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调研报告(汇总13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机械调研报告篇一
(一)行业分类
机械行业又称为机械工业或装备制造业,乃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2001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机械、设备、仪表”属“制造业”门类,对应“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个大类、37个中类。
根据**数据库,该行业上市公司**家,其代表性企业有****。
(二)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机械工程技术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对世界闻名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机械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1、传统机械时代:中国的传统机械时代世界跨度由夏商时期一直持续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着很多举世闻名的发明,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着自己突出的特色,比如:指南车、地动仪、木构水运仪像台等。到了近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中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而这时候证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时候,也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将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
2、现代机械时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机械行业才有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成套化的趋势发展。甚至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总额来说,新中国机械行业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另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而且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我国的机械行业将会向更高更好的水平发展。只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把握好机械行业发展规律,中国的机械行业一定能够振兴,再次引领世界机械行业发展方向。
(三)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努力,我国机械行业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已连续6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非常迅速,机械工业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1%,2015年机械工业全行业总产值为2000年的2.9倍,利润为2000年的4.05倍。2015年机械工业全行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5.06倍,利润更是上升了7.5倍。2015年,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机械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位居工业各部门之首。机械工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将逐步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所迈进。
2015年,机械产品市场自给率进一步提高到85%,对全国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利润和税金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6%、67.58%、57.91%和24.01%,均居工业各行业首位。
2015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销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38万亿元,销售产值14.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3%和34.26%。自2015年3月起,机械工业月度产值连续10个月超过1.1万亿元,已经进入了月产万亿元的新时期。
近年来机械工业产销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机械工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中央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后,相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逐步落实,推动了机械工业快速企稳回升。
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依托高速铁路、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基础设施、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上述领域涉及了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部门,也是我国机械行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领域,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和矿用机械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制造领域的薄弱环节,与国外先进水平有明显的差距。这些产品再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几年内将面临超常规发展的机遇。国务院连续颁发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机械工业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这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加大了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了政府部门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管理和支持。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机床、铸造、锻压、模具等行业采取的增值税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对汽车产业实行了小排量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下乡补贴,对农业装备制造行业实行降低增值税,逐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对进口关键零部件等给予关税和增值税优惠,提高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等,有力支撑了机械工业振兴发展。
(四)机械行业主要子行业分析
机械行业涵盖的范围较广,彼此之间相关性较强。机械行业主要产品种类包括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
(1)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工业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2015-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大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折,我国农业生产的变革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
下发了《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农机工业到2015年要实现总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出口贸易额将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工业前景广阔。
(2)工程机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能生产18大类、45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行业。
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行业销售总产值达到4367亿元,比2015年增长38%。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起重机、叉车和压路机等6种代表产品销售统计数据显示,各产品销售增幅普遍在2015年4月前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月回落,但仍处于高位,符合“前高后稳”的态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和技术改造步伐,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在此期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15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2015年,我国已超越美国、日本、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投资机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将直接带动工程机械市场继续发展。
(3)仪器、仪表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2015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增长率下降,行业发展呈现低迷状态。自2015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回暖,仪器仪表市场逐渐趋热,行业发展提速。2015年行业的总产值首次超过了4000亿元。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技术也让仪器仪表行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现状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根柢,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但与发家国家差距明显。受系统方式、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打点、人才等条件的限定,企业“多、散、弱”,科技斥地本事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显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场所排场,而且由于市场范畴、人力成本、行业根柢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的主力。
(五)机械行业的特征分析
机械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
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工业,其生产过程具有加工—装配性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多样,有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现代化的机械企业应当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需要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这样的柔性化加工设备;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产品构成、设备资源随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的设计制造也涉及多种学科技术,因此企业最好组成跨地区的联盟,以提高对资源的动态管理和质量控制。 由于地区环境的影响,机械行业区地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在投入、产出及效益方面均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基本处于弱势。近年来,由于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这一形势在逐渐改变,东部地区绝对量虽继续大幅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
一、调研目的
我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示范学校,为准确把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把握市场脉搏,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教材、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进行的本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概况
(一)调研时间
2012年7月—8月
(二)调研对象
历届毕业生及所在就业单位;制造业及相关企业;各兄弟学校。
(三)调研方法
1、深入企业一线
深入企业,通过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广泛征求企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座谈
1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一线技术骨干座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不同层面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与毕业学生座谈听取他们的感受,对学校的建议,以及在企业遇到的困难,怎样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毕业后更适应企业的`要求。
3)与其他学校交流
3、问卷调查
为了加快专业建设信息的全面收集,了解生产一线机械加工技术人员、毕业生、顶岗实习在校学生对顶岗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面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设计了专业建设调查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三、调研情况汇总与分析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前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传统产业,在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背景下,它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
社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由于亚洲人力资源的优势,世界制造业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特别是向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入世后我国的机械、机电产品的出口更具市场竞争力,这是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2、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从收集的信息来看,数控机床操作的仍占较多的份额,而一些普通机加工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3、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指导思想,对照我市的特色产业,目前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距离,结合不够紧密。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安排要注意增强适应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应实行工学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根据企业实际设置课程。
4、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b.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c.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d.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调整、维护保养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e.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f.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g.零件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h.机床电气基础知识和控制系统知识
i.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绘图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操作1~2种机械加工设备。
b.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c.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
g.具备数控加工及编程的能力,能进行数控加工
证书要求
4)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中的一个,方可授予毕业证:
国家职业资格数控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加工中心(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四、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机械加工、一体化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实习基地建设。
2012-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前景分析及人才需求调查报告#e#(一) 政策环境利于行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机械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非常有利。展望“十二五”,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昭示,这一有利的政策环境将继续保持并更加有利。 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8号文)的出台,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相结合,“振兴”和“自主创新”两大政策取向相互促进、协同统一,使得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加快振兴的全新发展阶段。围绕两大政策取向,国务院各部委密切协作、深入研究,多领域、多角度的配套细化政策不断出台,装备自主化要求不断提升,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刺激国内需求,国务院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位列其中,凸显出机械工业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对于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5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进一步为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国民经济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对装备自主创新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非常有利于机械产品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促使机械工业国内需求继续稳步回升,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机械工业就占了两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而且其他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离不开机械工业的支撑。由此看来,机械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地位和作用只会更加提高,发展的政策环境只会更加有利。
还必须引起关注的是,作为“十二五”主要追求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大政策取向,非常有利于机械工业的发展。因为机械工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700万;同时产业关联度较高,机械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
(二)需求变化要求产业升级
