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精选14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一
从事it行业的我,抱着仰慕、学习的心态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全书,史蒂夫.乔布斯传是我发最少时间,最多精力详读的第一本传记类书籍,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700字。正如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开篇提到的一样,“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看后,确实对我感触很大,也明白了伟人、天才与平凡人、庸才的区别。我不崇拜天赋使然,更多的相信后天的努力。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可能是,起点与过程,但梦想与态度更重要。正如苹果”非同凡想“折射出的影响力”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带着这样的梦想史蒂夫·乔布斯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读后感《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700字》。这也是世界为之疯狂的创造力。
读完全篇文章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从小被人抛弃,却抛弃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一方面,他后悔了,知错了,努力弥补对孩子的过错,最后得到了她的原谅。
2、创业初期西装革履,后期的形象是黑白两线,创业初期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商人,后期定位为一个产品工程师。
3、史蒂夫·乔布斯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个人喜欢的狼性商业哲学,在他的眼里,只有两种评价:一、垃圾。二、完美。
4、对同事的评价:
蠢材,天才!有时候同一个人一天会同时得到蠢材,天才两种评价。
5、追求完美。
6、两个天才、伟人的互相警言:
盖茨:“苹果一体化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史蒂夫的掌舵。但那并不意味着它将在未来的多个回合中获胜。”
史蒂夫:“微软的分散模式可行,创造了财富神话,但并没有制造出真正伟大的产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
我思故我在,读完史蒂夫.乔布斯传,我爱上了传记类书籍,乘着前人的光,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二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慨是,能做成大事的人,都必然有着鲜明的性格,2011-2《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和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乔布斯的优点和缺点同样鲜明。和普通人相比,乔布斯的性格非常复杂立体,充满了各种难以评价的侧面。
史蒂夫·乔布斯,他是2010年《巴伦周刊》全球年度“最受尊敬ceo”;他是计算机界、数字音乐界以及动画电影制作领域的跨界奇才;他是信奉“做每一件事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要改变世界”的“佛教徒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慨是,能做成大事的人,都必然有着鲜明的性格。和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乔布斯的优点和缺点同样鲜明。和普通人相比,乔布斯的性格非常复杂立体,充满了各种难以评价的侧面。正如书中所说,“史蒂夫有着商人对待自己商品那样的热情,有着福音传道者宣讲福音那样的激情,有着狂热分子为实现目标而一往无前的毅力,还有着一个穷困的孩子想要获得成功的决心与意志。正是由于史蒂夫这种混杂的个性特征,才一方面使苹果电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让他树立了很多对手和敌人。”尽管复杂矛盾,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这种性格的巨大魅力。正是这种人格魅力,使得他与平庸之辈有了本质不同。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是无法模仿的。然而我们仍然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
首先,他有着对电子行业的单纯的热情。这使得所有工作都变成渴望。去阿塔里公司应聘的经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乔布斯去了公司,说自己不会走,除非公司雇用他。那个时候人事主管甚至想要不要叫警察,可是当该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奥尔康和乔布斯交流过之后,他便同意了让乔布斯留下工作。对此,奥尔康说:“我真不知道为什么雇用他,他除了想做这份工作且有一点活力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但我正是看中了他内在的那种活力,具备这种活力就能把这份工作做好。而且他还有一种想象力,要知道,想象力的概念是‘一个人内在的想象能力,并不依靠外在的东西’。他的思想很单纯,没有任何的杂质。”单纯的对工作的热情和向往,为乔布斯赢得了第一次机会。
其次,他是一个实干家。对于自己有着热情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总是立刻开始着手执行,而不是仅仅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之中。阿塔里公司的奠基人诺兰布什内尔是这样评价乔布斯的,他说:“当他想做某件事时,他给我的计划表都是按天和星期计划的,而不是按月或年计划,我喜欢他的这种行事风格。”第三,他有探索未知的勇气。乔布斯和他的创业伙伴沃兹都愿意尝试不可能的或者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正是这种探索的勇气和激情,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正是这种勇气,使得乔布斯和沃兹最终创立了苹果公司。第四,他有着认定了目标就一定坚持到底的韧劲。保罗?特雷尔是乔布斯的第一个主顾,他经营的店铺后来成为美国第一家计算机零售连锁店,也就是彼特商店(byteshops)。他曾经答应,只要乔布斯和沃兹能够生产出电路板,他的商店就可以帮他们销售。但这第一位合作者对乔布斯的评价是:“任何人都会说,史蒂夫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合作者。”