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脱贫事迹材料(通用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脱贫事迹材料篇一
“过几天,卖掉两只成羊,又可以有两三千元收入。我打算用这钱,把家里的苦柑园再整一整。”近日,晌午时分刚过,xx又将羊群赶出放养。他开心地说,有了养羊收入,加上种植苦柑,还有两个孩子打工的收入,家里这一年多的日子,明显比以往好多了。
今年62岁的xx,家住霞浦县牙城镇凤门村卓岙自然村。早些年,他的两个孩子还未成年,妻子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常年服药,花费不少医疗费,让家庭生活十分困难。xx年,xx家被确定为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挂钩帮扶。
“根据洪家实际情况,镇里和他共同寻找脱贫项目,制定脱贫计划,最后确定让他放养本地山羊。”牙城镇宣传委员章李聪说。
“我早就想做点什么了,苦于家里条件太差。养羊好啊,每天只要花半天时间,还有空照顾生病的老婆,这活适合我干!”听了干部们的详细介绍,xx高兴得直点头。
发展项目确定后,镇里帮助xx争取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用这些钱,他买了10多只羊羔,盖起了羊圈。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仅一年多时间,他家山羊就增加到了20多只。
“去年,我还了前一年的3万元贷款后,镇里又帮我贷了5万元。”xx说,新盖羊圈钱不够,镇党委书记又支持了他4000元。章李聪介绍,镇里还给xx发放了省级产业扶持资金,按家庭人口每人440元标准发放,他家共领到1760元。
2017年,xx又陆续卖出近20只成羊。目前,羊圈中还有大小山羊30多只。
除了发“羊财”,在政府帮助下,xx妻子的医疗费负担大大减轻,这也让他开心不已。他说,过去每个月的医疗费就要上千元,后来镇里帮助办理了特殊病种补助,“比如,以前买5盒治疗糖尿病的药就将近150元,都是自己出钱,现在同样买5盒,自己只要出23元就够了”。
由于xx脱贫意愿强烈、勤劳苦干、脱贫成绩显著,今年2月,他被评为霞浦县“脱贫之星”。
脱贫事迹材料篇二
__,男,生于1966年1月29日,家住__省__市__乡__村八组,中共党员。曾任过社干部、共青团书记、村副主任。__年任__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无间断在基层工作33年,一生对党忠诚,工作积极,任劳任怨。
__村位于__乡东部,全村农户332户,880人。耕地面积1005亩。属乱石滩淹没村,村民耕地少,土地瘠薄,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处于贫困之中。__年被上级评定为省定贫困村。
__年脱贫攻坚以来,__作为支部书记,身先士卒、扎根基层、扎根群众,逐队、逐户按规定纳入方案,找准贫困根源,按照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缺啥补啥。例如:何春均,多年在外务工,父母长期患病无法劳动,何春均有养猪经验,回村后想发展养殖业,可无发展资金、无养殖场地。__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争取资金,谋划养殖圈舍200平方米,并成立荣盛生猪养殖专合社,年出栏生猪150头以上,年利润达20万元,以养殖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共同脱贫。
__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做到长效有产业,短期小微园。两年来,全村建立了支部+公司+贫困户的__市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栽植猕猴桃436亩。支部+能人+贫困户的荣盛生猪养殖专合社。目前__村成立四个专业合作社,能全面带动全村69户,257贫困人口脱贫。
__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成了8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室,75平方米的卫生室,60平方米的法律调解室,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新安装泵站1处,解决了高山社9社30户,110人饮水困难的。猕猴桃产业园区新建高水池四口,山坪塘一处。易地搬迁31户,98人正在建设之中。在上级领导的超前思维指导下,__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乱石滩瀑布加五公里漂流项目,彻底在__村全面消除贫困,为未来__村打下共同富裕扎实根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脱贫事迹材料篇三
毛李镇三坪村四组科技示范户雷鸣,男,34岁,初中文化,一家5口人,劳力4个,种植稻田32亩,示范莲藕2亩,鱼塘2.5亩,家里有大型旋耕机1台,小型拖拉机1台,中型插秧机1台,机动喷雾器3台,电动喷雾器2台,乡村运输车1辆。年经济效益8万多元,今年正准备调整系列种植结构10亩,预计另可增加经济效益2万元。
一、认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带领周边村民致富
雷鸣同志是三坪村示范户当中比较优秀的科技示范户,自从他被当选为示范户后,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还主动带领周边20多户村民致富,每年的《农业科技报》、《垄上手机报》和有关种养殖方面的书籍都是他的必修课。他利用自己家的一间房屋当作教室,把自己家的电脑、电视机、vcd、椅子、桌子等作为教学工具,每月制定出一天召集周边20多户群众在这里听技术指导员讲课,有时还请来外乡镇的种养殖能手来传授技术,有时也把自己所知道的新动态、新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大家,还到处找农业科学技术光碟放给大家看,让大家把好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去年一年就已组织周围群众进行技术培训10次,每次培训人数在30人左右,累计培训人数达300多人次。
二、勇于尝试新型品种试种,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雷鸣同志在水稻种植上头脑灵活、善于钻研,敢于尝试新事物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经验,使他逐渐对水稻种植管理具有一技之长。
“扬两优”产量高,米质好,卖价高,但不抗倒。“丰两优”抗倒伏,有利于后期管理,但前期的种植要求技术含量高。他主动与科技人员相互沟通,相互探讨,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在选择水稻种植中,初步掌握了水稻秧苗的关键性问题及对后期产量、病害的影响,水稻种植中他细心观察总结出了水稻不同品种种植对比情况,经过科技工作者的讲解使他理论上的性状,充分实践相结合。正因为他的开朗与朴实,在包户工作中,科技人员能够与他坦诚相待,促进了干群关系,了解了真实情况,促进了工作落实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培养了这样意识强、素质高的典型农户,才真正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
在水稻种植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他敢为人先,不保守,在生产中带动了周围从事水稻生产的弱势农户,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了问题愿意与雷鸣商量,雷鸣也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聪明的头脑,认真帮他们解决,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群众尝到了种田的甜头,种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经验效益较去年增幅8%左右,每亩产量比去年增产10%左右,生产成本较去年下降15%左右。科技示范户可以促进基层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能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极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脱贫事迹材料篇四
“政府已经帮我们太多了,脱贫不仅要靠政策扶持,还得靠自己努力。政策再好,自己不努力也不行!我想申请‘退贫’,让更困难的贫困户享受到国家好政策吧!”近日,库伦旗额勒顺镇泊白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巴特尔借力精准扶贫政策,踏实苦干努力脱贫,主动在《农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申请书》上签字。消息传开,引来赞声一片。