1、内需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但毋庸讳言,需求增长速度将比前十年趋缓。尽管如此,由于宏观政策注重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因此对机械产品品种、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将受到更多关注。因此,“十二五”我国机械工业必须认清这一形势而加快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采、大型天然气液化和长距离油气管道输送等重大工程建设将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巨大的高端装备市场需求。
其次,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机械工业孕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条件正在趋于成熟。随着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必然提出大量新型设备需求,如余热余压利用装置、高效环保装置、新材料生产和加工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新能源设备、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汽车及与之配套的新型电池、电机和电控装置等等,为机械行业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再次,传统的机械装备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低端设备需求萎缩的同时,以节能减排为取向的产品升级将为量大面广的传统机械产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中,我国辽阔的幅员和东中西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电设备等产品的需求将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最后,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随着“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与民生和农业相关的机械产品需求将会迸发。如各种轻工和纺织机械、安全应急救灾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医疗保健机械、先进印刷装备和民用节能监控仪表等产品的需求将迅猛增长。
2、外需形势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仍在较大程度上受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
从短期看,尽管国外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重新抬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有明显加剧之势,这将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增速下降,失业率增长,对人们消费习惯产生不利影响;在两者同时作用下,短期内我国机械产品的外需增长空间未可乐观。
从长期看,金融危机已促使各国的政策调整,尤其是发达国家正更加注重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将会对全球现有的产业分工格局造成重大影响。如美国提出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新思路和措施,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这种趋势会加剧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和新兴产业崛起将会刺激机械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从而可能为我提供新的学习契机。
由于我国机械工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不能生产的,我们能生产;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更便宜地生产。因此,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以满足内需为主,但出口量仍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不断增长。随着出口的扩大、外资的进入、技术的引进,机械工业的外向型程度将继续提高。在此过程中,外部需求也将促进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水平升级。
(三)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
能源、资源和环境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后,美元持续疲软,带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能源、资源和环境安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新能源、节能减排、碳排放控制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语。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为了承担应有的国际义务,我国政府已初步决定,“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由2015年的 8%,提高到2015年的11%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在5年中一共要降低 16%;2015年全国能源消耗要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以内,也就是说要以5%的能源年增长率支撑7%的经济年增长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求装备水平大幅很高。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问题都很严重。随着经济连续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能源需求将不断提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问题,加剧了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要改变这种现状,既要提高我国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又要提高我们经济增长质量,降低单位能耗,采取低碳发展战略。这些都要求先进机械装备的支撑,从而也必然会促进机械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从机械工业目前的现状看,无论是所生产的产品,还是自身的生产过程,都与国民经济的上述要求相距甚远。目前机械产品的工作效率、钢材利用率和环保性能普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仅无法支撑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也不能适应开放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形势,无法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行业瓶颈凸现呼唤转型
发展瓶颈之一是需求形势的变化。展望“十二五”,实物产品需求虽仍有增长,但此前高速增长的势头将逐渐趋缓,从而单靠它难以继续支撑行业快速发展;瓶颈之二是供给的变化。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正日益强化,今后无法继续靠高消耗去实现高增长。上述两点是客观条件的变化,这些大趋势不可回避,必须正视。与此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地支撑产品的升级;基础发展滞后,制约主机的发展;产能过剩严重,加剧市场无序竞争和恶性价格竞争;高素质人才资源不足,难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这些矛盾都因需求和供给形势的客观变化而激化,但都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解决或缓解。 面对上述瓶颈约束,“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度依赖于消耗能源、资源和增加环境成本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增长。生产模式努力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转变;产品结构努力向高端产品升级,产业技术向与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方向转变;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方向转变;驱动模式从投资拉动向内涵驱动转变;增长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方向转变。为此今后行业发展要由专注于产能扩张转向更为重视提高产品水平、质量以及品牌形象,更为重视提升人员素质和更新经营理念;由专注于有形产品的传统制造转向更为重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增大附加值;由专注于对厂房、设备等“硬”件的投入,转向更为重视提高研发、管理、人才等“软”实力的投入。
当前中国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的形势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其中出口260亿美元左右,行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2012年3月,产业安全数据库重点监测的机械行业外贸订单综合指数继续呈小幅增长。机械行业的人才招聘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增长幅度趋缓,但也出现了稳步小幅上涨的态势。
机械英才网旗下机械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机械行业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61.5%。以往的招聘大户“北上广”招聘需求有一定上涨,但是相较往年涨幅都趋于平缓。截至2012年3月,上海2012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87.4%;广东为45.1%;北京的为21.2%。
在职位方面,2012年一季度招聘需求较大的职位有生产管理、销售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机械维修/操作工、电力电气工程师、工艺设计师、电工/磨工/铣工/钳工/钣金工。
生产管理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117.1%
2012年一季度,生产管理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17.1%,位列第一,涨幅翻番,也是此次热招职位中惟一一个涨幅翻倍的职位。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招聘总需求的4.6%。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又称生产控制。其内容包括:1、生产组织工作。即选择厂址,布置工厂,组织生产线,实行劳动定额和劳动组织,设置生产管理系统等。2、生产计划工作。即编制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等。3、生产控制工作。即控制生产进度、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等。
销售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93.4%
2012年一季度,销售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93.4%,排名第二。销售工程师作为常年热招的职位,其招聘需求一直都在上涨,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招聘总需求的12.2%。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机械对销售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有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薪酬多是由底薪+提成,为了促使员工多销售,其中业绩提成所占比例较大。从职业发展来说,销售工程师可以晋升为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也可以在该行业的其他领域发展。
机械设计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87.4%
2012年一季度,机械设计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87.4%,排名第三。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招聘总需求的5.0%。
据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介绍,应聘这一职位需要是机械类专业;熟悉电子产品生产通用设备及工艺流程;熟悉pcb板设计软件及熟练使用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熟悉plc等编程控制技术。这一职位还可以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
机械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82.6%
2012年一季度,机械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82.6%,位列第四。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16.1%。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介绍,机械工程师也是机械行业的老牌热招职位,每一季度的热招职位里都少不了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在网上招聘时是热招职位,就算是在现场招聘会上,机械工程师也一直都是企业招聘关注的焦点。
机械维修/操作工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42.1%
2012年一季度,机械维修/操作工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42.1%,位列第五。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4.2%。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介绍,任职要求是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机械、液压、润滑、机械精度检查及机床调整、气动等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操作autocad以及office软件,熟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这一职位如果更进一步就是机械维修工程师,其就业范围也十分广泛,如汽车制造、钢铁行业,建筑施工等行业都有就业机会。
电力电气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38.1%
2012年一季度,电力电气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38.1%,位列第六。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4.0%。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职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力电子或电力拖动等相关专业毕业;从事数控机床电器设计及调试工作经验;熟悉电机设计,精通ansys等相关设计软件;熟悉模拟、数字电路。
工艺设计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35.9%
2012年一季度,工艺设计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35.9%,位列第七。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2.9%。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提醒,应聘这一职位需要材料、工业设计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还需要熟悉各种材质、原料的特点;擅长使用各种设计软件;对空间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并要有较强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以前单纯从事工艺设计人员现在也负责制作工作,目前这类人才十分紧缺。
电工/磨工/铣工/钳工/钣金工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22.0%
2012年一季度,电工/磨工/铣工/钳工/钣金工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22.0%,位列第八。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5.4%。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蓝领”在最近两年成为了企业招聘的热词。随处可见急需用工的招聘启事,工资上涨,福利待遇水平提高,成为了蓝领招聘的必要条件。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人才的供应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使得操作工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只要学好专业,前途伟大而光明。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此报告大部分转载于机械英才网和中国机经网,特在次致敬
机械调研报告篇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机械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了解机械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参与了一次关于机械调研的项目。通过这次调研,我不仅对机械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以下是我对这次调研报告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机械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机遇。通过与许多从事机械工作的专业人士交流,我了解到机械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传统机械设备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为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为整个机械行业的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
其次,在调研过程中,我意识到机械行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一方面,机械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在这个新的市场环境下,机械企业需要持续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给机械行业带来了新的考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机械企业需要更加重视环保、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再次,参与机械调研报告的编写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份调研报告的编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工作,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团队合作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角色,提高了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这次机械调研报告使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通过与机械行业的专业人士交流和实地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机械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因此,我决定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与机械行业相结合,将来选择一个与机械相关的职业方向,为机械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次调研报告也让我认识到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应对机械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机械调研报告,我对机械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机械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机遇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机械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个人的发展也是我在这次调研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带着对机械行业的热爱和信心,我相信我能够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调研报告篇三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1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2015年8月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为了我国的机械产品能跻身广阔的世界市场,市场需要多层次、多门类的机械设计人才,机械设计人才在未来有极大的升值潜力。”机械设计”将是一个为我们国家、我们的企业大量创造知识产权的黄金水道,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21世纪的文化将是设计的文化。因此,机械行业就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为了解我国的机械行业就业情况,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便于机械专业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向社会上机械行业的公司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在此我们向热心提供调查信息的公司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
