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4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今天教学《桃花心木》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学生明白了种树人的心愿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听了种树人的心里话,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练习说话。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凑一点,小组长整理、汇集,组成一段话。我一声“开始”,各个小组立刻“躁动”起来。胆怯的李静手舞足蹈,害羞的李研指指点点,平时根本不发言的朱伟也动嘴了,平时发言吞吞吐吐张纪齐镇定自若。大家都“动”了起来,看来今天的小组学习有戏了。
大约过了三分钟,教室里仍然回荡着孩子们的说话声。我招呼大家停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我一番鼓动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下面是小组展示的片断:
李庆: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一种情况,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多亏了种树人,你让我学会了自己找水源。放心吧,我会把根深深扎进泥土的,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师:一棵感恩的桃花心木树苗,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张曼: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三种情况,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过,我不会放过最后一丝希望,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嗯,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会怎么想?
沉默,再沉默。原来,没有一个组选择这种情况。我用期待与祈求的目光扫视全班……
喻正醐: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我想说:我即将枯萎了,如果我早明白种树人的心就不会这样。不过“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一定要把握最后一点时间,努力扎根生长。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我特别激动,要知道他属于胆小的那一类学生。)谢谢你,你是我的知己,你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患难之处见真情。(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
上面发言的有两位优秀的组长,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胆小鬼”。如果他们的发言还不能代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且看下面几位后进生的作业:
朱伟:我是那棵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我想说:谢谢你,你让我茁壮成长,让我没有依赖的心。我还要努力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报答你对我的养育。
李洹: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想说:谢谢你,育苗人,你给了我生命,是我没有好好珍惜,我不恨你。
周志祥: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如果不是你像老天爷那样给我浇水,我就不会自己扎根找水源,我就不会茁壮成长。
我们班的学生底子薄,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当然,说话训练也头疼。阅读课上,常是几个优秀生的独角戏。由于刚接任这个班,小组学习基本没有起步。听了李炳亭先生的报告,我的负罪感油然而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欲望在我心中烧得实在难耐。今天这节课,孩子们在小组中你凑一点,我拼一点,大家再合成一句话。结果表明,这种“大家唱”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美国国家教育实验中心有个调查数据:从学习2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来看,只通过讲授法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是5%;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20%;利用多种视听手段,比如多媒体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30%;而通过交流讨论后知识的巩固率可以达到50%以上。
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小组学习是最有效的。李炳亭先生指出,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才会有生命的狂欢。现在备课时,我总是这样告诫自己:给足小组学习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听刘老师的课,宛若坐在小舟中顺流而下,没有惊涛骇浪,却在知识的涓涓细流中完成了整堂课的旅行,小学语文听课反思。以下可能条理性差一些,但确是我感触到的一些:
1.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个眼神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同学们真会学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面鼓励了学习态度,我相信孩子会非常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往下学习。反观自己的课堂,正面鼓励、侧面表扬、竞赛激励是经常用的,而且效果明显。课后自己也会经常告诫自己课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励技巧去正面引导,而非负面,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越来越好。
虽然坐的离刘老师课堂远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视线中揣摩到老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老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传情达意”。这是我现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心与学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共同探索知识更广阔的空间。
2.课堂上的一动一静,都是优秀课堂常规的展现。回答问题时踊跃而不乱序,思考问题时积极而不躁动,朗读课文时认真而不怠慢,这种种的种种都强烈地冲击着我。反观自己课堂,课堂常规着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上课10分钟之后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去规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几个个别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续时间不是很久,一堂课中我要经常去鼓励。听师傅的课,现在师傅很少费口舌去规整课堂,孩子表现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课堂正常吗?自己给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这学期的课堂常规有时候觉得还没有上学期好。原因:自己在课堂常规要求上有些放松。这学期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巩固,在习惯和常规上有些疏忽,殊不知,习惯和常规是正常传授与巩固知识的前提。这一阶段我在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过失,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3.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牢记在心。“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读第一段)我画的词语是‘装饰’,因为…….”清晰、简明、大气。这种方式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引领,而非是仅仅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觉得我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入我的课堂。
