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调研报告最佳(汇总10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一
历史作为一个学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记录和反思,是今天的背景和明天的基础。在高校中,历史课程也是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单一的课堂教育很难满足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因此,历史调研报告成为了磨练我们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将讲述一下我个人做历史调研报告的心得体会。
二、选择题目
首先,做历史调研报告需要选定研究方向和具体的题目,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领域。我选择的题目是“二战中日美的经济对比研究”,这启示我可以对其进行深度调研,揭示其中的经济原理和历史背景。同时,选择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题目的实用性和研究前景,这也是做好一个题目的理论基础。
三、资料搜集
其次,资料搜集是做好一份历史调研报告的基础,因为丰富的资料可以加深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也更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在我做这篇报告的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图书馆和互联网两种方式来搜集资料。在图书馆中,我查阅了不少历史学家关于二战和日本等内容的著作,它们可以为我的报告提供理论依据和深入分析;在互联网中,各种论文、政策、历史文献等网络资源大大拓展了我们对资料来源的渠道,并能为我们理论储备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源。
四、撰写报告
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重头戏,我们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和表述能力的提升,使得报告既有层次感又能有创新。我在这一过程中,深感自己对于文字的不够敏感和不够熟练,但是在多次修改之后,我逐渐成长起来,并对如何灵活运用语言和表述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认为,对于一个历史调研报告来说,环节的累积和沉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努力。
五、经验总结
总之,做历史调研报告是一项有用的知识快速提升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训练我们的学术修养和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看文献和思考内容的时间要多一些,结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强一些等等。只要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就可以打造出更加高质量的历史调研报告,让我们远离浮躁和盲目,更为真实地认识历史的本质和人类的价值。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二
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组建起来的,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1920xx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同年10月,在陕西党的领导下,发动了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0xx年5月爆发的渭华起义,在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红色政权,实行武装割据。起义军民与“围剿”之敌进行了三月之久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到1931年,西北地区先后爆发过清涧、渭华、旬邑等数十次武装起义、兵暴。虽然都失败了,但却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武装斗争的骨干,积累了斗争的经验,为后来创建红军和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刘志丹等人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于1931年9月在陕甘边界的南梁地区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晋西游击队渡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两支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初,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2月24日,部队开到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
1933年5月,在敌人向红2团和照金根据地进行“围剿”之际,左倾机会主义者领导人杜衡强令红2团南下渭华地区,遭敌重兵围追堵截,部队在终南山被打散。历经磨难,刘志丹、王世泰等幸存下来的红军领导人和骨干,终于在4个月后返回照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第一支陕甘红军部队,就这样被“左”倾机会主义者断送了。
红二团南下渭华后,陕甘边的革命斗争又有新的发展。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26军。8日正式宣布成立红26军第42师。下辖红3团和红4团(骑兵团),共500余人。随即进军南梁,扫除陕甘交界的反动地主武装。到1934年,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4年2月至5月,陕甘宁三省军阀纠集1万余人的兵力对于南梁革命根据地策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刘志丹率领红26军主力,在游击区赤军和游击队的配合下,转至外线,连战连捷,歼敌3000余人,粉碎敌人精心筹划的“围剿”。红26军也不断壮大,新组建了红1团、红2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主力达到5个团3000余人。11月,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召开,宣告陕甘边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正式成立,各县区都接踵成立了红色政权。在陇东高原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红26军和各路游击军汇集成了一支不成阻遏的红色铁流,严重动摇了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
1935年春,国民党集合4万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策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面对十余倍于己之敌,红26军、红27军(1935年1月在陕北成立,即第84师)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在吴家寨子、马家坪歼敌高桂滋部两个营又一个连。至6月底,红军主力和游击队连战连捷,俘敌20xx余人,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靖边、安塞、保安等6座县城,在陕甘20余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30余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4000人,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1935年7月,蒋介石调兵10万之众,亲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大围剿。8月初,刘志丹率红26军、红27军北上吴堡,于幕家塬围点打援,首战告捷,歼敌600余人。随即隐蔽南下,到达绥德新店一带,再度围点打援,以游击队、赤卫军围困定仙墕守敌晋军一个营,红26军主力及红27军84师埋伏于敌必经之路。8月21日,一举全歼西渡黄河来援的晋军第3旅第6团1200余人,取得定仙墕大捷,首次一战歼灭敌人1个整团,狠煞了敌人的气焰,充分体现了刘志丹的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1935年9月,鄂豫皖红25长征到达陕北,与红26军和红27军胜利会师。9月18日,在永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红15军团。红26军改编为红15军团78师。抗战暴发后,相继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第689团,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第4纵队4旅,新四军第3师10旅,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5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其建制一直完整地延续至今天。
