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才会议发言材料 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发言稿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大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作为一名新加入萍乡投身莲花发展的建设者,这次有幸在刘书记、陈市长的带领下,随同市四套班子、市直部门、各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观摩了全市各县区的项目情况,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深切感受到萍乡在以和平书记为班长的市委坚强领导下,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率先崛起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是一次对兄弟县区了解的过程,学习的机会,追赶的思考。兄弟县区工业项目之多、基础设施投入之大、城市转型举措之好、市县区干劲之足,让我对萍乡有更深的`理解,对莲花的事业更充满信心。
20**年,我县加快转型发展,突出绿色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县生产总值实现近35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实现近4.7亿元,同比增长近42%,提前一个月实现财政总收入三年翻番。主要表现为“六个新变化”:
一是项目建设有新变化。扎实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衡茶吉铁路、吉莲高速莲花段进展顺利,吉莲公路莲花段改造工程已经开工。迎宾广场、城市亮化、一环路、“一江两岸”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文体中心、花塘官厅(列宁学校)、一枝枪纪念馆、将军农民甘祖昌陈列馆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城教育园、文化产业园、荷花博览园正在加紧规划建设。
二是主攻工业有新变化。在全市率先举行了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做大做强特种冶金材料、电子机械、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制鞋等五大支柱产业,荣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
三是城镇建设有新变化。按照“以一江、两山、三环三纵为框架”的思路,完善了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了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列全省第二,去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正式公示中央文明委关于xx县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
四是农业产业有新变化。粮食油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莲子瓜果、中草药材等优势产业日益壮大。重点推进莲子种植,落实面积1.5万亩。
五是社会事业有新变化。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先进县称号。出台了教育贡献奖颁奖办法,开展了教育周活动,在全县掀起了尊师重教新旋风。治安好转率列全省第11位。
六是党的建设有新变化。圆满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积极打造“红色莲花”党建品牌和“清水莲花”廉政文化品牌,认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抓项目、促发展”和“三进三同”活动,出台实施了“追责十七条”,狠刹了赌博风,机关作风大转变,发展环境大优化。
通过半年多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说莲花的工作在六个方面出现新变化,这是得益于上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继承前任班子发展思路基础上,提出了“四区”目标,把莲花建设成赣湘边界转型发展工矿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宜居宜业风景区、城乡物流边贸区,把xx县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莲花之乡”发展思路,兴莲产业,创莲文化,塑莲品牌,育莲新人。通过半年多的工作实践,证明这一思路非常切合莲花实际,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我们按照建设核心县委、和谐县委、勤廉县委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县委班子的良好形象;四套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党政班子成员深入火线,抓热点,攻难点。率先垂范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全县干部在一线中锤炼,在一线中考核,在一线中任用,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浓厚氛围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是项目建设至关重要。牢固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项目服务,一切为项目让路”的理念,以项目建设牵动工作全局。严格实行县级领导推动重大项目制度和工业骨干企业特派员制度,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管理办法,不设领导小组,不搞多人负责。
四是科学民主决策至关重要。县委坚持“决策的机制在集体,责任的落实在个人”的理念,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敢想敢干,说好再干,干中不说,埋头苦干,干出成效。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xx年,我县将紧紧围绕打造名副其实“莲花之乡”的发展思路,以“四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四大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文化产业园、荷花博览园、新城教育园)建设,突出“六个重点”(莲江开发,花节活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党的建设),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四区”目标,推进跨越发展。全力建设现代工矿区。坚定“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不动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三产配套建设,优化园区平台。加快小江煤田开发。致力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区。按照“巩固已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发展莲产业,推进莲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形成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的特色农业产业群。大力建设宜居宜业风景区。按照“提升xx区,建好xx区,开发建设莲江沿岸城市综合体”的思路,做大做美县城。加大集镇建设力度,下决心改变以路为市的城镇格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做精做特乡村。继续推进封山育林工程,做优做好生态。充分挖掘莲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好“莲花福地”、“红色枪王”、生态休闲三大旅游品牌,把我县建设成为萍乡后花园、安源—井冈山旅游中转站、全国观赏莲花旅游胜地。着力建设城乡物流边贸区。规划建设好界化垅物流边贸重镇,重点建设县城核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构建园区物流、城乡配送相互动的物流框架体系。
二、加快“四园”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做大做强省级工业园。扩大园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建2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做好园区配套服务。打造文化产业园。以花塘官厅(列宁学校)为基础,将军园、英烈园、民俗馆、古民居、西汉墓、古书院、帝师院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00亩文化产业园。打造荷花博览园。建设莲花休闲观光产业带,开发农业观光和农家乐旅游项目。举办莲花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新城教育园。按照小学进乡镇、中学进县城的思路,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50亩新城教育园区,由四个校区构成1000人的标准化幼儿园、1000人的实验小学、6000人的初级中学、2000人的职业高中,把莲花教育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品牌。同时,集聚新城人气,做旺县城商机。
三、突出“六大”重点,建设莲花福地。以莲江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江两岸”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加强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高标准、商业态的开发。以花节活动为重点,做好“油菜花”、“莲花”两篇文章,进一步展示“莲花”历史文化内涵,提高莲花知名度。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全力推进衡茶吉铁路、吉莲高速、吉莲公路莲花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变区位劣势,凸显后发优势,提升竞争力。以民生工程为重点,抢抓罗霄山连片开发政策的机遇,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加快莲花的赶超跨越。以社会管理为重点,继续解决环境污染、拆迁安置、土地征用、医患纠纷等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莲花”、“法治莲花”创建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党的建设为重点,按照“抓规范、强基础,抓示范、创特色”的要求,打造“红色莲花”党建品牌和“清水莲花”廉政文化品牌。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为实现我市在全省率先崛起做出莲花应有的贡献。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二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
