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大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一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了几分钟,妈妈还没有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
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
请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如果你是考生,你会怎么写?
【作文点评】。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董小玉点评表示,材料表达的事件虽小,但贴近现实,弘扬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展示亲情的可贵、关爱的宝贵,反映了正能量。
考生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宽容精神,
敬畏生命,
道德价值,应保持善良、光明;。
平和心态,平和感受生命的温情。
董小玉表示,不容易跑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深意,需要考生眼观社会,心系社会,考生可从情感性、思辨性入手,做到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写出材料的情味道。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话长话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什么是不朽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探险者与蝴蝶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忧与爱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拒绝平庸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绿色生活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品味时尚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好奇心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怀想天空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与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凤头、猪肚、豹尾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心灵的选择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诚信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需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的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三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为:“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考生要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
面对这个题目,彭治旗分析说:“当前我们的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应试型的,特别是高三,课堂讲题,课外练题,社会实践几乎空白,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怎么理解‘语文素养’呢?这是一个难点,它肯定不仅仅指语文课本和语文知识,它是一个人在文化和生活、思维和审美上综合能力的体现。”彭治旗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灵活运用,考生其实也能发现写作点。
比如“课外大量阅读”,怎么理解大量?“你说你看了几本名著,这还算不上。大量有范围大、涉猎广之意。不仅要看小说,还能看科普等社科类的书,还有做菜的书看不看呢?做一手好菜是生活能力,也是语文素养,是对生活美的欣赏与热爱的表现。中国菜也是‘国家软实力’嘛。”彭治旗说,如果孩子能把课外阅读接通到生活运用层面,写起来就比较有意思。
选择怎么样的角度切入比较好呢?彭治旗举例说,比如一个孩子讲自己生活在书香世家,她觉得自己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就是阅读家里的各种藏书,这种方式对她促进很大,她就可以重点谈谈。
比如一个孩子假期经常选择出去看世界,他见识了很多风土人情,了解到各个地方的文化,他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意义,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方式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
“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还要把语文学习融合进去。这道题直接考查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态度。如果学习的课程与自己紧密相关,却又无话可说,那么我们的语文素养就有问题了。”彭治旗说。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四
写作文最首先的就是要审题破题,通读全文,越来越感觉哪儿不对劲。谁的中学时代都有三怕吗?我的中学时代,怎么那三怕不是此三怕呢,而且我中学时代有四五怕怎么办,我还害怕家长会见到准丈母娘呢?再往下看,另外有一些学生喜欢英语或奥数又或者二者都喜欢,很正常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我不喜欢还不准别人喜欢啦。这是一社会现象,要我阐述自己的观点。可是,能不能原谅我啊,好难做到把一篇作文写到700字整的`,一边写一边还得数,考试也就区区2小时想累死学生啊。
初一看不就是说人兴趣爱好不同,然后展开疯狂的写作和论证,那什么春风得意一气呵成的。可是细读起来也不怎么对啊,为什么偏偏是喜欢前“两怕”而不是第三怕,这应该还是写前“两怕”与第三怕的区别吧。前两怕是实体上的,可操作的而后者是思想、精神层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从需要老师课堂讲的时候起它就已经可怕了,学习它只能是自愿和兴趣),前面的在应试教育的威逼利诱下还是可以读懂和消化的而后者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就永远理解不了的,所以相对来说第三怕才真正可怕,才最怕。如果此分析是对的,那么可以想象今年作文写跑题、偏题的肯定不在少数,江湖上又是一场血雨腥风,有无数人将要埋骨青山,恨别惊心。
我们还是回到三怕,三怕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段宝贵而残酷的事实。从恢复高考的那一刻起,教育大计被国家重新调回征程,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故事得以开始。人生的竞争在你还在娘胎里尚未成形的那一刻已然开始,在传统观念读书改变命运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指引下,我们拼幼稚园,拼小学,拼高中,拼大学再到拼爹,整个社会是凌乱的,整个人民都是盲目的。于是奥数成为加分神器,英语比赛拿奖成为资格神器,两者相加组成拼学校的资本。一直坚信当奥数不再加分了,没有那么荣耀了,当英语不再必修了,不考了,那个时候还在喜欢和痴迷的那才叫真正的喜欢。试观今日之中国教育现状,有几个孩子真心愿意把美好青春浪费在不断地解题上,有多少娃情愿早上起来不诵读美丽的散文诗歌而去记忆那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多少学生考奥数、被英语不是个被逼迫,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也确实,对于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体法往往比程序法是要好学得多的。解奥数题和学习英语比起理解鲁迅的文章当然更简单,在万恶之中取其最不恶,三怕之中取其更不怕,这就是学生们的选择,也会是以后的人生选择。每道作文题目都会有它的社会意义,上述题目仅存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学会在艰难中做出最有利自己的选择,万害丛中取其轻,就好比末日来临给你的三种方式去死,分别是饮毒酒,跳楼和千刀万锅,同样都是要死大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前两种方式而已。