红26军从诞生到编入红15军团,独立奋斗两年零九个月,大小战斗500余次,毙伤俘敌10000余人,缴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150余挺,迫击炮18门,击落敌机1架,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经过艰苦战斗,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继而会同红27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全国各苏区几乎全部丧失,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难之际,保存了全国仅剩的一块红色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的长征落脚点和抗日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编入红15军团后,78师参加劳山、榆林桥战役,以战斗的胜利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陕北。此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宁夏、甘肃,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时期,出师华北,首战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驰骋中原,血战长乐村,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南下华中,淮上反顽,东进苏北,巩固与发展淮海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拔据点,反“扫荡”,壮大人民武装,攻克苏北重镇淮阴。解放战争时期,挺进东北,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期间,二打靠山屯,师长钟伟打了一场违抗命令的胜仗,威名远扬。连续参加夏、秋、冬季攻势,聚歼大黑林子,激战昌图县,攻克彰武城,会战温家台,活捉国民党新5军军长陈林达,首开活捉东北敌军长先例。辽沈战役首战义县,创造新鲜战场经验;主攻锦州,率先突破,涌现出舍身炸地堡的英雄梁士英;会战辽西,解放沈阳。部队连续作战,不怕牺牲,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的表扬。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天津,率先打到金汤桥。进军华中南,参加衡宝和广西战役,解放南宁,从松花江一直打到中越边境。1949年东北军区将116师评为“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称著;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950年10月,116师首批入朝,连续参加志愿军一至五次战役和340天阵地防御。创造抗美援朝战场的“六个之最”:最先与美军交锋,最先击毁美军坦克和缴获美军飞机,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最先攻入汉城,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首战云山,打得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溃不成军,取得了自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来中美两国军队首次交锋的胜利。战场上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成建制投降,引起美军高层震动,从而改变黑人单独编制为黑白混编。突破临津江,7000余兵力、火器在敌人阵地前伪装隐蔽,一举突破江河天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战争年代,由红26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6师及其前身,纵横驰骋,南征北战,足迹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和朝鲜半岛,征程10万余里,作战3600余次,歼敌16.4余万。
和平年代,部队保持发扬红军传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始终走在全军的前列。60年代开展群众性军事技术大比武活动,涌现出被国防部命名的“神枪手四连”。1969年率先组织冬季千里野营拉练,毛主席亲笔批示:“这样训练好”。1998年率先开展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成为全军科技练兵的发源地。危难之处显身手,先后参加了海城、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戒严平暴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80年来,广大官兵继承我军光荣传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忠实履行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三
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记忆,是文明的延续。而做历史调研报告,则是对历史的笔墨纪录、还原和传承。在从事历史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也收获了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一份高质量的历史调研报告,我需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该对所研究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进行充分了解,并查阅各类相关文献、书籍、资料等,以确保资料的权威和可靠性。此外,还应该对调研的范围进行适当的缩小,以便更好地深入挖掘和研究。
第三段:调研方法
在进行历史调研报告时,调研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传统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收集。此外,采访历史直接参与者和知情人,也是获取更真实的历史资料的有效途径。
第四段:撰稿技巧
在对调研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筛选后,需要进行撰稿工作。在撰写历史调研报告时,应该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避免言多必失。同时,需要清晰明确地列举史实,分析并总结其特点、意义和影响,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第五段:总结
在历史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对历史的认知得到了极大拓展,并且锻炼了自身的调研和撰写能力。通过反复思考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历史调研报告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更加珍视历史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历史调研报告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但它也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提升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化。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四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xx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部门和产权人、使用人的保护责任,规范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行为。经过认真调查论证,按照“集中成片,规模效应”的原则,确定了4批、124处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确定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口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四大历史风貌区。
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核心为一元路、青岛路和珞珈山路三个街区,现存1000多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数十栋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密布其间,宛如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汉阳旧城风貌区:位于汉阳显正街地区,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筑、古刹、古树名木。武昌旧城风貌区:以阅马场、昙华林、农讲所、长春观为核心,一批历史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尤其是昙华林街区,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和江夏民居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五