57岁的巴特尔脱贫前生活十分困窘,妻子桂兰患有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他自己患有糖尿病综合征,每年都要花上一大笔医药费,再加上地里收成不好,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通过精准识别,巴特尔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如及时雨般“滴灌”到巴特尔家,为他带来了发展希望。结合巴特尔家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帮他申请了产业扶持项目,巴特尔一家得到3头牛,在大家的帮助和政策扶持下,巴特尔这回干劲十足,想要在养牛产业方面大干一番。
巴特尔和妻子天蒙蒙亮就起来给牛调制食料、打扫卫生、精心照料小牛犊等等从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意识到,养好牛必须掌握科学的养牛技术,以往的简单粗放式的养牛模式是争不到高效益,为此他经常向周围的养殖大户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1年多的时间,通过养牛,巴特尔收入2万余元。去年,旗政府协调引进了沙漠水稻项目,巴特尔家还种了10亩水稻,这1年下来,水稻收入了近1万元,这两项就让巴特尔一家脱贫底气十足。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巴特尔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向着小康路大步迈进。
脱贫事迹材料篇五
朱秀婵家庭,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生活中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尤其是在我乡创建“平安家庭”的活动中树立了榜样,成为所有家庭的楷模。
朱秀婵和曾云弟建立家庭已有27个年头,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作为留水村支部书记的朱秀婵,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努力践行_。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积极上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创建“平安家庭”的活动中,她和爱人曾云弟知法守法,积极倡导无家暴、无邪教、无纠纷等“七无一好”的文明户宣传活动,努力做安全文明之家。每天穿梭在留水村和乍洋乡之间,做群众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巡视村里的卫生,解决群众的诉求。尤其在“镇镇有干线”项目中更是忙前忙后,村里村外的跑。自8月任职以来,她已完成村里的污水处理工程、路灯安装工程、村委楼装修、防洪渠建设等多项民生工程建设,并做好困难户的慰问、扶持及村里纠纷调解工作。去年,留水村民吴玉斌,欲到上级妇联状告其夫袁忠金未尽孩子的抚养义务,16岁女儿生病的医药费都不给付。后经秀婵及乡下派干部介入调解,一场即将恶化的婚姻家庭纠纷和解,夫妻俩重归于好。朱秀婵在宣传和推动村平安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朱秀婵、曾云弟夫妇出生贫困,懂得如何节俭,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现在的家庭条件比以前富足,在生活中,他们也尽量做到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更经常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浪费。夫妇俩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一部分用来做公益。自乍洋乡未来助学基金会成立以来,曾云弟每年都会出资相助。三十几年来致力于社会公益,捐资助学、访贫问苦并积极参与爱心捐助,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在家庭中,朱秀婵既是一位好妻子,还是一个好妈妈。她们夫妻俩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在朱秀婵的培养教育下,女儿医科大学毕业后现就职于广生堂药业。
在小区里,她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很好,谁家有困难,她都能热心帮忙,为她们解决矛盾。楼上楼下邻里相处得很融洽,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楼里有事主动热心调解,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爱戴。
在这个家庭里,夫妻恩爱,子女尊重长辈,长辈更是关心爱护子女,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建造着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平安家庭。大家都称朱秀婵一家是一个和谐、幸福、平安的家庭。
脱贫事迹材料篇六
2018年2月以来,该同志接受组织安排,驻夏普吐勒镇红旗村开展自治区“访惠聚”工作。住村以来,其本人以坚决贯彻落实总目标为统领,始终聚焦社会稳定、脱贫攻坚和群众工作三大具体工作任务,努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措施。
红旗村原隶属于其纳艾日克村,因本村人口众多,维稳和扶贫任务较重,2017年底拆分为其纳艾日克村和红旗村两个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计划在2020年退出。2017年红旗村共有110户贫困户,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他的带领下,住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对全村313户群众展开了拉网式排查,逐户走访了解情况。对全村110户贫困户做到每户摸清基本情况、找准致贫原因、明确发展方向、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反映出来的具体困难,制定台账,或者立即给予帮助,或者积极协调解决。
一是解决“住”的问题。积极帮助无安全住房贫困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名额,解决贫困户整体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安全和后续产业发展难的问题。使该村所有贫困户均达到住房安全的标准。二是解决“行”的问题。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18年以来,硬化公路5公里,切实解决全体村民出行问题。三是解决“吃”的问题。积极落实贫困户家庭没人最低人均2亩耕地的要求,贫困户调整新增集体土地86,确保贫困户有剩余土地发展经济作物。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精准项目。仅今年以来,就落实5项扶贫项目合计资金近50万元;新定植西梅150余亩,落实补助资金7万余元;新建改建庭院经济65户,落实项目资金35.5万元;农村改厕项目60户,落实项目资金6万元,扶贫创业十小店建设补助项目2户,落实项目资金1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群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的现状,又能增加群众收入,起到了造福一方百姓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想要脱贫致富,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路子。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开展了村情社情调研活动,征集意见。再结合我县和本村实际情况,坚持短长结合发展产业,短期快速增收促脱贫的主要措施是贫困户有劳动力的务必实现一户一就业或自主创业,通过组织培训、解放思想、调查用工需求、了解就业意愿等措施,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家庭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长期稳定实现增收的主要措施有积极发展伽师梅、伽师李等特色林果业产业,全村扩展种植新梅、杏李,预计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00元以上。三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村80%村民完成三区分离或两区分离,基本做到院内有小菜园、小果园和一架葡萄,凡是有棚圈的农户均已养殖了牛羊等牲畜,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部分贫困户通过养殖牲畜致富。
