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 平移旋转评课稿(实用1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一
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14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课件动态出了风扇,电梯,汽车行驶推拉窗,抽屉的运动现象,随后提供了许多动态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概念的巩固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二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欣赏与设计》。
2、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3、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网络具有浓厚的兴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概念性教学比较抽象,仅仅借助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工具不易于学生理解。计算机能动态地展示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可以突破平日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选择在网络环境下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中的作用。
? 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精美图案。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感受图案的美。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设计精美图案。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教学中借助动画的直观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创设主动参与的环境,运用媒体技术体验移动知识的生成,突破靠单一讲解带来的不易于理解的重难点,从而促进认识的深化。
(一)复习导入
开课时用ppt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内容。在这组图中我安排商标、沙发、壁纸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或是分别由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案,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把教学内容放入到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索引出当前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发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实践活动
在动手实践部分,我又设计了“感受”“设计”“欣赏”三个环节。
感受环节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运用图形特点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练习:在点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画出已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课的难点是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设计精美图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形象地呈现过程,在“设计”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了由一个图形平移、旋转之后得出新图案的过程,让图像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等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把计算机当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素材,自主创作,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而且精美的图片素材也能激起学生的设计兴趣,为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欣赏”部分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图片中能数出几匹马,之后思考:这幅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效果,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这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 首先展示教师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各种不同的图片资料,再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获得更直观的经验。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是不断涌动的,网络世界知识的容量是无限的。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图案的美,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
本课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一节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了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入手,在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我们的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也因此而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会让我们的学生收获更多。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一节的内容。
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鉴于这部分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2、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
图上平移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据以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是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这类现象的判断。
本课要准备的教学具:多媒体、格子图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标理念我在本课中采用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及观察法与分析法,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与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本节课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
(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再出示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本环节我又分为3个小环节进行。1、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一图形不同颜色的平移图,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开始、1、2 3……)
第2个环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画三角形的平移图形,小组通过讨论,很快就能画出平移图形。可以选了几个画得快的同学上来汇报,你是怎样画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第3个小步骤是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每人画一张小树的平移图。
(这样让学生由发现——总结——应用使学生逐层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四、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2、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 汽车方向盘 (2) 水龙头 (3) 推拉窗户核对。让学生判断。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性这样两次飞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四
1、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了认识前后、上下、左右,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已不太陌生,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教材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一方面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含义。如,从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的运动变化引入平移,从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变化引入旋转等。另一方面,则注意提供更多、更鲜活的例子和图案,让学生从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积累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如,在认识平移时,要求学生在课桌面上把数学书从左上角依次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在认识旋转时,要求学生制作转盘,并把转盘上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能准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1、按要求平移和旋转。
2、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个圆盘面、一个指针和一个揿钮;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1、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1、情境学习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我用幻灯机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
当学生能看图区分出平移和旋转以后,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3、游戏探究,巩固新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我先点名叫一个学生做示范,让他听我口令运动。例如:我说:“某某同学向右平移两个座位,然后旋转一圈,再向左平移两个座位。”当我做完示范以后可以叫一排同学听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由点到面的练习,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课堂,也可以使学生用身体来加深体会。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创设小鱼找妈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这一重难点上。
我出示方格纸后说:“哟,这条小鱼正着急地找它的妈妈呢。它们该怎样游,向什么方向游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对嘴才算碰面哦。请你们两人一组帮它们设计路线,并把路线记录下来。”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再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改变过去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五
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2、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据以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是怎样确定图形平移多少格。
本课要准备的教学具:多媒体、格子图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标理念我在本课中采用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及观察法与分析法,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与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再出示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四、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六
看了潘老师的《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也知道了像这类型的课应该这样上,那么我就以潘老师的这节课,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潘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课堂上,潘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比如在数学移图时,潘老师先让学生整个图平移,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移图的方法。而且整个环节都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整堂课中,潘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七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课件、动画视频、图片、操作卡片。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环境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有: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拓展应用;运用媒体,整合资源;自主小结,体验成功。