历史调研是一项非常充实且意义深远的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一个历史时期或事件,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过去,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在我的经历中,我曾经参与过一次历史调研,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现在我将在本文中和大家分享。
第二段:规划
首先,一项好的历史调研需要一个详细的规划。在开始调研之前,我需要了解所要调研的事件或时期的具体内容和背景,了解其涉及的具体历史事件、相关人物、社会背景等信息。同时还需要规划具体的调研计划,包括哪些资料需要收集、调研如何展开、用什么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等。制定良好的计划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调研效率,也能帮助我更好地掌握调研全局和重点。
第三段:资料收集
其次,在调研过程中,资料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全面收集各种文献书籍、报纸杂志、历史档案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最好用笔记本记录每个资料的来源、时间和摘录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以便后期的使用和分析。同时,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寻找其他渠道的资料,如参观博物馆、采访相关人员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体验。
第四段:数据分析
在资料收集完毕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过程需要严谨,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等方法,找出其背后的规律和特性,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同时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将多个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和综合,识别其共性和差异之处,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考察结论,以达到深入认识和理解历史的目的。
第五段:总结
历史调研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专业水准的工作。通过我的经历,我发现一个良好的组织规划、充实的资料收集和合理的数据分析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具体操作中,我还需要强化团队协作、自我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开展历史调研报告。最后,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历史,更好地把握未来。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六
调查目的:通过对贺家桥中学师生对历史学科认知的调查,了解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7日到20xx年5月1日
调查对象:贺家桥中学初中三个年级9个班的学生以及在校的部分教师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等等。
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也存在偏见,将其归于“副科”,不予以重视。而历史学科的真正意义,确是博大精深的,随着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的提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和现代公民意识方面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一轮的课程课改,以前所未有广度和深度在全国范围为内迅速展开,使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历史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中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却没有完全深入,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一、师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认识。
主要以贺家桥中学为例,贺家桥中学是醴陵市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不管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整体素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代表性。以下是对其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
1、问卷发放和收集情况。
初一
初二
初三
总计
发放问卷数
120
110
120
350
有效问卷数
105
100
115
320
2、问卷反映的部分基本情况。
你喜欢历史学科吗
初一
初二
初三
喜欢
40%
35%
36%
不喜欢
19%
47%
30%
一般
41%
18%
34%
你所接受的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初一
初二
初三
讲述式
50%
70%
20%
划重点、背诵式
50%
30%
80%
师生互动型
历史课重要吗?
初一
初二
初三
重要
15%
20%
77%
对历史是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初一
初二
初三
是
22%
10%
12%
否
78%
90%
88%
学生认为学好历史学科最有效的方法有如下:
(1)多听历史故事
(2)多看历史剧
(3)考前老师挑出重点,多背诵
(4)考前做好和记好练习册
(5)认真听课
总之、通过问卷分析以及实地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发现历史学科在农村中学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误解,在很多老师、学生看来“历史课不用认真上,也不用认真学,应付考试关键在于背诵”,真正喜欢历史学科,认真学习历史学科的学生是非常的少,认真上好历史课的老师也不多。具体来说,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觉得比较难回答,答案大多集中在“讲故事的学科”,“研究过去的一门学科”……在我所交流的学生当中,他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只是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也许和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相关,关于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对于我们个人价值情感的熏陶、提升我们到的修养境界这些方面他们很少认识到。现任历史学科的部分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在交流中,关于怎样上好历史课,他们大多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老师精彩讲述为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在很大程度也没有发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历史学科也可以从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还没形成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由于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就直接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历史的误解,如问卷中反映的不喜欢历史学科;部分认为历史学科应该以讲述式为主、以背诵记忆力取胜;同时认为学好历史学科在于多听历史故事、多看历史剧、考前老师挑出重点,多背诵等等。
2、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他是一门记忆性较强的学科。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学的好与坏,对他影响不大,因为他们认为其不能体现一个人智力,就算学的很好也只是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好,不会像数、理、化一样因学得好而誉为“天才”值得骄傲与炫耀,历史学科学的好,在现实当中也很少会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特别表扬;其次,在部分学生和老师看来,学好历史学科关键是为了升学,提高成绩关键在于初三这一年,只要后面这一年多花时间多记、多背,之前学的好与差都没什么关系,因此我们在问卷中也发现,初三学生对历史学科认知也与初一初二有所不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绝大多数同学尤其是初一、初二在历史课上经常不听讲,做其他科目的习题或者作业,态度上极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也很低,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
