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在当今社会,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文明建设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这篇文章就是探讨我个人在文明建设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对我个人产生的启示。
作为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礼仪教育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和弘扬优秀的文明礼仪,在交际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示出我们的文明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人。当我自己有意识地去学习和遵守文明礼仪,我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我现在已经能够习惯性地主动让座,礼貌地与他人交流,行走时主动礼让他人,这些行为让我感到,文明礼仪不仅能让人尊重你,而且还能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宁静。
当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交通问题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然而,文明交通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的提高至关重要。人们应该在道路上习惯性地按照交通规则驾车和步行。通过遵守良好的停车及通行规则,公路上的拥堵也将减少。我已经尝试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减少交通拥堵,以及遵守交通规则来减少我的驾驶问题。同时,我还教育我的家人和朋友遵守规则,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自己。此时,我发现文明交通也是通过一个人的积极主动来推进的,每个人都需要有自觉地参与文明交通的意识和责任。
现在,我们面临着环境污染、垃圾滞留等问题。文明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强调的的要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我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有:减少废品木材、清理废旧物品、加强生态建设等。通过这些环保行动,我感到对大自然的呼吸更加轻盈,同时也觉得更加自在。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去培养环保意识,让环保行动成为自己内心的驱使力,从而能够更加自觉地为文明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第五段:总结。
总而言之,文明建设是我们应该一直关注和参与的问题,因为只有文明环境、良好交通和良好礼仪方可让我们体验到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品质。同时,文明建设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的。我会一直紧紧抓住文明建设的重点,以自己的积极行动来不断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改变。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提高两个文明素质为根本,突出抓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工作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确保社会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手段。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入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深入群众,我局创建精神文明活动正是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抓起。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虚功实做”,以办事业、抓工程的方式积极推进,必须以具体、有形的载体作为依托。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明朗化,构建起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先进人物是实践精神文明的榜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榜样的力量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我局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从一开始就注重发现、培育、宣传不同行业的典型,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此激励青年,影响社会,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4、抓教育,重宣传,营造有利思想环境。
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每周二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其次,对每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我们从点滴做起,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建全完善了学习制度,每周二早上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xxx盛市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第三,加强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每位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5、抓活动,重落实,营造有利人文环境。
我们每年会开展很多活动,确实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还可以针对文明建设,开展文明言行活动,把文明礼貌用语等印发到各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手中,在全局开展“说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文明言行活动,不断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个社会人,共同的居住环境是要考虑到其他邻居的生活,因而公寓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随着建筑的加快,质量的提高,公寓的条件也日益好转。但是,尽管大多数人知道在公共场合要注意礼貌和尊重,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忘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我居住的公寓中,我经常用到残破的电梯和糟糕的环境,这促使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加强公寓文明建设。
公寓是城市居住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城市人口密集及家庭居住过于亲密的环境容易引发冲突。在密闭的小区里,芝麻小事就容易累积起来,甚至引发满目疮痍。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重建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消费者不仅仅需要一个安全卫生、公正合理、舒适宜居的住宅环境,还需要一个彼此尊重、交往融洽、文化共同的公寓社区。所以,公寓文明建设对于提升公寓的质量和增强公寓的吸引力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段:树立公寓文明规范。
公寓作为一个闭环空间,在住户居住期间会有不少生活垃圾产生,集中清理成为重点之一。当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社区管理规定,管理人员亦未树立起公寓文明建设的标准和素养。权威性强的文明管理制度必须在业主、物业公司等方面进行制定,覆盖楼的垃圾分类必须做到到位,养宠物的业主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基本礼仪规范,如不妨碍他人、文明用餐、等待电梯排队等都是业主文明建设的本质。
公寓文明合约是一项有力的文明建设工具。通过公寓文明合约,业主必须在入住前签署,同意每年有一定费用投入公寓文明建设中,业主一旦违反公寓文明规定,即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惩罚。合理的公寓文明合约能够播种不断的榜样营造,形成共同支持和奖惩机制,吸引更多的业主参与到公寓文明建设中来。
第四段:加强公寓文化宣传。
公寓文明建设需要养成一种文化氛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公寓文化建设缺乏了解和参与。因此,必须要加强公寓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居委会组织文艺比赛、演讲、晚会等活动,扩大规模,提升意识,同时在公寓入口、电梯间、洗手间等处张贴“文明公寓建设”公告,以达到心灵激荡的效果。
第五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总之,公寓文明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个人业主应当积极参与公寓文明建设,共同维护一个干净整洁、和谐拥挤的居住环境。对于遵纪守法、主动参与、关注他人的业主,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对于不遵守公寓规则、卫生不良、不文明行为的业主,应当作出相应的惩罚。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凉爽、清洁、有序、自由和谐的公寓居住环境!
