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蹲点调研报告(优秀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蹲点调研报告篇一
按照县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蹲点调研工作的要求,我于3月22日至3月24日期间,到蹲点村——大青沟镇魏家村进行蹲点,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村基本情况。
魏家村地处大青沟镇东部,以蔬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全村包括4个自然村有230多户,987人口,去年人均收入2500多元,村民生活一般,基本摆脱了贫困局面,但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村民100%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两委”班子总体还比较好,结构也较合理。
二、调研过程。
一是召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座谈会,说明来意,传达县委的主要精神及这次蹲点调研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并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在座谈会重点以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
1、当前本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对今后发展有什么好的思路?
2、村民当前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想法?
3、当前村“两委”班子建设中有什么问题?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在整个座谈过程中,气氛比较活跃,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出谋献策,共同探讨如何克服困难,促进发展问题。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走访群众家庭,实地调查群众生活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重点走访调研了8户四类对象。一是种养殖大户(五麻胡村吴玉成,陈四良村史占英、薛宽峰);二是收入中等户,靠打工种植为生(五麻胡村杨茂林、陈四良村邢加珍、贾圣成);三是贫困户(魏家村魏振兵、马家村王德富)。
三、调研工作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1、劳务输出让农村人口稀少。全村有80%以上的中青壮年外出务工,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或自主创业。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有的结婚生子还将孩子留给父母照料。村里有能力靠产业发展致富的人员越来越少,而且还导致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2、种粮积极性不高,个别惠农项目很难落实。农民也靠卖。
粮食生活。退耕还林以来,可种植土地较少,加上环境和气候恶劣,农民种植粮食收入不高,惠农补贴不透明,导致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
3、禁牧和养殖实际存在矛盾。养殖业成为当前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但是很多村民反映,圈养无场地,影响羊的正常发育;罚款太多,白天不敢放羊晚上放;羊病检查、治疗花费很大,一旦遇到疫情,投进去的钱也就打了水漂,再也不敢从事养殖业。
4、农村文化建设匮乏。文化下乡活动几乎没有,农民活动室有名无实,农闲时候除了在家看电视,就是喝酒与赌博,其他先进文化很少,导致农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
5、村容整治方面还跟不上,垃圾多,堆放乱,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四、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1、深化镇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责任意识,提升致富带富能力。镇村干部应该深入基层推行农业科技新政策、新技术,具有群众工作的责任心,能带领群众致富。
2、加大农产品价格补贴,加大种养殖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回乡就业、创业,让想搞种养殖的村民都能搞得起,逐步带领群众靠产业致富。
3、做好乡村环境整治管理,增加绿化,加强村民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期盼政府能加强技术培训和新兴产业的推广。
蹲点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3月18日,我参加了劳店镇的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3月26日至29日,到劳店镇潘家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驻村蹲点调研,调研中先后深入到了12个村、7家企业、3所学校和7个基层站所,相继召开了16个座谈会,接触干部群众180余人,触动很深,收获很大。可以说,通过调研,看到了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了群众的意见呼声,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做好政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到了群众路线的真谛。
通过蹲点调研,听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些真心话,真切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淳朴情感,经受了一次难忘的思想洗礼,反思很多,受益很深。
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群众路线的真谛。在先后召开的不同层面座谈会上,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立足实际,畅所欲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讲了很多真知灼见,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说,通过调研,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基层情况,对于更好的联系群众、更扎实的为群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特别是对基层经济发展、农村建设管理、改善群众生活、办好社会事业等有了真切感受,对于进一步做好决策,整合政府资源,加大民生投入,真正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到群众期盼的事情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真正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
深刻认识到了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乡镇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这也反映出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有些甚至浮在面上,脱离了群众。一些干部想个人得失多,想群众利益少,自认为对基层情况很熟悉,平时深入基层、企业、农村与群众直接接触少,拉大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一些干部对个人进退留转、办公条件、荣誉待遇考虑多,对农民工、困难户等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关心少,对群众的感情有所疏远,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以及对群众的亲和力有所下降,久而久之就有失去群众信任的危险。
深刻认识到了整治“四风”的必要性。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整治“四风”。整治“四风”,基层这面“镜子”最真实、最清晰。通过调研发现,乡镇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有的村干部一年工资只有1000多元,却一直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相比之下,市县一级环境条件相对优越,“四风”问题却比较突出,很多方面不仅没有做出示范,而且放松了要求,甚至突破了底线,冒出了害群之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透过群众朴实的话语,能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各级党委政府是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的,对近年来中央和省里小麦直补、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非常满意,对省、市“第一书记”帮扶、市委常委联村为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都给予很高评价。党委政府所做的哪怕一点点的工作,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讲起来都充满感激。而反思我们的工作,在很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很多群众亟需的民生实事没有办好,这更使我感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怠慢。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面对面征询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发现农村发展建设各方面问题也不少,群众期盼办好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深入调研梳理,一事一议,逐步解决。综合分析来看,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空壳村”较多,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近年来通过企业占地补偿所得的收入也只有几万块钱,捉襟见肘的集体经济,难以保证村庄硬化、绿化等公益事业的投入。有的村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跑冒滴漏,增加了使用成本,但没有钱进行维修改造。有的村通过单位帮扶安装了路灯,但连每个月的路灯电费都交不起。所以一遇到硬性任务,只能通过“一事一议”分摊到群众头上,甚至拖欠工程款,形成村集体债务。
二是村干部致富能力明显不足。绝大多数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保守,靠打工增加收入,自身致富能力不强,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办法少、能力弱。受党员指标减少的影响,每年村里发展的新党员比较少,一些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年轻党员不能及时补充进村班子,村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近几年随着各级帮扶力度的加大,有些村干部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对上级派驻单位帮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还不够好。有的村生产路多年失修,路面坑坑洼洼,雨天根本没法走,生产生活非常不便。有的村用柴油机浇地,费用是用电泵浇地的1倍;有的村一半以上的土地因地势较高,常年得不到浇灌;有的村处在河道下游,水量小浇不上地。而且,农业生产成本很高,粗略算来,一亩地,从小麦播种、浇地施肥到最后收割,需要花费近470元,第二季玉米从播种到收割也需花费330元,两季加起来共需花费800元。按平均亩产小麦、玉米900斤计算,可收入1800多元,减去费用只剩下1000块钱,不如在外打工几天挣的钱。此外,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支农金融产品创新不够,尤其是贷款成本过高,群众贷不起、不愿贷。
四是农村环境管理不到位。虽然随着农村“三通”工程的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司家村建国以来就没有修过路,村庄规划建设比较乱,村内道路高低不平,遇到阴雨天,进不了村、出不去门,群众意见很大。有的村村内街道建筑材料乱堆乱放,与高质量的硬化环境很不协调,特别是在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箱购置、保洁员配备上有很大差距,村头、路边、河沟等地垃圾乱扔、塑料袋到处飞的现象比较普遍。镇村两级对分门别类的管理好农村环境研究不够、落实不够、管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
