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大全11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汉字真有趣》是本单元两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活动,包含5篇阅读材料,其中有字谜,汉字故事,以及形声字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而本课给出的活动建议,要求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给出了搜集资料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搜集资料信息。
(二)教学目标。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4.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难点:
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由几个有趣的阅读材料组成,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认真读,感受汉字的趣味。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内容丰富有趣,因此我采取鼓励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字谜或汉字的故事,说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增加趣味性。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搜集编写字谜,通读阅读材料。课内主要是认真读,将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分享,与同学一起开展体现汉字趣味的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与同学分享你感兴趣的地方,互相交流。
3.搜集一些关于趣味汉字的资料。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次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第一个活动。(板书:汉字真有趣)。
二、学习阅读材料。
1.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了解。
2.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3.让学生齐读字谜。
4.教师带着学生读字谜,读完一个讲解一个。出示谜底:日、田、立、也、休、斗、默。
5.读汉字故事《门内添“活”字》,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读歇后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歇后语。
7.读《“枇杷”“与琵琶”》,引导学生注意同音字的使用,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字。讲解“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意思。这个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琵琶能接触“枇杷果”,那么这满城用竹子做成的箫管就都能开花了。
8.学习《有趣的形声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形声字。
9.默读课文,指名学生说课文中举了哪些形声字,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特点。
三、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读了五篇阅读材料,了解了汉字有趣的字谜,歇后语,汉字故事以及几个形声字。同学们还想了解一些汉字有趣的故事吗?让我们看阅读材料前面的学习要求。下节课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搜集资料,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材料,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哪些地方感兴趣。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来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下面让我们来看活动需要有哪些准备事项。
二、明确活动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汉字。
2.结合活动建议,思考确定活动的主题。
活动建议:(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根据活动的主题,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主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不要太难操作)。
4.讨论搜集资料的渠道。
(1)可以查找图书。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在找书时,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3)可以请教别人。先要想一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自己要问的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4)注意搜集资料的丰富性,不拘泥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纪录片)等。
三、开展活动。
1.学生汇总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分类,做好整理。
2.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组织开展活动。
3.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设计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的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内容,导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夸葡萄沟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在学生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读中逐步悟疑,并提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1、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练就技能的。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就高,教学效果就会好。
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所以一节课上应选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运用多种器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写葡萄沟的葡萄颜色多,这一段文字语言通俗易懂,于是,让学生动笔画一画,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很美。再如:理解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让学生亲自扮演一下。这些方法,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也让他们感到了一份新奇。如:葡萄沟的老乡非常好客。
(1)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
(2)假如你是一位游客,同学们猜想一下,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
2、以读代讲,轻松学习。
学生的朗读从正确到流利,直至有感情,这正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体现,所以,课堂上应给学生较多时间的读书机会。在读课文时,可采用分小组读,师生对读、轮读、男女生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
三、分层设计,巩固提高。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作业环节上也应有所区别。能力强的查找资料,会画画的同学画画,差一些的学生记优美句子。在这个环节中力求做到各档学生都有所提高。作业设计如下:
1、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抄在本子上。
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想象中的葡萄沟画出来。
3、有条件的同学收集有关新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说效果。
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学生,这节课之后老师要好好地奖励你们!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多么天真!
