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教学反思(模板1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科学教学反思篇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树立以探究实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奥秘,不断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就结合我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科学地调控课堂,让实验教学活而不乱。在探究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去发现各种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的不同,获取丰富的表象;引领实验分析,教师要想办法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讨论和制订实验方案,并在合作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鼓励制作和创新,教学中如果能鼓励学生把制作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我提供给学生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导线、电池、电池盒等材料后,就让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就进入紧张的实验操作。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点亮灯泡和画简单线路图的基础,就设计了许多方案,拿起材料这样试试,那样试试。结果,不一会儿,学生就把两盏小灯泡点亮。经过交流方知道,学生都是用串联或者并联中的一种办法。听到有别的办法也能把小灯泡点亮,学生仍跃跃欲试,于是留时间让学生继续实验探索。可见学生积极运用旧知识,潜心探索,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学生亲自下河知深浅记忆深刻。
又如《滑轮》的教学,由于实验过程比较烦琐,就安排学生合作实验。教师鼓励学生一同商讨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组装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不同方案的提物体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什么情况下省力,省多少。学生既分工又合作,紧张地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逻辑分析等科学研究。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增强协作交流能力,形成了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在知识体系中,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将会对他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认知迁移。当个体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的认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掌握即正迁移;当已有知识技能干扰着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对个体新知识产生不利的影响即负迁移。在实验教学中,要克服负迁移应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辨析、类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形成准确的概念并重视知识的巩固。如学生一见到鲸,就只注意它生活在水中,外形和鱼表面特征相似,加上鲸有鱼字旁,误认为是鱼类。这种非本质的感知阻碍了学生对鲸是哺乳动物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揭示鲸的本质特征,强调鲸是用肺呼吸、胎生的哺乳动物,而鱼是用鳃呼吸、卵生的。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鲸和鱼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深刻理解哺乳动物和鱼类的不同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引导学生将概念和日常用语易混、矛盾之处加以辨析,以此帮助学生摆脱负迁移。
又如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学生因受生活中这个电的认识的影响,有的不敢进行做静电实验,怕会被击到;有的拿小灯泡在静电中实验,看能否产生亮光,这根本是误解了静电。老师可以亲自梳头实验,让学生明白这个电是不会击人的。而且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通常物体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不显示带电。而要想使电荷形成电流,让小灯泡亮起来,那就需要动力和电路。再引导学生做各种摩擦起电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静电不同于电流。克服认知负迁移。
小学科学课的许多内容是学生身边常见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活泼可爱的鸟兽虫鱼;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河流、空气污染的考察;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观测等等都是科学课的教学知识。这么广阔的学习对象,这么丰富的材料要把它们尽数搬到课堂上来教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师生都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能只囿于课堂,应向课外延伸,乃至走向大自然。让科学真正成为探索大自然常识的学科。如教学《茎的作用》一课,先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不同植物茎的一些变化。请学生选好一棵植物,把植物的茎环切一小段皮后,过了一段时间,跟踪观察,切口上部的树皮逐渐膨大。当学生产生强烈疑问时,老师再给予讲解,使学生明白叶制造养料是通过树皮输送的道理。这样将课堂搬到大 自然中,学生通过课外的亲自观察实验,进一步理解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总之,科学实验教学中,要摆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亲历课堂内外的实验探究,自主分析、总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教学反思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本文是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科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三年级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研究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供给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据此,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景总结如下: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科学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20xx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团体主义精神、逐步构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时,更是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本事和探究本事的科学本事的培养。
2、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资料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资料,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1~5单元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我”“水”“纸”五大方面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资料,而第6单元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资料。所以,教学设计便研究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本事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资料。所以,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一、二年级学生更为强烈和进取,所以,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因为,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供给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本事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我设计观察方案,并经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我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欢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本事。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我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进取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本事。