1.1专业前景
国家制订的近十年工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10年内实现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以cad/cam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它以经典的机械设计制造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光电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等诸多现代技术,形成一个全新的、代表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方向。为适应这一发展,公司企业广泛采用先进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乃大势所趋。
1.2专业人才需求
在2004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中国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也表明在中国机械及相关行业中,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和高级技术能力的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汽车行业的高级技术、管理、销售人才。并且,据机械英才网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机械行业内的技工短缺现象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1.2.1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达到319%。
1.2.2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和初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应聘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15:1和15:1,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
共 7 页
信息与工程学院090826班调研与调研报告写作
此比例也只有94%。2004年末,在北京,汽车行业的人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相以高薪争夺高级销售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场面。
1.3主要课程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金工实习、电工基础、液压与气动、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实训、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proe/mastercam)。
1.4就业岗位
各类机械生产企业的机械设计人员、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造型设计人员、各种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员、数控加工单位的编程操作人员、中小型机械企业的`管理人员、各类技术学校或职业培训部门的教师等。
机械类专业的就业方向,除了教程、营销等等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物流治理、设备治理、质量治理、项目治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统计所得数据,我们有以下结论:
2.1公司单位优先选择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在人才市场分析调查中,一家公司单位最看重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一些公司提出相关的条件,比如:两年工作经验以上。在调查中,看重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的单位公司占总调查的52%,其次,公司还着重要求是专业对口的应聘者,占总调查的26%,一些企业要求有专业的资格证书的应聘者,占总调查的10%。
2.2基本的就业方向
共 7 页
2.5待遇基本情况
三、就业方向指南
我们对机械行业的一些热门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把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3.1模具模具工程师
3.1.1模具工程师所需的技能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衫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1.2模具工程师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空间几何能力、对材料学科的了解、对当前工艺的了解、国家标准、编程能力、对数控车床等加工设备的了解。
3.2数控工程师
数控工程师所需的证书:
目前数控专业没有国家注册证书。只有劳动部门的鉴定证书,比如,数控车(铣)操作员、数控编程员、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员等。
3.2.1 数控人才市场需求:
在发达国家中,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匾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3.2.1 数控人才的知识结构
现在处于生产一线的各种数控人才主要有二个来源:一是大学、高职和中职的机电一体化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都很年轻,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容易接受新工作岗位的挑战。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学校难以提供的工艺经验,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的专业课程分工过窄,仍然难以满足某些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对于数控人才,有以下三个需求层次,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同:
1、蓝领层
数控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大高。 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一线的数控操作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工艺员以及相关的工作岗位。
数控专业的学生面对就业的巨大竞争压力,首先要有明确的态度,面向一线,扎扎实实干几年基础工作,积累经验;其次要做好准备,储备以后发展所需的东西。
不要说中职以及技校的学生。目前我国机加工行业的数控操作岗位已基本达到饱和。有的学生跟我说他们的同学,也就初中毕业,干数控操作比他们早五六年,都是熟练工了,工资也可以,因此觉得很没有希望。我跟他们讲,要比的不是眼前,而是以后的发展。
第二个是数控编程员。目前很多的机加工企业都采用自动编程来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因此需要学习cam软件。不同的单位使用不同的cam软件,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大体上加工的方法都类似,所以必须学好一个。但是做数控编程员要求很高,责任也很大,因此要求有丰富的加工经验。这样的话,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马上做这个岗位不现实。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短则一两年,长的话得三五年。
第三个是数控维修人员或者叫售后服务人员。这个岗位的要求更高,是数控方面最缺乏的。不仅要求有丰富机械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电气知识。如果选择了这个方向,可能会很辛苦(比如经常出差),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这个岗位需要得到的锻炼更多,因此达到熟练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回报也会比较丰厚。
第四个是数控销售人员。这个岗位的报酬是最丰厚的,而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那么多,但是要求有出众的口才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相近专业的也可以选择:
机械设计方面如绘图人员,资料管理人员,长远角度来讲做机械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加工工艺管理或者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生产过程中加工工艺的执行情况,现场加工中问题的处理等;设备管理人员,包括设备维修的电、钳工;生产调度人员,负责生产任务的计划、调度、安排等;质量检查人员。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3、金领层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但必须在提供特殊的实训措施和名师指导等手段,促其成才。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3.3产品营销师
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推广、产品销售,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过程,所以传统的“撒网式”的营销手段很难对销售发挥作用。而通过百度竞价排名这样针对性强的网络营销载体,便可以实现企业与潜在客户之间的直接沟通。
通。而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机械企业信息的网民,都是产品的真正需求者。
网络营销是目前唯一能够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推广方式。电视广告一掷千金并且目标人群模糊,专业杂志覆盖面、影响力太小,行业展会对口但有季节性限制,并且花费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与大企业争展区、争位子。而网络营销却能利用企业网站向客户全面的展示公司的产品、特点,给与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事实上,机械企业尚未给予网络这一有效传播信道足够重视,与消费品企业相比,机械企业对网络这一有效传播信道的重视就更加缺乏。虽然机械行业企业普遍建立了网站,若是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机械设备类的企业网站就有上万个,但是很多网站都没有达成宣传企业、吸引订单的目的。调查发现,50%中国机械企业网站的日访问量在50次以内,网站推广力度不够,现有的网站推广手段效果不明显;另有40%的机械企业网站平均日访问量约在100次以内。
3.4机械设计师
随着制造业趋热,机械行业呈现逐渐复苏的状态。目前机械技术人员的薪酬还没有走高,但需求已开始放量。而机械技术人员中最需要机械设计师,该岗位是机械行业核心岗位,直接决定着机械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
业设计师掌握和了解。所以工业设计师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端的人才,他应该是从整体的设计业务当中成长起来的最高端的一批。
机械调研报告篇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跟进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次调研报告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关于机械行业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对机械调研报告的一些感悟和总结。
首先,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机械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机械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在以往的调研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环保型的机械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这使得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研发新产品,同时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对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工业领域,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建筑机械设备的需求也迅速上升。由此可以预见,机械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我认识到机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行业也在不断革新。通过观察和调研,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例如,一些自动化设备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数据,自动调整工作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机械行业还在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推动机械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我还认识到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机械行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供给。尤其是在高端技术领域,如工艺设计、自动控制等,人才缺口更加明显。因此,为了推动机械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机械调研报告,我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机械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进步的支撑和人才的培养是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机械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机械调研报告篇五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3、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4、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5、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工作,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机械调研报告篇六
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总结近年来农机化发展的经验,找准农机化发展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我市农机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到镇、进村、入户询问走访等形式,基本摸清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思路,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农机化工作取得长(20xx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足发展。
1、农机装备不断提高。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的农机装备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20xx年底,全市各类农业机械1747962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958706千瓦,农业机械原值51890万元。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82台,配套农具8478台,配套比1﹕3.9;小型拖拉机14040台、配套农具24459台,配套比1:1.74;联合收割机2148台,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1626台(其中自走式23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22台(其中自走式102台);耕整地机械20713台,其中深松机169台、旋耕机2905台;播种机3174台、其中免耕播种机441台、精少量播种机2324台;机动喷雾(粉)机1217台;排灌机械52663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5420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6101台;畜牧养殖机械926台(套);农用运输机械27561台(套);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18台等,农机装备开始向多元化、高技术方向迈进。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2、农机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市一级设立农业机械管理局,为一级事业单位,是市政府主管全市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工程的职能部门,承担了全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供应与维修管理、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等管理服务职能;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处都设有农机管理服务站;912个行政村均设立了农机服务队,由村主任兼任农机队长;形成了以县(市)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三级农机化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并且在新形势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多形式并存的市乡村一体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20xx年底,全市拥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979个(其中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农机服务组织70个)、农机户29300个(其中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140个)、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农机维修厂点245个、农机经销机构144个;农机从业人员达42178人。这些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提高我市农机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农机装备的逐年增加,我市的农机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基本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不断发展的要求。在小麦生产全程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的基础上,我市重点对玉米机械化生产、花生机械化生产、机械化免耕播种等进行了大力推广。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市的玉米机械化生产、花生机械化生产、机械化免耕播种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xx年底,我市玉米联合收获机522台,完成玉米机耕面积6700公顷、机播面积20xx0公顷、机收面积25667公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花生机耕面积19523公顷、机播面积14200公顷、机收面积1200公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5%;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32100公顷,其中小麦免耕播种面积9687公顷、玉米免耕播种面积22413公顷;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也有了新的'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达到了30%。总之,在国家农机化政策的指引下,全市农机人的努力下,我市的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朝着农业机械化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4、农机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以建设平安新泰为目标,强化农机执法工作,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把每年6月份作为全年安全生产月,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机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台车和每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形成齐抓共管机制。三是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农机执法力度,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驾驶员培训关、考核关,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四是广大机手法制意识逐步提高,挂牌、年审的主动性有所增强。五是认真开展“平安农机”示xx县创建活动和农机安全“十、百、千”活动;全市共创建农机安全乡镇5个,农机安全村60个,农机安全示范户600个;20xx年我市被山东省农机局和山东省安监局评为“平安农机”示xx县。
