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实施方案pdf(优秀9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要求
通过xxxx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实施,力争把xx建设成为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特色村,打造“xx第一村”。
三、建设内容
(一)游客服务中心
将毗邻xx景区停车场的县道边原供销社进行改造,配套建设3a级旅游公厕一个。在中心内设有票务销售、旅游咨询、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同时设立“xx”农家乐合作社的接洽区,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调度和餐饮、住宿安排。其外观应与xx村的传统民居样式相适应,可以改造成庭院式接待中心,布局以花草树木、篱笆围墙等,并在庭院中树立一木制版面作为xx村导览图。投资30万元。
(二)改造提升农家乐
发动群众对现有23家民宿进行升级改造,民宿样式可以参照前店后院的格式,民宿内应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且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古朴,用灯笼、石磨、盆、盖帘、纱布、木梯、木夹等对其外观进行复古包装,与侠客文化相适应,体验侠客文化的豪迈与胸怀。可提供148间/天住宿。投资50万元。
(三)漫游xx项目
1、环村步道:规划沿xx至中心桥头,沿河边5公里观光步道。充实道路沿线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景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的村民形象,开发自行车道,在适当的间距布置休息长廊、蔬菜销售亭、歇雨亭、水车休闲站等配景建筑,并在架子两边配以四季常开的花卉,形成花飞蝶舞的效果。投资30万元。
2、xx旧址:在xx旧址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场景的实景还原,通过对香湖游击队故事的演绎,进一步弘扬创新红色演艺文化,推激发游客的万丈豪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资15万元。
3、菌菇乐园:菌菇乐园规划布局于xx公路旁现有蘑菇种植基地及其周边地块。该园建设目标定位为集菌类植物培育、种植、采摘、销售、加工、美食、科普、观光等于一体的菌菇主题乐园,投资15万元。
4、瓜果慢漂:将xx村约2公里宽约6米的溪流,通过上游蓄水保持全年流水流动,利用架设木柱的方式将其打造成水上瓜果长廊,在水岸两边种植上善于攀爬的瓜果品种以及其他欣赏类的爬藤观赏类植物,开展水上瓜果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体验“鱼在水中游,人在瓜中行“的意境。投资60万元。
5、我家菜园:我家菜园规划布局于xx蔬菜大棚,进行绿色蔬菜种植。通过认种体验农作生活,给孩子一个农耕体验的学习计划,给老人一个回归田园的温馨回忆,给自己一个休闲娱乐的田园世界,给全家一年的绿色蔬菜供给,让游客过把“菜农瘾”。规划建设绿色果蔬采摘区、我家菜篮子计划等项目,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绿色健康和乡野田园乐趣。
6、七彩灯光秀:在xx村的主街道、游客接待中心、瓜果长漂,环村路等标志性景观建筑安装夜景灯具,利用灯具的不同颜色,形成多彩夜景。鼓励村民在门口悬挂灯笼两个,配合其他建筑景观的灯光,形成互相帮衬的效果,通过灯光效果为夜宿xx的游客提供夜游xx的意境。投资50万元。
7、xx宫:在街北500米处,已经800多年,有一个明代宣德铜香炉传承至今,祭祀唐代古田临水陈靖姑等三夫人,相传陈、林、李三夫人救产、护胎、祈子、保民,神灵显赫,威播四方。xx四村新近已联合筹资百万新建宫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保护等投资约5万元。
8、田间拾趣:引导农户在田边规划养殖田螺、泥鳅、稻田养鱼等,开展田间抓泥鳅,徒手捉鱼、摸田螺等活动,参与游客互动体验。同时可举办抓泥鳅、田螺的比赛,进行家庭亲子游,配套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走进自然,走进田园,体验野趣、农趣和童趣的好去处。投资10万元。
9、墟场游园:将xx街改造后,通过引导,形成特色的墟场集市,将每5天一墟改为每天一墟,集市可销售xx蔬菜瓜果等各种特色农产品和后期发展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等,集市要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使其后期发展成为特色休闲街区。
10、幸福果林:利用200多亩杨梅、猕猴桃及黄桃为基础,在不同时间开展水果采摘活动,开展果树认养、树下养殖活动。可在果林边搭盖休憩观赏亭,和开展果酒制作坊。在林间配套相应的住宿小屋、餐饮等设施。让游客感受到“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踏雪”的浓郁乡土气息。投资30万元。
(四)xx街的改造
xx街起由后xx至董门xx,全长1000米。街道以“xx”为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岔路口设置木质指示牌,街道两侧种植百日草等花期较长的花卉进行绿化。在进村前200米处,以xx的碉堡式建筑为参照,利用泥土、碎石垒成左右各一座碉楼的主题大门(左边写“xx欢迎您”、右边写“xx第一村”),并利用传统的夯土技术进行加固,外观以土黄色为宜。沿街统一挑檐、店招,符合古朴、原生态的风格,体现项目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内涵。推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分拣、定点投放”,每隔40米放置垃圾箱一个,完善村垃圾收集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在人员集中地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总投资200万。
四、步骤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3月)
结合xx村实际,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规划和方案,入户宣传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和创建标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3-10月)
严格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使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各个项目能够基本建成并开始营业。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排水沟、垃圾池、村屯绿化、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根据上级领导专家指导意见,完善提升建设内容效果,做到高质量、高标准。
五、组织实施
(一)规划设计:聘请xx公司的xx团队对项目内容进行详规设计和指导、培训,总投资25万元。
(二)项目业主:项目由xx村委会作为主体组织实施,xx乡村旅游公司由乡村两级投资成立,做好相关筹资和配合工作,同时,发动群众积极筹资参与民宿、餐饮、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元、乡村旅游特色村补助5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万元,同时与有意向投资的乡贤和企业沟通,争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二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商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商品,本文以长白山地区为例,从建立品牌形象的角度研讨如何利用特色区域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
关键词:旅游商品;品牌形象;地域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丰足,国内的旅游业也不断的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而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也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旅游商品是与旅游业的发展相伴而生的。
然而各地在重视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逐渐认识到旅游商品在旅游业中所占的地位,并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
下面我们以长白山为例,探讨建立旅游商品品牌形象在当地旅游经济中的重要性。
一、长白山旅游商品的现状
1.旅游商品的品类
长白山是首批国家5a级景区,其以神奇古朴的自然生态环境、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天下。
目前长白山的常见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山区土特产和一些民间工艺品。
土特产主要是人参、木耳、野生菌、灵芝、林蛙油、鹿茸和刺五加等一些药材产品。
民间工艺品则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有很大渊源,当地主要少数民族是朝鲜族和满族,所以民间工艺品也大都是体现民族特色的器物,如朝族的腰鼓、萨满的面具等。
2.旅游商品市场的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不规范:长白山地区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的同时,并没有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出现在当地的旅游商品大多数属于无品牌、品类无序状态,而且还有一部分外地批发来的商品鱼目混珠,总体呈现出不规范的市场状态,游客难以买到质量有保障、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2)品牌意识不够
以当地的土特产为例,如人参、木耳、林蛙油这类产品,各种质量参差不齐,游客很难买到高质量的产品,让游客觉得放心的品牌产品很少。
有的人参以木盒包装,看似高档,但基本上都是无牌产品。
(3)缺乏产品形式上创新
当地的旅游商品大都是以土特产和民间工艺品形式出现,从产品的类别和形式上没有太多的新意。
多数土特产的包装上没有明显体现出长白山的地域和人文方面的内容,民间工艺品的形式也大都是朝族和满族的工艺品,如果依据民间神话传说开发相关的卡通之类的玩偶,则能更加吸引游客。
二、品牌形象设计对旅游商品的作用
品牌是作用在人身上的一种心理意识和感受,它是经营者的一系列营销手段作用在消费者身上的感觉与联想。
品牌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喜爱与信赖并产生对品牌的忠诚度,相信该品牌产品的优越性,从而购买同类商品时,优先选择该品牌的产品。
品牌还能够体现出消费者对商品认同感,是企业信誉的象征。
同时,品牌也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品牌推广是企业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与销量,进而将相关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激发购买动机的过程。
旅游商品的特点是生产和销售通常都是在当地。
以长白山地区为例,当地大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相对较少,整体缺乏品牌意识,甚至有些游客购买的当地土特产都是质量低劣的产品,容易被蒙骗。
这更加需要加强对当地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加强品牌意识。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能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买到质量放心的旅游纪念品。