结论:
公寓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努力。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相信公寓文明建设会更加完善。社区更加和谐,业主生活质量也会更提高,让我们一起加油,为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为强有力的力量!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提高两个文明素质为根本,突出抓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工作方式。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我国“十二五”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社会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手段。
一、抓教育,重宣传,营造有利思想环境。
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每周二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其次,对每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我们从点滴做起,围绕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目标建全完善了学习制度,每周二早上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xxx市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第三,加强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每位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二、抓活动,重落实,营造有利人文环境。我们每年会开展很多活动,确实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还可以针对文明建设,开展文明言行活动,把文明礼貌用语等印发到各办公室,每个工作人员手中,在全校开展“说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文明言行活动,不断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在现实当中,有许多同志往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因而,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建设可激发人们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建设一方面同经济共融,一方面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情绪的感召性、影响的普及性。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转化为人们从事经济建设的精神力量;消极颓废的文化产品可以把人们引向歧途,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阻碍因素。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启迪人们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必将激发人们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更加积极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文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综合国力的水平;其二,文化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文化建设的任务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
教学。
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周次:第六周值周教师:藏布哈。
苏远存演讲:阿些吉。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又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餐巾纸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就餐时一路冲锋去教室;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又例如每周的升旗仪式总有同学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就包括现在,即使有班主任维持秩序,还是有少数同学在窃窃私语,给庄严的升旗仪式增加了一丝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本周,全校各年级各班都要以“告别不文明言行”为主题进行班队活动。各班同学都要精心准备,积极参与,针对自身、他人、班级找出与校园文明礼仪相违背的不良现象,用你手中的笔描写出来,用你的心声去倡议大家自觉讲文明礼仪,用你的行动去给大家树立榜样。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文明校园,文明环境,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学校常开不败。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党员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作为一名党员,个人的文明素养与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在实践和参与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党员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党员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党员作为先锋模范,应当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曾有言:“要怀疑一千个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个好人。”我认为,在对待他人时,党员更应该给予信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良好的社交礼仪,尽量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自己先做到了,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文明的行列中来。
其次,党员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修养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修养,将有助于党员的个人修养,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党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善于学习与实践,关注时事热点,坚持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并亲身参与其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健康的身心才能保证党员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只有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我,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
再次,党员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沟通能力,增进与人的沟通与理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常常需要与人交流、协商与合作。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党员应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互动。党员要善于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学会多角度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坦然面对,并加以解决。只有增强沟通能力,党员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最后,我认为党员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自律。自律是一种自觉遵守规范和约束的行为习惯,能使个人自我约束,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党员应该自觉做到不私欲膨胀,不杨慷慨淋漓,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是以集体利益为先。党员要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言行要谨慎,做到以人为本,不自私不唯我。此外,党员要严守组织纪律,不违法乱纪,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和组织纪律的高度一致。只有通过自律,党员才能自觉践行党的要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文明的党员。
总之,党员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以身作则、坚持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要注重沟通与理解,增进与人的互动;更要自律自律,时刻谨记党员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逐步提升党员的文明素养,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得力抓手,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各项创建活动的始终。要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着力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着力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同时要注意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之中,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教育群众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载体,集中组织战役,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满意的实事,务求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使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改革、建设,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思想道德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配置就是这两方面能得到合理、最优的发展,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资源的合理配置往往又直接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偷税漏税等成为社会公害,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破坏了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的进程和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建设,用来约束和调节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思想道德是经济运行中的无形资产。