一是通过入户走访、宣讲、四同四送等活动,主动发挥在思想教育、动员、引导上的优势,加强宣传,积极鼓舞群众,坚定群众脱贫信心,点燃脱贫致富理想,让贫困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从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变为主动的“我要脱贫”,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二是通过组织输送贫困户参加“听得懂、学得会、能管用”的培训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没有一技之长的问题,增强致富手段,真正让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三是因地制宜,积极谋划培育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惠民富民产业,特别是我县独有的新梅、杏李等特色产业资源,走出一条特色产业之路,着力破解贫困群众“不能脱贫”难题,激发“我能脱贫”的自信,坚定改变贫困的决心和信心,使群众主动行动起来,摆脱贫困。
脱贫事迹材料篇七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管理办法》,县科协决定开展2010年度县级农村科技示范户的申报、推荐、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推荐对象
运用科学技术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经过农函大等培训并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参加当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必须从事示范专业二周年以上。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青年农民和妇女。
二、评选推荐的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经过农函大、绿色证书等渠道培训,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并符合下列条件者:
(1)能在技术引进、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活动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2)能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活动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3)能在促进农民科学素质提高活动中起示范带头作用。3.积极参加当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并在其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热心向周围群众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自觉反对和抵制迷信愚昧活动及赌博等不良社会陋习。
4.积极参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科学试验示范,并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年度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当地同产业效益的两倍。
5.积极参加当地科协组织,自觉服从协会管理,积极参与科协组织的科技活动。
三、评选推荐名额
本次评选县级农村科技示范户100名,名额分配:每个镇原则上推荐7名;龙山街道和每个乡原则上推荐5名。古城街道办和开发区街道办酌情考虑。
四、评选推荐程序
根据《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管理办法》,由科技示范户本人提出申请,填写《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推荐表》(见附件),经乡镇(街道)科协先筛选审核,并由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于2010年10月18日前将推荐表上报县科协科普部。经县科协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评定后,由县科协命名,并授牌。
五、几点要求
1.各乡镇(街道)应认真组织,严格把关,依照县科协分配的名额择优推选,每个乡镇(街道)推选时优先照顾青年农民和妇女。已获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称号者,除特别优秀、示范成就突出者,原则上不再次推荐。
2.凡评选推荐为县级农村科技示范户,均应认真填写《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推荐表》。
3.推荐表一式二份(一份乡镇(街道)科协留底,一份上报县科协),用钢笔或电脑打印填写,字迹端正清楚,签章齐全。请同时上报电子申报表。
联系人:陈凤权电话:6023605
地址:长兴县行政中心d座701室县科协科普部邮编:313100电子邮箱:县政府oa-县科协办公室;农民信箱--县科协陈凤权。
附件: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推荐表
长兴县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9月25日
主题词: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评选通知抄: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长兴县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2010年9月25日印发共印50份
2010年度长兴县农村科技示范户
推荐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推荐表
(章)
填写说明
1、本表一律用钢笔或电脑打字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2、表内有关名称注意写全称。
3、表内所填内容应以县级农村科技示范户评选条件为依据,与此活动无关的事迹和项目不在评比与填写范围之内。
4、主要事迹填写要简明扼要。如内容较多,可另附纸。5、推荐表格一式二份填报。同时要上报电子表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脱贫事迹材料篇八
王兆萍,家住雪山镇新民村王家寨小组,1976年12月19口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现年41岁。家里有父母、妻子、2个孩子,共6口人,是左邻右舍羡慕的幸福之家。
前几年,王兆萍凭着一副好身体,到外面打工养家。一开始,王兆萍在建房处做些抬砂石等苦力活,后来他想到学点手艺回家建设家乡,于是在工地边做边学,吃苦耐劳,学会了盖房子的手艺活后回到家乡,他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规划建盖了自家明晃晃的新房。
近两年来,王兆萍做起了建盖新房的工头,他主动召集新民村部分贫困农户和他一起做,给贫困户脱贫致富找路子。有的贫困户还不愿意跟他一起做,说什么只是给他赚钱,这话传到王兆萍耳里,他疼在心里,急在身上。他马上通过周边了解说这些话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了解到都是懒身子的家伙,他们对贫穷已经麻木了,口子是有一天过一天,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王兆萍为尽快帮助这一部分人转变思想观念从而甲日脱贫致富,便把帮思想、扶志气作为扶贫的首要工作来抓。先后多次到贫困户家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打铁需要自身硬,有好身体就是脱贫致富的最好本钱,要他们向跟着他一起干的人学习。他认真给贫困户分析脱贫优势,以理说服,以真情打动人心,在他苦u婆心的说服下,这些人终于觉醒,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树立信心,好好跟他干,争取早日脱贫。
如今,王兆萍带领新民村部分贫困户建盖新房干得热火朝天,建设家乡农村新房一间又一间,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是新气象。他带领的贫困户也乐坏了,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年收入可达四五万元。大多数贫困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自家新房,一派脱贫致富的景象栩栩如生。跟着他一起干的部分贫困户学到了建盖新房的本领,也自己当工头做了起来。