1、实践操作法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游乐园项目运动方式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通过谈话“游乐园“,了解学生对游乐园的熟悉程度,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游乐项目,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游乐园,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情表现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并引导学生尝试把运动方式起名,了解平移和旋转,揭示课题。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再次回到游乐项目的卡片中,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我再创设体验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卡片以及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平移的特征,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同时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设计了小练习(1)(2),内化新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新闻视频黄河博物馆平移搬家,让学生感受平移的力量,自由表达其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操作学具,合作探究小猫怎样才能吃到小鱼和老鼠?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小组合作探究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格数的不同方法。最后通过与学生一起利用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创编舞蹈,再次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平移和旋转。
与学生交流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感受?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改变过去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本课运用了直观比较的形式设计板书,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八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41—42的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这一要求,本套教材新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数学的角度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它对于发展学生空间直觉,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并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做一做等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深化,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设计理念:
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中重点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大量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建立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说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现在进一步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空间发展水平,并且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一些生活经验,但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平移和旋转现象只需要让他们构建一个概念。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注意水平发展较低,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不了解移动的距离表示什么意思,而出现数错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解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学生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结合图例,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能按要求对一个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
【说教法】
1、有效利用媒体,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鉴于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电子白板、powerpoint和齐齐乐软件,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和媒体的互动,借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
2、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主动创生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我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并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事例,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流程】
依据以上对教材、学生和教法学法的分析,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通过用探照灯特效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地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多方互动,尝试探究,
(1)尝试分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外显
请你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并试着进行分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外显,使后继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结合生活,深化认知
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实例,屏幕进一步出示平移、旋转的信息资料。然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3)动手操作,认知升华
引导学生到游乐园的小湖边去观赏,看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并给它们涂上颜色。
(4)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虹猫蓝兔争论谁经过的路程长,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在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各个部分移动的距离都相等;平移时,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变;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移动了几格,图形就移动了几格。
(三)巩固运用,形成能力
1、根据平移,选出相应的小船并涂色,并根据要求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画出相应的图形。
2、用“齐齐乐”软件请学生判断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生用七巧板在白板上自由拼图。
(四)总结深化,内容拓展
请学生上网查找或进一步搜集生活中一些平移与旋转的方面的信息,使所学知识得以延展。
【说板书】
儿童乐园
——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
小火车电缆车摩天轮旋转椅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九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41—42的教学内
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这一要求,本套教材新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数学的角度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它对于发展学生空间直觉,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并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做一做等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深化,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设计理念:
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中重点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大量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建立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说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现在进一步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空间发展水平,并且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一些生活经验,但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平移和旋转现象只需要让他们构建一个概念。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注意水平发展较低,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不了解移动的距离表示什么意思,而出现数错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解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学生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结合图例,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能按要求对一个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
【说教法】
1、有效利用媒体,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
2、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主动创生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我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并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事例,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流程】
依据以上对教材、学生和教法学法的分析,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通过用探照灯特效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地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多方互动,尝试探究,
(1)尝试分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外显
请你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并试着进行分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外显,使后继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结合生活,深化认知
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实例,屏幕进一步出示平移、旋转的信息资料。然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3)动手操作,认知升华
引导学生到游乐园的小湖边去观赏,看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并给它们涂上颜色。
(4)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虹猫蓝兔争论谁经过的路程长,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在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各个部分移动的距离都相等;平移时,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变;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移动了几格,图形就移动了几格。
(三)巩固运用,形成能力
1、根据平移,选出相应的小船并涂色,并根据要求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画出相应的图形。
2、用“齐齐乐”软件请学生判断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生用七巧板在白板上自由拼图。
(四)总结深化,内容拓展