因为乔布斯永远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即使在没有谈判余地的情况下,也会设法使对方同意。接下来的经历,同样能够说明乔布斯的执着。在生产计算机之前,要购买元器件,而在购买元器件之前,必须要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或者至少是银行贷款。史蒂夫把产品订单揣在口袋里,不知疲倦地跑遍了整个硅谷,以寻求资金支持。在经历了多次拒绝后,史蒂夫来到一家比较大的产品公司—基鲁夫电子公司(kierulffelectronics)。鲍伯?牛顿是基鲁夫公司的经理,他回忆说:“史蒂夫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小伙子,但仍显得羽翼未丰。”不过史蒂夫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和特雷尔一起检查确认这份订单的真实性。对于那些做事远没有史蒂夫有决心的人可能会说“好吧,我过几天再给你打电话”,然后就离开了,但史蒂夫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等到牛顿给特雷尔打了电话。特雷尔当时正在参加电子行业的会议,但最后牛顿还是给他打通了,他得到的确认消息是,这个坐在他办公桌旁边的瘦小的年轻人确实有一份价值2.5万美元的订单。打完电话,牛顿就放心了,然后他就允许史蒂夫赊欠一大笔货款,购买了基鲁夫公司2万美元的电子产品。这份坚持,使得乔布斯与很多有着激情和梦想,却最终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区别开来。第五,他擅长鼓舞周围的人,让同一个团队的伙伴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感染,从而和他分享一样的目标,一起为之奋斗。对此,巴德?特里布尔回忆说,“他的这种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里面既有能够迅速转变不良状态的能力,也有善于鼓动干劲的能力,偶尔还加上他头脑里的创见能力,他的这些能力足够让你失去正常的判断力。”在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公司的时候也一直在他身边的好友迈克默里也曾说:“史蒂夫做事从来不像我们一样有所顾忌,这与他的出身背景和早期的成功经历有关。他不愿受任何东西的束缚,他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只是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因此,即使他是一个愚蠢的人,他的身上也有一种诱人的光环,这种光环笼罩着你,让你凝聚在他的周围,让你激情四射,让你一直待在他的研发组里。”这也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乔布斯身上同样存在的那些鲜明的缺点。比如说有的时候过于豁得出去,以至于对于诚信的坚守不够,有的时候过于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对别人的考虑不够。这些缺点使得他没有能够很好的团结到真正的朋友,也使得他树敌太多,而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拥护他支持他的人很少。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第一次重大的失败。这次失败,无论对于乔布斯本人,还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值得借鉴的。工作中,无论多么有能力,有热情,有坚持的毅力,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我们都不应忽视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人意见,团结工作伙伴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没有这一点,再大的天才,也会变成孤独的将军。而一个人,即使是天才的将军,也无法赢得一场战争。
以上就是乔布斯带给我的启发。虽然天才的成功是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乔布斯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三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花了一点时间读完了放在书架上好久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抬头发现乔布斯生于1955年2月24日,一点感想,简单记录。
不知道乔布斯在录制苹果“非同凡想”广告这段话时会不会想到,它会被用在自己的追悼会和个人传记的结尾: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作为一本书而言,不得不说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很好。可读性很强。收尾呼应、跌宕起伏。有伏笔、有升华。堪比一部小说。确实值得一读。书中不但对乔布斯进行了介绍,并且将事情的发展放到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没有一味地吹捧乔布斯,而是将乔布斯作为时代中的一个个体来看待。
乔布斯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本人也是在理想主义渐行渐远、实用主义愈演愈烈的时代的交叉口,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实用主义最后的倔强。就我了解到的有限的心理学知识而言,乔布斯应该算不上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性格偏执、固执,脾气暴躁,情商低。但是就这样一个人成功了,并且是从一个普通家庭出来,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亿万富翁。这当然离不开时代背景,但也不仅仅是乔布斯走了狗屎运。
