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模板1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面试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报告,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渠道;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社会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二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xx年3月18日至23日参加了为期6天的县旅游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培训班采取浙大教授授课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融资、旅游品牌营销与策划等专题,并就广德县如何培育旅游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做了探讨。
通过学习,感到我县乡村旅游存在以下问题:
农家乐不是农业文明的简单堆砌,而是农耕文明的沉淀和展示,是农村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浓缩和升华。而农民的思维特征是实用性强,重模仿、轻创新,经营理念雷同,方式单一,体现在庭院样式、室内陈设、菜肴品种等都比较相似,缺乏个性化色彩。同时,受文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局限,他们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绝大多数仍处于简单的“农家吃”水平,甚至连观光、采摘等较低层次的活动也无法开展,总离不开“换个地方打牌、换张桌子吃饭”的模式,顾客重游率很低。
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景区的内涵和品质,而乡村旅游首先依赖于硬件环境来吸引客源。农家乐大多建在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或农地,这也是吸引城里人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部分农家乐在吸引人气带旺财气的同时也污染和破坏了附近的环境,而旅游设施的修建也挪占了大量基本农田。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游客来了根本体会不到淳朴自然的山水风光,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经营小型农家乐虽然所需场地不大、人员不多,但它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卫生、安全、消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我县除了主要的几大山庄外,其他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同时,农家乐管理涉及到农业、旅游、工商、卫生、消防、公安、环保、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扶持、规范这一新兴产业,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服务不规范、监督不规范的现象。
针对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加强四个结合:
中央有关文件强调,要“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俗表演项目和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由此可见,农家乐是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其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对我国农业文明中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保护和提升。可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包装、优化,不断赋予乡土人文新内涵,促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农家乐的吸引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旅游业在本质上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有着一致性。环境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更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生命所在。经营者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就会主动自觉地去保护、美化周边环境,将自身发展与环境发展结合起来,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谋求旅游业的一时发展。因此,切实保护好优美和谐的乡村生态环境,合理引导、科学规划农家乐的产业布局和经营规模才是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必然之路。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农家乐特色村,真正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管理,是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一方面要制订出台农家乐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全市农家乐进行专门的宣传包装,凸显特色,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主体作用。通过成立协会,对内加强自律,对外创出品牌,使农家乐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力、有市场。通过规范项目管理,保障游客和村民权益,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形成行业自保利润,统一服务质量和价格,避免不良竞争;引导业主间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联手发展,真正实现共同致富。
发展农家乐,政府除要发挥引导、指导、监管作用,还要从环境、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要完善乡村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系列性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项目,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乡村旅游区域之间合作,着力构筑与周边县市联网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同时要明确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布局和项目,引导农家乐合理开发,防止盲目开发而导致亏本经营、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促进农家乐有序、健康发展。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三
摘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来说,随着“入世”几年来,各种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对“世贸”原则理解的加深,旅游行业本身的结构调整的加速,境外的资本与企业进入国内的领域的扩大,旅行社业的经营体制出现新的变革。
本文指出一批重大改革的举措出台促使了我国进一步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大环境。
关键词游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旅游扶贫
一般来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两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效应方面来看,旅游业有两个突出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从劳动就业来看,旅游业是一个拉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旅游业的发展,对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消极效应主要来源于旅游业的产业链过长,涉及范围广,以及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
一、旅游业完全收入对gdp的作用
旅游业完全收入=旅游业直接收入+旅游业相关行业收入。
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它不仅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带动和促进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文化娱乐业以及对外贸易等行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增值效益。
据此就可以计算出旅游业完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旅游业外汇收入增加对外资利用的作用
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大量人、财、物的加速流动。
由此形成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决策机率大大增加,旅游环境从本质意义上说,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构成,所以,旅游业通过正面促进对外开放,使区域内的引资和投资额增加。
权威调查表明,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一美元,将会使利用外资额相应增加5至9美元。
为统计方便我们取利用外资相应增加额的中值为年均利用外资的增加额,即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一美元,相应利用外资的增加额为7美元。
三、旅游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旅游业的种种特性,旅游业日益成为消除地区贫困的有效途径。
旅游扶贫是一些自然和人文资源相对丰富或独特的山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即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带动贫困山区的脱贫。
旅游业总体上是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这就决定了旅游对就业者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比较适合普通劳动者参与就业,所以,旅游扶贫在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问题上也是效果显著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鉴于旅游开发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显著作用,国家在一些投资政策方面都向旅游业作出倾斜,这方面突出体现在近年来的国债政策上。
旅游国债主要是投向中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效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旅游业在扩大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游业是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五”期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年均增加50万人,间接增加250万(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相关行业将增加5个就业人员),五年共新增就业岗位1500万个,占第三产业新增劳动力的37%,占全国新增劳动力的'32.2%。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业将在中国就业问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就业的增长点。
国家计委和国家旅游局初步确定,未来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适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达到年均增加就业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左右的目标,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大、整体素质高、经济效益好、容纳就业多的重要行业。
五、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当一个产业在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据一个比较大的比例时,这个产业的波动将会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
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并且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的行业,与多种因素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从空间来看,旅游活动至少涉及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地;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很大的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与国民经济中的大部分行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社会活动来看,它与社会的政治、文化等存在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因素能动的产生反作用。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考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新的环境下找准位置,在新的发展中发现和利用机遇,为实现国家的总体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泰民安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的政局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预见,我国旅游行业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钱春弦.旅游业正成为消除贫困创造就业的助推器.新华社..
