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10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
看完《红楼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经常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林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林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里,我收集了林黛玉的《葬花吟》,从这首诗词中,可以明显看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天我开始读《红楼梦》。我把它分为六回读。
读完第一回,我了解到了贾宝玉是一块儿通灵的玉石变的,那块儿玉石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没用的一块儿玉石。
这第一回主要讲了:林黛玉离开父亲,来到了荣国府。初次见到众姐妹,初次见到贾宝玉。她在荣国府的生活。
我不仅知道了主要内容,还收获了几个好词,几句优美句。
好词有:
乐善好施、气派不凡、悲喜交集、仪表堂堂、惶惶不安、有凤来仪……。
优美句有:
我用笔把好词,优美句都标上了记号,还收集到采集本上。这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二
文字在人间彷徨,寻不到归处的天堂,记录的是不能被遗忘的过往。
——题记。
那博大而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常使我击节而赞,那沉淀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文学艺术蕴含着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自此,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能够走进文学殿堂。
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我喜欢读书,喜欢去欣赏文字别样的乾坤。
在阳光与荆棘的陪伴下,我渐渐长大,渐渐读懂了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豪放,朱自清的柔美,鲁迅的犀利,马克吐温的诙谐。渐渐地爱上了聆听这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常常手捧着书,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品读他们的文字。
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用笔端的文字倾吐他们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精神境界。那柔情似水浸没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李清照,向世人展示了她“留得清高照尘寰”的豪气;那狂放不羁、飘逸豪迈的酒中仙李白,向世人挥洒出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那个弃医从文,想要拯救中国的爱国志士鲁迅,用一支笔写尽了人间的悲情苦难,他用他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他灼热的爱国情怀。渐渐地,我爱上了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之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李清照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与爱人长相厮守;李白想要把他满腔的热情和才华尽情展现,谱写出盛唐的最强音;而鲁迅想要在这场思想斗争中争取胜利,想用他那支笔拯救这世态炎凉的中华大地。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有着对崇高的向往,想要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这个蓝色的笔记本承载着我年轻的梦想,记录着我的青春岁月。我喜欢,有一个文学梦,所以它是我最佳的练兵场。我把自己17岁的憧憬,18岁的梦幻,19岁希望全部倾吐在笔记本里,我用自己稚嫩而执着的笔书写着我的故事。
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过硬的文字功底),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青春岁月的美好),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不算华美的文章)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三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日正是端午节,蒲艾暨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也只当他是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之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了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以前看到这段文字,很是觉得奇怪,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在想贾府的端午节不该过得这样冷淡。