的力量。我见证了运动员们在各自项目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展现了残疾人的无限可能。这些运动员们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更让我明白了每一个人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都应该被尊重、平等对待。
段三:残奥会对社会的影响(总计300字)。
残奥会不仅鼓励残疾人实现自我超越,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残奥会,社会大众接触到残疾人的坚强和不拘一格的特质,有助于打破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残奥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思考残疾人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促进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提高社会环境的无障碍性。同时,残奥会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励着更多残疾人走出困境,积极面对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段四:残奥会给我带来的启示(总计200字)。
参与残奥会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习运动员们的坚持不懈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克服自身的局限和消极情绪,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寻求进步。残奥会也教会了我,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创造无数奇迹。
段五:对残奥会的期望和祝福(总计200字)。
回顾残奥会的经历,我为每一位参与者感到自豪,并对他们的付出和坚持表示崇敬。我希望未来的残奥会能够继续发展,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改变。我也希望残奥会的价值观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传承,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包容和平等。让我们一起为残奥运动加油,为残疾人的梦想呐喊,为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四
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漠视来自于不了解甚至不理解,而通过那些生活小细节才可知、可感的关于残疾的意义,健康人很难明白,残奥会,为残疾人提供舞台,展示自己,告诉他人——我能行!它让残疾人收获自信,收获荣誉,收获成就;它让他们卸去平常生活的不如意,通过体育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让残奥会诠释生命的倔强说到北京奥运,相信无人不知,中国一举夺得51金21银28铜的骄人成绩,在奥运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可是,如果问问大家,残奥会什么时候开幕?中国派出多少选手?相信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或许残奥会的赛事不如奥运会精彩,或许残奥会没有明星云集,但是,残奥会并不能因此而被我们忽略。
奥运的真谛在于它的有容乃大,残疾人同样可以并且应当享受到奥运带来的快乐。“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命运的残酷并没有使残奥选手们低头,相反,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将同样在世界赛场上展现骄人的风采。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进行体育运动并非难事,可对于残奥选手来说,却绝对是一个极限的挑战,请看看残缺的身体在水中是怎样奋力向前,请看看坐在轮椅之上如何进行球赛,请看看赛场上的选手们如何保持平衡全力拼搏,他们正在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最倔强的生命。
北京奥运是人文的奥运,人性的关怀让五环焕发出爱的光辉。我们为奥运欢呼,同样要为残奥喝彩;我们为奥运冠军鼓掌,同样要为残奥选手骄傲。奥运缺少残奥是不完整的奥运,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奥运。
当奥运日益被市场化,唯独残奥仍保持着一种率性的纯真,这种纯真来自于体育精神,更来自于生命真谛。残奥选手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但在斗志与拼搏精神上却丝毫不比奥运选手逊色。
同一片蓝天下有着同样的梦想,让我们用同样响亮的声音高呼:“中国残奥会代表团,加油!全世界残奥选手们,加油!”
让生命的坚忍不拔和倔强在残奥会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吧!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五
残奥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专为身有残疾人士而设的体育盛事。作为一个志愿者参与残奥会的服务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在与运动员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他们那一颗颗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心。残奥会让我明白,残疾不是阻碍,而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
在残奥会的参与中,我看到了运动员们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决心,他们面临的种种困难无一不是在不断努力中被战胜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无论身体如何残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每一位运动员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和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
第三段:团结与友爱的重要性。
残奥会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团结和友爱,让我了解到团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参赛国家之间还是参赛队员之间,彼此之间都是充满友爱和合作的。他们不只是竞争对手,更是彼此之间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友爱与团结让我深感温暖,激励我时刻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第四段:对于残疾人的尊重和包容。
残奥会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包容,无论是残疾人还是非残疾人。参与残奥会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技巧和勇气,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们应该从内心感受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第五段:人生的意义与成长。
参与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让我增长见识,更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残奥会是一个展示人的力量和精神的舞台,其中蕴含着无限的情感和意义。通过与运动员和志愿者的交流互动,我学会了感恩和乐观,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和机会。在残奥会的经历中,我也在成长,从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总结:
残奥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盛会,它激励着参与者不断挑战自己,用坚韧与毅力去追求目标。通过参与残奥会,我深刻体味到了这些运动员们的坚持和勇敢,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我将永远记住残奥会所带给我的心灵震撼,坚信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坚持,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六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xx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平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
文档为doc格式。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七
从北京残奥会报道传出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曾经勇敢地和命运拔过河的残疾运动员们,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命的梦想――这梦想不独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
11岁的李月,双足点地时拥有的芭蕾梦想,并没有因被汶川地震残忍地夺去一条腿而破灭。在残奥会开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话中拥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7岁时唐山地震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右腿,19岁时照顾她的母亲病故,后来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又车祸身亡……似乎失去了一切的她,在苦难中的唯一梦想是:“重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绝对能!”
