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是受到时代召唤的责任与使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验后,我开始体会到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第二段:审视传统文化的意义(300字)。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包含着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传承。它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所在。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国家,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同时,传统文化课程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追求,使我们更有自信、自尊和自豪。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因此,学习传统文化课程不仅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
第三段: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300字)。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我渐渐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启迪。比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道家思想追求“无为而治”和“自然与人合一”;佛家思想强调“般若智慧”和“慈悲心”。这些思想和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更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同时,传统文化还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身世其中的一个窗口。通过学习传统艺术,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其中的美,还可以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第四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300字)。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文化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要牢记自己的文化根基,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一脉相承,是我们民族的独特符号。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坚守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同时,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同时,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现今社会,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胜出。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正是激发我们创新能力的源泉。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种文明的瑰宝。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同时,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塑造我们的道德修养和培养我们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而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只有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孔子非常注重仪容礼节,把看作为人处事的重要一面。其实我们不论对任何人都十分注意行为规范养成良好教育,所以,我们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知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千教万教,学做真人”。意思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做人。另外,传统文化中强调严教齐贤,见贤思齐。在传统的伦理文化中,以严字当头,强调以进德修身,反对溺爱、宠爱。
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索。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多读书养智气,重情义养人气,能忍辱养大气,温处事养和气,讲责任养贤气,系苍生养底气,淡名利养正气。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淡化。然而,近年来,在社会的呼声和教育的改革下,传统文化课程得到了重新关注。作为一名学习者,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一门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在传统文化课的学习中,我深感其独特魅力和内涵。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心得体会。
首先,传统文化课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底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站在现代化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很多时候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民族成长的重要作用。而这门课程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的祖先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以及他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从古代的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到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这让我明白了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其次,通过传统文化课的学习,我看到了传统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引导作用。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人们普遍追求个人利益,忽略了道德和伦理标准的重要性。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智慧,正是对人们进行道德熏陶和自我修养的良好指南。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诚信待人等传统价值观点对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传统文化课程,让我深切理解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了更明确的界定。作为中国人,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民族文化是构建个人身份认同的关键。传统文化课程不仅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自豪地称自己为中华儿女。我可以向外国友人自豪地展示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自信地面对世界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热爱。
最后,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传统文化往往被人们视为陈旧和过时。然而,学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正如古人所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只有将传统文化发展和创新融入到现代,才能使它与我们的生活相互融合,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总而言之,通过传统文化课的学习,我对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汲取到了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传统文化课程不仅让我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了更明确的界定,也加深了我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我也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百善孝为先]张晓东老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天经地义乃为孝。
并且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李越老师李越老师,声音灵动如水,思想深刻有理,她告诉“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常处下,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礼者,敬而已矣”,有礼之人,为人真诚,可以得到长辈的帮助和提携,因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不友善,他也不会对你好,“而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仪也”。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她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行住坐卧处着手,吃、穿、思想、行为都要健康,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做中国的形象大使。
