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雨巷的教案(优质1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雨巷的教案篇一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雨巷的教案篇二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雨巷的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二、整体感知,正字音。
(1)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明确:孤独、忧伤、惆怅、失落、哀怨问: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表愁怨和忧伤。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柳永《雨铃霖》。
(3)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三、整体解读。
1、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共有6个。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
2、具体解读意象。
雨巷的教案篇四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1min)(总7min)。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一、二总13min)。
雨巷的教案篇五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
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
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
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
2.个性化朗读。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
(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
(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飘过我身旁。
到了篱墙。
(照应)。
走尽雨巷……。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
[学生答问]:
“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小结:诗歌整体特色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诗文留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无尽的徜徉与回味)。
这首诗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共同探讨吧!(学生齐喊学习口号:奇文共赏,领略风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学生朗读品味诗歌,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意象加以赏析交流。
教师明确重点: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一共采用了6个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时节,在悠长的雨巷,撑出一顶油纸伞,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凄清氛围,也撑起了一个风雨中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延伸着,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意蕴之美。它悠长寂寥,牵动起行人的无限忧思,形成一种无尽的绵邈之美。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一词。在诗人的眼。
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
比喻一样,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修饰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一样的芬芳。)。
明确:(分屏展示)。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朦胧却不轻佻,芳香宜人。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十分符合。
篱墙:颓圮衰败,更给人一种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怅、悄然飘然、凄婉迷茫。
总结:
诗人选取了一组和谐凄美的意象,贯以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勾画出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诵诗文,学生同桌互动3.诗文朗诵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动)。
1.把握诗歌情感。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使作者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考背景)。
2.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妙用复沓句式,节奏整齐和谐,叠词运用富有律动美。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3)修辞上用排比的手法,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濛的意境。
(5)《雨巷》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明确:诗歌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小结鉴赏诗歌方法。
刚才在徜徉雨巷涵泳其中的过程中,我们已一道完成了对该诗的鉴赏,请同学们回味总结一下我们诗歌鉴赏的过程和方法,明确以后再学习鉴赏诗词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探讨后明确: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诗。
2、理解诗歌,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体会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六.回味文本跟视屏诵读结束语:
同学们,读着优美的诗文,徜徉于文学的殿堂,你的心里是否在涌起几分感动。是呀,人生是坎坷的,但生活是多彩的,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吧,只要追求不断,生活的美好便会一直展现,无论坦途还是艰险。
七.课下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并能够默写。
2.学用诗歌的象征手法,选取恰当的意象,试写一首诗歌。
雨巷的教案篇六
1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写作特点。(知识目标)。
2从意象入手,感知诗的内容,并逐步理解诗人的感情。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但黎平四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个别学生被动,甚至不学习,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没有意义的苦差事。这些不那么优秀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如果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及成就感,后劲定是非常足的。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摆脱古典诗严整格律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诗可以陶冶性情,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雨巷”诗意,朦胧,感伤,与他们花季情怀有着共同之处,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1通过朗读课文及辅导书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知识技能)。
2互助合作,通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新诗中自由诗的特点。通过探讨交流,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过程方法)。
3通过具体生动的讲解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从多个角度解读“雨巷”,引导学生会思考自己人生中的“雨巷”,培养他们面对“雨巷”时积极乐观的态度,及在孤独迷茫中收放自如的宽远情怀。
1教学本文,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方面,重在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涵,培养语文能力,既学会又会学,领会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2灵活运用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法等技法,解决本课基础知识及重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发散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课堂,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3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即语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4充分运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把课堂带入学习的气氛中,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课堂取得成功的关键。
1导入。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这句话是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词,这句话的意思通俗点讲可以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爱情有着浪漫而美好的追求,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联想诗人对生活的向往是何其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样情怀。
2检查预习情况。
一抽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生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凄婉:哀伤。
颓圮:坍塌,破坏。
惆怅:伤感,失意。
二提问学生“本文用了哪些意象?”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带着问题“全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何特点?”,全班齐读。
朗读完,学生自由回答。
4进入文章(学生们各抒己见,那么具体是什么,一起来探究吧)。
一了解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一)作者戴望舒。
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介绍。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三)文学常识。
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蛰存。他们提倡“纯然的现代诗”,追求诗歌的散文美,内涵丰富。
5精读,解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第一节表达“我”希望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独自”写出“我”的孤独寂寞。“悠长”“寂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孤独的“我”,寂寥的“雨巷”,都凄清迷茫,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雨巷”的泥泞阴暗,没有阳光与温暖,正是沉闷窒息的黑暗现实写照。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希望,理想与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二节,丁香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的渺茫憧憬。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颜色”“芬芳”“忧愁”,由实到虚,切合诗的意境。
第三节,“我期待的姑娘和我一样彷徨而又迷茫。”这说明丁香姑娘和作者在某个层面上相契合,她象征着作者某一方面的性格特质。更宽的`讲诗人的追求就像丁香姑娘一样,时近时远,期待着也忧伤着。
6小结。
一二节写了作者想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作者在孤独寂寥中有着美好憧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巷》,再次体味作者的哀伤及追求。
7作业布置。
掌握生字词,思考诗人为什么使用丁香这个意象?