交流人才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刚才,士官同志传达了省、枣庄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能凤凰能源公司和高端人才代表苗付标同志、大学生村官代表王腾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_,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4.3万人,人才总量居全省县级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门类较齐全的人才队伍。二是人才队伍优势逐步显现。先后实施了人才培养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3处、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我市科技顾问,人才队伍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文件,全社会人才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四是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各类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不足。20_年,全市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为13.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二是人才层次不高。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仅有8人,博士仅有4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仅有1人,省级首席技师仅有2人,省级乡村之星仅有2人。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社科类、基础学科类人才多,理工类、应用学科类人才少,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集中,经济建设一线人才不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人才的潜性闲置与显性短缺并存。四是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等等。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我市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古人讲:“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兴旺发达,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中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专门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第一资源、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对加强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表明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发展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用全局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认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人才是发展之要,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去年底今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人代会,明确提出了我市今年和“_”时期的发展目标,就是努力把徐海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尽快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转型示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当前,我们急需眼界开阔、思维超前的党政人才,急需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急需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技术熟练、素质过硬的实用人才。只有牢牢抓住人才工作不放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待遇上、政策上、情感上营造一种良好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外面的人才吸引进来,使潜在的人才涌现出来,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二,人才是竞争之本,做好人才工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谁拥有了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赢得了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人才总是稀缺的,如果不去争,就会错失良才、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出实招、重实效,早一步、快半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抢得主动权、制胜权,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决战决胜、抢占先机。
第三,人才是活力之源,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徐海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人才是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发展每向前一步,都凝聚着人的劳动和创造,而人才的创业创新,更是我们事业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创业创新热潮。今后一个时期,徐海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发展的主体在人,动力源泉在于创新。只有广大人才创造性的劳动,人才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才能让智慧涌流,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和激情,形成人人竞相成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第四,人才是执政之基,做好人才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随着党的历史方位、执政环境、队伍状况深刻变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考验。为此,中央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明确了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工作着力点。就徐海而言,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只有把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由先进分子组成、集聚大量优秀人才的队伍,使全市各级党组织成为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广泛团结和吸纳人才的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担当起推动徐海科学发展的重任。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长远、抓后劲”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发展、支撑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三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物质资源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向社会财富、综合实力的转化。因此,我镇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人才工作的重点战略地位。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象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象谋划经济发展一样谋划人才工作。
2、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联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3、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提高政府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使人才开发投资的增长率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相协调。鼓励用人单位加大对人才的投入,企业用于人才工作的专项经费可设立单独科目,允许税前列支,计入单位经营成本。
4、突出紧缺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畅通人才引 1
进的“绿色通道”,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解决好引进人才在户口过入、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今年,我镇将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
5、着力抓好党政领导干部人才的培养。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抓好党政机关与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新机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
6、着力抓好管理型、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支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创业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物质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在全社会形成你追我赶、跨越发展、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7、着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作用,大力开发和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到大中专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双高双强”带头人培养力度,培育一支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才队伍。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区将树牢抓发展先抓人才、兴人才即兴**的理念,努力做好“引、育、用、留”四篇人才文章。
一、以“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决心引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首要任务是识才、引才。建设现代化新**,迫切需要一批到**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服务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们突出政策、措施、岗位“三统筹”,用好公务员招录、事业编招考、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等措施,着重向经济部门、基层一线倾斜,重点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谋划、同步推动,吸引一批企业家到**投资发展,带动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等人才落户**。坚持“超常规”选。**区瞄准“需”处发力,聚焦科技前沿、企业刚需、发展掣肘,突出引进项目谋划、管理、融资人才。
二、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恒心育才。加快构建人才培养格局,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以及农村实用人才等六类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素质。加快建立人才委培机制,选出一批专业能手、特色专才赴沿海发达地区交流挂职、驻点招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大胆提拔奖励。紧贴发展需求,大力培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及其他领域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劳务合作社作用,做好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红海模式、**样板”。加快形成职教培育体系。发挥高等院校、职业教育聚集**优势,推进思科职教城建设,打造多学科、多门类、多领域教育培训基地,推动成立职教联盟;