请学生上网查找或进一步搜集生活中一些平移与旋转的方面的信息,使所学知识得以延展。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十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旋转与平移。
一、教材感悟
旋转与平移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动感美。旋转与平移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而新增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旋转与平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主动,乐于表现自己,喜欢激励性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已初步形成,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三、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特别注重与远教资源的链接,借助网络动态效果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中力求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活动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情意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知识,体验美带来的快乐!
四、设计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体悟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价值,能积极做出审美反应,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并懂得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学难点:领悟平移与旋转现象的运动规律。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
在教学构想的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选择能为丰富课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准备把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同时感谢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我在它身上搜集素材,下载课件,并把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择优,有机整合。在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我把远教资源上的画面稍加工,创设了丰富直观的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触动学生的思维。引用资源网上精美别致的图案为课堂服务,把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动态化,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新思想。
六、导学流程
在整个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石去感悟数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中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之初,我将以游乐场情景图为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去提炼其中的数学含量——(1)看:我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味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交流感受;(2)画: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手势把看到的比划比划;(3)分:引导学生根据玩具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语言,归纳“旋转”“平移”的概念。
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欣赏中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不经意间建构新知。
2、经历中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新课标理念,我将引导学生用桌面上的学习用品进行平移,并组织学生肢体游戏,如:向左走两步,向右走两步,用手做旋转动作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特点,看看物体旋转平移中运动的方向怎样?让学生通过活动,轻松感悟平移是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旋转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学生的体态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学习新知。不仅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形成了知识体系,还感受到了运动之美。
3、谈话中交流
在学生有了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及时再现一组运动画面,让学生判定属哪种运动现象?学生积极判断,我适时肯定激励。对于火车运行的特殊现象,学生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组织讨论,反馈信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旋转与平移可同时出现在一种运动中。然后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通过判断讨论生活中实例,学生不仅将前面的知识进行了运用,还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4、操作中运用
今天,我把奥运吉祥物福娃也请到了我这里。我特地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图片制作成“福娃迎奥运”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先猜猜是什么图案,再引导学生用鼠标平移图块,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描述操作过程,并展示拼图结果。
通过观察猜想,合作讨论,操作验证,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再在玩中提升认识。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豪感。
5、欣赏中体验
我准备用多媒体展示在远教资源网上截取的相关图片集,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图案的变换中欣赏美,体验美。
学生在图案欣赏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既让学生领略到旋转与平移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学科的有机整合。
6、创新中延伸
在学生对两种运动美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后,进而将萌发创造美的欲望。我提出建议:试试为大家创编一套旋转平移运动体操,为北京奥运会表心意怎么样?多媒体播放体操视频,学生可模仿可创新,让学生在自编自演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开放性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新思想。
七、反馈与评价
1、评价内容
(1)在学生的情境学习中,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分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4)在动手操作中,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
2、评价形式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
3、评价理念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趣味性。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多一些机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给孩子,多一些挑战给孩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惊喜,多一些亮丽的色彩!谢谢大家!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十一
1.目标定位准确。本节课丁老师思路清晰,围绕“平移和旋转”这种图形的运动现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从现实情景中直观的发现这两种运动现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抽象,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直观描述。最终形成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准确辨别,形成直观印象。通过对这节课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运动现象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了,这就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完美体现,这就是新课标中十大核心概念之——应用意识。
2.重视评价激励,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展。首先是物质奖励,丁老师自己制作的白雪公主等卡片奖励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树立不错的典范。其次是有效的语言评价,如“海底世界”这一块,适时说道:表现真棒,给自己一个赞,一直玩下去会成为魔术师等类似的语言评价贯穿始终。第第三是富有激情的讲授,眼神的激励,体态语言的鼓动,引导孩子去参与、去思考、去实践。(建议:逐步过渡到语言评价为主的课堂评价长效机制)
3.科学选择教法以及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上课伊始,丁老师引入一幅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征的情境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通过观察、分类的操作、说一说、想一想、用手比划比划、站起来移动、转动等有趣的活动过程吸引孩子不断参与,最后通过水龙头、汽车等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对概念进行提炼拓展。教法科学,学法有效,效果不错。
1.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现象,要形成清晰的概念,不但要知道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还要指导什么不是平移,什么不是旋转。这需要大量的反例(找错误素材)对元认知进行冲击,之后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例如一个四组的孩子说开关大门是平移,这是很好的反例,让他自己去开开,再次形成的认知更深刻)。这节课的难点是什么呢?有一张幻灯片就是要害:物体或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时,有什么特点,搞清楚这两种运动的特点,认识就更进一步了。还应该设计活动,进行对比,例如移动过程中图形的放大缩小,形状的改变不是平移。还应该把平移旋转二者放到一起对比,再充分交流二者同时出现的运动现象如何解释。这块知识不但能巩固知识和技能,更能体现数学问题思考的条理性。
这这一块,一个学生说平移的特点提到:平移是有速度的,这句话也是可以做文章的`,因为在他们对“速度”这个概念不懂,他理解的也正是位置的变动,对这样的孩子要多引导几句,他有数学学习兴趣和潜质的。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还应更到位。一节课的学习一定是通过活动推进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做了哪些活动,就是过程,怎样做的这些事,就是方法。明显可以看出,这节课是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对比、归纳这些学习活动进行的,那就必须应对这节课的过程性成果进行提炼,不限于学生总结说说:“这节课我学会了平移和旋转”。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应当形成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例如更喜欢学数学了,更愿意用数学了,或者觉得数学不再难了,等等。这一目标我们也需要考虑。
3.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继续。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是每一学科都应当重视的课题,数学课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堂中提到的平移旋转现象应当表述明确。师:你发现了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现象?生:铝合金窗子、车、电梯。这都是不完整的表述,应当进一步引导,拉动铝合金窗子,它就在发生平移运动。开动的汽车,车身就在发生平移运动。升降电梯工作时,就在发生平移运动等。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十二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旋转与平移。
旋转与平移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动感美。旋转与平移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而新增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
旋转与平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主动,乐于表现自己,喜欢激励性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已初步形成,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特别注重与远教资源的链接,借助网络动态效果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中力求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活动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情意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知识,体验美带来的快乐!
