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一
摘要:文章結合农村教育的现状,讨论了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支持;注重理念先行思想;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城市教师对农村小学的支教力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资金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城乡教育硬件设施差距逐渐缩小,但农村小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扎根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就实际工作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一)办学资金不足
农村小学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某中心小学2007年取暖问题为例,财政补贴取暖费为5000元,一吨煤的单价为580元,大约购买9吨煤。该校有7个教室、11间宿舍、1个供水茶炉,一个冬季可用煤18吨,缺口9吨,短缺资金5000多元。学校只好从办学经费中补贴予以保证取暖和供水,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导致学校资金越来越紧张,办学条件不能很好改善。办学经费预算过低,教师培训、学校办公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二)师资缺乏,生源流失加剧
随着城市教师的择优录取与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优秀教师走进了城市,农村小学教师资源流失情况加快。农村小学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业任课教师缺乏,教师多为兼职,许多学校出现教学设备只是摆设的现状。此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了县城,子女随其父母也进入了城市,农村生源大幅减少。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教师自身学习意识不高,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忽视自身学习,缺乏创新意识和外出培训机会,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总认为自己持有的学历足以应对小学教育,而没有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追求分数,而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1]。
第一,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支持。面对现阶段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各学校应努力工作,争取各界力量,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创新发展,使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认同学校发展前景。第二,注重理念先行思想。教师要转变教学只为升学服务的教育观念,培养其现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指标考核学生水平的质量观,转变只有成为大学生才是人才的人才观。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培养其成为不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第三,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充实自己。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作风仪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此外,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行为、素养、仪表、气质等方面的提升,对学生要保持爱心,时刻关心,增进师生关系。第四,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由于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不同,培训模式也应多元化。在培训教师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个性化培训,因材施教,使培训具有独特性。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培养。指导师应认真分析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两年期限的培养计划,计划中要涵盖个别学习和指导的方案,日常的教学咨询及课题研讨,努力挖掘学员潜在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在青年教师方面,学校应坚持“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的培训原则,引导、安排青年教师一起上课、听课和评课,并做教学后记,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取的有益信息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三是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培养。安排远程专干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可选用个人辅导和集体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尽快掌握远程系统操作技能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第五,加强城市教师对农村小学支教力度。要缓解城乡教育差距,就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支教工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精心挑选属于精兵强将的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小学中,要确实将支教人员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农村学校教师,使教育共同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前路漫漫,需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正视困难,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去撑起农村小学教育的蓝天。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二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小学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小学教育作用与教育反思
摘要: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教育都非常的重要,其是学前教育的过渡阶段。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身体和心理等条件最好的发展阶段便是在小学时期。
因此,学生的一生都会受其的影响,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阶段从这小学就必须开始。
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时机存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尽可能的在这个阶段将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够提高。
文章将围绕小学教育在当今时代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状反思后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质的初步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
因此,学生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主要是在小学教育的时期。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由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也就会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识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个高年级的教育过程中。
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上风,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其最为基础性的阶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生存的发展。
因此,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学时代积累的知识来奠定基础。
如: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并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学资金雄厚的学校都会聘请有外教,这样学生从小学就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单词和良好的口语能力。
自然科学能够提起小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知识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个性
闪光点隐藏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特质的不同闪光点自然不一样,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将这些闪光点发现,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发,使得独有的特性能够在学生身上形成。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和意识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他们对事物和知识的认识能够从具体过渡到抽象,由复杂代替了简单,不断的提高了他们在推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于将小学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教授他们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根据现如今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还有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在认真进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不仅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的挑剔,还加大了小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其变得有趣生动,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学游戏,增加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学习效果,促进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思想发育在小学生阶段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将班级文化角科学合理的布置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安置一个专门的书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有趣的杂志和图书,有专门的板报能够提供给学生自行发挥,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动手写作能力,并养成看书读报的好习惯。
可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将良好的品德养成,帮助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笔者了解到,有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很多认知都缺乏,教学知识没什么难度,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而这是一个误区,小学生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识,小学教师必须充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沟通关系的建立
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都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将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起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能够将师生的关系拉近,在将小学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学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夯实的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是小学教育时期,其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等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将他们向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学校具备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必须丰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特性,需要都满足到。
教学模式应当灵活多变,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应当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良好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完成。
作者:沙垒单位:山东省临清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2]何洪涛.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三[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v.22;no.9306:32-36.