三、长白山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策略
1.土特产的规模化经营
首先,土特产是长白山旅游资源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时候土特产品相比文字、图片的宣传对人们感官更直接、更真实。
土特产的'规模化经营可以使其的受众面更广,土特产品在异地销售时,对于长白山的旅游资源也是一种无声的宣传。
其次,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可有效的保障商品的统一质量,使游客可以在旅游时买到相同品牌的当地各种特产。
2.商品视觉形象设计
可以说商品的包装是商品的文化载体和形象上的展示。
包装上的设计语言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与消费者产生沟通和共鸣,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土特产的包装与普通包装相比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地域文化特征:长白山地区不仅有美丽的天池、飞泻的瀑布、巍峨的群峰以及奇特的垂直植物带和原始森林,还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所以土特产包装的设计应该体现出与地域文化相适应、相协调的特征,从而达到文脉的传承。
地域性传统文化是土特产包装设计的灵魂层面内容,具有决定设计的地域归属作用。
(2)个性化特征:品牌的个性化是有效识别商品并产生消费心理的前提。
一件商品如果有鲜明、独特的品牌形象,就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机会;就可以在相关的业内领域里有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可以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
长白山地区的旅游商品,应该具备体现出长白山地区与众不同特点的包装形式来吸引游客。
如利用当地一些特有的包装结构和材料来进行外包装。
(3)鲜明的品牌形象:由于旅游过程中不同于超市购物,如何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以最短的瞬间捕获观众的眼球,是旅游商品更应该具备的特点。
只有建立独具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在游客与商品之间建立一种吸引和联系,才能够达到使游客产生购买商品的兴趣。
四、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多元化发展,旅游商品销售在旅游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长白山地区丰富的风光、物产资源与独特的人文历史环境,赋予了人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们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体现出当地的民俗特色,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从而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购买到高质量的旅游商品。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三
5月11日,黔南州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安排部署全州下步工作。
黔南州人大主任罗毅、州委副书记吴胜华、副州长陈有德、州政协副主席梨燕萍等州领导出席会议,三都县领导梁嘉庚、潘仕进、韦其贤、陈木林、严军和其他12个兄弟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分管领导,州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现场推进会。
当天,在三都,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普安镇交梨社区高平村乡村旅游项目和普安镇普屯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接着一路乘车前往大河镇参观政务大厅,然后又参观万户水寨生态移民项目、周覃镇廷牌社区马铃薯基地,最后实地观摩了周覃供港粤蔬菜基地发展情况。下午,前往荔波参加总结会,共商全州扶贫发展大计。
时值初夏,三都大地绿树成荫,田间忙碌,生机勃发。从高平乡村旅游之地到大河果蔬菜基地,从万户水寨到廷牌马铃薯基地……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听、一边想,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摄像,记录下好经验、好做法。一路上,参会人员下车看点参观,上车交流体会,全程热闹而有序,就连在大河吃简便午餐时,也是边吃边聆听三都干部有关扶贫创新做法和建设思路情况介绍,以便更好地为黔南州精准扶贫工作把脉,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近年来,三都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和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路线图、总目标、总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民族文化旅游带动三大战略,以旅游为主轴深入推进同步小康“六大工程”,以坚决打赢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三场战役的决心。以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引领,抢抓省委办公厅定点帮扶、深圳及广州珠海区对口帮扶以及“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县等项目实施机遇,按照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各项任务要求,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建设,加快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三都通过围绕果、菜、畜、茶四大产业,扶持带动广大群众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致富新路子。
据统计,2012年以来,三都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905.9万元,惠及406个村(村次)8.7万户(户次)37.3万人(人次),重点建设蔬菜产业基地4.4万亩、葡萄产业基地5.1万亩、九阡李产业基地1.1万亩、核桃产业基地10.36万亩、茶叶产业基地1.47万亩、中草药0.6万亩以及120户家庭农场等生态畜牧业和通组公路等设施建设。三年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38万人,实现了交梨、三合、九阡、普安、塘州、廷牌、合江等7个镇(社区)“减贫脱帽”工作。
比如,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是省政府于2013年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主要由葡萄产业区、特色生态养殖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粮蔬产业示范区、新农村居民安置区、农业孵化园、森工产业园、农业休闲主题观光园“五区三园”构成,园区内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亩,核心区1.1万亩,挂果面积达3.6万亩,涉及20个行政村6196户,受益27306人。园区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高效开发”的思路,通过“集团帮扶、整乡推进”等财政项目的扶持,整合各部门资金,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使园区人均纯收入达10986元,高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4210元。交梨的扶贫思路及模式,成效明显。
据悉,三都下一步将按照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强化扶贫产业规划,以“三个50%”安排落实扶贫资金等措施,继续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四
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标语口号
1、热烈庆祝”5·19”第六个中国旅游日!
2、中国,先天下之游而游!
3、中国,“游”你更精彩!
4、游圣行天下,远古耀中华
5、拥抱大自然,牵手旅游日
6、中国美,中国风
7、旅游点亮生活
8、旅游中国,乐行天下
9、文明游天下、快乐你我他
10、畅游中国,乐享生活
11、华夏情,中国行
12、旅游“益”起来!
13、快乐旅游,幸福生活
14、畅游中国游必有我
15、牵手旅游,相约中国
16、让心灵自“游”自在!
17、游世界,亲自然,享生活
18、珍惜旅游资源,品读华夏文明
19、畅游中国·乐享生活
20、相约九州,游我中华
21、中国旅游日,相聚花开时,
22、相约519,一起去旅游。
23、5.19,中国游——朱祥勇
24、相约519,快乐中国游。
25、活力旅游日,魅力新中华!
26、大家一起来,旅游更精彩
27、追霞客足迹寻华夏文明
28、“519”,我要游!
29、识霞客游山水品中国
30、5.19,天下走!
31、中国之美,深“游”体会
32、我旅游我快乐
33、旅游,让生活更精彩!
34、爱生活,爱旅游。
35、相约519,神州任你游!
36、中国旅游日,“游”(有)你更精彩
37、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38、全域景区化是全域旅游的基础
39、推进全域旅游,把xx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40、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41、全域旅游是三大建设的升级版、总抓手
42、爱旅游、爱生活、爱xx
43、文明旅游,健康旅游,理性旅游。
44、相约5·19,欢乐中国游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五
聚焦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违规吃喝、搞“小圈子”打牌赌博、带老板出游、擅自出省出国出境、违规借贷获取大额回报等行为,重点整治以下影响发展环境问题。
(一)损害营商环境问题(街道企业办牵头、街道纪检监察工委配合)
5.其他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
(二)违规吃喝问题(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牵头、街道财政所配合)
1.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安排的吃喝;
2.违反规定安排非公务接待或假借商务接待公款吃喝;
3.同城单位及部门之间假借公务活动名义公款吃喝;
4.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公款吃喝;
5.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出入“一桌餐”等隐蔽场所吃喝;
6.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
8.公务活动期间饮酒和在公共场所酗酒;
9.其他违反规定的吃喝问题。
(三)打牌赌博问题(x派出所牵头、街道纪检监察工委配合)
2.以圈为界打牌赌博搞利益输送;
3.套取、挪用、贪污公款赌博或利用赌博进行变相行贿受贿;
4.为赌博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甚至违规插手、干预查禁赌博工作以及为赌博活动提供保护、说情干扰。
(四)带老板出游问题(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牵头、x派出所配合)
4.其他违反市委《关于规范政商交往推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工作意见(试行)》的行为。
(五)擅自出省出国出境问题(街道党建办牵头、街道党政办配合)
1.违规办理、持有出国出境证件;瞒报持有未经批准出国出境证件等;