首先,是他对于完美主义的`追求。做产品,就追求做出来自己也想要,并且想要推荐给身边的亲戚朋友的产品。对于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他做产品从来不是简单单的使用,而是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这正是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做的东西要追求极致,要能说服自己。要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作为一个从低层走出来的人,以前的我是比较排斥理想主义的,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和高效率。但是乔布斯的故事告诉我,还是应该多一点情怀,多一些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乔布斯作为一个领导还是十分值得讨论的,他很会push人,总能通过自己的“现实扭曲力场”激发别人的潜力。打工人应该不会喜欢这样的老板,但是这样的老板确实能办成事,并且乔布斯确实非常的高瞻远瞩,能够看到事物的发展的方向,为苹果公司找对了方向。被这样的老板铺设可能会不舒服,但是我想当自己参与的产品面市成功后,肯定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最后又想起那个我经常说的笑话:小时候经常想,我要创办一家像苹果一样的公司。后来,读过中学考上大学,感觉我要能进入一家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工作就好了。等到大学快毕业时,感觉能有一家公司要我就好了。现在工作了,感觉能买一套苹果的产品就好了。
致敬乔布斯!致敬渐行渐远的梦想。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四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乔布斯的名字,但是仅限于知道他是“苹果”的创始人,读完这本《史蒂夫・乔布斯传》后,我在知道多一些常识的同时对乔布斯又多一些了解。
这是一本我觉得很吸引人、很有魅力的一部传记。同时是一本关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书,关于他过山车一般的人生,关于他炽热强烈的个性。他对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可能还有第七个产业:数字产品零售商店。对于零售连锁产业,他算不上彻底变革,但他的确对这个产业进行了重新描绘。此外,他通过开发应用程序(app),为数字内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依赖网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制造出革命性的产品,还在自己的第二次努力下成就了一家充满生命力的公司,这家公司继承了他的基因,集中了一群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师和大胆创新的工程师,他们能够将他的设想发扬光大。20xx年8月,在乔布斯即将卸任苹果公司ceo之际,这个在他父母的车库中诞生的公司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一家企业,并把它打造成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正因如此,30年间他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所有产业。正如他自己所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极致的人,他不是众人尽可效仿的模范老板,也算不上人类楷模,他就像被恶魔驱使一样,可以让身边的人狂怒和绝望。但他的个性、激情与他的产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就好像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均是整体系统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艺术家,他也确实是,所以他纵容自己具有艺术家的性情。他可以从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离开,也能涅重生的回来。因此,他的故事既有启发性,也有告诫意义,其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经验。
我认为一个人追求完美和极致表现在他的专注力上,他会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并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从而高效地做完自己想做的事。
我看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人,如果他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他就会往前冲,而不是质疑自己。这种特质使他具有种“现实扭曲力场”,很多时候他的员工会陷入他的立场中并受他摆布。就像很多你认为你做不到的事在乔布斯强大的立场下会像有魔力一般的完成,并且会完成得非常完美。
他疯狂、他特立独行、他桀骜不驯、他格格不入,但他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迈进。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五
很厚的一本书,看了好久,内容很多,又有点零碎,所以看完之后留在脑海里的内容有点乱,但是,对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人的敬佩之感一直都很深刻,他对自己是生命如此负责。
“乔布斯的个性体现在他创造的产品里。正如苹果的核心理念,从1984年最初的麦金塔到整整一代人以后的ipad,一直都是端到端的软硬件整合,乔布斯本人也是如此:他的个性、激情、完美主义、阴暗面、欲望、艺术气质、残酷以及控制欲,这一切都跟他的经营理念和最终的创新产品交织在一起。”
乔布斯桀骜不驯、喜怒无常、追求灵性、反叛、具有强大的现实扭曲立场……老公说他做人有点失败,因为会毫不情面地批评那些科技精英,很多人都怕他,但是他做事很成功,把苹果和皮克斯做得那么成功,让那些行业精英为他做事。可是在书中最后提到有人问他为什么有时候那么刻薄,他说是因为他对别人保持一种绝对的忠诚,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完全地表现出来,我对这种回答有一定的理解。“礼貌圆滑、会小心不去伤害别人的领导者,在推动变革时一般都没那么有效。”
他的现实扭曲立场,如此强大的气场,虽然很多人很不解,但是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强大气场,让别人做到了这些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不屈服精神的极致体现。
书中最后部分描写了乔布斯对微软的一些认识,我很认同:“要抨击微软很容易。他们显然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他们已经变得基本上无关紧要。但是我欣赏他们所做的,也了解那有多么困难。他们很擅长商业方面的事务。他们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他最后成了最富有的人,如果那时他的目标,他实现了。但那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而且我怀疑,那最终是否是他的目标。因为他所创建的公司,我很欣赏他――它很出色――我也喜欢跟他合作。他很聪明,实际上也很有幽默感。但是微软的基因里从来都没有人问精神和艺术气质。即使当他们看到mac以后,他们都模仿不好。他们完全没搞懂它是怎么回事儿。”他的认识很深刻,微软追求利润,他在创造产品,改变世界的产品。