全力促成百度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项目在郴州落地生根,在思科职教城开花结果,为郴州数据产业化、产业数据化培育更多的人才。
三、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真心用才。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以用为本、重在使用。着眼用当尽才。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打好科研院所、重大工程、产业集群建设“组合拳”,为人才提供成长舞台、施展空间。着眼用当适任。坚持用其所长、补其所短,为得心应手施展才干提供广阔天地。加快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建立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制度,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流通渠道,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科学有序流动,把专业人才调整到专业岗位上,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精准填补事业发展需要。着眼用当其时。充分用好人才最具创造力的黄金期,创新创业人才的活跃期,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实现最大价值。
四、以“礼贤下士、宾至如归”的诚心留才。强化政策落实“安业”。主动争取、及时兑现、抓紧落实出台的人才政策,确保人才“红利”全部落实到位。强化待遇保障“安身”。做好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优诊、住房申请、补贴落实等工作,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尤其要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交流调任干部提供最迫切、最急需、最关心的全方位保障。强化爱才氛围“安心”。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及时交流思想、解决困难、疏通情绪、争取荣誉,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才是发展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作为先进制造业城市,有良好人才基础,也有雄厚人才实力。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万余人,高层次人才×人,其中院士×人、国家和省级人才×人、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个,每年新引进本科学历以上青年人才×多人,城市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百强第55位。勇立时代潮头,市委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的奋斗目标。不负省委重托、实现美好目标,我们迫切需要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打造人才强磁场,努力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一、加快重振雄风,大力彰显人才威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重焕老工业基地风采,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将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更有成就感、价值感、认同感,让各类人才以虎虎生威之风、虎略龙韬之势助推“老树发新芽”。兴起广纳英才之风。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创新策源地目标,聚焦“3+3+2”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顶尖人才工程、双创精英人才计划、中小企业柔性引才用才项目,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聚焦优势产业和“卡脖子”技术,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以“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解题”方式,面向海内外招揽优秀青年人才,力争在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上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打通产业“卡链处”,补好“断链点”。掀起举荐贤才之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全市人才和用人主体反映的重点难点堵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胆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推行企业凭税收贡献举才、“小巨人”企业家举才、行业协会举才,让各行各业人才涌现、活力迸发。面向社会各界聘请×市“招才引智大使”,搭建人才来株发展桥梁。扬起善用俊才之风。使用是对人才最大的激励。坚持以用为本,发挥“厂所结合”优势,支持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攻关,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产业顾问”“首席专家”等特殊岗位,探索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机制,做到用人所长、用当其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研成果来株在株转化和产业化,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以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使×成为各类人才的筑梦之地、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二、培育制造名城,重在培养制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培育制造名城,既应面向国内外引才聚才,也须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确保有人可用、能堪重用。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加大产业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提质升级,打造成科技人才的孵化器。持续开展双创精英人才遴选和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拥有领先科研成果、业绩贡献和领军潜力显著的科技人才和团队。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集成支持,以“非常之举,待非常之人”来培养战略科学家。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创立市级“小荷”计划,让青年人才在科技攻关中担当重任,茁壮成长。大力培养企业家人才。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制定企业家成长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小巨人”企业家专项培育行动,开办企业家高创班和青年企业家研修班,策划企业家人才活动周,推行大小企业家“结对子”,每年培养100名优秀青年企业家。建立企业家人才认定绿色通道,对省级以上“小巨人”企业负责人直接认定为d、e类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出台专项措施,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企业自主评定职称,扎实做好先进制造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场等工作,推动培养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立足工业城市特质,对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发挥×职教园10所高职院校资源优势,推进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一批批技能人才及高素质产业工匠。大力培养乡村实用人才。加大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力度,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打造湘赣边人才集训、乡村柔性用才、科技专家服务团等品牌,培育一批有一技之长、带动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乡村工匠”,奖励长期扎根基层的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三、建设幸福×,更需让人才幸福。吸引集聚人才建设幸福×,既靠政策更靠服务,既比真金更比真心。需营造待遇适当、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厚植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发展土壤,努力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幸福感满满。倾力营造舒心环境。持续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等软环境,加快田心、董家塅等人才集聚区的提质改造,配置完善文体娱乐设施,优化政务环境,让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优,创造更加宜居、更有人气的城市环境。全力提供贴心服务。对接各类人才需求,切实解决好人才最着急、最关注的关键小事。加大优质公共资源供给,在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加大优待力度,做出实际效果。积极推进长株潭人才发展一体化,推动全市重点产业核心人才可同等享受长沙的购房、入学等服务。建立人才社会化服务联盟,推出人才vip机场出行、疗养疗休、文体旅游等社会化服务事项,让人才处处受礼遇。致力开展暖心活动。塑造城市人文品牌,开展“智汇×·幸福人才”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常常有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人才互动起来、活跃起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馨友好。同时,努力把每次大型人才活动办成城市形象推介活动,全网宣传造势,让城市上热搜、成网红,用情营造暖心城市形象。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六
顽强拼搏创佳绩
滨海县第三中学
中考已然落下帷幕,我校在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在我校上下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根据中考导向,积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方略,以追求实效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克服了本届学生学业基础普遍薄弱的困难,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可用8字来概括“稳步推进、再创新高”:有36名同学被滨海中学正榜录取,其中两名同学被滨海中学提前录取进高一实验班,在社会上赢得了新的声誉,再创了三中新佳绩。
一、强化目标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战略目标凝人心。在第一学期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就向大家阐明了2008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务――实行“两个聚焦”战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学困生。聚焦尖子生,力争中考考取重点高中并轨生指标“保30人,争40人”,使大家对进重点高中人数有清醒的目标,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扩大学校的声誉而不断努力。聚焦学困生,使大家对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为提升三中的整体素养、提高三中的整体实力而不断努力。定目标有方向,此举措及时地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目标,凝结了大家的干劲,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细数起来,我们在“两个聚焦”上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优秀率;二是抓前200名,保考取高中率;三是抓差补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稳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态;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导,保提高学习效率;七是抓复习策略,保巩固复习效果;八是抓质量监控,保实现目标。
