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模板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一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多角度理解体谅父母对自己的严厉
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
:一课时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二
1,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批优秀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掌声欢迎他们。
2、观看配音舞蹈表演。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节目精彩吗
(学生齐声说真精彩)
师:不过,老师介绍一下,刚才给我们表演得五位小伙伴和大家有所不同,他们都来自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来。
(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声音,有的瞪大眼睛,有很多学生举起小手要提问)
师:我知道大家有很多问题想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他们学校的张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张老师今天会架起我们和这些新伙伴之间沟通的桥梁。
(学生掌声欢迎特殊学校老师)
设计思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依托教材,创造生活化的感知情境——利用相关资源,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引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为下面与残疾儿童交流作好铺垫。
活动一:面对面交流
师:老师知道你们现在脑海里一定有很多问题。现在就请这些新伙伴到你们每一组中间来,你们每组选出五个最想问的问题,用你们的方法与他们一起交流。
(特殊学校的学生到各组中来,学生和他们交流,有的拿出笔和纸,有的请特殊学校老师去翻译。)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和他们交流的,你们了解到哪些情况
(学生发言:用纸和笔和他们交流的,了解到和别人说话困难特别大;了解到他们很羡慕我们会说话,能听到声音;请他们的老师打手势,做翻译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第一次进入特殊学校的感受,很不习惯,但又没法表达,真痛苦!我们组是用纸和笔和他们进行交流的,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愿望是——会喊"爸爸,妈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居然成了他们的愿望……学生在回答时,眼里含有泪水。)
(学生自由发言:觉得很困难,不习惯,难以表述,不方便,很麻烦,有障碍……)
设计思路:
情感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支撑人活动的亮点,通过学生与残疾儿童面对面的交流和交往,更深一步的让学生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这样深切的体悟,就会顺利地从"有意思"向"有意义"过渡,这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过渡:通过刚才和特殊小伙伴的交流,我们发现残疾人和我们正常人交流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在我们身边除了这些聋哑小伙伴之外,还生活着许多智力上,肢体上,视力上有残疾的人,他们不仅仅与人交流是非常困难,有时候,就连生活自理也很困难,如果你没有亲身的经历,我们平常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亲身经历一下。
活动二:蒙眼走路
(学生模拟盲人走路,体验情境。)
师:现在,请你们谈谈蒙着眼睛走路的感受。
(学生发言: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东西,走的时候会撞倒一些东西;平时走路靠眼睛,今天走路靠感觉,真难;走了一半,真想把布拿掉,实在不方便……)
活动三:单手拉拉链
师:请听清要求,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把右手背在后面不能再动,用左手把衣服的拉链解开,再用左手把拉链拉上,时间为3分钟。
(学生实践用左手拉拉链,时间到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拉上。)
师:同学们,谈谈单手拉拉链的感受
(学生发言:一只手很不方便;用左手很别扭,拉不起来;很想把背在后面的右手伸过来帮忙;用嘴都帮不上忙……)
设计思路: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两个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活动四;唤起情感,提升体验
1、听表演者的故事。
(配含有忧伤情调音乐,听聋哑的孩子用手势讲述她的经历,张老师翻译。)
师:听了这位小伙伴的故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学生发言:要尊重残疾人,以后不会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
2、老师讲述及配音观看残疾人平时生活录像和残疾人成才的录像。
(盲人爷爷,失去右腿的修鞋工人,低智能孩子的生活片断;坐在轮椅上的举重运动员,失去双臂的游泳冠军,被称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阿姨的故事。)
师:听了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
恰如其分的媒体使用,更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体验。凄惨音乐声伴随着聋哑孩子的"啊啊"声,伴随着老师深情地讲述,这些多媒体的运用,牵动每一位孩子的心,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尊重与关爱。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你打算以后怎样帮助残疾人
(学生发言,配音乐《爱的奉献》)
师:你想对眼前的几位新伙伴说些什么话。现在我们用他们的方式对他们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祝福,请张老师教我们做手势。"谢谢,祝你们幸福,快乐,再见"。
(出示——课后作业: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社会和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在关心着残疾人,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分成小组,走向社会,去进行参观,调查,访问。看看国家,社会和我们身边的人是如何关爱残疾人的。)
设计思路: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本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当学生们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痛苦,懂得自己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师又链接生活让孩子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献一份爱心,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鲁洁教授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那就是"回归生活"。确实,"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力图将生活与课堂打通,把残疾儿童请进课堂,引进儿童的生活,又把儿童引向社会,让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残疾人,在交往中去关心残疾人,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课内和课外的互相补充,有机融合和互相支撑,就扩大了教学的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在课堂上,教师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她们特殊的身份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想与残疾儿童交流的欲望;通过交流,体会他们生活的不便,再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把生活中许多残疾人看似与我们很遥远,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的艰难,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然后播放那如泣如诉的音乐,伴随着残疾孩子的"啊啊"声,和教师的深情讲述,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通过教师这样精心的设计,教育的意义完全被凸现出来,变得更加清晰,儿童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而是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在生活中远远地观望残疾人,或是听老师讲几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她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就会空洞和模糊的,甚至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当我们教师有目的的把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中时,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对于学生生活的引导,体现出这门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核心思想。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三