书的前部分乔布斯给人的感觉有点冷血,可是在书的最后体现除了他不多的温柔和慈爱,那是对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虽然他桀骜不驯,但是他对婚姻有着绝对的忠诚,也许跟美国的文化也有一点的关系。在跟妻子20周年纪念日中他说一段话中有一句让我很感动“很多年过去了,有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时候,有艰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过糟糕的时候。”
很少敬佩一个人,我敬佩他,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如果他还活着,他一定会把科技和艺术还有理念运用到极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六
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推出好的产品,而不是光想着挣钱,眼睛不能只盯着钱——史蒂夫·乔布斯传。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觉得乔布斯也不是不爱钱的人。没有钱,人没法生活,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我理解,乔布斯的意思是说,当你做出好的产品后,自然会挣到钱。这是一个主次关系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
固然,企业和企业家最终目的都是要挣到钱。即使你像乔布斯这样一个富裕到不工作也能过上相当奢华的生活的人,仍希望他们的企业能挣更多的钱,因为那样能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
但每个企业家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结果也会有差异。
比如,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他把重点放在开发出完美的产品上,他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很多资源。最终苹果不断推出令人喜爱的ipod、iphone、ipad。而那个曾经被乔布斯招来的,在苹果担任过ceo,并最终将乔布斯赶出苹果公司的人,他更看重的是企业短期盈利。
更注重产品研发,先期投入很大,而且见效慢,因为研发出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仅如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还需要时间。而且风险较大。因为你投入了很多,未必每次都能推出令市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注重销售的公司,他们的侧重点不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上,他们的侧重点是在销售方面,是在市场方面,这种公司销售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销售渠道的建设方面,放在市场宣传推广方面。
并不是说乔布斯不重视销售和市场宣传推广,而是他将哪个放在首要地位,哪个放在次要地位的问题。
马云坚持淘宝网前今年不收费,他说,做企业不能光盯着钱,这样做不大,做不长远。淘宝之所以扩张速度那么快,打败了全球最大的c2c、b2b公司ebey,跟马云的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当淘宝网已经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当人们习惯在淘宝购物,当在淘宝网开店的商户能够赚到钱,那么,以后你再向淘宝商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商户们也会接受。不会因为要交一点小钱就放弃生意不做了,淘汰掉的也是那些不挣钱的没有竞争力的小商户。可以说,马云坚持先培育市场,先不挣钱的策略成就了淘宝,也成就了他。
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高科技企业,为什么他们创新能力那么强。因为,美国很多的企业家更注重能够拿出更出众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
为什么中国只能是世界工厂,只能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也许是因为,中国更注重眼前的利益的人太多了吧。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七
这个春节长假天气太冷,一有空我就窝在床上,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
如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言,这本传记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和价值观的教益。记得乔布斯离世后的那段时间,中国国内很多媒体在讨论如何培养我们自己的乔布斯,我甚至看见过浙江某处关于批量培养乔布斯计划的报道,但读完本书后,我对此表示深度怀疑,因为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个性和创造,《史记》中随处可见的各种人性光辉的闪耀如今被到处弥漫的功利、短视和实用主义取代。如果乔布斯生在当今中国,他的个性或许早就被湮灭。
我相信乔布斯的个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出身,他的生父是一个叙利亚人,在未婚生子并不能得到家人对结婚支持的情况下,乔布斯的亲生父母选择将其遗弃。从小学时的恶作剧,到后来遗弃自己的第一个亲生女儿,再到苹果非同凡响广告中的“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经典话语,无不体现出他性格中叛逆和反抗潮流的一面。当然,成长的因素也至关重要,在他不满20岁的时候就接触了迷**、东方精神和佛教禅思,从里德学院退学后,他甚至去印度的一个小山村待了7个月寻找精神的力量,后来回忆这段岁月,他认为禅修让他反思西方世界理性思维的局限,对内心宁静的修炼和直觉思维的发达可以让自己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1976年,乔布斯和好友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库生产了第一代苹果电脑,虽然沃兹尼亚克才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人,但乔布斯对商业的敏感导致了苹果公司的创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苹果改变了个人计算机、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等多个产业。乔布斯在苹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985年的公司内部斗争中,他被自己用那句着名的“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一语邀请来的ceo约翰·斯卡利踢出苹果公司的大门,但不屈的乔布斯又创造和收购了next、皮克斯两家公司,后来,他通过出售next回归苹果,通过皮克斯与迪斯尼合作,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等传世的动画电影。
