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育教学随笔(通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教学随笔篇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也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抓住学生普遍兴趣去促进他们身心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幽默诙谐的语句,趣味的动作设计,引人入胜的主线等来对抽象的技术动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就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的语言,表扬的手势、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信心,因此教师的肯定,给挫折的鼓励,都能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随笔篇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己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通过比赛,提供了自己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己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己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体育教学随笔篇三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但课堂上都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在40分钟内有意识的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进行教学。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贯穿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学生最终都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体育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体育教学随笔篇四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根据小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这些特征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教”同“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当然课堂纪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会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队形、队列: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使之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所采取的手段。有时同学出现的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和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最敏感,对老师的表情最易感染,为师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则这一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尽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对这项,我今后一定更引起重视。
体育教学随笔篇五
体育教学中的信息沟通是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和贯通。沟通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学习及其他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信息。新课标实施的目的是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它提供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
因此,在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体育知识、协作精神、行为观念及其他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误区时,需要进行信息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现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的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做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应先端正态度,热心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冷静、公正、合理地处理,一般体育教师性子急,对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病根,而只就形势外在表现加以处理,有时难免主观、片面不公正,甚至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加剧师生间矛盾,而导致教学失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师将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一个善于自省的体育教师,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就会迎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次课。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像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小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小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
如果小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保护与帮助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应用这个手段时会遇到一个心理问题“信任与害怕”,当学习一个很难的动作时,由一名同学不信任的教师教,练习时学生常常表现出躲避教师的帮助,结果因为害怕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相反,一个可信的教师教,学生同样是害怕,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不躲避,试几次,证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接下来的练习就容易了,直到学会动作。这说明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很重要,它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心理上的交流和交往。通过这种交流和交往,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起真诚、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异性学生,更应注意这种交流。
正确的认识师生关系可以增进理解,而错误的认识往往为师生间的交流设置障碍。因此,体育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和公正的评价,以此赢得学生的好感和认可。在师生关系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充满爱意和关切,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其作用直接反映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
在遇到难度较大的练习时,教师要加强保护和帮助,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完成动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热情和积极交往的情感,同时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和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能保证体育教学和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教育关系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要抓好自身的建设,坚持锻炼,保持体力,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加强品德修养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分寸,避免和防止仅与少数或个别学生交往。因为,这种个别的、小范围的关系往往会危及到体育教师的威信和集体的团结。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尤其对体育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帮助、多交往,使他们信任你、喜欢你、尊敬你。进而喜欢你的课,消除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总之,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积极性,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工作,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和认识它,其意义是深远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学随笔篇六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必须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课前、课后、课中的学生的各种信息,信息传递的渠道必然保证畅通,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教学中顺利地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形成共鸣性情感反应,更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那么,在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同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然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像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体育器材是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实施有效体育学习最重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近年来虽然大多数学校在常规体育器材上有了一定数量的配备,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器材短缺仍然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怎么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不断尝试和学校现状,利用学生自制器材——沙包作为辅助器材用于体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一、在体操队列队形的变换中,将沙包摆放在操场上,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队列练习,如:分、裂、合、并,能有效地控制好转弯的角度,避免学生出现超近道现象造成的队列不整齐、不规范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在教师的帮助下,摆成各种图形练习图形走。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在体操技巧教学中,如前滚翻、后滚翻在两脚或两膝之间夹包,纠正学生分腿、团身不紧等错误动作。
三、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按身体素质和身高进行分组,摆放沙包做标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步长”和“步频”提高快速跑的成绩,也可作为往返跑的折返标志物。
四、在投掷教学中,可用于初中投掷教学的辅助练习。
五、在跳高、跳远教学中,可做起点、起跳的标志,来提高丈量步点的准确性,且移动方便、迅速。
六、在游戏教学中,可做抛、接、传、掷等各种练习,如:钓鱼、丢沙包、“五公里”、跳房子等游戏。
体育教学随笔篇七
广播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课外活动。做广播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反映一个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也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每学年新生广播体操教学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广播体操的.学习恰恰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广播体操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是教好新操的前提,教师也应当对新的广播操应具有较强的动作示范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素养。由此,教师课前要充分熟悉新广播操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熟练做好镜面示范。先做完整示范,使学生对新操有所认识,形成完整生动的动作表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中体现新广播体操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动作能力。新广播体操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动作方位感、节奏感、音乐美感、动作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先对学生进行基本动作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基本动作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如手型、步法以及跳跃移动练习,先学习单个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
3、让学生做小老师去教学,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优带差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得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当小老师去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及时予以纠正。如果是少数人的错误,可用简短的语言或者是动作的暗示予以引正,如果是多数人的问题,则要求全体停止练习予以纠正。
4、通过分组比赛,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课的结束前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动作完成得好,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新操前可以向全校发出举行新广播操比赛的通知,引入竞争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广播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高估计学生接受能力,前四节操教授速度过快。
2、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没有树立好广播体操强身心,健体魄的思想,致使个别学生视学习广播体操为一种负担或应付差事。
体育教学随笔篇八
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每位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就应学会监测运动量的方法。体育锻炼中常见的监测运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即使是特殊需要,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
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次/分,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
"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适应;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不同,其基本原则为:锻炼时要轻松自如,并有一种满足感,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如果锻炼后有一种适宜的疲劳感,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则说明运动量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是综合刺激,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多方面的,锻炼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对身体机能进行综合评价,必要时,则应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进行。
体育教学随笔篇九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现代教学论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在考虑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考核课,室內课,还是室外课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一般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直观法等。又如复习课,可采用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特点、难易程度、前后的联系等进行选择。如对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的动作,可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逐歩过渡到用完整法进行教学。而对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独立,动作细节紧密的动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否则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体育教学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把直观法、语言法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运动经历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宜采用语言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独立获取运动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才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自己亦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掌握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时机、位置与方向,并很好地和讲解相结合。那么,最好的直观教学法也不会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体育教学随笔篇十
如何让学生融入到体育课中来?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体育教学随笔,希望您喜欢!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体育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体育”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体育训练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体育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体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体育知识的兴趣。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讨释疑增兴趣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去做,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体育训练,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体育教学有4年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
决心书。
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通过一段时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为此,我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要上好一堂体育课,我认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用心”去投入,并做到“三个追求”:追求真实的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理性的课堂。具体的是:
一、用心去理解《新课标》,落实课程理念。
2.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二、用心去设计教法和布置场地器材。
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仅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够超水平利用。正像我们有的体育教师讲的那样,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动性,“勤定能补拙”。
三、用心去让每个同学们能够“动”起来。
今天的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活动的样式多样化了,活动的空间扩大了,活动的时间增多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必须坚持让同学们动起来,必须保证让孩子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必须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改革中,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四、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平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本次改革是课程改革不单是教学改革,要甄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学生们喜欢学乐意学体育并学会和会学。
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守旧的习惯和方法,让我们一起在新课标准的指引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这块沃土中,辛勤的播种、耕耘,力求来年的丰收。在此我们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自肺腑的高呼“我喜欢体育运动,更喜欢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