4、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构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予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构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经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能够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能够放手让他们去讨论。可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比如在米饭一单元中,没有让学生在初步区分石膏与淀粉同时,去拓展淀粉和石膏的各自不一样用途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把握好教材资料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课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科学和生活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2、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科学实验。
科学离不开实验。所以,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虽然在教学中,我都会设计一些观察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但由于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有些实验未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比如,淀粉加热的实验,由于要用火,就没能放心让学生亲自去操作。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当让学生明确明白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科学实验。当然,能有另外的教师协助更好。毕竟,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涉及危险性大的实验还是由教师来示范比较妥当。
3、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由于科学不是自我的专业,又是第一次执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足。在教学当中,还是有很多细节没能够很好的处理,造成教学过程的不完美。还需要日后不断提升自我本身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去探究如何去完善课堂,让学生学得更开心。
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我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进取撰写教研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教学更宽更广的前程。
给你一篇科学教学反思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进取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当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确定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构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构成合作、交流、探究等本事并建构科学概念。所以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供给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供给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可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所以,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学生思维的深度,再研究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乡村的科学教师,只要认识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误入反思的误区,认真正确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科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系列,如果你喜欢可以下载全文。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资料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齐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资料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进取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能够经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提问,也仅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我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经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本事。如教五年级科学第四课《根和茎》,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谁能分清根和茎你能说出几种啊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茎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五年级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说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叶子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样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经过和莲的叶子荷叶相比较的讲解,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子发生变态的原因了。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进取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教学反思篇三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五年级科学第四课《根和茎》,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谁能分清根和茎?你能说出几种啊?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茎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五年级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说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叶子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和莲的叶子荷叶相对比的讲解,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子发生变态的原因了。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课中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
重点还应该突出,每一个实验必须要完整。怎样提问题。引导观察,怎样突出重点,在演示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才能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应明确现象间的关系。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三个原则
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怎样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我校在积极的教学探索研究中认为:一、要注重“实效性”原则。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需要教师去解决。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才能踏踏实实地教育学生,才不至于想当然主观臆断地去解释自然现象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才能传授给学生真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性,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获取、掌握最新的科学信息,给学生一个圆满的说法。例如:学生知道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但珠穆朗玛峰每年仍在以1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若干年后,这个高度肯定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个数据是相对于现在的测量技术而言的,以后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也肯定会有更精确的数据。