[3]何洪涛.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性质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一[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no.9104:85-88+91.
[4]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5]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仍然没有失去其价值。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非常必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德,提高思想文化素质。
但是,当前小学教育在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在此探讨小学教育和传统文化二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增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实践
受到市场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尤其体现在初级教育中。
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少,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被忽视,许多年轻的一代已经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认知,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新一代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国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向他们渗透我国优秀的思想和传统,使自古以来就滋养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并继续发挥其永恒的价值,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小学教育能够具有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和现代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着发展目标不明确,教育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众多的优秀美德,育人是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核心要求。
在小学教育中增强美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我国教师在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尤其对于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来说,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提供科学的育人目标和培养路线,使小学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都能够围绕科学的目标来进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
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他们求知欲很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往往并不能满足他们探索事物的心理需求。
最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的提高。
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思想,我国自古奉行“知书达理冶的教育理念,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他们学习我国传统礼仪,提高人文素养,帮助改善日常行为和习惯。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
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非常信任教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是无可超越的权威,这有利于教师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然而,有些小学教师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太了解,或者关注点并不在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偏离了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向,甚至使小学生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这显然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增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效果的途径
第一,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阶段做好经典文化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一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注重教学方式的选取,避免盲目的灌输式教学。
首先,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筛选和备课工作,选取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同时通过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步骤使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同时可以创新讲授方法,利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
第二,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
我国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学习资源。
网络上的传统文化信息十分丰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资料,也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丰富的知识来完善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为小学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的提高。
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重视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选取,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习内容,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作者:李彦臣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六台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三
摘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数学语言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语言;数学能力
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经过多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西方教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逐步向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然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普遍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素质教育与数学语言的结合,以便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和普及。
一、克服旧模式的制约,构建新的教学新思维
1、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创新。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不断抛弃旧的、不适应当今教学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语言,同时不断归纳、综合所了解的国内外教学理论和教学新动向,以先进的数学教学语言代替落后的语言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发展,因为数学教学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要发展、知识要提高,离开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而当今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何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以及对当今各类学校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观摩,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为原则去备课和教学,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只好成为被动的听课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这应该说是教学设施的一个很大改进,但是,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并没有把多媒体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相结合。媒体只不过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试题,观看那么多的试题,学生是无法运用和理解的,因为学习游泳的人必须下水,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游泳,学习开车的人必须亲自掌握方向盘才能学会开车,那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尝试,亲自动手才能够学会小学数学技能的表达及语用方式。而在无条件配备多媒体的学校里,我们发现教师太辛苦,经常会听到教师的喉咙都讲的嘶哑,一黑板一黑板的写,写了擦,擦了写,这是很多学校存在的现象。所以这便构成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技能的必经之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概念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learner readiness)和数学语言意识程度(math language awareness)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或质量。数学教学是一种概念理解、信息传递和言语交际的行为,从数学教学研究的规律性出发,数学语言应当与社会语言、思维、世界观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学就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用途和价值。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小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概念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尽量避免形式分析和抽象语言,应尽量展示直观的形象,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突出主体的参与作用,以主体为中心,培养学生主体思维的能力,情感思维,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数学教学与语言意识密切相关,因为数学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关于认知与人的个体、集体、道德和认识论等相关的一门学问。在论及语言时,silverstein强调了语言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把语言意识形态定义为几组由使用者完全表达出来的关于语言的信念,作为感知的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解释。heath (1998)则强调语言意识形态的社会层面,认为它是一个组织所持有的关于语言在其社会成员的社会经验中的一些显而易见的观点和目标。irvine(1989)也指出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和语言关系的文化系统,同时还包括道德和 政治的利益(洪艳青、张辉,2002)。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语言、社会、道德和环境等等方面。
二、素质 教育应体现学生能力的 发展