[2]侯辛.消除贫困:中国旅游业肩负重任.中国旅游报.2003.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四
内容等三部分。
(一)毕业论文提纲封面、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二)毕业论文提纲内容
1.毕业论文提纲结构说明:论文提纲要求至少列出论文的章、节、目三级标题,用以反映论文的结构框架和逻辑层次;此外,论文提纲的各级标题后都应有简洁的文字陈述观点,必须准确、清楚、合理地表达其涵盖的内容。
2.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提纲提纲内容文字。
(2)毕业论文提纲内容标题:提纲一级、二级、三级及以下标题格式要求。
一、某地旅游资源的概括
(一)、某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二)、某地旅游资源的简介
(三)、某地旅游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区别和互补性。
1、某地旅游资源的特色
2、周边旅游资源的特色论证是否具有互补性。
二、某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地方发展需要。
(二)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三)促进地方增收、增加就业、人均增收
。。。。。
三、投资及收益
1、分析客源市场情况。包括客源市场信息,客源年增长情况等等。
2、投资项目和金额。包括投资金额,开发项目。
3、收益情况分析。包括年收益额,多少年后可以赢利和收回成本。论证是否可投资开发建设。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五
2.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3.“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
4.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
6.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7.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
8.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9.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0.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2.旅游品的营销策略
13.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4.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
15.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6.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7.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
18.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
19.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
20.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六
[提要]目前在中国互助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互助旅游者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互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除了更加的自由、自主外,而且非常的经济,同时能够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本文以互助旅游网站发展为线索,重点研究分析互助旅游网站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互助旅游网站健康发展。
互助旅游网站的产生及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会导致旅游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变化,互助旅游应运而生。互助旅游就是将本来互相不认识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互相了解、熟悉,并且协商交换各自的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的配备设备,或者约定相互提供旅游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旅游费用,提高旅游质量等目的。
互助旅游的出现吸引了目前众多年轻人以及爱好旅游的人群,互助旅游网站更多成为一个不同城市旅游者的交际圈子。国外互助旅游的平台出现的较早,例如 couch surfing,虽然它也吸引了不少国内的旅游者,可是国外沙发客互助旅游网站毕竟是全英文交流,受语言的限制,沙发客网站在中国还只是小众享受。
年国内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互助旅游网站。创始人是苏州的一个网民叫做仲一,仲一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改变他人生的信息 国外盛行一种城市或居家互换旅行,居民可以给旅游者提供住宿和早餐,而旅行者则与他们分享旅行快乐。 这种新颖实惠的旅行方式让仲一产生了灵感,204月,仲一的个人网站 游学中国 出现在了网友的眼前。仲一把自己欲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发布出去,也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参与互换旅行,并且坦诚的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仲一的100天互助旅行,周游了全国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结识网友上百人下至16岁,上至66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所到之处全部由当地网友接待,除去交通费和景点门票,整个旅游总计花费才3,000多元,成了一次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的周游。信息的真实性吸引了网友的注意,一将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 互助游 ,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接待来进行的旅游活动。随后,又创建了一个与网友以交换方式进行旅游的网络平台 仲一互助旅游论坛,提出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的口号 鼓励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尝试互助旅游,于是这种新鲜的出游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知。2015年6月,仲一创办仲一互助旅游网络技术公司,开始对互助旅游进行专业化宣传推广。互助旅游网站在运作模式上大致相同,如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旅游网、u客旅游互助网等都主要是以论坛发帖的方式来运作。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各种互助旅游网站层出不穷,已经有少量的互助旅游网站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互助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规模都不是很大,真正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其探索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根据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显示,61%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互助旅游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33.5%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的互助旅游网站缺乏具体的信誉等级,还有5%的旅游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信任问题。通常旅游者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是难以全面或正确地进行认证,虽然现在许多网站都要求旅游者们将自己平时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分享交流,从而产生信任,但是网络本身毕竟是虚幻的,对于互助旅游,目前的网络平台没有具体的信用度和经验值,导致一些旅游者对互助旅游望而却步。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在活动的组织上,很多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站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帖子管理,没有深入到旅游者的活动当中,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许多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接待费用是否aa制;接待的网友是全程陪同旅游还是只是部分陪同;接待方的 地主 不是与你进行互助的网友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导致双方主体产生违背互助旅游初衷的不愉快经历。
提供的附加服务还不够完善。互助旅游的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互助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如发生纠纷没有具体的反馈投诉机制;旅游者景点、地主接待状况等级不明确;网络社区安全无法保证等。
缺少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互助旅游包括网络、旅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网络运营的同时需要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线路设计等从而让旅游者的旅途无忧,同时,还可以提供保证金制度,让招待您的沙发客交保证金给第三方机构让其代为保管,在旅游体验结束后返还,如果一方违约则将违约方交纳的保证金交给受害方等等一些类似的措施。目前的一些互助旅游网站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网络社区的活跃人群比较固定。在互助旅游网站上,人们通过在论坛、bbs上发帖相互交流,而在这些论坛上比较跃,发帖较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其他一些会员仅仅发过一次就再没有活动过,很多用户都只是随便看看帖子等,而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加入、融入进去。目前网站还缺少吸引新的注册用户来网站交流发帖,在扩大活跃人群方面还没有一定的措施。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对策
许多互助旅游网站的开设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个人兴趣,网络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的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保障部门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社区、正确引导互助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引入保险机制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诚信保险、旅途保险等等,从而保障互助旅游者的利益。
明确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如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网站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 地主 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 地主 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应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从而减少旅途中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七