其次,科学课堂教学要“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向学生展示实物,出示直观教具。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由于农村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视野较狭窄,对许多自然界生物和一些科学现象不曾见到,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向学生展示或再现实物、如学习“岩石’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岩石标本,加深第一感官印象。
再次,科学教学演示实验要“落实”.教师要认真做好实验操作。一方面,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规律。同时,也通过实验操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奋点,把注入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把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各种感官的协调一致,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强化了新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理解、记忆、创造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又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让学生通过在水中压木块和用橡皮筋吊石块,认识到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在水中无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
二、要贯穿“灵活性”原则。
小学科学教学由于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的事物也繁杂多样,不仅有事物表面的认识,更有对事物本质的探讨。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小学科学课教学富有成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要“活”。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加以引导。如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其次,教学的手段要“活”。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声音色彩图像等具体形象来感知的。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实物、投影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进行直观教学和辅助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容易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再次.科学课堂教学形式要“活”。科学课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自然科学实践活动,如动员学生参加种植、养殖劳动,进行植物标本的手工制作,走出校门进行自然水域的污染调查等等。如在教学两栖动物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真实的青蛙和蟾蜍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再通过幻灯了解它们在繁殖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特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引导学生搞校外调查活动时,学生还根据当地的生活特点提出:鸭粪对自然水域的污染等调查报告。
三、要把握“拓展性”原则。
小学科学涵盖了中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它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现象及规律的启蒙学科。教学中,不能只是就本教本,而是要加以引申,适时地去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表现为:
首先,要拓展思维。教师不仅是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努力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问,勤于思考。要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进行大胆设问,赞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拓展知识面。知识是在认知中产生的,更是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表现。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知识掌握也有差异,教师可以将课内的探讨延续到课外,在自然活动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以解决学生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有关天文、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器材或实物短缺,要上好这些课,除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天文台、科技馆、野生动物园等。教师还要积极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为教学服务,实在不够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也要让孩子们多观看些录象或图片。
再次,要拓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但自然课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甚至有的实验准备时间长,因而仅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拓展课堂。
拓展科学课堂教学:(一)要认真上好科学活动课。科学活动课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指南针的制作和应用、组织种植、养殖劳动等活动课都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二)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这也有助于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自然知识去探索自然规律,培养学生从小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长大后以适应先进生产力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宇宙知识时,有学生问“太阳系究竟有几大行星”?我给学生的解释是:“目前我们能确定的是九大行星。有些科学家在冥王星以外又找到一些大行星,这些星星是其它行星的卫星,还是太阳的大行星呢?科学家们还在积极地证实,希望同学们也积极地去寻找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回顾科学走过的历程,就如同经历一次次惊险刺激的探险。不亲自参与,你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
科学教学反思篇四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前面已经提及,重点是让学生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难点是如何采集比较准确的数据。本节课由于实验难度大,资料多,所以我在设计时只上了前一个部分的资料“测量呼吸和心跳”,把“呼吸为什么会加快”放在下一课去上。
导课时,我提出问题:“运动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了很多身体的变化,其中,有的学生谈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紧之后问:“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快多少怎样明白让学生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要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后就提出怎样测量呼吸和心跳测量时应当注意什么呢教师先让学生说自我的想法,然后再给予补充。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否发现呼吸和心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而如何科学、准确地采集数据,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所以,准确地采集数据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难题当中还有一个难点,即学生要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同一时间段的,也就是说,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必须是相同一分钟里的,否则,测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再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这两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可是,让学生一个人既要测呼吸,又要测心跳,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部分学生测量呼吸,一部分学生测量心跳,教师则帮忙学生计时。测量时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采集的数据接近实际情景。仅有一组同学的数据不够科学。
