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优质11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一
近期连降大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防汛形势较为紧张、防汛工作压力较大。面对如此严峻的汛情,柯坦镇积极响应号召,动员广大干群、组织民工前往汛情严重的地区。值得称赞的是,部分贫困户也主动请缨,积极投入紧张的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埠社区冯冲村民组的贫困户尹存林,在7月8日晚上十点接到社区负责人电话的紧急电话时,由于时间紧迫,临行前不慎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庆幸没有出大问题,但却无法成为第一批次抗洪抢险支援无为民工队伍中的一员。后在第二批次农民工支援时,尹存林的弟弟尹运龙主动报名参加,并在无为大堤的巡梗值班中积极表现,为陈埠社区同去的民工做了好榜样。
“我们家中3人生活,建档立卡贫困户,老母亲患肺癌,哥哥尹存林患长期慢性病,靠哥哥务农和我自己务工维持生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党的好政策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脱了贫、致了富。做人要懂得感恩,现在出现洪水险情,我们当然应该加入抢险队伍,为防汛抗洪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当问起为何尹运龙家中有摔伤的哥哥和患重病的母亲,仍毅然的站出来前往条件艰苦的灾区的原因时,他回答道。
“喂,是书记吗?我是中元组张永青,现在还需要防汛民工吗?我愿意去!”7月21日,正值抗洪抢险队伍人员短缺之际,葛庙社区村书记董义明十分激动。一起来到村部的还有彭志富、饶平华、胡业圣、吴定平、江孝东等6名已脱贫贫困户,他们都带好了换洗衣服、铁锹、雨衣雨靴等防汛工具。7月22日晚上,张永青等6人随柯坦镇抗洪抢险队伍一起赶赴同大镇,随即展开抗洪抢险--清除堤梗上的杂物、挖土灌装背运沙包、加固加高堤坝低洼地段、汗水雨水泥水交织……一直干到凌晨2点换班。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再次随换班人员赶赴同大镇另一地段抗洪抢险。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我的身体虽然很疲倦,但汛情这么严峻,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守在防汛一线,我相信一定能战胜洪魔!”分水村的贫困户邢帮照边擦汗边笑着说。
暴雨和洪流的最前线,从事的是挖土灌装背运沙包土包的力气活,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防汛工作奉献一份力量,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二
8日-9日,***及周边地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到240多毫米,老街街道范围内北面受珠塘水位上涨,洪水下泄流量加大的压力,南面受新安江水位陡涨,洪水倒灌的顶拖,造成梦园村、老街枫树巷、沿河巷、青春商贸城内涝,一百多户居民和店家进水,部分群众被困,长春巷及周边发生三处山体小塌方,防汛形势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汛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了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作用,迅速组织开展抗洪抢险工作,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保障了受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尽快恢复了生活环境和秩序,让群众感受到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关怀和温暖,体现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特殊时刻的.执政能力。街居党员干部发挥了的表率作用和奉献精神,顶风冒雨,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大家齐心协力,值班巡查,转移群众,慰问灾民,清理街巷环境卫生,圆满完成了抗洪抢险工作任务,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展示了城市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党群携手、干群协力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抗洪图。
俗话说水火无情,突如其来的强降雨是社区群众遇到困难的第一信号,牵动着街道社区领导的心。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在9日零晨4点就深入到受灾较重的小区、小巷和地质灾害易发点查看汛情灾情,冒着暴雨到梦园村、珠塘、长春巷、枫树巷等地组织街居党员干部、群众抢排洪水,冒着危险抢救物质,帮助转移受灾群众,连续奋战20小时未能休息。街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都在第一时间到所联系社区查灾核灾,指导帮助社区开展抢险工作。街道及时召开领导班子防汛工作紧急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通报辖区汛情灾情,动员部署各项防汛抢险工作。全面启动街道抗洪抢险应急预案,组织党员志愿者、各险段责任人迅速到岗到位,逐一上门到老街及商贸城店面和地势低洼地居民家通报汛情,动员及时转移,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哪里群众最需要,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街道武装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投入到灾情排查、抢险、转移被困群众等任务中。各社区还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向困在楼上的困难群众发放了360瓶矿泉水、540袋方便面,解决了受灾群众暂时生活困难。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老街治安巡逻队加大了夜间巡查力度,增加了对人员转移地段的巡查频次,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维护了受灾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福街社区枫树巷地势低洼,建筑有不少是平房,一涨大水就内涝,居民中老人多、贫困人口多,抗灾自救能力弱。强降雨后,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一早就上门查看,反复做工作通知和帮助群众及时转移,共转移受灾群众35户、105人,一直到下午近2点才吃午饭。五福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兆庆5月9日凌晨5点就早早地赶到枫树巷查看灾情,逐门逐户通报汛情,动员住户转移。枫树巷进水后,居民们有的在等待观望,有的在急忙搬东西。患难时刻见真情,正当群众感到无奈、无助时,他组织了30多名社区党员干部在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的亲自指挥下,把鞋子一脱、裤腿一卷就淌入飘浮着垃圾、粪便的洪水中,来来往往跑了十多趟,帮助群众转移搬运物品,采用人背肩抬方式帮助25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老人安全转移。家住枫树巷二弄14号的查莲金老人,今年94岁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洪水进家时她还是不愿意转移,李兆庆多次到她家做工作,并组织5名社区党员干部将她连同藤椅趟水抬了出来,并及时通知家属。查氏的儿子对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在特殊时期对她母亲的帮助十分感激,连声道谢。李兆庆还主动参加9日夜间值班巡查,陪同区、街道领导看望乘退水之机陆续返家的受灾群众,直到10日凌晨3点才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五福街社区党员程俊、入党积极分子方华德也主动参加抢险工作,多次涉水帮助受灾群众搬运电视机,将老人从房子背出,转移到安全地带。社区老党员许小安今年已经70岁了,小巷进水后,她不顾自己家里的灾情,协助社区到左邻右舍做群众工作,动员他们及时转移。在党员干部的感召和带动下,不少社区群众也加入了抗洪抢险的队伍,出现了邻里互帮、街坊互助的感人场面。珠塘、老街社区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也圆满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确保了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灾后,街道于10日上午迅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恢复生活环境,共清运垃圾7吨;购置了消杀药品和器械,对受淹户室内外环境、公厕喷洒消毒药剂,用高压水枪冲洗小巷路面。社区干部还向受灾群众发放了5种共200多份卫生防病资料,通过采取综合措施防范灾后疫情发生。街道还迅速将上级下拨的救灾物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共发放棉被28床、大米1800斤、油60壶、面条300斤,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把有限救灾物质发挥最大效用,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这次汛情是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考验和检阅。受灾群众老金充满激情地说,这次洪水一来,家里有事到那儿去找人帮忙,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的身影,没有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关心救助,我们就会吃更多的苦,遭受更大的损失,关键时候还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靠得住。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健玲5月9日先后三次到老街街道检查指导抗洪抢险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老街街道在这次防汛工作中领导有力,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目前,街居上下正按照区委、区政府、区防指关于防汛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弘扬“抗洪”精神,把抗洪抢险工作中所凝聚的力量、焕发的激情投入到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去,全面核查灾情,及时上报;做好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工作,坚持汛期人员值班和巡查;总结经验,完善细化防汛工作措施,做好防大汛的准备;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三
在此次防汛抢险工作中,住建局(城管)副局长尹瑞杰同志以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忠实地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更加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色。
7月19日,在汛情到来前,城区降水量骤然增加,为防止道路井盖被雨水冲走、下水道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杂物堵死等过量雨水导致的安全隐患,尹瑞杰同志带领环卫、城管队等相关科室人员,在雨中不停巡视地城区所有下水道口,对水量过多的街道及时调配设备抽水,并拉回被雨水冲走的垃圾桶,竭力消除城区安全隐患。
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做好群众工作
19日晚,忙碌了一个白天的尹瑞杰同志,在接到到汛情通知后,听从指挥,迅速行动,带领5人赶到郝桥镇东泥井、西泥井等村内,挨家挨户开展撤离劝说工作。强降雨中,所有同志的雨鞋里都是满满的雨水,拖着沉重的脚步连夜奔波后,群众都安全撤离,没有造成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做好本职工作
20日凌晨,完成群众工作后,尹瑞杰同志顾不上休息,又迅速投入到城区防汛抢险工作中去。由于强降水及水库泄水,城南的溜垒河,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为防止澧河水倒灌至溜垒河,需要时刻关注溜垒河的水量,幸福大街通往南王庄村的溜垒河桥,是城南首要关卡。在雨中,尹瑞杰同志带人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抓紧时间,加固河堤口,指挥机械,牢固桥周,并将桥头路口封死,防止水量加大造成损失。经过一日一夜的努力,加固工作做到了密不透风,保证了城区安全。
胆大心细、身先士卒,做好救援工作
尹瑞杰同志是众多城管人中的一员,也是城管人中的代表。他为保障广大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地坚守在抢险、救灾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诠释他对家乡的热爱,对百姓的牵挂。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四
他,男,1966年6月出生。
张先生在餐饮业这个行业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实地履行一个敬业者的职责,日常生活中他也是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特别是在2013年8月份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更加体现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本色。2013年8月,同江市洪水肆意泛滥,使大江河流水位急剧上涨,因洪水来势凶猛,同江市各个乡镇的防洪大坝频频告急,对同江市形成水围城隐患,张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爱我家乡,保卫家园念头油然而生,看到前线官兵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缺少生活必需品,他立即联合几家餐饮业伙伴迅速的购置大量的必需品前往第一线,慰问战斗在抗洪抢险的官兵和参战者.