1、以任务型教学引领课堂活动过程。典型的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是任务型教学。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途径,它基本上反映了教育专家和心 理学家对教育和教学的最新认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就是基于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思想的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不再以知识点的教学为主要内容,也不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罗列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能够执行或完成的各种任务,比如通过运算信息、根据指令操作、通过讨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某一事情进行决策等(程晓堂,2004)。任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需要设计任务与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确所接受信息的实际用途,而且更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而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的发展,而落后的教学理念阻碍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教学实践又为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依据和证实。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学一方面依照教学大纲来实施教学的,教学大纲是教育者依据某种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所做的规划,但是在教学中决不能机械地理解教学大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论,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知识运用的机会,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小学数学能力和水平,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对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四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乡镇小学教育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乡镇小学教育事业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对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进行透彻的了解,才能够寻求有效的办法来对乡镇小学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本文就是通过对乡镇小学的实际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小学;教育;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通过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生。
1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
1.1乡镇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人才:由于乡镇客观环境比较差,很多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并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乡镇来工作,导致乡镇小学教师比较稀缺。同时通过对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调查发现,在乡镇小学中,女教师的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成为乡镇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青年教师的比例比较低,这也就表明乡镇小学缺少新鲜元素,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老旧一些。还有在乡镇小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是高中、中专或者中师,极度缺乏高学历的专业师范人才。除此之外,由于编制的问题,有一些学校只能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低、稳定性差,并且这种流动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
1.2乡镇小学资金匮乏,教育设施落后: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乡镇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小学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乡镇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去进行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小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桌椅,更别提广阔的操场和辅助教学的教学器材了。
1.3乡镇小学教师一兼多职,影响教学效果:由于乡镇小学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教师资源缺乏。因此,无法做到每个科目都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所以在乡镇小学中一名小学教师往往同时身兼多职,除了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同时教授几门副科。例如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可能同时还教思想品德课和音乐课等。
2关于乡镇小学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2.1学校与乡镇政府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支持:对于乡镇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本地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乡镇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首先乡镇小学要对原本破旧糟糕的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为小学生创造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操场,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其次,学校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来,在每个班级安装投影仪并为每个教师配置电脑,它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所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视觉、听觉于一体,能够刺激到学生的神经,为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水平。
2.2引进高学历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乡镇小学存在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环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小学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来校教学。因此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薪资福利上一定要保证其优厚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其高学历人才的津贴补助,以此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在乡镇小学进行教学,还有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给予正式编制,不要迟迟无法转正,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乡镇小学工作。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乡镇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辞退,以保证乡镇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对于聘用的代课教师,要考量其教学水平是否专业,教学责任感是否强烈,如果代课教师在校代课期间表现优异,那么学校就要考虑适当给予代课教师转正的名额,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避免流动性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他们安心执教。
2.3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在乡镇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几职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教师和非专业的教师,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乡镇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五
一年级是学生的入门阶段,孩子们爱说话、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新的课程,还得复习旧内容,因此一年级教学并非那么简单。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导语;直观;习惯;游戏;竞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他们开发更合理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语吸引学生。
如:计算5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考老师”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然后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成为有效的求知活动。
由于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东西会更有兴趣,所以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掌握数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听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决定着他们接受知识的多少。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对听讲十分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听讲的学生予以眼神暗示。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单纯,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更好。
一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的思维。教学中要使用更加多样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分神,把精力投入学习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讲习惯。
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美妙,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热情,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
游戏活动可以增加教学的愉悦性、表演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中激发潜能、获得快乐。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准备,有机地结合教学与游戏活动,使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比如,教学识数的时候,组织学生击掌合数、找朋友、说对口令等,让他们自主地参与活动与学习。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争强好胜,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因此,可以采用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给学生抢答,答对一题就奖一朵小红花,然后根据小红花的数量评出班级小明星。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按照得分的多少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和学生。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竞争,使他们在感受学习快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初阶段,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中,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奥秘。
[1]耿俊海。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2(4)。