正是王兆萍同志情系贫困户、爱洒乡邻间,新民村的扶贫工作才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而王兆萍本人也被大家誉为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脱贫事迹材料篇九
_,1992年2月出生,20__年9月到村任职,中国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__年毕业于_学院,现任_县_乡_村委会主任助理。
_村委会位于_乡东南部,辖区23个村小组348户162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508人,未脱贫20户70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靠劳务输出和种养殖。
一、选择农村,扎根基层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读书时为了走出大山,为了更好的生活,他有机会留在城市教书,但是为了更多人能和他一样,能够改变自己生活,为家乡建设舔砖加瓦,他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实现人生价值。用实干和智慧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迈进,不论天晴下雨,坚持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根据各户实际情况,访贫因、挖穷根,因户精准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动态管理落到实处。
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党建扶贫双推进义不容辞,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村、到户,通过进机关、进农村开展“双语党课”,深入讲解党的扶贫开发政策,集中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4,开展与“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思想培训会3次,激发群众内在动力。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发放“政治生日”贺卡43份,严格落实“党费日”收缴党费,进行党务公开。利用“听、说、看、动”四种形式,依托甘屯红军洞等红色旅游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共培训普通党员1期34人次。
三、脚踏实地,为民办事
_同志关心群众,对同事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扎实的推进工作,深入群众。结合本村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事办实事当作头等工作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__年_开始创业,创办__建材经营部,提供就业岗位7人,为本村建房提供建筑材料便利,减少建房成本。同时,无偿捐献50吨水泥约25000元,解决部分急需用水泥建房建档立卡户。利用互联网平台,做电子商务,帮助群众销售农村特色产品、代缴电费、话费以及购物等,培训群众如何使用并熟悉电脑,便利群众生活。为群众申请民政临时救助35户87500元,为困难群众解决当前部分困难。组织施工队帮助群众建房18栋,提供就业岗位6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5人。
四、勤劳务实,促脱贫攻坚
用流下汗水的换取群众幸福感,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20__年是精准扶贫工作最紧张、任务最重的一年,一方面开展动态管理群众评议和材料完善等工作,另一方面宣传动员群众危房改造和活动场所建设,协调施工队对本村建设等。无奈今年雨季太长,雨水过大,群众思想不解放,建房施工难度大,交通不便等原因,他始终冒雨冒着严寒,骑着摩托车走路穿梭于村委会与村民家中,发痧感冒为常态化。由于交通不便进村入户常带干粮,把宝贵的时间留在工作上,但条件越为艰苦越能磨砺一个人,他用双脚丈量该村35.72平方公里土地,取得傲人的成绩,20__年他走访该村所有村寨,走访约256次,其中建档立卡户119户518人。20__年初该村有138户c、d级危房,经他与村两委以及村民共同努力,2020__年底_村危房存量实现清零。其中,群众自建73栋,加固24栋,政府兜底帮建41栋。积极配合与协调施工队_村安那小组至龙_村龙金村小组10公里道路硬化、_村小组、龙灵村小组等7个村小组的村内道路硬化以及4个公共厕所,8个垃圾处理池建设,谷留水利建设工程等工作圆满完成,20__年_村在硬件和软件得到质的变化,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高。
_同志自任_村主任助理以来,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扎实的推进工作,深入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在动员群众建房、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惠民利民政策宣传,把事事尽力做到最好,以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工作任务,_村村容村貌面貌焕然一新,获得群众了广泛认可,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脱贫事迹材料篇十
xx同志生于xx年xx月9日,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月任x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x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2013年6月被中共x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大河边村是x镇文明卫生工作示范村,脱贫攻坚出列的巩固村,x村支部正以百倍的努力,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蓝图和实施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继续前进。
脱贫事迹材料篇十一
_同志于2018年1月被渭源县委组织部及渭源县人民检察院选派到上湾镇尖山村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在尖山村驻村帮扶期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该同志工作认真、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严格遵守驻村帮扶工作纪律,能够与帮扶群众打成一片,在全镇驻村帮扶工作中树立了模范作用。现就该同志驻村帮扶的主要事迹做如下介绍:
一、深入村社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全村15个社4g网络已经覆盖;
动员、组织群众对生活区域、河道等区域开展垃圾清理,保证了全域无垃圾。
二、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对2018年的危房改造未完成户进行多次走访,敦促他们开工建设,对建设房屋有困难的家庭,与村委班子商议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最终使危房改造户全部开工建设,全村的19户c级危房全部完成改造。
1、2018年7月13日,尖山村上庄、下庄两个社的社长反映张家河社到侯家湾的通社道路因大量降雨已被洪水冲垮,水泥桥有被冲垮的危险,如不及时把道路维修好,将影响行人、车辆通行。因事情比较紧急,驻村工作队向上湾镇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后,该领导要求附近砂厂负责人安排装载机及卡车,拉运石料进行填堵,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委会负责人现场进行指挥,安排群众将水泥桥涵管内的树枝、杂草、塑料袋等垃圾进行清理,经过连续5小时奋战,终于将河道北面的缺口填住,河水顺着涵管自由流走。因抢修及时,道路恢复畅通,保证了村民的正常通行。另外,因今年降雨较多,尖山村两面山区的道路被水冲毁严重,群众反映到村上后,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委会负责人实地查看,几次组织群众维修,保证了群众拉运庄稼及行走。此举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2、驻村工作队成员进行走访调研时,上庄、下庄、本布屲的村民反映这三个社的动力电未改造。队长_向帮扶单位县检察院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该领导与县电力公司多次衔接,县电力公司下一步有望改造。