4.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初读课文---词语和生字---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观自己的课堂,大体环节设计上基本上没有问题,把握不太好的主要还是最后一个环节理解感悟。问题出现要依靠自己去解决,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彻,把握准确重点难点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讲授能力。多涉猎各方面知识,视野开阔,从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审视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上完一节课后,静静的坐下来回味一下,抽空再听听同事们的评说,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可谓不是一种促进,且是一种质的促进。
《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属于第二教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想扣,然走下讲台,遗憾也就产生了。
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应此并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看图介绍“卧薪尝胆”时,一个学生说:“那一个苦胆勾践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个学生稍加解说后,我即一笔带过,没有多做引导。这里应该展开探讨,借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卧薪”和“尝胆”的含义。
我的教学思路是把说话练习安排在教学末的,但当课文学习到“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我没有多做考虑,引导说句子练习就脱口而出,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只好顺着往下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显得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个断层,缺少艺术的安排。
现在孩子们学习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就是从中习得一种精神。在课文走到末端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导说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我国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为鉴来进行运用。
一次反思,一次进步。多次反思,多次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学之花一定会越开越旺盛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1.教育观念陈旧。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这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另外,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想要短时间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2.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教育的效果。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个性较强,小学语文教学若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亲和力。小学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教师懂得运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就会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柔和。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学语言尽量采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词语。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引导教学,使用优美的、亲和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学习中来,进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如在进行《小小的船》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用这样的语言开始:“我们大家都知道船,在电视里也都见过船,那么同学们有谁坐过船呢?谁能告诉我,船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回答“坐过”,有的回答“没有坐过”,这个时候,教师选择其中坐过船的学生来描述船的特点,他们大部分都会说“船是窄窄的,两头尖尖的”等,教师继而引入月亮与船联系:“同学们,生活中什么事物与船的外形一样或者相似呢?”学生纷纷回答,在讨论之后,他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应该出示多媒体课件,板书“小小的船”。这个案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因为了解这一事物,所以学生回答十分踊跃,也有力地调动了没有接触过船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语言特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高效与高质。
2.转变教学思路,引入创新意识。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学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如在小学语文《与象共舞》这节课中,教师分别用两种思路、两种教法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上了同一篇课文。一种教学意图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一种教学意图是“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这两节课,都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构思,同样的精彩,都激发了学生满腔的学习热情,赢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3.引入信息化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识字就是低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们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认字的兴趣,注重让学生学会认字方法,同时找到识字途径,坚持把识字和写字结合,做到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认识汉字,自主学习汉字,在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他们审美情趣。教师通过正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认字学习更富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进行“座”与“坐”这两个字的教学时,就可通过播放动画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这样可以看到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样形象的表达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还有些生字写字的笔顺不好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字的笔画,着重强调易错的部位,通过生动的画面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激发起学生模仿练习的欲望,这样就能让他们用心地书写好每个汉字。