你想民间的节气除了春节以外,端午、中秋就是最重要的节气了。要说贾府不重视端午节吧,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你看,二十四回,也就是饯花节前的四月间吧,王熙凤就开始收集贾芸的麝香、冰片。二十八回元春又恩赐贾府大小老少一干端午节的礼品。为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还特地安排从五月初一开始接连三天在清虚观打醮,实际就是热闹热闹。想来到了端午节这天,不知贾府要热闹到什么程度啊!你看贾府的春节就不用说了,什么除夕夜、元宵节、中秋节哪一次不是热闹非凡,又是唱戏,又是喝酒说笑听书的。就是宝玉、凤姐、宝钗的生日,大家也都是喜气洋洋激情万丈的,更不用说贾母生日的排场和气势了。然而为何独独这个端午节,前期都搞得那样热闹,反而到了正期却如此的冷淡?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通过认真的看书、思索和分析,终于感觉到了这冷淡的玄机与奥秘之所在。原来,在端午节前,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一事,就是元春赐端午节礼物时,单独把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赐成一样,而黛玉的礼物却和三春的一样,降低了一个层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宝玉宝钗赐婚。这就引起了贾府内的当事人和相关人的极大震动。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姊妹肯定是欣喜若狂的就不用说了,宝钗虽然“羞笼”着红麝串四处招摇显摆也不忙去说她,黛玉、凤姐的酸苦麻辣我们也暂且不表,只说这当中就惹恼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人是谁?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为什么贾母要恼?贾母对宝玉的婚姻人选一直是看中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而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大孙女皇帝娘娘的意向赐婚一出现,这不就没林黛玉什么事了?贾母的前期努力不也就付之东流了?贾母如何不恼?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贾母虽然恼,虽然不赞成、不认同对宝玉宝钗的意向赐婚,但她不会象一般人那样去吵去闹来表示反对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也太丢自己的身份了。她凭在贾府中的威望地位和自己的智慧,很艺术的来消除化解意向赐婚的影响。怎样化解呢?她采取了三大措施,艺术化地知会了三方面的相关人:一是知会元春,二是知会薛家母女,三是知会王夫人。我们来看贾母是用什么办法来知会这些人的。
知会元春:贾母得知元春赐了宝玉宝钗一样的东西以后,叫宝玉“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她要让元春知道,“一个”的意思,就是不能成双,让元春知趣。知会薛家母女,这是重点:贾母利用清虚观打醮这个项目,号召全家人都到清虚观去看戏。王夫人拒绝了,理由是“元春有人要来”。贾母没管她,但专门邀请了薛家母女俩。你家打醮做法事关人家薛家有何相干?照理也可不去,宝钗最初也说不去的,但是贾母邀请,不去也不好处。况且按贾母的说法是去乐,当然就是看戏了。看的什么戏?薛家母女做梦也没想到,看的是戏中戏――贾母演的戏!贾母在清虚观导演了两出戏,第一出叫《张道士提亲记》,第二出叫《通灵引来金麒麟》。
第一出戏很有趣:男角主人翁张道士在大庭广众下对女角主人翁贾母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个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说去。”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我认为,这段提亲之说就是贾母与张道士事前商量好了而在薛家母女面前演的双簧。第一,提亲的场合首先不对劲,提亲一般都是先私下窃语,哪有在大庭广众下提亲的?而且还当着当事人贾宝玉的面,在那的时代,真是不可思议;第二,张道士说的那位小姐实际上就是影射的薛宝钗,你看宝钗也刚好十五岁,也是聪明智慧,模样也好,根基家当也配得过宝玉;第三,贾母听张道士一说完,马上一口回绝了,再没问问那家小姐的具体情况。为了掩饰回绝的唐突,才说了后面的那些话。第四,通过这样的提亲对话,意在让薛家母女明白,宝玉的婚姻是我贾母说了才能算数的,我不同意你家宝钗和宝玉成婚,从而间接否定了元春的赐婚意向。宝钗是冰雪聪明,一踩十二头翘的人,肯定懂得贾母的用意。我想此刻的薛家母女,心中一定是五味坛子都打倒了。