3、尖山村的文化广场已建设好并使用,但缺少健身器材。驻村工作队队长_向县检察院领导汇报后,该院赠与尖山村一副篮球架子和一个乒乓球案子,这些器材已拉到广场并安置到位,其余健身器材县检察院领导正与县体育中心进行衔接争取。
三、走访农户,解决矛盾纠纷,排除不安定隐患
1、在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时,驻村工作队成员分别对15个社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详细传达了《定西市2018年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提纲》相关规定,解释了享受低保及取消低保的条件,在具体实施时严格遵守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重新评定纳入,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取消。未继续享受低保的个别人员到村委、镇政府及打电话向定西市民生平台反映情况。驻村工作队成员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经过走访和宣传,现在村民们情绪比较稳定,再没有发生到村委、镇政府及定西市民生反映情况的现象,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018年8月10日,尖山社娄某某来村部反映他家的黄芪苗被其他人踩踏的问题。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社干部当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经查看,康某某将其大门外硬化路边上用钢管支撑搭起了铁丝网,其他种地群众无法行走,只有在娄某某黄芪苗地边绕行,如果背负庄稼就得踩踏娄某某的黄芪苗。找到双方争议的焦点后,提出让康某某拆除搭建铁丝网及钢管、娄某某将其堆在电杆旁的粪堆挪走并在2019年耕种时地埂边留出20公分供其他人行走的建议,双方当事人采纳了该建议。对于现场发现因养殖户将粪坑裸露导致附近其他农户家里出现蛆虫乱跑的问题,要求该养殖户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群众对此表现满意。
3、面对部分山区群众居住c级危房,自己无力建房的情况,上湾镇政府出台了在马莲滩安置区由农户选房,每年缴5000元,分20年缴清,房屋归农户的优惠政策。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社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上庄社、下庄社、阳屲沟社、张家山社各有一户农户缴款挑选房屋并搬入了新居。尖山安置区、南谷新村安置区农户入住较少,上级部门要求尽快搬迁入住。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干部上门入户,多次动员群众。对农户提出房屋漏水、院子内水泥硬化后出现塌陷、排水不畅等问题,主动与建筑商联系,解决了存在问题,群众愉快乔迁新居,提高了房屋入住率。
四、传递政府关怀,干部群众全力帮扶贫困户
组织干部驻村扶贫攻坚的初衷,既是体察民情、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措施,又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干部要帮助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温暖,感觉到希望。驻村工作队成员在深刻理解驻村活动意义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成员基本天天下村走家串户,了解群众实情,督促帮扶人员根据各个农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完善“一户一策”,落实县上制定的“六大产业”,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使得各农户致富的思路得到了开阔,提升了农户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五、加强党性修养,促进脱贫攻坚
该同志学习了《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理论知识,平时坚持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积极参加尖山村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党员集体活动,按时足额缴纳党费,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
该同志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单位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带领村级班子队伍及驻村工作队成员在脱贫攻坚上发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2019年尖山村实现整村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_同志在驻村期间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认认真真扶贫,踏踏实实攻坚,为尖山村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脱贫事迹材料篇十二
吴xx,男,汉族,199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6月参加工作。2017年2月,任xx镇党政办主任兼扶贫办主任;2018年6月,下派为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员。
自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吴xx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六个精准”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凡事亲力亲为、不辞艰辛,积极奔走在各级部门、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之间,做帮扶部门、帮扶干部及贫困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倾情帮扶,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的拼搏和贡献精神,得到干部和群众的高度好评。
2016年,面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工作千头万绪、重担无人敢挑的窘境,吴xx同志作为单位新人,自告奋勇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2017年,面对5个插花式非贫困村脱贫和2个贫困村摘帽的沉重压力,吴xx同志主动要求镇党委将自己调整为县级重点贫困村驻村干部;2018年,面对拟摘帽贫困村班子成员老龄化、工作推进吃力等问题,作为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对象的他,毅然响应组织部号召下派为驻村工作队员,并又主动要求镇党委将自己调整为该贫困村驻村干部。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面对各种苦难,吴xx同志没有逃避和退缩,反而是越难越上,一干就是三年。期间,面对家庭与生活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新婚、小孩出生、家人病重与扶贫督查、验收冲突时,他更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毅然选择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白+黑”和“5+2”式的工作,最终不负众望,全面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工作目标。