品德与社会是从三年级起开设的,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是本课程教科书的起始册,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后续的学习内容。三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学生生活的一个侧面,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每一主题表达了明确的学习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育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因此本册教材内容是更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侧重在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确定的。以个人、家庭、学校生活为基础,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的联系;理解在家庭、学校的各种环境中活动要遵守相应的规则;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等不同场景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和不同责任。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尊自护、热爱劳动、富有责任心的意识以及乐观向上、有爱同学、真诚宽容的态度,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打好基础。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主题下设三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都通过学生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继而又生成多个小话题同时有卡通猫以及主线人物东东、兰兰参与其中,使学生更能感受到教材的亲切和可信。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小学中年段学习的起始单元,也是品德与社会学习的起始单元。家庭是儿童最基本的生活领域,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教科书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体贴是自己幸福成长的源泉。本单元通过 “我的一家”、“爱的港湾”、“安全地成长”三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中,认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规范、人员关系,培养学生爱家、爱家人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在成长”和“我与家庭”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我的一家”重点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大家庭成员,感受父母及长辈们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体验家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中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知道家庭生活中的文明礼仪。
主题二、“爱的港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爱是双向的,父母爱子女,子女也要爱父母。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来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通过学生的家庭生活事件感受爱的内涵,关心爱护是爱,责备批评也是爱,进而引导学生要多关爱自己的长辈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帮助学生认识家是爱的港湾,可以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安全、给人以快乐。
主题三、“安全地成长”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
建议开展的活动:
1、 故事会 让学生将自己最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事件。
2、 体验活动 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为他们做一件事。
3、 访问 访问家长和长辈的生日,为他们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
4、安全知识竞赛 组织安全知识的比赛。
本单元的是在标准框架内容内选取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事例,这些内容更贴近教室里的学生真实生活,能更好的体现教材中的孩子与现实中的孩子进行对话,互动。由此帮助学生在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中学会客观、积极的评价自己、评价同伴,增强自信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的赞美她人、欣赏他人,和同学友好相处,体验在集体中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本单元通过“说说我自己”、“夸夸我的同学”、“同学之间”这三个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尝试从多角度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自己、说拿自己,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他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在成长”和“我与学校”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说说我自己”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名字来历的调查活动,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同时对自己的名字有认同感。教材通过几位同学充满自信的内心独白揭示了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因此才有我们每个人的不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自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被人关注和了解的快乐。
主题二、“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由衷地赞赏和夸奖同学,并能在行动上学习同学的优点、汲取别人的长处,在赞赏同学的同时感受到愉悦和快乐。同时引导同学们讨论“什么样的人最受大家的欢迎”,让学生去探寻受人欢迎的原因。
主题三、“同学之间”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方法,学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并尊重别人;学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学会宽容、理解、体谅他人。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同学之间的矛盾。
建议开展的活动:
1、自画像 画出自己的特点,看看象不象自己,增强自信心。
2、猜一猜 夸一夸自己的好朋友。
3、介绍会 介绍别人眼中的我是个什么样。
4、说说心里话 让学生将自己的烦心事或与同学之间的不愉快的事讲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
5、演讲会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班上发言,感受发言的快乐。