[2]庄月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3]刘伟。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2(4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六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
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
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
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
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
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
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
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
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
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
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
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
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
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
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
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
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
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
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
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七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感、优秀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与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在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高素质教师。
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即: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学习心理学、开设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堂教学技能、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外教育名著选读、专业论文选读与写作、教师口语、教育政策与法规、汉字书法与训练、美术基础、音乐基础等多样化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师职业。
就业岗位: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英语教师、小学语文老师、学习管理师、教育咨询师、小学数学老师、课程顾问、初中数学教师、初中英语教师、小学英语老师等。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八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学生管理的重视程度。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现代小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学模式中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应试教育进行。但是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被忽略的状态。
多数教师认为成功教学的标准就是实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保障,但是学生教育教学上的管理工作不能获得理想中的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阻碍。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处于一种主体的地位,课堂教学质量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能力。
现阶段多数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水平不高以及思想陈旧的现象,尤其是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不能科学运用现代化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种刻板的印象。
(一)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教学中不足的改善,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首先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不断提升,这是促使小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合理性保障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并且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结合实际以及学生需求,实现对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小学教师必须注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心灵上成为学生的朋友,为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生会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相当强的好奇心,在心理上也会渴望得到关注与表扬。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过程中,可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促使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充分调动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大脑潜能方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并且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行为习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身作则,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在课后,小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新闻中和书本上先进的人物和事件为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坚持依法治校
,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
2.以人为本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
[2]李永忠,李坊银.鉴往知来革故鼎新-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尝试[j].江西教育,2007(11)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九
2、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4、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5、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6、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8、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9、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10、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1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1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1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14、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16、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7、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18、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19、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20、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21、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22、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23、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24、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25、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26、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2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28、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29、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30、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31、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3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33、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4、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35、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6、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7、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9、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0、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4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4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4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4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4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47、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48、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49、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50、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51、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52、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53、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54、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55、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56、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57、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5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5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60、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61、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62、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63、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64、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65、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66、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67、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68、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0、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71、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72、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73、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74、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75、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76、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77、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78、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79、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80、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十