书中描述了苹果与微软、ibm、adobe、华纳音乐、索尼、英特尔、谷歌等众多公司的是非恩怨,例如乔布斯指责微软盗窃了麦金塔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研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指责谷歌的安卓系统抄袭了iphone的众多创新功能,苹果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乔布斯的固执下,苹果坚持为客户提供集合硬件、软件和应用内容的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这来自于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他要对用户的全部体验负责,所以无法忍受苹果的操作系统在别的公司生产的蹩脚硬件上应用,与之相反,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开放的,被允许在不同的硬件上使用,乔布斯因此认为微软是一家毫无品位的公司。在比尔·盖茨看来,乔布斯不会编程,不懂技术,但在乔布斯看来,微软从来就没有创造过什么了不起的产品,比尔·盖茨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很适合搞他现在热衷的慈善事业。
乔布斯坚持的另一个哲学就是极简主义,所以他无比关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这种风格也延伸至了他极具个性色彩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乔布斯非常喜欢他小时候居住的房子,房子由一个定位为“适合美国普通百姓的简单现代之家”的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建造,落地的玻璃墙、开放式的平面设计、无遮蔽的梁柱构造、混凝土地面和大量的滑动玻璃门为房子带来了干净而简单的品位;对机械和汽车具有浓厚兴趣的养父也为乔布斯灌输了对产品要求完美的理念,哪怕是看不见的部分都要制作精良,这些经历都影响了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从80年代开始,乔布斯就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设计大会,苹果公司现任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是他最信赖的人之一。他们共同相信极简主义、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因此,苹果的各类产品都显得与众不同,简单举例,比如iphone简洁至上的造型、对滑动解锁的利用,还有无法由用户自行拆卸更换电池。书中艾弗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者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
创新、专注和追求卓越是乔布斯的另外几个特点,在管理上体现的尤为显着。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苹果不断创新,事实上拥有iphone的人一般不会再需要ipod,而苹果一度以ipod为主打产品,高层因此在研发iphone时怀疑其是否会冲击ipod市场,但乔布斯认为“与其让别人取代我们,不如我们自己取代自己”。乔布斯对创新的理解超过一般意义的经济理论,他坚持要苹果的产品为客户带来超越预期的非凡体验,因此他从不进行市场调研。他的理论是亨利·福特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初我问顾客他们要什么,他们会说是一匹更快的马!专注,使得苹果从来不会同时做很多产品,他重新回归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闭众多毫无价值的产品生产线。在一年一度的百人反思会上,乔布斯经常做的事就是让每个人列出他们认为当前公司最需要做的十件事,互相讨论,达成共识后列出清单,然后乔布斯再毫不留情地删掉最后七项,他说,今年我们只能做前三件事;而对卓越的追求使得乔布斯在管理中常常显得冷酷无情,对没有到达他预期的员工,他会毫不留情地责骂,他说确保团队优秀是他的责任,如果他不去做这件事,没有第二个人会去做。事实上,尽管所有人在被他责骂时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承认,乔布斯让他们后来做到了自己做梦都做不到的事情。
关于it产品是应该采用一体化系统还是开放式系统的争论还会持续,我个人认为开放式的系统是长久的趋势,因为开放式才会带来更细化的分工、合作以及更高的效率。乔布斯认为开放式必然会牺牲产品的品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对一体化的执着、对产品极简主义设计和完美品质的追求,才使得时下流行iphone、ipad这样与众不同的产品,苹果也因此超越微软,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如同乔布斯所言,他的目标是打造一家传世的公司,在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的创造伟大的产品,动力来自对伟大产品的追求,而不是利润,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会影响到每一件事情: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要让真正懂得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掌管公司,而不是可以创造收入的销售人员。
我相信,即使历史再过去100年,乔布斯还会被世人铭记。哪怕苹果公司不复存在,人们都会记得,史蒂夫·乔布斯创造了伟大的产品,他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了历史。
ps:最后要感谢谢同学,看到实体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本长达50多万字的大部头,如果不是kindle4让它变得轻薄,我很难一个字不漏地完整读下。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八
