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案详案(大全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教案详案篇一
学习内容:
1、检查儿歌的背诵
2、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儿歌
1、背诵儿歌(齐背、指名背)
2、小组内检查生字(学生运用生字卡片读字,组词)
二、《春天的脚步》展示会
1、上节课布置找资料,下面谁来说一说你都找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说,老师板书,然后进行补充,完成语文天地4,对于容易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明白意思,并且试着说句话。)
2、除了描写春天的词语外,有很多古诗也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还能背一些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背,老师给予评价、鼓励)
4、你都知道雨点在唱什么歌?谁听懂了它的歌,他都做了些什么?
5、多么有趣的文章,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你都找了那些文章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学生介绍,老师评价)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
语文教案详案篇二
1、知识能力目标:
(1)抓住“清、静、悲凉”这个牛鼻子,理解情景关系。
(2)学会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3)学会知人论世,分析文章。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诵读品味重点语段,通过意象比较明了作者感情特点。
(2) 联想想象,身临其境,以体会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热情。
(2) 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教学重点:
理解秋蝉、秋花、秋雨、秋枣等意象中蕴涵的情感;掌握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摹写故都秋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眼中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屈原在《湘夫人》中惆怅地歌唱:“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在《九辩》中悲伤地吟诵:“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而杜甫在老病孤愁、漂泊无依时哀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么,秋在近代文人郁达夫心中,又该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故都的秋》,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分析文题,感受眷恋
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
生讨论,师相机点拨,达成共识:“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恋之情;“故都”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
(三)层面阅读,整体感知
2、诵读评价。
3、生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形成板书。
(四)得意阅读,领略意境
生在低回哀怨的乐曲声中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进行仿句练习。师根据情景关系进行点拨并及时总结。
生找到后个别朗读第12段,余者思考:这段的关键句是什么?
生讨论交流,找出关键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师小结:这一段议论有关秋的诗文,创造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在自然气息之外,再填一层文化的气息,彰显故都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显示作者对故都的眷恋;同时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生分别在开头和结尾找到相关语句,师生讨论达成共识:作者用南国的秋和故都的秋作对比,并用博喻写出自己对故都的爱。作者在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悲凉来颂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深沉的爱给故都的秋。
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烽火不断,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因此文中这个“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是作者当时苦闷心灵的折光。
(五)学法指导,披文明理
了解背景,知人论世,是散文阅读的重要方法,除此,散文阅读还应做到如下几点: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展开想象就,领略意境;圈点批注,品味语言。
(六)创造阅读就,读出自我
文艺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如果撇开写作背景不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悲秋的情怀的?请你打开古诗文的记忆仓库,拾取几片金黄的秋叶,再思考上述问题。
学生交流,师屏显资料:
小结:秋本是个平常的季节,但秋风萧瑟、秋叶飘零的凄清景象容易引发游子、思妇、久戍不归的征人等敏感人群的感喟,引发他们思归、怀乡、叹逝、伤生等等的情愫,于是,秋叶、秋花、秋声等自然景观就作为一种悲的意象被固定在古诗文中,悲秋作为一种文化的因子积淀在中华文化的河流之中。有着深厚古典文学基础的作者也未能“免俗”,秋在作者的心中便悲凉起来。
(七)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悲秋不等于悲叹,哀愁不等于沉沦,和前人一样,郁达夫在秋光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同时暗示我们:只要人类还在,文化不死,伤春的泪就流不尽,悲秋的歌就唱不完!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心中有文,心中有情。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八)作业
秋是美的: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衰草秋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橙黄橘绿,硕果飘香,秋有味。只要你有一颗锦心,一双慧眼,一支妙笔,你一定能描绘一幅折射你心灵之光的秋景图。请已“我眼中的秋”为话题写一篇随笔,相信你能做到缘情写景,景随情迁。
或以“家乡的春(夏、秋、冬、雨、雪、……)”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学生也不曾预习,所以整堂课上,我像一个并不高明的导游,指点江山,带领学生欣赏我眼中的美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明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突出,我平时教学中最爱、最容易出彩的质疑环节也不曾设置。所幸的是整堂课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多元解读的理念得以确立。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文化解读过程中对本文、对我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凉美不曾涉及,从而坐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良机,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语文教案详案篇三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内容: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 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 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1、 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 于是我想报复他。
2、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 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 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 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 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语文教案详案篇四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一)情境导入(探究):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互动)
1、自读课文。要求:自己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大家认真听。问题: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板书。如: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下面同学们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好,哪个同学读懂了这个问题?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
(2)后来爸爸带他去散步,他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美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让学生练习朗读。
重点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黑夜和白天是一样美的)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教师出示: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6、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四)指导生字书写(反馈)。
“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语文教案详案篇五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诵读——讨论——质疑——点拨。
(一)三分钟演讲《我期待着那一天》
主要内容:由一个黑人孩子为了黑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足球梦想的故事,扩展到全世界的和平问题,反映了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以及仍然有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武装冲突。让我们期待那真正和平、民主、自由的一天。
(二)导入:的确,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国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条件及差的环境里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其实这个期待早在40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有一个梦想》。
(三)复习: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领悟了文章的主旨,那么主旨是什么呢?