1复习导入(提问)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浅紫色或白色,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诗人将丁香姑娘写得凄美,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2继续精读课文。(学生齐读,然后老师讲解。)。
3重点语句赏析,突破重难点。
明确:不能。“飘”字与“梦”字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描写出诗人幻想中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二第六节描写这位姑娘在雨的哀曲里逐渐消失,能否将这个“雨的哀曲”去掉?
明确:不能,“雨的哀曲”有力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雨的哀曲”这个音乐恰如其分表达诗人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
4疑点探究,“雨巷”的多重解读。
一文中开头作者是一个人,结束还是一个人,雨巷寂寥,破败,环境阴暗,作者心情潮湿,作者就像一个置身茫茫夜色中不断寻找光明的孤独战士,他的心情是沮丧的。
从文章社会背景(白色恐怖笼罩,革命者面临屠杀)看,“雨巷”代表现实黑暗,而作者在黑暗中一直彷徨,期待,遇见“丁香姑娘”却抓不住,象征他理想幻灭。
二作者一生与三个女性有不解之缘,无论岁月怎样变换轮转,作者的第一段感情留在生命中的爱与痛挥之不去,雨巷投射在感情中,就像没有春天的种子,爱恋之花未能绽放在阳光中。
从文章内容及作者个人经历看,“雨巷”代表感情上找不到归宿,得得失失,起起落落,他向往的爱恋,他想要的归宿,总是求而不得。
三读者体验。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雨巷”,“雨巷”放诸在生命中正如一个个此起彼伏的困难。
一丰富的寓意。“雨巷”破败狭窄,阴暗潮湿,断篱残垣,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氛围,风雨如晦的社会背景。而诗中“我”的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被时代环境逼得透不过气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二浓重的象征意味。诗中“我”“雨巷”“姑娘”并非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
三富于音乐性。运用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音乐感。
6联线高考,点拨技法,现代诗歌的重点。
一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深情的词语仔细品位其深层含义。
二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
三诗歌的感情。要准确把握形象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总结。
戴望舒是一个热情澎湃的诗人,也是一个对生命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普通人,更是执着追求与寻找出路的勇敢战士。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雨巷”,当我们被磨难缠绕时要想起戴望舒的追求精神,笑对人生起伏。
雨巷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生齐答:《白蛇传》。
生:肯定更美!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雨巷的教案篇八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生齐答:《白蛇传》。
生:肯定更美!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文档为doc格式。
雨巷的教案篇九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3.积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
1课时。
ppt。
一、导入: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
步骤一:【感悟诗歌,整体把握】。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全班集体朗诵。(教师点评)。
师: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最强烈感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
生1:
生2:……。
: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我们可以归纳为:忧愁、苦闷。
步骤二:【解读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一
师:同学们在心情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宣泄方式呢?
生1:……。
生2:……。
生1:……。
明确: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又寂寥的雨巷。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师:这个环境的特点?有哪些来组成?