5、农机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了“农机合作社带动农机户、农机大户带动农机户、农机户户户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既方便了农民,又给自己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尤其是每年的三夏期间,市农机局都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平均每台联合收割机收入4万元,的单机可收入6万元,跨区作业成为农机户增加收入的亮点,并逐步从三夏扩展到三秋,从小麦机收扩展到玉米机收,发展前景广阔。20xx年,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4.1657亿元,其中农机户4.0122亿元,占总收入的96.3%;纯收入2.7597亿元,其中农机户2.6331亿元,占纯收入的95.4%,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村从事农机经营的家庭要比一般家庭富裕一些,全市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500家。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农机装备中,20马力以下拖拉机14040台,占保有量的86.6%;20-25马力拖拉机327台,占保有量的2%;25-50马力拖拉机1227台,占保有量的7.6%;50-80马力拖拉机251台,占保有量的1.5%;80马力以上拖拉机377台,占保有量的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中小型偏多而大型偏少,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就更少了;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市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0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
2、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薄弱。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均设有农机管理服务站;多年来,对乡镇农机站的管理一直采取“以块(乡镇政府)为主,条(上级主管部门)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市农机局只负责业务指导,乡镇农机站的人、财、物全归乡镇政府管理;由于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几乎所有农机站仅有一名管理人员,甚至有个别乡镇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即便如此它们也是以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主,这给农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农机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小麦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我市玉米、花生机械化生产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刚刚起步,粮食机械烘干机械化水平仍是空白。同时还存在乡镇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于地形、地势差异造成部分山区乡镇农机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这些乡镇实施了土地整理等工程,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机耕路,整合了部分零星地块,但所占比例很小,地块过于分散,且种植作物品种不统一,不适应大、中型农机作业,一些先进的、大型的、效益显著的农业机械难以普及应用,导致农机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影响了全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4、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我市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各项农机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农机部门上路执法权;二是农机安全监理装备不足或老化;三是农机监理执法人员不足;四是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等;五是国家及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农业机械强制报废的标准,造成我市拖拉机在册数虚高,制约了我市农机“三率”的提高;六是检验手段落后,检验还停留在人工状态中。
5、农机质量监管存在漏洞。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农资市场的整顿力度,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及时有力地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净化农机市场;但由于以下原因,农机质量监管存在漏洞;一是农机部门只有监督权,没有行政处罚权,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二是省、市、县三级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工作不理顺,监管缺乏常态化;三是市、县没有质量鉴定设备,缺乏质量鉴定能力;四是执法人员缺乏培训,专业鉴定能力不强。
6、农机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各种原因“xx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已被撤销,无法正常开展农机教育培训,致使农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农机的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1、加强宣传,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高新生物技术的有效载体;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装备结构,提高作业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机化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农机补贴政策为杠杆实现四个目标:一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要加大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购买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装备,;二是加大对山区乡镇的农机补贴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山区农民购买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装备,加快推进山区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通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满足农民对主要农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农业机械的需求,尤其是目前要加大对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薯类机械的补贴力度,以提高我市综合机械化水平。四是在做好农业产中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大对粮食烘干机械的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购买粮食烘干机械,以做到粮食颗粒归仓。
3、加大对乡镇农机站的管理力度,增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乡镇农机站的机构改革,整合机构和人员。要在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上把“以块(乡镇)为主,条(上级农机部门)块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把乡镇农机站管理人员的人事权统一归口到市农机主管部门管理。要针对当前乡镇农机站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农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乡镇农机站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5、加强质量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要加强与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常态化的农机质量监管机制;在每年的“春耕备播”、“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积极组织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清查农机及零配件“三无产品”;对无证生产经营和维修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予以取缔;对群众投诉举报多、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重点整治;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机产品,要及时收缴,杜绝劣质农机产品流入市场,从根本上杜绝“三无”产品,防止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6、加强农机教育管理,培养合格人才。要加大对农机职业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常态化的检查监督机制,按照国家、省农机部门制定的资质条件,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学校,要坚决取缔,绝不姑息;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按照农业部农机化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监督,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现象的发生,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1、建议国家修改和完善农机法律法规,赋予农机部门在对拖拉机的日常管理中有上路检查权、在农机质量监管中有行政处罚权。
2、农机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机的安全生产,建议把农机销售纳入行政许可事项。
3、建议乡镇农机站人事纳入市农机局管理。
4、建议尽快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标准和机械化作业的各种标准。
机械调研报告篇七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电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电专业教师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电类企业,重点考察了涿鹿县液压件厂、涿鹿县高压气瓶厂、张家口燕兴机械厂、宣钢等本地区的机械厂和京、津、冀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电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电行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电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电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电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张家口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张家口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张家口燕兴机械厂更是发展迅速,每年机电专业的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千人。
1
备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900人,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约1500多人;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其它企业诸如涿鹿县煤机厂、涿鹿县液压件厂等企业都属于中小规模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企业员工300-400人,技术人员平均占10%。这些企业的机电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北京迪蒙卡特公司、北京机床厂及天津的几个机械厂,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
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电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电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欠发达的华北地区,周边崛起的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
2、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电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电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电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钳工、车工、焊工、数控、计算机仿真,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有一个机电实习车间。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电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配置车、铣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2)校外基地
学校与5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电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机械基础教材、机械制图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电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和专业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电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电工仪表与测量”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电工电子”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电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电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被机电制造业、机电加工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电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1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加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2015年8月
近几年,随着大型工程的复苏,机械类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和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机械专业人才将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专业人才就业前景无限。
目前,不少对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前景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该类专业对口的工作看起来不“体面”,其实,他们都忽视了机械类机械专业所具备的广度适应性,比如在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环保设备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机械类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类机械专业要求同学们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
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机械、就业、趋势、人才
一、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机械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在今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率在急速上升,同时继续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究其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发展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二、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 )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
(4 )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人员需求增长
5.2%;
(7)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 人员需求增长11.3%;
(8)模具工艺设计, 人员需求增长15.4%;
(9)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
(10)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三、本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以上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我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专业学生无论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课程以外的实习上都具备了满足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能力。比如:以单纯机械类专业为主的数控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沿海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因此我专业把学生的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机类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程序设计又能精确加工、准确操作,再经过半年的实习,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适合大多企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岗位薪酬
在调查中发现,招聘机械专业的企业国有企业的薪酬第一年大约
在2500-4000左右,但福利待遇很好。而民营企业第一年的薪酬约在3000-5000之间,但是福利不如国有企业。调查中发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容易找到工作,而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找工作比较辛苦,且专业不对口现象较多。
找工作过程中企业多数愿意招聘男同学,对女同学要求较严格,许多同学找工作是愿意应聘家乡企业。
五、调查结果
