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实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一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写景注意层次。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二
图形的拼组(二)。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识到图形之间的美。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动手实践法。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图形的拼组。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2.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三
1、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通过观察和说一说达成目标1。
2、通过练习一第4、第5、第6、第7题达到目标2.
3、通过实践活动达成目标3.
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1、主题图学习新知。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
师: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组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得出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
(2)从左往右组从后往前个。
(3)从右往左组从前往后个。
(4)从右往左组从后往前个。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文字“组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组同学点点头;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个同学向老师招招手;个同学点点头;个同学笑一笑;第六个同学……。
同桌互相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3、活动。
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小老师给新来的学生安排座位。
找住址。
出示漂亮的高楼,创设情景玩送信的游戏。
(3)找电影院的座位。
a、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乐乐去电影院找不到座位怎么办,谁来帮助他?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b、模拟影院,实践活动。
假设教室就是影院,让一名学生带领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
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么样排列的。
让学生自己排队寻找自己的座位,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反馈:请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做对位置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帮忙检查。
看完电影,我们的课也结束了。你学会了吗。
位置。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四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五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2课时。
《人琴俱亡》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同桌交流、再补充。
3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前学习: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
课堂学习: 。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有感情地诵读。
2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小组竞赛,推荐。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并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读课文,思考、交流自己的看法。
2齐读最后两小节,思考:糖是体现妈妈对王小亮的爱的,但他没有吃到糖,泥土甜在哪里?齐读课文,小组讨论,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 (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2精读第三个片断,思考:母亲是不是不疼爱我?她这种心态矛盾吗?阅读并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思考、发言、交流。
4创设情境(练习a、b)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全班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
(3)参与活动的情况。 。
(4)学习兴趣的增强。 。
(5)学习能力的提高。 。
(6)情感态度的升华。 。
(7)对老师建议、评价 。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六
1、在第六单元诗词拔萃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三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 畅谈 。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 看课文,听朗读 。
2 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 。
3 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
4、 组织评价 学生评价 。
5 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
6 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 。
7 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 。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
4 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
5 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
6、 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 。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沁园春雪》 听歌曲学唱 。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
2 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
3 组织交流 交流 。
4 组织朗读,评价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全班齐读。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7 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组织语言 。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
3 交流,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戏曲《卜算子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戏曲《卜算子咏梅》 欣赏 。
课后学习: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词作,简评毛泽东的词风。字数100字左右。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毛泽东诗词鉴赏》 公木著 长春出版社。
网络资源 。
第4课时:《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 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 观看 。
3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 。
4 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 交流、互评 。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第5课时:《破阵子》。
学习目标:
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朗读及评价(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互评、齐读 。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课后学习:
1、 背诵并默写《破阵子》。
2、 仔细品味课本中《木兰诗》和《破阵子》中的插图,你喜欢这两幅插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3、 。
第6课时:《观刈麦》。
学习目标:学习《观刈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读一读:组织朗读,评价。(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互评全班齐读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5 背一背: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
第7课时:《树》《信念》。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教师配乐范读两首诗 看课文听朗诵 。
3 组织评价,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
4 组织朗读、评价 朗读交流;互评 。
第二块:学会质疑,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 资料交流 。
3 组织交流、评价 展示绘画作品;互评。 。
4 组织学生质疑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问。 。
5 组织交流、评价、解疑。 四人小组派代表发言。 。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完成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8课时:《中国的土地》。
学习目标:
1、 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3、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中国的土地》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我最喜爱的国内旅游景点”导入 。 讲述 。
2 组织朗诵、评价 朗诵交流互评 。
3 品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你所想象的画面。 品读想象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5 发课外资料: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师范读。 看材料听朗诵 。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补充 。
8 赠诗艾青《我爱这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听讲齐读 。
课后学习:
收集艾青、罗洛、刘湛秋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艾青诗集》 《新诗鉴赏辞典》《罗洛文集》。
网络资源 /cnread1/sgsw/a/aiqing/poem/。
第9课时:《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习目标:
1、 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两首歌。
课前学习:朗读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我的中国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 听歌曲 。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
3 组织评价 评价 。
4 全班齐读 齐读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7 学唱《我的中国心》 跟唱 。
第二块: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 听歌曲 。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
3 组织评价 评价 。
4 全班齐读 齐读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7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跟唱 。
课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形势。请你对歌词进行改写,创作现代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10课时:《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歌曲。
课前学习:
1、 朗读歌词《黄河颂》。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磁带,准备演唱。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文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黄河颂》导入 听歌曲 。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
3 组织评价 评价 。
4 全班齐读 齐读 。
5 思考:歌词《黄河颂》从哪几个方面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7 你最喜欢歌词《黄河颂》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思考 。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9 学唱《黄河颂》 跟唱 。
第二块:语文活动:爱国歌曲演唱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演唱爱国歌曲 演唱 。
课后学习:
学唱其他的演唱爱国歌曲。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
学习目标:写出真情实感,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第1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写作自由作文》 。
2 明确“自由”的含义。 全班交流 。
3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专题,了解写作上需要遵守的必要规范。 阅读作文专题 。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相互修改。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