素描基础课是大学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也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不仅影响了素描基础课的落实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绘画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升华学生的美术鉴赏力。然而现阶段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普遍存在问题,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质量也因此一直未能“尽如人意”。
(一)教学的模式过于呆板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至今仍然束缚着我国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很多教育者习惯于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工作。正因为此,大学美术素描教育的重点被落在了观察能力培养、表现物体形象两方面。虽然此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夯实绘画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重要技法,但是此种教学手段非常的呆板,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所涉及的面也非常的狭窄,因而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的练习很难全面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安排缺乏灵活性
对于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方面会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安排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从整体角度看,这种课程安排有着较为清晰的目标,有益于教学工作按部就班落实,然而,这种课程安排也局限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教育者无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加之很多课程内容相对较多,然而学校方面安排的课时可能根本无法保证教学所需时间,这就使得美术素描基础课程的安排严重缺乏灵活性,难以帮助学生领悟素描教育的内涵。
(三)个性教育需求被忽略
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然而传统教育以模板式教学手段落实教育工作,学生被当作模板雕刻,完全没有依照自身意愿发展的平台和途径,很多大学美术素描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识过深或是过浅,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容易扼杀学生的艺术天分。此外,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学需要目标,但并不是说完成了某一个目标就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的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而这恰好是现阶段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所难以提供给学生的。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
素描基础课程教育一直在发展,然而很多教育者一直沿用着“写实画法”的教学模式,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打破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外国艺术学院的相关教育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可以将素描基础课程教育分割成三部分,从明暗素描、结构素描、人体素描三个角度出发,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帮助学生感悟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而形成自身特有的创作风格。
(二)灵活化课程安排
首先,教育者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方面的课程安排工作,将教学需求与课程安排相结合,尽可能地妥善安排课时。其次,教育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例如,可以基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讲授基础性知识,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将教学内容前置,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落实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教师教学工作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指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师教学工作的个性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打造具备自身属性、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如以素描工具为载体的素描基础课教育模板、以风景素描为对象的素描基础课教育模板。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贯彻落实“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制约学生的发展,而是能够鼓励学生在不断的比较、思考中发挥自身的天赋,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创作风格。
综上所述,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关系密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之予以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教育者应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学,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发展自身的教学,优化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质量,为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十一
:科技带给了人类社会方便和快捷,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写信息,这是现代社会最明显的标志。但是这种改变降低了人们的书写能力,这一现象在小学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写字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推动小学生写字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写字能力;培养
写字教学实质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识字、写字学习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写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新课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因此在写字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这一改革措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写字方式的正确与否是提高写字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小学写字教育中应当明令学生明确写字方式,写字方式不不仅包括写字姿势,还包括握笔方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写字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字意识,并逐步的教授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汉字的么里,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此时学生会主动的进行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单单会影响字体的美观,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建行造成影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可以预防近视,锻炼身体协调性,还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写字姿势,教师可以举办班级内部的比拼比赛,选出姿势最标准、正确的学生作为班级的学习标兵,从而培养学生对保持正确写字姿势的兴趣,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
写字方法。
写字方法不但包括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还包括写字的态度。其中握笔姿势的教育和书写专注度的培养是小学写字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保证握笔姿势的正确才能确保运笔流畅有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最强、活力最充沛的阶段,因此在学习写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出现分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则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写字方法的传授。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系统的讲解写字方法,利用图片以及视频令学生清楚形象的了解正确的写字方法,并且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更能够令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写字的兴趣。
创新写字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写字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写字习惯以及对字的记忆。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更加多元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联想记忆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撒”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人需要利用手去撒东西,因此这个字左边是提手旁,这种方式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写字虽然要重视一些规范,但是不断的练习也是写好字的重要一步,只有足够的练习才会使学生的写字能力不断进步,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一步,适度的联系会使学生写出更加漂亮的字体,同时这也会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