这是我进师范时的照片,灿烂的笑容如花般绽放着。
这是我工作之后的照片,不过此时我已不是儿时天真的小孩子了,长大了,多了几分成熟。
是啊!皱纹将会爬上我的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师用谈话激情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2.教师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教师范读(出示课件)随机教学本课生字。
3.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已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4.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介绍社会背景)。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一句你自己。
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教师课件出示格言。
3.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七)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乡愁》。
本诗是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余光中于1971年,在离开大陆整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上课伊始,观看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mtv片段。以悠扬、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歌曲和感伤的画面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然后,朗读: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因此,学习这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处理好轻重音和语速。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读的时候要用稍慢且舒缓的语速。四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停顿时间稍微长一点。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下面,让如泣如述的二胡曲《江河水》带入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放音乐)。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有评论认为,最可人的是第一段,最迷人的是第二段,最感人的是第三段,最惊人的是第四段。“可人”在于有母亲可依可恋;“迷人”在于有新娘可思可愁,那愁是绮丽的;“感人”在于丧母之痛乃切肤之痛,有所谓“未丧母者来细看,既丧母者来痛苦”之说;“惊人”在于最后一段将全篇升华,愁系祖国,着笔惊人。没有国魂、民族魂的人是做不出来的。(展示板书)。
这首诗的形式美表现为结构美和音乐美。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如此美的诗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拓展。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在学习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比如说,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有乡愁,离愁,国愁,也有家愁,古往今来,愁是许多文人笔下的主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含有愁的古诗词句。最好能够说出作者。比如说,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
阅读、赏析席慕蓉的诗《乡愁》,同余光中的本诗进行比较。
《乡愁》这首诗是作者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感情所至写下的,30多年后,温x总理在访美谈及两岸问题时援用了这首《乡愁》诗。最近海峡两岸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陈x迄今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一定要在三月二十日大选日同步举办所谓的“和平公投”,这对台湾政局、经济和社会及两岸关系都没有好处。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关系到海峡两岸10多亿人民最大的利益,是亚洲人民、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我们殷切希望两岸关系能一步步变好,明天的团聚、欢乐、美好能够取代昨日的乡愁。
好,谢谢各位。
板书设计:
乡愁。
托物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家国之思。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以做芦花鞋卖芦花鞋送芦花鞋为线索,表现了青铜的勤劳懂事、淳朴善良。
课文用空行的形式安排内容,提示学生将课文内容分为几部分来理解把握,也是前面利用小标题的方法读长文章的延伸。教学时,一是提示观察文章的编排特点,发现空行的提示,二是要引导学生从具体事情中体会主人公的人物品质,三是引导入境悟情,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意犹未尽的描写。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3.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1.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合作学习不仅能互通有无,更可以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疑惑,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拓展能力。学习一篇课文,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固然重要,碰撞思想的火花更加必不可少。我采用探究学习法,将故事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课外的延伸阅读、观察了解,感受生活中的善良淳朴。
(一)课题导入。
由作家曹文轩及《青铜葵花》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一来拓展学生的课外了解,激发课下延伸阅读的兴趣;二来奠定对本课主人公的初步认识,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及朗读情况。指导正音。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解决,教师视情况指导。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1.资料补充。读之前先介绍作者曹文轩和《青铜葵花》,重点介绍青铜一家的人物背景。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
3.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主要做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的主人公是青铜,课文主要讲述了他雪天里卖芦花鞋的故事,青铜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四)品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芦花鞋制作的工序是什么?为什么青铜家要做这么多芦花鞋呢?在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出相关答案。
2.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体会到了青铜与葵花之间的纯真与美好,这一段展现了青铜与葵花的善良与淳朴。
3.积累文中描写芦花鞋的语句,感受芦花鞋的美。
句子: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主动去卖剩下的十一双芦花鞋。
2.芦花鞋好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好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3.想一想,青铜为什么执意在雪天出去卖芦花鞋呢?
4.家人与青铜的对话体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卖芦花鞋的经过。
2.青铜卖鞋的时候环境怎么样?提示:下着大雪,很寒冷,街上没什么人。
4.终于等来了几个人,青铜为什么认为那几个人不会买芦花鞋?
因为他认为,城里人是不会买他的芦花鞋的,他们只穿棉布鞋和皮棉鞋。
5.当那几个人非常喜欢芦花鞋,要买鞋时,青铜有什么反应?