结合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体悟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造、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认知物体或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价值,能积极做出审美反应,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并懂得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学难点:领悟平移与旋转现象的运动规律。
在教学构想的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选择能为丰富课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准备把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同时感谢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我在它身上搜集素材,下载课件,并把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择优,有机整合。在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我把远教资源上的画面稍加工,创设了丰富直观的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触动学生的思维。引用资源网上精美别致的图案为课堂服务,把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动态化,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新思想。
在整个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石去感悟数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中感知
(1)看:我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味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交流感受;
(2)画: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手势把看到的比划比划;
(3)分:引导学生根据玩具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语言,归纳“旋转”“平移”的概念。
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欣赏中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不经意间建构新知。
2、经历中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新课标理念,我将引导学生用桌面上的学习用品进行平移,并组织学生肢体游戏,如:向左走两步,向右走两步,用手做旋转动作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特点,看看物体旋转平移中运动的方向怎样?让学生通过活动,轻松感悟平移是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旋转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学生的体态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学习新知。不仅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形成了知识体系,还感受到了运动之美。
3、谈话中交流
在学生有了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及时再现一组运动画面,让学生判定属哪种运动现象?学生积极判断,我适时肯定激励。对于火车运行的特殊现象,学生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组织讨论,反馈信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旋转与平移可同时出现在一种运动中。然后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通过判断讨论生活中实例,学生不仅将前面的知识进行了运用,还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4、操作中运用
今天,我把奥运吉祥物福娃也请到了我这里。我特地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图片制作成“福娃迎奥运”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先猜猜是什么图案,再引导学生用鼠标平移图块,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描述操作过程,并展示拼图结果。
通过观察猜想,合作讨论,操作验证,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再在玩中提升认识。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豪感。
5、欣赏中体验
我准备用多媒体展示在远教资源网上截取的相关图片集,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图案的变换中欣赏美,体验美。
学生在图案欣赏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既让学生领略到旋转与平移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学科的有机整合。
6、创新中延伸
在学生对两种运动美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后,进而将萌发创造美的欲望。我提出建议:试试为大家创编一套旋转平移运动体操,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表心意怎么样?多媒体播放体操视频,学生可模仿可创新,让学生在自编自演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开放性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新思想。
1、评价内容
(1)在学生的情境学习中,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分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4)在动手操作中,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
2、评价形式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
3、评价理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趣味性。
旋转与平移
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多一些机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给孩子,多一些挑战给孩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惊喜,多一些亮丽的色彩!谢谢大家!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十三
西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旋转与平移》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中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的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2、充分感受数学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能判断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1、对没转到一周的旋转现象的判断,如荡秋千。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1、多媒体课件、朋友卡;
2、陀螺、风车、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椅等;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课外喜欢玩什么呢?(弹弹珠、踢键子、滚铁环……)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今天,老师打算带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吗?(想)那就跟我来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12分钟):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公园来玩一玩,你们能说说公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1)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一起观察一下,秋千、水龙头、风车、方向盘等是怎样动的?并用手来比一比。
生1:风车在转动。
生2:方向盘在旋转。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2),这些物体运动时都会转弯。
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旋转图形,突出物体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轨迹,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旋转的本质,遵循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给旋转现象。
你们能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起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继续探究。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旋转现象,现在你们能让陀螺和风车旋转起来吗?(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轮流玩一玩,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让它们旋转起来,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演示。)
设计意图: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究,演示让东西旋转,小组间交流、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旋转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平移现象: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我们再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大家再观察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朋友等是怎样动的?用手比一比,并给这种现象起名。(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生1:它们是直直地移动;
生2:它们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生3:可以取名为移动、平移。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出示课件4),像这样直直地移动的运动方式通常称它为平移(相机,板书:平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所谓解放头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畏惧,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运用学习“旋转现象”的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怎样让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作平移运动?办法好的小组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教师的适当表扬,使他们深深体会温馨与和谐,并沉醉其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主体”充满真切的关怀鼓励,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心灵智慧、知识的光辉盈溢课堂。
1、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去了公园,现在有位小朋友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和游乐园,想不想去?(想)那就赶紧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课件5)
学生找一找录相里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找得准的奖励朋友卡。
生1:黑天鹅在湖里游泳是平移现象,因为它是直直地移动。
生2:大象的耳朵扇动是旋转现象,因为它扇动时改变了方向。
生3:马儿跑步既是旋转现象,又是平移现象,因为直着跑的时候是平移,拐弯跑的时候是旋转。
2、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可多了,大家能说一说么?(说得好的发朋友卡)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转与平移的现象,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特点,将知识优化,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外延进行拓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课外延伸。
原来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你们将会在身边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平移
平移与旋转的说课稿全国一等奖篇十四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主动去体会和感受数学美,更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选择的是“平移与旋转”,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比较直观、形象。在教学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有条理的用语言叙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方法主要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轴对称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学习通过平移、旋转或两种方法结合的方法变换图形。
“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估计的过高,学生操作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导致授课比较紧张,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出示。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能把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与操作不符。
3、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是位置发生变化,只要利用平移最简单;如果仅仅是方向发生变化,那么就用旋转的方法最简单。
4、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只注重了图形变换方法的多样性,对变换方法的最优法强调的不够。课后还得多加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