2.分解目标聚人气。在分解目标上,我们因班制宜,分别采取“确保、力争、合推”之策,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三个实验班每班上滨中并轨生“确保”10个指标,“力争”12个指标,“合推”是关键,三个实验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标上寻突破,共同研讨方略。为了变压力为动力,初三老师远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调控,通过排队摸底、分类指导,聚焦优秀生的培养,依次推进,奋勇争先。初三年级全体成员能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把个人成就感与年级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管校长薛天明同志和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时指导,适时整改,做好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级各备课组内部能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营造和谐、协作、共赢的教研组文化;不同学科之间能协调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决不过重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之间能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尽快提高;各科任老师能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能主动与学生沟通,指导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落实目标激人志。中考目标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光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到学生人头上。一是班级制定阶段目标。班主任和全班讨论制定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中考目标,并在学校橱窗里及时张贴,在交流中监督,在监督中前进。二是口号激励。每天课间操期间,由值日领导组织学生进行口号呼喊,在口号中激发激情,在口号中激励斗志,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备考思想的培养。三是誓词宣誓,每周升旗仪式上,尤其是百日冲刺大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宣誓,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义无反顾,迎接挑战,书写人生的灿烂辉煌。四是张挂学习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现的优秀生的照相都张贴在橱窗里,通过学生展览和事迹介绍,让学生学有榜样。
二、强化质量意识,构建“三全”型的质量管理模块
1.组织保证有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初三年级一盘棋,初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所有初三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拧成一股绳,起早贪黑,与学生一起并肩战斗到最后。一是根据我校以往的成功经验,本届初三开学之始,校长室就决定成立初三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唐于海同志任组长,薛天明同志任副组长,徐伟、徐永盛、嵇为民、李功流四同志为成员组成初三年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初三教育教学工作,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协作促进各项工作长足发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为中考的再度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细化中考目标责任制。学校与年级组签订“2008年中考目标责任状”;年级组与班主任签订“班级中考目标责任状”,明确各班级的中考目标和任务;与科任教师签订“学科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状”。全体教师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体教师能围绕教学和中考目标而努力工作,能有大局意识,克服各种困难,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并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实施早晚餐免费制。学校为有早读、晚自修、值班任务的老师和领导提供免费餐点,虽不丰盛但有温情,虽不昂贵但有人情,使“三中是我家,质量靠大家”的意识深入人心。
2.团结保障合力。初三年级组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一着不让,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把常规管理变为管理常规。一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周查制、学情调查制、学生评议制,向教学各环节要质量。从把好教师备课关做起,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及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特别是理科的新课教学中的习题课,要以基础知识巩固和知识点的归纳为起点,进行适当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拾遗补缺、弥补疏漏。二是师生同用教学案。一轮复习开始后,我们发扬传统,在授课中使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由某个教师具体准备,上课前要上交到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处,经审查后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这样保证了课堂精讲。三是周周练促提高。从第6周结束新课后,初三进入周周练阶段。要求周周练必须为综合训练,不得照抄资料,要根据材料进行“二度”加工整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努力保证了学生的精练。四是质量分析求反馈。为了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学校要求课任老师在每次考试后3日内必须将成绩报到李主任处,各班班主任及时做好每次考试成绩的汇总工作,保证每位学生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同时,每次考试后,年级组都对每班级的目标生进行跟踪分析,如果有的目标生出现较大的退步,年级组要同相关教师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促进的措施,全体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对于完成08年中考任务的关键作用,把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责任落实给相关学科老师。相关学科教师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切实履行帮助、促进的职责,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有较大改观。
3.和谐促进动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学校发展的活力。为此,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制度考核,形成和谐的内部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激励初三教师教育教学的热情,我们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励原则,出台了《初三中考目标奖励方案》,让老师跳一跳就能达到。同时,坚持教学实绩“四挂钩”,即:与职称评聘挂钩,与人事聘任挂钩,与级别晋升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此举透明,公开,公正,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从而教育教学效率得到了保证。二是弹性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我校和谐发展的氛围。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看重人格的尊重,看重精神和价值的承认,鄙视粗野,乐于服理。因此,我们实行弹性管理,在时间上有弹性,只有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不必拘泥8小时上班时间,在制度上有弹性,只有教师多想集体,把集体荣誉感放在第一位,可以在管理上放松些。弹性管理,真正显示了我校人文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校创造了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工作环境。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仅是小小的新的进步,与领导、社会期望的距离还很遥远。由于环境、学生基础及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今后的道路将更艰难。然而我们三中人仍然充满信心,将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细化措施落实,深化常规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趁势而上,力争在良性循环的起点上走下去!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通过认真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生态的竞争,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识才引才、育才用才、敬才爱才,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软环境,让人才自由成长。
第一,要敞开胸怀,广揽英才。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人才,谁就拥有更多技术创新“话语权”。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甚至于领先,必须放宽视野、敞开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政策聚人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审视既有政策,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针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项目申报、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培养等出台专项政策,逐一填补政策空白,完善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困扰人才工作的难点痛点。搭建平台育人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能工巧匠,通过建立示范工作室、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等,促进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柔性引才,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深化拓展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三方战略合作,构建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格局。