虽然离在南京上课的日子已经有几天了,但当时的欣喜、感动、礼敬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儒学社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圣贤文化的温暖,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后来有一次在网上碰到老师,跟老师说了一些目前的情况,听了老师的开导,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穷酸,也许这正是自己学习不扎实才有的后遗症吧,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原来自己只是一个会选择退却的人,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幸好身边还有老师和那么多同学,可以时刻帮我自省,带我前进,记得老师说过,不管身处什么环境,只要内心安定,再大的阻碍都可以克服,再难的境地都可以游刃有余。所以非常感谢老师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这次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时间很快在淡雅的演奏中结束,我们有序的退场,跟老师互道晚安后回到宿舍,发现床铺已经为我们铺好,在洗漱间各自用水,虽然人很多,但井井有条,相互恭敬有礼,笑容可掬。第二天早晨,大家都很早起来,老师在国旗下教我们做操,锻炼身体,学习的人排满了整个广场,大家一起舒展身姿,享受早晨的阳光和空气,所有的清新一直深发到了心底。早操过后,我们排队走进教室,朗诵《弟子规》、《孝经》,声音洪亮,响彻心底。晨读过后,老师安排我们用早餐,餐厅并不是很大,人却很多,但声音不会嘈杂,不会发生插队的现象,大家都井然有序,彬彬有礼,每个用餐的人心情都非常的愉悦,享受着这些美好。用餐过后,大家稍作休息后,就进入教室,听老师们讲课。这几天的生活就在吃饭和听课中反复着,但是没有会觉得单调,因为有精神食粮陪伴在我们,有这些大德,大智慧与我们相伴,只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美好,充满了人和人的友善。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文字之所以比烟花更璀璨,是因为,我们可以看着它在光滑的纸页间静静旋舞,演绎出永恒,浅唱低吟出岁月的旋律。
——题记。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我们的文明,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这样地冲出了历史的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了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发扬。
从传说的“仓颉造字”开始,文字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经历岁月风风雨雨的洗礼。文字构成的汉语,更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汉语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演绎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亦能传达“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李式风情,慨叹着人生“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哀怨。
中国文化,千年风韵,文字夹带着纸墨的香气,被深深保存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人素来就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千秋万古,世事浮沉不会使文人骨气和情怀泯灭,却只能激发文人的悲怆和责任。厚重文化渐渐被冷落,又有多少人会在意其背后的点点滴滴?在漂迫流浪中,余秋雨演绎了一次文化的苦旅;在烟雨迷雾中,余秋雨用平淡却又璀璨的文字再现了中国文人的情怀和辛酸。漂泊流浪,烟雨平生。中国的文化,落在山重水复中,是历史的多情造就中国千年的内涵。文字穿过时间,越过空间,碧水惊秋,黄云凝暮,在广褒的中华大地上,穿山越水,踏雪飞鸿。汉字,她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
在西方文化无休止地涌进街头巷尾时,在《论语》与《三国》《红楼梦》被相继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铺天盖地时,为什么我们却很难寻到一个国学教育机构呢?梦里花飘落,这不是春的悲伤,而是夏天的果实已经孕育。在漫天飘飞的花瓣里,光复汉语文明是多么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
浅吟低唱,我听到她如诗的歌声;沉思凝望,我嗅到她淡雅的气息;举目遥望,我看到她婀娜的身影。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也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语言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里,幽幽地叹息。
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一代传一代的辉煌到如今的没落,传统文化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让人不禁遗憾。毛笔,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文字的代表。没有毛笔,就没有那千古绝唱的《离骚》和《史记》,就没有中国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毛笔已逐渐走向了历史的博物馆。但是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却规定每所学校每周都要开设书法课,每个人都要会写书法。日本的毛笔是由中国传过去的,人家都如此重视,而我们呢?这也许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曾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汉字的态度。汉语,它绝不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泛黄的历史所赋予我们的,是它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汉语不是我们文化载体的工具,它是我们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骨气与精髓!
任凭时代如何发展,任凭世界如何变迁,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仍是那一个个精致的方块字,仍是那一句句亲切的汉语。体内流动着的华夏民族的血液,不可改变,也不能改变。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一种深深的哀怨与忧伤。我们不是文化的闭关锁国者,所以也应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珍惜祖宗留下的珍宝,保护我们大树的根基。拯救我们的文化之“根”,也是补救国人的精神内伤!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源泉,也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归宿。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人,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全球化的蔓延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不再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热衷于追求新奇、刺激和时尚的事物。传统的歌曲、戏剧和舞蹈正在被年轻人所忽略,而传统的节日和习俗也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这使得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感到忧心忡忡。
其次,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击。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追求经济和物质的发展,而忽略了精神和道德层面的追求。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敬畏自然和宇宙的秩序。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些价值观被弱化甚至被抛弃了。人们更加追求个人的快乐和满足,而忽视了与他人之间的亲和和合作。这使得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感到忧虑。
再次,传统文化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式微。在传媒的推动下,流行文化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电影、电视、音乐和网络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更加熟悉明星、流行语和时尚潮流。与此同时,穿着传统服饰、学习传统乐器和传统绘画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感到担忧。
然而,尽管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我仍然坚信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创造力和精神世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和身份。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道德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益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要关心他人、协助他人,要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这些价值观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我们正确的行为。
最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传统音乐、绘画、戏曲还是传统建筑,都充满着古朴、典雅和美好的情感。这些艺术形式通过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思想,使得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抚慰和净化。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操。