由于学生采集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所以,在接下来对三组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呼吸和心跳变化的规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应当说,本节课基本突破了难点,所以学生在对数据的分析上就显得十分简便,很好地突出了重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但在分析哪个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恢复得快这个问题时,教师反复强调了一个个数据,显得太罗嗦了。
上完课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觉得在对难点的突破时,教师还是说的过多,教师的语言不是十分的精练。另外,在学生测量记录后就立刻把记录表贴到黑板上了,在这个环节时本来应当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小组里对照测量到的数据先进行一个分析比较,这样在之后的全班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一些。
科学教学反思篇五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责任和目的是: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同学逐步领会科学的实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进行具体操作,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当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协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同学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发明潜能,现将自身的科学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同学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同学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同学来说有的内容同学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同学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同学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同学感到教师与同学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绩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同学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同学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同学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同学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同学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同学,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同学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才干得到发展。
二、引导同学会问。
同学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同学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同学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同学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同学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如教四年级科学《固体、液体和气体》,出示课题后,引导同学质疑。问同学:谁能分清固体、液体和气体?你能举例说明吗?为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同学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
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协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同学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发明潜能。
科学教学反思篇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年是我第二年教科学,很荣幸在去年科学期末考试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培养,老师们的帮助,让我在科学学科中快速成长起来,下面我谈一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些帮助。
1.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如科学实验,记得去年做电磁铁实验,小明她们组第一个完成实验,每一个人都带着灿烂的笑容,之后就连小明很自然的`就记住了实验结论。除了实验之外,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感兴趣的话题引到课本上来,在讲太阳家族中星星时,涉及到了星座,不要着急讲课本知识,先问问学生关于星座你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来精神,我是双鱼座,我是水瓶座,我的财运怎么怎么样等等,在问学生这些有什么依据,学生表示不知道,于是讲解星座由来,学生口中所谓的星座全是迷信的说法,此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现在马上就到夏季了,科学课都在下午,学生爱困,所以我们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奇闻或科学故事,调整学生学习状态。
2.在去年毕业班论坛中我讲的是师徒结对这一教学模式,那样师傅督促、帮助徒弟学习,师傅从中使自身知识得到巩固,两组师徒pk促使学生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进步,但是今年这届学生在科学学科应用师徒pk效果不算太好,本届女生多,学生好胜心不是很强,有的好学生表示帮助徒弟太浪费时间,不愿意和差生在一组。其实回头想想也是,有的好学生在这四科都要辅导学生。于是我有以减轻师傅们的负担,让他们做很少的作业或是不用做,甚至完成相应任务还可以自由活动,这样徒弟肯定有意见,此时在提出要求两个星期一测试,谁分多谁当师傅,诱惑力很大,学生动力十足。
3.尽管我们做各种努力,有个别学生还是跟不上,这样我就降低要求,低到这个学生能够完成,如别人10分钟掌握3个知识点,小红需要1个多小时,那么小红你今天就记一个知识点。渐渐的学生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学习,掌握的知识也就多了。
以上是我在科学教学中的一点方法,不知道是否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科学教学反思篇七
《科学》新教材,从整体上看,体现现代科学的特点,展现科学精神,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工作中具有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在新教材中,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有较强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内容,使教材呈现开放性和动态性,充分体现现代科学的特点;注重科学史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教材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注重学生个性化表现,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无限启发;新教材中还体现了人文精神,如生物的资源、环境保护等,虽然没有正面阐述,但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领悟。
《科学》教材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实施生命科学与社会、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因此,本课程教学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探究大自然的能力,给学生“鱼”,不如教会学生“渔”。因此我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通过让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主动独立的学习态度与人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课题,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善于实践,尊重事实,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
《科学》新教材中,增加了科学发现和研究史、信息资料,还有更多是来自生活中的知识,我以任务驱动学生,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板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进行自主探究。新课程教学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获取、整合、内化、表达、交流信息,得到的知识远远超过教师在40分钟中能传授的,知识内容得到拓展。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反映出他们迫切想学的心态,这主要是基于教材新颖的优势、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优势,更基于学生学习观念转变的优势。