【1】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潮的到来,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增大,随之而来的大学旅游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文章从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创设三下乡教学实习模式等方面对高校旅游专业教育进行了改革。
随着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国内出现一波旅游热潮,企业急需大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有旅游企业的实践经验,毕业后可以立刻投入工作,并且工作能力优秀。
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中学知识的承接和深入,又是迈向职业教育的基础,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显得十分紧迫。
这里主要以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要
更新教学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旅游管理人才。
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要求的对接显得十分重要。
旅游经济学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求毕业生有高度的地理科学研究能力、高度的旅游规划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并能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分析、加工形成新信息和旅游产品,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
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口头知识输送的形式,改革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一种以学生为思维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新学习、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旅游规划创新项目的科研工作。
(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需要
作为从高考的魔鬼训练中过来的学生,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对地理的基础知识非常熟悉,因此在大学地理教育中不能重复高中的教学内容,而是必须在高中的地理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旅游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旅游管理专业地理教育改革的途径
(一)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掌握旅行社经营、酒店管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等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
具备旅游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在集思广益和对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更新。
增加了实践课程的学时,确定了12门课程为核心课程,每门核心课程都有课程实习。
同时对可出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了专业特色教育平台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供学生选修,并根据学生选修的情况进行课程开设。
1.调整重复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内容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但由于教材的重复,各位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重复讲解同一内容,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通过多次讨论和协商,对教材中难、偏、繁的教材进行了删减,对重复率高的课程进行了整合。
整合成10门核心专业课,并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对落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2.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旅游知识的全面掌握,塔里木大学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教学,学生学习ppt展示,和实际操作教学等多种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重点采用了头脑风暴法进行知识点和旅游热点问题的深入交流。
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达到引导学生自学和终身教育的.目的。
3.改革实践教学,加强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创设三下乡教学实习模式
新疆是一個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自然旅游专业品质极高的地区,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对南疆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了解。
有专业老师带队设置调研的目标和手段,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2】基于旅游管理本科生的酒店实习满意度研究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酒店实习就是一种实践教学,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绝对性的主体,因此,学生对于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应该是这一过程中首先考量到的问题。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前社会背景下,服务产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数流向了第三产业中,包括酒店业、旅游服务业等。
通常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会组织实习活动作为实践教学,酒店实习满意度是一项针对学生的调查方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满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留在岗位上继续任职,以及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全面认识。
本文主要基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低的现象,阐述了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酒店学习满意度的相关对策。
一、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现状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酒店实习往往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学校通过与中介机构达成协议,由中介机构代为与酒店交涉,酒店向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并支付一定的薪酬。
在这种教学模式上,理论上是可以得到四方共赢,酒店为学校的实践教育通过了实践生产的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专业,接触社会的学习机会,而酒店需要支付的薪酬往往也比正是员工来的少,当实习达成协议后,中介机构也能够获得相关的费用。
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酒店实习就是一种实践教学,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绝对性的主体,因此,学生对于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应该是这一过程中首先考量到的问题。
从许多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酒店实习后,对于酒店满意度较低,留在酒店继续就业的比率较低,而选择酒店行外就业的现象十分普遍。
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行业内“低进入”和“高流失”成为众人皆知的规律。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
导致旅游管理本科生行业外就业的原因很多,学者们从学生个人、世俗观念、高校、行业等方面归纳了众多影响因素。
本研究认为从源头上来看,学生在校期间酒店顶岗实习环节的满意度状况是造成行业外就业的罪魁祸首。
以下从酒店实习实践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主体的不同角度,对于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低做出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大上的,也是为学生着想的。
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旅游管理本科生的酒店实习满意度差强人意。
有数据显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日后的择业,包括实习酒店内及酒店行业内就业。
许多学校将学生引导至酒店实习后,便完全对学生的实习生活与学习不管不顾,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心理指导和实践指导,过分依赖酒店的就业实习指导,实际上,许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学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和抱怨,更加毫无工作满意度可言。
(二)酒店方面
从酒店的层面来说,提供岗位给学校进行实习教学,主要原因是为了进一步的为酒店经营培养储备人才,同时还能够某种层面的减少人力成本。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八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因为其成立时间不长,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存在着目标模糊不清、缺乏学校支持、缺少社会平台、缺少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施双导师制、完善培养计划、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的举措,为高校培养实践型创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双导师;实习基地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总理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口号,自此国内开展起火热的“大众创业”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国家提出这一口号,作为最具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就应该更加积极的响应,作为研究和创新的大本营———高等院校更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大学生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就业,采取资金、政策、培养、目标等多种形式支持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点,其教育模式、课题体系、教学评估等方面尚不完善,需要进行研究、实践,提出适合本科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目前国内旅游正式如火如荼的发展,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市场机会,旅游行业管理亦日渐规范,为学生创业创造了日渐规范的环境,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在逐渐增加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杨凯(2011)通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有态度积极,创业教育基地有所改善,家庭对于创业态度明显改善等几个方面的明显进步;王蕾(2010)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社会、自身因素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发现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缺乏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不足、企业没有在创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弱等5个方面的不足;王新越(2016)认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传新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校园文化氛围、政府支持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总而言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所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大力改进。