总结而言,传统文化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虽然它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消失。作为一个信仰传统文化的个体,我将以身作则,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在我看来,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对中国书法的废弃,会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解读中国书法的内涵,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火更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书法生于文人的世界。文人们用优美的线条、刚柔兼济的笔锋对汉字进行艺术化创造,将其形态与意蕴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且看颜体,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正气凌然,展现出其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气质;而怀素的狂草则全然不同,笔画简练飘逸,潇洒自如,无需刻意而为,笔下自有一番乾坤,展现出的则是其存天地于心的浩荡,以及遨游天地无所待的逍遥。可见,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的重要表达。
中国书法长于文人的世界,兴盛于文人的时代。从追求曲线美的金文书法到派别众多的两汉书法,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对于书法的热爱与初步探索;从平和潇洒的魏晋书法到刚健大气的隋唐书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更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对于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书法艺术能够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继承与大胆创新。
从这番对中国书法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书法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中国书法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人文情怀。而天人合一、内外兼修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中国历代书法爱好者把中国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华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紧密连接起来,中国书法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字化与汉字书写和中国书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应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情怀融入书写和书法中,将书法的精髓融入到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将数字化的快速传播等优势与书法发展相结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和谐共生。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大中华。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其中。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更应该深刻解读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更好地传承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愿中国书法,更具魅力;愿中国文化,与天地并存;愿中华文明,与日月齐光!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背景介绍(200字)。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近年来,许多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个人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但需要我们理解、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第二段:传统文化的价值(250字)。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习俗和文化,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传统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和精神追求,引导着人们追求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尽管传统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冲击和排斥,但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增强,传统文化开始受到重新重视。很多人开始通过民间活动、文化节庆等途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例如,通过网络视频、博客等方式,传统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第四段:必须传承的责任与挑战(250字)。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个人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首先,我们要重视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知识。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保留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此外,个人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摒弃盲目西化的观念,注重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第五段:个人的努力与感悟(250字)。
作为一个普通人,个人深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个人将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赏传统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使自己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个人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总结:通过对传统文化现状的思考和个人体验的总结,个人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尽管传统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冲击和边缘化,但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重新重视和传承。作为一个普通人,个人更加坚定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九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很精致。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十
在当代社会的急速发展中,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与探索传统文化现状,我对其意义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传承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首先,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和人性的培养,强调礼义廉耻,崇尚和谐与仁爱。这种价值观念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重视物质财富的增长,但也出现了道德观念的淡化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此时,传统文化就可以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让人们重新认识到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传统文化对个人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塑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和书法等,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品位。我曾经深深地被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墨宝所感动,他们不仅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与领悟,更展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追求和人文精神。这种艺术启迪和情感渲泄,对我个人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文化目前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和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使其在文化价值和影响力上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逐渐淡化,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快餐文化、消费主义等时尚文化逐渐取代了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反思了自己曾有的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忽视,深感自责与愧疚。我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民族的一种精神瑰宝,是历史的记忆与记述,更是我们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因此,我再次开始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为了不让文化的瑰宝变成历史的尘埃。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努力。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和力度。传统文化教育不仅需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通过组织传统文化的展览、演出和比赛,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加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媒体和文化产业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广传统文化。通过网络、电视和影视作品等媒介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和价值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使其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并从中受益和享受。