五是对关系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问题研究解决不够。乡镇一级幼儿园、小学都没有食堂,孩子不能在学校吃饭,家长一天要往返8趟接送孩子,影响农活和工作,而且孩子中午也得不到休息,影响学习。镇中学、小学没有标准的操场,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不能锻炼。镇卫生院规模较小,仅有20几个床位,还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六是在做好上级政策与农村实际结合上研究分析不够。比如,农村土地政策是承包地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实际生活中,有的一家三口只有一口人的地,有的孩子十四、五岁了仍没有地,有的两个老人却种着10几亩地。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种地不仅不交税,而且每亩还有120多元钱的补贴,群众对耕地更加重视了,有些过去把地交给集体的农户,现在又要求把地要回来。
七是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还存在不少制约问题。由于科技投入风险大、见效慢,不少企业在这方面顾虑重重,不愿加大投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层次。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抵押、质押物少,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新上项目在用地、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大,破解办法不多,影响了项目建设。
关于镇村两级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关键是要找出找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落实到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上来,这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围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结合蹲点调研的见闻和思考,提几点建议: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干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养成带着问题进村入户的习惯,及时发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和问题,决不能对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二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对待发现的问题,要不回避、不掩盖,集思广益分析研究深层次的原因,否则,捂着、盖着,只能使问题越拖越大、越积越多,到头来积重难返、不好收拾。三是要善于解决问题。坚持边学边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抓起,定方案、细分工、勤调度,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加以解决,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前,尤其要积极作为,科学安排,突出解决好宅基地纠纷、占地补偿、小麦直补款发放、拖欠农民工工资、孩子上学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信访遗留问题要逐一分析、制定措施、妥善处理,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更是增进群众福祉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树立标杆。镇村各级要积极“走出去”,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自觉地向全省、全市的先进镇村学习,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加大投入。要按照工业经济园区化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成长型企业,打造几个有影响力的特色园区。通过强力推动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加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三是要培植特色。要注重本地特色,尊重地域经济发展规律,专心经营几个独具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工业项目要突出市县主导产业配套、价值链条延伸;农业项目要强化科技兴农,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调研中发现,建设养殖场,搞规模化养殖,是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的好路子,村里要发挥多年形成的养殖优势,相关方面要积极支持,共同建设产业特色村。四是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妥善搞好征地迁占等工作,处理好企业与群众的关系;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霸痞行为,为企业发展服好务,千方百计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营造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现在看,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想富,但是普遍缺乏胆量、缺乏本金、缺乏门路。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稳产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和良种繁育推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进军高效生态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要进一步用足用好各级政策,通过协调贷款、给予贴息、税收减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要通过技术指导培训、项目推荐帮扶、协调构建销售网络等手段,为群众创业搭建平台,增强群众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镇村两级工作千头万绪,非常繁忙。牵牛要牵牛鼻子,加强组织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特别是面对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土地资金制约严重、发展难度增加、工作压力增大的复杂形势,要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加强学习、定好标杆,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安排、狠抓落实,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执行力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今年下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重点选好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要选择有奉献精神、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带头扎实苦干作风的党员干部担任,要拓宽选人视野,既可以在村里选,也可以从外出人员的优秀分子中选,也可以从镇直机关派,通过“内举”、“外选”、“下派”等方式,真正把一批农村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要扎实做好农村党员的培养选拔工作,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
总之,通过蹲点调研,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听到了一些意见建议,在感觉收获很大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调研的时间还短一些、与群众的接触还浅一些,对老百姓的了解还很不深、很不够。蹲点调研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起了好头,但是践行群众路线永无止境,作为领导干部我将始终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为己任,时刻不忘“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刻不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贴近基层,联系群众,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基层群众谋求更多福祉。
蹲点调研报告篇三
xx县新渥镇上据村是我去年蹲点的村。当时来到上据,只见到处在建新房,路边随意堆放着杂乱的砖块、沙子、杂木、垃圾……村办公大楼尚在建设中,会议室也临时借用在村民陈帮仕家,大家围着几张破桌子开会。当时,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蹲点上据村是否具有典型意义了。可是今天,当我再次来到上据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昔日坑坑洼洼的村道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水泥路,路边乱堆乱放的砖块、沙子、杂木、垃圾也不见了。
毫不掩饰心中的惊喜,我再次在村里召开了民生座谈会。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有的为上据村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有的对今年如何建设上据村提出了建议意见,也有的对村干部如何干事创业提出了要求,还有的展望了上据村的美好明天……整个座谈会弥漫着加快上据村发展和建设的气息。的确,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上据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识比以往更强烈了,积极性也更高了,村民对如何建设上据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回想昨日的上据村,看看今天的上据村,我知道,虽然上据村的新农村建设还任重道远,也许还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但上据村毕竟是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分析上据村一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一些根源。
一、上据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1、这得益于上据村班子的团结干事和党员的尽心尽责。过去,上据村是一个问题多、纠纷多的老大难村,曾连续两届选不出村党支部书记,需要镇干部下派到村任职,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普遍不高。去年蹲点后,我们从村级班子建设入手,通过走访、谈心、交流、整顿,指导帮助理清村里的工作思路,理顺干群关系,村干部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如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平和原村委会主任陈龙昌,为一心办好村集体的事,农忙时节,自掏腰包雇人捡自家的贝母和元胡;村委会副主任陈考良、村委委员陈邦钩,原来都在外地打工,在蹲点调研中得知我们的想法后,都主动提出不外出打工了,表示要留在村里好好建设家乡。村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做到一个党员联系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特别是在工程质量监督和矛盾纠纷调处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着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村民们以村班子为榜样,团结一心,干事创业,自觉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有力推进了该村各项工程实事的顺利实施。
2、这得益于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缺少了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为充分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上据村制订了符合村情民意的项目实施办法。如赤膊墙粉刷项目实行限时奖惩政策,规定在不同时间内完成的按不同标准给予补助;路面硬化工程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主干道由村里组织实施,到农户支道由农户组织实施,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农户一定补助,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激励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力推动了上据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这得益于村级民主议事机制的健全和群众民主权利的保障。以前,上据村曾经因为实事办好后,没有及时公开财务,造成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意见;因为没有及时说明有关部门政策调整后取消了相关补助,造成村民对村干部的误解。但现在,该村的民主议事机制得到了不断健全,群众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村内一般事项决策由村两委干部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由村两委班子提交方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让老百姓自己对上据村的大事拿主意、作决定;项目工程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进行公开操作,并及时公布工程结算,让村民放心。这一些做法,使上据村的新农村建设逐步迈上了民主化、规范化轨道,村民在民主议事机制的保障下,对村干部办事感到放心,对村庄建设感到舒心。