4.出省、出国出境后滞留不归、短期内频繁出入境、入境后证件不上交组织统一保管、主要家庭成员突击办理移居国(境)外手续等情形的。
(六)违规借贷问题(街道财政所牵头)
4.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借贷为幌子掩盖受贿犯罪;
5.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主动提出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出借钱款,并强行要求畸高利率,索取大额回报。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来青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青阳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精神,聚焦当前旅游发展“有点无线、有点无面”的短板,杨田镇将结合实际,抓住特色,主动作为,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围绕“农耕小镇—山水杨田”主题,立足杨田镇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按照“一轴两翼三线”(一轴即g330国道为生态旅游大道,两翼即以仙隐山、广德口水库区域发展康养度假项目和以力进生态农业为代表的g330国道以东发展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三线即以杨朱线(杨田—朱备)、杨酉线(杨田—酉华)、青泾线(青阳—泾县)东堡段这三条公路沿线发展农旅养生项目)。)布局杨田旅游项目,深挖资源,积极谋划布局发展康养健身、休闲、生态之旅等旅游业态。
(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一是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以及现代健康理论,以杨田镇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结合旅游全域化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生态、气候、环境、文化等健康养生资源,20xx年,杨田镇包装储备大农业大健康大旅游项目50个,深度编制推介九曲湖旅游综合体、涧泉田园综合体、九甲里艺术村等三个农旅项目。积极推进大云房车文旅综合体项目、力进生态农业等已落地项目的建设工作、九曲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杨岭田园综合体项目方案设计。未来三年,将围绕九华山,引进新业态,错位补位发展杨田旅游,积极对接中国保利、中合万家、华昌控股、中交建等大公司洽谈合作意向。
二是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健康产业基地。以青泾公路沿线在上下东堡、涧泉、黄泥等村,发展健康休闲农业、现代观光果园和养生度假产业。以五梅村为主依托中药种植产业的基础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深入挖掘中药养生特色,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中药材加工、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中药康养基地。以g330国道沿线在仙梅、缑山、杨田、东南等村规划建设集生产、旅游、示范、科教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以现有东堡食品产业园为基础在g330国道及g3高速之间规划建设集研发、加工、展示、贸易为一体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园。
三是因地制宜,围绕绿色健康种植业、生态健康养殖业和健康休闲农业等,加快建设一批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特色名优名品。组织镇内农特企业申报生产工艺非遗(石磨麻油、葛粉加工、黄精丸加工),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开发黄精粉丝、葛粉丝产品并审定生产标准),鼓励御九华等相关企业挖掘展示黄精、葛粉、粉丝、小菜等产品制作文化。重点推动地藏黄精、涧泉葛粉、九华白甜瓜等“三品一标”农特产品。20xx年,完成6家市、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建设。20xx年前,完成10家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推进试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
(二)完善投入机制,巩固项目建设
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交通干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0xx年前,杨田镇将不受任务数限制,应改尽改,9个村全部实行改厕整村推进。现有旅游公厕已全部移交劲旅公司管理,家风馆旅游公厕已挂牌三星级。20xx年,新建三星级旅游公厕一所,g330线对外开放公厕三所,同时进一步完善九甲里和黄泥旅游驿站,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旅游厕所由“建”向“管”转变。
二是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镇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布局旅游项目,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
(三)创新营销模式,编制精品线路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积极参加旅游资源推介、旅游商品展销、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大型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将互联网、户外、车体、宣传品、纪念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的开展宣传。二要积极参加“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系列活动,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编制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着力打造精品项目点,争取纳入市、县级精品旅游路线;二是依托“一轴两翼三线”旅游布局,结合杨田镇康养度假项目、农旅养生项目、美丽乡村等,着力打造一条杨田康养旅游精品路线。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顺利推进,成立杨田镇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协调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形成部门分工分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理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项目服务。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服务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三)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知名国企、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引进有理念有实力的文旅企业,推动杨田镇旅游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七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xxxx年,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年生均达到xxx元,初中年生均达到xxx元。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市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职责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支付中心的管理,建立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收支、审计等方面的监管工作保障体系,确保中央、省、xx市财政安排的各类教育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相应资金,保障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有关对教师的政策性补贴,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
(二)均衡物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
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切实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按照xx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并实施《新乐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整体优化。到xxxx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小学xx所(现有实验xx所),标准化初中x所(现有进修附中、邯邰中学x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xx所,建成寄宿制小学x所,寄宿制初中x所。撤并小学xx所。规划任务完成后,全市将保留小学xx所,小学教学点xx个,初中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xx所,特教学校x所。农村小学校均规模达到xxx人以上,初中校均规模达到xxxx人以上。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按照"小学、初中划片就近入学"和"先建,后撤(并)"的原则,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学校资源等多种因素,打破地域、隶属、体制等界限,统筹全市学校布局,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构建以标准化初中、寄宿制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中心,辐射管理周边小学或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二是坚持"建一所、成一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省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配齐配好教学仪器、信息设备、图书等硬件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三是通过印发明白纸、广播等方式,大力宣传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认识,确保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制定《新乐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学校资产管理及处置办法》,切实加强学校闲置国有资产的管理。凡撤并学校的闲置资产归属并入校管理、维护,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使用。管理学校若需要动用处置闲置资产时,须报市教育局和财政局及国资部门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处置,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确保闲置的资产全部用于教育。