二、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历史学科教学。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实地访问,以烟洲镇中学为例,笔者认为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新课程改革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以常宁市烟洲镇中学为例,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烟洲镇中学在也展开了“五环渐进式”试点教学,但是为期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由于导学案设计的巨额印刷费、教师工作量的几急剧加大、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基本素质等都对其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再加上,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升学的压力,学校被迫中止实施。由于这些客观的因素使部分农村地区新课改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因而对于历史学科,根本没有唤醒大家对其的重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作用,育人功能,也未被发觉,部分学校历史课,也仍旧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2、应试教育的“毒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应试教育下升学率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它压倒一切,代替一切。随之而来的是种种错误做法:擅自削减或占用历史课时,使历史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做法都曾经风靡一时,虽然现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各个地区的教学思维观念都在转变,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试教育的“毒瘤”不管在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学生的的意识里还是仍有地位,例如学校不重视历史学科,把历史学科当“副科”,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用具缺乏如学校没有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挂图等;历史课教师因为所教学科不受重视,也不认真对待;学生,由于历史课本身的特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也从不把历史学科学的好当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上述做法都使历史学科教学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3、师资力量的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各项待遇的差异,高校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城镇学校,农村初中的专职教师却寥寥无几,造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农村兼职历史教师约占整个历史教师队伍的80%以上,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主科,无力他顾,对历史课往往采取敷衍搪塞,完成任务的态度。再加上兼职教师大多年年变动,使他们无心去熟悉教材,钻研教法和自学深造,所以很难上出优秀的高质量的历史,长期使用的讲述式法,和重点知识背诵法,“一讲到底”以读代讲,这种把教学看成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流于形式的应付,大大削弱历史知识的教育作用。这种令人索然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锐减,也就导致学生们长期以来误解历史,认为历史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历史课就是讲故事,也根本不需要预习、复习。
三、建议与对策
1、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农村历史教学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历史教学。
无论社会上如何看轻历史,无论人们觉得历史课多么无关紧要,无论评价机制多么不利于自己,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兢兢业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历史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但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人素养方面的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遵重学生主体地位。
a、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模式。历史课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有两三节活动课,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准备,并且搞好活动评议,这样既可以调到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组织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编辑《历史手抄报》,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历史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榜样示范和人格感化作用
“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老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能与时具进,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注重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年轻人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历史教育功能和目标实现的主要实践者,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感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格感化学生。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农村历史教育发展。
重视历史教育,强化政府行为,为历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胡锦涛同志又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社会的进步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此,各级政府要把对历史教育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上升到治国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加大对历史教育的资金投入的力度保障历史教育经费。
资金不足是影响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生活苦难,财政捉襟见肘,学校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教育基金,要办好平困地区教育,就不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第一保证教师基本工资,及各种补贴,缩小地区间差异,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老师深入农村。
(2)、积极组织历史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例如常宁市每个学期都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请优秀教师送优质课到农村课,将优秀的教学方法,传送到农村,给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主要针对于语、数、外、化学、物理等,历史学科基本被忽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予以重视,不能将历史学科至于一个黑暗的角落,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应该多组织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将更多的历史教育资源引入到农村,积极组织历史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从而唤醒农村对历史教育的重视。