目前的机械行业人员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就是产品的开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少,而中间生产环节人员比重过大。销售人员模不准市场行情,开发人员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积压。因此,必须让中间庞大的生产队伍消肿,增大开发与销售人员队伍。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管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改进、设计开发产品的人才;四是高级技工。 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社会系统中既存在的制度和规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高校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以及职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一朝一夕得以解决,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行为取向的改变也需要足够的效益冲击。因此在今后可预期的较长时期内,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但是我相信通过社会的关注,我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就业会好起来。
机械调研报告篇八
按照市农机局的安排,xx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局主要负责人作了重要批示,抽调2人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鲁村、燕崖、悦庄等乡镇实地调研,与农户进行了交谈,并与县政府调研室、县蔬菜中心、果树中心、畜牧局、农业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保证了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xx县地处鲁中山区,境内有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占全县人口的85、5%。全县耕地仅24万亩,人均占有0、5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农业发展政策,使xx以蔬菜、林果、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xx年5月,全县设施蔬菜业面积到达到了3、58万亩,设施林果业700余亩,设施养殖业达到了6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了10、5亿元,纯收入达到了3、6亿元,并出现了悦庄韭菜、鲁村黄瓜、燕崖大樱桃等知名品牌。设施农业成为提升xx果品、蔬菜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技术类别上来看,xx县的设施农业共应用了四种类型。
1、日光温室。由于日光温室具备较高的保温性能,成为种植冬季蔬菜和矮棵水果(如大棚草莓)的首选。目前在鲁村、南麻、中庄、东里等乡镇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全县共有3020个,共计210万平方米。典型代表村鲁村镇王村一个村共有大棚700余个,面积达到了49万平方米。
2、塑料大棚。主要用于春暖蔬菜的种植,在土门、南麻、悦庄等乡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县共有塑料大棚8500个,计280、5万平方米。
3、小拱棚。目前共有20、8万个,1334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悦庄镇,以种植韭菜等矮科蔬菜为主。
4、塑料连栋温室。这已成为林果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区域是燕崖乡、中庄乡。主要以种植大棚樱桃、大棚油桃等水果为主。目前共有16个,2、3万平方米。由于投入成本大,发展数量较少。
从经营机制上看,设施农业目前全部由农户自主经营。主要通过农户——经纪人(或外地客商)——市场(或公司)的市场链进行销售。
设施农业与其他农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1、解决了“菜篮子”、“果盘子”问题。让广大人民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万物刚开始孕育的春天,都能吃到多样的蔬菜和珍稀的水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
2、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设施农业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热、冻、风霜等气象灾害,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同时,能较好地满足动植物对环境条件(光、热、水、肥等)的要求,实现反季节生产,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3、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物以稀为贵,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大都是时令中的稀缺品种,产品价格高,取得了高效益。以燕崖乡大棚樱桃为例,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500元/市斤,一般160元/市斤,最低价格25元/市斤,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价值。
4、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设施农业的高附加值为农民提供了高收入。鲁村等蔬菜种植农户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燕崖乡林果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高收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设施农业的缺点,主要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例如日光温室,每平方米投入约34、3元,一个标准的温室(10米宽,50米长),需投入约1、8万元。投入较高的塑料连栋温室,每平方米投入约75元。一个6连栋温室(占地6亩),一次性投资需30万元。没有雄厚的资金,或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一般的农户很难建设起来。
目前,xx县的设施装备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主要装备有co2发生器、大棚卷帘机、灌溉和药物喷施设备。其中,全县共装备co2发生器1560台,主要用于日光温室,配置率达到了50%;配备大棚卷帘机920台,平均每个日光温室0、3台;用于设施农业的灌溉设备13200余台套,药物喷施设备16000余台;地暖设备1套;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共有8个温室。
xx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全部由农户自筹。经营状况较好。按照设施农业发展种类不同,效益有所不同。
1、设施蔬菜业。采用日光温室种植黄瓜、芹菜等蔬菜的,一个标准温室(10米宽,50米长)年收入约1、5万元,成本约3000元,纯收入约12000元。主要销往博山、泰安、湖北、东北等地;采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间作佛手瓜,每棚(300m2)年纯收入约1万元;采用小拱棚的,主要种植韭菜,每亩年纯收入为11000-15000元。
2、设施林果业。主要采用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种植大棚樱桃、油桃、草莓等林果作物。平均每棚(约600平方米)大樱桃收入约5万元,效益最高的收入为6、2万元。产品覆盖日本、东南亚、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棚(约600平方米)油桃收入约2万元,销往全国各地。
3、设施园艺业。主要以种植花卉和盆景、名木为主。其中玫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重要集中在鲁村镇王村,共有玫瑰温室60多个。产品销往北京、东北、湖北、泰安、青岛等地。每个温室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虽然收入相较设施蔬菜业偏低,但由于具备易于管理、种植成本低、节约劳动力的优势(一个中年妇女即可管理),自20xx年至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快了当地的劳动力转移。
4、设施养殖业。主要以养殖大棚鸭、大棚鸡为主。平均每棚(400平方米)鸭年收入约1-1、2万元(20xx年数字)。按20xx年上半年销售价格计算,每个棚养鸭年纯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每个棚(300平方米)养鸡年纯收入约0、6-1、5万元。
1、加强政府引导。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设施农业发展品种,采取政府引导,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当地设施农业发展。如鲁村镇在发展大棚蔬菜之初,镇党委、政府每个中层干部建设了一个日光温室,引导农民发展。在市场成熟以后,又将日光温室全部出售给了农户,由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了政府引导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
2、制定落实了设施农业发展政策。为了发展设施农业,xx县采取各类措施,抓好规范发展。燕崖乡申请列入了全国农业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了无公害大樱桃生产、销售、检测标准。鲁村、悦庄、南麻、中庄等乡镇的林果、蔬菜均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与设施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抓好设施农业的发展配套。对大棚卷帘机、水泵、药物喷施等机械进行了扶持,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4、对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了相应奖励。xx县自20xx年开始实行了奖励制度。对每建成1个存养1500只以上的肉鸭大棚扶持300元,每建成一处50个连片大棚的肉鸭标准化生产基地,奖励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标准化鸡舍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5万元,扶持贷款贴息1500元。另外各乡镇对发展设施蔬菜也实施了一系列奖励制度,提高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5、加大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组织举办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鼓励和扶持投资者成立了各类专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培养形成蔬菜瓜果、营销、贮运、出口大户,促使其能够把本地的优势产品带出去,把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品种引进来。共培育发展运行规范和具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各类协会和合作组织150个,带动农户2万户。
7、抓好销售市场和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建成东里无公害和沂蒙山果蔬骨干市场2处,产地批发市场150多处。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18家,保证了所产农产品能够得到及时销售,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1、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整个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处于低层次阶段,急需农机部门加大推广扶持力度,促进设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2、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零星分散,拳头产品少。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品牌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差。
3、农户技术水平低。原有的农业知识已不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对农户进行大规模的新技术培训,充电加油。
4、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的千家万户生产模式不利于有效监督,造成农残超标问题仍有发生,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
5、龙头加工、流通企业不够大,市场体系、运销组织不完善,带动力不强,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
6、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全县的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
六、今后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设立专用资金,扶持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2、加强政府引导,根据区域实际建立特色型设施农业基地,实现产业规模化。加大投资、管理力度,打造强势设施农产品品牌。
3、继续对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扶持。解决农户资金薄弱的问题,由政府部门出台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补贴。
4、抓好设施农业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源头上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和残留超标,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
5、努力发挥现有销售市场的潜力,由政府部门改造、提升或新建专业性、规模化、高知名度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抓好推介、宣传,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引进外来客商,解决农民的销售关。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6、抓好对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强。
7、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科学管理水平。
8、研究新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克服农户单一经营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农业、生产经营协会等形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销售。
9、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机械调研报告篇九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为了我国的机械产品能跻身广阔的世界市场,市场需要多层次、多门类的机械设计人才,机械设计人才在未来有极大的升值潜力。”机械设计”将是一个为我们国家、我们的企业大量创造知识产权的黄金水道,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21世纪的文化将是设计的文化。因此,机械行业就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为了解我国的机械行业就业情况,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便于机械专业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向社会上机械行业的公司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在此我们向热心提供调查信息的公司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
1.1专业前景
国家制订的近十年工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10年内实现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以cad/cam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它以经典的机械设计制造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光电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等诸多现代技术,形成一个全新的、代表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方向。为适应这一发展,公司企业广泛采用先进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乃大势所趋。
1.2专业人才需求
在2004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中国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也表明在中国机械及相关行业中,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和高级技术能力的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汽车行业的高级技术、管理、销售人才。并且,据机械英才网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机械行业内的技工短缺现象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1.2.1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达到319%。
1.2.2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和初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应聘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15:1和15:1,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
共 7 页
信息与工程学院090826班调研与调研报告写作
此比例也只有94%。2004年末,在北京,汽车行业的人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相以高薪争夺高级销售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场面。
1.3主要课程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金工实习、电工基础、液压与气动、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实训、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proe/mastercam)。
1.4就业岗位
各类机械生产企业的机械设计人员、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造型设计人员、各种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员、数控加工单位的编程操作人员、中小型机械企业的管理人员、各类技术学校或职业培训部门的教师等。
机械类专业的就业方向,除了教程、营销等等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物流治理、设备治理、质量治理、项目治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统计所得数据,我们有以下结论:
2.1公司单位优先选择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在人才市场分析调查中,一家公司单位最看重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一些公司提出相关的条件,比如:两年工作经验以上。在调查中,看重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的单位公司占总调查的52%,其次,公司还着重要求是专业对口的应聘者,占总调查的26%,一些企业要求有专业的资格证书的应聘者,占总调查的10%。
2.2基本的就业方向
共 7 页
2.5待遇基本情况
三、就业方向指南
我们对机械行业的一些热门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把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3.1模具模具工程师
3.1.1模具工程师所需的技能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衫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1.2模具工程师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空间几何能力、对材料学科的了解、对当前工艺的了解、国家标准、编程能力、对数控车床等加工设备的了解。
3.2数控工程师
数控工程师所需的证书:
目前数控专业没有国家注册证书。只有劳动部门的鉴定证书,比如,数控车(铣)操作员、数控编程员、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员等。
3.2.1 数控人才市场需求:
在发达国家中,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匾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3.2.1 数控人才的知识结构
现在处于生产一线的各种数控人才主要有二个来源:一是大学、高职和中职的机电一体化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都很年轻,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容易接受新工作岗位的挑战。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学校难以提供的工艺经验,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的专业课程分工过窄,仍然难以满足某些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对于数控人才,有以下三个需求层次,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同:
1、蓝领层