切实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一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教育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食堂、饮水设施和素质教育基地等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每年市财政在年初预算资金安排时,以及在上级支持的资金使用上,要向保留的薄弱学校倾斜。二是切实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新增中小学危房在当年排除。三是切实加强仍需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的管理。由所属学校直接管理,由所在学区中心校统筹管理,实行教师"跑教"等制度,确保仍需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让学生接受同等优质教育,杜绝因校点调整产生学生辍学和上学难等问题。四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按照xx市《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把远程教育应用放在突出位置,让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到xxxx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实行强校带弱校帮扶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xxxx年开始,按照"市区优质学校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乡镇优质学校带动区域内薄弱学校、跨区优质学校影响附近薄弱学校"的思路,探索实行强校带弱校帮扶机制,做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努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局要结合实际,安排好具体"结对帮扶"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x所优质学校帮扶多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实行两个或多个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一体化管理。教育局要制定下发《新乐市规范化教学点标准》和《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保留小学和所属教学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并将强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进行捆绑考核。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优质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明确三级管理职能。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局、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一是教育局要把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具体组织实施。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区的职能。为利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教研活动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和物化资源配置,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我市人口分布状况、学校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和今后教育规模等因素,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分步对现有的xx个学区进行重新调整,其中承安学区、邯邰学区不再调整,改名为承安学区中心校、邯邰学区中心校。xxxx年,将东王学区和杜固学区合并为东王学区中心校,将正莫学区和大岳学区合并为正莫学区中心校,将协神学区和化皮学区合并为协神学区中心校。xxxx年,对长寿学区、马头铺学区、木村学区、彭家庄学区进行调整。学区中心校一般设管理人员x-xx人,即校长x人,副校长x人(分管小学、初中、幼教和成教),研训员x-x人(分别负责小学、幼教和成教的教研和培训,其中x人兼任法制监督员),设报帐员x人,形成集办学、管理、研训为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学区中心校的主要职责是: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对所辖区域中学、完全小学及相邻教学点和幼儿园(班)实行"十个统筹"管理,即统筹组织领导、统筹目标任务、统筹计划要求、统筹管理措施、统筹教研活动、统筹师资配备、统筹财务收支、统筹仪器装备、统筹考核评价、统筹奖优罚劣;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育的规定和意见,指导所辖乡(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负责所辖区域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证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组织开展德、智、体、美、劳及教研、培训等各项教育活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配合教育局做好所辖中小学的编制管理工作和教育干部的考察、培养、任免等工作;做好教职工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落实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学区调整后,教育局要强化对学区中心校的管理,发挥好学区中心校的作用。在学区中心校建设过程中,撤并后学区空余出的图书、仪器、桌椅等可动资源可并入到保留学校,在学区内统一调配;对于闲置的校舍,重点用于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和兴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未经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卖校产或用于抵顶债务,严禁教育资源流失。三是各乡镇农村中小学要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在所属学区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做好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确保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加强学校管理,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一是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细则》,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并通过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监控,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等措施,促进每一所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二是建设覆盖全市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作用,开设面向农村的网络学校、网络家教和网络教研,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三是实行精细化管理。以低龄儿童寄宿学校为重点,切实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保留小学的后勤管理,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巩固布局调整成果。
优化校长队伍,推行校长选拔任用、任期和交流制度。中小学校长每届任期为四年,可最多连任两届,届满必须向其他学校或职位流动。同一学校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交流,但必须要有一名异校交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通过推荐、演讲、测评等手段,对全市学区中心校校长、乡镇中小学校长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教育局要分别制定《学区中心校长、副校长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确保选拔的公平、公正;要加强校长任职期间的管理,制定学区校长和全市中小学校长《任职期间年度和任职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对考核不合格的要责令其引咎辞职。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每个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鼓励和支持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自主创新,办出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xxxx年在市区桥东新建一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级各类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校内(外)学生活动园地,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统筹教师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编制。按照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统筹管理并合理配置全市教师资源,力保不出现超编或缺编现象。在分配编制时,要优先配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学科专任教师,切实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实行教师"轮教、交流和支教"三种制度。"轮教"制度就是每年组织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任教。"交流"制度就是按照《xx市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强势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教师进行交流,保证教师交流的数量不低于本市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交流条件的专任教师总数的x%。同时,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男xx周岁、女xx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x年,要分批到异校进行交流;xx周岁以下未在农村工作过的城镇学校教师,必须到农村和其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制度就是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在"轮教、交流、支教"制度实施时,凡参加交流、轮教、支教的教师,其人事、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不变,任教期均为一年。