回到公司后他立即组织员工成立抗洪抢险突击小组支援前线,在抗洪抢险工作中冲锋在前,在一次执行堵塞管涌的行动中身背沙袋步行6公里往返四次,他的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精神多次受到在场的市工商联领导高度评价,张先生闲暇时间喜爱钓鱼活动,身边结识很多钓友,一天佳木斯市的钓友石剑秋夫妇赶到同江市慰问抗洪抢险将士,期间几位钓友在一起商议立即成立钓鱼爱好者突击队自愿者支援抗洪前线,第二天就在钓鱼群发布倡议号召钓友踊跃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报名者积极踊跃,当天就有30多位钓友报名参加。
2013年8月21日他率领39人组成的钓鱼爱好者突击队出现在抗洪第一线上,劳动中他身先士卒主动挑选艰苦的工作干,十几天的连续奋战他的体力透支到极限,但是他从来不表现出来,只有在休息的时候他才抓紧时间恢复体力,经常是劳累,乏困起不来,队员们多次劝他休息一天,他说;我是队长,我在队旗在,洪水不退我们钓鱼爱好者旗帜就一直飘扬在抗洪第一线。
在他的精神鼓舞和带动下,每天在市工商联都有许多钓鱼爱好者前来报名参加钓鱼爱好者突击队,甚至许多不是钓鱼爱好者也加入到行列中,在抗洪抢险行动中张和钓鱼爱好者们不畏艰险和劳累在前线坚持了12天,多次高质量的超额完成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抗洪抢险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多次受到市工商联的领导高度赞扬,钓鱼爱好者突击队因此而闻名抗洪前线。
张先生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始终以“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工作在抗洪抢险的前列,在抗洪期间,妻子身体不适,他仅仅休息一天陪伴妻子去医院检查,然后就匆匆忙忙的回到抗洪第一线,他不在火锅城,每天的营业额直线下降,他全然不顾,他说;那些抛家舍业的官兵和自愿者都奋战在抗洪第一线,我这点经济损失微不足道,爱我家乡,保卫家园是我的第一愿望,他就这样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抗洪第一线上。
张先生在坚守抗洪抢险的日子里,基本上没有好好休息,每天很早就起床去市场备足酒店所需物品,有时候来不及吃饭就赶到工商联门前统计队员的报名人数,在抗洪抢险工作上,张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他率领钓鱼爱好者突击队成员们圆满的完成了此次抗洪抢险工作,成绩突出,他将宝贵的个人时间献给了抗洪事业,他“舍小家,保大家”的抗洪精神值得大家去学习。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五
男,1972年9月出生,__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镇环卫办主任、镇城管大队队长。
同志在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及城镇化管理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对全镇人民生活环境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忠实地履行一个公务员的职责。特别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更加体现出一个公务员的模范形象。__年8月16日,镇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引发山洪,造成全镇41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不同程度受灾,部分农田、村道、桥梁及大部分村屯农桥被洪水冲坏。使7678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686公顷,基础设施损失严重。
同志作为新建村的包村干部,本着对新建村村民生命及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危机关头,他临危不乱,精心组织,指挥有力,率领全体村民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顶住了洪水的侵袭,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的损失,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他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新建村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汛情,及时做好沟渠两侧农户的转移工作,并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
当新建村险情控制住之后,同志又冲到险情最大的五道白河河坝。8月16日凌晨五道白河因暴雨影响,水位暴涨,在短时间内河水水位上涨2米之多,严重超越警戒线,在紧急情况下,同志被镇党委安排到五道白河河坝进行水位监测,并每隔15分钟报告一次,他接到命令后迅速驱车前往,指挥同组人员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
暴雨停止后,河水水位渐渐趋于平稳。险情过后,同志又投入到月牙泡的排水工作当中去,月牙泡地处五道白河沿岸,是镇区地势最低的住宅区,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此次降雨,使月牙泡163户农房全部进水,水深近1米,村民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由于地势低洼,洪水不可能自行退去,同志及其它城管人员同时用10个潜水泵进行抽水,每天只能休息2个小时,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连续奋战了三个昼夜后,月牙泡的水基本上已抽完,现在居民已返回自己家中。
在抢险的同时,由于山洪暴发,导致镇区主要街道下水井堵塞,积水严重,部分街道水深可达40厘米,严重影响了交通。在这种情况下同志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淤及打开下水井盖进行排水,并设好警示标志,保证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安全。
在抢险工作结束后,同志顾不上休息,便投入到镇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中,过水之后的街道到处都是淤泥和石头,同志便组织环卫工人进行清理,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街道上的泥沙全部清理干净,镇区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哪里险情大,他就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他心中装的是人民群众,想的是人民群众。“要做就做最好”是他平常的口头禅,艰苦朴素,雷厉风行是他的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工作宗旨。在近段时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他带领全队人员英勇奋战,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抗洪抢险突出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称赞和表扬。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六
6月底以来,武汉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市公路处养护所管辖的岱黄、汉施、升东这三条武汉进出口公路遭到重创,畅洁舒美的公路被暴雨冲刷得千疮百孔,路面坑槽频出,严重影响了交通出行安全。市公路处养护所所长李尚彬率领抢险突击队战斗在抢险一线,在辖段三条公路来回巡查保通抢险,查隐患、排积水、保畅通,体现了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公路精神,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防汛抢险战役打响后,李尚彬同志根据《养护所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布置,组织防汛车辆、设备和各种防汛物资储备到位,随时待命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各辖段成立1个突击队,各队队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上路处置险情和突发事件。他作为总队长统筹协调各队力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主战场。由于准备充分,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整个抗灾保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为防汛期间辖段公路的安全畅通打下了扎实基础。
7月1日9时起暴雨持续不断,连续三周都未休息的李尚彬在岱黄公路k5—k6处理完易积水路段的渍水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汉施公路,因连日雨水冲刷,汉施公路下庙渠桥栏杆被损毁2段,长达8米,此时公路路况能见度不足10米,稍不注意,就有掉下桥的危险。轨道21号线地铁施工路段,占道堆放施工设备、材料,阻碍公路通行,导致路面积水情况十分严重,有的路段路面积水几乎淹没小腿处,过往车辆纷纷减速避让,车辆通行出现滞留。他立即调集汉施突击队分为2组,一组带上警示标志分赴辖段各重要路口及时摆放,在桥梁栏杆垮塌处,采取应急处置,用警示带拉起警戒线反复缠绕,加设反光锥形筒警示,消除通行安全隐患。另一组到施工路段对堆放的多处建筑材料进行紧急清理,疏通排水渠道,防止路面积水进一步蔓延。大家顶着大雨,不顾连续工作带来的困顿,不顾来不及吃饭的饥饿,不顾在1米深的公路水沟中清理杂物和淤泥而泡得发白的双手,更不顾因为路滑而摔伤的胳膊。他们团结协作,忘我工作,为了公路畅通,无怨无悔。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忙碌了一天,又累又饿又困,但他心里觉得踏实、舒心。