数控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大高。 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一线的数控操作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工艺员以及相关的工作岗位。
数控专业的学生面对就业的巨大竞争压力,首先要有明确的态度,面向一线,扎扎实实干几年基础工作,积累经验;其次要做好准备,储备以后发展所需的东西。
不要说中职以及技校的学生。目前我国机加工行业的数控操作岗位已基本达到饱和。有的学生跟我说他们的同学,也就初中毕业,干数控操作比他们早五六年,都是熟练工了,工资也可以,因此觉得很没有希望。我跟他们讲,要比的不是眼前,而是以后的发展。
第二个是数控编程员。目前很多的机加工企业都采用自动编程来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因此需要学习cam软件。不同的单位使用不同的cam软件,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大体上加工的方法都类似,所以必须学好一个。但是做数控编程员要求很高,责任也很大,因此要求有丰富的加工经验。这样的话,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马上做这个岗位不现实。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短则一两年,长的话得三五年。
第三个是数控维修人员或者叫售后服务人员。这个岗位的要求更高,是数控方面最缺乏的。不仅要求有丰富机械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电气知识。如果选择了这个方向,可能会很辛苦(比如经常出差),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这个岗位需要得到的锻炼更多,因此达到熟练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回报也会比较丰厚。
第四个是数控销售人员。这个岗位的报酬是最丰厚的,而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那么多,但是要求有出众的口才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相近专业的也可以选择:
机械设计方面如绘图人员,资料管理人员,长远角度来讲做机械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加工工艺管理或者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生产过程中加工工艺的执行情况,现场加工中问题的处理等;设备管理人员,包括设备维修的电、钳工;生产调度人员,负责生产任务的计划、调度、安排等;质量检查人员。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3、金领层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但必须在提供特殊的实训措施和名师指导等手段,促其成才。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3.3产品营销师
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推广、产品销售,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过程,所以传统的“撒网式”的营销手段很难对销售发挥作用。而通过百度竞价排名这样针对性强的网络营销载体,便可以实现企业与潜在客户之间的直接沟通。
通。而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机械企业信息的网民,都是产品的真正需求者。
网络营销是目前唯一能够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推广方式。电视广告一掷千金并且目标人群模糊,专业杂志覆盖面、影响力太小,行业展会对口但有季节性限制,并且花费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与大企业争展区、争位子。而网络营销却能利用企业网站向客户全面的展示公司的产品、特点,给与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事实上,机械企业尚未给予网络这一有效传播信道足够重视,与消费品企业相比,机械企业对网络这一有效传播信道的重视就更加缺乏。虽然机械行业企业普遍建立了网站,若是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机械设备类的企业网站就有上万个,但是很多网站都没有达成宣传企业、吸引订单的目的。调查发现,50%中国机械企业网站的日访问量在50次以内,网站推广力度不够,现有的网站推广手段效果不明显;另有40%的机械企业网站平均日访问量约在100次以内。
3.4机械设计师
随着制造业趋热,机械行业呈现逐渐复苏的状态。目前机械技术人员的薪酬还没有走高,但需求已开始放量。而机械技术人员中最需要机械设计师,该岗位是机械行业核心岗位,直接决定着机械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而且,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学建筑机械的去搞医疗器械能适应,学石油机械的去造飞机也没问题。另外,并非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机械专业人才,任何行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研发性单位,只要使用设备、生产线,就要给机械专业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药、乳品、食品、橡胶等行业都需要他们来安装和维护生产设备。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
业设计师掌握和了解。所以工业设计师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端的人才,他应该是从整体的设计业务当中成长起来的最高端的一批。
机械调研报告篇十
本文目录
2017年机械调研报告
关于镇基层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经委机械行业经济运行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xx县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站抽调职工深入村屯农户,针对我县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xx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万千瓦,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651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7,512台,拥有配套农具19,975台,水稻育秧大中棚20,000栋,水稻插秧机5,713台,播种机3,129台,联合收获机1,389台。现已组建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18个。水稻生产普遍应用机械播种、大中棚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旱田也是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水、旱田均采用机械整地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
调研表明,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存在误区。
接受调研的大部分农户对大型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等作用认识不足不全。
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地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混乱局面。全县水稻插秧机5713台,最佳作业期满负荷作业可机插114万亩,而实际机插只有80.5万亩,水稻插秧机利用率为71%。水稻收获机1,389台,可完成机收作业156万亩,而实际机收97.1万亩,收获机利用率为62%。拖拉机可进行整地、播种、中耕、田间运输等农机田间作业,可进行各种作业70天,而实际全县拖拉机平均作业只有30天左右,拖拉机利用率只有43%。
第二,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全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有12台,80-100马力才64台,一万七千多台拖拉机几乎都是中小型。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4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7163台,配套农具19975台(套),机具配套比为1:1.2,比较合理的机具配套比应该为1:3。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第三,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
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置地在农村,面对农民,本该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农机服务机构,但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没有资金设备等投入,对人员培训少,没有办公地点、维修设施,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维修服务能力差,致使绝大部分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已基本失去了应有的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作用。
第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尴尬,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机安全管理缺少刚性政策、法规支持,使工作经常出现尴尬局面。比如,农机安全检车没有上路权,为工作正常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又如,农用机车已达到报费时限而仍在作业,因为对此没有强制处罚规定,致使农机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农机教育、培训由于近年的投入减少,缺少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
全县xx、xx年两年分别在清河镇、祥顺镇、乌鸦泡镇、三站乡四个乡镇建立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国家共补贴项目资金240万元。由农机大户出资牵头,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合作社。目标是通过装备大型机械,集中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从调研结果看,合作社自经营以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营情况不好。其原因主要是,组建初始,由于分散农户每家都有较多耕地,自耕自种,效益可观,不愿拿出耕地入股,合作社就没有耕地股,合作社大型机具,无活可干,年作业量很少,直接影响收入,只靠对外零星作业来维持经营。
第一、对农民认识不高的问题,通过帮助农民分析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使他们提高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要借助媒体作用进行宣传。利用电视渠道,通过编辑播放通俗易懂的节目向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进一步真正认识农机。
二是要强化自身作用进行宣传。农机人要时刻把宣传农机化为己任,做到工作时间专门宣传,业余时间随地宣传,走亲访友顺便宣传,来人咨询借机宣传。
三是要调动乡、村干部作用进行宣传。乡(镇)和村直接面对农户,做农民工作既便利又有效,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宣传农机化,具有事半功倍的便利条件。
第二,对于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大型偏少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大型机车的补贴力度,提高单台补贴额度,增加补贴机车数量,鼓励和吸引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针对机、具配套比偏低的状况,立足帮助农户制定可行计划,对利用率低的机、具通过组合或买卖等方式调剂余缺,按生产实际需要达到合理配置。
第三,对乡镇农机服务中心功能瘫患的问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使乡、镇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得以恢复、发展、壮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对于农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关法规、政策,投入资金、设备,完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支持保障管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第五,对农机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建议在组建合作社初期就应科学论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农民人均耕地少的村屯,来集中土地,严格按照省有关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章程,真正纳入一定数量土地入社,把零散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耕作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发挥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2017年机械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一、钱场镇基本情况
二、钱场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从到是农村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手扶式插秧机,钱场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6月底,全镇插秧机从的70台增加到今天的560多台,钱场镇的插秧机保有量在全省乡镇中是位居第一。全镇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65台,大型旋耕机135台,小型手扶拖拉机(配套小旋耕器)多台,现有排灌台(点)1200处,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千瓦。全镇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镇小麦机收率达92%,早稻、中稻机耕机整率达93%,早稻机插面积达1.9万亩,中稻机插面积达1.3万亩,机插率达51%。全镇上半年机械作业平均率达78.6%,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三、钱场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机具维修保养不到位。
“有机户无田种,无机户种田难”。这种现象使得农机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议鼓励无机户把农田“托管”给有机户,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机大户变成种粮大户,让有产业的农民不再为自己的几亩田操心,轻装上阵,专心自己的产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保养,在农忙正准备作业时“趴窝”,也降低了机械利用率,建议农业机械销售商增加售后服务,特别是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的农机具,不是“一卖了之”就完事了。
2、农机合作社的社会效益不强。
钱场镇现有“亲农”、“源发”、“银华”等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社员一般都是单兵作业,个人结算,各自为战。合作社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制度不完善,建议本着农机户自愿,组建有特色、小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托管”、“代管”本组、本村的闲散田为主,实行规范化、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国家农机购置惠农补贴指标太少。
因国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大型收割机4-5年就要淘汰,所以现在农村购买各类农机具的热情持续高涨。以今年第一批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例,全镇有48位农户申请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而落实享受国家惠农政策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农户只有20人。建议向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倾斜农机具惠农补贴政策,实行“普补”,以实际购机、实地作业、服务周边农户,得到认可后,再“以奖代补”奖励购机户,间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4、乡镇农机公益服务中心力量单薄。
在京山县的综合机构改革中,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撤销,成立“农机服务中心”,人员由9人减少到1人,人员身份也转变成社会聘用人员。乡镇农机人员是负责基层农机推广的最前线,为千家万户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水稻机插秧新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的高度结合,这些都对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增加农机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定期组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系统提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5、农村农业基础综合配套设施老化。
乡镇农村的机耕道还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经过这些年使用,已是残缺不全,有些大型农机具根本到不了农田,只能是“望田兴叹”。农村的水渠也是老化漏水,难以畅通,而机插秧是薄水浅插、栽后回水,这样就对水源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抑制了农机化的发展。建议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把农村机耕道、水渠网络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没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2017年机械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稳步增长。**年,机械行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总产值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工业产值增速一季度曾小幅回落,二季度以后逐月增长。累计产销率98%。
(二)新产品研发力度有所加强。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107亿元,同比增长10.8%。仪器仪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和机械基础件等六个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速高于总产值增速。其中冶金矿山行业同比增长40.7%,为全行业之高。新产品附加值较高,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也为储备了新产品。
成功研制60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20、40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和37万千伏安/525千伏变压器;自行研制的75万伏变压器、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导线等全部设备在我国首个75万伏输变电示范工程中得到采用;成功研制大型联合采煤机、秦皇岛煤码头8000吨/时成套装卸设备,大型船舶柴油机曲轴等关键设备和零部件;成功研制主轴速度可达为4000转/分、刀具主轴最高转速达6000 转/分、换刀时间仅2秒的复合加工中心;成功研制工作台面2.5x8米、工作面承重5吨/米2、主轴转速240-24000转/分,零件一次装卡可以完成五面和多种空间方向,并可以达到铣、搪、钻加工要求的五轴加工中心。上述新产品新技术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升级换代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出口增幅首次高于进口。全行业累计进出口2229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进口1184亿美元,增长4.8%;出口1044亿美元,增长34.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近30个百分点;逆差139亿美元,比**年下降近50%。
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大型机械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十一个新亮点。汽车、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定销售渠道,批量、大额出口增加,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对外石油开发业务的不断开拓,随项目出口的国产石油机械也逐年增多。
二、突出问题
(一)发电设备生产和订货过于集中。**年发电设备制造继续高速增长,产量达到9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8.9%。发电设备生产任务过于集中,远远超过了国内企业生产能力,部分关键零部件只能靠国外企业的协作完成。发电设备订货过于集中不利于机械行业均衡生产安排,由于后两年签订的发电设备订货
