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读后感感悟(汇总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一
余华的《活着》就是一个在中国从抗战时期到_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典型的农民一生的缩影,他们经历了战争、饥荒、天灾、人祸,无数我们这代人看来无法承受的痛苦。直到亲人一个个都离开福贵而去,他还坚强的活着,不为什么,只为活着。福贵的一生,起初一切安然,后来却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每次都像是有了希望,却又会转瞬即逝。儿子的死、女儿的难产、妻子的疾病、女婿的意外、外孙的离世,他一一经历了最亲近的人的离去,最后老人便只能独自生活了十几年,直到他与游客诉说了他的故事,没有抱怨,没有愤恨,却只是娓娓道来,淡然,平和。他接受了上天的给予他的一切,痛苦和快乐。依然平静的活着。
不能不说读这部小说实在是一个历练,作者冷酷的文字却勾画出一幅史诗般的画面,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放电影,好像是无声的,却又好像是直接将字幕打在你的心里。可以说,福贵这一生经历的任何一次小小的苦难要是放在我身上我都会觉得天塌下来一般,简直是无法承受。但是人家依然活着,最终成为了一个饱经风霜却安静平和的老者,要问他为什么能这么坚强,我估计他也不会知道,也从来没有想过。中国几千年来千千万万的穷苦大众就是这么活的,只要有饭吃,全家人天天在一起,皇帝不征兵,地主不敲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幸福,自己眼中老婆总是最好的老婆,儿女总是最好的儿女,简简单单的就这么一辈子。
这使我想起了人类生存的目的,从本质上讲,20世纪之前的中国农民生存状态就几乎是生命本质的状态,和其他动物一样,生存和繁衍,可以说是处于和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状态下。但是后来我们改造自然越来越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打破了人类和自然的平衡。其实我在想:我们牺牲自然创造这么多的物质财富真正有意义吗?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快乐了吗?我们的道德水准,思想水平,文明程度提高了吗?其实自然如果要毁灭人类很简单很简单,人类能存在于地球上繁衍进化十几万年就是一个各方面的一个巧合,只要当时生命创造时的任何一个条件改变一点点,我们就不会存在。也许在我们之前,世界上存在过很多文明,只是最后都毁灭了,所以我们不知道。也许别人早就进化出了更高的文明,有着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也不知道。在宇宙的时间轴上,我们的公元纪年就是一个点,没有时间上的意义。也许多少年后,大自然只要动用一根寒毛就能将整个人类文明彻底颠覆,而我们将无能为力,甚至事先不能得到任何警告,后来也不会有人知道我们曾经来过这片土地,也创造过如此的繁华。
我不禁又想起了克拉克《与拉玛相会》那本书,说真的,大家不知道拉玛是什么,从哪儿来,来太阳系干什么,又将要去哪里。她有着自己的规律,只是我们不知道。人类可以登录她,可以研究她,窥探她,她是她始终按照自己的路线在走。而人类就是完全的一个客观存在,对她毫无影响,只要你不以卵击石,她不会伤害你,但是如果你挡在了她的路上,她也会毫无顾忌冷漠为什么,因为她根本看不到你。自然也是这样,我相信宇宙也是这样,也许宇宙的终极奥义就是没有规律,现在所有的规律都是巧合罢了。当人类兴奋的发现规律以为自己能改造世界时,其实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刘慈欣也在《三体》中感叹过:也许物理学原本就没有存在过。
扯远了,回到地球,回到我们自身,既然你不知道宇宙的规律是什么,人类为什么存在,世界上为何有了自己,就不用想那么多,只要活下去就好,过完自己的一生,你首先是为自己活着,为活着而活着。只要生命里有那么几个令你幸福感动的瞬间,我想也就不虚度此身了。就像福贵从军队中逃出来第一次见到亲人,就像全家在喝的快死的时候吃上一碗小米粥,就像儿子跑步跑了第一名,就像女儿出嫁,就像女儿女婿回家来和老两口其乐融融的吃饭喝酒,我想正是有了这些瞬间,老福贵在老的时候才能那么安静平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足够了。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二