明确:通过这次演讲唤醒黑人,给黑人以信心,去为争取自由和平等作出不懈努力。
(四)学生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五)归纳演讲词语言的基本特点
1、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整句。
2、交流,明确:三多短句。
(六)课堂练习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修辞,写一个话题一致的句子。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例句: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玫瑰的芬芳,给千百万在花香鸟语的快乐中受冷落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2、学生齐读18——21段并仿照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反复出现“我梦想有一天……”。
例句: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住人们的双眼。
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在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快乐得嬉戏。
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在涂抹滚滚的浓烟,每一只鸟自由翱翔。
我梦想有一天,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如山,让每一个孩子再绿树下草地上健康成长。
(七)布置作业
1、仿写: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2、讨论:在马丁逝世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语文教案详案篇六
教学要求:
2、 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 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 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 解释“沟”,指山沟。
2、 根据课题质疑。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
3、 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 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 思考刚才的问题。
4、 检查自读。
(1) 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2) 说说课文内容梗概。
三、 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 读第
1、2自然段。
(1) 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
(2) 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3) 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
(4) 朗读
1、2自然段,说说根据
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
2、 读第3自然段。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
(2) 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
(3) 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 从第
(4) 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5) 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
3、 读第4自然段。
(1) 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
(2) 生依据学法自学。
(3) 讨论交流:课文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4) 朗读,体会动物的机灵可爱。
4、 读第5自然段。
(2) 讨论交流,明确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
四、 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 试试当个小导游,向人们介绍九寨沟。
2、 提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背诵。
3、 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五、 发展性练习。
语文教案详案篇七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交流中,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经常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于是很着急,很失落。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支持我)
(二)模拟交流
1.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
(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
(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量;提供纸张和印刷)
(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
(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样想,怎样说?)
(板书:说想法,讲目的做预案,备应对)
2.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
(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
(2)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
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3)点拨指导:
师:找到老师,你怎样诚恳说明自己的来意呢?
生:老师,我想和您说件事。
师:还有谁说得更礼貌一些呢?
生:老师,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说件事。
生:我们想办一份报纸。
师:老师会怎么说?我想老师一定会问:你们怎么想到这件事?对不对?
生:对,我们就说一说。因为经常在订阅的报纸上看到好多学生们办报的消息,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生:我还觉得要向老师说一说办报的好处。我觉得可以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师:自己办的报纸同学们一定最喜欢读,那样就可以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
生:在报纸上,我们还可以发表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大家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
师:设想真不错。老师还可能会担心什么呢?
生:谁来当主编?多长时间出版一期,时间够用吗?……
师:想的真够全面,比我想到的还多呢。真不错。这些问题你们都想过该怎么回答吗?
生:我们小组都想过了。
(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
(三)口语练习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2.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不同角色来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交际。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从容回答。
2.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语文教案详案篇八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_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语文教案详案篇九
1、学习文中出现的^v^不谙世故、凄怆、邂逅^v^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他们在送行亲人朋友和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时的发现和感触,老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感触)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漫画家、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用漫画眼光看送行的这篇幽默散文《十三送行》。看看漫画家比尔博姆对送别有什么发现和感触。
语文教案详案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 , 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师: 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语文教案详案篇十一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穆、堪
6、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与含义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堪,能够;可以。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美好的名誉。
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高峰与深谷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数字——长:504千米 ,平均深:2268 ,最深处:6009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水: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语文教案详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
(一)导入
——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镇《离思》
(二)水这意象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研究研究它。
1.水在这首诗里出现了几次?——三次,淇水
2.三次出现,它只是简单的重复吗?