本单元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同学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加强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本单元通过“我爱我们班”、“学习交流站”“大家一起玩”这三个主题活动开展学习活动,教材选取了一些儿童在其社会性发展中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并在班级生活中磨练本领,不断成长和成熟。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在成长”和“我与学校”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我爱我们班”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班级中的生活,回顾同学友情、老师关心,体会班集体生活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为班集体增光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为集体争荣誉是每个人的事,要靠大家的努力。设计班徽主要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班集体。
主题二“学习交流站”重点引导学生如何面对进入三年级后的学习变化,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教材采用了学习交流站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与教材中的孩子对话。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取好好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题三“大家一起玩”通过儿童游戏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规则就在身边,遵守规则很重要。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感受到什么是规则,规则有什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规则,知道规则能使人们生活更加有序,能给人们带来安全和欢乐,并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
建议开展的活动:
1、我的快乐事 讲一讲自己在班级生活中感到快乐和温暖的事。
2、我最敬佩的同学 赞扬为集体争荣誉的同学,并为他们一期黑板报。
3、夸夸我自己 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的好习惯。
4、定班规 全班同学共同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班规。
5、设计班徽 每个学生都为班级设计班徽并附有说明。
本单元学习从辨别方向开始,学习相关的地图知识,让学生在画学校这一具体活动中学习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多样的形式和祖国的空间。本单元通过“画画我们的学校”“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学校的变化”这三个主题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校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以及将来,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与学校”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画画我们的学校”通过画学校让学生学习一些地图的知识,如学习辨别方向、学习图例、设计图例、常用的图上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出本校的地图以及自己上学的路线图。本主题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同时注意学校的方位,不能出错。
主题二“学校里工作的人们”教材以学生采访的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采访活动,让学生知道学校里有不同的工作人员,通过访问了解他们的不同工作性质,但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每个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我们要敬佩他们并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为了组织好采访活动,教材列举了注意事项,以此提醒教师和同学一定要认真组织,带着问题去采访,才能有收获。
主题三“学校的变化”通过对长辈的调查访问了解学校的过去,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现在的学校,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憧憬学校美好的未来。
建议开展的活动:
1、欣赏 走出教室感受学校的整体美,为华学校做准备。
2、画学校 让学生画出学校“地图”。
3、采访 分小组采访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并记录他们的工作。
4、我的心愿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交流会,说说自己准备为学校做点什么。
5、我心中的学校 画一幅学校未来图。
6、我们的画册 把学生画的学校“地图”和“未来图”装订成一个册子,让同学们学习欣赏。
本册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可采取调查、访问、参观、查阅、讨论、研究、制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例作为课程资源,在教法上可采用谈话式、互动式、活动式等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教师要注意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四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俗语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可是,孩子们大多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时间的宝贵,不浪费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主题设计了“宝贵的一分钟”“不让时间溜走”两个故事内容。
1、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
2、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3、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1、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2、每位学生自带一只小闹钟。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说谜面,看哪位同学脑子转得快: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有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什么?(学生猜谜语。)
二、教学活动:宝贵的一分钟。
活动设计一:感受一分钟。
1、时间是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并说一说一分钟给你什么感觉?(用闹钟演示一分钟的时间,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
2、下面我来采访大家,一分钟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自由汇报)
活动设计二:交流调查情况。
是呀,一分钟特别短,转眼就过去了。那么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能做哪些事情呢?课下我让大家调查了自己的家长。我们大家来交流交流你的家长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的情况。)
活动设计三:自己动手体验一分钟。
1、咱们的家长在一分钟里做了那么多事情,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看自己在一分钟里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自由试一试)
2、学生汇报自己在一分钟里做了哪些事情。
3、一分钟是短暂的,但是却非常宝贵。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课件里演示的情境,谈谈你的感受,好吗?(播放课件)
三、活动总结:
上完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设计一:再谈对一分钟的感受。
1、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交流,现在再谈谈你对一分钟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出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可不能让它溜走呀!
活动设计二:看图画谈感受。
1、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分钟的时间同样是宝贵的,下面看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课件播放)
2、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认识。
活动设计三:读故事,受启发。
2、想想你平时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有什么打算?