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懂为什么书名会叫做《活着》,慢慢的深入看下去才知道,因为福贵的一家老小,随着时间随着各种原因相继的离开了人世,到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只被他命名为福贵的老牛,他俩也相伴走完剩下的路。
福贵他做过地主,打过仗,逛过戏院,赌过博,经历着家人们一个又一个的离去。从富贵一时到落魄无比,从放荡的青年直至寂寞的晚年,或许平常人看来是悲惨的,但作者偏偏采用第一人称,这样或许旁观者的伤感大概是不必要的,人生的喜怒哀乐大概只有福贵自己知道吧!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忐忑的,更是觉得很苍凉。忐忑,是因为看着福贵一家人的离世,一个接着一个,永远都不知道你看到哪里,他的家人又会离开;苍凉是因为,看着在这世界就只剩下福贵一人,年迈的他尽显孤独。
这大概也是最能打动我的地方,是啊,有时候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是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而活着中的福贵,更让我们看到活的人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看法。
或许有的人会像福贵一样小心翼翼的活着,小心翼翼的待人待事,又或许我也是这样的,小心翼翼,可是尽管有再多的小心翼翼,也藏不住内心冲劲儿,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没做过的事情,告诉自己,别怕,试试看,大不了重新来过,没什么的。
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保夕的日子,你还会感到生活不易甚至徒生感叹吗?那曾经的不如意,恐怕就变成了一个个的美好回忆了。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就应该选择努力,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坚信,活着才有一切,才有希望。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三
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它没有额外的喧嚣浮华与功名利禄,它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是最自然的生存状态,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本书的正文有些太过平静,平静的有些令人发指,生活将一个人的命运血淋淋的扒开,在好不容易结痂的时候又去揭开,在这种长时间不断叠加的痛苦中本该呐喊、哀嚎的境遇下却是以最不可能存在的平静来展现,也正是这摸平静让人欲罢不能的沉浸其中。对于主人公富贵一生的困苦,作者只是平淡的叙述像太阳东升西落像树木春发芽秋天落叶一般,然而呈现给作为读者的我们确实久久的意难平,但也是这种反差让我们悲愤命运的不公的同时也能奇迹般的平静以待情绪内敛正式生活。
故事内容是作者在偶然间结识了一位老农,并由此了解了老人的过去。老人名叫富贵,人如其名家中有些家产并娶了米店老板的女儿,本应是富贵温馨的故事奈何富贵年少吃喝赌样样精通,甚至当众殴打跪在他面前求他回家的怀孕妻子,直到输光了家产才幡然醒悟。
父亲突然离世,老婆被娘家接走,一个富有的二世祖一夜之间成了中下贫民,上有老母下有女儿,连感叹都来不及发出便被迫开始生活。妻子家珍产下幼子后仍带着孩子来到一贫如洗的他的身边,在生活中慢慢变好的时候母亲却病倒了,他拿着家里仅有的两块银元去请郎中,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送往战场,这一去便是两年。从尸山血海中回来不易,家母离世女儿因病又聋又哑,但到底他回家了,日子虽然清苦倒也有了盼头。
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小小一个人为了不弄坏草鞋光着脚跑路,然而命运就是这么不公那么多人偏偏就只有小有庆一个人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活活被抽血抽死。可笑的是这位县长是富贵的战友。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徒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每个人的死都在意料之外,每每在你以为不能再苦了的时候,余华都会用他那冰冷的笔在你的心窝插上一刀,敦厚老实的女婿在上工的时候被砸死,最小的孙子竟被一碗绿豆撑死!可笑!可悲!