三、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一)学生创业目标模糊不清
对于新建本科而言,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都是有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学校,对于本科培养计划的制定基本都是参考其他很多地方的同类型本科院校的培养计划制定,对于培养计划的制定,没有长期积累的经验,还需要在长期的学校自身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才能不断趋于完善,培养方案的不完善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对于创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计划)的构建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尝试,建立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融合的、具有充分支持的创业教育体系(计划)。
(二)学生创业缺乏学校支持
很多本科院校文科专业都取得较少的支持,作为旅游管理学科而言,目前是属于教育部的控制发展专业,控制招生数量和专科升级为本科的计划,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比较不利的影响。工科类或者综合类院校,都会比较侧重于比较能够出成果的工科或者理科专业,对于文科类专业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如工科专业,导致工科专业侵占了旅游专业应有的招生人数、发展经费、支持力度等,使得旅游专业的创业培养体系建设步履维艰。
(三)学生创业缺少必要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缺少前期的长期积淀,对于业界的合作和联系还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方面存在着层次级别不够、实习方向选择不多、实践目标不明确、平台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与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公司、旅游景区、ota企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良好的平台,新建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实训基地的选择方面就有量不足、质不够的问题,成为学生接触业界的最大障碍。同时,学校未能通过大学生挑战杯、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等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使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这些平台形成创业意识、接触业界最新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为毕业之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四)学生创业缺少技能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人才引进、学生扩招、基建扩张、本科评估等重重的压力,对于完善培养方案、建设完整实践实训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都还处于实验之中,需要长期的实践能够不断更新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受限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等问题,学生主要侧重于理论教育,对于各种实践技能还没有跟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业界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技能都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学生的对于创业的自身准备严重不足。
四、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
(一)构建双导师制,推动学生创业意识
国内高等学校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这四年学习过程中,实训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却未能得到相应的增长,学生对于业界的动态把握、知识更新、从业经验知之甚少,对于毕业之后进行创业活动没有更多的指导作用。而且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引进过程中,为了完成本科教学评估,主要是注重高学历的人才(应届的硕士或博士),这些高学历人才对于科学研究有着充分的能力,但是应届毕业生没有更多的行业从业经验,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缺乏实践性指导,不能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无裨益。对于以上问题,对于学生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内目前很多mta(旅游管理硕士)的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度,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之后,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实施学校学术导师和校外业界导师双导师制度,学校学术导师对学生实施学校管理、学术指导、毕业论文等方面,校外业界导师对学生进行行业实践指导,让学生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及时把握最新行业动态,积累行业从业经验,为后期创业做好经验积累。
(二)完善培养计划,明确学生创业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制定的培养计划要切合本科培养目标和地区、院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性大学要着力培养更多的高理论水平的人才,支持其前往高层次的学校和学历进行学习,培养更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社会输入更多的研究人才,其教育教学体系更加侧重于理论教育。新建本科院校都是刚刚才升级为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地方性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学生多数毕业以后都会走上工作岗位,制定培养计划要更加要考虑实践的重要性。新建本科院校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制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包括学生的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学生技能培养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依托于校内的实训实验室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基地。对于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专科时期的资源和教学方法,专科时期遗留的实训室和实验室要充分利用起来,专科时期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舍弃,只不过要更加完善,各门理论课程中要合理分配讲授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例如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模拟导游、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等课程都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以便于学生对于酒店运营过程中各类需要实际操作的岗位都有所了解,并且逐渐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高层次、高水平实习基地,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规划、星级酒店、ota企业等多方位的实习基地,实施轮岗制度,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使学生全面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为毕业之后的进行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校企合作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搭建创业平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促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高校和企业合作,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通过组织学生认知参观学习、进行定岗实习、轮岗实习等多种方式为高校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习理论的同时接触业态,熟悉企业运作,学习企业各层(高层、中层、基层)管理方式,免于对行业认知的一片空白。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合作,通过资金支持各种学生参与的横向课题(以各类创新创业的应用型项目展现),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的模拟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加类似的课题申报,相当于校企给他们一个实战前模拟演练的过程,增强他们创业的思维能力、自信心以及相关的流程。
五、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多数都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型高校,学校的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大环境,快速融入到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去,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重要举措,又是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2]王蕾.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杨琼.高职旅游管理创业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九
摘要6-7
abstract7
目录8-12
1.2.1理论意义15
1.3.1文献研究法16
1.3.2访谈分析法16
1.3.3问卷调查法16
2.1.3藏文化主题酒店的概念界定24
2.4.1顾客行为倾向概念界定57
3.1.1访谈对象62
3.3.1顾客体验70
3.3.3顾客行为倾向71
3.4.1问卷结构71
4.1样本来源76
4.7.1顾客体验与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分析109
4.7.3顾客体验与顾客行为倾向的相关分析110
6.1研究创新133