活动设计四: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诗句。
2、这些格言就像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大家把他们制作成卡片。
4、学生制作卡片。
四、谈收获。
1、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收获。)
2、老师小结:同学们时间正如我们开始上课时说的谜语一样,我们真的要去珍惜它。最后让我们伴着音乐,在朗读《匆匆》中体会时间的珍贵。(课件播放。)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五
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过程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体会家庭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4、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会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2、懂得感激父母。
多媒体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诗歌《父母的疼爱》等)、亲情树及纸做的树叶、道具(爸爸用的茶杯、报纸等,妈妈用的围裙、毛衣等,孩子用的篮球、吃的食物、喝的饮料等。)、每人一张亲情卡。
1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小朋友,有一首歌,我会唱,你会唱,大家都会唱,这首歌唱出了每个孩子的心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音乐声起《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爱。齐读课题。
(二)回忆疼爱——亲情故事会
1、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
2、四人小组交流。
(三)体验疼爱——亲情表演会
每当我生日时……
有一次生病了……
有一次天突然下雨,而我又没带伞……
2、小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3、家庭剧场。教师随机采访。
(四)、深化认识,学会回报
在爸爸妈妈生病时……
在爸爸妈妈劳累时……
在爸爸妈妈忙碌时……
2、学生任选一个题目,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会怎么做?”
(五)深化情感,亲情绽放
1、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下面我们就用一首诗来表达一下我们对父母的一份敬意吧!(大屏幕显示《父母的疼爱》)
爸爸妈妈
你们是树,
我是树上的一片树叶、一朵花、一个果。
是你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你们的疼爱下,
我一天天快乐幸福地长大……
2、读了这首诗,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吗?请你选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在心型的亲情卡上。
(六)
此时此刻,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都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希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也做一棵这样的亲情树。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一件事,你就在大树上贴一片树叶、一朵花或一个果,争取早日让亲情树枝繁叶茂。最后老师祝大家在父母的疼爱下茁壮成长、天天快乐!孩子们,我们也一块儿来祝福爸爸妈妈:(生齐念)祝爸爸妈妈天天快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六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学生实态: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情引趣。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二、体验活动,感悟成长。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三、故事引路,深化认识。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四、学会感恩。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要工族劳动的艰辛,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尊重家乡以及我们身边的打工者。
3引发学生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要工族劳动的艰辛,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尊重家乡以及我们身边的打工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八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 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九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
1、初步懂得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的辛苦,要感激、孝敬他们。
2、初步养成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
3、学会与父母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
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
2课时。
1、小品表演: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
2、同学们自由交流后,相机揭题:与爸爸妈妈有冲突,可以跟他们谈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心平气和地解决,千万不能赌气。
1、出示课本内容:“我的心事”(听录音)。
2、提向: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先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爸爸,一人当滔滔,父子好好地谈谈心(角色可互换)。再汇报交流,请你把老师当爸爸,谈谈你的想法。
3、你知道爸爸对你有多大的期望吗?出示教科书范例:《画笔的故事》(听录音)。
4、师:当年奶奶希望爸爸好好学习,这也是爸爸对孩子滔滔的希望啊。
师:在家里你有什么心事?请你写在小纸条上,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其他三人帮他出主意,可以说说该怎样与父母谈心,最后全班交流。
1、你想成为孝敬之星吗?下面我们就要开展这样一次活动,首先请大家汇报课前一周的调查情况。学生自由交流,调查内容或调查小报告可以展示出来,随机选择几个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活动,例如:爸爸老抽烟,爸爸、妈妈吵架了,爸爸生病了,妈妈下岗了。
2、小组模拟活动:各小组白选(或自定)一个内容,分角色进行摸拟表演活动。
3、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4、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活动,知道了平时在家里要多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也要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及时告诉他们,做到心灵相通。
1、请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和收集到的“爱心留言条”: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并说一说与“爱心留言条”有关的趣事。
3、师总结:看来大家对“爱心留言条”已不陌生,它确实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调味剂,利用好它,会使我们的家庭更温暖。
1、比一比,看谁的“爱心留言条”写得好。
(1)小丽的奶奶生病住院了,请你代小丽写一份“爱心留言条”。
(2)星期二下午学校要放学晚一点,请你中午给爸爸妈妈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免得他们担心。
2、比赛开始,限时5分钟。
3、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评出前八名。
4、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设计更新颖、更漂亮的“爱心留言条”,别出心裁地把它放在父母能找到又有些意外的地方,给他们一份惊喜,效果必将出人意料。
1、师:其实孝敬父母的方法还有很多,谈心、撰写爱心留言条之外,还可以怎样做?说一句知心话,送一张爱心卡,画一幅画,写一首小诗,生活中给父母夹菜、倒茶、让座、捶背、学习上主动自觉,与父母一起写爱心日记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好方法。
2、出示《游子吟》,齐声吟诵。
议一议:哪一句最能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请摘抄下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通过向父母长辈赠送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下来。做好的先上来展示,还没完成的我们课后继续完成。
3、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师总结:爱心之家收到这么多礼物,老师会转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收到礼物后一定会很开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互相关爱,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同学们,站起来吧,让我们随着《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一起唱吧,跳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回你们的家吧,再见!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概括,并把要点写在大纸上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68~69页。提问:“超市还有其他的名称吗?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吗?喜欢去那里吗?经常去吗?”学生就图画和教师的问题自由发言。
3、将学生分小组。提醒学生要分别记录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推选发言人。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想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5、探究活动。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促使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额概括要点,说明自己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和学生一起将其与黑板上说列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发现?”