3、转变学校历史教学观念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要时刻铭记我们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新时期我们是素质教育,我们不能一切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科的社会价值,对于历史学科,我们要予以重视,充分发挥他的社会功效,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上。作为学校要注重优秀历史教师的培养,多开展形式多样历史教育、教研活动。例如、请外校历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使本校老师能够开拓视野,取众人之所长,补己之不足。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辟历史课第二课堂,用故事会、历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丰富他们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培养成为开拓型的建设人才。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既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让农村历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暴露,又给农村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唤醒了他的危机意识,同时也为农村历史教学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指明了方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广大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时机,转变观念,不失时机的为农村历史教育工作作出贡献,如果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农村历史教育必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七
历史遗留不良贷款包袱沉重,一直是困扰农村信用社经营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总结农信社清收历史遗留不良贷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清收难点,试探求化解之策。
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贷款,除依靠农信社自身“苦练内功”、发展业务,通过不断增加盈利能力消化外,主要途径还是要靠清收化解。但清收过程中普遍遇到如下问题:
(一)信用环境差使“赖债户”不良贷款清收难。信用环境差是“赖债户”存在的“温床”。“赖债户”中不乏公职人员,地方政府部门虽屡次下发文件以行政手段配合农信社清收,但许多涉贷单位对清欠工作大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的现象,清收效果不明显。而非公职人员的“赖债户”则多存有侥幸心理,通过外出躲债、拒绝签字等方式逃避信用社债务。对于这些“老赖债户”,无论信贷员怎样软磨硬泡也无济于事。
(二)缺乏政策扶持使农业经济组织不良贷款清收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信社自主经营管理薄弱,各级政府行政干预致使农信社发放了一批低质量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如一些村办造纸厂、水泥厂等,随着这些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农信社的这部分贷款也由此沉淀下来。这部分贷款大多年限长、金额大、涉及面广,由于缺乏国家相应政策扶持,而使此类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相当大。
(三)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使小额不良贷款清收难。由于农户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个体抗风险能力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债务往往难以偿还。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使城市小个体户常常血本无归,无法按期归还债务。这部分不良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不少贷户外出务工、经商,有的还举家外迁、下落不明。要盘活此类不良贷款,如果单靠信贷员一户一户跑清收,工作量巨大,而且势必影响正常业务发展。
经过近几年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信社不良贷款降压工作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一些“难啃的骨头”仍然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因此怎样在原有清收经验之外寻求化解之道是当前农信社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大行政、法律清收力度,切实整肃信用环境。针对信用意识淡薄的“公职老赖”,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新出台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把是否诚信作为公职人员年度考核“德、能、勤、绩、廉”中“德”的重要考评内容,对恶意拖欠债务的公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惩戒。对非公职人员的“钉子户”,通过媒体曝光、法院执行拘留等途径给予清收,这样在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同时又可整肃信用环境,达到清收一户、震慑一方的效果。
(二)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打包出售、债权拍卖、资产置换、委托清收等方式,多渠道消化历史包袱。对于历史遗留不良贷款,建议省级联社在相关法律框架内尽快研究出台指导意见,指导基层联社根据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合规的途径积极化解。如对于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的农户小额贷款,可考虑打包出售债权清收的方式;对于大额不良贷款,可考虑公开拍卖债权的方式收回;对于供销社解体前不良贷款,可考虑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将债权置换成其现有房地产的产权,再进行拍卖变现清收;对于一些贷户长期外出,催收人员因信息不灵无法催收到位和少数“赖债户”拖欠债务等情况,创新催收方式,委托关联人或村组干部帮助清收,通过合理核定清收费用,明确费用按照现金到账的金额进行结算,这样则可能调动多方力量积极性将多年陈年旧账收回。
(三)适时放贷激活“沉睡贷款”,帮助贫困贷户脱贫致富。由于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影响,一些小额贷款户家庭贫困确实无法偿还贷款。针对此类情况,信用社应组织信贷人员深入调查,根据贷户具体情况适时适度放贷,为贷户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又可收回多年无法盘活的不良贷款,从而达到社农“双赢”的效果。
(四)成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加快消化历史包袱进程。借鉴国有商业银行运作资产管理公司经验,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可由省、市、县财政部门按一定比例出资解决,业务开展及服务对象主要面对辖内各法人农村信用社,对农信社符合条件的历史包袱中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清收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进行消化。通过此种方式,可使农信社轻装上阵应对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八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普遍调查,以一个班为调查样本,调查方式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历史组制定问卷,之后分别在高一、高二展开调查,覆盖面广。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生了解历史的途径不再是那么单一,而如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情况,虽然央视提出学国学,举办开心辞典,但是人们认为学文科并不能明显带来经济效益,历史学习自然就处于尴尬的境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历史学习情况及历史学习兴趣,针对每个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以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如何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成绩。
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61份,回收59份。男生完成19份,女生完成40份。
二、调查情况分析