在这出戏里,宝钗是被装进去了的演员。贾母怎么可能不知道湘云有个金麒麟嘛?只是那么故意一问,宝钗就上当了。我估计这时贾母正在心里说:我家早就有个带金麒麟的女孩,都还没说配不配的话,你个带锁的就配?就是金玉良缘?宝玉的话也打击人:湘云在我家住那么久,我也没看见他的金麒麟,言下之意,对你的金锁,我也视而不见;探春口直,“宝姐姐有心”,一下就点到了宝钗的五寸子,这已经很让宝钗不堪了,再加上林黛玉的话更刻薄,我想宝钗此刻已是坐如针锥,无地自容了。但又不敢走,只好头车一边装聋作哑了。宝钗是这样,薛姨妈在一傍难道又好受吗?在这两出贾母导演的戏中,没见到老薛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估计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天真不该来,遭贾母带到深沟里去了。我也相信她很快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给王夫人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四
生活像极了一张网,一张反复折叠,复制粘贴的网。
——题记。
宝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或者是宝钗的命运,也许是你我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生活像极了一张网。
如果宝玉冲破了这网,在看见迎新娘的不是紫鹃而是雪雁时,把疑惑付诸行动,冲进黛玉房中,一切就不会这样了,黛玉也不会含恨身亡,香消玉殒。
如果黛玉冲出了这张网,在宝玉的宝钗拜党之际,冲入现场,那么,宝玉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相信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带着黛玉远走高飞。
如果宝钗冲出了这张网,在花轿上心中默想,挣扎万分。她深知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自己也是迫于无奈,母命难违。在拜堂之际,掀开盖头,对宝玉说:“去找你的林妹妹吧。”那又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五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六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她精明能干,巧于应酬,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生生地把贾府的男子都比下去了。在此,且不论。
想起王熙凤和贾瑞的一段冤孽,今姑妄言之。
贾瑞也是贾家子弟,二十来岁,他父母早亡,祖父贾代儒教养他。贾代儒是贾家学堂的先生。他平日里对贾瑞管教甚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贾瑞出门须事先禀报于他,经他同意,否则不能擅自外出。
但是“癞蛤蟆”贾瑞爱上了“天鹅”王熙凤,陷入了王熙凤毒设的相思局里而不可自拔,年纪轻轻丧了命。
某日,宁府为了给贾敬庆寿辰排了家宴。王熙凤和贾瑞均赴宴。此时,正值宁府贾敬的孙媳妇秦可卿卧病在床。吃了饭,王熙凤去探望了秦可卿。从秦可卿卧室回出来往天香楼看戏,途径园中,忽闻有人请安,王熙凤被吓了一跳,原来是贾瑞。她问到:是瑞大爷不是?但贾瑞的回答突兀、轻佻甚至得意,有点叫人看不懂:“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不是我是谁?!”。他一面说两人在此遇见是有缘云云,一面不住地拿眼睛瞟王熙凤。
王熙凤是何等的聪明,她看到贾瑞这副模样,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她含笑夸贾瑞好,说他聪明、和气,还说和他是一家子骨肉。此时,贾瑞的情景是越发的不像样了。但是,王熙凤心里想的却是叫贾瑞几时死在她的手里才知道她的手段。
贾瑞的灾难从此开始了,他一步步地走入王熙凤设计的圈套。
贾瑞去荣府给王熙凤请安,她假意迎合,见了贾瑞满脸堆笑,又是问好,又是让座让茶的,贾瑞已经酥了。此时,刚好王熙凤的丈夫贾链不在家里,贾瑞就说许是在路上被拌住了脚舍不得回家;王熙凤顺着贾瑞的弦外之音说男人见一个爱一个也是有的。贾瑞说他可不是这样的人,意为独钟情于王熙凤;王熙凤逗着贾瑞,说像他这样好的,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并表示自己平日里怪闷的。贾瑞越发得意,要天天过来给王熙凤解闷,“死了也情愿”。
以上种种,还是贾瑞对王熙凤言语上的试探,但贾瑞得到的回应是“肯定”的。不光“肯定”,王熙凤还反诱之。
所以,贾瑞更大胆了,他对王熙凤的调情由言语发展为动作。他凑近王熙凤,要看她的荷包又要看她的戒指;但是王熙凤说,大天白日的不方便,约他起更后再在穿堂里等她。贾瑞自以为得手,喜之不尽。好不容易盼到天黑,贾瑞钻入穿堂。那时候是腊月天气,夜漫漫,寒风凛冽,直侵肌骨;贾瑞在穿堂里空等,冻了整整一夜,就差没有被冻死了。回家后,又被贾代儒责罚。
贾瑞没想到是王熙凤在捉弄他,过了两天又去找王熙凤,而王熙凤故意抱怨他那晚失信,又约他当晚在房后空屋相见。贾瑞不知是计,说道“必来,必来!死也要来的!”他再度赴约,不料黑暗中等在那里的是贾蔷、贾蓉,贾瑞丑态百出,被他们各勒索银子五十两,写下两张欠条,又被一桶净粪尿泼了一身一头。
贾瑞受冻受惊又挨罚,况回家后,相思难禁,且添了债务,功课又紧,终于身发重病,久治不愈。他无药不吃,也只是白花钱而已。后来,大夫开出了“独参汤”的方子,贾代儒负担不起,求助于荣府。但是,王熙凤只将人参渣末凑了几钱叫人送去。荣府无能为力么?且不说他们日常配“人参养荣丸”,在秦可卿病中,张太医给开的方子里,第一味药是“人参二钱”,凤姐去探病的时候就和秦可卿说了,像“咱们”这样的人家莫说每日二钱人参,就是每日二斤也吃得起!