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内心反思的根基。在当代社会中,个人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重新审视并深入学习传统文化。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通过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美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和审美品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既可以保持传统文化的原始魅力,又可以将其融入现代社会,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注入更多的智慧和温暖。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一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要怎样做一个人,我才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在哪里。
以前,我不是不努力,可以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甚至可以说我一直在拼命地努力。可上了十几年的学,上了十几年的班,还是不知道人活着为了啥?记得从上初中开始,关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就一直让我迷惑,甚至苦恼。上班后,我便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视同于我的薪水与地位,认为这些就是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比较顺畅。可薪水与地位让我满足时,我也没快乐,还是心无主宰。我经常愁眉不展,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吗?生命就这样渐渐老去而已吗?我不甘心,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越努力,越迷惑。现在我知道,我走错了方向,当然越走偏离的就越远。
以前主要是思想意识不对,努力的方向不对。如今,我可以说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只要找对了人生方向,走的快点、慢点都没有关系,但人生的方向一定要对。我是幸运的,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我知道,还有许多人,同样也很努力地追求,但没有人教他,他遇不到,仍然继续拼搏奋斗,生活在茫然与黑暗之中。所以,我认真地学习,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及所有有缘的人。
抚平心头重创事情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五、六岁时,我看到有一次母亲很喜欢一件旗袍,因舍不得钱而没买,那时我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了,一定要给母亲买好吃的、好穿的,让母亲天天享受女儿的爱心与孝心,让母亲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从小,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心里就想着到那时,看母亲笑容满面,我就很陶醉,我一直规划着以后如何孝养母亲。
但在我还没有能力供养母亲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当时我在读高中,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与父亲不是一直在外地治病吗?所有的人都告诉我,安心在家上学,母亲治好病就会回来了。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回家,怎么突然治不好了呢?母亲走时,我实在不明白,怎么会成这样了?我一时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在母亲治病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想过母亲会治不好,会永远的离开我们,我还等着要孝顺母亲呢!
母亲就这样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还要上学。我认为,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我还有父亲,我还有家。可后来,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经常不回家。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下了大雪,雪很厚,骑不了车,我与一个女同学搭伴走回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我们走到胡同里时,突然有一双黑手从后面把我按进了雪地里。我回头一看,一个蒙面人,我吓得大叫。也许是我的大吼大叫吓跑了那个坏人,那个坏人跑后,我瑟瑟发抖,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回家后爸爸还是不在,我给爸爸写封信,告诉爸爸晚上不要出去了,我很怕。可第二天,爸爸还是不在家,后来我想,不在就不在吧,我与弟弟有一个家就行。可后来,这个希望也破灭了,父亲与继母结婚,把我们的房子卖了,带着我与小弟住进了继母的家。
继母原是一个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女人,性格特别怪,很厉害。按理说,继母的家也应该算是我们的家,可在那个家里,我就找不到一块属于我的安全的地方,经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遭来了大骂。当时,我只想找一个安全的角落,钻进去想我的母亲,舔我的伤口,可没有。当我们受委屈时,父亲每次都沉默,我感到父亲不再能保护我们了,不再是我们的依靠了,我与父亲反抗,我更加想念母亲。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盘、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无量;《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影响,我们也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虽然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人文的失落。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二段: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是我们祖先们留下的珍藏。它包括文学、艺术、民间传统、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众多方面。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的瑰宝和灵魂的象征,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一种尊重和珍视的表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自尊心的源泉,也是我们国家独特性的表现。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传统文化,还需要学习它,传承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1.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学习其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2.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校园中推广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文化活动;
4.参与社区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实践运用和传承方式。
弘扬传统文化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首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独特性和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其次,学习和培养传统文化对我们个人的自我修养和文化涵养有很大的帮助。最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活动也促进了社区和睦和文化传承。
第五段:结尾。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强大的文化动力。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了文化的悠久历史,也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把传统文化活化,让其具有生命力,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十四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21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推崇,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孔子热”“汉语热”“中华传统文化热”,目前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阶段,要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我国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要结合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