瑞士女孩乌秀拉酷爱登山,在阿尔卑斯山攀冰时因保险栓从冰壁脱落,她坠下深渊……失去下肢的她,欢乐地走出生命的深渊,在手动自行车的训练与比赛之外,还在实现更辉煌的梦想:设计低能耗的环保建筑。
李月、董福利、乌秀拉……他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幕,是人类所有历史收藏中、是我们所有记忆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帮助人类实现一个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谐梦想――人人平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拥有梦想,都渴望精彩。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乌秀拉,更多没能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的梦想还可能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朵,他们还在等待雨露阳光。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平均每五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感谢北京残奥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关注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们不爱出门的几个缘由: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残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许多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窘迫,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心境。
――无障碍设施仍然严重欠缺。北京残奥会使北京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城市,但对全国而言,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仍然严重不足。残疾人出门障碍重重,他们只能选择居守家中。
北京残奥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它不应该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盛宴,而应该是对全民的一次思想启蒙与洗礼。希望它带来的“残奥效应”,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面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重新审视并完善自己的心灵与观念。
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100字)。
残奥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残疾人体育盛会,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体育精神与人性的光辉。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残奥会,深刻体会到了这次经历带给我的感动和启示。
第二段:体会运动员的坚毅与勇敢(300字)。
在残奥会的比赛场上,我看到了许多身体有缺陷的运动员们毫不退缩的奋斗着。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告诉我们,在残疾的身体下,依然蕴藏着强大的力量和潜能。无论是拥有短肢、眼盲、聋哑等各类残疾的运动员,他们都用坚定的目光和毅力无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在比赛中摔倒,还是陷入困境,他们从不放弃,始终充满信心。这种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学习。
第三段:感受残奥会的团结与友爱(300字)。
在残奥会的比赛场上,我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残疾程度的运动员们齐心协力、友爱团结。他们不分国籍与残疾程度,相互鼓励、支持,赛场上展现了人类最美好的一面。这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无论种族、残疾、国籍如何不同,彼此之间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第四段:深感残奥会的体育精神与荣誉(300字)。
残奥会是一个充满荣耀和体育精神的舞台。在这里,每个运动员都是为了自己国家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荣耀而奋战。他们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了残疾人群体的力量和意志。他们的成就是体育历史中的佳话和荣耀,他们的胜利也是人类战胜困难和挑战的胜利。在这里,不仅仅是赢得奖牌,更是赢得尊重和认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和汗水为自己国家和人类的梦想增添了无尽的色彩。
第五段:总结与启示(200字)。
参加残奥会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让我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懂得感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我们的身体残疾与否,我们都应该对生命充满热情,勇敢地追求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艰难和困苦,但我们应该告诉自己,只要心怀梦想和希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残奥会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就的权利,无论身体如何残缺。毋庸置疑的是,残奥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不仅仅给残疾人群体带来新的希望和出路,也为全人类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这一点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残疾不是残缺,而是个性和潜力的显现,更是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支撑。残奥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友谊,什么叫做平等,什么叫做奉献,也教会了我们做一个更好的人。
总结:参与残奥会的经历带给我了很多的感悟和体会,使我更加明白了人类的伟大与勇敢。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向运动员们学习,以同样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残奥会是一个传递梦想、传统友谊、传递希望的平台,它是人类以体育之名追求更美好世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