贾瑞眼看命将不保,此时有跛足道人赠“风月宝鉴”,专治冤孽之症。他让贾瑞只照背面,背面是骷髅立在里面;但贾瑞偏照正面,镜中的王熙凤频频向他招手,经不住几度缠绵,贾瑞命丧黄泉。贾瑞曾在王熙凤面前说为了她,死了也是愿意的,果真一语成谶。跛足道人是世外真高人,他指点贾瑞迷津,给予点化,但是真正能救赎贾瑞的还是他自己。呜呼,哀其不幸,怒其不醒!
王熙凤行事总有其目的,她弄权铁槛寺,害了两条年轻的性命,坐收银子三千两,那是为利;她整死尤二姐,是不想有人和她分享丈夫,为的是争宠。王熙凤之于贾瑞,既然无情,可以断然说不。但为什么一定要下此毒手?是贾瑞冒犯了她高高在上的尊严?还是贾瑞即是焦大口中的“小叔子”,王熙凤如今要让世上真相不存?如果是,那曾经为什么要养他:是对异性的玩弄?是因为贾瑞拿住了她的短处?所有这些,红学家自有研究。但是,王熙凤设相思局手段之毒辣是毋庸置疑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七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写成于清朝,书中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被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评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作品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没落过程及原因。
在里面有四大家族,四春,四宝,四薛,四烈婢等等,很多很多流传的代称,几乎都是有关四的,可是我就喜欢独一无二的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卿,李纨,贾巧姐,妙玉。
这本书不仅是好书,还是一本体现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书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八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
这里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虽然他们的生涯际遇和幻想追求各不一样,但他们的喜欢与恨,苦楚与欢欣,也出现分歧的情节,但他们的悲惨剧命运倒是一样的。作者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很多的艺术典型,他们曾经众所周知。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异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活着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稀有的珍宝,是我们小学生增强艺术涵养的优越读物。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九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日正是端午节,蒲艾暨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也只当他是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之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了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以前看到这段文字,很是觉得奇怪,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在想贾府的端午节不该过得这样冷淡。你想民间的节气除了春节以外,端午、中秋就是最重要的节气了。要说贾府不重视端午节吧,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你看,二十四回,也就是饯花节前的四月间吧,王熙凤就开始收集贾芸的麝香、冰片。二十八回元春又恩赐贾府大小老少一干端午节的礼品。为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还特地安排从五月初一开始接连三天在清虚观打醮,实际就是热闹热闹。想来到了端午节这天,不知贾府要热闹到什么程度啊!你看贾府的春节就不用说了,什么除夕夜、元宵节、中秋节哪一次不是热闹非凡,又是唱戏,又是喝酒说笑听书的。就是宝玉、凤姐、宝钗的生日,大家也都是喜气洋洋激情万丈的,更不用说贾母生日的排场和气势了。然而为何独独这个端午节,前期都搞得那样热闹,反而到了正期却如此的冷淡?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通过认真的看书、思索和分析,终于感觉到了这冷淡的玄机与奥秘之所在。原来,在端午节前,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一事,就是元春赐端午节礼物时,单独把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赐成一样,而黛玉的礼物却和三春的一样,降低了一个层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宝玉宝钗赐婚。这就引起了贾府内的当事人和相关人的极大震动。