附录二访谈提纲151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借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这块的成功经验,结合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
一是顶岗实习,这类实践方式大多安排在暑期或大四上学期,由学校牵头,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各派一名老师进行跟踪管理。二是见习,即结合课程需要,利用课程时间,前往旅游企业参观学习,一般安排2~4课时,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本专业的《导游学》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会由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前往武汉市著名景点进行现场的模拟导游讲解实训,通过现场实训,既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机动实习,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习企业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老师会适时提供一些实习信息和帮助。四是课堂模拟实训,即紧紧结合课堂环节,展开课堂模拟实训,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实训环节与实践有所脱节。由于实训环节的设计由在职老师来完成,而专职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长时间与实践环节脱节,导致设计的实训环节与真正的实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课堂实训环节很难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顶岗实习大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岗位,并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技能目标去实践。一般来说,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以酒店为例,最少是三至四个月,有的酒店则要求最少6个月,而这个时间段,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多数学校也只能做到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展开一次这种类型的实训,而酒店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给学生们设定的顶岗职位往往是从一开始确定,整个实习期都不会改变,虽然这是基于酒店自身质量管理的需要,但从学校角度来说,此种实习离我们预设的通过实习实现学生各项技能的目标相差甚远。而通过本专业近几年的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来看,学生由于无法实现自己对实习的预期,在实习过程中中途放弃,抱怨连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3)无论采取何种实践方式,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失。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无论是通过课堂还是课外实现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开始时,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实践环节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位,导致他们自身对实践环节的预期与真正接受到的实践实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会转入迷茫状态,而一些过于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同学,则采取消极反抗的方式,消极对待实践环节,使得实践环节成为专业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实践教学缺乏技术支撑,这里的技术支撑既包括软件支撑—人力技术支撑,也包括硬件支撑—物质条件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由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板块构成,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属性的不同,校外实习基地以酒店居多,导致培养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而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大多要滞后于实际情境,加之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指导,导致实训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1)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上来看,应不断更新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场地。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等各个行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学校教学实践场所大多都是模拟实践场景,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形式大于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受制于学院经费的调度,一个教学实训室使用年限至少1年以上,而旅游行业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实训室的硬件更新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场地的更新和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2)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内容体现时代性的特点。
首先,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材上看,一方面,由于编书的作者的实践和企业经验有限,因此教材对专业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必然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借鉴意义也很局限。
其次,从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反映来看,实践的内容仍然围绕行业的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本身相对简单,学生认为通过实习短短一周基本能掌握,因此对学习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实践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教导的主体——实践课教师这个角度来看,实践课教师大多并未从事专业实践,至少是近期与行业接触并未十分紧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不能体现行业最新动态,这样就造成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不能与时俱进。
因此,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结合学生特点与行业变化,设计出既能体现行业变化,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3)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力支持上来看,应丰富教学团队,除了鼓励自己的老师,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与实践接轨之外,也可引进相关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双师型人才,这是近几年经常听到的字眼,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理论型的,而有实践技能的人才,由于学历的受限,并不能进入高校教师这个队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为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与增色,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引进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我们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与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获得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的教师也可旁听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以期打破目前实践教学中的尴尬局面。
(4)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支撑上来看,实训室设备需定期更新,这个就需要学校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支持,另在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上面,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可采取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学生在课余可利用实训室的设施设备,使实训室设施设备利用价值最大化。
从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来看,实训室的建设状况因各个学院的财力与重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态势,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实训室只在上课的时候开放,其他时间是关闭的,这也许是出于学院方便管理的需要,但是根据资产折旧的'理论,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会让我们的资产发生无价值的折旧,另一方面,也让在课堂上没掌握的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外进行练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训室管理上,可由学生组织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全天对内开发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之余也能进入实训室练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提升其对专业的认同感。
(5)开设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打破课堂呆板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第二课堂的出现,一方面,能打破学生对课堂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能轻松的融入;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可以以学校文化,学生生活为内容来展开,如在春秋之际,为在校学生提供春秋游线路的设计,并提供向导服务;在新生入学之际,带新生玩转校园;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特色活动,打造校园特色的旅游文化节;承揽学校内部的小型会议的组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在学生生活的校园以及班级生活中,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学生从教学的对象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二是作为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应不拘于形式和管理方式,大胆创新,校内,校外共同升级,不断丰富与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应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02).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10).