生:环境特点:凄凉,哀愁。有油纸伞、雨、巷三个景物。
师: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景物称作是“意象”,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环境从而为诗人抒发感情提供了空间。我们来研读一下戴望舒所选取的这些意象。比如大家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10个孤独、寂寞的景物来营造一副游子的羁旅愁思情景。
师:油纸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
(美)复古 怀旧神秘。
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但是伞却又突出了一个自我的天地,外面是笼罩天地的榆木,耳边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灵的声音。这时的我是孤独的,深深地沉入了自我内心的苦闷天地的。当然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师:大家想一想,这里的雨是什么样的雨?
生:小雨,细雨。淅淅沥沥,像绵长的倾诉。
师: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生:……。
师:小巷的特征:狭窄,宁静,隔离了喧嚣的人群;青石板,带着一种不染纤尘的唯美。我们用一组语言来形容一下这个环境: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准备。这样的意象,充满着孤独的暗示。
师:这样的雨巷与我的心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明确:从色彩的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阴沉的。
雨巷:黑暗而沉闷社会现实的特征。
诗人选取油纸伞、纷飞细雨、狭长小巷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诗人在雨巷中独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二
诗人在独行同时抒发了内心的独白:希望逢着一个姑娘。
师:这个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
(全体朗读诗人理想中的丁香姑娘)。
为什么是丁香花而不是其他的呢?比如菊花、牡丹花等?我们说戴望舒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风影响的诗人,同时有着法国印象派作风。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多为淡紫、粉、白色,貌不惊人,容易凋谢,然而却可以散发淡雅的花香。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选用丁香花是因为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同时又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师:根据刚才的课堂小知识,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怎么的姑娘呢?
生:……(追问学生依据在哪里,尽量从文本来)。
师:是一个美丽、有着丁香花芳香、忧愁、哀怨、孤寂、彷徨的女孩……(允许多种解读)。
师: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呢?
生:……多种解读。
师:(从虚实来引导)丁香姑娘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信念、美好爱情等的追求,但是这个追求却又是易碎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
师:那么我和这位姑娘照面了没有?请在第4小节中找出一个词。
生:没有。飘过(让人感觉有点虚无飘渺)。
师:当她向诗人走近时,诗人正想和她说点什么的时候,丁香姑娘的反应是什么呢?
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师:为什么太息呢?
生:因为她的忧愁。
师:很好。她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了。诗人这时候感觉到她的感觉是凄婉迷茫的。
诗人目送这位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他们在朦胧的雨巷中不期而遇,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美好的(爱情、理想)就这样消失去了,诗人是何等心痛啊。
师:诗歌是如何写丁香姑娘离去的?
生: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全班朗诵)。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这里的一个意象:篱墙,而且前面用定语颓圮修饰。(引导颓圮的意思:坍塌、破败)。
师: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极美的丁香姑娘消失在极丑的破墙里呢?生:……。
明确:提示:这首诗写于1927年,虽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我想该有必然因素在内。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镇压后,1927年的闻一多在诗集《死水》中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华园里“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927年的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遇见的美好的理想的象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碎了,因此在这里形成一种美丑对照,来说明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爱情的希望破灭。
师:丁香姑娘消失了,而诗人此时却还依旧回味在刚才相逢的情景中,还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中,依旧还感受着丁香姑娘的丝丝气息。那么诗人怀念丁香姑娘的什么呢?(全班朗诵第5节)。
生1::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
生2:还有丁香般的惆怅。
师:回答非常完整。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颜色、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中”又只剩下诗人在独自彷徨。(全班朗诵最后一节)。
至此,诗歌通过写自己对“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翘首期盼—邂逅相遇---伤情离别—无情消失,来写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破灭,对美好事物(革命理想、爱情婚姻)苦苦追寻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三
师: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只是将“逢着”改成了“希望”。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全班朗诵最后一节)。
生:……。
师: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了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了深了一层,升华了诗歌的感情。
步骤三【总结全诗】。
全班再次朗诵全诗。
通过我们刚才对诗歌的分析,诗人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等意象,通过朦胧、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雨天诗人独自彷徨于雨巷的情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时代的孤寂中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迷茫心态。
同时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雨巷的教案篇十
最后我们从形式方面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确实啊,这首诗歌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一唱三叹,迂回反复,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a.我们都知道,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音节上面必须——押韵。这一点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首诗歌主要押一个韵,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来。没错了,ang,而且,不仅是节与节之间押韵,每一个小节的内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比如说,我们看第一小节,押ang韵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节,(芳、愁)。其余的五个小节也是这样子。诗人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构造回荡的旋律。
b.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c.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诗人不断地迂回往复,使一个寂寥而又哀伤的旋律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单从这三点来看,这首诗歌能够给我们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也是必然的。
雨巷的教案篇十一
3、引导学生理解关于意象方面的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
以范读来引导学生诵读,然后让学生通过绘画来理解诗中的意象美,以课件贯穿始终,以诗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契机探讨和交流诗歌中的某些规律。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1928年,《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从此人们再也走不出他的“雨巷”!