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姊妹肯定是欣喜若狂的就不用说了,宝钗虽然“羞笼”着红麝串四处招摇显摆也不忙去说她,黛玉、凤姐的酸苦麻辣我们也暂且不表,只说这当中就惹恼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人是谁?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为什么贾母要恼?贾母对宝玉的婚姻人选一直是看中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而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大孙女皇帝娘娘的意向赐婚一出现,这不就没林黛玉什么事了?贾母的前期努力不也就付之东流了?贾母如何不恼?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贾母虽然恼,虽然不赞成、不认同对宝玉宝钗的意向赐婚,但她不会象一般人那样去吵去闹来表示反对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也太丢自己的身份了。她凭在贾府中的威望地位和自己的智慧,很艺术的来消除化解意向赐婚的影响。怎样化解呢?她采取了三大措施,艺术化地知会了三方面的相关人:一是知会元春,二是知会薛家母女,三是知会王夫人。我们来看贾母是用什么办法来知会这些人的。
知会元春:贾母得知元春赐了宝玉宝钗一样的东西以后,叫宝玉“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她要让元春知道,“一个”的意思,就是不能成双,让元春知趣。知会薛家母女,这是重点:贾母利用清虚观打醮这个项目,号召全家人都到清虚观去看戏。王夫人拒绝了,理由是“元春有人要来”。贾母没管她,但专门邀请了薛家母女俩。你家打醮做法事关人家薛家有何相干?照理也可不去,宝钗最初也说不去的,但是贾母邀请,不去也不好处。况且按贾母的说法是去乐,当然就是看戏了。看的什么戏?薛家母女做梦也没想到,看的是戏中戏――贾母演的戏!贾母在清虚观导演了两出戏,第一出叫《张道士提亲记》,第二出叫《通灵引来金麒麟》。
第一出戏很有趣:男角主人翁张道士在大庭广众下对女角主人翁贾母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个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说去。”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我认为,这段提亲之说就是贾母与张道士事前商量好了而在薛家母女面前演的双簧。第一,提亲的场合首先不对劲,提亲一般都是先私下窃语,哪有在大庭广众下提亲的?而且还当着当事人贾宝玉的面,在那的时代,真是不可思议;第二,张道士说的那位小姐实际上就是影射的薛宝钗,你看宝钗也刚好十五岁,也是聪明智慧,模样也好,根基家当也配得过宝玉;第三,贾母听张道士一说完,马上一口回绝了,再没问问那家小姐的具体情况。为了掩饰回绝的唐突,才说了后面的那些话。第四,通过这样的提亲对话,意在让薛家母女明白,宝玉的婚姻是我贾母说了才能算数的,我不同意你家宝钗和宝玉成婚,从而间接否定了元春的赐婚意向。宝钗是冰雪聪明,一踩十二头翘的人,肯定懂得贾母的用意。我想此刻的薛家母女,心中一定是五味坛子都打倒了。
在这出戏里,宝钗是被装进去了的演员。贾母怎么可能不知道湘云有个金麒麟嘛?只是那么故意一问,宝钗就上当了。我估计这时贾母正在心里说:我家早就有个带金麒麟的女孩,都还没说配不配的话,你个带锁的就配?就是金玉良缘?宝玉的话也打击人:湘云在我家住那么久,我也没看见他的金麒麟,言下之意,对你的金锁,我也视而不见;探春口直,“宝姐姐有心”,一下就点到了宝钗的五寸子,这已经很让宝钗不堪了,再加上林黛玉的话更刻薄,我想宝钗此刻已是坐如针锥,无地自容了。但又不敢走,只好头车一边装聋作哑了。宝钗是这样,薛姨妈在一傍难道又好受吗?在这两出贾母导演的戏中,没见到老薛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估计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天真不该来,遭贾母带到深沟里去了。我也相信她很快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给王夫人的。
知会王夫人,这是关键:贾母和王夫人在对待宝玉婚姻人选上意见截然相反,但作为母亲的王夫人有权干预宝玉的婚事,所以两婆媳也不好摆在桌面上明说,只能暗战。贾母征对王、薛、元春合伙策划的意向赐婚事件,选择了在端午节这天王夫人请薛家母女等“赏午”的时机,采取了忽悠的态度。清虚观打醮你王夫人不是不去吗,今天的午宴也没贾母出现,我想多半是贾母拒不参加,而断无王夫人不请之理,很可能连凤姐、宝玉都去请了贾母的,但最终贾母还是没出现。你想这样一个重大节日的午饭没有贾母这个超重量级的人物在场这正常吗?大家心里会怎么想?又怎么高兴得起来?书上说的那些“淡淡的”、“懒懒的”、“不自在”、“没精打彩”、“无意思”的原因只是表面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就是贾母生气不来,不来的原因又是宝玉婚姻人选问题上的争执,已经到了爆发前的冷战阶段。我们再联系到每个就餐人员来具体分析,就更能证明以上的推断。
还是按书上的次序,先说宝钗:宝钗是谎称宫选来到贾府的,但通过比对通灵金锁好不容易与金玉良缘挂上钩,王夫人也为她作了很大的努力,授意元春下谕点名住进大观园与宝玉拉近距离,恩赐与宝玉一样的礼物表赐婚意向,无奈宝玉不买账,贾母跟前也通不过,在清虚观又被搞得差点钻到地缝里去了。今天作为被邀请的客人前来就餐,贾母又拒不接见,你说她是啥心情?“淡淡的”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难道还要求她高兴吗?她还高兴得起来吗!