7月5日凌晨始,电闪雷鸣,连续暴雨,汛情告急,g318国道升东段常福工业区交叉路口渍水严重。凌晨五时李尚彬就调集人员,赶赴现场。整个路段积水有70cm,滂沱的大雨遮挡了驾驶司机的视线,过往车辆涉水探险式地通行。因水深看不见路面,他担心有窨井盖已被水漫反灌冲开的危险,他第一个冲在前面,用警示棍探路式摸索到窨井盖位置,再让队员们逐个打开,想办法运来大块的蓝色施工挡板围挡住窨井盖位置,警示车辆绕行此处。接着又逐个找到各路口路边排水管洞,进行清杂疏通。指挥过往车辆注意安全驾驶,避开渍水严重路段。有的车辆因渍水,司机操作不当,熄火了,被困在路中。李尚彬召集突击队员一起呐喊推行,转移渍水中熄火的车辆至安全地带,当天共转移车辆5台。司机们连声道谢:“有公路人在这里,我们放心,谢谢你们!”直到上午11时,雨势才稍作停歇。这时李尚彬浑身衣服被雨水湿透,手上被打出了血泡,雨鞋里被灌满了污水。队员们都劝他先上车,他说“我是领队,怎么能先撤退呢?不能断交影响老百姓的出行啊!大家一起干劲大。汛期保通是公路人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全力确保公路安全通行。”平凡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公路人的心声。
沧海横流,彰显英雄本色。汛情暂缓,但他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日夜奋战在防汛保通第一线,为群众安全出行,继续在公路上前行。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七
王可心,男,1980年10月出生,1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伊拉哈镇党委组织委员。
8月3日下午伊拉哈镇开始降雨,雨量较大,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90毫米,致使9个村以及镇直部分群众受灾,农田受灾面积达5万余亩,桥涵损坏55处,损毁路面14480米,房屋受损168户,其中倒塌18户。王可心所包的兴隆村的兴红灌渠水位猛涨,一度超出警戒水位长达2个多小时,在这紧急时刻,作为包村干部的他本着对村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果断采取措施:一是启动防洪预案,对住在灌渠大坝两侧低洼地段的居民及时转移。二是他亲自带领村干部和部分村民组成突击抢险队装沙袋加高加固大坝防止溃堤,从下午1点到晚上9点,在大坝上一直奋战了8个小时,他的手上、肩膀上都磨起了水泡,突击抢险队共装运沙袋5000多袋,加高加宽大坝100多延长米。水位下降了,大坝保住了,但是由于经过这次严重的冲刷大坝已经多处出现缺口,为了防止夜间再次降雨,他就跟村干部一起值班随时查看水位变化,直到4号早上,他一夜没有合眼,累了就在大坝上坐一会,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找干粮充饥。第二天又跟着村干部和村民加固被大水冲塌的大坝护坡,扛木杆、装沙袋、运沙袋哪里缺人手他就到哪里。村干部劝他回去歇歇,好好睡一觉,他却说:“我是包村干部,我是共产党员,我怎么能不干?”经过3天,共计200多人工,共装运沙袋2万袋,共加固大坝300多延长米,打桩做护网200多延长米。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就又带领村干部入户查看灾情,询问受灾情况,做了详细的纪录,指导受灾户开展科学自救。
但是,8月12日14时25分伊拉哈镇再一次遭受了暴雨的侵袭,暴雨持续了尽25分钟降雨量达到了70毫米。这次由于上游雨量较大兴隆村兴红灌渠的水位高出警戒水位2米多,王可心带领村干部分成3组对每家每户进行排查,确保人员全部撤离,就在这紧要时刻,大水越过大坝多出出槽,大水瞬间冲向村屯,当他们排查完确定没有人在房屋内撤离时,王可心发现有一个老人正在往家里跑,这时他紧忙跑回去找那个老人,冲进屋里时老人正在翻找着东西,但是大水瞬间就到了齐腰深,这时他不顾老人的挣扎背上老人就往出走,当他们走出房屋没有多久,房屋的后墙就倒塌了,由于大水冲下了很多木棒,把他的大腿刮伤了好几个口子,老人不时地感谢他,但是他却只是说:“这是应该做的”。村民的人身安全确保后,他又组织人帮助农民抢救被水淹的财产,用沙袋堵门、帮助转运被淹小猪等等,奋战在齐腰深的水里足足3个多小时,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农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王可心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始终以“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工作在抗洪抢险的前列,在兴隆村抗洪抢险工作时,他刚刚周岁的儿子正有病需要人照料,妻子一边要照顾家里,一边要工作,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最需要丈夫在身边的时候,可是他却不能在家陪着亲人。他给妻子打电话安慰她说:“你在家照顾孩子辛苦了,但这儿受灾的群众更困难,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退缩呢?”妻子用理解和体贴的语气说:“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
王可心在坚守抗洪抢险的日子里,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尽量使受灾损失达到最低,作为一名包村干部,他带领村干部日夜守护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他心中装的是人民群众,想的是怎样使受灾群众尽快地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工作岗位,“要做就做最好”是他平常的口头禅,艰苦朴素,雷厉风行是他的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工作宗旨。在近段时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他带领全体包乡干部和村干部经过英勇奋战,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抗洪抢险突出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称赞和表扬,他“舍小家,保大家”的抗洪精神值得大家去学习。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八
他们积极战斗在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第一线,为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抗洪抢险先进
事迹材料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三十几个昼夜坚守,他站成了一面旗帜,彰显了当代国税人的风采。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熬得红肿的眼,磨出血痕的肩。当洪水来袭,他的足迹踏遍河堤,当险情出现,他的身影突击向前。不是义务,是赤子之心,义无反顾;不是受命,是奋勇当先,无私无畏。他用坚毅、善良和果敢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就是国税局副局长。
7月末以来,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xx市,全市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从8月6日开始,就率领30人,组成国税抗洪抢险突击队,投入了火热的抗洪事业。全面抗洪战役打响以后,突击队主动要求编入xx省陆军步兵师团预备役部队。率部奉命坚守xx镇xx村,转战城南路垒筑城区堤防,驰援三村镇二村沿江路与兄弟部队联防,奔赴路段巡查堤坝。南征北战,扛沙袋、堵管涌、抢修渗漏,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防汛队员同甘共苦,以人格的魅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截止9月5日,历经30个日日夜夜,突击队先后在x村,沿江公路,城南路,六屯共4个地段,消耗各类沙石土料20190余袋,封堵管涌22个,抢修渗漏17处,巡堤坝20余天,行走路程500余公里。
在抗洪防汛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以全局为重、以使命为重、以灾区人民为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月7 日,远在佳木斯的女儿发来信息:爸爸,我好想你。看到信息,满心歉疚。大半年没见到自己疼爱的女儿了,答应她暑假一家三口出去旅游的计划也泡汤了。8月10 日,在汛情更加严峻的情况下,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年高70 多岁的岳母病情加重,全身疼痛难忍,坐卧不安,站立难行,昼夜难眠,岳母希望他这个女婿能回来,尽早安排到哈市治疗。他想到二十年来从来不肯把苦和累告诉自己、从精神上全力支持自己,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妻子,想到岳父岳母待自己视如己出,在这关键时候,却不能近身尽孝,他暗地里流下了眼泪。但他更想到抗洪处于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怎能放下手中的工作?想到几十万家乡父老的安危,他又怎能放弃阵地?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把家事压在心底,不顾因劳累血压升高带来的不适和炎症的病痛之躯,始终坚守在抗洪战斗第一线。