青铜一直疑惑着,直到人家一个劲地问他多少钱一双,他才相信他们真的要买这些鞋。他没有因为他们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6.你觉得青铜卖完鞋之后会有什么感觉?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让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7.再次默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指名学生回答。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青铜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准备卖(送)给了别人。
2.青铜为什么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提示:因为那个人觉得没有买到鞋,觉得很可惜,青铜心里很为那个人感到遗憾,这表明了青铜心地善良,善于为他人着想。
3.青铜最后是怎么做的?(脱下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去追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
4.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青铜在雪地上奔跑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五)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课文,谈一谈自己学完本课的感想。
2.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课文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
3.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少年青铜在雪天卖芦花鞋,为了满足他人愿望甚至脱掉了自己唯一的一双新鞋卖给他人的故事,展现了青铜不怕艰苦,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地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感受人物品质。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__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学生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4、学生仿写句子。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
(四)教学难点:
学生仿写句子。
二、说教法。
直观演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的词语。
(2)学生读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生默读课文。
(1)出示学习目标: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在地图上找到吐鲁番。了解它的位置。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讨论:
1、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水果多。
(2)景色美。
(3)人热情。
(4)葡萄干好。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3)出示图片认识沙果等水果。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学习目标。
(1)葡萄种在哪里?
(2)课件出示梯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梯田。
2、梯田里的葡萄长势如何呢?
(1)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凉棚”
(2)学生比较句子: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3)引导学生用手势打起凉棚理解“一个”与“一个个”表达的意思不同。
3、到了秋季一个个凉棚下挂满了葡萄。
(1)课件出示葡萄成熟的图片学生观察。
(2)学生结合课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学生齐读填好的句子。
4、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说说那个词用的好。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六)总结本段,读写迁移。
1、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不同之处。
2、学生仿写练笔。
(1)出示苹果图片。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过度:丰收总是能给人快乐,要是你这时候去葡萄沟那里就可是有口福了。
3、课件出示热情好了的维吾尔族老乡。
过度:老师就带着大家去他问的院子里看看。
4、播放视频学生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与人们的心情。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收下来的葡萄都运到哪里去了?
(3)课件出示阴房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阴房的构造。
(4)同桌合作学习:新鲜的葡萄是怎样制作成葡萄干的。
(5)课件出示重点的词语。
(八)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哪里的人又非常的热情,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九)拓展练习。
假如你去葡萄沟,你想做什么?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葡萄沟。
好水果多。
景色美。
地人热情。
葡萄干好。
方
六、说效果。
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3)我们新疆老乡能歌善舞,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还要跟我们跳一跳舞2师生共同跳新疆舞,并送给学生小新疆帽。)。
(4)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三、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教学目标:
1.在互动实践中,了解一些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在情境中,围绕“有趣”把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清楚,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
3.在交际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会有礼貌地提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欣赏图片,走近“有趣的动物”。
交际情境一:聊一聊身边有趣的动物。
1.出示话题,学生畅聊。
从小到大你一定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动物,在你熟悉的动物中,哪种是最有趣的?什么地方最有趣?请学生聊一聊动物名和它最有趣的地方。
2.小结“有趣之处”:有的动物样子可爱,有的习性有趣(吃、睡、玩……),有的具备特殊功能,有的本领奇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趣,让人喜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物聊起,通过大量的网络搜索,定格了十几种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有家里养的、动物园看到的等,抓住该动物最有趣、最搞笑、最可爱的一个镜头呈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了真实的联想,拓宽了聊天的思路,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动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无痕地亮出了本课的主题——有趣的动物。)。
交际情境二: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正在开交友大会,看,那么多有趣的动物都来参加了呢!咱们也赶紧带上头饰,化身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一起去参加吧!
1.教师示范,自我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是可爱的小猫。我想和你们交朋友,让我介绍一下我最有趣的地方吧!