1.知识内容的拓展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有许多内容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充分讨论,影响知识的拓展,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只能有待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但本学科处于一个较被忽视的地位,所以有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不能深入进行,只能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水平。
2.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没有充分的转换,学生的主动探究还不够,他们主动学习显得还不够。
科学的教学不仅要给学生“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基础性学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学反思篇八
细节一:孩子们,我们都有一双眼睛,那谁来告诉我,我们的眼睛能干什么?(能看见很多东西,能看见爸爸妈妈;能看见漂亮的花;能看动画片)。如果在晚上、在黑暗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能看见烟花)如果是全黑的地方呢?(能看到外面有灯的房子,很漂亮的)那如果都没有灯还能看到吗?(能看到汽车在灯在亮)那如果什么灯都没有,全部是黑色的,你能看到东西吗?(能看见星星和月亮)
细节二:有种动物的眼睛在越黑的'情况下,就越能看见东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人)我说的是动物哦,谁再来猜一猜(小猫)对了,那谁来说说为什么小猫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能看得很清楚呢?(因为小猫要捉老鼠)那老鼠都是什么时候出来偷东西吃的(晚上)那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为什么小猫的眼睛地黑暗的地方能看得清楚呢?(因为它晚上要出来去捉老鼠)。那像猫这样的小动物还有谁呢?(猫头鹰)对呀,猫头鹰也要在晚上出来捕食物吃。
在细节一中我们在“如果在晚上、在黑暗的地方我们还看见东西吗?”这个问题上停留了很长一顿时间,其实我想请幼儿说出到了晚上黑暗的地方我们都看不见东西,这时再提出小猫的厉害。但是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由于在灯光的影响下,一直都说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即使我强调,在没有灯的情况下还能不能看见,他们还是能说出能看到星星和月亮。如果我换种问法“在晚上、黑暗的地方我们还能不能看见很小很小的东西”,或许这样孩子们的回答就不会这样了。
本次科学活动《动物的眼睛》是想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并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有关系。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小猫开始,慢慢过渡蜻蜓、老鹰等其他的动物,并让幼儿知道动物的眼睛和我们的不一样,有长很多眼睛的动物、有看得很远的小动物、还有转方向的小动物等等。
科学教学反思篇九
本次的集中教育活动我是围绕预设的目标:一是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苹果和梨的名称、外形特征及颜色;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开展的。
一、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借助两种颜色的水果图卡让幼儿玩“摘果子”,然后把手中的图卡贴到在班级的墙壁上相对应的苹果树和梨树上的游戏,巩固幼儿对黄色和红色的认识与颜色的分类。这时,孩子的个体差异便被显露出来,有的幼儿能够把采摘到的水果送回贴到各自的果树妈妈身上,有的幼儿摘到了图卡却不懂得贴在相应的果树妈妈身上。我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使幼儿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在“认识水果”主题活动的预设中,我以为认识苹果和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幼儿把形状说成颜色,他们有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有的则跟着前面的孩子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我根据小班幼儿具有直观形象的年龄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游戏“摘果子”,帮助幼儿认识红、黄两种颜色。其次出示苹果和梨两个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水果的颜色、名称和外形特征。最后让幼儿品尝苹果和梨,感受两种水果的味道。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都能够说出苹果形状圆圆的,梨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大大的。苹果是红色的,梨是黄色的。
三、活动结束了,幼儿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活动中,孩子的愉悦情感得到了满足,多数孩子能说出两种水果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但给予我思考的却还有:
1、小班孩子对普通话还不是很敏感,因此需要给予孩子普通话语言环境的熏染。因为普通话与家乡方言之间的转换总会浪费老师课堂上较多的时间。
2、在活动中教师的组织语言和评价语言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推敲,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机智自如地应对。
小班科学教学反思二:小班科学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萝卜》(755字)
星期四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萝卜》,在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探究、体验、感受为主,所以孩子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主动接受经验的过程显得非常有趣。这也很感谢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本次活动流程比较清晰完整,但是我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进泥地下。”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大家纷纷进行猜想,反应很热烈,孩子们的想象很大胆,可见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平时的观察力很敏锐。之后我出示了一个挖有小洞的.箱子,告诉幼儿里面装着这种各样的萝卜,让幼儿摸一摸,观察摸到的萝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在这一环节分发萝卜的时间用得比较久,导致后面的时间有些延长了。在观察萝卜外形特征的时候,我让幼儿体验在先,自身感受在先,有了初步地了解后,通过在操作卡片上的记录,加深了幼儿对胡萝卜、白萝卜和红萝卜的认识,也为之后的分类环节作了一个铺垫。对于分类,要求小班的孩子能根据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在分类,我主要是让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通过比一比的游戏,孩子快速地分好了萝卜。虽然没有事先给幼儿分组,但是孩子们分好后能快速坐回位子上,表现都很棒。最后我让幼儿品尝了三种萝卜生吃是什么味道的,在给幼儿吃萝卜的时候,我边问幼儿“这是用什么萝卜切出来的?”,让幼儿观察萝卜切出来是什么样子的。我特别强调红萝卜,因为它外面的皮和里面的肉颜色是不一样。幼儿吃完后得出了胡萝卜生吃是甜甜的,其他两个有些辣。最后,迁移到生活当中,从认知上升到情感,我们讨论了关于萝卜的菜肴,萝卜炖排骨的味道可好了,营养也很好,通过讨论使幼儿喜欢吃萝卜。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能让幼儿观看一下关于萝卜菜肴的图片,或许更能给幼儿视觉冲击,更喜欢吃萝卜。
科学教学反思篇十
1、探索让葱叶等多种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叶子的特征,感知叶子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参与活动,懂得“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多次尝试”等途径认识事物特征,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独立与合作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一位幼儿准备好简单的葱叶吹奏表演。
2、材料表演:葱叶每人若干,芦苇叶、竹叶、青菜叶等多种叶子若干。
第一部分——听声音,引发幼儿猜测和探索的兴趣。
1、先准备好的幼儿背对大家吹葱叶。
2、师:“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幼儿进行猜测)“原来是葱叶在唱歌。”
第二部分——操作体验,探索葱叶发出的声音第一环节:幼儿第一次尝试:幼儿自选一段葱的.叶子,尝试让葱叶“唱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让葱叶“唱歌”了吗?为什么有的唱有的不唱呢?。(幼儿猜测并讨论)
2、和刚才“唱歌”的葱叶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观察刚才表演的幼儿手中的葱叶,会发现会发声葱叶的秘密:只有一寸左右,两头都是空心的。)第二环节:幼儿第二次尝试:幼儿将葱叶摘至一寸左右,进行试吹。
教师提问:这次你们的葱叶都“唱歌”了吗?为什么还有的“唱”有的“不唱”呢?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并发现:要取葱叶中部绿色薄薄的部分,如果取了偏向葱白那段厚的部分,就吹不响。
第三环节:在对比与讨论中感知叶子外形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的葱叶都唱起来了吧?请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看谁的葱叶唱的更好听呢?