8月14日,汛情告急,xx镇xx村面临被淹的危险。他火速带领突击队深入到分散在相距25公里的两个村屯群众家中,挨家挨户宣传转移政策,帮助转移群众。不少老人故土难离,他都冒着雨,不顾泥泞的小路,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两位81 岁和86 岁老大娘转移时,怕雨水淋湿她们感冒了,他带头脱下迷彩服盖在老人的身上。当他了解到卧病在床的李大爷家中受灾,两个小孩面临上高中,生活十分困难,他毅然捐出身上仅有的680 元钱。由于连续劳累和雨淋水泡,他的嗓子哑了,皮肤出现明显红斑,又痛又痒,前指领导劝他休息一下,他只找一些药,坚持边用药边工作。历经四天,他率部共转移安置群众489人,妥善安置牲畜300多头,家禽500多只,及时避免了损失,有效地保护了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8月20日,突击队接到巡堤查险任务。巡堤查险是抗洪抢险重要而又关键的环节。所负责的防汛段长达4公里。白天巡堤已是困难重重,夜晚巡堤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把自己每天巡堤值班安排在下半夜。头发乱了,眼眶陷了,裤腿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的雨鞋布满了黄泥。由于堤段靠近草地,又是汛期,蚊叮虫咬更是防不胜防。汛情面前绝无退路,这是他给自己下的“死命令”。巡堤中,更是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脚到”,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任何一个险段,并将巡堤情况作翔实记录,反复比较查看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对他所负责的堤段上的险段险情了如指掌。正是这种不畏洪水、不惜生命、不分昼夜、心系群众的忠诚守护,才保证了受灾群众夜里能睡成安稳觉。
8月26日,新一轮洪峰再次来袭,我市汛情再度告急。8月26日凌晨3点,驻守在xx村的接到紧急指令,三村镇二村沿江公路堤段发生险情,14公里的沿路堤坝多处渗水,一旦决堤,路南的4000亩良田将化作一片汪洋。险情就是命令。他率领突击队火速驰援二村,与先期赶到现场指挥抢险的团官兵会合,迅速加入抢险战斗。此时,堤坝裂缝正在加大,外围继续在垮塌,险情仍在加剧,情况万分危急。现场参与抢险的队员有的出现慌张情绪。xx处险不惊,在手持话筒喊话,组织人员有序抢险的同时,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员抬卵石、运沙袋封堵垮塌口。年过四十的和突击队员以及抢险群众一道,50多斤一袋的沙土,扛一袋跑上百米,一口气来回十多趟,终于在河堤内侧垒起了一道防洪墙,缓解了险情。下午18时许,离垮口20米远的堤段又出现一处险情,来不及休息的突击队员又在他的带领下奔赴下一个战场,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加固了堤身,化险为夷。这时已经是8月26日早上的9:30分了,和他的队友们眼里已经充满了血丝,这个刚毅的汉子却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整个抗洪抢险工作中,立足汛情工作,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积极战斗在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第一线,为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共产党,伟大的力量,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7月1日以来,面对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防汛救灾作为开展“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夺取这场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于7月3日已经编发了一期各地党员抗洪救灾的先进事迹。下面,继续摘录基层的一些先进事迹予以刊载,希望各地各单位向他们学习。照顾一个老人容易,照顾一群孤老难,木子店镇向明村的妇女主任李建梅做到了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将暴雨灾害中29名灾民接到自己三层小楼住下了,其中大多数是七十岁以上的孤老。
“我胃痛难忍,不想吃饭,建梅特别为我做了不辣的菜,熬了稀饭,餐餐送到我手中,就像自己的闺女一样贴心。”7月4日晚饭时,在李建梅家,78岁的张金泽老人吃着李建梅送到手里的面条,感激地说。放眼望去,李建梅家一楼坐满了因暴雨至灾的村民,其中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孤老。
这次大暴雨致使向明村许多农田被水打沙压、河堤被毁、道路损毁,严重的山体滑坡导致34户48人无家可归。暴雨来临前,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有危险的村民撤离。
特大暴雨说来就来,眼看村民的危房岌岌可危,52岁的李建梅一边挨家挨户接二连三打电话催促危险户撤离,一边赶紧把三层楼的房间都收拾出来,以便安置没有地方去的村民。此时向明村村支书商仲良、副书记李世武等村委会一班人迅速开着面包车到各塆,背的背,牵的牵,将所有危险户及时转移出来。48名撤离的危险户有21人相继安置到了亲戚家,还有27人被热心的李建梅接到了自己家。
“村里哪家经不起风吹雨打、哪家没有亲戚需要安置我都清楚。”李建梅说,“孩子们都不在家,我们夫妻两个家里宽敞,被絮等都充足,能提供方便就给乡邻们提供方便,他们安全了,我也心安。”她拿出家里所有的床、席子和被子,把一些行走不便的老人安排在一楼,床上铺上软垫和席被。妇女和孩子安排在二楼自己的房间、小厅,以及儿子媳妇的新房,身体稍好点的便安排在三楼房间。
头两天,李建梅将自家冰箱的肉食全部拿出来煮给乡邻们压惊,第三天,家里的米面吃光了,菜园的菜也都被淹死了,李建梅便托人从镇上采购生活物资。“不管吃的好不好,总得让大家吃饱穿暖。”李建梅说。
有些人看到雨小了,就偷偷跑回家。为了防止返家的村民发生意外,李建梅天天守在家里,每天夜里起来挨个巡查,早上5点半起床又巡查一遍,打扫卫生,配合镇卫生院消毒,再做早餐给老人们端送到手里,再整理房间。
向明村老杉树塆妇女夏红兵摸着眼泪激动地说:“这么多人天天挤在家里,她不嫌弃老人脏、孩子吵,建梅的好,我们永世难忘。”由于屋后山体滑坡,门前石岸垮塌,夏红兵以及患有癫痫病的儿子、84岁的婆婆、老叔爷一家四口都被接到了李建梅家,被当做客人一样款待。
李建梅说,只要乡邻们安全,再苦再累她也值。灾民们住在临时的家里不愁吃喝,感到格外安心,也心疼这个好“闺女”。
连日来的特大暴雨导致乘马岗镇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毁,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乘马岗镇政府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及广大党员群众全力开展抗洪救灾及生产生活自救,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迅速部署,积极应对。层层落实抗洪救灾责任制,成立乘马岗抗洪救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负总责,下设后勤组、医疗组、服务组、保安组四个小组,后勤组灾民的住宿、饮食;医疗组负责灾民的体检和医疗救助;服务组负责灾民的生活服务和沟通协调;保安组负责灾民安全;各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对出现问题的路段悬挂醒目告示牌或拉警戒线,组织人员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对山体滑坡的路段的堆积物和主要路段垃圾进行清运,仅两天时间就转移清理800吨囤积垃圾;根据积水地段和水库的特点,及时挖溢洪道,加大排水量。
妥善安置,稳定民心。为最大限度让转移安置灾民住的安心、舒心,一是在集中安置点设置影视厅,每天不间断的播放电视或电影,丰富灾民的业余生活;二是集中安置点配置各村村干部全天候的陪同,确保有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安排卫生院医生每天集中2个小时给灾民进行体检,对寝室内进行消毒杀菌;四是严格就餐卫生条件,镇食品药品监督所每天派人去厨房巡查,确保让群众吃好吃饱。
在连续几日的“5·10”霍城县清水河光明路抗洪救灾现场,随处可见一群身穿迷彩服、头戴小红帽的人,他们扛着党旗,手拿盆子,挥动铁锹来回不停的忙碌在受灾群众的房屋、院落和巷道上,从早晨8、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凌晨11、12点钟,连续三天都是如此,没有半句怨言,问起他们累不累时,他们都说“老百姓的事最重要!
”他们—就是来自霍城县清水河开发区(镇)的领导和党员干部们!看着100多户群众房屋和院落内1米多深的积水、20多公分厚的淤泥;还有被洪水泡坏的洗衣机、冰箱、电视和潮湿凌乱的被褥.....“小红帽”们心急如焚,不敢停留片刻便趟进洪水中开始了战斗,他们深入居民家中,一方面配合武警官兵抢救被困人员,同时指导有劳动力的居民开展抢险自救;另一方面全力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居民,排除家中积水和污泥,转移生活物资、家禽。有的领导干部出差一回来顾不得回家就奔赴救灾现场,挥动铁锹清除泥浆、手持编织袋装泥沙筑防洪墙……他们用实际行动带领着“小红帽”们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救灾中。
接到汛情通知后,霍城县清水河城建监察大队立即安排队员在小西沟流域下游的干河子沿岸巡查险情,并分别安排队员留守在北京东路、新华路、上海南路和朝阳路的四座桥处,时刻关注桥下洪水流量,同时紧急调来挖掘机,对河道的树枝等杂物进行清理、疏通。待洪峰过后,又立刻组织所有环卫工人,和他们一起,清理路面淤泥。他们胳膊困了、手上磨起血泡,都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多耽误一分钟,群众就晚一分钟走上干净的道路!