吴xx同志用实际行动和突出业绩践行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奉献敬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组织和领导的认可。201x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xx县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吴xx同志紧盯制约贫困的关键因素,真抓实干、靶向治疗,务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坚持摸清贫困家底。他深知“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后,他积极携同各部门、帮扶干部深入全镇8个村100个小组456户贫困户家中,调查核实每一户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看“扶贫对象准不准、帮扶措施实不实、脱贫需求清不清、脱贫成效真不真、资金使用准不准、指标数据全不全、政策宣传明不明、群众引导认不认”等;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及自身发展需要,为每一户贫困户都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及规划,为后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好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夯实基础设施。他深知“要致富,先修路”,必须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他会同镇供电、交通、水利等部门,多次实地走访、征求民意、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及时跟进,最终实现农网电力改造3个村36个社、通社道路新建9.2公里、生产生活便道新建1.0公里、便民桥新建1座、小板路新建2公里、提灌站新建3座、山坪塘新建13口、蓄水池新建7口,极大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的问题。
(三)坚持打造长效产业。他深知“要致富、先种树”,必须破解富民产业培育为“零”难题,他会同镇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多次研判,提出“学习考察开眼界、拓宽思路促脱贫”思路,多次建议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农技员、第一书记等到先进乡镇学习,获得充分认可并成功践行,极大扩宽了帮扶干部的思想眼界。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种植场或大户+贫困户”等方式,积极引进合作社、大户或种植农场进行联合打造,发展无核沃柑种植200余亩、通贤柚种植300余亩、中药材种植100余亩,不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目标,还通过土地流转及解决就近务工使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增强了全镇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奋斗信心。
(四)坚持提升内生动力。他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必须破解贫困户精神贫穷难题,要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除了利用好政策,创造好环境,更重要的是扶贫先扶志,精神扶贫更胜于物质扶贫,如果精神上不能够脱贫,就难以战胜贫困,反而被贫困压倒。因此,他把增强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切实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牢固树立一颗自强感恩的心,克服“等、靠、要”思想。二是积极开展贫困户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技术技能达100余人次。三是积极推选最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贫困户先进典型,并在全镇宣讲。通过这种现身说教的方式,树立榜样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与决心。四是积极鼓励贫困户参与村级公共事业,夯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五是深入开展帮扶“六个一”活动,让贫困户与帮扶部门、镇村干部一起共学一次扶贫政策、共商一次扶贫措施、共叙一次农家话语、共吃一次农家饭菜、共干一次农家活儿、共解一件农家困难。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此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心灵距离,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使贫困户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增强了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逐步培植起“勤劳致富、自强自立、不甘贫困”的勤奋思想。
吴xx同志用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实,使贫困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2017年,因xx村是脱贫攻坚重点村,吴xx同志被党委、政府调整为该村包村干部。刚担任包村干部不久,吴xx同志发现贫困家庭中的特殊一员—xxx,因为丈夫、儿子相继去世,儿媳改嫁,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伤痕累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吴xx同志始终践行习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讲话精神,多次到xxx家庭进行家访,听取其家庭的具体困难和诉求,耐心为其讲解党和政府优惠政策,并与其一道共同规划致富出路,在他的关心和帮扶下,xxx不仅逐步走出生活阴霾顺利脱贫,还重拾生活信心,成为首届“xx脱贫榜样”。
另外,吴xx同志无论是面对因无房暂居村小破旧房屋类的廖洪位家庭、因丈夫患有胃癌遭受沉重治疗费用类的xxx家庭还是因就学小孩众多而承受昂贵学费类的xxx家庭,无不是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细心关怀、竭诚帮扶,把他们视为亲人、朋友,带领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吴xx同志时刻都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心系群众、倾情帮扶,做百姓的贴心人,做贫困群众的好朋友,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脱贫事迹材料篇十三
_,兴业银行_支行行员,20__年3月被组织选派到_县官垌镇_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_村是_县“十三五”规划四类贫困村,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共766户31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87人。如何把_村这个贫困发生率7.4%的村实现全村脱贫摘帽,如何带领34户145名贫困户实现脱贫,如何为_村谋发展、帮群众做实事解难事成为_与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自驻村以来,_同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谨记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十六年军旅生涯延续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运用到为贫困群众服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的实践中。
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致富步伐
_村的“3+1”特色产业:官垌鱼、优质稻、八角鸡、八角(香料)。20__年刚驻村时,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只有80.5%。通过入户走访核查信息,从贫困户刘振华户了解到官垌鱼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销量小,销售渠道窄。养殖户辛辛苦苦三四年养出来的官垌鱼,要和收购老板搞关系、排队才可以卖出去,稍有不慎遇上每年的鱼病高发期还会血本无归。