众所周知史蒂夫·保罗·乔布斯是苹果神话的,20xx年他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伟大商人。最近,多家出版社纷纷引进了乔布斯的多本传记,最近我读到的是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他很多传奇的故事,他的人生理念及智慧,对自己今后在社会上成长也是大有帮助的。正如书中所说,“史蒂夫有着商人对待自己商品那样的热情,有着福音传道者宣讲福音那样的激情,有着狂热分子为实现目标而一往无前的毅力,还有着一个穷困的孩子想要获得成功的决心与意志。正是由于史蒂夫这种混杂的个性特征,才一方面使苹果电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让他树立了很多对手和敌人。”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是无法模仿的。然而我们仍然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首先,他有着对电子行业的单纯的热情。这使得所有工作都变成渴望。
第三,他有探索未知的勇气。乔布斯和他的创业伙伴沃兹都愿意尝试不可能的或者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正是这种探索的勇气和激情,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正是这种勇气,使得乔布斯和沃兹最终创立了苹果公司。
第四,他有着认定了目标就一定坚持到底的韧劲。第五,他擅长鼓舞周围的人,让同一个团队的伙伴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感染,从而和他分享一样的目标,一起为之奋斗。对此,巴德?特里布尔回忆说,“他的这种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里面既有能够迅速转变不良状态的能力,也有善于鼓动干劲的能力,偶尔还加上他头脑里的创见能力,他的这些能力足够让你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也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九
一年前,朋友送了一本书《史蒂夫・乔布斯传》。直到前几天在书橱上看到了它才想起还没翻阅过呢。碰巧刚开学的这段日子课程不多,便索性读了读。
之前我对乔布斯的了解是从iphone开始的,也仅限于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记载了乔布斯一生的经历,其背后也折射出了计算机科技从起步到现在的历史变革过程。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乔布斯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完美主义的挑剔在他身上一览无余。“至繁归于至简”乔布斯对苹果产品一体化、封闭性、完整性的追求达到了极致。而他复杂多变的性格也使得与他交往成为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在乔布斯的眼中只有天才和蠢才之分,而他似乎有点狡诈的性格也使得在他手下的员工倍感压力。当一个创意被提出来时,他或许这一秒会大骂“它是一堆狗屎”,但下一秒又会像他自己想出来的一样对其他人说“嘿,我有一个想法”。
尽管乔布斯的性格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天才。乔布斯有着惊人的现实扭曲力场,他是一位伟大的营销天才。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在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下让人似乎着迷一般相信可以完成并最终实现。
也正是乔布斯的倔强脾气、完美主义使得他的苹果生涯并不平坦。当他被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赶出去后,人生似乎也到达了一个低谷。但是,精力旺盛的乔布斯不会就这样放弃。他又创办了一家新的公司next并最终再次入主苹果。事实证明,苹果没有了乔布斯便真成了一只烂苹果。乔布斯的存在正是苹果源源不断的创新的保障。苹果公司所发布的一系列产品掀起了计算机科技的一次又一次的革新。
或许是天妒英才,乔布斯患上了胰腺癌。这与他极度苛刻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即便身患绝症,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依然对他在苹果的工作夜以继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工作狂人。最终乔布斯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乔布斯绝对可以算是一个跨时代的伟人。看看今天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触屏智能机,这样的创意正是源于乔布斯的存在才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在提倡创新创意。可以说,没有创新就失去了发展下去的动力。但是,创新的意识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灌输进我们的头脑。
或许,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永远无法如乔布斯一样给这个世界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但如乔布斯一般执着、顽强的意志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十
乔布斯传奇一生与苹果公司发展史如果不去认真的阅读本书很多人不能了解。为什么乔布斯他能做出这么伟大的苹果公司,为什么苹果公司产品能在鹤立独群中屹立不倒,为什么苹果的硬件软间需要相互依赖配合?为什么乔布斯还会参与动画制作皮克斯公司?这些问号都需要去本书中去体会和感受。
乔布斯的极简主义充满着艺术家的独特气息,我想这和他大学时期的修缠以及宗教的认知历练有强烈的意义。而他个性中的控制欲望以及自我极端的两面在童年可能就埋下了一颗种子。
他和比尔盖茨不同,他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创新者一位艺术家,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苹果产品,苹果和其他产品对比有什么区别。商人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当利益发生后产品就不会重要。而艺术家创新者不同,他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户可能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怎样才能有创新。如果我都不解释别人怎么会接受。这就是苹果和其他最大的区别。
苹果的发展创新路上离不开两个人,第一位是乔布斯一生的知己和苹果产品的创新者乔尼。如果没有乔尼可能苹果的创新会缺少一点什么。他和乔布斯融合在一体才有苹果产品完美创新和艺术。第二位是沃兹尼亚克,他是和乔布斯一起创造的苹果,也是第一个开创苹果台式电脑产品第一代第一人。