在问到是否喜欢学习历史时,48个人选择很喜欢、比较喜欢和有点喜欢,占81.3%。比例还是比较大。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历史学习还是有兴趣的,不反感。在教学中,可以多讲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强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当问到他们对历史专业的认识,21个人选择历史专业是考古发掘的,26个人选择历史专业是研究历史问题的。有5个人选择为从事历史教学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对历史专业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问到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中,男生跟女生的选择有点差别。男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主要集中在有名的政治人物上,如项羽、曹操、拿破仑、汉武帝等。而女生喜欢的历史人物集中在文人,如毛泽东、李白、李煜、周恩来、屈原等。可以说还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男女的差别。在谈到如果时光可以回溯,最愿意生活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时,34个人选择唐朝,其次是汉朝。汉唐可以说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大、比较繁荣的朝代,一个原因可能是影视节目的影响,但是由此也不难理解,他们都希望生活在比较强大的国度里,由此也似乎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最想去的历史名胜古迹,大家的选择还是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故宫、埃及金字塔、圆明园、长城等,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世界上举世闻名的景点。其中很多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探索历史奥秘,了解历史事实的精神。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穿插的讲一些这样的历史,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按时间段和国别分,有29个人选择喜欢中国古代史,15个人选择喜欢世界古代史,10个人选择喜欢世界近现代史,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喜欢古代史,古代史距离现在久远,大家对古代史有较多的遐想和憧憬,对古人的生活比较感兴趣。在问到按专题分,喜欢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还是文化史时,9个男生选择军事史,7个男生选择文化史,而对女生来说,只有3个人选择军事史,24个人选择喜欢文化史。由此可以看到男女生对历史的关注点不同,男生主要集中在军事史,而女生大部分选择的是文化史。
在问到你了解江西的历史吗这个问题上,2个人选择非常了解,23个人选择比较了解,29个人选择不太了解,3个人选择完全不了解。可以说对地方史的了解不是很多,有待加强。有34个人知道江西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只有4个人经常去,27个人偶尔去,29个人表示没去过省博。
在问到对历史课本是否满意时,5个人选择满意,40个人选择比较满意,10个人选择不是很满意,3个人选择很糟糕。绝大部分人对现行课本是满意的。不过,在谈到历史课本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时,18个人认为应该增加历史图片,22个人选择增加辅助性的文字阅读资料,13个人认为应该调整教材的内容体系,还有6个学生选择其他,有人认为应该按时间顺序,中外结合的编写教材,有人认为条理要更加清楚,还有人要求课本是彩色的。可以说他们提出来的要求在新课改中有所改进。
在问到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的时候时,17个人选择历史书籍的阅读,32个人选择历史题材的影视节目,13个人选择通过网络,还有4个人选择通过看小说获取历史知识。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通过现代化的影视、网络获取历史知识,而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获取历史知识这一传统途径的人数明显要少。
在问到你喜欢的历史老师的讲课风格时,6个人选择喜欢条理清晰,直接服务考试型,53个人选择幽默风趣,知识拓展型,只有1人选择循循善诱,交流启发互动型,没有人选择照本宣科,自导自演型。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幽默风趣,知识拓展型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上课既有意思,又能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无疑能打倒学生。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问的是将来是否有意愿报考历史学专业,有2个人选择会,28个人选择可能会,12个人没有考虑过,17个人选择不会。可以说有一半的人可能会读历史,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三、调查结论及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学习历史,他们对历史学专业还是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其中,男生跟女生在喜欢的历史人物及喜欢的专题史时差别明显。男生喜欢政治人物,在历史上曾经有大作为的人物,而女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中,大部分是文人,他们比较浪漫,在历史上有不平凡的遭遇。最想生活的朝代选择唐朝的人是最多的,唐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全盛的时代。大部分人喜欢的时间段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专题选择上也集中在军事史和文化史上。其中,男生倾向于军事史,女生倾向于文化史。可以看到,高一(9)的学生大部分人还是对历史很有兴趣的,平时上课时多多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他们是能把历史学好的。在选择最想去的历史名胜古迹上,他们大部分人写的都是一些举世闻名的景点,其中有一些迄今仍存在谜底,由此也可以看到他们探究历史奥秘的心情。他们有探索历史奥秘,探究历史事实的欲望。这也是他们喜欢历史的一个明显表现。
对江西的历史了解上,大部分人是不够的。得加强地方史的宣传。江西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34个人知道这个事实,但是31个人去过省博,29个人没去过,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生活在上高,对本地的一些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到,这可能与他们平时作业多,学习压力大有关,但是学校对这些是比较清楚的,应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参观省博。让他们对历史有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看到古代一些文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历史课本的满意度上,有45个人满意现在的历史课本,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增加历史图片,增加辅助性的文字阅读资料。他们的要求在新课改中得到了重视。可以说新课改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同学反映历史课本要按时间顺序,古今中外编排,但是我还是觉得学历史,首先得把握线索,得通,只有在通史的基础上,才能对专题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历史题材的影视节目以及网络,传统的阅读历史书籍的方式显然不再是唯一的。这跟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现在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网络,为人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网络信息资源乱而杂,我们得辨别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虽然影视节目、网络能带来很多的信息,但这并不能完全取代历史书籍的阅读,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尽可能的掌握多种途径,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大部分学生选择喜欢幽默风趣,知识拓展型的历史老师,这不仅是他们对历史感兴趣的表现,同时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要求。他们并不是完全把学习历史当做应付考试,其中还夹杂着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他们喜欢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向这个方向迈进,向这个方向努力。幽默风趣不是每个人能做到,我们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以便在上课时能够发挥自如,不至于讲得干巴巴的,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要避免照本宣科,自导自演。