[3]邵文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系西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3届毕业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这份自荐材料,给我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期间我学习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系统的学习了旅游经济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调研、财务管理、餐饮管理、酒水操作、饭店客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景区管理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由于我对计算机的酷爱,还自己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精通计算机硬件知识,精通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精通microsoft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精通frontpage、photoshop等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70字。在英语方面,我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英语口语更是我的强项。
从大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得到了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曾做过家教,在肯德基做过服务生,在酒吧做过吧员和歌手,在黄金周的时候做过义务导游等等。
我自认为自身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极强的创新思维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的个性开朗幽默,善与人沟通。我的特长是唱歌,曾在首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中凭借自己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获得西北赛区的三等奖。
如今是我离开校园的时候了,我希望能在新的环境中打开一片新天地。我期待着属于我的机会,因此我怀着自信向您推荐自己,如果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愿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虚心尽责、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竭力为公司的发展添一份光彩。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此信,期待着您的早日答复,
愿贵单位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敬呈
2005年11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二
近年来,国内居民呈现出强大的旅游需求;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结构、体制、管理、营销方式等方面将带来深刻变革;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影响到旅游的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和进程,也将大大改变目前中国的客源结构。
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使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创新发展的时期。
在旅游业总体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特点进行剖析。
1需求透视:假日旅游与市场促销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三
边防管理专业论文提纲(二)
摘要:在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中展开平易近警轮岗交换,有益于优化警力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激起部队活气,晋升部队治理效能及边检机关正轨化扶植程度。笔者采用材料查询、座谈访谈、问卷查询拜访(206份)、抽样查询拜访等方法,以g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平易近警轮岗交换任务为调研模子,对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平易近警轮岗交换任务停止了专题研讨。经由过程研讨总结g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职业化改造以来平易近警轮岗交换的整体情形、根本做法,找准任务中存在的成绩。并自创应用古代公事员轨制(或称文官轨制)的相干实际,对树立平易近警轮岗交换的机制、准绳及法式等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力争以此树立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涯相顺应,与《国度公事员法》相连接,与《国民警员法》相配套,具有收支境边防检讨任务特点的平易近警轮岗交换体系体例。
摘要4-5
abstract5
目录6-7
1绪论7-10
1.1研究背景7
1.2研究重点7
1.3文献综述7-9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9
1.5主要术语说明9-10
6结语30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四
伴随社会与经济地不断进步,旅游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
但是,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此时的环境下浮现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景区的粗放管理尤为突出。
如何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1、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旅游相对封闭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大国,如今向旅游强国迈进。
在几十年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一定规模,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行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其产业结构都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正是因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问题,例如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规模不合理等。
实施的《旅游法》,只是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旅游产业发展,而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2、旅游行业市场的运营模式缺乏合理性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行业市场运营,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且包括了国外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的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运行宣传,例如海报宣传、电视广告宣传、广播宣传等,难免达不到理想效果。
旅行社组团运营模式,也出现中间环节利润下降、散客增多、导游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模式,还需根据时代背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改革,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备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结构上都存有不同的不合理因素,其中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内部结构、数量结构等存在不合理性。
为了实现可续发展对旅游的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每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由旅游行业的整体特性决定的,在向游客提供服务的每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致使旅游的总的质量下滑,而且游客所需的服务不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提供完成,必须一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
然而在旅游行业的每个结构层次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完整的旅游行业的竞争和管理。
所以,在构筑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不论是在增加竞争能力还是增加行业产业链的竞争能力都必须要做的。
4、旅游产业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当地人民经济活动的失误会一定程度破坏自然环境。
人们经济行为对于景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工商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废渣以及出现的噪声污染了景点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景点应该有的安静。
此种行为不仅使景点失去了以前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流和安静的气氛,而且还由于环境污染而降低了游客游览的兴趣;另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环境开发和农业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得自然人文环境遭受了直接的不良后果。
二、可持续发展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
由于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政策滞后产业发展情况。
因此,通过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系统工程思考之中,以景区等旅游核心吸引物为依托,融入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交通业等配套政策支持,重点突出地区的旅游发展功能,以旅游产业综合体,带动周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和全局观的系统发展思路。
2、积极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创新
设立生态旅游和局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鼓励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旅游景点必定依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标准,促进景区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政府在考虑土地规划的同时,不仅要重视景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而且要把土地附作物上的生态资源,纳入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的体制创新问题,探索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把生态建设、开发、保护、管理融入到一个新的体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更新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把传统中旅游产业结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重心,转变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即以旅游低端服务的产品对应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旅游高端服务的产品对应的产业结构。
重视旅游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体系,做好旅游景区发展可持续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化行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转型。
特别是要重视旅游产业各个链条的合作,增强各行各业的沟通与交流,基于现代技术,融入产业发展,改变内部结构,促进行业自身更新升级。
另外,重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有效协调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五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始建于,专业学生在京津冀地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就业率、社会声誉都不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与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尚未形成;院校、学系与旅游、酒店行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办学活力不足。
2.学院对本专业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院作为河北省属冶金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发展思路下,学院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经费投入很不够。校内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主干课程改革的进度;专业教师引进不足,旨在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在职培训或下企业锻炼严重不足,导致师资数量不够或教师能力不匹配。