乔布斯个性影响到苹果公司的产品细节处理以及创新,乔布斯的极致让苹果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一直处于不断在超越的路上。乔布斯他众人眼里是天才,在企业管理上带领众人所向披靡,在产品创造创新上他就在爱迪生和福特的身旁。
我想如果他还在世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苹果公司现在的情景。他也许能够再次改变更多行业格局,更多人类生活方式。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十一
2、极度专注,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并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
对于乔布斯来说,一体化的理念事关正义。“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是控制狂,”他解释说,“我们做这些是因为我们想创造伟大的产品,因为我们关心用户,因为我们愿意为全部的体验负责,而不是去做别人做的那些垃圾。”他相信他是在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在忙着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他们希望我们去做我们最擅长的。他们的生活很繁忙,他们有其他事情要做,而不是去想怎样整合他们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
这种理念有时会跟苹果的短期商业利益发生冲突。但是在一个充斥着低劣设备、难以预测的错误信息和恼人的用户界面的世界里,这种理念带来了以诱人的用户体验为特征的非凡产品。使用一款苹果产品就好像走在乔布斯喜爱的京都禅意花园里一样,让人肃然起敬,而这两种体验都不是通过崇尚开放或百花齐放来实现的。落在一个控制狂手里的感觉有时候也不错。
把音乐公司引进itunes商店——他就会非常专注。但是如果他不想处理某件事——法律纠纷、业务事项、他的癌症诊断、某件家事——则会坚决地忽视它。那种专注使他能够说“不”。他只保留几个核心产品,砍掉一切其他业务,让苹果回到正轨。他剔除按键让电子设备简单化,剔除功能让软件简单化,剔除选项让界面简单化。
他把这种专注的能力和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他的禅修。禅修增强了他对直觉的信赖,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
遗憾的是,禅修未能使他产生一种禅意的平静或内心的平和,而这一缺憾也是他遗产的一部分。他常常深深地纠结和不耐烦,这些个性他也无意掩饰。大部分人在大脑与嘴巴之间都有个调节器,可以调整他们粗野的想法和易怒的冲动。乔布斯可不是。他很看重自己残酷诚实的一面。“我的责任是当事情搞砸了的时候说实话而不是粉饰太平。”他说。这一点使他富有魅力又能鼓舞人心,但也使他有时候——用技术词汇来说——像个浑蛋。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十二
就本书的观感而言,在乔布斯并不算长的一生里,他创造了一系列神话般的产品和故事。他游走于艺术与科技之间,推出了一代又一代脍炙人口且改变世界的产品。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都如此到位并如此深刻。这来源于他的父亲,没有人会关注柜子里一块背后的木板是怎样的,但他关注,并且一定会把它做好。
这传承到了乔布斯身上。没有人关注的电脑内部元件,手机内部元件,乔布斯也是有着近乎苛刻般的要求,从工艺,到材料,到艺术般的布局,这些无数个小细节,使得他对自己的产品,从来就有着不乏的信心和热爱。也使得大众市场会如此喜爱苹果的产品。时至今日,在他离开后的十年,他对苹果的影响仍在,大众仍会把苹果的产品当作近艺术品般的存在。
而他打造的企业文化,使得十年后,苹果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不仅是科技企业,甚至是所有企业中,最特别也最有钱的存在。但他的一生中,并不一直一帆风顺,他也失败过,也推出过失败的产品,只是多少年后,没人记得他的那些失败,只会记住划时代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如今家喻户晓的iphone,还有十多年前的appstore,icloud,二十年前的imac,ipod,甚至更早的mac,以及,可能有些人听到后会惊讶的——皮克斯电影作品,制作人中也有他的身影。他倾情打造了一个几乎没有制作过过败笔的动画电影,最终让它归属于迪士尼,这是一个虽有遗憾,也近乎完美的结局。
有关他的为人,本书也写得十分清楚。与他在产品上和改变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同,他的为人饱受争议。而接近他的人可能会说,没有争议,他就是一个烂人。以今时今日大家在网络上对别人的高标准而言,他是个十足的烂人,对身边的人缺乏关心,“抛妻弃女”,不近人情,却在工作中备受尊敬。多少年后,没人会记得乔布斯曾是一个怎样糟糕的人,只会记得他传世的作品。这可能也是他选择变成这样的原因。没有多少人会对他被领养造成的性格缺陷感同身受,所以我也不想再过多评价。私心而言,希望他的理念能一直在苹果内流传,并再次做出传世惊人的作品,改变这个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十三
前段时间忙里偷闲的看了乔布斯传,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二次看西方人写的传记(上一本是《邓小平时代》),惊讶于作者的大胆和直白,惊叹于乔布斯生平的事迹,更为苹果公司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所震撼。
西方人写的传记很直白,几乎没有任何修辞手法,都是xx人说,据xxx回忆,从封面就可以看出来,白底黑字加上乔布斯的大头,孤零零的“”,连那个“传”字都是中文翻译的人加上去的。其实,我觉得传记、新闻、历史等,作者只需要把现实罗列出来就行了,具体是不是丰功至伟,还是遗臭万年,是流芳百世,还是泯灭无闻,自有后人评说。说不定连当代的价值观都不足以评论。
不过看完了乔布斯传,我对乔布斯的好感指数降低了不少。因为以前看到的都是宣传他正面的东西,当全面了解他后才发现,其实这个人也是“一半是天才,一半是魔鬼。”
他不是一个好的伙伴,和他一起创业的沃兹尼亚克最后被他踢出了董事会,并且不让他开发影响苹果的青蛙产品。他不是一个好员工,他不服从董事会管理,中途带走了5个技术骨干另起炉灶开发next与苹果竞争。他也不是一个好领导,对下属的辱骂讽刺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忍受的限度,以至于他在皮克斯的员工都巴不得他早点离开。他也不是一个好父亲,23岁生下了丽萨,直到晚年才认她。
所谓“瑕不掩瑜”,也正是因为这个怪异桀骜的人,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他开发了第一台普通人使用的电脑,引发了电脑图形界面的应用,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等数字影像大片,改变了音乐消费方式,提出了“云”概念。他是一个天才,在历史的万神殿里,他的位置就在爱迪生和福特的旁边。