有效利用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课后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且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往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看课后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的写字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化学生的写字能力。
协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写字习惯。
通过课堂与课后时间加强学生对写字的练习,家长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启蒙老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也重视起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或是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交流,令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加强课后监督,避免学生在课外时间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家长与教师的一起合作,能够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的写字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并且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重视写字这件事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写字时间,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行锻炼。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忽略培养学生写字能力这件事,往往教师书写占主要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要增加课上写字教学的时间,这样教师也会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同时也在意识上为学生阐述写字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强化对写字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学方式也成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做的事,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当然也需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要以身作则树立教学的威信,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写字能力的重要性。
拉近同学生的关系,和学生交朋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令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写字学习,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活跃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学习写字的经历和故事,而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在师生间建立密切联系,还会令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更好的完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加写字相关活动。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巩固知识并发挥知识应有作用,写字教学也不例外。想要真正令学生掌握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出了需要教师的教育指导外,还需要各类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可以举办各类写字比赛、写字活动,如此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令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写字水平。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无法发现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此一来,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令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令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需要注重对汉字结构、写字顺序、规范书写的教育,令学生树立正确、认真的写字态度,并要求学生在写字时用笔正确、运笔有力、专心致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写字能力,这是小学写字教学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1]毕小燕.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3(9):183.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十二
摘要:学习语文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上的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施之中,尽管以启发思想和教导语文知识为目的,为之后学习更多更好的语文知识打基础。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保障,教师始终是以教学为中心,这样的结果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就沉闷枯燥。对此,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一定要创新,朝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分析能力的方向发展。以下就是笔者针对实践性教学提出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育中,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实践性教学水平,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一定要在教学之中贯彻始终,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育之中专业性实践教学的发展。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笔者在教学时安排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段、分组朗读,变化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尤其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在学生讨论思考之后,可以让他们自由的试读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同时在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之中思考南沙群岛是怎样的,不仅给所有的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也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确保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意识决定行为,想要在实践性教学之中有所创新,就需要教师教学时有创新意识、创新手段,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重视专业性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学科综合性很强,同时也要求实践性,而现实生活中相对来说,语文的教学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想要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教师需要在实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创设实践性的学习环境,营造学习的氛围。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谈迁在逆境之中不屈不饶,意志和信念都很坚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懂得拥有坚定信念,生活才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的人物事迹,这样课文内容和实际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和重要性,让所有学生都做到有感而发,这样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将课文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透过生活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当潜能被激发,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实施多样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且在这之中还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保证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比如,蘇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进行教学时,本来书中只是讲了送给小男孩的一本故事书《鲁滨逊漂流记》,并且简单介绍了故事以及其中的精神。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后写读书报告的要求给班级办个读书推介会,遵照课本中“书的由来”“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这三块让学生练笔的同时,通过演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又比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之中也可以举行诗歌诵读比赛,这样就能让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也能够在此显现。简而言之,想要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在实践性教学进行创新,必须做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展开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并不能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好办法,所以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只有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策略,才能够培养出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子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
[2]张赛琴,裴海安.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内容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8(30).
[3]唐婉.寻找熟悉的陌生——小学语文“陌生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28).
[4]潘文清.基于小学语文素养的电子书包“三导三学”习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8(09).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十三
摘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数学语言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语言;数学能力
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经过多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西方教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逐步向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然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普遍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素质教育与数学语言的结合,以便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和普及。
一、克服旧模式的制约,构建新的教学新思维