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星级酒店和社会(餐饮)酒楼、旅行社以及相关服务业。近年来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的矛盾主要有:
1.企业需要经验丰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而我院毕业生虽然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知识教育,往往不具备工作经验和技能,在就业初期,往往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虚心学习基本技能,表现为“高不成低不就”,难以尽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2.企业需要自身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礼仪、公关、理财和文字能力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协调型人才,而我院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生活条件优越,动手能力不高,个别甚至不注意一般的礼貌和礼仪,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尽管具备学历,却难以尽快胜任管理岗位。
3.企业需要能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但在实际工作中择优选拔,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锻炼、考察过程,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毕业生毕业后首先面临生存压力,毕业后如不能解决吃住问题,只能回农村老家。因此,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待遇较好,能安身立命的归宿。
学生毕业后往往按照生存、就业、发展的程序“分三步走”进入社会。毕业初期面临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考验,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很难选择到自己志愿的“对口专业”就业,往往先在有利于解决生存的餐饮服务、酒店服务或者相近的推销行当初步就业,以解决食宿问题。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后,部分毕业生往往“骑着驴找马”,再跳槽到“专业对口”单位工作,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不能尽快在相关专业就业的学生,不能获得专业优势,今后的发展往往受到制约。
鉴于以上现状,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该专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高职教育成才观和面向需求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生源状况比较复杂,有普招、有对口还有单招,招生来源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很大,这就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讲诚信、肯负责、有爱心的品质,成为合格适用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把旅游管理类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对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引导专业教师加强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从市场和学生需求出发,突出高职教育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针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要以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设置,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确保与旅游酒店行业需求相适应。以往的成功经验是: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越具体,岗位针对性越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越受企业欢迎,就业情况就越好。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为便于就业,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把专业主干课程,和实习内容相结合,学好学透,缩短毕业生就业初期阶段。适当增设与旅游酒店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传统与民族习俗以及道教、佛教文化常识,文物知识和服饰美学、珠玉鉴赏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2)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合理选择适宜的实习基地,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具有较好指导能力、合作灵活的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有目的地指导实习,解决实习中出现的教学矛盾和问题。在实习期间,要组织学生定期交流实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将优秀的报告或心得材料汇总整理、存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也便于互相学习、借鉴交流。
(3)把课程设置和考取证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每年考证前专门设立“考证辅导周”,组织有关老师集中辅导学生准备考证。这样既方便学生考取证书,又避免学生为考证集中“逃课”。
(4)深化校企合作。组织酒店、旅行社等相关单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骨干进入课堂参与教学、辅导,开办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打工”,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和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职业兴趣,为正常就业提早奠定基础。
(5)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扭转中学教育中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鼓励和锻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建议老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信息量,锻炼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渠道搜集材料,分组辩论,展览观摩等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也可以通过组织拓展训练、集体比赛项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总之,为了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管理类人才,必须将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以切实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类型,在各个地区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整体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近几年来,安徽省逐渐加强对旅游扶贫的重视,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还需要加强促进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突出信息化和特色化。
1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概述
1.1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探索、起步、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其中探索阶段指的是政府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主导,主要是一部分农户自行建立“农家乐”,形式和内容都相对简单;起步阶段指的是有一部分的社会资金投入其中,政府部门也开始对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快速发展阶段指的是政府部门已经对乡村旅游经济带进行统一规划,投入的社会资源更多,各旅游景点已经成为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集体观光于一体[1]。
1.2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1.2.1服务内容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本地常规的天气预报向服务对象提供;二是将日照、气压、湿度、降水、温度等专业的气象要素预报提供给重点服务对象;三是对前两方面的资料进行加工,制定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等指数预报;四是向服务对象提供应急气象预警信号,如冰雹、大风、暴雨等对流天气应急预警,人体舒适指数、48~72小时趋势预报等指数预报,节假日旅游天气预报、重大旅游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交通天气预报等内容[2]。
1.2.2技术支撑
气象服务中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制作、发布气象数据以及服务产品的设备;二是气象预报平台和技术。当前在安徽省的各个市(区)及乡(镇)地区,都分布有自动山洪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以及大气电场仪、负氧离子监测站、空气气溶胶监测站、土壤水分观测站等不同类型的专业气象监测仪器,在整个地域内构建出统一的气象监测网络[3],并通过不断完善监测预报预测业务体系,提高其精细化程度,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已经能够全面开展。
1.2.3主要服务产品、发布方式及渠道
目前,安徽省乡村气象旅游服务的产品可以划分为气象资料服务和旅游气象预报服务两种类型。气象资料服务类产品包括乡村旅游保险气象、景点实时气象要素发布、气象特征景观条件分析、种养殖业气象条件分析论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评价论证、历史气象资料分析等;旅游气象预报服务类产品包括大型旅游活动专题保障预报,高温、大雾、雷电、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或影响天气预警,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交通干线(高速公路等)气象预报,旅游景点短临预报滚动发布,旅游景点、城镇、乡镇精细化24小时天气预报,中长期(周、月、季、年)天气预报等。发布方式和渠道比较依赖常规的渠道和模式,较为传统、落后[4]。一般采用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以及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现代媒体和新媒体为主。
2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2.1调查对象
为了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业气象服务需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走访调查,收集在乡村旅游中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以及总结出还需要改进的方面,其中将度假旅游区、、市旅游局、市气象局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2.2调查方法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查询资料、走访谈话等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以游客、从业者、管理者为主,保证所收集到的乡村气象服务需求资料具有足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3调查结果
通过初步分析收集到的调查资料,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起步比较晚,导致服务品种单一,与当前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发展需求之间不相适应;二是具有较大的需求,发展速度比较慢;三是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大,通过改进和优化渠道、产品、装备、技术,其服务工作的提升空间还比较大。
3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发展起步比较晚,当前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整体状况不佳,没有产生较多的经济效益,导致财政压力增加,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中日常运行维护、产品制作、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投入的费用,主要是依靠气象部门自身筹措。
3.2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在气象部门中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仅包括应急气象预警、应急气象服务、部分气象指数预报服务初步开发、实施监测常规气象要素服务等几个方面。而且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来说,这些服务内容都过于宽泛,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服务对象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常规气象服务与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之间差异很难区分,进而导致其社会认可度比较低[5]。
3.3服务方式被动