由于人员不足,城建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们只好“身兼数职”,他们凌晨5点多便开工,到晚上11点多才收工,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8小时,刚从垃圾清运车上下来,又跳上铲车,铲车停下来,又开动洒水车对路面进行喷洒清洗,中午也不休息,饿了就啃点馕……路边的商家和群众看到顶着烈日一直在路上忙碌的环卫工人和“城管”,纷纷送来茶水给他们解渴,甚至有的群众也拿起了铁锹加入了清淤泥的队伍。小小的举动,却让“城管”队员们有了久违的感动,往日里因管理乱摆摊而被群众殴打、因治理违建而被群众排斥……种种的委屈都被这一杯杯茶水融化了,不论群众是排斥也好,点赞也罢,这群可爱的“城管”们就这样一直守护着霍城县清水河这座全疆第一大镇。
在抗洪救灾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娇弱、贤淑的女干部们,身穿迷彩服,头戴红帽子,或卖力地用盆子将居民房屋内和院落中的泥水泼洒到道路渠道里,或挥动着铁锹清除泥浆。她们的衣服上、头发上、眼睛上、手上全是泥浆,但她们却毫无察觉。饿了,就在路边吃点馕;渴了就喝点矿泉水;累了,就坐在路边枯树枝上休息一会;就连单位的几个孕妇也都加入了这个队伍中,成为了所有抗洪救灾一线后勤保障组的成员。她们,没有一个人,喊累嫌脏;她们,没有一个人,逃避退缩。不同年龄段的她们,平时都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爱“臭美”,但此时,他们完全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昔日的“女神”们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女汉子”;面对百姓家中尤其是孤寡老人家中50多公分深的积水、20多公分厚的淤泥,她们心里都有一个念头,就是早点把这些积水和淤泥清理干净,让叔叔阿姨们有个干净的地方睡觉、吃饭。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九
用一生去实践一个承诺的人,他的心中该具有一种何等厚重的情感与信念?!36年前,一位22岁的青年,在镰刀与斧头组成的党旗下举起右手,立下誓言,从此“共产党员”的称号成为他心中最高的荣誉;庄严一刻的承诺,成为他毕生的践约。时代如潮,大浪淘沙。几十年风风雨雨,这位共产党人的底色鲜红如初。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百姓有口皆碑。一位农民老汉举着大拇指说:“这颗‘老山参’到底是被‘挖’出来了!”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党员干部无不感言:他代表了一代共产党人的方向!关东大地的山水引我们前行,我们走近他,走进这个共产党人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座精神的山峰!他,就是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群众的每一点难处、苦处,都是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他心中最炽热的追求汪洋湖工作以来岗位变动16次。问他,这辈子感觉最幸福的是什么?他深情地说了5个字:“为群众造福!”“为群众造福”,这句烫人心窝的话是汪洋湖的真实写照。永吉县双河镇有一个叫黄狼沟的小村子,地远山高。几十年来,这里的农民最忘不了的人,就是当年镇上的汪书记。1978年3月8日,上任不到一个月的镇党委书记汪洋湖,打起铺盖卷来到黄狼沟村蹲点。黄狼沟是双河镇“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个年代全镇最穷的村,村里已经7年没有分红,家家户户都欠债,日子过得很苦。汪洋湖踏着刚刚开始融化的积雪,围着全村挨家挨户地转。望着一户又一户破旧的草房,看着一个又一个勒着腰带艰难度日的群众,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他对同去的一位同志说:“这个地方再也不能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了!一定要发展经济,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第二天天不亮,汪洋湖就拉着生产队长上了山,沟沟岔岔、七梁八坡,跑了10多天,做出了黄狼沟村生产发展规划。没想到,被多年的政治运动搞怕了的农民,咋的也不信“这个新来的汪书记能整出个啥道道”,清早出工,任他和队长怎样挨家挨户地喊,就是不见几个人影。汪洋湖明白,农民心里有创伤。于是,他向全村人拍着胸脯打下保票:“按这个规划整,到秋要是减产,损失是我的;增了产,全是大伙的。请乡亲们相信,共产党还是要为老百姓造福的!”看着眼前这个扒心扯肝的要让黄狼沟人过上好日子的汪书记,农民信了。全村人每天早晨3点起身,跟着汪洋湖把多年积满粪便的房前屋后挖地半尺,一担一担挑到地里。春天播种,全村人又学着汪洋湖种下的3亩试验田的样,换良种,搞密植。这一年,黄狼沟破天荒大丰收,粮食产量翻了两倍,秋后分红,每人一天的分值达到一元一角。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大新闻,一村子人乐得做梦都在笑。当他们听说汪书记蹲点一年要到期时,说啥也舍不得让他走,结果,汪洋湖又在那里干了一年。当年的生产队长娄文波抹着泪对我们说:“是汪书记带俺们过上了好日子。20多年,大家伙想他啊!给他捎个话,俺全村人祝他健康、长寿!”怀念深深的何止一个黄狼沟!我们来到汪洋湖当年担任过县委书记的舒兰县,涌上门来要“唠唠汪书记”的人扎成了堆。曾在县委办公室工作过的一位老同志,红着眼圈掏出一句让人心热的话:“汪洋湖是什么人?汪洋湖是一个把老百姓捧在心尖上,知冷知热,舍心舍命要让他们过好日子的人!”1985年7月,舒兰县发大水,几万顷丰收在望的庄稼地全部被淹。刚接到调令的汪洋湖心急如焚,还没有报到,就带着行李卷从吉林市直接奔往了险情最严重的亮甲山水库,与群众一道苦战4天4夜,终于保住了水库大堤。汪洋湖赶到市委汇报时,讲到老百姓被洪水冲垮的房屋,讲到被洪水淹没的万顷庄稼地,他的泪水夺眶而出,哽噎难言。“一定要让舒兰人民重新过上好日子!”4天后回到县里报到的汪洋湖,在县委会议上立下誓言。他跑遍了全县23个乡镇的村村屯屯,晚上12点以前从来没有睡过,整天琢磨着怎样为老百姓办实事。他带领干部群众修建了舒兰第一条柏油公路,改建了化肥厂生产线,增容扩建了水库,兴建了上千栋水稻育苗大棚。仅仅两年,舒兰县气象一新,农业再创20亿公斤丰收大关,工业产值翻了一番。汪洋湖离开舒兰时,县政协主席受众人之托,找到吉林市委,诚挚坦言:“如果提拔洋湖,我们没意见,要不是这样,就别把他调走,我们大家舍不得他!”在一个人的执着追求中,必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爱。汪洋湖祖籍山东,老辈逃荒来到吉林省永吉县的农村落了脚。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冬天住校,连7块5角的伙食费都凑不齐,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要带他上山砍柴,卖点钱作学杂费。勤劳、淳朴、一生劳作的父母要求甚少,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走正道”,汪洋湖在他们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金子般的美德。他说:“我爱我的父母,我爱那些如我父母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这种刻骨铭心的挚爱,是汪洋湖一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根。他曾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资,塞到贫困农民的手中,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他曾在一个因水质不好而使许多人天生弱智的“傻子屯”前后抓了3年,带领村里打井、改水田,使穷了几辈子的农民喝上优质水,吃上白米饭;他还跑前跑后为许多有困难的职工解决下岗家属的就业问题。一位职工患肺癌,汪洋湖几次跑到医院,对医生说:“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方案,救人第一!”手术那天,手术做了5个小时,他在门外守了5个小时。这位康复的职工逢人就讲:“我能活下来,一要感谢共产党,二要感谢汪洋湖!”群众的每一点难处,每一点苦处,都是汪洋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他生命中最炽热的追求!汪洋湖曾不止一次地说:“是人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本不能忘!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这个法宝不能丢!”曾有人开玩笑,说汪洋湖的名字里有九点水,命里注定要跟水打交道,他当水利厅长正合适。实在是一个巧合,1998年汪洋湖担任吉林水利厅厅长的第一个汛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沧海横流,更见出汪洋湖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赤子情怀。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身为吉林省防汛副总指挥的汪洋湖,每天奔波在百余公里的嫩江、松花江大堤上,哪里任务重,就奔向哪里;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8月24日,是一个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那一天,嫩江第三次洪峰刚刚过去不久,江面水位仍居高不下,恰在这时,邻省大堤决口,40亿立方米的水一下子涌进了吉林省镇赉县境内,使镇赉一段名为“32公里”的堤坝内外同时遭受洪水的冲击,情况十分危急。汪洋湖与吉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乘坐快艇,火速赶往“32公里”大堤处。眼前的情景,令人惊骇:嫩江上空狂风怒吼,大堤外一片汪洋,滔滔的江水如一匹猛兽在狂风的助虐下,凶狠地向堤身扑打着,大堤已被削掉二分之一。大堤内亦是汪洋一片,一望无际的庄稼地被洪水没过了顶。人站在大堤上,就如同站在惊涛骇浪之中。“32公里”大堤,危在旦夕!这时,有人提出,决口已不可避免,现场的人必须紧急撤退。空气陡然间凝固了。一片沉默。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汪洋湖两眼直直地盯着滔滔的洪水,血涌上了脑门,心在剧烈地起伏。他无法想象,一旦决堤,堤内堤外的大水连成一片,直冲千里平原,那将是一幅怎样残酷的景象?!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迅速做出判断:如果撤退,大堤一定决口;如果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大堤还有可能保住。在退与留之间,留是有希望保住大堤的唯一选择。尽管这个选择要担很大的风险,但面对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有天大的风险,也要把它挑起来!作为在这场抗洪斗争中担当省委“总参谋长”的汪洋湖,庄重地向前跨进一步,向省委领导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撤!我认为,大堤还有希望保得住!”省委领导同志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他的话音刚落,省委领导同志立刻发出指示:“马上组织人力、物力,全力保堤!”