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精选13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一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1、第一阶段(20xx.3—20xx.5)。
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
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精选小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平衡凳,梯子”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xx、9-----20xx、10月)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20xx、11月----20xx、6月)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总结整理阶段:(20xx、7月---20xx、9月)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xx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xx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三
《幼儿生源问题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
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四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资料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务必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90%,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明白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好处。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潜力,研究潜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务必思考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十一五”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贴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礼貌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构成的,它能够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资料能够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透过研究,使幼儿构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礼貌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的资料。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资料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资料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礼貌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1、调查法;透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状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透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透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透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带给理论指导,帮忙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善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构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状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礼貌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状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和经验论文,构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忙。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潜力和组织潜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必须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小一。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小一。
4、王昌琴:课题研究者。小一。
5、魏晓静:课题研究者。小一。
6、纪静萍:课题研究者。小一。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五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1、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一)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六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四、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有关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四、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五、研究内容。
略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七
1、课题的现实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户外活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培养充满朝气、健康活泼的幼儿是学前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加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幼儿身体锻炼。户外体育锻炼,可以为孩子提供增强互相协作能力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机会,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是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发展身体活动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来。但目前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体育教学活动单一;体育活动形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等等。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这一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改变我园幼儿户外游戏的现状,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同时,也更新教师组织活动的理念,拓展老师的思路,增强教师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促进教师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导者发展。幼儿园《纲要》“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理论依据,让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投放的材料而进行的户外体育游戏。在孩子们玩这些物品的时候,教师将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呢?如何让孩子们这样的户外游戏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干涉活动的尺度是多少?孩子现在的游戏还处于无目的,无规则状态,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户外建构是的体育活动,研究目的是:让孩子们能自发的合作,将投放的废旧材料自主的整合利用,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来组合这些材料达到有趣的游戏,有目的的锻炼。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充分的户外游戏活动。然而,孩子的户外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园开始了对幼儿户外活动的探索。
2、研究意义
(1)户外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一项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课题中的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选择的自主性、环境的开放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等特点。是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间,教孩子学会观察,学会适应,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欢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户外活动中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幼儿园中班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利用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的方法进行积极、大胆的实践研究,试图打破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的充满情趣化的教学环境。希望对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幼儿园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2、小班幼儿身体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3、幼儿园对开展幼儿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该部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形式和途径等,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研究之上,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
4、影响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幼儿园的管理规范的影响、幼儿教师素质的影响、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影响等。
5、制定幼儿户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这部分研究内容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提出优化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小班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挖掘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对不同幼儿园小班幼儿身体素质提高的研究提供现实的参考和指导。
(一)研究方法的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观察、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幼儿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构建“户外体育活动的优化方案”,促使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并与户外环境产生有效互动;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熏陶,促进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2、教师目标:
探索出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的原则;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1)对搜集到的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该课题。
(2)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并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对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到其他小班对幼儿体育能力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解,学习先进的经验,写出学习心得。
(2)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3)对得出的阶段性的研究结论及时总结,形成阶段性读书心得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总结。
3、结题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阶段是课题形成研究成果的阶段,主要是对各种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本课题对于研究资料开展书籍期刊与网络知识相结合,认真研读国内外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理论结构,以我园的学生生活状况为研究积极进行调查问卷,形成初期的资料研究。
本课题分阶段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分阶段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当然这一切的成果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学校对这一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领导的指导关心、研究课题人员的努力、经费支持等,本课题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形成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理论体系和幼儿园对于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模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八
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新的此刻与未来,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独立拼搏创造等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目前幼儿素质发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1)自信心不足;(2)自卑感较强;(3)交往潜力弱;(4)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劣势在我们地处偏僻的农村孩子身上表现更甚,急切需要改变现状,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自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自主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占据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游戏中,幼儿精神状态简单投入,潜力强的孩子自选主角自主交往,还能克服各种困难,大胆提出推荐,这些都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大胆选取游戏,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事事跟在别人的后面,不能或不愿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缺乏信心,主动性差。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主潜力是目前极为迫切的任务,直接关系着幼儿此刻和将来的发展。
(一)课题的含义。
游戏中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带给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取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透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用心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具体包括: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游戏主题。