作为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在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方面,肩负着更大责任,应该有更大作为。要发挥孔子研究院的作用,加强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孔子研究院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它集文献收集、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功能于一体,在儒学研究及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围绕落实_“四个讲清楚”的指示,孔子研究院启动了孔子思想与历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等一批重大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正本清源说孔子》《中国传统道德诠释》等一批学术著作。围绕把孔子研究院打造成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的发展目标,孔子研究院启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中心”“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孔子研究院设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积极申报山东省“儒学研究”与“孔子文化传播”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全面加强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机构的联合合作,全面提升孔子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要拓展提升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孔子及儒家思想传播。例如,一年一度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评选颁奖”“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传统文化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五
学习要有目的性,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加强传统文化修养不但是修身做人的内在需要,更是成长进步的现实需要。首先,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是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的需要。人欲立于世,修身第一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着关于修身做人的诸多典故名言。既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与人为善和自我加压,又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劝善之言、戒恶之语,更有“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蕴含的知足常乐、参透舍得的人生哲理。这些古代先贤修身做人的智慧,无疑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修好身、做好人、做好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其次,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是领导干部睿智工作的需要。从“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浓浓的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既要敢担当,又要有敬畏,做好该做之事,不做生事之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唯有做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才能时刻谨慎、处处留心,避免走错路、办错事;透过“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立志笃行、勤政奋进思想,唯有立定志向、砥砺前行,才能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胜以成大胜。这些传统典籍中关于工作原则、技巧和方法的箴言警句,至今读来仍然十分受用。最后,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是领导干部和谐生活的需要。生活是门艺术,同样需要智慧。关于生活的智慧,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既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醒,告诫我们要远离奢靡享受、过好简单生活,注重防微杜渐,谨防生活陷阱;又有“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启迪,启发我们“生活处处是学问”,要静心、安心、细心,善于分析情况问题、理清复杂关系,做好生活中的智者;更有“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的劝导,规劝我们要勤字为先、安贫乐道,秉持好精神上的追求,不畏惧生活中的困难,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且行且看、顺其自然。
二、找准方向、聚焦重点,准确把握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的基本内涵。
学习要有方向性,把握学习的侧重点,才能增强学习的方向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浩瀚如海、十分广博,想要学深、学透、学精并非易事。唯有充分聚焦本质、牢牢把握内涵,知道应该学习什么、钻研什么,才能确保在加强传统文化修养中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所成。首先,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要聚焦经典著作。经典著作的经典之处,除了体现在从古至今的口口相传、交口称赞之外,更体现在其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至真至理。所以,加强传统文化修养,首先要聚焦经典著作。相传宋朝开国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有虚张夸大之意,但仍可见《论语》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位置。所以,作为儒家最经典的九部著作,四书五经必然是领导干部要关注和阅读的重点。除此之外,诸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史书典籍,对于我们纵观历朝更迭兴替、把握从政治世规律,也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其次,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要关注人物。注重人物著作体系研究,是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就提醒我们在聚焦经典著作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关注人物,以便于系统把握某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核心、观点体系和著作文章,从而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了解、观点的把握和思想的认同。例如,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儒学体系,以及王阳明“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都是领导干部要关注和学习的重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逐渐深入和逐渐拓宽。最后,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要收集散篇独文。通过阅读古籍可以发现,不少历史人物留存于世的经典著作并不多,甚至有的只是只言片语,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注重对经典文章和只言片语的收集。例如《朱子家训》全文仅634字,却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观点,至今仍然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这也正是《朱子家训》能够成为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和家教名著的重要原因。
三、掌握方法、精进笃行,灵活运用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的方式方法。
学习要有方法性,掌握学习的小技巧,才能增强学习的方法性。领导干部本身业务繁忙、时间有限,加之传统文化学习更多地要靠自觉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靠业余时间、用技巧方法来不断学习和加深理解。首先,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要讲究一个“韧”字。朱熹有云:“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加强传统文化修养,同样要注重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特别是对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典籍,更要耐住性子、反复研读,必要时可以参考白话文翻译来进行理解,但一定要对照文言文原文反复研读,久而久之就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次,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要讲究一个“广”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出自北宋水利专家刘彝之口。所谓读书要“广”,就是要广泛阅读、广泛涉猎,特别是针对当前碎片化阅读盛行的趋势,更要注重利用碎片化时间广泛阅读,不断拓展知识的范围和广度。提倡“广”字,绝非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要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及时进行补充性和拓展性阅读,增强阅读的厚重感。最后,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要讲究一个“行”字。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行”就是要注重知行合一、加强实践应用。从较浅层次而言,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公文写作和日记撰写中的句子引用上。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深入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增强思想认同感,用以指导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真正把观念观点融入思想、化作行为,以此增强学习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