“32公里”大堤终于保住了。吉林’98抗洪斗争取得了一个决定性的重大胜利。历史从此记下:在这场抵御特大洪水的斗争中,吉林全省江河堤防无一处决口,60万群众紧急转移无一人伤亡,四周县城无一进水,吉林人民创造了抗洪抢险史上的奇迹!汪洋湖感到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以共产党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毕生的行动指南,实现了他对人生的最高追求。正如他说过一句话:“官位是人民给的,不是个人的。人的一生就是几十年,如果孜孜以求的就是官位又有什么意思呢?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就是看你能不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不偷懒,不糊弄,不滑坡;赤胆忠心为党工作,是他生命中最神圣的职责有人说汪洋湖是一颗种子,走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开花;汪洋湖是一团火,干到哪里,就能把哪里工作烧得满堂红。有人问他,有啥“绝招”?他毫无保留,一口道出:“绝招没有,死理有一条:当共产党的干部,一不能偷懒,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不偷懒,不糊弄,不滑坡”,这正是汪洋湖几十年如一日的座右铭。那一次汪洋湖离家的情景,家人至今历历在目:1987年12月2日,吉林市漫天大雪,即将前往浑江市任市委书记的汪洋湖,与妻儿依依惜别。这已经是他工作后的第15次调动了,而他来吉林市任职与家人团聚还不到8个月。望着拉着他不松手的3个女儿,望着早生白发眼含热泪的妻子,他的眼睛湿润了,低声对妻子说:“别难过了,你和孩子再克服几年。还是那句话,咱是党员,一切听组织的。”汪洋湖这一生对家人有着太多的心痛。他从政42年,工作调动16次,其中与家人两地生活30年。3个女儿出生时,他都因工作忙未能陪在身边。他的父亲晚年病重弥留之际,他正在乡下检查工作,老人是呼唤着“洋湖”的名字离开人世的。他的母亲病危,当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找到他蹲点的大队,用村里的大喇叭喊他时,他正挽着裤腿在稻田里和农民一起插秧。他连夜赶到母亲身边,老人已经走了。他悲痛万[1][2][3]下一页
分,失声恸哭。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汪洋湖把对亲人的爱与痛,收在心底,他以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献身精神,为党的事业竭心尽力。他说:“从入党那天起,我就是党的人,党和人民的需要是我唯一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对职务有什么考虑,而是对职责战战兢兢,唯恐做不好工作,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汪洋湖在工作上的“严、细、实”是出了名的。他有一句话:“不怕被人骂,就怕不是‘人’”。这里的人,在他心目中是共产党人,是党的领导干部。他自己有个“帐本”,每天布置的工作,每笔10万元以上的资金安排,都记上流水账,到时候就掐着小本儿去督察,不落实不行,不出活不行,搞花架子更不行。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为实,不奢虚华。”1998年,水利厅向水利部上报农田水利建设的综合工程量,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看到有的省上报的数字比较高,就相应地提出了一个数字。汪洋湖拿到数字一看,凭经验就知道这里面有水分。他立刻把这位同志找了来,让他重新认真、仔细核对。他严肃地说:“一定要实事求是,把水拧干。是多少就报多少,我们不搞攀比。”这位同志说:“报多少也没人考察,也没法考察。”汪洋湖火了,厉声说道:“考不考察,能不能考察是一回事,我讲的是实事求是。不然,我们就是助长了说假话的不正之风。”吉林省水利厅最后按实际数字上报了工程量。之后,汪洋湖在水利厅工作会议上,再次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志,他说:“你说错话可以谅解,要是说假话我可不容你!”这位同志至今回想这件事,仍十分感慨。他说:“汪厅长是个讲实话办实事、对国家没二心的人,我服他,敬他!”讲实话、办实事是汪洋湖的一惯作风。2000年,吉林蛟河市建设了几年的龙风水库工程最后结尾需要500万元,国家下拨了800万元。汪洋湖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这笔多余的资金怎么办。有同志提出,钱已经到手了,可以安排做它用。汪洋湖不同意,说:“国家拨款支持我们,我们有责任把钱用好。这是一笔项目建设资金,不能串项使用。我们要对国家讲信誉!”吉林水利厅把300多万余款如数退回给国家。在原则问题上,汪洋湖的确是一把铁锁,任何人过不了他这道关。吉林市水利局局长孙福德以前与汪洋湖搭过班子,两人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了。1998年,吉林市上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资金计划时,孙福德与其他同志商量,觉得项目定额不能报的太低,以免到时候工程启动不起来,上报计划就多列了400万元设备费、交通费等等。老孙知道汪洋湖的脾气,担心给卡住,就去水利厅做工作,寻思着,没准还可以多要点。没料到,汪洋湖拉住他,一项一项给他算帐,结果他不但一分钱没有多要到,原来的计划也得重做。汪洋湖诚恳地说:“该办的一定给你办,不该办的找我也没用。国家的钱不能乱花,能省点就省点,我最恨花共产党的钱不当钱的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就是一个单位的“一杆旗”。汪洋湖以一身正气,用无声的语言,在水利厅领导班子中,喊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带出了一个团结向上、奋发有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好队伍,一个连续6年获得省级先进称号的好班子。汪洋湖有一大爱好:读书。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必把自己关在9平方米的小书房里读书看报整理资料。书,是他心灵的驿站,是他思想上不断向上攀登的台阶。在汪洋湖的办公室和家里,我们看到了他最引为自豪的财富――几千册图书、书报剪贴和读书卡片。他读的书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其中有一本他30年前就读过的《反杜林论》,书中的空白处写满了批注,还有几十本水利专业书籍,里面密密麻麻做满了笔记。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学习。而且我这一生换岗十几次,过去的知识用不上了,新的知识又很缺乏,要丰富自己,推动工作,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读书形成了汪洋湖的生活习惯。他晚上不串门,不应酬,把这段时间看做是给大脑“充电”的时光。有人笑他闲暇时间一点也不潇洒,他说:“人各有志,我本人崇尚学习。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唯独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学习,使汪洋湖永葆共产党人的活力。在吉林省水利系统,汪洋湖是上上下下公认的“没有职称的水利专家”。――他担任水利厅副厅长分管水产工作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和名特优水产品”的新思路,吉林省水产品产量提高30%。――他主持水保工作期间,发明了保水保土与发展坡地经济相结合的竹节式”梯田法,获吉林省科技兴农一等奖。――他当厅长后,认真总结治水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防洪抗旱为中心,实现城市防洪、节水灌溉、小型水库加固配套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41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达到了5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全省1009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达到30年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吉林省水利基础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1998年抗洪斗争中,汪洋湖以杰出的工作才能,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时代风貌。他坚持实践第一。8月下旬的一天,洮儿河堤坝突然决口,情况危急,汪洋湖立即要去现场查看险情,旁边的同志极力劝阻:“你是防洪副总指挥,责任重大,我们去看看就行了。”汪洋湖斩钉截铁地说:“我必须到现场去看,不掌握第一手情况,我心中没数,怎么下决心?”他和一位同志乘上小冲锋艇,顶着7级大风,冲进11公里宽的茫茫水面。头顶不足3米有高压线,水下有民堤、树木、房屋等各种障碍物,小船逆水行舟6个小时、80公里,终于到达决口处,他们查明情况,连夜返回,为控制险情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坚持科学治水。抗洪斗争一开始,他就把全省最优秀的水利专家集中起来,组建成多支专家队伍,分布在后方、指挥部、嫩江大堤的每一个重要堤段,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决策支撑系统。8月10日,嫩江第二次洪峰刚刚通过不久,第三次更大的洪峰即将来临,形势十分危急。吉林省委要求水利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第三次洪峰的量级和抢险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知道:嫩江第三次洪峰的流量到底有多大?当时,嫩江上游所有的水文站都被冲毁了,对这次洪峰的流量,只能经过测算分析提出数据。这个数字估计高了,劳民伤财,估计低了,可能遭受灭顶之灾。那一天,汪洋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百里长堤,他一边实地观测水情、工情,一边会同各方专家,反复测算、分析、论证。8月11日晚8时,吉林省委召开常委紧急扩大会议,研究如何抵御即将到来的嫩江第三次洪峰。会议首先听取水利厅报告预测结果,会场鸦雀无声。这个预测,关系到全局的胜败啊!汪洋湖一字一句报出他和专家们得出的预测数据:17500立方米/秒。会场上,没有异议。省委当即根据这一数字,果断决策:48小时内,准备330万条麻袋,把210公里的防洪大堤加高1米,加宽2米,建成一道麻袋子堤。48小时后,洪峰到来,在上游跑滩的情况下,实测流量为16100立方米/秒,洪水水位比原来的大堤平均高4厘米。滚滚洪流,被紧紧地顶在麻袋子堤外,呼啸而下。这是’98抗洪史上惊人的一幕:当时20年一遇洪水设防的嫩江堤防,竟然抵御住了38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如果不是依据那一个数字及时抢建了子堤,洪水将会大面积漫堤而过,后果不堪设想。嫩江第三次洪峰的安全通过,是1998年吉林抗洪斗争史上永远值得骄傲的一章!走进汪洋湖的办公室,他正在电脑前查看云图。