你看见衰败。你看见颓唐。你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你只是抱着家珍说你们要好好过。你看见兴盛。你看见圆滚滚的jn。你看见不孝和温顺。你看见生活怎么样折磨一个人。你看见老爷子无声的长叹。在田地的那一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还是要活下去。所以富贵跟那头叫福贵的牛说啊,福贵啊,你要好好干活啊。
家珍和有庆都比你耕得多啊。生活,或者说活着,就是活着。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呵,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
也许因为活着,所以才能够分一点心去顾虑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却将这二者混淆不清,我们需要的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生产、生活。所以当你需要的或是想要的没有实现时,不要轻易地沮丧和失落。因为你已经做到了为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便是-活着。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活着》的作者余华想用文字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而平凡渺小、作为《活着》的旁观者,我想轻轻道上一句:“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还记得三毛曾说:“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地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那一刻的喜悦,那么即使我们不死,也在天堂里了。”她在无数次的跌倒、迷茫和苦痛后用心品味着幸福的真正定义。
福贵在见到家珍回来的那一刻是激动、幸福的;
家珍在回娘家后重逢可爱女儿凤霞时是快乐幸福的;
有庆在人民公社时期仍能喂自己的羊时的满足是幸福的。虽然福贵败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地主的“高贵”身份,但在看到龙二被毙了三枪,福贵庆幸自己还活着时他是幸福的。不再在乎地位、金钱、名利,而是享受一个小家的天伦之乐。
接到远方妈妈的来电,听听那熟悉亲切的家音和妈妈的唠嗑我像一个得到糖果的孩子满足了整整一天。
早晨,在朦胧的睡眼中,刺耳的铃声一不小心敲破了睡梦,你可能恼怒过,在辛辛苦苦挤着公交,穿过拥挤的人群时,你可能烦躁过,但是,每一个清晨的开始,你愿意用不快去霸占原本就空间不足的心田吗?你愿意一整天都被压抑在不开心之中吗?幸福来自你的内心感受,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去微笑面对生活的缺陷,你会发现原来幸福无处不在。沐浴阳光时的轻松自如和用心交谈时的真诚快乐都渗透淡淡的香甜幸福感。
十多年前在上海谋生,租了一间小房子,买了一个二手的电视机,在这之前我们家是从未有过电视机的,有了电视机就算实现了我人生的一部分理想。
记得有年春节,我在深夜里搜素到一部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改编的,每天晚上好像连续播放四五级,大约从十点一直播放到凌晨两三点,我看得毫无睡意,越看精神越好,大家可以想象,这电视剧该有多么精彩。当时想过找来这部长篇小说看看,可是又一想,电视剧都看了,小说还能有什么新鲜感吸引我吗?于是看小说的念头就淡了。
后来文学圈子里的一个作家朋友几次跟我提到《活着》这部长篇小说,这就又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刚好一个写诗的朋友开了个网店卖书,看到有余华的作品,于是就买了全套回来,首先就看《活着》。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读过长篇小说了,我甚至对长篇小说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我想我幸好没有当编辑,如果当编辑不得不阅读人家的长篇小说,我想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有的长篇小说尽管名气已经很大,但是我依然无法读完全本。
但是阅读《活着》的时候,我连续读了几个小时,到了凌晨一点,我依然“活着”(没睡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我读《红高粱家族》的时候好像也是如此。
看了小说,根据我的记忆,改编的电视剧《福贵》,改动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一些。电视剧给我的印象是精彩。而小说给我的是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读完整本小说,我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好久好久都没有回暖。
成为贫农的福贵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相对太平的日子,但是事实上却是灾难一个接着一个,悲剧隔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他一生都在苦难中挣扎。
福贵在最后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以后,他买了一头老牛来陪伴他,他将老牛的名字取得和自己一样,老牛也叫福贵,然后他为了让老牛安心干活,给老牛假想出了几个伙伴,他们是家珍、凤霞、苦根、二喜。这些名字全都是福贵死去的亲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像牛一样的活着。实际上,牛比他们还好,因为牛不需要穿衣服,也不需要吃饭,它们吃草,不需要耕种就能长出来。
中国农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谁在思考?农民在思考吗?没有,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为了吃饱,吃饱以后,可以思考着能否吃好一些。至于别的,对于他们,实在是过于奢侈。而就是吃饱这个问题,从1949年到1978年,对于中国农民都是奢侈的问题。人在没有吃饱的情况下,那就只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吃饱。我小时候的远大理想就是顿顿有两糙饭吃,大米比包谷面稍微多一点更好的那种饭。
因此农民不能有别的想法,不能有爱好,有了就是不务正业,在那个年代,农民们在相互监督着彼此。改革开放之初,最先离开土地,放弃土地的农民都遭到坚守在土地上的农民的嘲笑,好在是后来的情况越来越好,那些坚守在土地上嘲笑离开土地的人的人也坚守不下去了,最终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还是离开了土地。我想这是好事,农民进城开阔了视野,长了见识,改变了观念,大家在一个大环境中公平竞争。但愿过去的苦难离我们远去,永远不再回来。愿农民头上那些特殊的符号慢慢的淡化。愿人人平等的时代快些到来!