——不是。有什么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感受。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热恋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
(3)淇则有岸,隘则有泮。决裂
3.三次出现淇水,正是女主人公这场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那么每一个时期中的淇水所蕴含的感情相同吗?——不同。
(1)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卫女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离别时十八相送。可以说这是一条受河,它象征着爱情的缠绵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
热恋——爱河——喜悦
(2)第二次看到淇水,卫女和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此时卫女感慨万千,各种委屈汹涌而出,悲从中来,很可能也是泪流成河。
婚变——泪河——悲
(3)第三次,卫女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她也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绝已定,心静如水。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
决裂——启示河——清醒
(三)情读:把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体现出来,要读出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全体朗读。
(四)小结:可见,这条河——淇水这个意象,在这里都有哪些作用,
(1)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表达感情
(2)见证了女子从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女子内心的成长
(3)彰显了诗歌的脉络,即是事件的发展线,也是感情的变化线
淇水作用:表情——见证——线索
三、细品语言,披文入情。
1.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发现其它变化——对氓的称呼,第一段是“子”,第二段是“尔”,第三、四段是“士”。
2.为什么会变化,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1)氓——庶民,奴隶,他的身份(介绍)
(2)讲述女主人公为男子送行,一边用了三个“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点公子的意思,公子长,公子短多么甜蜜,那个时期的女子眼里的男主人公当然是特别美好,特别让她尊敬,所以用“子”。(初恋)
(3)那第三段为什么不继续用“子”了呢?改用“尔”了呢?——热恋了,仍用“子”就太不亲切了,用“尔”更亲昵。
(4)用“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这一段是女主人公痛苦的人生体会、反思和总结,用“士”更冷静,更客观。
——译成“他的”,拉远了和氓的距离,包括着对丈夫,对婚姻,对生活的失望后的冷静的评说,里面也有鄙视和怨恨。
最后一段译成“你”,决裂着的痛骂,虽冷静,但却饱含愤恨,仿佛在说:你这个违背拆的渣男,这也就有了后面的决裂。
3.小结:从热恋、新婚到冷遇,再到最后的决裂,不同时期,不同情感
使用的人称代词也不同。这看似极其细微的人称变化中竟然深藏着情感的洪波大浪。我们的先人,有几千年前,就能如此造词炼字,真了不得,我们也应该见贤思齐。
四、议读比读,深析形象。
(一)提出鲍鹏山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辩论。
1.完美——
作为恋人,她温柔多情,浪漫大胆;
作为妻子,她勤劳忠贞;
作为弃妇,她自尊自爱,果敢决绝。
2.不完美。
——不喜欢,(1)她婚前过于草率,太过主动,轻易许诺(“秋以为期”)。
(2)太投入,太痴情,太黏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二)引入其他评价。
(1)用幻灯片播放朱熹和钱钟书的观点
朱熹站在封建礼教的角度,维护封建礼法,要求妇女树立封建的贞节观(他认为女人因感情丧失理智,违背了礼法,所以才有了坎坷的婚后生活,这是女人的自悔),这个评价让我们感到很冰冷。
钱钟书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朱熹的礼法思想,但已经投射了一种人道上的怜悯和同情。但不管怎样,都对卫女的行为给予了批判。
(2)昨天上课翻译课文时有同学问我,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为何笑。(播放幻灯片)
——我们看孟子的一段话:在那样的时代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人私奔,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为兄弟所齿,所以被弃而归时,自然也得不到兄弟的同情和体恤。
(三)比较阅读,深味意蕴
1.链接诗经里的另一首诗《遵大路》,看看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弃妇郑国女子是怎么做的?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译文: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
(四)写作交流,上传屏幕展示。
综上所述,你对卫女怎么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写出你对卫女的评价和看法,100字左右。
五、讨论爱情,共鸣成长——全体师生配乐朗读舒婷的《致橡树》
听了这个伤心的故事,认识了这位文学的经典形象——卫女,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
——爱情幸福而美好,但也会有痛苦和伤害,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轻易开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随意放弃一段曾经。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真诚负责的态度。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诠释的那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语文教案详案篇十三
2、学习课文中的6个生字,会正确地读与写;
3、学习写伞花的两个句子,理解句子从几方面来写;
4、初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师生情谊。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写伞花的两个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写伞花的两个句子所蕴含的师生情。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的幻灯片;
2、写伞花的两个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花
谈话: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花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花——加上板书“伞”成课题。
你能说说“伞花”指的是什么吗?
(伞像花,伞撑开像花,很多伞像花……)
二、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给你们三分钟,请同学们读课文,你们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读得流利,做到不多一字,也不少一个字,注意读好生字。
2、检查读课文
一节一节读(如:你认为自己第一节读得较好的请站起来读。)
3、检查生字(略)
4、再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次课文,这次可是比上一次要求要高一点了,要求有滋有味地读,让老师一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读出了感情。
5、品读句子
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你认为自己哪一句读得最有感情,请你来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写“伞花”的两个句子
(一)找句子
1、师:请快速读课文,把写伞花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学回答(略)
(二)学习第一句
1、幻灯出示,请同学们自读,
问:你读懂了什么?或这句话写出了伞花的什么?
(地点、数量、颜色)
2、伞花的颜色只有这些吗?
从哪里看出还有很多?(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可能还有哪些颜色?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伞花的颜色吗?
4、有感情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你觉得伞花怎么样?
板书:美
出示课文插图的幻灯片
5、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子,读出伞花的美。
(三)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齐读
2、这一句与第一句有什么相同的?
(数量、颜色)
3、这一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的?
(地点不同,第二句多了一个“又”)
“又”字说明了什么?
4、有感情读这一句
(四)初步体会含意
1、齐读两句话
下面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的上下文,看谁能把藏着的意思读出来。
2、学生表达,教师点拨。
(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师生情,板书)
3、延伸引导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两句话写出了师生情,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地方也写出了师生情,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好好学习。
四、生字书写指导(略)
1、学生到黑板上写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
2、师生评议,随机指导。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1题,每个生字写3个;
2、作业本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