(提供幼儿充分时间与同伴进行探索与比较)
2、一起来说说看,你发现自己的葱叶和同伴的葱叶“唱”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三部分:探索其它叶子发出的声音
1、组织幼儿讨论:找一找还有哪些叶子会唱歌?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引导幼儿直接把叶子放在嘴边吹就能“唱”起来。大家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同伴的表演示范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进一步发现,薄薄的叶子,吹的时候容易振动,就唱起歌来了,厚厚的,容易碎的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3、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呢?(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师体验经验:葱叶为什么会唱歌呢?因为葱叶的形状和笛子很像,中间有一个小通道,我们吹出的气会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就听起葱叶唱起歌来了,从而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一些叶子卷成来之后能发出声音。)
第四部分——演奏叶子大合唱
1、听名人让幼儿了解,原来叶子还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
2、表演乐音,分享愉悦师幼一起用选用自己喜欢的叶子进行演奏。
第五部分——活动延伸,模拟声音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触很深。特别是有的孩子们到最后也没能吹响葱叶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不是难题,应该比较简单,是我太高估他们还是我讲解的不清楚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可能都有吧!就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上课的时候有点着急,急的汗都快流下了。评课老师们向我提出,其实我可以多让孩子们研究、讨论、琢磨,让孩子们互相帮忙,也许到最后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是的,很有道理,这也许是我的一点遗憾,也是孩子们的遗憾了!
科学教学反思篇十一
1、知识性强的科学活动也要注意动静交替。今天的科学活动,没有动
手操作的内容,大多数是让幼儿看图片资料来探索四大发明的内容,所以我很担心这样的学习形式幼儿会不喜欢,是否会因为知识的枯燥而感到乏味,而坐不住,听不进。确实如我预想的那样,指南针和火药让幼儿感到新奇,听得认真,和老师的互动也十分积极,但当幼儿在看到第三个发明造纸术时,幼儿的专注性很明显地下降,有一小部分幼儿开始了小动作,眼睛也游离在课堂之外了,第四个活字印刷术的讲解似乎也不受孩子的喜爱,他们的小耳朵都关上了一样,课堂的常规逐渐的下降。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错不在孩子,关键是我对活动内容的及孩子的兴趣缺乏正确的分析。如果能让幼儿在学习造纸术时用动作模仿一下,在学习活字印刷术时准备一些字卡,让幼儿尝试一下动手排版,做到活动中动静交替,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消退,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活动也会走向高潮。
2、精神层面的引导需要有效的提问。如何让幼儿在回答问题中一下子达到目标的要求,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觉得其中的提问引导,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让教师的语言成为最有效的指导,提问的。设计十分重要。今天的提问有的是十分简单的,比较肤浅,如你觉得这些发明好吗?为什么?虽然似乎老师要的回答是这些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影响了世界,但与目标的达成牵连不大,课后我想,如果我先进行小结,肯定中国人的发明对全世界的影响,然后这样问: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了这些发明,你心里又会想到了什么?这样,幼儿的回答就比较宽泛,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并可以引导幼儿联想到其他方面有成就的中国人,并由此而逐步的帮助幼儿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最后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老师一定要问“你长大后也愿意做个发明家吗?想发明什么方便的、神奇的、有用的东西呢?”这样能给予幼儿创造发明的鼓动,更有效地激起幼儿成为骄傲的中国人的积极情感。
本次活动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时间安排上有些缺憾,因为四大发明的内容多,不可过于罗嗦,要精简地挑重点的来讲,有详有略,动静交替,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完美的有效课堂教学。
科学教学反思篇十二
日前参加区科学学科组活动,观摩了大班科学《蜗牛》这一活动。活动积极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观察、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经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探究、交流,获得并丰富了有关蜗牛的相关知识经验,整个活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哪里?”以此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热情。然后用“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导入学习,从而让幼儿产生了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科学活动要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在探究蜗牛秘密的活动中,教师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究自主性。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幼儿探索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幼儿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蜗牛的认识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都各不相同,他们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在同伴互学中拓展了经验。
在幼儿探究过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爬行、饮食及繁殖的影像,以此助推幼儿的探究热情。使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生活和运动的等各方面,有了一个直观感性和全面的认识。这也让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不只是局限于在课堂上观察到的,并让他们对蜗牛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讨论的气氛热烈,探究热情也在延续着。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前让幼儿亲自寻找、收集蜗牛,感受其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把经历学习的过程还给幼儿,让他们在个体和集体的探究、交流等过程中,主动观察与发现,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始终把幼儿推在前面,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的观察、交流和分享,从而获取了相关经验。
值得商讨的地方:1、课堂环节的预设如何与课堂中的生成进行有效的整合。2、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
这些问题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深入探讨。
科学教学反思篇十三
分析这三个活动,都是很花时间的`。比较吸水性这个活动涉及比较实验,对三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并不轻松,如果用学具袋里的那几种材料,滴好水得等上五六分钟的时间才会有现象。观察纸这个活动要简单可以只指要害————观察纤维,但这就足够了吗?显然,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必须指导他们怎样深入的观察,切忌浮躁,去发现更多纸的特点。最后一个造纸的活动,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活动花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但现在。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删减,对材料进行了改进。第一个环节选择了现象更加明显的材料,而非学具袋中有的;第二个环节我选择放弃,直接让学生撕纸,进行纤维的观察,引出古代蔡伦的造纸术,介绍造纸的过程。并马上利用刚刚撕碎的纸展开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这样下来一节课还是很紧张,基本没有渗透德育内容!(本来,这节课是渗透节约纸张节约资源等德育思想的好时机!