_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每户都有类似的情况,听到这些让他为之一震,怎么样把官垌鱼卖出去,增加村民收入,成了_最关心的事。他先后通过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探讨和向后盾单位汇报请示,争取到了“兴业商城平台”电商下乡平台、南国早报、_新闻网、南宁日报、新浪网等六家媒体入村现场了解并宣传_特色产业,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通过_与驻村工作队两年的努力,不但全村特色产业覆盖率增加到了91.3%,而且群众的稳定收入也明显增加了。_和工作队还为_村争取到各类项目建设,那蒙田、水口田2个村道路硬化共计1.16公里;水口田、根竹坪、那辽肚、横田冲、天冲等村民小组屯内道路硬化共计0.895公里;新建六俄垌、花根塘村民小组2座人饮工程;完善木山坪、水口垌休闲广场建设;安装了佛子景、水口田等村民小组共18盏太阳能路灯;完善花根塘新村道路、排油烟管道、路灯等安装;建成跨石梯江的木头田、水口田2座桥梁;解决了_小学及_街污水排放管道;装修改善了村委围墙、戏台、线路、村委会议室、人大代表会议室、村委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一大批项目的完成让_村全村村民受益。
帮助村民办实事,激发群众内动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贫困户“内动力不足”和“发展自信不够”的问题,_同志结合_村特点,和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协调汇报,于20__年为贫困户争取到20万元的鱼苗购买资金,本次活动直接让66户贫困户平均每户至少获利2500元。20__年8月为12户贫困户争取到镇政府扶贫资金购买发放鱼苗的名额;20__年12月争取到了后盾单位兴业南宁分行2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购买鱼苗,让17户贫困户直接获利1200余元。_同志由帮助贫困户“输血”改成帮助贫困户“造血”,激发了群众内动力,助推了扶贫质量。
_还结合中国春节、六一、七一、中秋等传统节日,积极协调后盾单位走访慰问贫困户,向贫困户赠送毛巾被、米、油、面条、书包、学习用具、学校体育器材等慰问品,给贫困群众送去了节日的慰问,给贫困村学校送去了温暖。_积极协调民政部门解决天冲张志英户的儿子宾能汉与黄群的结婚证办理;协助处理横田冲村与刘贻成宅基地纠纷;杨德成与杨德华坡地纠纷;杨德成与杨德杰坡地修路纠纷;宾祖生与庞甲振就宅基地发纠纷;黄宗崇与黄春明就宅基地纠纷等。
确保政策精准落实,高标准打赢攻坚战
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是确保高标准脱贫的保证。_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通过遍访全村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查找问题,分别建立走访台帐和问题清单,逐项逐条逐户加以解决。
广泛宣传“198”综合医保保障措施等健康脱贫政策,为33名患有慢性病的贫困户办理了“慢性病病历卡”;对全村82名贫困在校生组织再摸底,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其中享受职校教育“雨露计划”补助共计32人次,合计4.5万元;获得官垌商会奖励助学金9人,0.45万元;组织39多人次参加特色产业培训;为贫困户33户50人在县外务工和县内就业贫困人口申报“产业设施及劳务”补助奖励资金7.515万元;为20户次发展特色种养业家庭申报产业奖补5.548万元;为11户20__年脱贫户申请产业(就业)后续扶持资金共计2.2万元;对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带资入股”收益分红14户1.12万元;为7户贫困户小额信贷贴息6618.37元。对不符合贫困户条件,但家庭确实有困难,经走访认定为边缘户的5户,通过给予低保、社会救助等措施确保其“两不愁三保障”。
扶贫要“扶志+扶智”,帮扶儿童的“志和智”更加重要。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也是_村的未来。_同志了解到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要开展一次团委活动,举办地是分行扶贫点的文化村,他坐不住了,因为他深知这次活动对_村的小学生扶“志”工作非常重要。他马上联系并登门汇报,争取到了南宁分行各个负责领导和团委唐思思书记的同意,力争把团委活动举办地改成_村小学。功夫不忘初心人,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各级领导,敲定了把这次活动安排在_小学举办。
“我们真的觉得你对扶贫的事比对自己的事还用心,尤其是对_小学生的扶志教育,我们真的被你打动了。”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团委委员黄玲妃对_说道。
20__年5月4日,_村如期举办“大手拉小手,共筑中国梦”的活动,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不但给_村带来一大批礼物,还带来一场热闹非凡、意义深远的互动课。看到_小学老师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_又一次开心的笑了,他说只要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驻村那一刻起,_同志一直默默的为贫困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用真心、用真情帮贫困群众解难事促增收。因地制宜铸造_村全面发展和互相连接的最合适的“桥”,修好惠及到更多贫困人口的“路”,是_对贫困群众做的最多的事,也是最乐此不疲的事。他对待贫困户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让贫困群众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通过_同志及驻村工作队两年的共同努力下,20__年_村实现脱贫贫困户11户57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78%。_村按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全部达标,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20__年实现贫困户18户66人脱贫摘帽,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09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61%,_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
脱贫事迹材料篇十四
“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乔甸镇大罗村委会光荣脱贫户何道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等、靠、要,我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何道喜只有小学文化,家有四口人,年迈的老母亲、夫妻俩和儿子。以前,由于种植技术缺乏,何道喜家的种植葡萄经常是一年到头不赚钱不算还会亏钱,加上妻子长期患慢性病,儿子正在上高中,一年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还有两万多的支出,家里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只能一家老小寄住在何道喜的哥哥家,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人民法院的帮扶责任人刘文辉多次入户与何道喜及其家人沟通,帮他们一家想办法、定目标、定方向,不断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过上幸福生活。这份温暖更加坚定了何道喜要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决心。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欠缺,何道喜的脱贫之路比别人走得更加艰辛。不论农忙农闲,在田里都能见到夫妇俩忙碌的身影,两人还忙里偷闲参加村上组织的各种种植技能培训,向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葡萄种植大户学习,不断地突破自己,提升种植技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何道喜终于扭转了辛苦一年却还是亏钱的糟糕局面,葡萄种植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赚到钱以后,何道喜并没有随意挥霍,而是盘算着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打听到最近几年养驴能挣钱,于是在10月,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花了15000余元买了两头毛驴,每天割草回来精心喂养。,何道喜以3200元的价格卖出了一头自己精心饲养了半年的小毛驴。“毛驴的繁殖周期比较长,但是好养、不容易生病,我要好好呢发展毛驴养殖,按照我的计划,5年之后,毛驴养殖至少能给我家带来每年5000元的收入。”何道喜一边喂着毛驴一边说。
