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的诗句(通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一
【战国】郑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辞·卜居》
【背景介绍】
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却受到奸党的陷害而被放逐他乡,连着三年都不能见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向太卜(负责占卜算卦的官员)郑詹尹询问自己的前程。
屈原问道:“我到底该如何?是该为国家尽忠,还是为名利奔波?是该仗义执言,还是苟且偷生?是该洁身自好,还是同流合污?是该像骏马一样昂昂千里,还是像水鸟一样泛泛波中?是要与鸿鹄比翼,还是与鸡鸭争食?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郑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一尺虽长,但有时却会觉得它短;一寸虽短,但有时却恰恰觉得它长。先生自然不必多虑,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
【随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长长短短谁又说得清?郑詹尹并没有给屈原答案,其实屈原也不需要答案。
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去算命的,因为去算命本身就意味着向命运屈服,而只要向命运屈服,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捉弄。
【春秋】燕相:“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背景介绍】
春秋时候,有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因为天色已晚,他便对仆人说:“举烛”。由于他写得太专心,将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
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看到信中莫名其妙的“举烛”二字,很是奇怪。经过一番琢磨,他才恍然大悟,解释道:“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举烛就是要提倡清正开明的政策,就要任用贤才!)”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向燕王禀告。燕王一听也很高兴,于是就按照“举烛”的理解任用贤才,实行开明的政策,居然也把燕国治理得很好。
【随感】
燕国最终能实行开明的政策、百姓能安居乐业,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燕王乃至燕国全体百姓的品德、智慧和福报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实,早在这封信到达燕国之前,燕国的烛光就已燃起。
【东汉】魏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
——《尚友录》
【背景介绍】
东汉著名的博学大师郭泰,自幼刻苦学习,博通经史,且为人刚直。其众多弟子中有一个来自陈国的青年叫做魏昭。
魏昭初次见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脚下请求道:“晚辈愿跟随在先生的左右,洒扫服侍!”郭泰说:“你应当到课堂上好好地读书,大老远跑来跟着我做什么?”魏昭答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能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见,但是能教会如何做人的老师太难得了。我愿意用自己纯洁的本质,来接受先生的熏染!)”
于是郭泰就收下了这个侍者。一次,郭泰生病,几次三番为难魏昭,魏昭都没有一丝怨恨。郭泰这才说:“我过去只是知道你的容貌,而今天知道了你的心。”从此,郭泰就把魏昭当作了真心的朋友。
【随感】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但是个人的'熏染,若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恐怕很难有效果。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二
1、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
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1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19、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2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2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22、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23、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孟子)
24、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孟子)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三
鸩(zhen)鸟和毒蛇都是带有剧毒的动物。鸩鸟的羽毛可以在酒饭里下毒,能够致人死命;毒蛇一口下去,牙里的毒液也足以使人死亡。
有一次,鸩鸟和毒蛇相遇在一起,鸩鸟扑打着翅膀,准备把毒蛇啄起来吃掉。
毒蛇急中生智,赶紧说:“喂,别吃我,快别吃我!人们最厌恶的就是有毒的东西,你身上带有剧毒,都是因为吃了我们毒蛇的缘故。我的毒是没有办法除去了,可是你还有机会,只要你不吃我,身上就不会再有毒了,人们就不会厌恶你了!”
鸩鸟冷笑了几声,开口说道:“你这条可恶的毒蛇,少在这里花言巧语,我不会相信你的鬼话的!”
鸩鸟加了把劲,把爪下的毒蛇按得更紧了,接着说道:“你说得很对,我的确有毒,但是人们所厌恶的只是你,而并不是我。你的毒牙里带有剧毒,专门用毒牙去咬人,置人于死地。你是主动去害人,人们自然痛恨你。而我就不同了,我从不用毒去害人,就是偶尔有人用我的羽毛去做些图谋不轨的事,也只是极少数心术不正的人所为,并不关我什么事。我不但不害人,还是毒蛇的天敌,我帮助人们消灭你,所以我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喂养我来捕杀你。你才是真正的害人精,今天我决不会放过你的!”
话音未落,鸩鸟就猛地啄了下去,把毒蛇吃掉了。
鸩鸟和毒蛇都是有毒的动物,后者死有余辜,前者却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它们一个是用毒来害人,一个是为了帮助人才会有毒。我们看待事物,不能仅从表面上去区别,而应该深入其本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四
薛登是宰相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子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喊道:“薛登,你像个老鼠一样胆小,不敢把皇门边的桶砸掉一只?”
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洋洋得意,立即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传薛登父子问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毫无惧色,抬起头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统)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说。
薛登高兴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给砸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赞道:“好个聪明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金盛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下堂后把薛登拉到背后,假装称赞他说:“薛登,你真了不起,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吗?”
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奔向皇门边,把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给砸了。
金盛又飞报皇上,皇上要治薛登父子的罪,怒喝道:“顽童!这又作如何解释?”
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皇上,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
“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愿吾皇江山坚如铁桶。”
皇上转嗔为喜,下旨封薛登为“神童”,但薛登听后并没有马上谢恩,却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金盛两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子;而皇上封我神童,他岂肯罢休?与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贼之手,倒不如请皇上现在就下旨治我死罪为好!”
皇上听了,顿时醒悟,立即将金盛斩首示众。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五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的样子。
果然,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说:“主公且稍安勿躁,时机未到。”
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
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只见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
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观察着泥地上齐军的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其将领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迹象,所以才下令追击,一举击溃。”
哲理点拨: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弱点,然后再采取致命一击。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六
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0.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3.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宋•辛弃疾•鹧鸪天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8.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1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25.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28.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宋•辛弃疾•鹧鸪天
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0.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33.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34.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3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7.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3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9.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4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文档为doc格式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七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8.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3.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4.学无止境。(荀子)
15.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7.《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2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2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2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4.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2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6.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3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3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3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3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3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8.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3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40.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4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44.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4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4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苏轼)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八
国所灭。齐国灭纪以后,齐国国王励精图治,吸取纪国亡政的经验教训,采取一
系列有利于笼络人心的政策,使齐国出现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一日,齐景公由宰相晏婴等大臣陪同到纪地视察,纪国的一位前臣为了讨齐景公欢心,给自己封个一官半职,就拿着偶然得到的一把金壶送给齐景公。齐景公拿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金壶很是喜欢。这把金壶不仅做工精美,壶身上还雕刻着各种花纹,而且据说它还是纪国国君祖传的宝贝。
齐景公把壶拿在手中,仔细把玩。当他打开壶盖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两个竹简。他打开其中一个竹简,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而另一个竹简上则写着:不要骑走不快的马。齐景公低头沉吟片刻,对晏婴说:“我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是要告戒大臣不要贪财,而不要骑走不快的马是要告戒国王不要任用不能干事的人。对吧?”晏婴说:“大王说的很对,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个治理国家的良策啊!如果我们齐国的每一个大王都能够真正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齐国必然长盛不衰啊!”齐景公点头表示赞许,于是又问:“既然纪国有这么好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怎么还是亡国了呢?”晏婴说“大王,好办法是用来治理国家的,纪国的人把它装进金壶里,却不知道拿它来治理国家,这么好的办法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所以,金壶妙计难救亡政啊。”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九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苏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叶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文武之道也。――《礼记》
古代哲理的诗句篇十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1)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7)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