合同
明显下降,预计**年生产能力有可能部分放空,造成资源浪费。(二)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虽然**年机械行业较往年合同饱满,但所需的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以及电、油、煤、气等动力产品的价格上涨,给机械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硅钢片、铜、铝、绝缘材料等,价格同比上升了近一倍。
(三)机械行业凸现产能过剩危险。机械行业是竞争性行业,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但是当前已有迹象表明机械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局面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产品趋同,资源供应分散,市场恶性竞争。例如,仅生产电力变压器行业企业就有1000家以上,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互相争抢资源和用户,这也是导致矽钢片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机电产品出口短期内增幅过快,贸易纠纷增多。**年电动机、手动搬运车等大宗机械产品出口数量激增,屡屡招致进口国家反倾销,给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带来隐患。
(五)人民币升值加大了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成本负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对合同周期长、金额大、结算周期长的成套机电设备项目造成的损失较大,这部分项目因兑换人民币费用上升,成本负担加重。
三、**年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影响机械行业**年发展形势的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定单充足。发电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生产重大装备的企业**年合同定单较为充足,主要品种产值、产量将比**年高。主机制造任务饱满,将带动辅机和配套零部件产品生产,对全行业保持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机械产品需求出现新的热点。随着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农业投资积极性提高;同时,数化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机床工具行业加快发展。
(三)能源等外部生产条件趋于好转。煤炭、电力供应趋于宽松,为机械生产安排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大型发电机组、大型电力变压器、大型冶金矿山设备、石油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超限运输任务多于往年。铁路特大型特种车辆少,周转难度大,运输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
(四)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普通钢材供应基本缓解,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合金钢、电工钢、铜铝等有色金属、合金炉料供应相对紧张,价格将居高不下。化工产品价格不会有明显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继续对机械行业的亏盈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机械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国际市场对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大型产品的需求,成为机械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预计**年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18%。
四、有关措施建议
(一)平衡安排投产进度,促进机械行业平稳增长。电工电器行业产值占全行业四分之一,与各分行业关联度大。建议安排发电、输变电建设项目时,考虑电工电器行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适当控制项目建设在各年度分布的节奏。
(二)强化经济运行调节,确保重点工程机电设备项目顺利实施。在发电、输变电等重大装备所需关键原材料出现严重紧缺,价格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国家重点企业重大装备的生产制造时,建议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采取必要措施,包括控制部分资源、干预价格、适时动用国家储备等方法,确保重点工程关键设备项目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外贸出口方面的协调作用,维护外贸出口秩序。通过信息引导和协调,促进企业把握好出口节奏,主动做好预防反倾销措施,积极建立稳定的出口渠道和强化售后服务措施使损失最小化。
2017年机械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活动时间:xx年6月30日-7月6日
活动地点:x市xx县大云,魏塘、姚庄、丁栅,西塘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全民的参与。xx年6月30日至7月6日, xx大学农业机械化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张馨艺的带领下一行9人,来到xx县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以“农业机械化调研”为主题,通过对各镇的探寻,深入xx县各镇农业机构调查,走访当地资深农民,向上一级政府反馈意见,我们相继参观了碧云花园,魏塘甜瓜之乡,丁栅渔民村,西塘古镇,“小蜜蜂”葡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我们在各镇进行农业机械化方面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倡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的应用,让大众了解到机械在农业中的重要性。这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我们对农业化程度的深层了解,既看到了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深深的被xx人民的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我们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决心,因此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令我们受益匪浅。
一、简介
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xx县农机部门围绕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拥有拖拉机5397台、联合收割机203台,植保机械721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3.76万千瓦,机械原值15760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围绕瓜菜、蘑菇、畜禽、花卉、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配套装备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促进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拥有冷藏保鲜4745m3,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5台,喷滴灌设施1935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果蔬分级机5台。三是公司投资农机成为新亮点。在农机项目的引导扶持下,先进适用农业装备成为农业企业的投资热点。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95.3万元,购置引进农产品冷藏保鲜库1230 m3、喷滴灌设施350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田园管理机3台、集雨设施2套、割草机3台、农用运输机4台,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较好地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效益。xx县的专业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魏塘的“中国甜瓜之乡”、姚庄的“黄桃之乡”、西塘的“沼虾之乡”、丁栅的“甲鱼之乡”、惠民的“蜜梨之乡”相继涌现。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加快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县初步形成了南部设施农业栽培、北部名特优水产养殖、中部食用菌生产的区域布局,设施瓜菜种植面积4.9万亩,淡水养殖8.3万亩,粮经比例已调整为45∶55,前几年又启动了3万亩无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全县上下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探索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结构优化增收之路,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据农经统计分析,今年粮食收入2.7亿元,比去年增17.4%,经济作物7.08亿元,增长10.5%,畜牧业7.3亿元,增长27.5%,林业0.9亿元,增长25%,食用菌0.58亿元,增长5%,预计全年农业总收入18.5亿元,增长24.9%。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9.5万亩,大米、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及农产品加工等几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单一粮食加工,走出作坊式加工模式,由低档次向中高档次,由内销为主向外销推进,涌现出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6个。今年新增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各4家,全县已拥有2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县级龙头企业15家,4家农业行业协会、43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其带动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绿色农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推广了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绿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凸现。今年新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3个,国家绿色食品1个,组织申报的省绿色农产品4个正在认证当中。目前全县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16个,国家绿色食品1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3个。
二、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
碧云生态农业机械化
7月1日上午,xx大学农业机械化调研社会实践队伍的同学来到了此次的第一站——碧云花园。
这次社会实践紧紧围绕着农业机械化生产这一课题,通过对碧云花园生态农业结构的调查、了解、学习现有一些生态植物的一些栽培技术和机械化设置。与碧云花园的创建人潘菊明先生进行交流,逐渐对碧云花园总体的结构、潘先生创建理念和对农业机械化前景的一些评价。
作为优势产业农机化示范基地农业大棚是种植过程中的重点设施农业。在作物培养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便是大棚的机械化集中管理。大棚采用自动温控,湿控对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精确控制,还利用自动遮阳棚保证阳光的适当供给。
在作物的灌溉方面,园区全面采用雨水灌溉,并配有专业的水净化装置,使用喷滴灌设备,使植物得能够得到充足的无污染水分。
现在园区正处于建设当中,在未来的两三年时间里将会有巨大的变化,相信在两三年后,作为农机化的示范基地的“碧云花园”,不管是在园区整体管理及进一步建设方面,还是在园内作物的培养方面,机械化程度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作为典范,使周围邻近县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者们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并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魏塘甜瓜之乡之行
7月2日上午,xx大学农业机械化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了目的地魏塘益农合作社(曾被xx省农业厅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在辅导员、当地瓜农和队长的带领下,小分队参观了种植大棚,学习了甜瓜种植的有关知识和相应的机械化程度并动手尝试了摘瓜。
当中我们了解到魏塘益农合作社由于引进外资,机械设备和改进生产技术,从而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还了解到种植过程中不同时期应用到的相应农具和小型机械。而后,我们还品尝了名为皇后翠绿的甜瓜。在满足和充实中结束了上午的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人力、资金、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魏塘益农合作社的机械化程度相对不高,种植技术较为传统。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采摘方式,国外先进的瓜果采摘机应用不足。据问卷调查发现,95%以上的瓜农农忙时会选择雇佣农民采瓜,而很少有瓜农会想到使用机械,而且国内暂时还没有普及效率高,价格低廉的瓜果采摘机。但是“甜瓜之乡”机械化发展前景看好。希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帮助下魏塘的明天会更好。
渔村印象
很多人以为美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艺术家、文人才有,渔民村的美告诉你,美完全可能体现在生活底层,渗透在自然而然的举手投足,辛勤劳作的汗水和特色创业的智慧之中。
这便是丁栅渔民村,也是xx大学农业机械化调研小组次此行的第三站。
渔民村,远近闻名的六塔鳖产地。鱼鳖混养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7月3日,在丁栅党委吴书记的陪同下,调研小组参观了养鳖池,学习了养鳖过程中建池、引种、喂养和捕捞等有关知识。有幸欣赏到了的打甲鱼的场景,还见识了打鱼枪和其他一些新农具。
姚庄特色
姚庄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是盲目的,机械设备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依托区域性优势产品,寻找农机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提高作业效率。
“小蜜蜂”葡萄生产基地
7月5日,xx大学农业机械化调研小分队来到第五站,魏塘镇小蜜蜂葡萄生产基地。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该灯是农业部推广的物理诱杀虫害装置。葡萄上的各类害虫,通过该等夜间的灯光、波、色、味等四种功能可诱杀1287种害虫,基地果穗生长至采收期间可不实施杀虫剂农药。
灌溉
葡萄基地还引进了以色列滴管灌溉技术,在葡萄生育期间,控制漫灌,同时控制土壤地面水分,以株定水滴灌,降低葡萄果实的含水量,提高品质。 除了了解到正在使用的一些装置,我们还学习了很多新技术。例如葡萄套瓶,生物农药防病,生态施肥等。
走访
调研小组到达葡萄基地时,正值农民们下地劳作,小分队于是分散在田间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95.3%的农民都表示更愿意用机械代替人力,95%的农民意识到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就小蜜蜂葡萄基地来说,43%的村民认为政府的投入力度相对不够,机械化程度相对不高。除此之外,小分队还走访了一些农民家庭,了解他们曾经使用和想要使用的机械化设施,并发放宣传单。
思考
由于是精品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的可能性较小,但这并不妨碍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扎实文化课的基础,充分运用创造力,能够设计出合适的机械。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走访了5站,历时7天,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xx县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将“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向,乃至全国,对新农村的发展,农产量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小分队总报告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xx县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同时其发展也存在着农机科技含量低、农机化投入相对不足、农机化程度相对不高等问题。
1 基本现状
xx县地处xx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辖区耕地面积 458072亩,总人口38万,其中29万是农业人口,占 75%,人均耕地面积1.5亩。;第一产业实际从业人员 18.69万人,农业人均纯收入已经上升到 10121 元。传统农作物以水稻、大小麦等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瓜果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大棚蔬菜是农业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全县大棚蔬菜面积超过5万亩,机械耕地面积32.64万亩,植保机械作业面积136.3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31.13万亩,播种面积1.27万亩,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农业产业特色明显,瓜果蔬菜、畜禽养殖、淡水养殖等已具规模。
(1) 农机化装备增强,发展空间很大。至 xx年底,xx县农机总动力 253182kw。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粮食作物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耕率90%,机脱率 100%,机电排灌 92%,机收率 32%,机植保率 66%。而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后,新兴经济作物生产中农业机械化的利用程度低,尚处于起步阶段,瓜果蔬菜、畜禽养殖、淡水养殖等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只有少数环节使用机械,大量还需依靠人工作业,农机化发展的空间很大。
(2) 农机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农机化投入机制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单一投入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新模式。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大户购置了农业机械,以农机服务队等形式,进行社会化服务,把农机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2 存在的问题
3 农机化发展对策
(5) 加强引导,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和集体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机械调研报告篇十一
机械制造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实习报告就是一种公布式的报告,是展示学生自身实习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机械制造网上实习调研报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老师傅今天告诉了我完全互换法是怎么用的。
完全互换装配法是装配尺寸链中的所有组成环的零件,按图纸规定的公差要求加工。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修配和调整,装配起来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完全互换法装配法的优点是:装配工作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织流水生产,也容易解决备件供应问题,有利于维修工作。 选择装配法:选择装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的组成环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的方法。调整装配法:调整装配法,就是在装配时用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修配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就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零件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去制造。这样,在装配时封闭环上的累积误差必然超过规定的公差。选择装配方法的实质,就是研究以何种方式来保证装配尺寸链封闭环的精度问题。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调整装配法,和修补装配法。 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是靠零件的制造精度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
