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线上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线上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要想在线上教学中实现良好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强互动性,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本文中,将介绍我个人对于线上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获取学生的反馈。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将学习目标明确,并选择适合线上形式的活动。例如,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一些问答、填空或摘要练习;而对于作文写作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线上撰写作文并进行互相批评。只有对于每个教学目标都进行精确设计和有针对性的安排,才能够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增强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线上教学中,学生往往更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孤立感,因此,教师需要创造一些互动的机会,积极拉近师生关系。例如,在线上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分组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置一些奖励制度,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优秀表现给予认可和鼓励。
第三,要注意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利用网络上的电子书籍、文献资料、课件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料;还可以设置一些在线作业和测验,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时,教师需要注意资源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要精心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在线上教学中,教师无法直接观察和体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在线测试、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学生自评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评价,要求学生在线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从而更好地评价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及时的反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所在,然后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线上学习交流会,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互动和思维碰撞。
综上所述,线上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习目标的精确设定,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合理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等。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教师才能在线上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二
3月2日,我们语文教师参加了教材培训。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王宏艳等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也没有意识到,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
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
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的.复习和巩固。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三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特别是语文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创新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有必要进行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文将分享我在语文创新教学设计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创新的目的。
语文创新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够带来新的视野和新的思路,而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因此,创新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段:创新的实现。
为了实现语文创新教学设计,我在课堂上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比如,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采用问答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用开放题、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具创意,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水平。
第三段:创新的优势。
语文创新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全面地学习语文。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创新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质量。
第四段:创新的方法。
语文创新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体验。最后,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既要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
第五段:创新的影响。
语文创新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升级和改进。通过不断创新,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同时,创新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意识,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可以说,语文创新教学设计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总之,语文创新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同时,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五
为了帮助我们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提高课程实施能力。10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会》的网络培训活动。在此培训活动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
此次,“部编本”教材的几点变化起来就四个字:“调”、“减”、“增”、“融”。
“增”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如:《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讲,既具有中国传统元素又极具哲学感;并且用傅抱石的图画做插图,给人以辽阔的空间感。过去小学阶段古诗文很少,这次有了较大的增加。新版本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共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4篇。再加上汉乐府进入一年级上册教材,这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但是我们要注意低年级教学古诗,1要求不能太高,让学生读读背背,感受一点汉语之美,有兴趣就好。
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读”2个栏目。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这样就有利于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材中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如:拼音中的情境图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以及拼音表和孩子的名字发生联系。在内容上增添了“连环画课文”。连环画课文的特点是不全文注音,仅难字注音。这样来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强调了拼音不是阅读的唯一凭借,图画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融”体现在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改版后的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这样改版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点是准确,进而熟练地拼读音节。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明白了新版小学语文的意图,对小学语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为我将来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六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而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选定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进而确定教学过程结构和形成性练习,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考虑。
3、教学目标是以对学习需求分析来确定的,但教学目标的实现则要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运用来达成,而教学评价则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
4、充分的学习需求分析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先决条件,是决定是否需要教学设计的前提。
5、严格把握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基础工作,而熟悉教学大纲是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
6、认真总结教学评价是我们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学效果的改进需要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在具体实施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设计不能是对相关教科书的简单复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必须基于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必须具有反馈和调节的环节;教学设计本身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应具有:
1、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特征的分析――原有认知结构与认知特点的分析;学习环境的分析――学习资源环境对教学影响的分析。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设计。
2、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等,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设计的描述。分记述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文字教案)、流程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图解)等。把课堂教学设计文字化、图表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呈现形式。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能各有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中敢于探索实践,教学设计必然是一线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七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八