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摞厚厚的吉林省水利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规划。今年58岁的汪洋湖,给自己离任前定下了制定出21世纪吉林省治水方略等三件事。他希望这些工作能给继任者打个好底。我们问他,你一生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他沉思片刻说道:“时间苦短,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如何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到老,跟自己说一句:你这个党没有白入!你这个干部没有白当!”他没有收过礼,没有谋过私利;清正廉洁是他生命中最圣洁的精神高地走进汪洋湖的家,是在一个周六的下午。初秋的夕阳透过陈旧的窗户洒落在这套老式的三室一厅房间里,让人有一种看老照片的感觉:两张木板床、一套旧沙发、两个书柜,还有一张三合板的折叠饭桌,最抢眼的是客厅里一台25英寸的电视机,汪洋湖的老伴温淑琴在一旁告诉我们,那是大女儿给买的。曾听说1994年,汪洋湖从吉林市往长春搬家,去的是一台半截子车,司机直嘀咕,这得拉多少趟?结果半截子车还没装满,拉回的全部家当是一个书柜、两个木箱、两口水缸。还听说,1999年最后一次分房时,省里按标准在省政府对面给汪洋湖分了一套新房,几万元就能买下,资产值几十万元。可是他却没有要。提起这些事,善良朴实的老温给我们透了“家底”:“早年,两家老人都在,家里人口多负担重,日子过得挺紧。这几年手头宽松了不少,可要买那套房子得花4万元,家里存折上的钱连国库券都算上也不够。借钱买吧,那得还到几时啊?”回来的路上,我们问当地一位司机,在长春市一个拿不出4万块钱买房的人家,算什么生活水平?司机想都没想,甩出一句话:“困难户。”汪洋湖的确清贫。清贫,不是共产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个手中握有权力的共产党人来说,这份清贫,却让人们更透彻地看到了他的心底。我们手上有一份汪洋湖的履历表:24岁就已经是公社党委书记,29岁开始任县级领导,他先后担任过永吉县委副书记,磐石、舒兰县委书记,吉林市委常委、秘书长,浑江市委副书记,省水利厅副厅长、厅长。上一页[1][2][3]下一页
按照时下一些人的眼光,他有着很多“发财”的条件与机会,但是,他对此“视而不见”,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道”,把手中的权力看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商品。他说:“当官捞好处,那不是共产党的章法,是共产党的干部,就得按党的规矩来!”1998年大水过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3年中,吉林省水利建设投资达到60多亿元。这时身为水利厅厅长的汪洋湖称得上是手中又有权又有钱。在一些人看来,他坐在那儿用不着说什么,只要心思“活分”一点,每年百八十万的“好处”唾手可得。汪洋湖是从基层干过来的',他十分了解社会,知道自己的位子有多大的“含金量”。然而,在他的天平上,就是一座金山,也撼不动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灵魂。他在水利厅进行了一项被誉为“阳光行动”的改革: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实行招投标制。他与厅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不取非分之钱,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他本人带头践约,从未指定过一项承包商,从未写过一次条子,也从未暗示过任何人。1999年2月,汪洋湖过去的一个老上级来水利厅要工程,他寻思着凭着过去的老感情,冲着老面子,怎么也不至于白跑一趟。没料想汪洋湖温和而又毫不含糊地对他说:“你想要工程就去投标,中上标,活儿自然是你的,中不上标,我也不能给你。这是规矩。”他掏钱请老上级吃了一顿午饭,把他送走了。“一把手”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水利厅系统的干部个个向汪洋湖看齐。1999年,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吉林省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多次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重大违规问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品率达到81.5%。俗话说,“官儿不打送礼的”,几十年来,汪洋湖的一条“死”原则恰恰就是:不收礼。那年他在黄狼沟村蹲完点,农民一直念着他的好,有一年他们听说汪书记父亲病重,便派人给他家送去了一篮子鸡蛋,一袋子大米。他收下了乡亲们的厚意,随后把按价折成的钱和粮票托人如数送回。他到水利厅后,有一次生病在家打吊针,有人得到消息到他家去探望,临走悄悄放下一包蘑菇和五条香烟。三女婿发现后,忙给岳父说,汪洋湖急得边拔针头边要往外追,手背都瘀血了。女婿赶紧把他按到床上,拎起东西一直追出老远,还给了来人。1997年他当厅长后,专门给厅里的司机开了一个会,立下一条“规矩”:不准为领导代收礼品。他每次带车下基层回来前,都要先检查一遍车厢,有东西送回,没东西才走。有一次他到基层去,回来时走出老远才发现车里有一包补品,他立即让司机调转车头,把东西放回住处的房间,然后给县水利局的同志打电话,让把东西拿回。为了杜绝送礼风,每年春节前,汪洋湖都在厅里再三强调,不要到领导家拜年,有时间去看看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老部。有一个春节,一位处长拎着东西去他家,他硬是没让进门。那位处长事后对家人说:“我脸上没面,心里服啊!”有人曾说汪洋湖:你一次礼不收,有点太不近人情。汪洋湖说:“堤溃蚁穴,这个口子开不得。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就会越收越多,时间长了,就陷进去了。一些领导干部最后掉到钱堆里不能自拔,不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吗?意志力不强,投降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一刀切死。有情不在礼,我欣赏君子之交淡如水。”汪洋湖为官做人的标准很高,但是在个人生活上,他的标杆却拉得很低。清廉,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标准,在汪洋湖那里则是一种习惯。他视奢侈为祸,以俭朴为宝,一向艰苦朴素,克己奉公。他在与家人两地生活期间,从不住招待所和宾馆,一直住在办公室,吃职工食堂。到水利厅工作头4年,家没搬来,他仍然住在办公室。他的床下,常年备有一箱方便面、一只小电铁锅,碰上工作忙或夜里加班,就煮点面对付了事。他工作出行有公车,但他从不用公车办私事。他与家人两地生活30多年,每逢公休节假日回家,都是自己掏钱买票坐车。他到水利厅后,有一次他在永吉老家的姐夫病重,他回去看望。他先是从长春乘火车到吉林市,在市里没有惊动任何人,又乘公共汽车到镇上,镇领导看到老县委书记来了,非要安排车送他,他坚决不同意,借了一辆自行车骑30多里路回到了姐姐家。姐姐家的人说:“你做了那么大官,连个车都整不来,还挤汽车,多不相称!”他说:“什么叫相称不相称,我是老汪家官最大的,但这是我自己得到的吗?这是组织和人民给的,我只能用它来为人民办事。”有人曾劝汪洋湖,别太认真了,你一个人又改变不了什么。汪洋湖说:“我们入党时不都是有所追求的吗?承诺了的东西,总得实践,总得从自身做起。在我的职权范围内,对的,我就坚决支持;不对的,我就坚决管住;让别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他就是这样的人。汪洋湖的家人对他的操守有着更深刻地感受。老伴温淑琴告诉我们,汪洋湖与她也有“约法三章”:不参政,不收礼,不特殊。老温退休前是吉林省水利水电设计院卫生所的一个普通护士,多年来与丈夫默契相守,从无违章。有一次,某县水利局的同志带着礼物来看望汪洋湖,当时只有温淑琴一个人在家,她让来人把东西拿回,来人不肯,她估计了一下那东西大约值600元钱,便找出钱让他们拿着,他们当然更不干,争来争去,厚道的温淑琴急哭了,说:“洋湖的脾气也许你们不知道,如果留下东西,他回来跟我没完哪!”来人十分震惊,深受感动,只好把东西拿回去了。汪洋湖常常自豪地感叹:“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是摊了一个好老伴!”汪洋湖有3个女儿。对待孩子,他坚持一个原则――“当他们的人生向导,不当拐棍!”他的3个女儿都在吉林市。大女儿从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吉林市一家医院工作。二女儿高考差3分落榜,至今是一个看仓库的保管员。三女儿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就与丈夫搬到了生活开销低的市郊,靠开一个小药店维持生活。汪洋湖在这一带为官多年,与吉林市方方面面的领导都很熟,孩子工作的事,打个电话,绝无问题。但是,他从没找过任何人。三女儿的丈夫家祖辈都是搞建筑的,两口子商量,想搞点工程建设。有人说:“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你爸爸手指头缝里漏点活,就够你们发财的了。”可是谁也没想到,小两口在每年经手20亿元水利工程资金的父亲那里,硬是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活。汪洋湖寡情吗?不!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天采访,汪洋湖轻声而深情地说:“这么多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我们无法忘记小女儿汪强讲的一件事:她们姐几个了解父亲,从不为私事打搅他。1996年冬的一天,汪洋湖从长春到吉林市开会,会议结束那天,他想趁早饭前到几个女儿家看看。但他不知道,这几年,女儿们生活都发生了变化,老大、老二换了房子,老三已经搬到了乡下。他在吉林市转了一个多小时,一个女儿家也没找到。回到长春,这位生性刚强的人流下了泪水,对老伴说:“老三的孩子长得挺大了吧,咋不让她抱回来看看。”老伴向女儿转告这话时,泣不成声。在汪洋湖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有着他对亲人最柔情的一角天空。但是,他从不让这片感情掺杂权力与地位的色彩;他从不让这片感情误导自己做出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他痛恨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腐败,他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与追求。汪洋湖的心如长白山的红松,志洁意高;汪洋湖的情感如长白山的流水,清朗隽永……是什么力量支撑了共产党人汪洋湖的人生?汪洋湖深情地说:“从我在党旗下举手宣誓的那一天,我就告诉自己,你是党的人了,你要为党的崇高理想奋斗到底。这是支撑了我全部人生的理想信念!”滴水见汪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滚滚洪流中,汪洋湖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汪洋湖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党的事业才如浩瀚大海,奔腾不息。因为,有着崇高理想和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任何力量也打不垮的;为崇高理想和最广大人民利益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生命力、最壮美的事业!上一页[1][2][3]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十