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受过很多法国的影响,尤其深受象征派的影响很深,有这样一个作家--魏尔伦,对他的影响很大,魏尔伦是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处于那个时期的作家,作为一代知识分子,他写了很多知识分子在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所面临的那些沮丧,失望,跟周围丑恶社会现实的悲愤的作品,戴望舒写的诗跟他的差不多。
三、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品味。
教师提问:大家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归纳:忧伤,郁闷,惆怅。它没有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昂,也没有纤纤细流似的凄婉迷茫,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这种忧伤惆怅从何而来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的创作背景。
四、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五、学生配乐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学生绘画,来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
七、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八、有关意象和意境。
意象:现实世界存在的具体事物。意境:由这些意象营造出来的氛围。
钟嵘的诗品:象外之象。
九、课后小结。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作者苦闷压抑的心情,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唯美的意象,创设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幽怨的意境,可以看出,不是因为丁香,不是因为姑娘,而是缘于作者的心情,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在这样的心情下,我们沉歌雨巷,我们注目雨巷,雨巷的定义,便坎坷地展现出来了,雨巷优长,寂寥,诗人在迷茫中感伤,并有所期待,在现实与梦想中体验痛苦和苦恼,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绪;
3、引导学生理解关于意象方面的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
以范读来引导学生诵读,然后让学生通过绘画来理解诗中的意象美,以课件贯穿始终,以诗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契机探讨和交流诗歌中的某些规律。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1928年,《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从此人们再也走不出他的”雨巷“!
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受过很多法国的影响,尤其深受象征派的影响很深,有这样一个作家--魏尔伦,对他的影响很大,魏尔伦是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处于那个时期的作家,作为一代知识分子,他写了很多知识分子在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所面临的那些沮丧,失望,跟周围丑恶社会现实的悲愤的作品,戴望舒写的.诗跟他的差不多。
三、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品味。
教师提问:大家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归纳:忧伤,郁闷,惆怅。它没有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昂,也没有纤纤细流似的凄婉迷茫,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这种忧伤惆怅从何而来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的创作背景。
四、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五、学生配乐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学生绘画,来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
七、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
雨巷的教案篇十二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诗人,翻译家。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的教案篇十三
《雨巷》在历年教师考试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不明白在深入研读环节如何进行提问,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知识也不明白如何进行讲解,所以给大家准备了关于《雨巷》的教学设计,期望能够帮忙大家优化自我的试讲资料,以防于未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经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述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五、板书设计。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一篇,本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诗没有直白的“情语”,仅有委婉的“景语”,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
学生之前也有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于鉴赏现代诗歌有必须的基础,可是仍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所以,在深入研读的环节我会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本事。并且引导他们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雨巷的教案篇十四
1.诵读,整体感知。(读诗)没错了,读,读了一遍没有感觉,再读。
2.确定诗歌感情基调。读到你能够确定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为止。
3.品味诗歌意象。那么,感情基调我们已经确定下来了,第三步应该怎么做呢,没错了,分析诗歌的意象。
4.知人论世。那分析诗歌意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知人论世。
5.探询诗歌主旨。而从对意象的分析和对作者身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主旨。
6.感受诗歌语言美。最后一个步骤,还应该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分析。
这就是鉴赏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用这些方法来鉴赏别的诗歌。今天的作业呢,就是请大家根据我们归纳出来的这几个方法,分析《每课一练》42页第三题艾青的这首《礁石》。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感受到了它这种忧郁、哀怨的感情基调,我们还分析了这首诗歌的五个主要意象,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我们还根据姑娘这个意象探讨了诗歌的主旨,最后,我们通过对诗歌形式、语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这些就留给大家课后自己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