第二,要才尽其用,万马奔腾。“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人尽其才,百事俱举。”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的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的竞争取决于环境,引进的人才只有“如鱼得水”才能尽显其能。注重人岗相适,分级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结合各类人才的专业特长、经历阅历等,精准使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促进合理流动,建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探索打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和引导人才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基层一线流动,让那些有真才实学、担当实干的优秀人才有平台、有舞台。尊重人才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尊重人才创新创造的价值,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面向不同人才的合理激励机制,考核评价重实绩、比贡献,真正做到为人才“松绑减负”“搭梯架桥”。同时,强化创业保障,打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三,要以礼相待,拴心留才。“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人才工作中,往往存在服务“不走心”便“走人”“一旦想走,留不住也挡不住”的现象,导致人才工作成效“减值”。因此,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是抓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设立服务专窗,为人才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进一步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切实加快办理进度,让各类人才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人才政策的红利。形成良好氛围,尊重人才的个人价值,形成全社会惜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尊重人才的个性特质,对专业人才的才气、傲气和书生气给予包容和尊重;
当好为人才服务的“店小二”,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打出“礼遇人才”组合拳,从人才落户、购房租房、看病就医、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入手,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人才之所忧,靠优质服务赢得人才青睐,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八
在市委xx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全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已接近岁尾年末,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大家都很忙,但再忙也要把这个会开好,开出成效。因为解决不好人才问题,我们贯彻xx精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加快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文明、生态、诚信”xx的目标,将失去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甚至一切都将成为空话。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推动在全市上下形成重视、关爱和珍惜人才的共识,大力营造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氛围和环境,为赶超发展组织起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刚才,xx同志代表市委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人才工作的情况,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同时还大张旗鼓地表彰了全市科技功臣和科技企业家,树起了榜样。这些都很好,并且我完全相信,以这次会议为起点,我市的人才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党的xx大以来,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人才强国战略再一次提上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对人才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都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xx在讨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时,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刚刚闭幕的市委xx会,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又作了重点部署,写入了我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人才强市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人才工作在许多方面做得并不十分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牢固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利益、权利、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人们自身利益、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人才观突出强调了人才的标准和本质,其核心也在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始终要重视人、教育人、完善人、激励人,既要切实做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引导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人才的使用、关心、激励工作,让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我市的人力资源充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向人才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化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发展的理念统领人才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促进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
(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统筹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的关系,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的现实选择。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在所有的社会资源中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关键的生产力,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解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要靠人才以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下大力气培养、造就、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来支撑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人才政策落实得好,人才作用发挥得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快。从xx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计划经济时期,一大批煤炭、冶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云集我市,建造了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企业家创造了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目前,我市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能不能延续这个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要统筹处理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真正为“第一要务”配好“第一资源”,以“第一资源”来支撑“第一要务”;另一方面,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战略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发展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发展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发展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在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进我市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看似为教育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抢占了竞争的先机,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增长和提高,大环境的影响占了相当的比重,经济布局和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资源型、粗放型的圈子,支柱产业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含量低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人才竞争,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再次警示我们,抓不住人才,做不好人才工作,我们就有掉队落伍的危险。但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在xx,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的问题并存,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分布很不合理,学非所用的现象还很普遍;人才环境不宽松,留不住人,引不进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管理机制不活,人才工作力度不大,等等。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和制约我市赶超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发展大局,影响小康大业。现实选择和长远考虑,都要求我们尽快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把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把更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赶超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