历史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所以,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语言的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面面俱到,一讲到底,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被动接受、兴趣索然。现在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其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可以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深刻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情,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有30个人可能会学历史,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可以看到他们班对历史的喜欢,他们希望在历史学上能够进一步深造,了解更多的历史,进一步探究历史事实。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甚至打算将来继续深造,但是平时上课时,他们却不活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个问题首先得归结为上课时是将历史作为考试科目,是在学习历史,加上做作业,给他们带来任务,负担,自然就没有那么热心。但是,如果教师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真正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我想他们是会被打动的,他们上课时会积极配合,也会按时完成作业。这样,历史成绩肯定也会明显得到提高。
结语
此次问卷调查,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也了解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可以看到高一(9)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是比较感兴趣的,老师在上课时要多引导他们,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当然,高中生历史学习还存在很大问题,有些老师完全围绕高考,只讲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这无疑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拓展他们的见识,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不能一切围绕高考,除了高考,还要学习一些基本常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目的,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要清楚认识到的。而我们做此次问卷调查,也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历史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九
近年来,虽然各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做到了教育时间、内容、人员的“三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教育任务。尤其对上级部署的重大专题教育,都能做到党委集体研究教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实方案,进行思想动员,认真备课授课,许多大队领导能亲自授课,形成了层层重视政治教育、人人关心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但是,从平时督察、检查和年终考核情况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虽然各级思想上比较重视,但政治教育中的不少环节在实际操作时还不够到位,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教育的持久性不够,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视年初教育计划和专题教育计划的制定,忽视教育计划的落实;重视支队督察和年终考核前的查漏补缺,忽视平时教育内容的落实;重视专题教育,忽视基础性教育。二是抓教育的检查不够,存在“五多一少”的问题。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支队政治处往往是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而是在督察时当当“评委”、在年终考核时做做“裁判”。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少数同志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软指标”的错误思想,以致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每周一天的政治教育时间不能保证,往往是空时天天搞教育,训练忙时没教育,没有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时间,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
(二)虽然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得到落实,但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少数基层政工干部,对上级布置的教育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只是“照葫芦画瓢”地把教材在课堂上念了一遍、提纲在黑板上抄一遍就算了事。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二天的内容,只按排一天的计划;要求必学的科目,却利用十几分钟就学完。表面上看,每项教育都有着落有回声,但时间往往被“截流”,程序被“减化”,内容被“折扣”。三是在学习质量上不高,教育效果欠佳。由于授课方式简单陈旧,内容压缩简化,不结合官兵思想实际,以致少数大队尽管教育声势造的不小,简报出了不少,但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虽然教育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教育方法没有新的突破,“三老”现象普遍。近几年,基层消防部队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影碟机、放像机、音响等设备,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方法却没有多大变化,“三老”现象仍然普遍:一是“老观念”。许多基层政治干部,上政治教育课抱着“老观念”,用的“土办法”,依然还是台上读一读,黑板上抄一抄,应付了事,工作怕麻烦,不肯动脑筋,不喜欢用现有的设备。二是“老套路”。大多数大队的政治教育仍还是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少数大队甚至连这“三步曲”都不走好,上完课后,讨论变成“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政治教育总结过走场,不真正总结,离不开原原本本,找不问题,理不出经验,以致在工作没有新的突破,没有提高。
(四)虽然教育分层次,但“一锅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几年,虽然开展的“三讲”、“三项教育”及其“回头看”、“学习黄东华”、“两个教育”等重大专题教育,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有侧重的分层次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从大量的经常性教育来看,部队教育中官兵不分、层次不清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锅煮”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上官兵一个样。如尊干爱兵教育,本来应该在干部中开展爱兵教育,在战士中开展尊干教育,但少数政工干部为图省事,干部战士同课堂,一个教案大家听,没有从层次上分开,许多该讲的话不能讲,不该让战士知道的事情却让战士知道了,教育效果非但不理想,甚至造成负影响;如党风党纪学习,本来应该在党员干部中进行,有的大队却让战士也去学,有些问题本来应在支队机关研究探讨,却要求基层官兵学习理解。二是形式上官兵一个样。在教育形式上往往只注重战士的特点,而忽视干部的层次。不是按照干部学习的标准组织战士学习教育,造成要求过高、战士理解不了,就是用验收战士的尺度去衡量干部教育的效果,造成干部教育质量不高。不少大队什么教育都一样,干部不但和战士一起听课,还一起讨论,以致讨论时战士不敢讲真话,提意见,根本不能敞开心扉。
(五)虽然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授课的知识含量不高。近几年,应该支队积极探索改进部队教育方法,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各大队在实践中也做过一些尝试,教育的形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得到进一步搞活,但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不高,还没有根本上解决官兵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增强官兵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时“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主义走过场,语言干巴枯燥空说教,尤其结合形势不够,缺少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知识,售的是“陈年老调”,官兵们听起来没劲、没趣、没味。