4、这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扶持政策和外界的大力支持。上据村是“岩石上的村”,村庄海拔500米以上,自然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经济条件也比较落后。20xx年冬,上据村曾连续发生3起火灾,很多村民的生活十分困难。该村也因此成了受灾户多、困难户多、上访户多的“三多”村。但自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该村每年都有一些创业承诺项目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得以付诸实施,这些项目有力地改善了上据村的面貌。加上去年蹲点调研后,上据村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新的村庄规划、饮用水改造、村内水沟整治、村中池塘整治、村庄“五化”、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场所等10个项目建设任务,村民的屋基安置问题也大部分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些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几点感悟。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从xx县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看,村级组织强,村里变化就快,发展就好,如管头、后业岭等村。反之,情况就相反。村级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组织和领导力量,没有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就无法有效组织、动员和带领村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之中。这同样适用于上据村。原先的上据村,之所以成为“三多村”和老大难村,根本原因就在于村级组织比较涣散,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村民们各干各的,对村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去年以来,随着村级组织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有效巩固,村委会成为抓落实的中坚力量,人心齐、干劲足,村庄面貌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
2、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主体。新农村建设是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外,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根本。农民要过上富裕的生活,关键要靠自己,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幸福是等不来的。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包办代替。因此,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上据村制定的新农村建设激励政策,每一项都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这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加上村干部的榜样示范(去年上据村每位村干部务工都在100天以上),村民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上据村面貌的改观。
3、健全的村级民主议事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润滑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合理、民主的村级民主议事机制,可以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可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去年蹲点后,上据村制订了项目实施办法,但每一项项目实施办法,都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理所当然受到了村民的拥护。上据村民普遍认为,这样的民主议事机制,是“对村民的尊重,对上据村的负责”。现在,上据村实现了村务财务的全公开、真公开,村民对村里的事情了如指掌,对村干部的误解也减少了,干群关系和谐,村民集中精力建设新农村,村庄建设也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4、上级扶持和外界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综观上据村的变化,如果没有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扶持政策,没有蹲点后相关部门和企业对上据村的大力支持,那么上据村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多可喜的变化的。实践证明,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同时,离不开上级的扶持和外界的支持。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县机关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意识,深入农村,摸实情,解难题,在规划设计、政策宣传、信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特有优势,形成结对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政府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财力、技术、用工等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等等。
三、展望上据村的明天。
人穷志不穷的上据人,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县乡干部蹲点调研的良好机遇,立足村情实际,依靠上级扶持,争取外界支持,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村庄面貌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上据村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也还很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加倍关心和支持,需要上据人的加倍努力和付出。我坚信,只要上据人珍惜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干事创业,上据村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安康,上据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蹲点调研报告篇四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决定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市组工干部驻村蹲点工作的开展,本人于20xx年6月6日下派到同江市街津口乡xx村蹲点调研,召开了党员干部座谈会,随户走访,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目前农村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实际,就xx村在今后发展中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下面就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开展组工干部驻村蹲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驻村蹲点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蹲点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街津口赫哲族乡xx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耕地面积:7950亩,户数:267户,人口:613人,劳动力:314人。
在20xx年村屯合并后,xx村以党员旗帜工程为载体,全村有26名党员参加“党员认岗扛旗”工程,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村支部通过借贷等方式,投资近10万元,建起一座面积5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牛舍,带领12户贫困户,集中规模饲养优质基础母牛26头,当年就使所带贫困户仅靠养牛一项就增收2019元。依托本村水草丰茂的特点,确立了养殖水貂的产业,带领9户贫困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投资100万元建立了拦河坝,形成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并定名为修恩湖(赫哲语太阳的意思),修恩湖建成后将使旅游业户增加到50多户。还不断加大对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有线电视安装,修整乡村公路2.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街江路以东2公里处道北建“乌热肯”葡萄产业园”,规划设计总面积1000亩,其中保护地250亩,裸地750亩,预计总投资2019万。计划新建日光大棚葡萄、草莓80栋,葡萄品种有无核白鸡心、夏黑、巨峰等;特大蓝莓冷棚80栋,品种有蓝莓、树莓、醋栗、黑加仑等;裸地葡萄品种有北冰红、左优红。建有白色路面、观光走廊、采摘甬道、停车场、草亭及休闲设施、管护房等附属设施。采取微喷节能灌溉方式。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鲜食葡萄、蓝莓、草莓、裸地山葡萄,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上葡萄、山葡萄、蓝莓精深加工项目,建成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的浆果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实现街津口乡特色种植产业化、同时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大发展。
该园区以寒葱沟浆果种植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项目资金来源有:扶贫办投资200万元,水务局投资160万元,三江办投资80万元,其余采用招商的形式解决。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xx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3名,平均年龄53岁。高中以上学历有9名、初中以下有24名;目前,有积极分子16名。在党建工作中,该村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注重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以“3会1课”为载体,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注重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新精神、新动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1、调研中干部群众的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4、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丧失劳动能力者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需予以关注。
1、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扭转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村集体的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发挥出来。