余华的《活着》一书是朋友送给我的,看书的整个过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为什么书要叫“活着”?难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经历万般艰难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吗?随着看完,才知主人公并没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万般艰难倒是经历了不少。煎熬的是这个故事承载了太多悲伤。
有的人活得幸福辉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贵的一生从幸福到痛苦,从辉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只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能摆脱平庸,活得精彩。
“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传到你手里,鹅变成了鸡现在鸡也没了。”《活着》就从徐家的败落写起,成了富贵坎坷一生的源头。
富贵败光了所有家产后,他的母亲对他说:“只要活得快乐,穷也不怕。”可富贵真的活得快乐吗?败光家产住到乡下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患病他去城里求医却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看到这一幕我尤其着急,直在心里呐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环的,你不会死的,你母亲还等着你呢,你的妻儿还等着你呢,他们会很着急的。我虽抱着着急心态,却一点不敢敷衍,认认真真看完过程直到结果,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他和战友被解放军俘虏,才得以归乡。母亲却早已过世,妻子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女儿凤霞也因一场大病成了哑巴。作者最终没给富贵任何主角光环,他救不了他的母亲也救不了他的凤霞。
我以为他们一家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变革,艰难的生活,用他们的生活反应当时的苦,然后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丰衣足食的生活来之不易等等,可是,并没有。这只是悲剧的开端。
妻子家珍因为换上软骨症而干不了重活,儿女还小,重担就落在了他身上。为了让儿子能够上学,他把女儿送人,同样作为家里的女儿的我愤愤不平,又庆幸我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虽然最后女儿回来了,还嫁了人,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因大出血死在了医院里。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被医生抽干了血,也死在了医院里,医生和县长没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惊觉,那不是我现在生活的时代。儿女相继死去后,家珍也随着去了。女婿在工作时,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孙和富贵相依为命。富贵给外孙煮豆子吃,外孙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后,情绪倒没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给富贵的主角光环就是他还活着吧,会继续活着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后,经历人间最痛之后,一颗心已千疮百孔之后,没有轻生的念头,对生活也不报任何希望。他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那头陪伴他的、也叫富贵的老牛吗?作者用冷酷的文笔描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西雅图时报》评价说: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活着,其实并不复杂,它是最简单化的人生。人们常说的“我活得好累”不过是要求得太高了罢了,活着只是活着,是生命的延续,没有喧嚣浮华,也没有功名利禄。可是,如果活着只为活着,人生倒是没了精彩没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十多年前在上海谋生,租了一间小房子,买了一个二手的电视机,在这之前我们家是从未有过电视机的,有了电视机就算实现了我人生的一部分理想。
记得有年春节,我在深夜里搜素到一部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改编的,每天晚上好像连续播放四五级,大约从十点一直播放到凌晨两三点,我看得毫无睡意,越看精神越好,大家可以想象,这电视剧该有多么精彩。当时想过找来这部长篇小说看看,可是又一想,电视剧都看了,小说还能有什么新鲜感吸引我吗?于是看小说的念头就淡了。
后来文学圈子里的一个作家朋友几次跟我提到《活着》这部长篇小说,这就又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刚好一个写诗的朋友开了个网店卖书,看到有余华的作品,于是就买了全套回来,首先就看《活着》。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读过长篇小说了,我甚至对长篇小说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我想我幸好没有当编辑,如果当编辑不得不阅读人家的长篇小说,我想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有的长篇小说尽管名气已经很大,但是我依然无法读完全本。
但是阅读《活着》的时候,我连续读了几个小时,到了凌晨一点,我依然“活着”(没睡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我读《红高粱家族》的时候好像也是如此。
看了小说,根据我的记忆,改编的电视剧《福贵》,改动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一些。电视剧给我的印象是精彩。而小说给我的是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读完整本小说,我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好久好久都没有回暖。
成为贫农的福贵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相对太平的日子,但是事实上却是灾难一个接着一个,悲剧隔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他一生都在苦难中挣扎。
福贵在最后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以后,他买了一头老牛来陪伴他,他将老牛的名字取得和自己一样,老牛也叫福贵,然后他为了让老牛安心干活,给老牛假想出了几个伙伴,他们是家珍、凤霞、苦根、二喜。这些名字全都是福贵死去的亲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像牛一样的活着。实际上,牛比他们还好,因为牛不需要穿衣服,也不需要吃饭,它们吃草,不需要耕种就能长出来。
中国农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谁在思考?农民在思考吗?没有,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为了吃饱,吃饱以后,可以思考着能否吃好一些。至于别的,对于他们,实在是过于奢侈。而就是吃饱这个问题,从1949年到1978年,对于中国农民都是奢侈的问题。人在没有吃饱的情况下,那就只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吃饱。我小时候的远大理想就是顿顿有两糙饭吃,大米比包谷面稍微多一点更好的那种饭。
因此农民不能有别的想法,不能有爱好,有了就是不务正业,在那个年代,农民们在相互监督着彼此。改革开放之初,最先离开土地,放弃土地的农民都遭到坚守在土地上的农民的嘲笑,好在是后来的情况越来越好,那些坚守在土地上嘲笑离开土地的人的人也坚守不下去了,最终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还是离开了土地。我想这是好事,农民进城开阔了视野,长了见识,改变了观念,大家在一个大环境中公平竞争。但愿过去的苦难离我们远去,永远不再回来。愿农民头上那些特殊的符号慢慢的淡化。愿人人平等的时代快些到来!
