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一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二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激趣导入:2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
核心问题:
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
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
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老师:这句话怎么就能够看出来观潮的人很多呢?
学生1:“人山人海”就是形容人聚集的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多。从“昂首”“望”“等着”“盼着”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焦急的等待着,对钱塘江潮非常期待。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对钱塘江潮的描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的?
学生5:
老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学生5:
总结归纳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整篇文章,结合单元导读说说作者为何要写钱塘江潮?
学生:、
老师:是的,是为了写钱塘江潮给人的震撼,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拓展延伸
老师:其实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美丽的杰作(此时,教师ppt出示各种世界奇观,最后一张上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引导同学们去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欲望)
课后作业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有三个任务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五遍,并造句。
2、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问题《观潮》
1、潮来前:
2、潮来时:
3、潮来后: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三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四、教具准备
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学生从时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运用上。
一、让“读”占“鳌头”
语文教学大多是通过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把潮水的声势浩大读出来。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1、加强指导:
教给学生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2、充分感悟:
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应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进行。
3、保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朗读后,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评判,要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该生朗读的优缺点,不仅注重横向的比较,更要注重纵向的比较,对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激发竞争心理:
开展朗读比赛,教师给学生诚恳的评价,并给学生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励变成学生内在的竞争动力。
5、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朗读的情境,如表演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朗读的乐趣,视朗读为一件乐事。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四
本文开篇一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句总括全文,作者正是从“天下奇观”这一视点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可以说,“天下奇观”辐射全篇内容,而全篇描写无不映照“天下奇观”。怎样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获得真切而又生动的感受,就成教学中所必须致力解决的难点了。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海塘大堤上观潮的人;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上的景象。
师:课文开头是用一句话来总起下文的。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
生:我读懂了一点——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它历史悠久。
生:这句话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
师:根据何在?
生:钱塘江大潮既然是“天下奇观”,当然举世闻名啦!
师:这样理解很有道理。“天下”是什么含义?能用“天下”这个词说句话吗?
生:黄山奇石,天下闻名。
师:我们来把这一段一道读一读——
生:(齐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钱塘大潮天下奇观)
(指名一生读)
师:这段课文有几个句子是写观潮的人的?
生:“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生:他说得不全。前面还有两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学生小声议论)
师: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想到一点就谈一点。
生:“人群”“人山人海”都是形容观潮的人特别多。这么多的人来观潮,说明钱塘江大潮一定很好看。
师:很好。请继续发表意见。
生:涌潮是午后一点左右才出现的。可观潮的人一大早就涌上了海塘大堤,说明大家对来观看钱塘大潮向往已久,心情非常迫切,早点去,可以占一个好位置,能看得更清楚、更过瘾!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六
乌鸦喝水教案(第一课时)
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武晓飞
一、教学目标:
1.随课文识字,认识5个四会字和2个二会字。理解“终于”和“渐渐”。2.认识一个新偏旁:手字旁;会写看和渴。
3.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理清课文脉络。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板)、光盘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小乌鸦爱妈妈》歌曲中一句话,请听武老师说两遍。说完以后请小朋友重复一遍,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2)小乌鸦爱妈妈,叼来虫子喂给它!(3)指名两个学生复述,然后一起复述。
预设:真是一群耳朵灵的小乌鸦。
(4)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懂得孝敬妈妈的乌鸦!(5)跟老师读“乌鸦”(6)开火车读“乌鸦”
预设: 生1: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最后喝到水了。(追问:你能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吗?)
(这个故事的名字正是“乌鸦喝水”)【板书出示“乌鸦喝水”】(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师指黑板,生读《乌鸦喝水》】。(5)从你们的读课题中,看得出小朋友非常喜欢乌鸦喝水的故事。
那就请你们打开书()页,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1.学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1:因为渴了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有效激励: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生1: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口渴的渴是三点水。
(肯定提升:你能一眼就看出这来那个字的偏旁不一样,真不简单!)(追问: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生1:因为喝是要用嘴巴的,所以喝是口字旁。(肯定:看来你真的动了脑筋去思考这个问题了!)