教育局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关于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二是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从xxxx年开始,根据有关规定,在全市教职工中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实现合同管理,迈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用向双向互聘的实质性步伐。在实行竞争上岗工作中,对落聘教师本着"保稳定、给出路"的原则,通过安置到缺编单位、转岗培训、进修学习、担任幼儿教师等途径进行分流,进一步整合师资,优化结构。三是继续实行评聘分离制度,促进优秀师资向边远薄弱学校流动。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试点工作。为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交流期间任教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未聘任的,如原单位有聘任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因聘任指标所限不能聘任的中高级人员,如本人自愿调到边远且有指标的乡镇,可予以聘任,但x年内不得提出调动工作申请。四是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招录新教师时,既要坚持"凡进必考,公开招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也要坚持教师资格制度,从教师队伍的"入口"把住质量关,将优秀人才选录进教师队伍。五是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的管理和培训功能,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xxxx年,小学专任教师专科率达到xxx%,初中教师本科率达到xx%。六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正面激励,切实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建立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学区研训室,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照初中教师以市级培训为主、小学教师以学区研训室和校本培训为主的思路,不断完善教育教研管理、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等制度,切实加大教研和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在教师进修学校建立教师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全市中小学干部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以x年为一个周期,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积极选送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及名校脱产培训,壮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骨干力量。二是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在学区中心校附设研训室,由学区中心校长兼任主任,学区中心校研训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学区内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构建"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学区研训室-学校研训组"三级研训网络,实现教研、培训的有机统一。学区研训室要统一组织开展学区内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师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局要制定《学区中心校研训室工作职责及要求》和《教育科研制度和教学研究工作方案》,让研训室成为联结市级教研、培训与校本研训的纽带,充分发挥其作用。到xxxx年,培养省级名师名校长xx名,xx市级名师名校长xx名,新乐市级名师名校长xxx名。
大力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一是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任教服务期和农村校长、教师到市区优质学校任职、培训等制度。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要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采取名师与农村骨干教师结对,农村骨干教师脱产"跟岗学习"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二是教育局各学科教研员要采取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亲自下基层讲课等形式,每年给农村中小学讲课不少于xx节。
(五)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政策,维护每一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继续开展初中"无辍学班,无辍学年级,无辍学学校"活动,实施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实行初三分流、因人施教、人盯人责任制、"导师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xxx%;初中入学率达到xxx%、巩固率达到xx%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xx%以上。
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和招生行为。严格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继续完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际间的均衡分配,逐年扩大示范性高中分配生的招生比例。继续坚持和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严格做到"四不准":不准招收择校生,不准按学生成绩编排设置重点班或快慢班,不准举办校内的民办"班",不准以任何形式违反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教育局要制定《关于做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生源配置的实施意见》。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xxxx年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国办学校学生免学杂费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继续实行"一免一补"政策。认真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加强特教学校和民族学校建设,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和少数民族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六)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教育均衡发展合力
加大统筹力度,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市政府把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联系x所薄弱学校,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指导。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将总体目标按年度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务求实效,抓好落实。教育局要具体负责方案的实施,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按有关规定,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局、建设局、国土局等部门,加强中小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规划建设过程中,教育局、财政局要整体科学安排危房改造资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其他专项资金,使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公安、司法、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新闻出版等部门,要按照《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自己的职能,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和保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教师编制工作。各乡镇、各学区要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各乡镇的教育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根据工作需要,本方案如需要调整的,报市政府同意后调整。
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力度,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各部门、各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优化教育环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服务大局的意识,依法保障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继续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行为,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对学校进行检查。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从xxxx年开始,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励制度,对发展农村教育贡献突出的教育工作者和给予大力支持的有关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广电局要加大对各级各部门、各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的报道力度,对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学校要通过印发明白纸、书写标语、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八
推进养老服务骨干网向基层延伸,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促进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21〕x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前两年建机制、强基础、补短板,后三年扩规模、提质量、上层次,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托育服务。到2025年,符合我市实际的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监管服务更加高效,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政策体系。