余华的《活着》一书是朋友送给我的,看书的整个过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为什么书要叫“活着”?难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经历万般艰难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吗?随着看完,才知主人公并没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万般艰难倒是经历了不少。煎熬的是这个故事承载了太多悲伤。
有的人活得幸福辉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贵的一生从幸福到痛苦,从辉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只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能摆脱平庸,活得精彩。
“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传到你手里,鹅变成了鸡现在鸡也没了。”《活着》就从徐家的败落写起,成了富贵坎坷一生的源头。
富贵败光了所有家产后,他的母亲对他说:“只要活得快乐,穷也不怕。”可富贵真的活得快乐吗?败光家产住到乡下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患病他去城里求医却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看到这一幕我尤其着急,直在心里呐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环的,你不会死的,你母亲还等着你呢,你的妻儿还等着你呢,他们会很着急的。我虽抱着着急心态,却一点不敢敷衍,认认真真看完过程直到结果,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他和战友被解放军俘虏,才得以归乡。母亲却早已过世,妻子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女儿凤霞也因一场大病成了哑巴。作者最终没给富贵任何主角光环,他救不了他的母亲也救不了他的凤霞。
我以为他们一家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变革,艰难的生活,用他们的生活反应当时的苦,然后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丰衣足食的生活来之不易等等,可是,并没有。这只是悲剧的开端。
妻子家珍因为换上软骨症而干不了重活,儿女还小,重担就落在了他身上。为了让儿子能够上学,他把女儿送人,同样作为家里的女儿的我愤愤不平,又庆幸我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虽然最后女儿回来了,还嫁了人,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因大出血死在了医院里。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被医生抽干了血,也死在了医院里,医生和县长没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惊觉,那不是我现在生活的时代。儿女相继死去后,家珍也随着去了。女婿在工作时,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孙和富贵相依为命。富贵给外孙煮豆子吃,外孙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后,情绪倒没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给富贵的主角光环就是他还活着吧,会继续活着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后,经历人间最痛之后,一颗心已千疮百孔之后,没有轻生的念头,对生活也不报任何希望。他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那头陪伴他的、也叫富贵的老牛吗?作者用冷酷的文笔描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西雅图时报》评价说: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活着,其实并不复杂,它是最简单化的人生。人们常说的“我活得好累”不过是要求得太高了罢了,活着只是活着,是生命的延续,没有喧嚣浮华,也没有功名利禄。可是,如果活着只为活着,人生倒是没了精彩没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五
余华的《活着》一书是朋友送给我的,看书的整个过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为什么书要叫“活着”?难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经历万般艰难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吗?随着看完,才知主人公并没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万般艰难倒是经历了不少。煎熬的是这个故事承载了太多悲伤。
有的人活得幸福辉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贵的一生从幸福到痛苦,从辉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只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能摆脱平庸,活得精彩。
“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传到你手里,鹅变成了鸡现在鸡也没了。”《活着》就从徐家的败落写起,成了富贵坎坷一生的源头。
富贵败光了所有家产后,他的母亲对他说:“只要活得快乐,穷也不怕。”可富贵真的活得快乐吗?败光家产住到乡下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患病他去城里求医却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看到这一幕我尤其着急,直在心里呐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环的,你不会死的,你母亲还等着你呢,你的妻儿还等着你呢,他们会很着急的。我虽抱着着急心态,却一点不敢敷衍,认认真真看完过程直到结果,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他和战友被解放军俘虏,才得以归乡。母亲却早已过世,妻子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女儿凤霞也因一场大病成了哑巴。作者最终没给富贵任何主角光环,他救不了他的母亲也救不了他的凤霞。
我以为他们一家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变革,艰难的生活,用他们的生活反应当时的苦,然后告诉我们,我们现在丰衣足食的生活来之不易等等,可是,并没有。这只是悲剧的开端。