如果把经济运行中的资产仅仅理解为有形资产,那只是认识或掌握了资产的一半或是一小半。经济的发展、高效益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作为无形资产的人的思想道德觉悟。行政管理和思想道德是每个集体生存发展的两大支点,二者密不可分。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重视和管理,这个集体必定是效率低下,效益欠佳,发展前景暗淡。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协调、完善和激励工作,把人和人的素质放到经营与管理的制高点,这个集体才会顺利发展。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建设可激发人们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建设一方面同经济共融,一方面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情绪的感召性、影响的普及性。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转化为人们从事经济建设的精神力量;消极颓废的文化产品可以把人们引向歧途,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阻碍因素。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启迪人们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必将激发人们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更加积极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文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综合国力的水平;其二,文化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文化建设的任务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抓,锲而不舍地抓,齐心协力地抓。只有扎实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才能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为新世纪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购买或租赁公寓。公寓作为城市居住的一种新型住房,其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居住中,我深刻认识到公寓文明建设对保障居住质量、提升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从“加强道德教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加强绿化环保”、“倡导节约用水”、“共建和谐社区”五个方面对公寓文明建设进行了阐述。
一、加强道德教育。
公寓环境是由居住者共同维护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公寓环境和其他居民权益的自觉意识。此外,公寓中常常会产生一些争执和冲突,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尽量避免言语冲突和争吵。因此,加强住户的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减少矛盾的发生,更可以促进公寓内部的和谐共处,提高整个社区的文明素质。
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公寓中有一些基本规定和制度,如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区域的清洁和卫生等。但是,在些规定和制度的执行上,有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居民不爱惜公共物品,随手乱丢烟蒂或者口香糖等,这严重损害了公寓的环境和其他居民的利益。因此,在公寓文明建设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尤为重要。
三、加强绿化环保。
绿化是公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调节气温。因此,加强公寓绿化和环保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居民应该自觉维护小区的绿化和花草,让公寓更加美丽、舒适,尽可能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品的收集中,同时积极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如清扫公共区域等。
四、倡导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公寓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但是,在一些公寓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居民需要提升节约用水意识,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例如,切勿长时间浸泡衣服并大量使用洗涤剂,避免水龙头漏水的情况等等。
五、共建和谐社区。
公寓作为一个集体集合了各种文化背景和个性特征的组织,建立和谐稳定的社区是十分必要的。形成愉悦的人际关系和良性的交流,能够为公寓环境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社区氛围。居民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活动,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宣传道德伦理,加强交流与互动。
综上所述,公寓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息的过程,需要每个居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加强道德教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加强绿化环保、倡导节约用水、共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将会让公寓的发展更加成熟、发展。建立更加和谐美丽的公寓社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城市文明建设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方面的改变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着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作为城市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例如,排队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但在过去,很多人并不重视排队的重要性,导致了很多的纠纷和混乱。然而现在,排队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大家都能够遵守秩序,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欣慰和鼓舞的。另外,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动捡垃圾、爱护公共设施等行为成为了常态。这些行为的改变,离不开公民道德意识的增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改善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如何改善和利用好这些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我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公共空间的改善,打造更舒适更人性化的环境。无论是公园还是广场、街头巷尾,都呈现出一片充满生活氛围的景象。公共空间的亮化、环境的整洁、公共设施的完善等方面施加了很大的改善,体现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效。
三、城市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市民的关注和参与。广大市民应该积极参与各项城市文明建设的活动,争当“文明使者”。例如,公共场所的讲文明、树文明的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人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也传播着正能量,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全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才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成效。
四、城市交通的改善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而过去,城市拥挤的交通状况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但是,随着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城市开始进行交通规划、道路扩建,同时加强对公交、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交通意识也提高了,不再随意闯红灯、私拉乱停等违章行为有所减少。城市交通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五、城市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的发展和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文明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做好规划、项目建设和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宣传正能量,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美丽的城市。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九