人才环境是人才群体以外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的状态和相互关系,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深刻影响着人才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环境就是感召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人才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人引人引不来,环境好人自来;人留人留不住,环境好人扎根”,“家有梧桐树,自有金凤来”,讲得就是环境的作用。xx能不能赶超发展,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能不能把我们小康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看我们有没有一个适宜于人才成长的具有“团粒结构”的肥沃“土壤”。从眼下的情况看,这个环境还很不令人满意,还有许多的问题和差距。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创优环境的大讨论,多多少少解决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但实实在在的动作还不多,力度也不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面对全国各地“人才高地”建设带来的挑战,面对我市赶超发展日益繁重的任务,创新创优人才环境,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讲创优人才环境,根本标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的要求是贯彻“三个留人”原则,为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提供更宽广的舞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各类人才在xx这一方热土上尽情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优惠、充满活力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我市的人才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实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挂职锻炼、在职培训,发现和起用了一批优秀人才;将后备干部下派到企业任职,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到民营组织工作,为人才的合理流动起到了导向性作用;通过人才招聘的形式,从外地招揽急需人才有了新的突破,等等。但是,实事求是讲,在我们xx这个内陆城市,以人为本还远远没有落到实处,“以利为本”、“以位为本”、“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资历为本”的现象还客观存在,严重压制了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策上入手,着力优化我市的人才政策环境。政策是前提、是基础,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性保障。要重新审视、反思我们的人才政策,对现行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调整的尽快调整,尤其要下决心清除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疏通人才“绿色通道”。要加快研究制定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宏观性又有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体系。这次会议出台的实施意见,虽然是初步的,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还要深化、细化,并且要转化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其次,要创造一个施展所长、成就事业的创业环境。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事业,是在创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能不能让各类人才在xx这个地方心情舒畅地工作,放开手脚地创业,就看我们是不是为人才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调产项目、重点建设工程,这些项目和工程都需要高科技的投入,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引领攻关、带动创新。我们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五大基地建设,哪一个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即使是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多方为人才搭桥铺路,大胆地把人才放到重要的位置和关键的岗位上,让人才的创新潜能在创业平台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鼓励人才创业立业提供物质保障。市政府已经决定建立人才基金,要管好用好这笔经费,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当然,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的关系。我们强调靠事业留人,但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待遇。在xx这个经济欠发达城市,要拿出比发达地区更高更好的物质条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而且单纯靠提供优厚待遇,吸引不来真正的人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我们只要千方百计地筑好事业之“巢”,就会引来人才之“凤”,这已被许多地方的经验所证明。
第三,要创造一个功能健全、服务到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人才既然是一种资源,也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才能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最佳的配置。在人才市场,人才和用人单位这两个主体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双向选择,拥有各自的自主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包括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为供需双方进入市场,并在其中实现“两个自主权”提供场所、提供服务。现在,我们不少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成回来后,不是找市场,而是找门子、找关系,想方设法往党政机关挤,往事业单位挤,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需要更新,不能老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人才市场容量过小,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要下决心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功能,改进招聘活动,提高信息化水平,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交流新机制。
第四,要创造一个重才爱才、褒先树优的人文环境。要在全市倡导一种“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破坏发展”的理念。对人才要提倡“四个宽容”、“四个鼓励”,也就是宽容狂放、鼓励自信;宽容个性,鼓励和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宽容成功,鼓励进取。要十分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一门心思干事业的后勤保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重用重奖、重点激励,使投身xx建设的各类人才都能从内心感受到在这里有干头、有劲头、有甜头、有奔头,是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场所。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张扬他们的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羡慕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风气。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三个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全力推进。
第一,必须从培养人才这个基础抓起。xx发展的百年大计靠什么?靠的就是培养一茬又一茬有本事、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培养人才就是积聚财富、就是培育发展后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继续强化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制定规划,确立目标,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领导骨干、管理精英、学科带头人和技术能手,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二,必须在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处抓实。人才是有时效性和层次性的。要坚持高效益用人的原则,强化“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耽误埋没人才也是过错”的意识,树立“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千方百计用好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适宜的岗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端正导向,匡正风气,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应当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当务之急是要发现、盘活和用好我们现有的、身边的人才,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人才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在吸引人才这个重点上突破。解决急需人才、特殊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眼睛向外”,广招人才。我们一定要以“孟尝君养食客三千”的远见卓识,以“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精神,以“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真心诚意,以“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的宽广胸襟,敞开大门,聚才纳贤。要十分注意人才引进的针对性,从xx实际出发,重点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带项目、带资金来创业的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人才采取“候鸟迁徙”式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长住,但求常来,柔性流动,来去自由。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前提是要明确内容。