再说黛玉:黛玉一心深爱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贾宝玉,本来就对“金玉良缘”十分敏感,现在皇帝娘娘赐的礼物又把宝玉和宝钗拉到了一起,而把自己与宝玉隔开了距离,又误解了贾母清虚观提亲和金麒麟事件的用意,她也知道王夫人看中的是薛宝钗而不是自己,而自己唯一的靠山贾母今天又不出席宴会,心中就有好多的未知数和无限的忧虑,寄人篱下的感觉此刻定是刻骨铭心的!不要说他“懒懒的”,只要能不哭就算是烧高香了。
最后说说凤姐和王夫人:凤姐作为王夫人的手下和侄女、作为贾母的孙媳妇,是哪边都不敢得罪的。她在宝玉婚姻人选问题的立场内心是倾向黛玉排斥宝钗的,这一点王夫人心中未必就没有数,清虚观上演的两出精彩闹剧,凤姐也有合谋之嫌,所以王熙凤今天宁愿暂时丢开老祖宗也要到王夫人这边来应承,看王夫人的气色行事,王夫人“不自在”,凤姐敢“自在”吗?况且人在这边,心里还挂着贾母那边呢,巴不得这边早完事,所以也“更觉淡淡的”。而王夫人呢,自己的亲妹子亲侄女在清虚观受了闲气,本想趁端午节请过来私下抚慰一番,谁知贾母连打个照面都不来,自觉十分尴尬,非常的没有面子,而且大家又都是表情冷淡,气氛沉闷,一个个都象本不想来又不得不来的样子,心中更觉不自在。可能王夫人此刻也感受到与贾母闹分裂原还不是时候。
贾迎春姊妹见大家都是这么一副表情,当然就觉得“无意思”了,你想这样沉闷的气氛,谁还想在这里多呆?巴不得一走了之。所以“大家只坐了一坐就散了。”场面上没看见李纨,估计是在老祖宗那边侍候贾母吧。
假如这顿节日午饭贾母在场,气氛肯定就会大不一样。首先薛姨妈会虚情假意与贾母拉家常,宝钗说不定会找机会拍拍贾母的马屁,宝玉、黛玉多半会在贾母跟前放瓜撒娇,王熙凤再怎么样也会说些笑人的龙门阵来逗老祖宗高兴的,王夫人也会奉茶侍饭尽媳妇孝道,三春当然就不会觉得“无意思”了。说不定贾母还会出些猜谜、说笑话的题目,叫女先儿说书,叫戏子们唱戏等节目。说穿了,贾母不出席端午节的宴会,就是不给王夫人的面子,就是要让王夫人知道没有我老太婆的场面是个什么样子,就是要你知道我的厉害!
贾府端午节的这顿午饭,是贾母王夫人冷战的典型场面。冷战是暂时的,不信看嘛,到了宝玉挨打,战争就爆发了。
司棋这个人,说起来和抱琴、侍书、入画一样,是打小跟着贾府四位小姐的,然而四春在红楼中还是陪衬宝黛钗湘的第二层人物,琴棋书画四婢自然也无法和平袭鸳紫相提并论。迎春又是四春里最不起眼的一个,连她悲惨的命运也因其素日的可有可无而给不了人太大的震撼,跟了这样的主子作丫头,理所当然更加不会引人注目了。
然而雪芹就是雪芹,在这个最没什么戏的地方依然让他唱出了彩儿,琴棋书画能够给人留下印象,大半要归功于她——因为大观园里最叛逆的一个丫头就出在这里,她既不象晴雯有名无实,蒙冤而死;也不象袭人善于掩饰,得保贤名——她是名副其实地和表弟有私情、而且被人抓了现行,声名扫地,然后被赶出了大观园——在那一群清雅干净的女儿中,司棋这样的女子“便留下,也难见园里的人”,而且“把姑娘都带的不好了”,她的被逐,简直是恶有恶报,让人连同情之感都不会产生——这就是司棋!