既要可定学生的.成绩,更要肯定他们的思考。
根据小组和全班讨论的结果,完成书70页“我的新发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1.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的学习时间表。
一、认识学习时间表
1.老师展示自己的一项才艺。
(2)老师进行才艺展示(如:朗诵、弹琴、书法等)。
2.看了老师的展示,你们想说点什么?
3.你们知道老师的这项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吗?(让学生充分地想像,说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4.教师:老师的秘密就在这里。(出示老师的作息时间表)你们知道吗,老师每天都是这样严格按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来做的。不论刮风下雨,也不论工作多忙,老师始终这样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要我说呀,老师的成绩全是这张学习时间表的功劳。
5.讨论交流:从老师的作息时间表里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如做事要有计划,要制定学习时间表等,教师适时点拨)
6.教师小结:学会有计划地运用时间很重要。也许,每一分钟都会给你带来快乐,带来收获。
二、小记者采访
1.教师过渡:在我们同学当中,有很多人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时间的主人,现在我们来一个现场采访。
2.教师现场采访一位学生。
3.教师提示:想一想,你觉得我们班谁是时间的主人,你准备向他学点什么呢。
4.学生之间互相采访。(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别人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的可取之处)
5.学生交流:通过刚才的采访,你有什么收获?受到什么启发?
6.教师小结:从采访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时间的主人、有计划地运用时间,就会有快乐、有收获。
三、怎样做时间的主人
1.教师导语:时间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怎样做时间的主人呢?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大讨论。
2.小组内交流,我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学生说出自己在安排和利用时间上的好方法,互相学习)
3.全班交流。学生充分发言,总结归纳。(如:按计划做事,做事不拖拉,今天的事今天做,珍惜每一分钟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4.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也知道了怎样做时间的主人,今后就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利用这些方法,做一个真正的时间的主人。
四、制定学习时间表
1.教师过渡:知道了怎样安排时间,你能不能给自己制作一张学习时间表?
2.教师再次出示自己的学习时间表,给学生以示范。
3.教师讲解学习时间表制定的要点。(如一天之中哪些时间最重要,可以用来干什么,等等)
4.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时间表。
5.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时间表,并说说自己这样制定的理由。
6.教师提问:你怎样执行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呢?(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坚持按照学习时间表学习,要严格按照计划表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事贵在坚持。为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一些适当的办法,如将时间表贴在床头,时刻提醒自己,等等)
五、总结
我们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表,下一步就要遵照执行了。希望同学们一定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学习,过一段时间老师再来检查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1、学生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两课时。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性。
第一课时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
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
学校最美的地方在()等。
4、教师小结。
三、开始制作
1、剪一剪
找张硬卡尺,剪成同学们自己喜欢的形状。
2、写一写,画一画
把同学们自己设计好的内容写上去,并配上图画。
3、涂一涂
涂上同学们自己喜欢的颜色,添上同学们自己喜欢的花纹,自己同样和相近的颜色不要涂在一起,会看不清边界。
师小结:这样我们学校的。名片就做好了,给自己的同桌欣赏一下你们的名片吧。
四、总结、拓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复习如何做名片,回顾一下我们找到了校园的哪些最美的地方。
二、让同学们理解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能为学校做的事很多
三、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发动同学们给教室扫扫地。
2、发动同学们给学校的花浇浇水。
3、班级的物品丢了,让同学没找一找。
4、班级的扫帚坏了,让同学们修一修。
5、让同学们谈谈还能想到什么好主意。
四、说一说
如果你是校长,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
(1)小组活动。(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提升、指导)
(2)在班上交流
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们还常常习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师建议,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