何道喜儿子何健华,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到父母亲在家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心里特别不好受,就跟父亲说愿意回来打工挣钱养家,被何道喜骂了一顿,何道喜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过得如此艰难,就是当初我们读书读得少,没有一技之长,所以现在只能回来干最苦、最累的活,现在时代变了,没有知识你连种地都种不好,你应该多读点书,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我们家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何健华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利用东西协作扶贫契机,到江苏继续完成学业。
20年底,通过国家安居工程政策,何道喜一家终于从哥哥家搬出来,搬进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同时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葡萄种植技术上去后,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妻子的慢性病也好转了很多,儿子也快要毕业了,除了照顾好老人和家人,我要继续发展养殖业,有能力的话带动我们村更多的人增收致富,相信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让生活会越过越好。”何道喜憧憬着。
脱贫事迹材料篇十五
_,女,1977年生,曾兼任过加定人大秘书、共青团书记、文化站专干、同时先后在桥头、扎龙口、桥头、加塘、下河村所驻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所服务村的实际发挥其的优势,使农民增收,推动了当地(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调研为基础,探寻服务村产业发展的出路
两年来,走访了278户村民,通过与群众的恳谈和深入基层的了解,对村庄入何发展现代苗木进行详细调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突出北山特色,增加农民收入—关于发展桥头村现代苗木经济的思考》一文,对指导和发展现代苗木经济起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所得的思考与总结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充分认可。另外,发表了《暖春》《三代人曾走过北山》《北山的诱惑》《我们的主任》等十多篇文章,向外界传递了北山的人文史和风情习俗。
开展强民兴村活动,扩大苗木栽培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在巩固原有苗木栽培规模的同时,加强组织引导,在做大做强苗木这新型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引导村民适时调整种植产销对路的品种,并上网查询了解有关苗木协会信息和程序,并积极筹建了桥头村的苗木协会,种植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天地。
加强培训力度,发展民俗旅游业。配合村委引导发展旅游接待示范户6户。同时两年间举办了12期烹饪培训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积极协助做好畜牧防治和苗木病虫害防疫工作。落实各项苗木有害的措施的同时协助做好畜牧防治工作。邀请畜牧和林业技术人员讲解防疫知识4次,每次的防疫知识讲解使农民受益匪浅动物重大疫情防治率达100%。
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连续成功两次举办了“六月交流花儿会”传播了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活跃了物资交流,使农民增收了4万余元。
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大政策科技普法宣传力度。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为平台,加大政策和科技培训力度,两年来,宣讲中央政策83次,办黑板报48期,文化进村活动6次,法律进村活动4次,使当地居民了解政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桥头村成为全县民主法制示范村。
大力宣传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知晓面
“七一”建党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一方面组织社区文艺宣传队进行文艺节目演出,一方面组织各种习俗活动,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大力宣传了社区工作。深入辖区居民楼院宣传平安建设工作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为4000多份,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辖区单位、居民楼院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入户宣传创卫工作的现实意义、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居民群众中营造了浓厚的创卫氛围,调动全民参与创卫活动。增强社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人员密集的主街道悬挂横幅6条,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增强社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党建工作。社区党支部与4个辖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积极联系辖区单位争取资金和物资帮扶,为辖区居民进行知识健康讲座。辖区单位在财力、物力上给予社区大力支持,大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开展社区居委会的常规性工作
认真开展了社区基本资源调查工作。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登记,全面准确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建立居民信息,做到一户一档。重新审查低保户61户,148人,全面准确掌握了低保户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户一档。调查、登记辖区内特殊人群,登记残疾人94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339人、失业人员850人,建立各类数据档案台账,使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扎实推进了养老保险服务工作和医疗保险报销工作,鼓楼花园社区加大力度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收缴养老保险程序工作和医疗保险收缴和报销等工作,使居民更深刻的理解了国家惠民政策。收缴养老保险50人,共40000元。领取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1000张,核对医疗保障信息卡人数为2434人。进行辖区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开展“社区志愿者行动”辖区卫生打扫除活动,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员在辖区内进行了清扫社区环境卫生及清理街道乱贴乱画,清理了1个小区,清扫马路2条、清理街道乱贴乱画小广告200余张、进一步整治了辖区卫生环境,给居民创造了一个宁静清新的居住环境。
村官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其任务重而道路远,_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和领导们的关心和厚爱,以及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做到创出新亮点,做好村领导的左右手和参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五员的作用,推进村庄社区各项事务。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服务基层的本领。学无止境,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接收群众的监督与批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