(4)谁能给渴组一个词。谁能再给喝组一个词。
口渴和喝水
(5)请一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句话。
(理答:这只乌鸦好像还不太想喝水。)(理答:这只乌鸦真的口渴了。)(理答:这只乌鸦渴极了。)
(理答:这只乌鸦找了好多地方啊!真辛苦!)(6)请第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这句。
(4)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书空。看看上面有一个手字旁,一笔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撇。下面一个目,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五笔横。
其实看就是把手挡在眼睛上面去。(5)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6)这个句子里有一个绿色通道里的字,需要我们读好,他就是“瓶子”的“瓶”。瓶是后鼻音,跟老师读“瓶”。(7)开火车读。
(8)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2.读【怎么办呢?】
过渡:找到水了,渴极了的乌鸦真开心,可是,因为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1)【拖出:“怎么办呢?】”
(2)这时的乌鸦更着急了,他使劲儿想、用尽力气想。
(3)【拖出:力字】(4)急得汗都出来了。
(5)【用粗的蓝钢笔写:左边一点汗,右边一点汗。】
(6)这其实就是“办法”的办。跟老师一起来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撇、三笔左点、四笔右点。
(7)此时此刻,乌鸦的心情怎么样? 理答:生:着急
生1:读。
理答:(你真是不简单,这里面有两个长句子,你都能读得这么好,而且还带着表情!真不容易!)1、学习【拖出: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1)【拖出: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2)这个句子有点长,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3)请你来读。
(4)【老师用粗的红色钢笔划间隔号: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4)请我们班的女生一起来读这句话。
(5)【用红色荧光笔涂上“终于”】乌鸦想办法,想了很久,所以书中用了“终于”。小朋友们,当你做一件事遇到困难时,又想出办法一点一点克服了困难,最后把事情做好了,就可以用“终于”。
(6)【拖出三个句子】请小朋友练习把带“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自己先来读一读,填一填。
1.骑手经过不断练习,终于牢牢地骑在牛背上。(1个学生回答)(理答:真是一名成功的骑手!)2.爸爸经过努力学车,终于学会开车了。
(学会了。否定引导:请你把话说完整。)(1个学生回答)(理答:其实开好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3.我经过努力练习,终于把铅笔字写漂亮了。(我。探问:我经过什么?)(3个学生回答)
(理答:真是个好学生!希望你的铅笔字写得越来越漂亮!)(理答:希望你以后成为一个小小钢琴家!)(理答:希望你每年都能当上三好学生!)
江、河、渔、波、浪、海、洋、渴……
2、读【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1)过渡:聪明的乌鸦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啊?我好想知道啊!你来告诉我。
生:读
(2)【拖出: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3)乌鸦叼起小石子放在哪了? 生:瓶子里。
生:慢慢。生:一点一点的。
(6)你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读出水是慢慢地升高的。请你来读。
(理答:老师仿佛看见了“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你可真会读书啊!)(7)请我们班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四)回顾课文
1.排序
(1)【出示三幅图】
生:看图、思考
(4)指第一幅图:这是乌鸦口渴图,到处找水喝。累的、热的、急的满头大汗!
指第二幅图:这是乌鸦找到水,但喝不着的图片。它用力想办法,希望能喝到水。
指第二幅图:这是乌鸦喝到水的图片。经过仔细观察周围,乌鸦想到了在杯子里装石子,这样就可以让水慢慢升高,就喝到水了。2、整体读!
过渡:今天我们和不少汉字交上朋友了啊!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在心里给这些汉字注音,用小手在桌面上书空笔顺。
屏幕出示汉字,用放大镜一个一个出示给学生。然后指名学生读,再齐读。(六)指导书写
[点击光盘中的“我要写”]
还有两个汉字宝宝等待我们去描一描、写一写呢!瞧!他们来了。请小朋友拿起小手一起书空。
1、学习写“渴” (1)书空、字形要点。
(2)渴的右边比较难写。先和老师书空一下。
(3)教师范写。左边的三点水写成半圆形,写在左半格的中间。右上边的日要写的扁一些。下边人写好了,再写竖折,不要把竖折写成两笔。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来描红两个。(4)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2、学习写“看”(1)书空、字形要点。
(2)看的上边是手字旁,所以注意最后一笔不要写成竖勾。下面是个目,里面有两个横,写的时候,稍微宽一点。
(3)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4)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七)板书:
24课 乌鸦喝水
找水喝 想办法 喝着水
(八)教学反思:
由于是第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那心情会怎样。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这个过程“着急、难过、开心”的心情,并理解重点词语“渐渐”和“终于”,也能用“终于”一词说一些句子。
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我采用多种方式学习。如通过渴和喝比较记住渴,通过手、手字旁比较和动作记住看,通过换偏旁记住法。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七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四、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八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阅读提示:
a、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b、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哦,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精读课文,品味探究“奇”:
1、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词句。读一读这些词句,说一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