地区国土资源局党组,团结带领全局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地委、行署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地区的中心工作,认真抓落实。牢固树立为“第一要务”服务意识,站在维护各族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依法行政,使全局各项工作自觉地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按照地委、行署和地区纪检委、纠风办的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阿克苏地区国土资源局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召开了开展纠风塑形动员大会,聘请了行风义务监督员。召开了老干部纠风工作座谈会,与各科室签定了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专项治理目标和实施方案,设立“导办”服务点,实行“一条龙服务”,认真总结检查了上半年纠风工作,制定出第一季度整改措施,制定了开展争当“人民满意单位”活动实施办法。积极开展“人民满意单位、科室及公务员”活动;制定《阿克苏地区国土资源局落实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方案》、《阿克苏地区国土资源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实施方案》、《阿克苏地区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分解》及各项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召开了全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纠风工作教育动员会;认真履行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全局的廉政建设负总责,与各科室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制定了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进一步加大从源头制止腐败力度,坚持标本兼治,规范了从政行为,认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取得显著成果。
2、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
我局党组班子和机关党支部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坚持“两同时”,两负责。领导班子认真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坚持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执行办事程序,重大事情集体决策;坚持各项公开办事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认真贯彻“两个条例”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开展了大规模党纪政纪法纪的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两个“条例”等党内条规,组织学习宪法等各项法律,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土地管理专业法律业务知识。我局党组今年上半年定于5月19日召开民主生活会,主题是,围绕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两个条例,改进工作作风,重点要结合领导班子两个“条例”的学习,检查落实贯彻“条例”情况,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我局党组织认真开展党建工作,由纪检组长任支部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制,亲自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一先双优”争创和评选活动,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员定期汇报制度,实施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3、综合治理工作。
我局综合治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常抓不懈,各项工作走上轨道。机构健全,责任分明,领导挂帅,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思想教育日常化,监督检查经常化,治安、消防各种人员管理,计划生育等工作法制化,签定了综合治理责任书,保证了全局安定的政治局面。
4、法制建设。
我局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各阶段的中心工作,抓好经常性、多手段的法制宣传和教育。
二是加强对干部的法制教育,重点学习《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测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宪法》、《刑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和经常性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局执法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强化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局领导为切实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局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为契机,以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和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在土地整理中,依法制定了,项目立项施工、验收制度,加强土地整理资金的管理,确保土地整理开发质量。在建设项目征地,批地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实行征地公告,补偿标准公告和附着物登记制度;征地和补偿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被征地单位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房地产项目等经营性用地的供地方式上,积极采用拍卖、招标、挂牌交易方法,进一步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供地机制。
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为“第一要务”服务的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宣传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提高全机关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保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1、努力营造学习型单位。我局今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和革命宗旨教育,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教育干部职工。
深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情操;深入进行辉煌成就和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继续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再教育,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
以第三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今年三月“公民道德建设月”结合我局实际,选好载体,注重实践,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诚信阿克苏”教育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采取举办讲座、座谈讨论、演讲辅导、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的学习,重点使《纲要》的行为规范进入机关,进入家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利用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广泛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开展“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里做个好成员”实践活动,结合向雷锋同志学习41周年活动,组织开展了敬老助残,扶贫帮困、保护环境、公益劳动、文明在岗位,做人民满意公务员,送温暖献爱心等内容的实践活动。
认真组织开展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深入开展“四认同”教育,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典型,继续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实施“得民心工程”,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了第二个“扶贫周”活动,为对口支援单位送温暖,献爱心、做贡献。主要开展了生产救助,生活救济,科技普及、文化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局机关筹措资金为贫困村解决生产资料,帮助发展农业生产;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捐款捐物,开展送温暖,走访贫困户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免费请农民看一场电影,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各科室及职工捐赠文化和科技书籍,进行捐资助学,赠送学习用品,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由党组书记组织带领党员到对口扶贫单位过组织生活,到帮扶单位参加生产劳动,加强了党性锻炼,增进了民族团结。
2、以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为目标,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在全局形成人人争创的浓厚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巩固和提高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城市成果,按照文明办、爱卫办和办事处社区的具体要求,组织经常性的爱国卫生活动,认真清理卫生死解,落实卫生管理制度;以改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净化家园活动。今年完成义务植树造林39亩,出动人员100多人次;为加快庭院绿化工作,在机关住宅环境内三处补种绿化园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提高了机关绿化、美化档次,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大计划生育、法律政策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尤其是对出租门面房和外来人员的管理、签定责任书,定期督促检查,切实降低和稳定低生育水平。