1.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推进养老服务骨干网向基层延伸,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促进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落实市内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配建指标的,按标准由所在地政府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进行配置。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到2025年,县(区)级要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县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少于55%,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在有需求、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要通过拓展现有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转型或新建养老服务设施使其成为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要覆盖100%的街道,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要覆盖60%的乡镇;村级要以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邻里互助点等为依托,发展互助性养老,多功能日间照料机构要覆盖90%以上的社区。支持农村社区新建或利用闲置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鼓励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加强老年餐桌建设,支持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家庭照护等服务。(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统筹推进城乡托育服务发展。积极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鼓励各地依托社区(乡镇)等基层力量在城乡流动人口集聚区,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置提供集中托育、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服务的活动培训场所,加强婴幼儿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认知水平等早期发展干预。积极争取预算内资金,支持医疗机构和职业院校建立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培训基地,发挥政府在托育服务上的引导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3.着力支持普惠性服务发展。积极实施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专项行动,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用房、财税、融资、医养结合、人才等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在要素配置、行业自律、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等方面积极作为,合力发展成本可负担、便捷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按照拓宽普惠化服务,强化供给渠道,谋划储备一批普惠性养老托育项目,列入“十四五”专项规划,争取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积极落实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多途径争取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5000张以上、普惠托育托位3000个以上。确保“十四五”期间力争达到普惠价格不高于当地同等服务市场价格的80%,中长期实现不高于70%。(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4.强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资源利用。落实养老托育服务供地政策,将各类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存量土地用途的变更程序,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改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养老服务机构所使用存量房屋在符合详细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条件下,在五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机制,定期集中处置存量房屋和设施改造手续办理、邻避民扰等问题。探索将老旧小区中的国企房屋和设施以适当方式转交政府集中改造利用,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为老年人开展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服务。(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政府国资委、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5.落实财税支持政策。统筹各级各类资金保障养老托育服务发展需求,积极申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养老托育服务领域相关项目建设。市、县区要落实养老服务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市、县区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60%以上必须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购买养老托育服务目录和标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重点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机构运营、社会工作和人员培养等服务。全面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有条件的县区可根据财力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加大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转经费财政保障力度。对吸纳符合条件劳动者的养老托育机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培训为基础,企业、协会、实地培训为主体,院校培训为支撑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养老托育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培训养老护理员、托育工作者等。2025年前分级培训养老护理员5千人次,确保所有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培训托育工作者2千人次,确保所有托育工作者岗前培训率达到100%。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办好医学、护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等养老托育相关专业。切实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积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托育服务,加大脱贫地区相关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城市养老托育服务需求与脱贫地区劳动力供给有效对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养老托育领域产教融合,支持院校和优质机构共建合办实训基地,推行养老托育“职业培训包”和“工学一体化”培训模式。(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二)扩大服务供给。
7.提升家庭照护能力。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建立居家养老托育巡访关爱服务制度,实现普遍巡访和重点巡访相结合,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采取电话问候、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重点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和帮扶服务。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增强家庭照护能力。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加强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按照国家要求实施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探索建立父母育儿假制度。强化家庭赡养老年人和监护婴幼儿的主体责任,落实监护人对孤寡老人、遗弃儿童的监护责任。(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8.完善居家社区服务功能。推进集中管理运营、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和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专业化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做实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落实托育机构和家庭托育点登记管理、人员资质、服务规模、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鼓励开展互助式服务。鼓励推广“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虚拟养老院”等模式,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服务。(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9.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对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坚持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严格落实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在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服务对象。完善公建民营机制,引进优质养老托育运营机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探索开展连锁化运营。加强区域性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到2025年,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失能特困老年人服务能力全覆盖。(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0.推进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应改尽改、能转则转”原则,积极引导全市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推进力度,按规定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统筹推进规划衔接、土地用途变更、项目审批等工作,着力解决资产划转、人员安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引导转养老服务项目落地实施。(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人行陇南中心支行、市政府国资委、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1.丰富普惠性服务供给。实施普惠养老托育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发挥预算内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支持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建设服务区内员工的托育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陇南经济开发区负责具体实施)