这是一支女性抗洪抢险队伍,她是虽然都是女儿身,但是为了党与人民的事业,她们为实现全市防汛安全默默工作着、奉献着。她们克难攻坚、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巾帼不让须眉。
进入主汛期以来,###市防汛历经了渍涝成灾、民垸告急、湖库出险、江河夹击几个阶段。在各级防汛指挥部的科学决策、科学调度、科学指挥下,全市防汛大军团结一心、协同作战,取得了防汛抗洪阶段性胜利,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安全。
7月15日,通顺河水势急涨并居高不下,汉南区内涝严重,蔡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通顺河堤险情频发,形势十分危急。水利水保处处长张军花同志授命于危难之时,连夜紧急前往一线落实市防指2号命令,协调调度大军山泵站抽排和蚂蚁、东城二闸开启。面对情绪激动的汉南区受灾群众和只顾局部利益的相关单位职工群众,张军花同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说明,一方面反复作汉南、蔡甸、经济开发区三方领导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稳定了紧张局面,说服了干部群众,保证了市防指命令的落实。
在随后的一次又一次暴雨雷击中,张军花始终督战一线,靠前指挥,落实市防指3号、4号命令,科学调度,及时排除险情,有效地调度控制了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确保了江河堤防和泵站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目前降雨虽然暂停,但内涝渍水未退,张军花有如风雨中的铿锵玫瑰,依然奋战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线。
她脸上挂着倦意、眼里布满血丝,因为她是指挥部里最早开始防汛值班的人。她总是步履匆匆、眉头紧锁,因为她身处指挥调度最核心的部门,肩负着调度室里协调官的重任,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记录、协调、处理。每天的水雨汛情最早到她这里汇总、分析、发布,每个区、每个部门的工作动态每天准时在她这里集中、整合、上报。她所在的部门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好帮手,是各级防汛指令上传下达的枢纽站。她与身边的同志们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发扬连续作战的98抗洪精神,认真仔细地做好接听电话、收发电文、编辑每日工作动态、上报各类工险灾情、及时调拨抢险物料、协调处理突发事情等一系列综合协调工作,确保了抗洪抢险救灾中的信息畅通、政令畅通。
她,就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汛处处长李晓玉同志。
说起防汛办机关里的优秀女性,不能不提身材娇小的高山同志。作为单位的笔杆子,高山承担着防汛综合情况、领导汇报材料、媒体新闻通稿起草等大量文字工作。对于从未参加过防汛实战的高山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她没有被困难吓倒,主动到业务处室咨询,熟悉情况;主动陪同领导一线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旁听各类会议,了解当天全市防汛动态及各级防指、各级领导的指示要求。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高山在较短时间里熟悉了防汛业务,很快便进入角色,出色地完成了综合性大材料的撰写和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高山同志因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身体体质较弱,连续的脑力劳动和熬夜,更加重了身体的透支,日减消瘦。可是,每当领导和同志关切地劝她休息时,她总是淡淡地一笑,平静地说:“工作总是要有人做的。”
其实,在市防汛调度大楼里,还有一大批“铁娘子”坚守在各个岗位,坚持不让宣传报道她的局纪检组长王霞,深入一线巡堤查险的孟丽君、宋绍红、刘金秀,竭尽全力跟踪协调的邬美玉、任冬玲、熊菲,默默无闻每天埋头撰写防汛简报的余萍、刘青,还有一丝不苟的打字员、吃苦耐劳的清洁工、起早贪黑的食堂师傅……她们都是抗洪抢险战斗中的一员。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困难、恪尽职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再次用行动告诉人们: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部队篇十一
“成功的花,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____年、____年、____年……到如今已是____个年头,他这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是他华丽的光环,但他为此所付出的辛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摇头叹气,因为他的投入,甚至于忘记了身份,忘记了自己。
一、“共产党员就要‘三干一吃亏’”
____年____月__日,接过任命书时,与激动相伴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立志要继续坚持自己工作实践中铸就的“三干一吃亏”——肯干、能干、带领干部群众干,个人勇于吃亏的作法,认真履行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
从一个____(最开始的职位)到____副主任,获得了____年____称号;____年____称号等。____个春秋中,他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种工作,再苦再脏再累再困难,始终积极肯干。肯干不是蛮干,而要能干,能克服困难把事办好、办实,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他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吸取“能量”。全局上下所有干部,他几乎全认识,能叫出不少普通工人姓名。二是正确果断决策,选准用“能”点。他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优柔寡断,贻误良机。三是释放“能量”,开拓进取。工作期间,他及时向领导汇报汛情、灾情,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新情况,为防汛抢险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促进防汛抗旱工作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经常深入基层,与职工同甘共苦,带领干部群众干。在5.12汶川8级大地震后,____河上的水电站也遭到了严重损坏,由于水电站大坝出现险情,曾一度造成沿河群众恐慌,各项问题随之而来,千头万绪,为了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平时掌握的信息和所学专业,判定电站大坝溃坝的可能性较小,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并天天亲临现场,坐镇指挥,亲手操作,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超负荷地“运转”,高效率地工作,终于顺利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
三、“何需多言,用事实说话”
____防汛办公室副主任这个位置看似容易,实则难。没有经历过的人不知其中的苦,面对如今多变的局势,稍有不慎,将导致整个防汛工作陷入困境。由于____防汛办公室主任经常因工作原因在外,因此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也就落到肩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依然稳步前进,深入分析,果断决策,他的成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现。在汛期值班时,他广泛收集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防汛情况、河道管理情况,准确分析汛情、水情趋势。同时结合事情的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完成了《____防汛抗旱指挥部汛前检查情况通报》,为各县防汛工作指引了方向。5.12地震发生后,他不仅为领导提出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参与了《汶川地震____水利灾后重建规划报告》,也先后几次跟随上级领导在余震中达到映秀对堰塞湖、州指挥部引水工程等进行指导和协调。并且汛期结束后,主动争取到水田坪州指挥部从事全州灾后重建工作,凭着这份尽职尽责、用于奉献的精神,以成绩取得了指挥部城乡重建办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四、“要当挺得起腰杆的干部”
干事业讲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一身豪气;反腐败,他向党向人民捧出一颗赤诚的心,一身正气。他时时告诫自己,我们的权利是党给的,是人民给的,要用来为党增辉,为人民谋利,不能用来谋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他担任的职务,手里掌握很多大权,这在有些人眼里是难得的“肥差”。可是,他始终坚持加强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的行为意识,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在工作之余强化学习,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使自己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自己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重点学习防汛信息化建设和防汛抗旱知识,在给自身充电的同时,他还同时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学习了我国各项法律条例,进一步加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一路走来,虽然充满了艰辛与苦累,但他的每一项功绩都记录着他所经历的艰辛与苦累,他用责任、专业展示了一个在繁华浮世中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的的高大形象,他用行动践行着他的誓言,诠释了“为人民办事,是我的责任”的真正内涵。相信____防汛抗旱工作有了他的加入,将会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