1.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创新。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不断抛弃旧的、不适应当今教学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语言,同时不断归纳、综合所了解的国内外教学理论和教学新动向,以先进的数学教学语言代替落后的语言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发展,因为数学教学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要发展、知识要提高,离开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而当今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何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以及对当今各类学校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观摩,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为原则去备课和教学,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只好成为被动的听课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这应该说是教学设施的一个很大改进,但是,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并没有把多媒体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相结合。媒体只不过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试题,观看那么多的试题,学生是无法运用和理解的,因为学习游泳的人必须下水,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游泳,学习开车的人必须亲自掌握方向盘才能学会开车,那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尝试,亲自动手才能够学会小学数学技能的表达及语用方式。而在无条件配备多媒体的学校里,我们发现教师太辛苦,经常会听到教师的喉咙都讲的嘶哑,一黑板一黑板的写,写了擦,擦了写,这是很多学校存在的现象。所以这便构成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技能的必经之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概念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learnerreadiness)和数学语言意识程度(mathlanguageawareness)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或质量。数学教学是一种概念理解、信息传递和言语交际的行为,从数学教学研究的规律性出发,数学语言应当与社会语言、思维、世界观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学就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用途和价值。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小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概念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尽量避免形式分析和抽象语言,应尽量展示直观的形象,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突出主体的参与作用,以主体为中心,培养学生主体思维的能力,情感思维,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数学教学与语言意识密切相关,因为数学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关于认知与人的个体、集体、道德和认识论等相关的一门学问。在论及语言时,silverstein强调了语言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把语言意识形态定义为几组由使用者完全表达出来的关于语言的信念,作为感知的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解释。heath(1998)则强调语言意识形态的社会层面,认为它是一个组织所持有的关于语言在其社会成员的社会经验中的一些显而易见的观点和目标。irvine(1989)也指出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和语言关系的文化系统,同时还包括道德和政治的利益(洪艳青、张辉,2002)。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语言、社会、道德和环境等等方面。
二、素质教育应体现学生能力的发展
1.以任务型教学引领课堂活动过程。典型的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是任务型教学。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途径,它基本上反映了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对教育和教学的最新认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就是基于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思想的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不再以知识点的教学为主要内容,也不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罗列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能够执行或完成的各种任务,比如通过运算信息、根据指令操作、通过讨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某一事情进行决策等(程晓堂,2004)。任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需要设计任务与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确所接受信息的实际用途,而且更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而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的发展,而落后的教学理念阻碍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教学实践又为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依据和证实。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学一方面依照教学大纲来实施教学的,教学大纲是教育者依据某种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所做的规划,但是在教学中决不能机械地理解教学大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论,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知识运用的机会,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小学数学能力和水平,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对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十四
优势:很容易培养自己对待事物的兴趣,爱好广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会持怀满腔热情的投入。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不错,学习成绩不亚于别人,各样的课余活动也少不了自己的身影,在英语方面有着一定的功底和很大的潜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很快的理解,接受知识;劣势:没有能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要么就是几个很要好的朋友,要么就是一个没有朋友也没有,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所以时常的会感到寂寞,而空虚……做事情喜欢单独做,而不意愿的去邀请别人,渴望一种属于个人成功的成就感。生活有时没有目标,没方向,总是在茫然中虚度时光,不能很好的有效率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一)家庭分析
优势:在亲人的心里是一个懂事而聪明的孩子,有着亲人们的关怀与支持,特别是父母在我身上寄托了很高的厚望,将他们一身的心血都投资到了我的身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劣势:有点骄傲,当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就自我满意,做事情有些急躁,不能冷静的思考问题,所以都那么大了,父母对我做什么事还是不怎么的放心,自我控制能力差。
(二)朋友、老师、同学分析
优势:具有一定的个人能力,不落后与其它同学,有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基本能做到老师的要求。劣势: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去,积极主动性太差,有点的害羞,缺少与老师主动交流的机会。
机会:利用大学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主动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真正的将自己能力展现出来,在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向老师同学证明我的英语水平。生活上不让父母担心,也向他们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威胁:大学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关系也十分的复杂,感觉同学们都在向我远去,是我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还是他们在冷漠我,我得去思考!
总体目标: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一个电脑高手。
阶段目标:21~22岁将理论知识学好,将基础打牢;22~25岁在专业科目上拔尖,取得一定的成果;25~32岁,运用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打拼,创造属于自己是空间,属于自己的财富;38岁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自己做董事长。
学习目标:大三之前过全国英语的4、6级的考试和计算机四级考试;毕业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然后一鼓作气攻读研究生,并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家庭目标:26~28岁结婚,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努力构建一个温暖的家;35岁之前要拥有车、房,40岁要赚足足够的钱,养老婆孩子,好好的孝顺父母长辈。
健康目标:经常锻炼,要拥有强壮的身体,还有就是家人也健康平安!
个人理念: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何时博,我们要抓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过得有意义,一定要让自己有限的年华里有所回味。一个人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而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着。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在于奋斗!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篇十五
摘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学生示范。在班级活动中,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平时多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最后、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这个规矩不能有》《闻鸡起舞》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捕捉生活事例适时引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一些言行往往会出人意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加以规范。比如,在课外活动中,发现学生手里拿着树叶、树枝在玩,于是我在上课时,拿着光秃秃的树枝告诉学生,我听到树枝在“呜呜”地哭,你们听到了吗?那么,树枝为什在哭?学生十分好奇,树枝还会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诉我,她离开了妈妈。他还告诉我,它再也不能为我们挡风遮雨、乘凉了,它非常的伤心。同学们,摘叶子,折枝条使它们受到伤害,它们能不难过吗?那你们摘过树叶、折过枝条吗?”一阵沉默后,我让学生就这一件事件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讨论中,学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爱护它们,从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机遇,适时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生活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五、表扬激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及鼓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它可以起到规劝后烧法生活不发生不道德行为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