2、充分借助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基础性工程。
3、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把xx村打造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村。扶持xx村农机合作社,引进农场机械代耕模式,按照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化配套的模式,鼓励小户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散户经营向家庭农场流转、多种经营户耕地向纯农业户流转,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利用修恩湖水域面积,大力发展网箱养鱼项目,养殖规模实现全面提升。
4、做好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对留守农村家庭的后勤服务工作,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在外创业,让外出人员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途径,成为村集体向外看世界的窗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补充。
蹲点调研报告篇五
粮食生活。退耕还林以来,可种植土地较少,加上环境和气候恶劣,农民种植粮食收入不高,惠农补贴不透明,导致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
3、禁牧和养殖实际存在矛盾。养殖业成为当前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但是很多村民反映,圈养无场地,影响羊的正常发育;罚款太多,白天不敢放羊晚上放;羊病检查、治疗花费很大,一旦遇到疫情,投进去的钱也就打了水漂,再也不敢从事养殖业。
4、农村文化建设匮乏。文化下乡活动几乎没有,农民活动室有名无实,农闲时候除了在家看电视,就是喝酒与赌博,其他先进文化很少,导致农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
5、村容整治方面还跟不上,垃圾多,堆放乱,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四、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1、深化镇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责任意识,提升致富带富能力。镇村干部应该深入基层推行农业科技新政策、新技术,具有群众工作的责任心,能带领群众致富。
2、加大农产品价格补贴,加大种养殖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回乡就业、创业,让想搞种养殖的村民都能搞得起,逐步带领群众靠产业致富。
3、做好乡村环境整治管理,增加绿化,加强村民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期盼政府能加强技术培训和新兴产业的推广。
xx县新渥镇上据村是我去年蹲点的村。当时来到上据,只见到处在建新房,路边随意堆放着杂乱的砖块、沙子、杂木、垃圾……村办公大楼尚在建设中,会议室也临时借用在村民陈帮仕家,大家围着几张破桌子开会。当时,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蹲点上据村是否具有典型意义了。可是今天,当我再次来到上据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昔日坑坑洼洼的村道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水泥路,路边乱堆乱放的砖块、沙子、杂木、垃圾也不见了。
毫不掩饰心中的惊喜,我再次在村里召开了民生座谈会。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有的为上据村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有的对今年如何建设上据村提出了建议意见,也有的对村干部如何干事创业提出了要求,还有的展望了上据村的美好明天……整个座谈会弥漫着加快上据村发展和建设的气息。的确,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上据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识比以往更强烈了,积极性也更高了,村民对如何建设上据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回想昨日的上据村,看看今天的上据村,我知道,虽然上据村的新农村建设还任重道远,也许还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但上据村毕竟是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分析上据村一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一些根源。
一、上据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1、这得益于上据村班子的团结干事和党员的尽心尽责。过去,上据村是一个问题多、纠纷多的老大难村,曾连续两届选不出村党支部书记,需要镇干部下派到村任职,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普遍不高。去年蹲点后,我们从村级班子建设入手,通过走访、谈心、交流、整顿,指导帮助理清村里的工作思路,理顺干群关系,村干部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如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平和原村委会主任陈龙昌,为一心办好村集体的事,农忙时节,自掏腰包雇人捡自家的贝母和元胡;村委会副主任陈考良、村委委员陈邦钩,原来都在外地打工,在蹲点调研中得知我们的想法后,都主动提出不外出打工了,表示要留在村里好好建设家乡。村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做到一个党员联系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特别是在工程质量监督和矛盾纠纷调处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着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村民们以村班子为榜样,团结一心,干事创业,自觉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有力推进了该村各项工程实事的顺利实施。
2、这得益于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缺少了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为充分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上据村制订了符合村情民意的项目实施办法。如赤膊墙粉刷项目实行限时奖惩政策,规定在不同时间内完成的按不同标准给予补助;路面硬化工程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主干道由村里组织实施,到农户支道由农户组织实施,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农户一定补助,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激励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力推动了上据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这得益于村级民主议事机制的健全和群众民主权利的保障。以前,上据村曾经因为实事办好后,没有及时公开财务,造成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意见;因为没有及时说明有关部门政策调整后取消了相关补助,造成村民对村干部的误解。但现在,该村的民主议事机制得到了不断健全,群众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村内一般事项决策由村两委干部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由村两委班子提交方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让老百姓自己对上据村的大事拿主意、作决定;项目工程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进行公开操作,并及时公布工程结算,让村民放心。这一些做法,使上据村的新农村建设逐步迈上了民主化、规范化轨道,村民在民主议事机制的保障下,对村干部办事感到放心,对村庄建设感到舒心。
4、这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扶持政策和外界的大力支持。上据村是“岩石上的村”,村庄海拔500米以上,自然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经济条件也比较落后。20xx年冬,上据村曾连续发生3起火灾,很多村民的生活十分困难。该村也因此成了受灾户多、困难户多、上访户多的“三多”村。但自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该村每年都有一些创业承诺项目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得以付诸实施,这些项目有力地改善了上据村的面貌。加上去年蹲点调研后,上据村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新的村庄规划、饮用水改造、村内水沟整治、村中池塘整治、村庄“五化”、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场所等10个项目建设任务,村民的屋基安置问题也大部分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些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几点感悟。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从xx县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看,村级组织强,村里变化就快,发展就好,如管头、后业岭等村。反之,情况就相反。村级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组织和领导力量,没有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就无法有效组织、动员和带领村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之中。这同样适用于上据村。原先的上据村,之所以成为“三多村”和老大难村,根本原因就在于村级组织比较涣散,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村民们各干各的,对村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去年以来,随着村级组织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有效巩固,村委会成为抓落实的中坚力量,人心齐、干劲足,村庄面貌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
2、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主体。新农村建设是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外,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根本。农民要过上富裕的生活,关键要靠自己,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幸福是等不来的。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包办代替。因此,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上据村制定的新农村建设激励政策,每一项都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这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加上村干部的榜样示范(去年上据村每位村干部务工都在100天以上),村民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上据村面貌的改观。
3、健全的村级民主议事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润滑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合理、民主的村级民主议事机制,可以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可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去年蹲点后,上据村制订了项目实施办法,但每一项项目实施办法,都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理所当然受到了村民的拥护。上据村民普遍认为,这样的民主议事机制,是“对村民的尊重,对上据村的负责”。现在,上据村实现了村务财务的全公开、真公开,村民对村里的事情了如指掌,对村干部的误解也减少了,干群关系和谐,村民集中精力建设新农村,村庄建设也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4、上级扶持和外界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综观上据村的变化,如果没有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扶持政策,没有蹲点后相关部门和企业对上据村的大力支持,那么上据村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多可喜的变化的。实践证明,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同时,离不开上级的扶持和外界的支持。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县机关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意识,深入农村,摸实情,解难题,在规划设计、政策宣传、信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特有优势,形成结对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政府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财力、技术、用工等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等等。
