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生关爱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大全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一
根据教育局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外出务工人员,关爱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为更好地开展好“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消除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特作如下总结:
一、建立和健全了“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布置安排下开展各种“关爱留守学生”活动。
二、认真分析了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别进行座谈、咨询,了解其不同心理,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的关爱教育。
三、“关爱留守学生”小组分级包班,协助班主任把留守学生编入到本班学习小组中,带领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校得到家庭般的温暖。使每一个留守学生有所成。
四、每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使每一个班干部帮扶一个留守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进行照顾和关爱,使他们得到了温暖。
五、“十一”假中我们组织安排每一个留守学生完成一副小制作和一次社会调查以及书画展。通过这些活动减轻了留守学生在假期呈现的孤独感,并对他们的活动成果进行评奖,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特长技能。
六、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学生法制报告会”,教育留守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意识,学生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七、组织开展“托管家长”培训活动,指导留守学生书写“致远方父母一封信”。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过程,这样使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
八、本期末我校举行了一次“十佳留守学生”评选活动,被评上的学生除在学校进行公示外,还给远方的留守学生父母发喜讯,学校还给予“十佳留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特长兴趣。
本期在“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中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够,因为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和母爱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关孤独感,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得让其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新水平。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二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和国省地市各级奖项荣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月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本着“务实客观、实话实说”的原则,现把本学年度所精心组织并顺利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承传统,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
1、新学年度留守学生的注册登记、资格认可,留守学生详细信息表(档案)的填写、汇总;各类特殊学生数据的统计、上报。
2、制定、落实、实施“留守学生之家”师生值日表(并正式挂牌值班)、亲情视频预约制度、书报借阅制度。
3、认真开展3、4、5、6、9、10、11、12、1总共11个月份的留守学生集体生日,并结合各月份的特点,适时组织、猜谜语比赛、国庆知识抢答赛、革命歌曲演唱会、《蓝坊初中“一日常规”》讲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
5、每周一次的学校广播站“留守之声”投稿、稿件的审核、播报等
二、坚持特色,创造性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1、开展“五个学会”宣讲教育活动,即: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2、专设留守学生“心灵驿站”办公室,进行心理方面的谈心、咨询、沟通、援助等,聘请单坤林、王相根、梁爱军、金四珍、宋朝晖、宋宝成校级领导为专家、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3、元旦文艺汇演“留守学生之家”特别节目——诗朗诵《我的祖国》《感恩的心》。
4、组织对部分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打一个亲情电话”、或“作一次上门家访”。
三、再创亮点,扎实的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1、师生“同游高安名胜名校、共度圣诞元旦佳节”大型校外活动:学校领导、部分留守学生、家长代表、市关工委、乡局领导共同参与,参观高安博物馆、吴有训纪念馆、毛泽东故居、石脑中学,接受高安乡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事实证明,此次活动深受师生、家长欢迎和社会的认可,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2、开通新浪网“蓝坊初中留守学生之家”博客,公开报道我校“关爱留守学生”的规章制度、重大活动安排与记录,展开与学生、家长、社会的交流等;同时,还创建腾讯网“蓝坊初中留守学生之家”qq群、空间交流平台。
4、组织“十佳感恩之星”推荐、评选、颁奖系列活动和全校“师生情-父母恩”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感恩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经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20xx年起,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留守学生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王乌玉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开展献爱心活动。为了确保留守学生生活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能有很好的生活,能健康地成长,我校团委组建多个社团,多次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等,这样一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校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8、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学生课余生活,培养留守学生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等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卡拉ok比赛、叠被子比赛、经典朗诵比赛,书画手抄报比赛,亲情写信比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着手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住宿学生的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留守学生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地查漏补缺,更进一步推进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使我校留守学生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四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师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的、偏袒的,师爱是关爱性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加困难。师爱必须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认识性理解和感情性理解。前者是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后者是指教师徐展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的忧伤,痛苦和实际需要。师爱还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尊重。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体贴信任和鼓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师爱的作用,切实把握好师爱的分寸,潜心付出,爱严结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应有的回报。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是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的爱心。充满关爱的心是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是钥匙,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充满关爱的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护送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五
为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爱、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安良社区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总结如下: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和跟进,安良社区高度重视儿童工作。一个照顾留守儿童的组织已经成立。我们的社区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到人的机制。妇联工作者负责留守儿童安全法制教育、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我们社区,女性志愿者、经验丰富的`老师和爱心人士组织了一系列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活动,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分解了他们的任务。动员各方力量关注留守儿童,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是开展一系列配对护理活动。行动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
每年均有一定的资金确保学业正常。我社区积极回收饮料瓶、费纸,把卖到的钱作为慰问金,每半年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确定监护人员。
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老师、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老师、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六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师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的、偏袒的,师爱是关爱性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加困难。师爱必须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认识性理解和感情性理解。前者是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后者是指教师徐展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的忧伤,痛苦和实际需要。师爱还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尊重。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体贴信任和鼓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师爱的作用,切实把握好师爱的分寸,潜心付出,爱严结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应有的回报。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是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的爱心。充满关爱的心是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是钥匙,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充满关爱的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护送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1.关爱每一位学生心得体会三篇
2.优秀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3.导师带徒个人总结
4.学生个人总结思想学习生活工作
6.中学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7.初中导师教师工作总结
8.大学老师聘期工作总结
9.高校教师个人聘期总结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七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xx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开展“做爱心妈妈”活动,全校13名女教师和16名男教师爱人都分别对口帮扶2至3名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和父爱。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学生关爱工作总结篇八
认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地此、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护安小学“留守学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级设立关爱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丰富活动载体,亲情关爱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多次耐心地与他们谈心,使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每周民主评选一次五星学生,有意思地让他们上光荣榜,同时让每人做一个“座右铭”,上面的内容之一是自己的两个榜样,一是自己最崇敬的人,作为终身榜样,二是班上的同学,作为身边的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思考;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实行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两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2、开展“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