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者所提供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受众不具体,常常与一般服务使用者之间混淆;二是潜在服务需求者获取和甄别专业服务产品的难度比较大,即使利用多种渠道,也只能够获得一般化的应急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正是由于服务产品缺少专业性,导致服务投放受众不明确,专业化服务渠道较少,导致整体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3.4缺少专业化的服务人才
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乡村旅游从业者、相关社会商业机构及服务机构的人员共同组成乡村旅游服务队伍,虽然以气象部门人才队伍作为主力,但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低,难以为人们提供专业的服务[6]。
3.5服务效果不明显
在服务提供主体中,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总体服务质量偏低。虽然各类气象服务品种类型比较多,但由于形式和格式不统一,服务产品的专业性比较差。服务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和观察乡村旅游的游客以及从业者需求,导致服务产品与使用者需求之间不匹配,实用性不强[7]。另外,服务产品的可读性和通俗性都比较低,甚至有时更加重视分析和描述天气过程、成因,且专业术语的使用也比较多,导致用户难以很好的理解产品内容。
4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有效建议及对策
4.1理清政策关系
为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当地政府必须加强政策支持,这也是乡村旅游得以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如果在发展进程中缺少宏观指导,就会失去方向。因此政府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不仅要考虑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气象服务的有效发展。一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职能。在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方案的时候,政府部门需要综合考虑相应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并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乡村旅游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乡村旅游与气象服务内容之间的一致性。而且气象部门自身也应该主动配合,加快开发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气象服务内容质量[8];二是需要将政府购买、提供公共服务理念进一步的强化。气象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是乡村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都需要有充分了解和认识。为了保证需求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就需要积极的应用政府直接购买、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4.2加大资金投入
明确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作用和地位之后,管理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上述分析,资金投入较少是限制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并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体系,保证各个方面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9]。
4.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就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尽快建立起集技术、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服务团队,保证各项服务需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4.4全面提高基础气象业务技术支撑能力
当前主要以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为主,在发展进程中,仍然需要以此为基础,为乡村旅游提供气象服务。就硬件方面来说,需要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综合布点进行重新优化,确保在满足气象行业格点距离标准和站点距离密度的基础上,对景点集中地区的站点进行重新设置,全面提升气象要素采集质量;就软件方面来说,需要促进数值预报产品本地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天气预报网格的精细化程度,提高对成片乡村旅游景区的关注,加强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10]。
4.5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通过提高基础气象业务技术支撑能力,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提高服务产品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重视。但在安徽省受旅游方式、地形地貌的限制,乡村旅游发展类型和模式种类比较多,导致对气象服务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产品,在服务内容上也有所侧重,保证服务效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注重对服务成效的检验。在共性需求产品中,常规要素预报需注重时效性、准确性的提高;各类旅游指数预报,需要优化支出公式,并加强对户外探险、漂流、自驾车等新型指数的开发;应急气象服务则需要注重准确性的提高,并根据不同景区的实际情况,优化重点防御指南的内容;农业气象服务中需要提高对农时、节气的重视,强化其指导作用。在非共性需求产品中,休闲观光型气象服务对准确性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还需要优化驾车、防晒、温度要素预报、晴雨预报等指数;户外运动型服务对天气预报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重点优化湿度、风、温度、降水概率等要素预报方面;山地型服务中对短临预报准确率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重点优化湿度、风、温度、降水概率等药物预报,并加强对局部强对流天气的关注,保证局部地区冰雹、大风、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并提供次生灾害防御指南,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建立健全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了全面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确保能够对当地气象服务具体收益做出真实反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5结语
当前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气象服务体系不成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相关部门也没有充分的重视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因此还需要改进和优化。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并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
[1]王林,陈孟琼,谭磊.“互联网+”时代精细化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08):216+218.
[5]丁国香,刘安平,刘承晓,张亚,陈浩,杨彬.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01):71-75.(2016-01-21)
[6]韩笑,李婷婷.旅游气象服务网站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1):180+182.
[7]张悦,田富,贾风春.农牧区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科技风,2015,(05):73.
[8]姜镇泞,王华昕.伊春市旅游气候资源的人性化调查与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62.
[9]顾小丽,钱燕珍,鲍岳建,邬方平.宁波市负氧离子浓度分布与预测模型及其在旅游气象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06):128-133.
[10]程佳,蒯志敏,王俊.苏州市太湖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气象服务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02.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七
一、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二、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
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
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
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
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
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
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
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
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
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
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万能写手之家是一家专门从事代写服务的机构,自创办以来,万能写手之家坚信:没有最好的文案,只有更好的文案,因为有你的支持,我们才更加精益求精,错过等于过错,选择我们,相信品牌的力量!
三、旅游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题目:
《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因素探析》
二、论文背景:
中国的旅游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异常的火爆,而在这一消费市场中,旅行社是刺激旅游者消费的主力军。
旅行社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也影响到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形象,作为行业窗口的旅行社,其服务水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而游客的满意感是旅行社服务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因此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
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向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销售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
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
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
可见,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及游客的满意感已经成为旅行社寻求发展最重视的问题。
三、论文的写作思路:
(一)、旅行社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感的概述
1、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概念
2、游客满意感的概念
3、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关系
(二)、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旅行社在服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主要因素
通过游客跟随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服务质量评价进行调查,(广之旅及游客评价意见表),总结出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1、旅行社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专业素质(态度、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等)
2、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分别作出分析)
3、旅行社的诚信度(承诺的质量与现实是否相符、是否按约定事项实行服务等)
4、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素质(导游的服务态度、讲解技巧、处理事情的能力等)
5、售后服务(与顾客的联系、投诉处理等)
(四)、总结并对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感提出建议措施
四、论文的论证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五、论文结合的内容:
旅行社的售后服务状况、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素质、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调查等。
六、参考资料:本论文的参考资料主要来源有广州市图书馆、相关网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