三、展望上据村的明天。
人穷志不穷的上据人,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县乡干部蹲点调研的良好机遇,立足村情实际,依靠上级扶持,争取外界支持,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村庄面貌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上据村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也还很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加倍关心和支持,需要上据人的加倍努力和付出。我坚信,只要上据人珍惜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干事创业,上据村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安康,上据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蹲点调研报告篇六
x月20——22日,我对村进行了帮扶前期工作调研,深入村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回报和发展经济的建议和设想,深入1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村位于xx县东xx,全村户,口人,耕地面积亩,有名党员,畜牧业以养xx羊、牛为主,羊存栏20xx只,牛存栏20头,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x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完成户通自来水,架通商低路线,争取主管部门,使通信达到畅通。村民以户栽植核桃幼树100亩。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基础设施。
2、产业发展中其中养羊一项虽存栏20xx余只,但只有8户村民养殖,规模不大,品种不纯。
3、对已栽植的核桃幼树100亩,缺技术修剪。
4、由于无保护人、自然灾害、山害、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已经是很小。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要使这个村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
3、把脊薄的荒地栽植黄花药材树500亩。
4、把土地连续栽植核桃树200亩。
5、二到三年xxxxx羊养殖户增加到10户以上。新建养羊园区一个。
6、与交通主管部门要求,2年完成硬化四个自然村庄路11公里。
7、修建太阳能洗浴一座。建图书室和农民文化活动室。
蹲点调研报告篇七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决定因素,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农村蹲点。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决定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市组工干部驻村蹲点工作的开展,本人于20xx年6月6日下派到同江市街津口乡xx村蹲点调研,召开了党员干部座谈会,随户走访,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目前农村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实际,就xx村在今后发展中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下面就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开展组工干部驻村蹲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驻村蹲点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蹲点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街津口赫哲族乡xx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耕地面积:7950亩,户数:267户,人口:613人,劳动力:314人。
在2019年村屯合并后,xx村以党员旗帜工程为载体,全村有26名党员参加“党员认岗扛旗”工程,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村支部通过借贷等方式,投资近10万元,建起一座面积5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牛舍,带领12户贫困户,集中规模饲养优质基础母牛26头,当年就使所带贫困户仅靠养牛一项就增收2019元。依托本村水草丰茂的特点,确立了养殖水貂的产业,带领9户贫困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投资100万元建立了拦河坝,形成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并定名为修恩湖(赫哲语太阳的意思),修恩湖建成后将使旅游业户增加到50多户。还不断加大对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有线电视安装,修整乡村公路2.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街江路以东2公里处道北建“乌热肯”葡萄产业园”,规划设计总面积1000亩,其中保护地250亩,裸地750亩,预计总投资2019万。计划新建日光大棚葡萄、草莓80栋,葡萄品种有无核白鸡心、夏黑、巨峰等;特大蓝莓冷棚80栋,品种有蓝莓、树莓、醋栗、黑加仑等;裸地葡萄品种有北冰红、左优红。建有白色路面、观光走廊、采摘甬道、停车场、草亭及休闲设施、管护房等附属设施。采取微喷节能灌溉方式。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鲜食葡萄、蓝莓、草莓、裸地山葡萄,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上葡萄、山葡萄、蓝莓精深加工项目,建成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的浆果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实现街津口乡特色种植产业化、同时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大发展。
该园区以寒葱沟浆果种植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项目资金来源有:扶贫办投资200万元,水务局投资160万元,三江办投资80万元,其余采用招商的形式解决。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xx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3名,平均年龄53岁。高中以上学历有9名、初中以下有24名;目前,有积极分子16名。在党建工作中,该村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注重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注重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新精神、新动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1、调研中干部群众的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4、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丧失劳动能力者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需予以关注。
1、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扭转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村集体的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发挥出来。
2、充分借助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基础性工程。
3、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把xx村打造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村。扶持xx村农机合作社,引进农场机械代耕模式,按照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化配套的模式,鼓励小户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散户经营向家庭农场流转、多种经营户耕地向纯农业户流转,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利用修恩湖水域面积,大力发展网箱养鱼项目,养殖规模实现全面提升。
4、做好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对留守农村家庭的后勤服务工作,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在外创业,让外出人员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途径,成为村集体向外看世界的窗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补充。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3月18日,我参加了劳店镇的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3月26日至29日,到劳店镇潘家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驻村蹲点调研,调研中先后深入到了12个村、7家企业、3所学校和7个基层站所,相继召开了16个座谈会,接触干部群众180余人,触动很深,收获很大。可以说,通过调研,看到了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了群众的意见呼声,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做好政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到了群众路线的真谛。
通过蹲点调研,听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些真心话,真切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淳朴情感,经受了一次难忘的思想洗礼,反思很多,受益很深。
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群众路线的真谛。在先后召开的不同层面座谈会上,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立足实际,畅所欲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讲了很多真知灼见,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说,通过调研,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基层情况,对于更好的联系群众、更扎实的为群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特别是对基层经济发展、农村建设管理、改善群众生活、办好社会事业等有了真切感受,对于进一步做好决策,整合政府资源,加大民生投入,真正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到群众期盼的事情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真正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