二、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软指标”的错误观念仍然存在。虽然上级部署教育任务时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但下面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实,积极性不够,等、靠思想比较严重。不少干部战士,尤其是少数大队领导总觉得灭火值勤、防火专项检查等时间紧、任务重,不能马虎,而政治教育是个“软指标”,不象其它任务那样急,不重视不会出问题,搞好了也不能一时见成绩,即使没搞好,补补笔记本也能应付过去,所以教育的时间往往被挤占、内容被压缩、人员被抽调,影响了教育的落实和效果。
二是教材不系统,教育的规范性较差。基层政治教育缺少一套比较规范的教材,也是造成基层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公安部消防局编发了一批以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总队政治部根据教育的实际也编印了一批关于政治工作的文件材料,还发了录象带、影响资料,但从当前现状来看,还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官兵学不到比较完整的知识,政工干部备课找不到素材。
三是政工干部结构年轻,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现在基层部分的政工干部,一般是部队指挥学校毕业的生长类干部,都是直接从战士考上的,虽然通过两年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有了文凭,但指挥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政治专业,没有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知识与政治工作技能的专门培养,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政工干部队伍比较年轻,全支队的18名基层政工干部,8名教导员,只有2名是政工干部出身,其余不是战训干部就是防火干部,自身政治理论知识缺乏。9名指导员和政工排长,只有3名从事政治工作满2年,其余的不是指挥学校刚毕业,就是刚从战训、防火岗位转过来的,所以政治工作经验缺乏,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不少同志都对讲政治课感到比较吃力,常常出现无边无际地胡扯,讲的道理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三、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官兵思想脉搏,增强教育针对性。
当前,部队官兵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一些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如:为什么越改革下岗工人越多?、为什么复退和转业军人就业那么难?、为什么当前社会总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不止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充分说明消防官兵知识在增长,关心国家和社会,善于观察、善于思想,亟需我们的政治工作者帮助他们进行辩正的分析和思考。只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部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能提高官兵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切实解决官兵存在的思想实际问题。
二是加强教育主动性,有针对地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教育的经常性。
消防部队和其它部队相比,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消防部队人少分散。在实施教育中,集中上大课必须要坚持,这是灌输大道理,统一官兵思想,集中解决创造性问题的重要形式,但从消防部队基层中队的实际看,还是要靠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包括“一事一议”,开展民主讨论。“面对面”,集体解答疑难问题。“心交心”,互帮互助谈体会。“讲格言”,互相勉励鼓斗志等多种形式。因此要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上级统一部署的集中教育和深入细致的、一点一滴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事实说明,由于集中教育的时间有限,每次教育不可能解决干部战士所有的思想认识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基本解决了问题,也可能因为环境条件、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反复。特别是由于各中队驻地的情况不同、干部战士家庭状况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想基础不同等每个人都可能碰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和矛盾,产生某些特殊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下功夫做好一点一滴的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政治机关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为基层干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解决疑难问题,对个别有特殊思想情况的战士,还要亲自谈心帮助做好工作。
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政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工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支队要每年组织政工干部进行培训和利用检查工作和蹲点指导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工作能力。同时,政工干部一定要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肯钻研,勤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工作水平。要怀着对每个战士负责任的态度,与战士实行“五同”,及时掌握战士的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主动沟通官兵感情,化解战士之间的矛盾、解答战士疑难问题。另外,政工干部不能调动过于频繁,要保证一支相对稳定的政工干部队伍。
四是加强干部自律,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增强教育的示范性。
身教重于严教。应该说,当前消防部队党员干部总体的模范作用是好的,但也确有少数人受腐朽思想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模范作用不好等问题。所以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把党员和干部作为重点,下大力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带头站到拒腐防变的前列,站到抵制不正之风的前列,站到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前列,站到部队教育训练和完成其它各项任务的前列。要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严格要求带头反腐倡廉,纠正不正之风。只要我们的党员和各级干部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己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广大官兵做出了榜样,那么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坚强、有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篇十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问题: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问题: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课堂教学方面: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问题: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练习批改方面:
优点:
问题:
2、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选取设计训练题。教师做的题目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4、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
教学建议和要求:
1、要加强对教纲、考试说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3、要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进行改造和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