司棋绝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在61回里她第一次出场,就是为小丫头莲花儿和柳家的拌了几句嘴,便带人来把大观园的厨房给砸了。这一段本是“断冤决狱平儿行权”的引子,然而雪芹一字不肯虚掷,这段柴米油盐的俗事写得极其精彩,几个当事人的性情为人几句话就全写活了,司琪的形象便是在这里活灵活现地立了起来。
司棋想要吃一碗鸡蛋,叫小丫头来传话,让“炖得嫩嫩的”,管厨房的柳家的不肯,于是两边开始拌嘴吵架。柳家的当然有些欺软怕硬,迎春最没气性,所以她房里来要东西当然能挡便挡,因为这要的本来就是额外的,“买来的又不吃,又要别的去!”浪费的东西要厨房里赔补,她当然不愿意。而且这显然不是第一回,莲花儿以前还来替司棋要过豆腐,她给是给了,却是馊的。小丫头莲花儿的伶牙俐齿给人的印象很深——因为有旧怨,你不给我就翻,结果真翻出来了,越发得理不饶人“这不是?你就这么利害?吃的是主子分给我们的分例,你为什么心疼?又不是你下的蛋,怕人吃了!”
柳家的一向小意殷勤,任人不敢得罪,今天被莲花儿刻薄话一逼,一肚子委屈不免借机往外倒;这一说不要紧,莲花儿要强好胜,立即把她巴结宝玉那房的事端了出来,于是柳家的说出原因:人家给过钱的,“有的没的,名声好听。”邢夫人的吝啬是有名的,迎春一房怕也有此余风。迎春又不会做人,既没势力,又没什么好处给人家,人家自然不买帐。莲花儿事情没办成,又惹了一肚子气,自然回去搬了大姐司棋出来。
莲花儿本是司棋调教出来的,从她身上就可以看出些司棋素日行事之刻薄自大——这只是第一层铺垫,接下来真人未出场,又铺垫第二层,仍是先声夺人:打发人来催莲花儿,说她“死在这里?怎么就不回去?”——等不及当然要催,然而张口就是“死在这里?”小丫头竟也原话照搬,可见其言之司空见惯。莲花儿回去搬嘴时司棋正伺候迎春吃饭,本没工夫吃东西的,那她为什么催的这样急?那么不是和小姐一起吃就是伺候主子吃饭前自己先点补点补——绣橘说过“我们这屋里是没礼的”,二小姐一向不管事,司琪在丫头里为大,以她的厉害若是自己行的正做的直下头也未必就敢那么无法无天,这没礼数想也是上行下效,由来已久了。
顺风旗扯足之后,司棋正式登场——先是听罢心头火起,却暂时不动声色,等伺候迎春饭罢才带人出来发作,免得二小姐知道先来和稀泥,这口气就出不了了;带人一进厨房,众人忙起身陪笑让坐,你以为伸手不打笑面人?司棋姑娘岂能这么容易就被人哄得下?仍是喝命小丫头们“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扔出去喂狗,大家赚不成!”并不是来吓唬你们的,也不听你们废话,来了就直接砸场子!三小姐探春敢作敢为,当众就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嘴巴,却仍是摆明了理由,站稳了脚跟,叫你挑不出理来。二小姐没那么多道理,司棋姑娘也不跟你们讲道理——想想“丰壮身材”的司棋叉着腰往那里一站,指挥手下人开始打砸的情景,简直和黑的社会老大一般的霸气十足。砸完柳家的赶紧蒸了一碗鸡蛋去陪情,司棋仍是不依不饶,全给泼在了地下——多么强横霸道!晴雯再要尖好强,终究势单力孤,事事要自己出手,不象她立马能拉起一票人马出来,一派江湖帮派作风,横扫千军,无人能敌。
正是因为顺风船行惯了,司棋才敢这样大胆,竟和表弟到大观园里来偷情,以至被鸳鸯给撞见。在那个极注重男女大防的时代,女子的名节比性命还重,也唯有“二木头”迎春小姐的胡涂懦弱才会把自己的大丫头纵容得如此狂放任性。更奇的是“鸳鸯女无意遇鸳鸯”算来是八月初四晚上,抄检大观园则是八月十二夜里,其间有七八日的工夫,而且潘又安都逃走了,司棋竟不怕有人追究下来查到她,那一堆表赠私情的。
情书。
香囊也不想法子转移一下,以至于歪打正着全给抄了出来——细想想却也不错,当时司棋担心气恼得病着,未免精神短些;又一向没吃过什么亏,侥幸心理占了上风;况就是想转移也没地方可放,因为连家里也瞒着呢;真要一把火烧了又舍不得,就算恨情郎没担当先逃了,也没到恩断义绝的地步,这东西更要留下来做个念心儿——就是这一念之痴,结果闹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耐人寻味的是司棋当时的表现——她老娘臊得自己打嘴,她却只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连凤姐都深觉可异,只怕她要寻短见,命人严密看管——在凤姐、周瑞家的包括司棋老娘王善保家的等周围人看来,司棋是很该有些羞惭的表示,甚至羞愤之下自尽而死也在意料之中——可真要那样就不是司棋了,司棋有一点和大观园诸女并不相同:她是表里如一的叛逆,她由着性子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羞惭的事。