深刻认识到了联系群众方面的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乡镇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这也反映出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有些甚至浮在面上,脱离了群众。一些干部想个人得失多,想群众利益少,自认为对基层情况很熟悉,平时深入基层、企业、农村与群众直接接触少,拉大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一些干部对个人进退留转、办公条件、荣誉待遇考虑多,对农民工、困难户等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关心少,对群众的感情有所疏远,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以及对群众的亲和力有所下降,久而久之就有失去群众信任的危险。
深刻认识到了整治“四风”的必要性。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整治“四风”。整治“四风”,基层这面“镜子”最真实、最清晰。通过调研发现,乡镇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有的村干部一年工资只有1000多元,却一直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相比之下,市县一级环境条件相对优越,“四风”问题却比较突出,很多方面不仅没有做出示范,而且放松了要求,甚至突破了底线,冒出了害群之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透过群众朴实的话语,能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各级党委政府是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的,对近年来中央和省里小麦直补、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非常满意,对省、市“第一书记”帮扶、市委常委联村为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都给予很高评价。党委政府所做的哪怕一点点的工作,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讲起来都充满感激。而反思我们的工作,在很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很多群众亟需的民生实事没有办好,这更使我感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怠慢。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面对面征询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发现农村发展建设各方面问题也不少,群众期盼办好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深入调研梳理,一事一议,逐步解决。综合分析来看,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空壳村”较多,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近年来通过企业占地补偿所得的收入也只有几万块钱,捉襟见肘的集体经济,难以保证村庄硬化、绿化等公益事业的投入。有的村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跑冒滴漏,增加了使用成本,但没有钱进行维修改造。有的村通过单位帮扶安装了路灯,但连每个月的路灯电费都交不起。所以一遇到硬性任务,只能通过“一事一议”分摊到群众头上,甚至拖欠工程款,形成村集体债务。
二是村干部致富能力明显不足。绝大多数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保守,靠打工增加收入,自身致富能力不强,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办法少、能力弱。受党员指标减少的影响,每年村里发展的新党员比较少,一些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年轻党员不能及时补充进村班子,村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近几年随着各级帮扶力度的加大,有些村干部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对上级派驻单位帮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还不够好。有的村生产路多年失修,路面坑坑洼洼,雨天根本没法走,生产生活非常不便。有的村用柴油机浇地,费用是用电泵浇地的1倍;有的村一半以上的土地因地势较高,常年得不到浇灌;有的村处在河道下游,水量小浇不上地。而且,农业生产成本很高,粗略算来,一亩地,从小麦播种、浇地施肥到最后收割,需要花费近470元,第二季玉米从播种到收割也需花费330元,两季加起来共需花费800元。按平均亩产小麦、玉米900斤计算,可收入1800多元,减去费用只剩下1000块钱,不如在外打工几天挣的钱。此外,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支农金融产品创新不够,尤其是贷款成本过高,群众贷不起、不愿贷。
四是农村环境管理不到位。虽然随着农村“三通”工程的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司家村建国以来就没有修过路,村庄规划建设比较乱,村内道路高低不平,遇到阴雨天,进不了村、出不去门,群众意见很大。有的村村内街道建筑材料乱堆乱放,与高质量的硬化环境很不协调,特别是在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箱购置、保洁员配备上有很大差距,村头、路边、河沟等地垃圾乱扔、塑料袋到处飞的现象比较普遍。镇村两级对分门别类的管理好农村环境研究不够、落实不够、管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
五是对关系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问题研究解决不够。乡镇一级幼儿园、小学都没有食堂,孩子不能在学校吃饭,家长一天要往返8趟接送孩子,影响农活和工作,而且孩子中午也得不到休息,影响学习。镇中学、小学没有标准的操场,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不能锻炼。镇卫生院规模较小,仅有20几个床位,还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六是在做好上级政策与农村实际结合上研究分析不够。比如,农村土地政策是承包地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实际生活中,有的一家三口只有一口人的地,有的孩子十四、五岁了仍没有地,有的两个老人却种着10几亩地。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种地不仅不交税,而且每亩还有120多元钱的补贴,群众对耕地更加重视了,有些过去把地交给集体的农户,现在又要求把地要回来。
七是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还存在不少制约问题。由于科技投入风险大、见效慢,不少企业在这方面顾虑重重,不愿加大投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层次。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抵押、质押物少,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新上项目在用地、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大,破解办法不多,影响了项目建设。
关于镇村两级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关键是要找出找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落实到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上来,这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围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结合蹲点调研的见闻和思考,提几点建议: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干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养成带着问题进村入户的习惯,及时发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和问题,决不能对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二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对待发现的问题,要不回避、不掩盖,集思广益分析研究深层次的原因,否则,捂着、盖着,只能使问题越拖越大、越积越多,到头来积重难返、不好收拾。三是要善于解决问题。坚持边学边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抓起,定方案、细分工、勤调度,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加以解决,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前,尤其要积极作为,科学安排,突出解决好宅基地纠纷、占地补偿、小麦直补款发放、拖欠农民工工资、孩子上学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信访遗留问题要逐一分析、制定措施、妥善处理,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更是增进群众福祉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树立标杆。镇村各级要积极“走出去”,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自觉地向全省、全市的先进镇村学习,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加大投入。要按照工业经济园区化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成长型企业,打造几个有影响力的特色园区。通过强力推动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加收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三是要培植特色。要注重本地特色,尊重地域经济发展规律,专心经营几个独具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工业项目要突出市县主导产业配套、价值链条延伸;农业项目要强化科技兴农,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调研中发现,建设养殖场,搞规模化养殖,是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的好路子,村里要发挥多年形成的养殖优势,相关方面要积极支持,共同建设产业特色村。四是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妥善搞好征地迁占等工作,处理好企业与群众的关系;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霸痞行为,为企业发展服好务,千方百计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营造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现在看,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想富,但是普遍缺乏胆量、缺乏本金、缺乏门路。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稳产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和良种繁育推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进军高效生态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要进一步用足用好各级政策,通过协调贷款、给予贴息、税收减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要通过技术指导培训、项目推荐帮扶、协调构建销售网络等手段,为群众创业搭建平台,增强群众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镇村两级工作千头万绪,非常繁忙。牵牛要牵牛鼻子,加强组织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特别是面对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土地资金制约严重、发展难度增加、工作压力增大的复杂形势,要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加强学习、定好标杆,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安排、狠抓落实,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执行力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今年下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重点选好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要选择有奉献精神、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带头扎实苦干作风的党员干部担任,要拓宽选人视野,既可以在村里选,也可以从外出人员的优秀分子中选,也可以从镇直机关派,通过“内举”、“外选”、“下派”等方式,真正把一批农村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要扎实做好农村党员的培养选拔工作,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