今天高考首日,自己也经历了高考,如今自己的弟弟正好今天也考试,也做了这道题,不知道他是何心情?而且他刚刚结束更可怕更离谱的数学考试。虽然我在心目中已经为他祈福了千百遍,可是我就是这么一随性的人,没有特别的关心,我喜欢随意的、放任的、自觉的,人生不需要什么导师,每一天都在现场直播,只有春江水暖浸身自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学会,去领悟,去总结。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五
上周,广州6万余高三学生参加了俗称“一模”的全市统一综合测试。考后来自学生的反映,普遍感觉题目偏难。由于“一模”对接下来的二、三轮复习备考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历来受到学校的重视,“广州一模”透露出的信息,也是学生和家长们迫切想了解的。
本报邀请华师附中部分科目的.知名老师点评“一模”试卷,为学生家长提出接下来的备考建议。有兴趣的学生家长也可以参加3月27日由华附在线学习中心主办的“华附名师一模解析暨高考冲刺策略说明会”,届时,9大学科的高考老师将轮番登场,传授“一模”后如何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
数学英语物理。
都出现不少难题。
“一模”刚结束,试卷就成为“评头论足”的对象。在今年的各大科目中,语文被认为题目常规,难度一般。华师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张诚认为,今年的“广州一模”基本保持稳定,严格跟随高考大纲来命题,语音、成语等考题的顺序,几乎都没有改变。但个别题目会偏难,比如翻译题和诗歌鉴赏题。这是除了文本本身有些难度以外,跟学生本身也有关系。比如诗歌鉴赏题,学生需要积累和自身发挥,没有一定的答题“条条框框”规律可循时,学生往往可能做不好。
数学则相对难一些。华师附中数学特级教师李兴怀认为:“今年广州一模的数学卷子,比去年的稍微难一些,增加了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能更好地考核考生,可以更好地区分出成绩稍好跟成绩稍差的学生。”此外,较难的现象还出现在其他科目。在英语学科,有老师指出,今年英语的完形填空中不但出现了不少较难的单词,而且也出现了不少超出高考考纲的单词。在物理学科,有题目明显超出要求,像实验题的第2题难点过于集中,学生占用的答题时间不少。
“一模”也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趋势。华师附中地理特级教师冯丹认为,广州一模考试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命题的难易度把握程度上,都很好的遵循了高考大纲,其参照性是非常强的。对于文综大考,命题者不论是从选择题、填空题、大题的这些形式分布还是分数的分布的把握上,都和去年高考相类似,但是难度方面,比去年稍微加深,这也体现出命题者对未来高考的一种预测。
(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六
曾参与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告诉记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评论”,二是“他人”,但是要写好还是有难度。看近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特点是“论”的色彩比较强。”杨扬认为考题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发表意见。
不过杨扬认为,如能给考生多一些选择更好。“个人觉得应该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本身对‘评价’一事不感兴趣,就会有些为难。如果是我们高校出题,一般会出两个题目,让考生有选择余地。”
上海市中国中学的语文老师、书评人陈嫣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首先是材料贴合生活,随着网络,特别是社交软件的兴起,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晒照片,谈旅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要不要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其次,这个题目虽然“接地气”,但切入点和提升力却仍是有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上海这题其实出得很海派,什么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这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琐碎,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深刻。”
陈嫣婧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而从更本质的层面上看,任何评价其实都是基于价值观的。去评价他人生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你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试图接受他人的价值观?特别是当这种交锋结束,个体又回归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头时,价值观的碰撞仍然将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意义、发生作用呢?且对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碰撞的结果是正面意义较大还是负面意义较大?这些都值得好好讨论。笼统地说,这是一个涉及个体究竟该如何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的问题,虽然现在社交方式多样化了,但就像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唠嗑、爱家长里短一样,评价他人生活最终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探讨价值却一直都在,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的问题。”
从写作技巧上看,陈嫣婧提出:“抓住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如能进一步讨论出这个问题本身的两难性、矛盾性,甚而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永恒命题,这就能写出水平。”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七
这是一个比较中庸的题目,它适合各种考生,也就是说一般的考生都能顺利地进入,不至于跑题。这个题目本身带有一定的暗示性,能反映考生对事物、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价值取向。
“安”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命题人希望考生能从这种“消极”当中挖掘积极的意义。
这个题目的局限性是比较统一模式化,四平八稳,给人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大,写作风格个性化的考生拿到这个题目会有点犯难。
曹文轩。
给学生出过类似题目。
这个题目很有创意,我曾经为上海新概念作文比赛和清华大学网络招生命题时出过类似的题目。不过,“安宁”、“安静”、“安逸”3个词是以“安”字打头的一组词中比较平常的那类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题目的难度,比较大众化。我以前给学生列出一组单词让他们作文,所选的都是比较偏僻的难以把握的词,这样更容易看出学生的水平。这个题目看似容易,比较自由,但要真正写好却有难度,因为越常规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总之,这个创意非常好。
陶东风。
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还不错,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陶老师说他很讨厌出题人将作文题目做得政治性很强,或者作文题带有出题人的主观看法。这个作文题没过多规定什么,给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作文创作空间也比较大。
梁晓声。
“这是我活到50岁见到的中文考试最有技巧的题目。”当梁先生听到此次作文题时这样说。梁先生认为,安静、安宁、安逸等词都体现了人生主观状态,同时又与影响我们生活的客观情况有关。这个题目非常开放,是散点式作文题目,题目可以使考生比较自由地发挥,在作文中标示出自己的活法。但要把这些词融到作文中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很优美的抒情散文。(文:郝洪捷喻德术荆浩饶沛)。
高考题目和解析题一样吗篇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