在司棋的心里,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你们不容,我就偷着做!被撞破后虽然担心,想的却是“纵然闹出来,也该死在一处”——她在乎的只是情郎是否有情有意,有始有终,她心里最坏的打算是和情郎死在一起!决没有因为害怕而后悔的意思。黛玉骨子里也是“为了我的心”,但限于身份往往心口不一;司棋却是想做就做,百死无悔,忍辱偷生等着情郎回来。她母亲不准两人相好,她便以死抗争,一头碰死了。
如果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那么司棋显然是尤三姐的影子——一般的纵情任性,一般的斩截爽快,一般的生前为人不耻,最后只有以死明志。生为情累,死为情痴,旁人怎么看且不管,至少两人的心上人最后都明白过来,一个生入空门,一个死求同穴——可见两个裸情女子并没有选错了人。
不知道!生活由无数的偶然和必然叠加而成。也许仅有一颗赤裸的情心是不够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十
全国红楼选秀声势波澜壮阔,明年新版红楼梦一定即将出品。心中忽信,读一读红楼梦,可以先温一下故事情节,现在即能悠闲休闲解寂寞,到时候就可以看电视时轻车熟路。倒也省心省事省脑筋。于是到书摊一看,好厚的一本,120回、浩浩800页、瀚瀚百万字,好不喜欢,钱到书回。从此立志读它数次,融会贯通。
初读红楼梦,新鲜又新鲜,好一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一部写尽人间繁华、荣辱悲喜、沧海桑田的惊世奇文,不愧中国古典名著,洋洋大作,写作细腻、语句优美。真是多一句不好,少一句不能。读过一篇,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现眼前,好一处荣宁二府,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家族,犹如天上人间,恰如仙境般的生活美景,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繁华胜景,美不胜收。
但是,读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书虽厚,笔且好,故事内容却是一般,文细腻,词丰富,却没有惊天动地的高潮起伏,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不厌其烦的一一详述,就是一些繁琐杂务堆积起来的一叠厚纸。尤其文字浩瀚,犹如长江之水,没完没了,越读越多。逐渐使我似乎望而生畏,恨不能一目十行,快些知道结果方能如释负重。
如今,总算读完了,谈到感想,《红楼梦》只能算是有可取之处的小说而已。它迟缓,不干脆,笔墨浪费良多,有大量随手之处。篇幅浩繁,场景却狭小,又过分注目无关紧要的雅趣。更致命的是,它完全是一部生活流的作品,专注于写实又失之于写实,大量质量不错的细节堆砌起来,却演变成无修无止的唠叨。虽有精到的笔力,但大部分章节却像中国古代那平淡的生活一样,既缺乏情节上的.、也缺乏文字上的应有的激越的魅力。倒有一句感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处处是黄梁,美梦醒来腹更空。质本洁来还洁去,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古人有句话: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联系到我们自己,也是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到头来都不觉曲终人散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