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注意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创新,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比本领》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9单元合作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本领大,通过摘果子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我上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自读课文找出他们俩为什么要比本领,明白大象伯伯出的考题。紧抓听见考题后他们的心情,通过个别读、齐读,分析了解他们的骄傲及他们只抓住自己的长处就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大。在学习一段的基础上学习二段。通过了解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样做的,抓住“得意扬扬”和“垂头丧气”这对关键词,朗读体会梅花鹿的心情变化。在读流利、读好梅花鹿前后的表现后引入金丝猴的表现。在梅花鹿和金丝猴焦急万分的时候、也正是他们没有办法的时候让学生替梅花鹿和金丝猴想一想办法,为下节课做好准备。这堂课我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
在学习整堂课时,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但是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分散消化生字。在一开始揭题时采用认读“领”,先组词“本领”,再认读短语“比本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时候可以追加讲“领”的书写,可以说一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的注意事项等,降低学习难度。
二、抓住重点字进行分析,而不是把所有的字都集中进行分析。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很多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有些比较简单的,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辨认的,就可以简单处理,而像“象”这样比较容易混淆的字应该拿出来重点分析。在分析“象”时,我出示了一张象的字形演变,让学生认真观察每种不同字体的“象”字,发现第六笔要一撇下来,可以想象成是大象的象牙从嘴巴里伸出来,所以撇的时候要一笔,学生自然容易理解。
三、在书写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时,应该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再述说,如“考”,学生观察后发现可以利用“者”换偏旁来记认,或者右下角部分可以记成是类似阿拉伯数字“5”。在述说注意事项时不要是老师来提醒考字不要多一笔,有时候起反作用,学生反而容易错。
四、可通过把生字比较多的句子拿出来多朗读,检验生字的认读情况。本节课的朗读不够,一些关键的字词要多次品读,可以分小组读、男女读等。
五、要学会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把宝贵的四十分钟利用好。本节课前松后紧,前面过松让人觉得沉闷,后面过紧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跟上节奏。
六、二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第一遍可以初读感知课文,第二遍细读后抛问题,再认真品读。在老师抛出梅花鹿和金丝猴比什么本领时,有一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了自己对故事的转述,而老师过于关注教学设计,直接把问题引导到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意,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今天教学第三单元单元导读,学生们学的很开心,由此,我今天的心情真的是无比敞亮,太高兴了。
《巨人的花园》直接带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生读文,然后汇报:能和大家一起玩就是真正的快乐。”师:放在课文中的确是这个意思,那读完课文你觉得真正的快乐究竟是什么样的?生:“能和别人分享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词。”生“分享。”有一种写作手法贯穿课文始终。生:“对比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幸福是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这篇课文为什么叫幸福是什么?师:你对课题产生了疑问,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吧。生:“幸福就是助人为乐。”师”概括总结的真好!”生:“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师:“你运用了课文中的话。”生:“幸福就是别人得到幸福自己也会幸福。”和《巨人的花园》有相同的触感,对吗?你真会学习!”
《去年的树》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生读文。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知道是“对话”,很多孩子想表达对话却说不明白。师进行引导。课文中的主角是谁?生“树、鸟。”师:“树经历了很多改变,可鸟贯穿课文始终,他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生“树根、大门、小女孩……”师:“他们在做什么?”生“交谈、交流、对话。”师“《去年的树》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生:“对话。”师:“鸟儿会说话了、树根也会说话了。”生:“拟人。”师:“在这里我们叫拟人体的童话,《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里的主人公本来就是人,而《去年的树》中的主角会说话吗?”生:“不会说话。”师“所以这种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特征的童话就叫拟人体童话。”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触要和大家交流分享吗?生:“我觉得我们应爱护树木。”“大树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很感人。”不管作者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能得出这么多的感悟是我没想到的。说明他们真的用心感悟了。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还是有牵引学生的感觉,但总体来说,学生们懂得感悟,学会了知识,乐于思考,勤于动脑、积极举手。我觉得这节课值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八
少教多学的含义很简单,但要做好则需要注意很多事项,难度不低。教学本来就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但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太过注重教的部分,让学生自我学习的部分太少,这就是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然而,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发现它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伤害,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光有知识上的积累,没有本事上的提升。小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基本的学习本事。