3、大力开展“诚信阿克苏”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展争建“诚信单位”活动。国土资源系统,特别是服务窗口,行政执法等部门通过修订行为规范,公示服务标准,建立了诚信档案。广泛开展评选诚信科室、诚信服务窗口、诚信个人活动,强化信用观念,培养诚信意识,完善监督机制,推广社会承诺和行政执法公示制,使诚信成为全局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推进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局决心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认真贯彻地区三干会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把地区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完成各项经济业务目标任务和公共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为地区经济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需依靠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留意爱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爱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峻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爱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需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爱护和优化,心得体会《生态文明建设体会》。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动身,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定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详细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需注意爱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几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住房问题成为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公寓住宅作为城市住房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需要提高公寓房屋建设的质量,更需要加强公寓文明建设。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中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和经验分享,归纳了一些公寓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以期借鉴和启示。
一、把住户管理工作放在首位。
住户管理是公寓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公寓物业服务要把住户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从提高服务质量先入手。公寓前期入住前,要对入住人员的背景情况进行审查,以及进行规范性的入住登记,从而保证住户的素质。公寓服务人员要做好与住户的沟通,在与住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住户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服务。
二、注意安全监管,强化安全意识。
公寓是居民生活的场所,住户的人身安全是首要保障。因此,公寓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安全监管工作。公寓物业服务要定期对公寓设施和房屋进行检查,将潜在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同时,要加强对住户的安全教育,提高住户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加强安全保障。
三、强化公共秩序管理。
公众的秩序问题是公寓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物业服务人员应认识到,公寓是公共场所,需要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文明形象。针对公寓中出现的住户们在公共空间游玩、嬉闹等情况,需要加强管理,切实控制这种行为,让公共区域更加整洁、安全、舒适。
四、提高服务质量。
公寓住宅作为城市住房形式的一种,其物业服务的质量是住户居住的质量的保障。因此,提高公寓服务质量是公寓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公寓服务人员需要通过人性化、规范性等方法不断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服务。
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公寓文明建设的质量不仅在于各个环节的管理,也需要公寓服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公寓服务质量和加强公寓文明建设的前提。公寓物业服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住户。
总之,公寓文明建设是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旨在塑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的居住品质。公寓服务人员需要通过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从而让居民的生活越来越优质。只有加强公寓文明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公寓的作用,服务于市民的生活需求,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三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肯定要深刻领悟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宝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供应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宝。”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须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记,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爱护供应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困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行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爱护须要资金,资金须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爱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削减甚至避开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才智不断地相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爱护环境就是爱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爱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行。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记。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须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情愿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剧烈。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变更。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支配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爱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困,盲目追求增长,很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奢侈极其严峻。这种任由稀缺资源接着免费运用、廉价运用、粗放运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供应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主动探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动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动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夫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阅历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依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主动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连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给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爱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敏捷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改变。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激励人们找寻替代资源、节约运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推动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途图”。欠发达地区往往隐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肯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爱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爱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有、社会和谐,必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爱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究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爱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爱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浇灌、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平安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惊慌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中学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供应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究“在爱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爱护”的路径,形成面对将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