12.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企业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合作,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降低企业和机构建设运营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发行养老产业专项企业债券,鼓励各县区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养老项目。(人行陇南中心支行、陇南银保监分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三)优化发展环境。
13.推动康养融合发展。对陇南康养产业进行专题深度研究和全面论证,唱响“南北过渡带·康养陇之南”品牌,将重点区域开发成为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景观、中医药调理疗养服务等功能的健康产业体系,广泛服务老年人群体。支持各县区依托自身优势打造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预防干预、养生保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旅居养老等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服务,支持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到2022年各县区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4.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市内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家庭照护床位,依托就近的养老、卫生服务资源,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医疗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支持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实行备案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提升养老机构应急能力,加强工作人员应急知识培训。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5.促进用品制造提质升级。落实国家养老托育服务和相关用品标准,实施康复辅助器具、智慧老龄化技术应用推广工程,构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多方共建养老托育产业合作园区,培育“一老一小”服务品牌。着力提升药品、用品、食品等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人行陇南中心支行、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6.培育智慧养老托育服务新业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养老托育服务领域深度应用。鼓励发展健康咨询、紧急救护、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动适老化智能产品研究开发,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有效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鼓励开发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等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7.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在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可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善养老托育服务设施,鼓励改造加装电梯。对公共场所(旅游景区、医疗机构、商场等)、公共交通等设施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母婴设施配套。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培育形成一批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和营造婴幼儿健康成长环境为导向的示范性和谐社区和美丽乡村。(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四)完善监管服务。
18.加强养老托育服务综合监管。落实政府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加强养老托育机构质量安全、从业人员、运营秩序等方面的监管。建立覆盖养老托育服务企业(机构)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和信息公开,对失信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开展联合惩戒,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养老托育机构对依法登记、备案承诺、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承担主体责任。健全行业自律规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社会舆论监督。(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19.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完善养老托育机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重建与退出等工作机制,将养老托育纳入公共安全重点保障范围。提升养老托育机构应急保障能力,增设隔离功能,配备必要的防控物资和设备,加强工作人员应急知识培训。严防“一老一小”领域以虚假投资、欺诈销售、高额返利等方式进行的非法集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0.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完善惠企政策“不来即享”机制。持续优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企业注销一网办”系统功能,推动商事登记从“网上能办”到“网上好办”。制定养老托育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力争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养老托育政务服务的“好差评”工作,完善评价规则,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1.广泛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机构参与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养老托育志愿服务项目库和产业合作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机构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积极发挥要素配置、行业自律、质量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功能作用,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残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2.加强数据资源综合运用。依据国家养老产业统计分类,积极开展养老产业认定方法研究,认真做好重要指标年度统计,探索构建托育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借助第三方力量加强人口趋势和养老托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服务“一老一小”产业发展,推动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和托育服务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完善“一老一小”工作推进机制,将养老托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落实重大政策、推动重点工程、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全市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二)强化监督实施。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督促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服务能力提升成效。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落实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市发展改革委要按照有关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一老一小”服务能力评价机制,加强对本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
(三)加大宣传引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自觉承担家庭养老育幼责任,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旅游实施方案pdf篇九
为科学规范有效做好风景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保障我区人民群众及广大游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工作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切实树牢防控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敏感性和敏锐性,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筑牢疫情防控防护网,为风景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盯紧中高风险点,因时因势准确调整疫情防控工作着力点。加强游客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自由有序流动,提振旅游从业者信心,带动旅游消费稳步回升,促进旅游经济安全有序发展,奋力夺取三清山风景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风景区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是加强宣传,做好对进入景区的游客等人员和接待游客的公共场所的防控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和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一)人员管理