少教多学改变了教与学各自所占的比重,突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将两者的关系重新定位,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性。教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也能够到达同样的目的,但前者学生是被动地理解知识,缺乏思考的过程,产生的记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并且,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上课听讲的认真强度。如果有学生喜欢开小差,则他和其他学生的差距便会越拉越开。而少教多学的模式中,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凭借自我的努力来掌握各章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教师只顾对自我教学资料的讲解,使得这部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累积而被遗留了下来,成为学生的知识短板。而如果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自然讲课的时间就会相应的缩减,学生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得以解决。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促使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导者,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不再局限于教师安排的资料。这样,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有很强的强制性,会让学生感到严重的束缚感及压力,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习语文很痛苦,提不起兴趣。教师适当地多给予学生一些学习上的自由,能减轻这种束缚感,让学生更容易获得学习的乐趣。少教多学的教学会灵活不少,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会给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性,但也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对学生而言是福音,它意味着语文课不再那般枯燥乏味。比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在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难以理解其中一些字词,有的学生则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兴趣,各种情景汇聚到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学资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能更加开阔。
首先,师生都要改变对教学的固有认识。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绝大部分的人单纯地把教学当成教,思维已经僵化。这不利于少教多学概念的推行,如果不改变人们的观念,就很难有效地转变当前的教育模式。在上课期间,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独立完成学习中更多的部分。比如,课文《北京的春节》的讲解,在讲解开始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自我研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体。这不是简单的课前预习,而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要做的事情更多,需要自我对课文进行分段,文段大意归纳。这样,学生需要的时间会比预习多得多,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组成的时候,就需要调整时间的分配。教学开展也需要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尽量缩短统一讲解的时间。对必要的文章分析、生字词教学等投入足够的时间,其他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学生完全具备自学课文的本事,小学教材中收录的课文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难度适中。教师应当相信自我学生的本事,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这对教师而言是不小的心理考验,因为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难以具体掌握学生的情景。这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考查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检验。由于少教多学的模式下教师对学生控制减少,使得学生很可能偷懒,所以相应的整治措施必须到位。一旦发现有学生不自觉,教师应及时进行批评,责令改正,并提醒班上的其他学生引以为戒。作业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形式,不仅仅能帮忙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资料,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完成情景中看出学生有没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少教意味着教师不能讲解所有的资料,即要求教师必须放弃一部分不是十分重要的资料。所以,教师要分清次重点,合理地选择需要讲解的部分。有的教师习惯于全程细致讲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有些部分完全属于重复的部分,统一讲解有些浪费时间,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而言。还有一些课后练习,是教材修改特意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但有的教师也把它作为讲课的资料,这导致学生对学习资料缺乏自我的思考,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讲解资料的取舍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景确定,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教师能够适当地多讲一些资料;而学生本事比较突出的,就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教师应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予以启发,而不能让教师的帮忙成为学生不努力的原因。分清教学资料的次重点需要对教材有必须的正确认识,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能够向一些老教师寻求一些提议。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长时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其实一向处于本末倒置的情景。真正高明的教学应当只在关键的地方对学生进行一些指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吸收知识。少教多学能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变化,使学生具备更多的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本事的提升也更为显著。可是,此刻教学模式已经僵化,要做出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九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让学生说说听诊器的发明过程,学生们有点疑惑,我变换了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数年,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十一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一块奶酪》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在指挥一群小蚂蚁搬运奶酪的途中,面对掉下来的一块奶酪渣是吃还是不吃引发的风波,告诉孩子们要像蚂蚁队长一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同时也要学小蚂蚁遵守团队纪律,听从指挥。整篇课文,语言表达浅显易懂,贴近儿童,故事内容生动曲折,在蚂蚁队长一次次的内心挣扎矛盾中,吸引着读者一步步往下读,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影响。