对这节课,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可以从他们灿烂的笑脸中可以得知。但我还是感觉有点异样,可能是因为删减了一些教材的环节,也可能是因为展开的还不够充分,心里总不够塌实!
科学教学反思篇十四
科学课上,材料放着没有老师允许是不能动的,这是习惯。可是孩子们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喜欢的好玩的东西放在桌上却只能看不能动,那该是多么难受啊!老师有时候会藏着点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也可以变通一下,成全学生的好奇和喜欢,课堂会别有一番景致,可以营造一个学习磁场。
《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我就遂了孩子们的心愿,玩磁铁!
这一课是磁铁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通过本课表达和交流,倾听和思考,整理和共享大家对磁铁已有的认识,产生一些问题或分歧,激发后续研究。
第一个班上的时候,我没有给学生小组准备磁铁,有一盒演示用。两个活动:引导回忆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整理我们知道的磁铁,交流磁铁的形状和用途,交流学生对磁铁的性质的初始想法,问题和分歧,用网状图记录。然而我发现学生对磁铁玩的是不多的,了解的也很少,尤其是女生。除了吸铁,只有一个男生说两块吸铁石放在一起会推开。没有切身的体验和需求,缺少问题和分歧,后续学习的内需就不强烈。
第二个班,我给学生每组准备了一盒《磁铁实验盒》,学生看到兴奋不已,好玩啊,各种形状还有颜色的。虽然一句:“现在动手老师要没收的哦!”没有小朋友再动手拿,可是那眼神分明很馋!本想先让学生先交流一下再让他们玩的,看来要调整。于是我说:“今天老师给大家玩五分钟!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要求是不能损坏,轻声。”那高兴劲,我看了也舒心。吸各种文具,两块放一起,放在桌面下吸,看看同学怎么玩,也试试!……五分钟到了,开始交流,这下知道的多了,分歧和问题也多了。有的说,两个放在一起会推开,有的说会吸住;有的说能吸5角硬币,有的说不能;有的说大头针怎么吸起了大头针?……我根据同学的交流板书,包括分歧和问题。然后再问除了刚才玩中发现的,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后学生整理在网状图中。玩了以后学生有发现更有想法,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后续研究。
本课中网状图很好的辅助了教学。这一课在本单元中是前测又是铺垫。网状图帮助我们整理“我知道的磁铁”,包括问题或不太正确的认识,又是后续探究的源泉,还起到评价本单元学习的作用。第一课的网状图学生在最后一课进行修正和补充,从学生对磁铁的认识上进行评价是本单元发展性评价的一个方面。
一篇教案,通常会在平行班教学中不断改进,因学适教。用这样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我们不应该去选拔适合课堂教学的儿童,而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创造。当然,因为创造,即不可避免地要从不完善起步。然而,最不完善的创造要比完善的守成好一百倍。”
科学教学反思篇十五
本期我们二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通过认真积极的讨论,找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就是针对二年级识字量大,难的情况,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上《科学家的问题》的第一课时,以便大家研讨。以下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把这课中的一部分认为学生认识的生字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认,并说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认识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拓宽识字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实现生活课堂化。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就把本课的生字相对集中地出现在三个句子中进行随文识字,这样充分地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原则,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更好地从音、形、义三方面掌握好生字,同时也进行了读说写的整合。
针对随文识字“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的特点,我又在后面设计了对本课生字的小集中识字,这样正好能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对本课所学汉字进行归纳,如前后鼻韵、形近字、同音字、同偏旁字、同义词、反义词的归纳等等,引导孩子学会归纳学习,提高识字效率。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读全文。
利用前面的词串,进行巩固复习,不但再现了生字,而且还让学生能初步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自认为在教学中效果较好的地方,当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值得我以后注意,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课后听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