余映潮老师从“主问题”的运用方式、设计要求和设计角度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日常教学中的探究“主问题”设计的方向。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主问题”的运用方式。在课文教学的初读、进行和深化阶段,不同的“主问题”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根据综合设计出几个主问题再布局、删减。刘春老师也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实施》一文中提出将课堂中的主问题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学习目标问题化。
三、我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那天我翻到了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设计技法八十讲》第七十六讲——长文短教,妙在选点,这不是我一直想要找的吗?长文也是难文,我感受很深,又是一篇长课文,一讲就是两三节,讲的是很好,很透彻,但学生掌握好了吗?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有哪些收获呢?是啊,我们总担心自己内容分析不到位,想要面面俱到,但这真的是学生喜欢的吗?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走的很吃力、很辛苦,但没明白老师到底要他们掌握什么。假如我们能在课堂伊始就告诉他们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找到重点,那他们就会摘到属于自己的大桃子。
当然要想做好这些并不容易,于老师对老师长文短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老师要用心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多角度研读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取、进行组合、进行提炼、进行选择。第二、课堂开始应有一个整体把握才能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第三、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点有关内容的讲析,以求更好地对整篇课文进行覆盖。第四、对内容的检查与选择也有讲究。可以完成一两个教学的重点,可以讲透一两个难点,也可以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等等。
总之,“选点扭打,深入品读”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还可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的空间。让一节课的目标能够达成,让学生学有所得,真的,余老师的这本书,我接下来一定会细细品读,争取提高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九
“双减”之下,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少了,负担减轻了,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要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作业布置不能完全围着考试打转,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作业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如果一份作业单的设计,所有学生都会做,那么可以说这份学习单就是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好的作业应该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是孩子借助支架,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因此,这份作业单并没有像一眼看上去那么“高不可攀”,事实上孩子们潜心会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可以去挑战的。
学生在整体解读、生字词归类教学、感知课文内容、聚焦人物特点的学习当中已经对“寓言”有了“散状”的认识,有了这一个“抓手”,学生就能通过它,立足单元整体,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梳理,从而有所收获。
作业的设计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学习一定是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的,是引导学生将“身体”置于认知实践的中心地位的,强调认知是通过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
所以,这份作业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了10分钟,目的是让学生置身其中,潜心会文,合作交流足足安排了5分钟,也是想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形成认识的碰撞,点燃探究的火花,形成合作的成果。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感受,这种获得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凭着自身经验预设学生能够到达什么样的程度。这堂课上,学生呈现的“成果”,很多是笔者没有预设到的。比如故事都是“虚构”的,我就借此契机拓展学生已读的《克雷洛夫寓言》,引导所有学生证明这个观点;再比如中国古代的寓言的题目是以“成语”的形式出现的,课堂上趁机拓展了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9个中国古代寓言,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点规律的巩固。
所以,好的作业设计应该是这样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是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
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十
一、抓住文本的“基础点”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文本,教学设计也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识字,读书,朗读,背诵,作文,简单地说也就是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这“七字经”。这七项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积累,基本的习惯素养。这就是语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态下的教学设计要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而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嘴不动手的“君子课”。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本身的内涵,删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师在初教《学棋》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两种观念交锋)。生1:喜欢那个走神的学生,因为他有个性,不喜欢的课,他没有假装认真听讲。生2:那个学生做事不专心是对的吗?生1:假如那个老师讲课很有吸引力的话,他还会走神吗?假如他很喜欢下棋的话,他还会分心吗?。表面上看,这样的设计,是对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会热热闹闹。
二、切入生活的“链接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标”和教材,把功夫花在发掘文本的语文因素上,力求发掘切入生活的“链接点”: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号、插图、注释、提示、课后习题,都具有召唤性,蕴涵着吸引读者去采撷、加工、拓展。阅读文本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去潜心读书,精心设计,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在文本中探索、发现、汲取资源呢?又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设计了这样的片断训练: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读懂文末这蕴含深刻的一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如果要把这段文字植根于学生心中,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够的。文本中所表达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链接呢?上述的教学设计,把文本的解读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切入生活的“链接点”,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三、架设课文的“互动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标》的召唤下,教师注重于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时,架设课文的“互动点”,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在充满情趣的百花齐放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曾见一位教师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给家乡孩子的信》两篇课文后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课文人物,以“感动中国”为蓝本,写下了一系列的颁奖辞: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英雄”的真正含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拥有灿烂的阳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风雨人生,祸福难料。为了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十八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热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铸就了他的辉煌。
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感人心扉的语文历程之后,学生和教师将收获生活中的感动,并把他们讲出来,写出来,告诉大家,让感动延续。这也正践行了《课程标准》阐明的“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言语表达实践,做到了目中有人,师生互学,多元发展。读着这些颁奖词,我们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拉近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宽了视野,促使文与道的交汇与融合,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尊重个性的“差异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个体。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设计时基于“以生为本”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个性的“差异点”,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学《月亮湾》时,我发现学生读“游来游去”的语调不同,一个读得的轻快,表现了小鱼的滑溜,“做游戏”时快乐,自由;另一个学生读得慢条斯理,应该怎样读?成为一个“差异点”,如何解决这个“点”的钥匙呢?“谁能帮他说说理由?”教师将球抛给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话题成为一个“争论点”:怎样读?有学生说因为小鱼在河底散步,看风景,所以游得悠哉悠哉,要读得慢。最后竟有学生从游得开心、悠哉中领悟到环境没有污染。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对读书的理解,曾国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在读文之中对月亮湾的美的体悟,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在运用中学,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倾听给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地把心贴在孩子的身上,这‘帖’不只是爱,还是研究,还是为了发展。(叶澜语)”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还要想到文本的语言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情怀,怎样发掘学生的言语禀赋,怎样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一个美好的境界,怎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怎样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发现语言的美,怎样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形成物我两忘的精神场。带着这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交融,迸发出的灼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