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人才工作统领起来,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重大方针和工作部署的领导,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管什么?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管好、管活人才,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赶超发展的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潜力。从眼下来看,当紧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制定出一个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既有宏观指导作用又便于实际操作,摆位高、力度大的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把它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来加以实施。这是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性、“龙头”性工作,也是我们抓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关键是要强化责任。党管人才,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要的时代责任。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这个责任,尽心竭力地落实这个责任。针对xx当前的人才现状,把握客观规律,面向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发展规律、人才政策机制的研究,靠政策指导人才工作,靠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流动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并认认真真抓好落实。要用人才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我们的领导水平,检验我们的执政能力。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对人才工作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像跑项目、筹资金那样,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要像重视优化发展环境那样,重视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本领过硬的创新性人才。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人才”、用人才,才能当好“知贤”的先锋、称职的“伯乐”,才能在感情上贴近人才、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和用好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点是要形成合力。党管人才,并没有改变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决不是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都要由党委来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协调动作,形成一种工作上的合力。按照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找准位置,主动配合,发挥作用。各级党委要实行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教育、科技、劳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共同做好人才工作。要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市委已经成立人才工作领导组,并在组织部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的大政方略,协调工作部署,督查工作落实。各县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切实把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安排好、落实好。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xx渴望人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九
同志们:
根据中心组集中学习主题,我从学习习近平总
书记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初浅体会
、我市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初步考虑两个方面作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初浅体会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11年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学习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其次要“看到一个变化”:会议名称的变化。18年前的2003年12月19日,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人才专题会议;
11年前的2010年的5月26日,再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但是,这次的会议名称改为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召开的人才会议。从“全国”到“中央”两字的变化,并且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全部出席,进一步凸显党管人才原则,鲜明体现党中央将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全局中重要位置的深远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长,中办印发的通报也只有18页,一开始就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四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不适应的地方,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仍然不足;
二是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问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要求我们把握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八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根本保证),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重大战略),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目标方向),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是重点任务),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重要保障),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基本要求),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这是社会条件),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是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这“八个坚持”,明确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是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第二部分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美国。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
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这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目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确立了“时间表”“路线图”,对于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到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中国是世界大国,本身是一个世界最大的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全方位的。因此,“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是最为现实而迫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全方位培养。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应当看到,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总书记说:“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这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底气所在。怎么培养呢?那就是要“十个手指弹钢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即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同时大力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对于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总书记开出的方子就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既要发挥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从基础研究人才成长所需的基地、平台、经费、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保障。要全方位引进。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正在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球人才高地。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全方位用好。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强化“以用为本”的理念,只有做到“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才能防止和破解人才“不够用”“不适用”和“不被用”等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二、我市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初步考虑