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精准做好不同风险等级地区人员健康管理,确保第一时间信息掌握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
1、加强对游客的疫情防控管理。对低风险地区的游客实行测温、扫码、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对入驻宾馆的游客做好“实人、实名、实情、实时”登记,做好游客信息采集,做好“四查”(查体温、查行程码、查健康码、查疫苗接种情况),适时控制入住宾客数量;对中高风险地区游客,原则上不接待,必须接待的,要求游客按照相关防疫规定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对游客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的,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按照疫情防控公约要求做好处置。
2、加强对从中高风险地区出差返岗、返乡等人员管理。出差返岗、返乡人员应提前三天向各主管部门或村组(社区)报备,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3、加强对宾馆等接待单位员工日常管理。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要建立员工外出报备审批制度和员工健康档案等,在岗人员必须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对一线接待工作人员开展日体温检测和周核酸检测,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发热病人,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前往就近发热诊室就诊;如发现红码、黄码人员,必须立即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4、加强对大型活动、村居商品交易活动审批管理和施工工地的闭环管理。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房管局、公路管理中心、乡镇(办)等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实际,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外来人员聚集的区域管理。未经相关职能部门报备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大型活动。
5、加强对农村红白喜事的管理。乡镇办通过村规民约,倡导由村民理事会监督村民“红事、白事”简办,特殊时期缓办或停办,避免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二)公共场所管理
抓实重点场所防控,对人员流动大,容易爆发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和重点机构全面落实“四查一戴”等防控要求。
1、实行全国中高风险地区通报机制。旅游局(旅游协会)、建设房管局等单位建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通报制度,每天实时更新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名录并分别通报各企事业单位、各经营主体及施工单位。
2、实行疫情防控企业联防机制。集团公司疫情防控专班、乡镇(办)疫情防控专班分别与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签订疫情防控公约,明确防控措施和奖惩办法。
3、实行游客科学游园机制。各直属部门、各驻山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负责做好各景区景点、博物馆等管理。
(1)加强流量管理。依据风险等级和防疫要求制订开放等
级和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打好疫情防控的`“主动仗”。实行“限量、预约、错峰”,根据风险等级合理控制进入景区游客数量,必要时及时公开《暂不开放》的提示信息,关闭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的景区景点等。
(2)加强游客防护。科学合理制定售票营业时间,鼓励游客通过手机客户端、景区官方网站、线上扫码预订、电子支付或微信非直接接触支付方式等多渠道、多形式购票。在景区景点售票处、入口验票处设置测温仪等,进行健康筛查,做好“四查”(查体温、查行程码、查健康码、查疫苗接种情况),采取二维码识别、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等方式验票进入景区。
(3)防止人员聚集。景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游园游客调度,适时管控游览线路。对重要参观点、狭窄通道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配专人管控,指引游客注意保持1m安全距离,防止游客拥挤扎堆。在游览路线上设置告示牌,提醒游客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引导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游客尽量步行,缆车、观光车按照规定控制乘坐人数。
(4)加强现场巡查。成立现场巡查队伍,建立巡查机制,开展常态化巡查。巡查中发现游客有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及时劝诫,游客不听劝诫的,按照相关疫情防控规定逐级上报至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进行处理。
4、实行智慧化管理服务机制。公安分局等部门负责研发疫情防控智能登记监测系统,宾馆、民宿、农家乐等必须全部确保“四实”(实人、实名、实情、实时)登记,并实时查看上传健康码、行程码、体温,对中高风险地区来客实时预警。隔离点内部必须安装全覆盖无死角监控视频,并确保全部接入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与110报警中心联网,实现可视化动态监测。
5、实行对重点场所常态化消杀机制。
(1)乡镇(办)、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等要按照《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制定农村、景区各类公共场所、各种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消毒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每日按照要求进行预防性消毒并建立台账。
(2)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要对游客相对集中区域、接触频繁的设施设备、共享的辅助物资等加大消毒频率(景区栈道、游步道可以探索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消毒),配备放置消毒液、洗手液、医用口罩和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等,或设置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自动售卖机设备,供有需要旅客使用。
(三)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1、常态化宣传。宣传部、旅游局等部门要通过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自有媒体向公众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景区旅游防护要点;指导游客中心、乡镇(办)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宣传册等平台帮助游客及群众熟悉防护要点,引导游客及群众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配合防控工作。
2、常态化培训。乡镇(办)、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要对辖区居民、景区员工等从业人员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个人防护、消毒技能、疫情应急处置等教育和培训。
(一)组织保障。管委会设立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计委,负责做好风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同时成立风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检查组,分别由卫计委、景区管理局、旅游局、建设房管局、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乡镇(办)轮流牵头,成员2-3名,每周开展一次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集团公司和乡镇(办)要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办公室,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二)制度保障。机关各直属部门、驻山各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办)等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卫计委要组建疫情防控专班负责处置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上报的异常人员;集团公司要组建疫情防控专班,加强对核心景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处置核心景区各经营主体等上报的异常人员;乡镇(办)要组建疫情防控专班,加强对辖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处置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上报的异常人员。
(三)医疗保障。配置医疗服务与转运设备,加强与其它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做到人员转运无缝对接。乡镇卫生院长期设置发热诊室,规范执行防控要求;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和药店要充分发挥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哨点”作用。卫生院闭环转运发热病人费用及其它涉及的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四)信息保障。各职能部门要公布监督联系电话,通过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等正规渠道对社会公布风险等级、疫情防控、景区开放等信息,避免造成社会恐慌。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不断完善智慧化管理服务设施,科学利用智慧化设备分析提示红黄码、核酸检测等大数据信息。
(五)纪律保障。三清山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开展常态化工作督导,不定时抽查乡镇(办)、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经营主体的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令立即整改或停业整顿。对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疫情防控信息造成疫情扩散传播等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