乔布斯的员工都不太喜欢他,因为他太严格粗暴了。但如果在一个心慈面善但平庸无能和一个粗暴但能力非凡的领导间选择的话,可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能为公司赚更多的钱,自己的待遇也就提高了。“一周里,五天的不快乐换得两天的快乐。”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无论多愉快的工作都不如自由自在快乐。
09年乔布斯因为胰腺癌扩散需要进行肝脏移植,他当时已经是苹果ceo,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的财富一点都不过分,而且奥巴马刚刚跟他会过面。但是在美国,每个需要肝脏移植的人都需要排队,排队的名字随时可以在网站上查到,无论是谁都不能插队,而且优先考虑肝硬化和肝炎病人,所以他被迫焦急的等待。等到他肝脏移植的时候,癌细胞已经从肝脏扩散到全身了,这加重了乔布斯的病情,直至最后逝世。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触颇多,一个身家上百亿的富豪竟然不能拥有特权,只能与老百姓一样挂号排队(虽然他也通过多次登记取得了一些优势),但这种制度的设置和执行力,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但凡英雄豪杰都深谙厚黑理论,脸皮厚如城墙,心黑如煤炭,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乔布斯也不例外,当年他组建团队开发丽萨电脑,后来因为权力斗争被排挤出了团队,转而组建了麦金塔团队。后来凭借麦金塔电脑的成功,他重回董事会取得控制权将麦金塔和丽萨部门合并。
合并后的所有高层职位都将由他所率领的麦金塔部门中的领导者担任,而丽萨电脑部门1/4的员工都会被裁员。“你们失败了,”他直视着丽萨团队的人说道,“你们是二等团队,二等队员。这里许多人都是二等或三等员工,因此今天,我们遣散你们其中一部分人,让你们有机会在硅谷的兄弟公司工作。”
我很佩服乔布斯这种近似冷酷的坦诚。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奋力拼搏付出了心血和努力而做出了成绩,就应该享受好的待遇和晋升的机会;相反,如果团队失败了,就应该降低待遇或者被裁掉,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的活力。
成功总有成功的原因,失败也必然有失败的根源。只有提高失败的成本和问责制,才能激发团队最大的潜力,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十四
由于queen急着要在去上海的时候看这本书,于是我不得不放弃每天睡觉前看一到两章的习惯在今天晚上把剩下的章节看完了,真的是写得非常好的一本书,对于那些觉得这本书没意思的人我确实感到不理解。
首先一本好书的评判标准是它是否真实,这本书是遵循这个原则写成的,它在记录中,有乔布斯的伟大,也有他的烂脾气,有他的现实扭曲力,也有他不肯承认的谎话,有他开创新产品的正确眼光,也有他失败的决定・・・书中的每一个人,对他的评论都是真实的,没有一点刻意的赞美,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特别舒服,不只是因为我在看一个天才的故事,也是因为这样的真实让读者感觉到被尊重。一个敢于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暴露给世人看的人,注定是不平凡值得钦佩的,而当作者在写的时候又不愿意自己去看怕看到这些朋友同事竞争者的评论而生气,这样的乔布斯没有苹果创始人的光环,他是个普通人,一个像是知道自己有错却又不想面对的孩子。
什么样的人能够只拿1美元的年薪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想要重新振作自己的孩子?什么样的人即使在饱受病魔折磨的时候还是不屈不挠地要参与工作?什么样的人能够同时涉足动画和高科技并且让他们改变世界?所以乔布斯是一个奇迹,不仅仅是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因为他对苹果的热爱,对皮克斯的热爱,即使是被人讨厌还是要说实话,即使是被人误解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精神就是苹果精神,追求绝对的完美,创作最好的产品而不是最多的利润,对消费者从一而终的负责,对科技和艺术永远的激情,这样的乔布斯,这样的苹果企业,是永远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
他会有遇到不想面对的问题逃避看不见的时候,会有明知道是错误的却固执己见的时候,会有当竞争者盗窃他的想法痛哭的时候,会有当事情没按着他的.计划走而骂人的时候,他不是循规蹈矩的人,缺乏同情心,对人忽冷忽热,尖酸刻薄,但是这些缺点并不能阻止他作为一个伟人被人铭记,反而因为这样一个乔布斯而觉得真实。看着他的传记,我越发觉得能够使用这些苹果产品是多么骄傲的事情,每件产品每个完美的正面侧面,都是工作人员和他本人推翻了无数个方案无数次制作得来的,每个装饰每个图标,都是淘汰了无数计划而得来的,给用户最简单的东西,提供最全面的服务,看了这本书后深切感受到。
从最开始出现ipod,完全对苹果没有印象仅仅只是觉得世界上居然有这样漂亮的东西而羡慕,到拥有第一个nano,苹果就这样影响着我和身边的人的生活,我还记得第一次拆开nano包装时感觉到的惊艳,第一次发现一个mp3里面居然能够存储1000首歌的惊讶,第一次使用itune发现居然有音乐播放器是通过软件管理的・・・苹果给我的惊讶太多了,每次一收到苹果的产品,就会觉得是件很自豪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从开始我并不喜欢触屏一直不愿意换手机到现在天天盼着4s快点到大陆,从开始我觉得普通mp3好用到后来完全离不开nano,从一开始觉得电脑应该是方方正正的到拿到macair时才发现电脑也可以是艺术品,苹果展现出来的不只是产品,它的理念,创新精神,艺术观念,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勾勒出乔布斯的个性,使用热爱一种产品就应该从了解产品背景开始,我现在觉得了。
不是做消费者想要的产品,而是做他们想不到却又需要的产品,没有nano的时候,无法想象一个mp3可以存储1000首歌还这么小巧漂亮,没有iphone的时候,无法想象一个手机居然可以提供手机一样的服务,没有mac的时候,无法想像和上网本一样体积的电脑居然是如假包换的电脑,没有pad的时候,无法想象一个平板可以变成功能强大的电脑。乔布斯不断的给消费者惊喜,不断改变着这个世界,让人们愿意在一个产品发布之前几个月就开始狂热的期待猜测,让消费者愿意为了一个产品在专卖店彻夜守候,让使用者觉得手上握着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乔布斯让苹果成为一个巨大的话题,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群体。
刚刚把书给queen的时候,再三嘱咐看完一定要给我,我觉得好书的魅力在于能够让人百读不厌,我觉得优秀的人的魅力在于他可以影响别人。而乔布斯,影响的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