一要抓好会议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开展传达学习。组织各级党委(党组)通过常委会、党组(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形式认真组织传达学习,把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与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在全市组织系统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专题学习,并提出下步人才工作方向和措施。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纳入高层次人才市情研修班学习内容,统筹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人才集中的单位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人才深入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人才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次、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换届后党委班子成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意识。切实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各地区各部门人才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xx“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两区一地”建设等决策部署,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编制好各地区各部门人才发展规划。抓实“人才工作宣传月”。xxxxx将11月作为全省人才工作宣传月,下一步我们将同步通过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一把手谈人才”等专栏,广泛宣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媒融合的方式,宣传我市人才强市战略取得的成效、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人才先进典型等,营造良好人才工作氛围。
二要抓住我市“xxxx”定位,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集聚世界一流“xxx”示范区建设人才。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和我市四大千亿级、六大百亿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一事一议”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结合中央关于人才计划优化整合的要求,更新实施xx市“产业建设领军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集聚xxx示范区建设人才。围绕申请建立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xx延伸区,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等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相关机构开展人才、技术和项目合作交流。深入与数字信息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推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实施新时代xx工匠培育计划,造就一批国家级、省级工匠。实施xx市“技能名师”培养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走边疆·助力强边固防”行动,鼓励引导人才向xx市、龙陵县边境地区聚集。实施“专家服务团下乡·助推基层治理”行动,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集聚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建设人才。围绕打造xx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xx国际康养度假区、滇西抗战文化体验区“三张名片”需求,培养选拔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非遗传承、项目包装等方面的文旅人才。实施xx市“文化名家”培养计划,加强文艺人才高地建设,提升本土作家、曲艺家、艺术家的知名度。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发挥xxxx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作用,积极打造承接中科院、工程院、知名高校创新项目及高层次人才入驻的平台载体。依托滇西xx山保护和开发研究中心,创建xx山生物生态重点实验室,争取国家生物生态安全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xx水利博士科技创新工作站建设,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提质增效。持续开展xx人才论坛,积极搭建在不同行业领域人才与产业、人才与项目、人才与资金供需对接机制,让人才智力充分涌流。
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设置,调整充实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优化整合市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与东西部协作单位和教育
部对口帮扶单位的合作。持续加大人才投入力度,统筹人才培养引进、评价选拔、服务管理、奖励激励和重大人才项目等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人才会议发言材料篇十
【优秀范文】近年来,××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
改革创新、完善机制;
实事求是、以用为本”的总体思路,创新特色人才集聚机制,努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牢牢把握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为努力把××建成“以×为主导、精品钢铁为支撑、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世界级××资源综合利用优秀企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下面,我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题,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简要汇报。
一、创新人才资源开发配置体系,坚持人力资源为企业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共识,明确了“激活现有人才、引进专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建设“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水平、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人才队伍目标。一是围绕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能,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培育一支门类齐全、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确保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高级技师×人。二是围绕关键工艺与核心岗位,大力开展项目攻关科研活动,培育一批重点工艺、重点专业、重点岗位,具有较强创造力的拔尖人才,×年获省级鉴定科技成果×项,省科技进步奖×项,科技创效×亿元。三是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善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够领衔关键技术攻关的专家,现有×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人员×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人。
近年来,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一是在应届高校毕业生引进方面,积极推进与北京×大学、×大学、大连×大学、昆明×大学等重点高校和行业院校的战略合作,通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积极参加全市赴重点高校宣讲引才活动等,加大特殊人才尤其是×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改善人才专业结构。二是大力推行高校毕业生顶岗见习工作,提高了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引进成功率,提升了人才引进的人岗匹配率,改善了高校毕业生引进质量。三是针对集团急需的并有成熟经验的人才,制定成熟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开辟成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引进渠道,积极与×大学、×大学等高校协商、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集团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目前在站博士×名,先后聘请了×位高层次人才担任外部专家,让外部智力资源切实为集团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三、创新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加快形成三大人才序列成长通道
我们长期坚持“培、考、用、薪”一体化培养机制,搭建人性化、多元化的培训平台,构建了“立足长远、优化资源、分层培养、突出特色、鼓励成才”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完善制度,打造科学育人机制。制定下发《人才工作管理办法》,工程系列岗位设置首席专家、一级专家、二级专家、首席工程师等×个岗位层次;
研发岗位设置首席专家、一级专家、二级专家、特级研究员等×个岗位层次;
技能人才岗位设置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一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技师等×个岗位层次。同时,明确了工程、研发人才序列与管理岗位层级双向交流的对应通道,畅通了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二是优化资源,创造良好育人环境。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分级设立了培训工作机构,建有办学实体—×职教中心和多个操作培训实训基地,现有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人,教学面积达×万平方米。
四、坚持培养与激励并重,强化职业培训整体成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并通过验收。二是加大激励力度,给予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待遇。集团首席操作师实行×至×元的岗位津贴,研究院推行科研项目负责人津贴制度
,负责人按项目类别可享受每月×至×元的津贴。三是积极推进技能大师工作
室建设和工匠精神传承。集团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个,全市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个,其中,“×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命名为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获首届“××工匠”荣誉称号,×位工匠由集团聘为“首席技师”,将参照公司总经理年薪标准的比例来确定薪酬待遇。五、以
改革
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针对全公司工种类别多、人才范围广、人才层次高低不同等因素,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深挖内部潜力,大力开展岗位培训,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全面提升员工岗位适应能力,规范员工岗位资质管理,确保员工胜任岗位需要。二是强化荣誉激励。定期开展“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命名表彰“青年岗位能手”“创新能手”。对做出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创新成果,目前“×”操作法、“×”控制操作法、“×”操作法等一大批个人冠名的操作法,已成为杰出技能人才和集团上下共同的骄傲。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本次会议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为建设新时代美丽繁荣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