(2)交流小猫的有趣之处。
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我哪里有趣?我是怎么把自己的有趣之处介绍清楚的?(关注内容和介绍时的表情、动作等。)。
(3)链接生活,语言增量。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和教师各自利用空余时间观察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制作了头饰。一戴上头饰,我们此刻就是“小猫”“小狗”“乌龟”“金鱼”“荷兰鼠”……课堂俨然成了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的现场。通过教师“小猫”的示范引领,学生认识到“有趣之处”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从而明晰学生的角色意识。)。
2.角色扮演,自我介绍。
(1)学生自由准备,用几句话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
可以学着小猫的样子,加上表情、动作等,有困难的小动物可以借助提示,能干的小动物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板书:说清楚)。
(2)学生上台介绍。
哪个小动物愿意来介绍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跟大家交个好朋友?其他小动物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板书:听认真)。
(3)交流评价。
他有没有说出自己的有趣之处,说得有趣吗?(有趣的地方说清楚了才能吸引别人,交到更多的朋友。)。
对这个你想交的朋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可以怎样有礼貌地提问?(板书:问明白)。
(4)明确交友的方法。
在交友会中,我们要做到先想再说,说得清楚;认真倾听,听得明白;补充提问,问得有礼。
(设计意图:努力营造充满趣味化、情感浓厚的话语场,给予主动上台交友的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请其他学生做到“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当自我介绍的学生乐于表达,认真聆听的学生懂得尊重,彼此交友的欲望强烈,交际就显得活而不乱了。)。
3.自由交友,互相介绍。
(1)自由交友。
你最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朋友?用上这些办法,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用几句话完整清楚地介绍给对方。听明白的小朋友还可以把你交到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动物们兴致盎然地离开座位,相互介绍,自由交友。)。
(2)上台展示交友。
邀请朋友上台,相互自我介绍。(关注上台礼仪)。
(3)尝试相互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
你交到的新朋友是谁?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朋友吗?
(4)交流评价。
台下的动物:哪些小朋友也想和这些有趣的小动物交朋友,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小结交友成功的法宝。
把有趣之处说清楚,在别人说的时候听认真,想了解更多的时候有礼问,就会吸引更多人和你们交朋友。
(设计意图:如何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也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互动中来。当学生学会了“独白”式的自我介绍,跃跃欲试时,自由交友环节就水到渠成地为交际对象打开了多扇对话的窗口,引发了学生的内在交往需求,从而产生了富有实效的“对白式”口语交际活动。)。
4.扩大交际圈,介绍朋友。
亲爱的小动物们,请把你刚交到的有趣的朋友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吧,这样我们就能交到更多朋友!可以用老师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如果觉得你的新朋友没有你有趣,还可以再次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交际是层层递进、循环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交友的愉快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着口语交流,形成了交织的信息网,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人际交往素养,收获了自信、快乐和满满的成就感。)。
交际情境三:分享更多有趣的动物。
1.分享交友的喜悦。
今天你交到了哪些有趣的动物朋友?你开心吗?
2.推荐更多和动物交朋友的渠道。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动物吗?可以通过看课外书和动物主题的电视节目,给大家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期待下次的动物王国之行。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宁战役中,为了消灭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颂扬了黄继光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全文以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献身占领阵地为主线,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1.认识役、屡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
3.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感。
熟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是教学的重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形象感知、领会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结合史料体会情感、感情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受到精神教育。
(一)导入课题。
以朝鲜战争的资料介绍导入,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人物品质做铺垫。
简介黄继光,让学生建立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及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课件展示重点词语,学生读记。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划分层次,把握大意。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读1-2自然段,思考:从四天四夜黎明之前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战士们的辛苦、战斗的激烈)。
2.这个任务是困难还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
2.画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朗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感想。
2.黄继光受了重伤,却顽强的向敌人进攻。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呢?
4.如果你是黄继光的战友,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想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师总结:黄继光用他壮举为战友们争取到了时间,也激起了战友们复仇的怒火,在这英雄气概的鼓舞下,我们的战士们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五)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感受黄继光英勇无畏的气概。
2.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学完全文的感受。
3.师:正是有许多像黄继光一样的战士,用他们的英雄壮举铸就了我们的钢铁长城。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要永远铭记黄继光,永远铭记他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课文小结。
本文描述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展现了他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他舍己为人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本次板书根据故事情节,以黄继光的行动为中心展开,层次清晰地凸显了黄继光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
部编版春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