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略)。
第15课时:单元总结。
课前学习: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记下你的收获或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或疑难问题。 交流。
2 你准备用哪一种形式来展示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内容的成果。 思考,讨论。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课堂发言的情况。 。
完成作业 的情况。 。
参与活动的情况。 。
学习兴趣的增强。 。
学习能力的提高。 。
情感态度的升华。 。
对老师建议、评价 。
教学反思 。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七
单元目标要求。
2、学生能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3、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教学课题:识字5 。
第一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 看图自由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3)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2、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3)“蟒蛇”你了解吗? 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新课标第一网 ,认读。 看图练习说话 齐读蟒蛇、蚂蚁、刺猬。 自由说。通过学习能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
第二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字词,出示韵文。
二、巩固韵文,指导背诵三、小组合作,知识竞赛。
第一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指导看图导入。
二、初读词语,理解字词。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语: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上而下的观察图画。
2、让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把词语读正确,把话说具体。
1、让学生打开书本,借助拼音读词语和词串。要求:读准字音,词语注意要连读。
3、出示整篇课文,让学生整体练读。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去拼音后让学生认读。
4、让学生在书上描红,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认真地观察图画。
学生先借助拼音读词串,读准字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每个字每个词语的音。并注意词语连读。
练习读好整篇课文,注意行与行的关系。练习读出韵味。
说说自己学懂了哪些词语,哪些词语还不懂。
再练读课文。
学生认读带拼音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如“塞”平舌音,要注意读好。
认读“骄、塞、岛”,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在书上描红,写字姿势要正确。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读课文。
1、结合看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说说图上的景物是怎么样的?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词语与景物联系起来)。
3、在学生充分的看说后,教师可以范读,放光盘,也可以让学生指名读一读。
4、让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5、评议各组的情况。
6、男女读课文,一起读课文。
7、你能说说你学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去拼音)。
3、让学生在书上描红,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布置作业:
读生字卡片,并说说词语。
读课文,注意词语和行的读法。
听教师范读、听光盘读或听同学读,在评议中学会读出语气来。
小组讨论后发言。
学生认读去拼音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在书上描红,写字姿势要正确。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复习巩固‘。
第一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第二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巩固。
第一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用字词句。
二、写好铅笔字三、读读背背。
第二课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做做写写。
二、口语交际。
三、作业设计 。
课题:识字8。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1、学会本课‘包、饱“等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生字。
三、巩固生字。
四、教学生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字上面注上拼音。
3.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四胞胎,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包、饱“等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儿歌。
三、练习写生字。
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篇八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2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 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教材分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伴你学语文》。 明确任务。 。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等。 。
4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你知道我们常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给大家讲讲。 讨论,交流。 。
3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
教学反思 。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3.能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社戏”。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
4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5 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讲述。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赏析月夜美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4 组织交流、评价。 讲述,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课堂学习:
第一块:平桥村人物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4 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有人说双喜他们偷豆的做法是应该批评的,你认为呢? 讨论,交流。 。
2 组织辩论。 分组,辩论。 。
3 主持、参与、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平桥村印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你喜欢平桥村吗,喜欢平桥村的生活吗,为什么? 思考,讨论。 。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4 组织交流、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请写下来。
第4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能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掌握虚实相生的写法。
3.能体会赛龙船表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边城》。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沈从文的情况。 介绍沈从文及其《边城》,其他同学补充。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
第三块: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情境:赛龙舟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思考,讨论。 。
2 组织交流。明确:虚实相生的写法。 发表见解。 。
3 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 写作。 。
4 组织交流、评价。 自评,互评,交流。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第5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能说出文中所描述的过年前做的十件事。
2.能说出过年的习俗所寄寓的期盼及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刘绍棠。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年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布置任务:阅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介绍了哪些过年的习俗。 阅读,思考。 。
3 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今昔比较,理解过年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4 组织辩论:
正方:过年在新时期仍有意义,应延续这一风俗。
反方:过年已失去原有的作用,可以取消这种风俗。 分组,辩论。 。
5 主持、参与、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展望未来,赋予“过年”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第6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三首诗词,并能背诵。
2.能体会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并能把两首古代诗词改编成现代诗歌。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并能朗读诗词,读通读顺。
课堂学习:
第一块:朗读诗词。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指名朗读,并组织评价。 朗读,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背诵三首诗词,并收集关于“月”的诗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学习目标:1.能诵咏咏月名句,增加积累。
2.能说出“月”的意向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
3.能自己作一首咏月诗。
课前学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课堂学习: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朗读三首咏月诗词。 朗读,倾听,评价。 。
3 主持、参与、评价。 评价。 。
5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
6 请同学们也了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寄寓自己的感情。 思考,作诗。 。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把同学们作的“中秋咏月诗”收集起来,出一期专题板报。
第8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
活动目的:
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方式:
到图书馆、资料室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家长,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
活动过程 :
1、 准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分组;制定查阅与调查计划;作好调查的物质准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笔记本等。
2、 活动。个人或小组进行专题查阅、调查,作好详细、认真的记录,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汇总。
3、 交流。小组内部成员经常交流,相互协作;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4、 展示。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成果展示材料,可以用专题小报、图文展示、摄制短片等形式。
第9、10、1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第9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自学短文“从生活中找‘米’”。 组织学生自学。 。
2 问题情境:看过短文后,请说一说怎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米”。 思考,讨论。 。
第10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一讨论,拟题。 。
2 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提出写作要求。 。
3 自己修改作文。 组织自改。 。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作文。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
第1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单元总结。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
(3)参与活动的情况。 。
(4)学习兴趣的增强。 。
(5)学习能力的提高。 。
(6)情感态度的升华。 。
(7)对老师建议、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