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优质1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二十三年弃置身。2.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怀念故友的心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蕴含发展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4.诗中表达诗人坚定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二《过零丁洋》
5.诗中作者回顾自己一生的句子是:
。6.诗人运用比喻修辞表现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7.诗中表现文天祥为国捐躯的爱国热情(愿意以死明志)的句子是:
,? 8.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
9.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是范仲淹“
10.词中蕴含自然哲理的句子是:
。11.词中表达良好祝愿的句子是:
。12.描写月亮的句子
。四《饮酒》
。16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使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乐趣的诗句是:
。17描写自己居住环境安静的诗句是:
。18对全诗内容进行总结的诗句是:
。五《行路难》
19诗中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20诗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的句子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4用
。两句,既表明诗人的许多理想都因权贵当道而阻塞了出路,也暗点诗人企盼终有一天能得到重用的心情。25表现自己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自信的名句是:
。(常用于勉励别人)六《小石潭记》
26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27文中体现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8文中揭示作者游览心情的一句话是:
31文中反映滕子京政绩的一句话是:
。32文中描写岳阳
楼
全
景的句
子是:
,,。33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34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35文中体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36文中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3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38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但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千古名句是: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难读,生字多)
(3)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流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多音字“间”的读法并组词,理解间隔的意思)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脱鞋绾裤,理解绾的意思)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必须(脱鞋绾裤)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并再次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自主寻美,体会情感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听要求: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注意多音字“行”的理解)
a、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还有几个新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我们来读一读。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呢?(生自由回答)
b、我们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老师读后面的,你们读“紧跟上去”。明白了吗?试一试。(读时速度渐快)
c、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依次解释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并有感情的读。
2、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谦让)
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并请同学上来表演这个情景体会这一美好品质)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人们又会怎么做?(抱着小孩的妇女、帮她把孩子抱过去)
2、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家乡人的美好品质。其实会有很多很多人来走搭石,尤其会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走搭石。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来走小溪边,家乡人会”这样的句式写上一两句就可以了。
看到这一道道风景,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搭石、赞搭石吗?(他还赞美了家乡人的美好品德)所以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师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能从平常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吗?请把它写下来,注意把小事的细节写清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睡来读一读。
小结: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 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次序 时间 作者见到了什么 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 “卧”?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齐读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四: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上月出的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发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海上月出的壮观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月升月落,月缺月圆,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领略的却是我们这些平原上的孩子很少见的海上升明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跟随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上月升那奇美的景色。(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解释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题,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还要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色?
3、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海上夜来月出,皎月当空那动人景观。现在谁愿意用你真情的朗读带我们大家再次走进大海,走近明月,然后说一说观后的感受。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根据阅读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理由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2、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查找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并把这些诗词写在积累本上。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读课外读物中《明月情思》,读后谈谈收获。
4、课后在读一读课外读物中《故乡月光》一文。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了海边,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海上月升初的绮丽、辉煌,另我们陶醉;月升后毫无纤尘之境,另我们感叹,真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style="color:#125b86">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牛奶
图画画图
蜜蜂蜂蜜
牙刷刷牙
水池池水
山上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三、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那大义凛然的行为,那掷地有声的语言,那慷慨激昂的神情,无不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第1段用简短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邓世昌。第2段讲了甲午海战爆发的时间和地点。第3~6段详细刻画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英勇杀敌、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第7段歌颂了邓世昌的英雄行为,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敬佩之情。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的心随激战的变化与发展而被牵动着,无限的敬意涌动心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3)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4)学生齐读课题。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6)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7)边读边做记号。
(8)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4)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5)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七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1)引导学生质疑。(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