总之,通过蹲点调研,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听到了一些意见建议,在感觉收获很大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调研的时间还短一些、与群众的接触还浅一些,对老百姓的了解还很不深、很不够。蹲点调研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起了好头,但是践行群众路线永无止境,作为领导干部我将始终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为己任,时刻不忘“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刻不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贴近基层,联系群众,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基层群众谋求更多福祉。
蹲点调研报告篇八
xx村地处xx南部山区,距县城33公里,全村下辖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耕地613亩、林地7472亩,共384户1188人,农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在浙江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蹲点中,除76户已经外出务工和31户临时外出农户外,对277户在家农户全部走了一遍。期间,召开村两委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3个,并对县乡村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访谈。通过对xx村的全面深入走访了解,我们对“农村是怎么走来的、现状怎么样、要往哪里去”等重要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四个全面”在农村的全面落实作了一些思考。
一、xx发展与变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容村貌、村庄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xx村仍然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生产,报酬实行“工分制”。1981年底至1982年春,xx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xx村创办了多家企业,一些村民在耕种土地的同时到厂里打工,出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业形式。到了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出现了“务工潮”,xx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也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到城里务工。在这个过程中,xx村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到多种经营。目前全村有茶叶230亩、高山优质油茶200亩、提子126亩、高山蔬菜105亩。二是从围着“一亩三分地”到亦农亦工亦商。蹲点发现,xx村常年举家外出务工有60户156人,夫妻双方常年外出务工的22户44人,一方外出务工的17户17人,共占总户数25.8%、总人口18.3%;农民农业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占比由原来的9∶1变为现在的2∶8,农民人均年收入较80年代初的150元增长了79倍。
2.生态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xx村山林破坏严重,存在不少“光头山”“瘌头山”,旱涝灾害频繁。90年代初,随着毛竹产业的兴起,村里建起了竹篾加工厂、造纸厂、罐头厂。由于在毛竹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水,使流经村里的潼溪水体受到了污染。新当选的村两委上任后,下决心进行环境整治。特别是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关停了村里的3家污染企业,相继推出垃圾分类管理、鸡鸭圈养、全村禁狗等一系列举措,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
3.治理模式的变化。人民公社时期,xx是一个生产大队。家庭联产承包到户后,xx大队转变为xx村,组织设置上相应成立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生产队调整为村民小组,这是xx治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开启了村民自治模式。这个时期,村级组织承担着大量行政性任务,村庄治理手段基本以行政命令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xx村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制定村规民约并多次修订,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村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值得指出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xx村也经历了人口从固定到流动的过程,尤其是外来人口一度曾达到近300人,xx村把这一人群纳入村里统一管理,实现了村庄的有效治理。
4.党组织职能的变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根据党和国家在农村政策任务的变化,村党组织都着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相应职责。80年代后,根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村党组织主要从经济职能转为经济和行政职能并重。经济职能用xx村一位老干部的话,就是抓好山头、田头、栏头这“三头”。行政职能主要是协助上级抓好“三提五统”、计划生育等工作。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村党组织服务的功能不断凸显出来。这些年来,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村党组织主要担负着加强党的领导、政府“办事处”和实施村民自治的职责。xx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兴公益事业,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美丽乡村、幸福xx”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xx经验。
1.最核心的是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好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先后推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等重大举措。省委相继作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系列部署。走访中,我们深刻感到这些惠农政策在xx村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受到了农民群众真心拥护。近些年来,xx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规划实施了20多个项目,涉及资金1000多万,其中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补助和扶持。许多村民由衷地赞颂:“能够盖这么好的楼,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就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2.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好支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这些朴素的道理在xx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愣是干成了这么多事,闯出了名堂,创造了“xx模式”,要归功于村级班子的团结干事,尤其是有一个优秀的村支书。劳光荣担任村支部书记22年,始终一心扑在村子里,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xx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访谈中,问起最遗憾的一件事时,劳光荣突然泛红了眼眶,讲起最对不起的是他的前妻,当前妻病危的时候,恰好遇上村民阻挠县乡公路开工,他顾不得医生和家人反对,赶往现场帮助协调。像这样的故事,走访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正如村里一位80多岁老党员讲的:“上级领导就像人的身体和脑袋,村支书就像人的两条腿。腿要是不迈出去,身体和脑袋是走不动的。劳光荣就是政府的两条腿。”
3.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好机制。一位村民讲:“村干部办事公道,所以村里的事情大家都支持。”我们感到,村民们对村级班子普遍比较信任,很重要的是村里有一套符合实际、群众认可的办法。在村务决策上,xx村规定凡是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低保名额分配等重要事项,都必须经村两委会集体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在村务管理上,xx村也有许多管用的“土办法”。比如90年代初针对村里偷盗竹木的陋习,劳光荣提出以村规民约形式规定,凡偷盗者要给每个村民分1斤馒头、放映12场电影,并对5起偷盗事件作了处理,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被盗事件。去年,为了保护和治理环境,又规定竹林山地禁止使用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否则罚给每位村民分一斤猪肉。这些村规民约,既保证了公平公正,又促进了村级事务的`规范管理。
蹲点调研报告篇九
驻村期间,按照此次活动的要求我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通过入户拉家常、召开座谈会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进一步了解了农村的具体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真实想法,对村民增收、村级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务农和打工,近年来该村村两委干部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蛋鸡存栏2万只、猪常年存栏2100头,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村两委班子共有7名干部。村内路面已经全部实现硬化,家家通自来水,村内环境整洁卫生。各项补助发放到位。警务室建设面积40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人员到位,数码相机、现场记录仪等执法装备还在配备中。总体上讲,该村干部配备齐整,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秩序稳定,无派系和家族势力之争,民风淳朴,多年来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1、农民生活居住条件仍有待加强。虽然程二寨村距镇里路程不远,但是这里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镇里仍有些差距。存在民居建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部分住房修建时间长、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水、电、气、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农民收入仍有待提高。务工收入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民增收,现在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从事基建或装修工作,日工资能达到180元左右。但是由于这种工作稳定性较差,时有时没有,再出去农忙时间和各种节庆,农民平均能拿到手的务工收入每月也就1000余元。务农收入,收成好的话,一亩地一季玉米可收入1300元左右,一季小麦可收入1100元左右,再除去农资花费,土地一年的'真正收入不足千元。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农民在市场消费中,仍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
3、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日渐突出。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会外出务工,村里相当一部分老人和孩子无人照料,缺乏必要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服务。农村幼儿园建设有所改善,但养老院建设还很滞后,跟不上社会养老发展需求。
