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斗争精神不强的问题通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斗争精神不强的问题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狠抓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纪监督,反腐败斗争呈压倒性态势。通过认真学习区委关于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和影响,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的相关文件精神,清醒认识到**严重违纪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践踏了党纪国法,严重污染了全市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党的事业,其流毒和影响极为恶劣。
1.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研究不透彻。主要表现在:有时把学习当做“软指标”,存在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学用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认识上求稳多、求进少,缺乏积极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导致行动上的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影响了工作创新能力的提升。
2.在廉洁纪律方面:能够带头严格执行廉洁纪律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败侵袭,时刻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纪律与法律的高压线,带头树立良好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但在抓早严防方面做的还不够,在从思想深处进行根本性的教育引导上做得还有欠缺,对照“严”的标准还有待加强。
3.在工作纪律方面:能够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各项工作纪律。但从严从细、从高从紧的原则坚持不够到位,在重点工作的抓小、抓细、抓实上做的仍不够,抓工作落实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布置、轻落实,重安排、轻问效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说与做、立言与立行等还有差距。
4.在生活纪律方面:能够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到生活的每个细节,注重弘扬家庭美德,严格家教、涵养家风,维护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但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认为只要守住“底线”、不踩“黄线”、不越“红线”,方向原则上不出错就行了。
对照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反思存在问题的根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对以上问题的根源和危害性,我对照做了深刻反思和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习抓得还不够紧。近年来,虽然重视党的理论学习,但是感觉个人理论学习时间还是安排不够充分,学习内容不够广泛,学习领会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到把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改造主观世界的有效途径,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不够深入系统,还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用十九大精神指导推动农村发展上下更大的功夫。
二是党性修养有所放松。有时认为自己党龄多年,党性修养锻炼那么多年,已经足够成熟、足够坚定,符合一名党员的要求,但片面认为干好工作是最主要的,党性修养是个人素质和品德决定的,只要平常注意就可以了,从而在党性锻炼上有放松,不能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与干部群众接触少,接受群众的监督少。这些问题,都源于自己平时加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不够强,党性修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三是纪律约束要求还不严。在工作中,能够时刻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心存敬畏,严格遵守、不越红线。没有严格按照“四讲四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纪律、制度缺乏敬畏之心。
本人坚决拥护党中央对**的处分决定,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和影响。**流毒和恶劣影响的危害及现实表现使我认识到:坚定信念是根本,强化责任是关键,加快作风转变是动力,严明党的纪律是保证。通过自我剖析,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也更增强了我改进不足、提高修养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针对自身查找和同志们给我指出的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加强: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品格。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工作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淬炼,树牢“四个意识”,把对党忠诚举过头顶、融入血液,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加强党性锻炼。针对理想信念淡化,党性锻炼放松的问题。我将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恪守职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勇于化解难题,不松劲、不懈怠、不拖拉,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斗争精神不强的问题篇二
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它既为打赢这场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又必定以它的深刻内涵而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当前,认真研究和分析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经历过程,以及在这场斗争中获得的经验和启示,充分挖掘和利用在抗疫情斗争中展现的丰厚德育资源,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成为我们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直以来是我们的独特优势。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举全国之力,组织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组织26个省份对口支援,19个省市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将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倾斜。各省区市步调一致、统一行动,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及时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打造了一张严防死守的天罗地网,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防控局面。这种举国体制下的同仇敌忾、共克时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令世人动容。
(二)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
严峻疫情让很多地方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这种状态下需要有非常举措、超常规做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奇迹般建成并开始集中收治,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具有战地色彩的十余家方舱医院迅速开设,实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新创举。一声号令,迅速集结,毫无怨言、毫不犹豫,这种作风、姿态和速度让世人惊叹。
(三)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
中央确定“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战略策略,堵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链至关重要。为顾全大局,一座千万级别人口的武汉被“封城”,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这一需要巨大政治勇气的决断,展现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局部的奉献是为了全局的安稳,这是一种代价,也是走好下赢“这盘大棋”的关键一招。为了疫情防控大局,14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宅”在家里,以一种特别方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病毒“魔鬼”袭来,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这一群群和平年代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有的身患绝症,却不下火线;有的倒下了,战友同事抹去眼泪接着上;有的家人感染或病了,也无暇顾及;有的推迟婚期上“战场”;有的单车骑行找“部队”;有的夫妻双双上阵等等。他们誓死不退,不胜不休,以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抗疫一线。
(五)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
疫情暴发时,人们难免惊慌、恐惧、焦虑和担忧。然而,党始终是中流砥柱,党的坚强领导一直是定海神针,制度优势日益彰显,还有那一面面高扬的党旗、一个个救死扶伤的“勇敢的人”,他们是主心骨、定心丸和保护神。随着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好推进和拓展,人们心里都越来越有底了,“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成了社会心理主流。人们学会了在方舱医院跳广场舞、练太极,躺在病床上竖大拇指鼓劲加油等等。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这是响彻华夏大地的铿锵心声,亿万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心,向着胜利进军。
(一)抗疫精神能促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新时代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抗疫精神则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化、现实化。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在抗疫斗争中正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充分发挥了巨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实现了人、财、物的高效配置,使我们的国家在疫情的险风恶浪中坚如磐石、岿然不动。二是科技强国。在这场斗争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用科学防控疫情已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三是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大学生从这场亲身经历的风浪和考验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抗疫精神使大学生亲身感受了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作为当代中国人民精神支柱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代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抗疫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现实发展,它正如我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一样,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适时地增添了新内容,并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永远成为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经受任何挫折打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坚强的精神支柱和神奇力量。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的袭击,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面貌。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勇气和毅力,顶住了层层压力和风险,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护网,并以极大的热情和爱心回报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保护。从某种意义来讲,经历疫情是对一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和磨砺,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抗疫斗争,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经历,难得的磨砺,更是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现实“大课堂”。大学生在抗疫斗争中展示出的良好风尚,必将为其全面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奠定扎实的行动基础。
(一)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坚强凝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的民族精神的支撑。抗疫实践再次证明,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然要面临大量的外部压力和自身困难,甚至还要伴随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战胜各种压力、困难和风险。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庞大、持久的综合性社会工程,学校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神圣的职责,我们一定要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并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
(二)研究科学方法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此次疫情危机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和行为都经受了重大考验,同时也显示了我们过去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对我们的启示重大,一次次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都对大学生提升道德素质和弘扬民族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后我们要善于抓住历史契机,寓教育于活动中,设计规划一些能够感染人、凝聚人、鼓舞人的特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整体素质。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敢于迎接各种挑战,敢于面对各种风浪,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品格,锻造精神。
(三)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引导广大青年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