2.用心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取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主角,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推荐和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游戏中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
首先,认真分析教育目标,自觉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真正作为教育要到达的最终目标之一。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手段,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其次,充分认识其可能性,幼儿的自主意识在有效的游戏中能逐步得到发展。
2.创设一种简单愉悦的游戏环境。
专家实验证明,完全决定一切,严格控制监督幼儿活动的专制型教师会使幼儿构成严肃呆板,依靠性强的不良习惯。而尊重幼儿、和幼儿互相协商、互相帮忙、协调行动的民主型教师则能够创设一种简单愉快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潜力。
3.给幼儿带给足够的游戏空间和时间。
游戏活动是幼儿随时可能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带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合里利用来园、自由活动时间、餐后等开放游戏角,让幼儿尽情游戏。
4.重视游戏过程的指导,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
研究证明: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儿童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因此,游戏时我们将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以主角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等间接指导方法,这样有利于启发幼儿的主动性。
5.鼓励幼儿大胆参与讲评,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讲评活动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活动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忙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找出存在问题,为下次游戏活动开展作好准备。在讲评中既可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又可体现幼儿的合作性,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幼儿游戏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地积累。
经验,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幼儿的选取,尊重幼儿的人格,培养幼儿广泛地社会交往潜力。
研究对象:小班全体幼儿;
研究方法:1.观察法;
2.行动研究法;
3.文献资料法。
课题研究的时间为3年从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8—9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三)、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经验总结法;
2.观察记录;
3.活动方案;
4.研究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九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三、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近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四、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xx,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十
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用心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此刻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好处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用心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一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取相应的教育资料、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资料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此刻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务必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此刻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带给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用心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带给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资料: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取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搞笑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简单、愉快的参与活动,到达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资料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用心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资料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构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取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资料、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资料的丰富性。强调透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带给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透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群众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潜力。
(3)群众活动:群众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透过群众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能够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忙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资料,成立课题小组。
2、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v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平衡凳,梯子”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v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v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v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v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v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v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v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v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v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v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v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_____)。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_____)。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总结整理阶段:(_____)。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__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__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范惠静人民军医出版社。
4、《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二
一、5.com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甜蜜的亲情。
2、学习用拥抱、亲吻、说甜甜的话等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二、活动准备:故事课件、松鼠手偶一个、礼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小朋友都长大了要知道关心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出示小松鼠玩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关小松鼠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小朋友你们知道妈妈的妈妈是谁吗?引导幼儿说出外婆。
2、这一天小松鼠给妈妈准备了礼物。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礼物?比如:过生日、过新年的时候。引导幼儿大胆的发言。
3、小松鼠爱妈妈要给妈妈送甜蜜,到底为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孩子们边猜老师边出示礼物的图片。
4、出示挂图二讲到妈妈的妈妈就是外婆时,老师提问:爸爸的爸爸是谁?(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5、让幼儿猜一猜妈妈送给外婆的会是什么礼物?幼儿回答完后出示挂图三。
6、小松鼠想起外婆最喜欢自己的吻,他就贴着外婆的脸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出示挂图四。
教师小结:因为他们要的很简单,只要送给他们一个吻,一个拥抱就会觉得好幸福。
8、教师播放故事课件一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二)1.鼓励表达对亲人的爱。
师:老师拥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好幸福呀!你们可以送给老师一个什么样甜甜的爱呢?(鼓励幼儿过来拥抱老师、亲吻老师)。
2、让幼儿说一说甜甜的爱还可以送给谁?
四、结束部分:让幼儿把甜甜的爱送给这些听课的老师。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三
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环境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的能力,这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对现代儿童教育来说,如何利用环境来刺激教育儿童,来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促进儿童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家所重视的教育研究问题。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如何将《纲要》中,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有关环境创设的新理念渗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是大多数幼儿教师所缺乏的,因为理念的滞后,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的过程中,导致一些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育行为。
同时,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观察、去创造、去解决、去探索、去竞争。审视当前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如: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半年搞一次环境布置,设置高出幼儿视线,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普遍存在着一劳永逸现象,失去了环境育人的教育功效;存在着教师从设计到制作布置全权包办,缺少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成人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失去了环境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自我质疑:“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环境,真的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吗?”“我们的物质环境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是否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发生了积极的相互作用?”。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研究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实用、适宜,具有较强教育价值的幼儿园班级环境。使之能激发幼儿的热情,能与幼儿产生有效的互动,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达到以美培智、以美辅德、以美育诚,辅助幼儿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1、创设主题墙,将主题活动内容融入到环境当中,激发幼儿主动的与环境互动,吸引幼儿,从而达到环境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
2、开辟气氛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区域活动,实现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目标。
3、研究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地参与创设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组织由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学前四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7月――2012月)。
(1)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环境创设研究状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搜集与课题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做好课题实施的相关物质准备。
(3)采取自学与专业引领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不同形式,学习、领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提升保教人员对环境创设方面的理论素养及技能。
(4)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实施阶段(1月――12月)。
(1)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各班级结合主题教育创设班级环境。形成主题墙涉及到的几个版面内容或主题网络图;从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内容中创设与之相应的活动区;在温馨提示栏中贴出主题教育邀请书,邀请幼儿、家长共同收集主题墙图片、资料,创设主题墙。
(2)研究人员对实施过程做详细记录(包括文字记录、摄影记录),积累资料。
(4)定期进行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3、总结阶段(1月――206月)。
(1)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汇总有关的研究成果(图片、录象、照片、文字资料等)。
(3)申请课题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