通过这次驻村工作,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百姓所想所盼、所急所需,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一是建强班子,切实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好家园。对农村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探索办理养老保险、按工龄发放补贴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送文化、送科技下乡,开展电视讲座、一对一帮扶培训、各种技能培训、资质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新农民,帮助农民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提高收入。
三是完善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和“退路”问题。经济开发区入驻项目多,所辖村庄基本都存在占地问题,失地农民为数不少。这部分群众最关心的“出路”就是就业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保障他们的生活必须解决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鼓励,加强对民办就业培训工作的扶持,帮助农民就业。所谓“退路”,就是保障问题。尤其是对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弱的实地农民,更要制定出可持续性、稳定完善的惠农政策,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感觉有保障可依。
蹲点调研报告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省委(市委)统一安排,1月xx日至2月xx日,我们赴xx县xx乡镇蹲点调研,并辐射调研了就近的xx个乡镇,指导县乡新年度工作部署规划,帮抓过节安全管理,摸清存在的矛盾困难,与基层干部群众落实”五同”,主动做到”x个一”,即走访一次低保户、列席一次xx党委(支部)会、与干部群众谈一次心、,努力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交成朋友,并对xx地区基本情况作了深入调研了解,取得了很大收获。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xx地区工作的基本评估
今年以来,面对大庆之年的政治要求、服务基层的更高标准、稳定发展的紧迫形势、xx任务的现实压力,xx地区各级党委坚持在深化理论武装中紧跟看齐、在聚焦社会经济发展中彰显作用、在服务群众解难中解压释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发挥了新效能。感到有六个突出特点:
一是扎根xx、心向北京的信念更加坚定。xx地区一行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直达基层、深入群众。各级中心组学习、随到随学、向习***报告、主题教育等铸魂工作在边陲小镇深走实落,”xxx”、xx成立xx周年庆祝系列活动等在基层乡镇常态实施,”习***学习园地”“新时代新风貌风采展厅”“xx文化长廊”等社会主义文化在乡镇随处可见,引领xx地区干部群众听党的话、听习***的话,特别是xx地区脱贫的群众谈到党和国家的变化,自身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十分动容、满眼泪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的崇高境界和无上荣光。二是投身社会经济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蹲点调研中,各级党委抓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有力、领导干部带头谋事创业、基层干部群众积极跟进拥护,让我们调研工作组很受触动。习***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示要求贯通日常抓建和工作全程,xx考核成绩均在良好以上,党政机关干部白天下基层、晚上忙业务,大家一边工作、一边生活成为常态,奉献基层、建设基层的炽热情怀溢于言表。大家对”xxx的理论”高度认同,感到今年xx地区经济社会发展,xxx集训等活动,对解决”xx”问题、提升xx能力、掀起xx工作热潮作用明显,特别是在处置”xx”事件事故中指挥有力、抢占主动、社会舆论反映积极,受到省委、市委肯定,充实展现了大家的全身心投入的效果。
三是思想建党、从严治党的成效日益显现。调研感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中共***、省市委党建会精神,聚焦解决”四个不纯”“七个弱化”问题,xx个乡镇查找并解决组织功能弱化、纪律规矩意识淡化等xx类xx个具体问题,对xx个新组建党委(支部)重点帮建,组织xx余名基层干部参加培训,书记讲党课、常委下基层、党员交党费等已形成自觉,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xx月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开以来,各级狠抓规定动作落实,特别是集中xx天时间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成效明显。一些同志讲,”十几年都没有这样静下心来读书了”“习***的书真是越读越有味道、越学越有方向”。
四是建设基层、干事创业的激情正在增强。座谈普遍反映,各级组织部门深入一线调研考察干部、优先选用”xx类好干部”、重点保留基层一线干部等措施,逐步盘活了队伍、激发了动力,基层干部不想干、不愿干的倾向有所改观。座谈中一些干部讲,自己提升了事先都不知道,现在只要脚踏实地好好干,不用费心劳神”搭天线”。从今年干部调整情况看,xx地区公示前后,干部群众反映都很良好,没有告状反映问题的。同时,各级普遍走开了机关基层、山上山下等不同乡镇交流任职的路子,干部晋升的空间更大了、路子更宽了,改革期间造成的”肠梗阻”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一些单位还出现”岗位等人”现象。
五是倾注基层、服务一线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次蹲点调研一行,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大家对党***、习***和各级关怀厚爱发自内心的感恩,对基层减负年的务实举措打call点赞。走进乡镇村庄,新科技、新材料建造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群众看病、吃水、用电、通信、吃菜等民生需求均可保障,基层干部最反感的层层开会陪会、频频迎检迎考、周末临时突击等问题明显好转,大家最关心的成长成才、福利待遇、涉法维权等现实困难都能及时解决,特别是xx乡镇群众可以享受xx待遇、家电下乡、政务服务到一线,送政策到基层等实事好事,都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洋溢在脸上。
六是厉行法治、正风肃纪的压力层层传导。调研感到,xx县乡注重汲取连续xx年发生问题的教训,用自己的问题教育干部、警示基层,无论在机关、还是基层,对xx党委班子书记副书记索贿受贿、xx县交通局局长xxx贪污受贿等问题,大家都感到很愚蠢、很痛心。普遍反映,现在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了,干部调职、选配谁也不敢坏规矩了,”三公”经费、各项补助谁也不敢乱伸手了,”八项规定”把大家的嘴管住了、身体管好了,基层”微腐败”正在有效清理,从上至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真切感受到,从严从紧的信号、严抓严管的压力,正持续向基层一线传导、向每名干部覆盖。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改造学习、改进学风的问题。从理论武装看,党委机关被动跟学多、自主抓学少,中心组成员要么不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要么有计划没落实,任务式、浅表化、碎片化等不良学风还没有完全扭转。基层乡镇”xxx”活动前紧后松、抓抓停停,有的甚至看不到读本、找不到影子,有个乡镇从xx月份就把学习室贴上了封条、挂上了铁锁,连续xx个月没有开放使用。从基层教育看,”多乱杂”“假大空”问题普遍存在,有的把安全教育、xx教育等大量东西往教育日塞,有个党委书记1天上了4堂课,有个镇长最近上的教育自己都不知道讲了啥。
二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聚焦不够的问题。主要是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质量不高,有的书记或分管领导一个人简要汇报了事,有的把经济发展议题淹没在全面建设分析之中,有个乡镇今年xx次研究经济工作议训有xx次问题分析基本雷同,还有个乡镇去年指出的问题今年依然如故。xx积弊尾大不掉,有的下基层调研工作”演戏”成分过重,提前”搞彩排”、新闻”套模板”、发言”背稿子”、工作”想当然”,以及xxx等现象较为普遍。xx工作创新不够,xx工作等,还是几十年前xxx老套路那一套,辛辛苦苦准备”昨天的工作”。
三是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主要是工作程式化,机关发文动不动就要求上会研究,所到乡镇平均每月接收文电30余份,有10份左右要求学习、分析、定措施,有个乡镇连续5天开党委会,大多是上级要求的。抓建留痕化,xx人员联系表、xx出入库登记、xx登记等已作规范的登统计又有回潮,个别单位甚至要求xx人员每天发定位、搞截屏。基层机关化,所到乡镇、村部里文件资料一大摞、方案计划一大堆,这些东西大多出自xx之手,有个书记还在多份文电上批示”xx个人抓好落实”,很多工作没有落到一线,没有惠及群众,在机关空转。
四是关于基层一线干部动力活力的问题。主要是年轻干部不安心,今年一线乡镇有xx人宁愿”处分”也要离开。年轻同志怕吃苦,”师傅主动教、徒弟不爱学”“青黄不接、人才断茬”等问题大家反映比较集中。干龄稍长干部熬年头,xx乡镇44.7%的xx职级干部想病退、想调动,90.3%的xx职级干部宁愿在县城熬退休、不愿到乡镇调一级。个别岗位没奔头,xx乡镇干部编制为xx级,一入职就定岗为xx级,一干就是7、8年,还没干到头就已经看到头了。机关干部觉得亏,特别对”xxxx”的政策反映比较多。骨干人才留不住,xx县市xx个乡镇,985/211大学生考取报名率仅为xx%、xx%,明显低于全市的xx%、xx%的平均水平。xx人员编制xxx个,近两年仅招来x人。
五是关于村级主体力量建设的问题。主要是不懂不会又不学、不深不细又不实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大学生村支书任职一年多,连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支部党员大会召开的基本要求都不清楚,个别的甚至委员不到2/3、党员不过半数就把会开了。有的对自己抓的工作弄不明白,第二批xx学习教育开展了2个月还不知道怎么抓,”xxx”搞了4年多有个村书记还弄不清具体内容。有的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问题背后的问题,特别是xxx连续发生群众聚集、上访闹访、xx安全事故等多起问题,县里乡里还一味从群众身上找原因,从党委、机关、干部身上深挖根源、自我反省不够。
三、对下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是在深化学习武装质效上下功夫。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县以上领导机关重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基层乡镇重在推进”学讲做”常态落实,使习***思想直达基层、直达群众。以主题教育为统揽,把各项教育统住统好,特别要把”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教育、领导机关随机安排的教育严控住,使思想政治教育占居”主阵地”,回归贴近干部群众、培养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本质。
二是在聚力纠治陈珂积弊上下功夫。这是各级对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问题解决不力、推进不实的”病根子”。建议进一步对照”两个问题清单”深挖起底、彻查彻改,下大力解决党委研究发展质量不高、领导干部”xx不会”、机关”二八现象”、各类人才培养储备不够、xxx不实等突出问题,着力把重心在社会经济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导向立稳立实。
三是在全面锻造”xx过硬乡镇”上下功夫。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关于xxx会议精神,研究和把握基层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运用特点规律抓建基层的办法举措,进一步抓好新《xx》学习培训、减压减负措施、为基层办实事、人力资源建设、干部群众福利待遇政策、现实矛盾问题解决等工作落实,着力锻造xxxx的过硬基层。
四是在持续转改作风风气上下功夫。持续抓好省委(市委)党的建设会议精神”下篇文章”落实,用力推进”七个弱化”问题总台账、主题教育查找的问题、基层”微腐败”、诬告乱告、上访闹访等问题整治整改。进一步压减文电、转改文风,文电按语要慎提搞好学习、上会研究、制定措施等要求,真正把新老”五多”减下来。注重运用”区块链”思维和技术,搭建各层级、各领域的共享数据库,以此优化党委决策、工作指导、机关运行、检查调研等,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
五是在建设过硬基层干部队伍上下功夫。今年省(市)分三个阶段组织基层干部培训,各级很受益、很欢迎。建议进一步转化培训成果,指导各级以”xx”活动为载体,以xx例会、xx准备会为平台,常态抓好法规学习、难题会诊、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学习培训,持续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