妻子家珍因为换上软骨症而干不了重活,儿女还小,重担就落在了他身上。为了让儿子能够上学,他把女儿送人,同样作为家里的女儿的我愤愤不平,又庆幸我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虽然最后女儿回来了,还嫁了人,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因大出血死在了医院里。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被医生抽干了血,也死在了医院里,医生和县长没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惊觉,那不是我现在生活的时代。儿女相继死去后,家珍也随着去了。女婿在工作时,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孙和富贵相依为命。富贵给外孙煮豆子吃,外孙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后,情绪倒没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给富贵的主角光环就是他还活着吧,会继续活着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后,经历人间最痛之后,一颗心已千疮百孔之后,没有轻生的念头,对生活也不报任何希望。他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那头陪伴他的、也叫富贵的老牛吗?作者用冷酷的文笔描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西雅图时报》评价说: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活着,其实并不复杂,它是最简单化的人生。人们常说的“我活得好累”不过是要求得太高了罢了,活着只是活着,是生命的延续,没有喧嚣浮华,也没有功名利禄。可是,如果活着只为活着,人生倒是没了精彩没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六
最近我阅读了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活着》,作者余华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查尔斯·狄更斯。我因为好奇翻开这本书,却因为它的内容而被深深吸引,我因福贵的快乐而快乐,因福贵的悲伤而悲伤,当看到“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
福贵的一生太苦了,尽管他年轻时享受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后来所经历的苦难却也是非比寻常。从他输光了所有家产并经历了一段萎靡不振的日子后,他开始学着面对生活。就在他开始习惯穿粗布衣裳、吃野菜的日子时,因母亲病倒到镇上去请医生而被抓了壮丁。幸运的是他总算没有在战争中死去,从死人堆里捡回来一条命的福贵辗转回到亲人身边,但贫穷、饥饿、疾病、死亡接踵而来,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外孙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最终,他只能与老牛相依为命,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老黑奴一样,同样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福贵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讲述着自己的人生,这让我想到了身边一位年长的老总。他说他认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是儿时的米汤水,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被饿死已是一种幸运,当饥饿难耐的时候,一碗哪怕只有几颗米煮就的米汤水便是人间美味。年幼时的苦难让他一度无法释怀,他说他以前每讲述一次都会忍不住掉眼泪,但是,他说他现在可以笑着讲完这段经历了。是的,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痛。不仅如此,就连我们的生命也终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福贵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既是尘埃,那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特别是像福贵这样苦难的人生,是不是倒不如死了来得快活?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天,昨天上午在养老院做义工,看到这些老人,有的全身瘫痪、有的半身瘫痪、有的疾病缠身,当然也有八、九十岁仍健在的,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有人说,没有质量的人生,毋宁死。但当真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可以风清云淡?也许真的只有当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看来,活着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七
于是,我带着这一系列疑问,看了电影《活着》,我颇有感触。主人公从一个吃喝玩乐的少爷变成了一个穷人,真是造化弄人啊!亲人一一离他而去:母亲病死,儿子上学被砸死……他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勇气活下去。亲人都已离去,在这人世间还有什么可留恋的。看到他的亲人死去,我的眼泪已布满了眼眶。失去亲人,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但福贵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福贵的一生是曲折坎坷的,但他有勇气面对。而我遇到困难,只会逃避,不敢面对,我甚至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死,虽然很容易,但他只是懦弱的人逃避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不知道我要经历多大的蜕变才能长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一切都顺应天意吧!
活着不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为了自己的希望而活。但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要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坚持不懈地奋斗,演绎属于我们的璀璨人生!
活着,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了夺得光彩,为了闯出一片天地!
活着的读后感感悟篇八
1.为自个儿而活,就这么简单!
2.既然这么难,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3.向死而生,苦难是财富,教会我们如何活着。
4.生死不由我,但活着由我。
5.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会好!
6.不谈死,何以言生?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向死而生。
7.活着不是来自于呐喊进攻,而是忍受。
8.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9.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
10.好好活着,为这痛苦而又光芒四射的人生。
11.活着,是这一辈子唯一坚持了一生的事。
12.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13.好好活着,花儿别样红。
14.活着,一定得让自己有个好的心态。
15.不能颓废,必须好好的活着。
16.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
17.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18.不要哭,不要让别人听到我们在哭。
19.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20.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