回想起这几天的实习生活,身为共产党员的我真是感慨万千,想起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一个社会要很好地发展下去,一定要符合此规律。马克思说得对,“给资本家打工果然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努力与供现。
一礼拜里,我们每天下班都在很晚,晚上六、七点下班是常事,正式员工通宵也不罕见。有一次晚上八点过的时候和几位同事下去吃饭,在电梯里遇到两个从十层下来的其他公司职员,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自豪地宣布:“我都没有料到自己能撑到那么晚!” 望着他骄傲得红扑扑的天真的面容,南远的同事们都默默地微笑了。
____电器一直被认为是____市效率比较高的企业。____力图以最有限的人力完成最繁重的任务,把每个人都推向所能承受的极限,以此来争取高效率和高利润。实习期间我对这一点感受很深刻。每个人都很忙碌,压力巨大,没有人有很多时间教你什么。他们在安排给你任务时已经预先假定:你到南远来干活,你是南远的员工,那么你应该天生就明白按南远业务的一切做法和规则。实习生也不例外,一切只能靠自己看,只能厚着脸皮求教。
例如工艺规程,制订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件的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个零件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制造,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有某一种方法是较合理的。因此,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设备条件、生产类型等具体情况,尽量采用先进加工方法,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
机械调研报告篇十二
中投顾问在《2019-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导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成长压力的推动下,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近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服务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市场共销售服务机器人万台,较上年增长55%,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2019——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而2019——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
中投顾问在《2019-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19年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xxx数据,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019年一季度,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
服务机器人市场主体分析
这些企业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服务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相关上市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华中数控、秦川发展。非上市企业如:南京埃斯顿、雷赛智能、广州数控、深圳固高、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
大多数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相关上市公司有: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华昌达等。还有在某些行业如焊接、轮胎或食品加工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项目中应用自己的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软控股份、巨轮股份等。
这些企业是从不相关的领域跨入机器人市场,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自身行业推广服务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锐奇股份、亚威股份等。还有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进入核心零部件研制的公司,比如:上海机电。
这些企业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相关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机械调研报告篇十三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1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加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2015年8月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部分机加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及全国10余家机械类企业,重点考察了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苏州罗技电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和当地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0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新泰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新泰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高新区发展迅速,现每年机械加工专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泰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新泰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几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家企业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种数控设备约有5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机械加工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3000人。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要,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各企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械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械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械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械加工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械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专业技能型人员
近几年,我市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械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械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械加工类人才的需求,各技术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械加工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技术应用性人才。
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三、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训建设情况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车工、焊工、钳工、数控、计算机数控仿真,plc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器技术实训,电子制作等实验与实训,并有一个机械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钻、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配置各种系统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维修电工实训室:既能进行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材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教出版社》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我校现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且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我校的龙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训条件、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职业学校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学校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增加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工人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械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已被机械制造业、机械加工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为了制定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机械加工专业就如何突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规范课程内容与结构,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我们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调研组织与实施
调研时间:2015年1月-2015年3月。
调研范围:以近年来机制专业的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地区机电制造行业的国有、三资、民营、个私等企业及相关兄弟院校为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工段长、部门主任(含车间主任、制造部、设计部、技术部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人力资源主任、销售人员、院校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座谈会、用人单位走访、电话/qq交流、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其中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15份,回收184份,其中毕业生108份,用人单位76份。主要调研企业与院校见表1。
表1 主要调研企业与院校
三、调研内容
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
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3、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5、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6、学生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工作满意程度等信息;
7、企业希望学生胜任的工作;
8、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应加强的课程和实践性环节。
四、调研情况分析
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毕业生和有关人员都能很认真、客观地填写问卷上的各个项目,文字反馈信息量比较大,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基本达到了调研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业有关人员都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
在收回的76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当中,87%的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
1、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36.2%。
2、机制工艺岗位,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这类人员占32.7%。
3、质量管理岗位,从事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1.2%,需求上升。
4、销售服务岗位,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
8.4%。
5、产品设计岗位,从事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这类人员占8.2%,需求上升。
6、技术管理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3.3%,需求上升。见图1。
图1 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调查
(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中,约92%的企业看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质量、安全、效率及环保意识非常需要。
(3)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在收回的108份毕业生调查问卷当中,毕业生的单位体制分布为,国企5%、外企10%、民营85%。从调研表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共占调研毕业生的71%。如图2所示。
图2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比例
调查表明:机制专业84.1%的学生专业基本对口,能够较快的适应目前的工作占86%,能较好的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占89.7%,具有相应岗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并且对目前的工作较为满意。
(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我们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2)。
表2 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调查(百分比)
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外语能力、人文素质、组织协调方面,学生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很多学生在校的培养和自我养成方面不够。此外,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不断发展的现代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来说,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企业希望学生能胜任的工作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6、从事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17、从事生产管理等。
五、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1)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机械企业由于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既能操作相关现代设备,有懂工艺与质量控制,还能够进行产品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2)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需进一步培养
(3)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特别提出:当前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六、主要调研结论
根据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基本上可以做出如下结论。
(1)专业定位基本准确
企业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装夹具设计、数控编程、质量检验上。它们不仅需要一大批首岗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产一线操作型高技能人才,也需要一大批掌握工艺实施能力、具有多岗适应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并在职业操守、人文修养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适应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要求。
(2)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机械制造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现场工艺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导学制的课程体系,强化工艺实施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工艺实施应用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产组织、调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七、问题与举措
调研过程中发现,众多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生产一线懂工艺、会操作、能创新、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普遍期望值高,对在企业中从事一线操作不安心,基本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里就跳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对企业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90年代的毕业生来说,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工艺实施能力不强,缺乏通过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书多但实用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必须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如下的环节。
1.专业调研常抓不懈。
利用校友资源,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2.保证毕业生能尽快地满足岗位需要的原则下来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电设备维修等岗位。
3.抓好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衔接教学工作。
4.多渠道的开辟学生的实习途径。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企业文化,构建全新的面向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研究确定并完善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的主体架构。
5.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内容的教学,如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pro/e或ug软件应用等。
6.提高毕业生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以更好掌握数控机床性能,熟悉操作,适应外资企业要求。
7.开设相应的企业管理管理类课程。企业对所招收的高职毕业生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车间综合管理能力。故学生如掌握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则利于毕业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