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是难题,但如何把这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却是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挑战来获取的一项技巧。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在归纳主要内容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除了引导孩子们运用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及以前所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前的自我尝试概括,还需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分享,整合提升概括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概括做到简练、清楚表达又不啰嗦。对于这样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要素找好了,便可以对孩子们的概括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这时孩子们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来概括,就轻松多了。
课文中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可谓是这一个童话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地方,引导孩子们在评价蚂蚁队长的时候,需结合文本谈自己评价的理由,这也是编者要让孩子们沉入文本,细细品悟的意图,为此,课堂上不在内容上做过多的解释,更多的时间要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作者如何抓住这些细节刻画来表现蚂蚁队长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学会迁移运用,将自己化身其中的一只小蚂蚁,来创编自己的经历,学会编写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语文老师可能都是贪心的,慈悲的,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孩子,恨不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表现的机会,这也就造成了在时间的把握上出了问题,因此,对于略读课的取舍问题仍需继续思考,继续摸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十二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有没有反思过去的文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语文教学反思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中指什么意思?2、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语文论文库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十三
为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已来我们班实行的是捆绑式评分,即:一人表现好,全组加分,一个表现不好,全组扣分。因此,部分经常违反纪律或经常不写作业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给小组扣分以后,受到了小组同学的批评与排挤。在每次扣分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怎么又给我们组扣分了,你就不能不扣分吗,这个周的`作业一定要写啊,千万别再给我们组扣分了,老师,**同学经常给我们组扣分,我们组不想要他了……一段时间来,确实调动了部分学生遵守纪律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我欣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学生现在只会埋怨、推卸、告状,甚至有点看热闹的心态,这不是我想要的,偏离我教育的初忠。于是在一次学生告状后,我对他说:“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他呢?”慢慢地学生不再告状,互帮的劲头足了。这才是我所想要的。
学而无止境,我想不但是对学生来说,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误区,及时改正,实现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十四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做了如下工作: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要备好课,上好课,做好作业批改等工作。因此,拿到教材后,我认真研读教学参考,利用晚上时间,把教材中配有的光盘认真学习,做好笔记,使自己能够很好地把握方向,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在读了《名师备课经验》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把课备好上好,教师首先要自己把教材读明白,掌握教材的编写主旨,然后再认真阅读教学参考,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本学期,每备一节课,我都按照这种方法,实践发现:这种备课方式能够使自己更好地把握教材,一段时间自我锻炼之后,我的备课能力有所提高,有时自己的想法与教参不尽相同,这种备课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在听了胡光锑教授的单元备课的讲座之后,我更加坚信这种备课方式的益处,而且要做好单元备课,这样在教学中就不会手忙脚乱。
课堂上,我认真上课。记得北京光明小学校长李永胜说过:一名年轻教师怎样自我提高,你要把每堂课都当成公开课,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你就会进步得更快。我把李校长的话铭记于心,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来上,课后及时反思,有时得心应手,有时却不尽如意,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节奏有些慢(为了个别后进生重复讲解),致使有的学生有机可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改改自己的教学策略,让会的同学帮助不太明白的同学,这样他们就有活可干了。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我继续进行语文的实践性探索。同学们把《武松打虎》、《草船借剑》等内容搬上课堂,体验到其中的情趣。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之后,同学们在课堂上讲起了红楼梦、水浒传等,这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孩子要多读书。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借助名家备课方案学到了许多策略,他们在上课方面各有千秋,各有各自的优势,开始每堂课我都采用,慢慢地,我感觉这样学生捉摸不透老师的上课路子,学生也很不适应,于是,我集中进行“由课题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的方式研究,学生学得非常顺利,我也得心应手。如在学习《草船借剑》一课时,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问什么要借剑?怎样借剑?最后结果如何?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内容就很容易疏理了。
一、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们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班的祝雨没有母亲,父亲精神失常,照顾他的爷爷今年也去世了。孩子衣服脏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趁中午休息时,我带他到学校教他洗衣服。开始,他一点也不会,渐渐地,他有点会了,一点点熟练了,看着他把衣服洗干净时的喜悦,我的'心中也非常高兴。张梦雨的母亲要照顾生病的姐姐,父亲一大早就出去干活,孩子有时饿着肚子来上学,到第三节课的时候,肚子就更饿了,根本没有心事上课。我知道后,到第三节课的时候,就把买来的小饼、肠给他吃。当他有困难时,首先也会想到我。头发被别人染黄了,他找我帮忙,把头发重新染黑。我想这就是我付出的“爱”得到了成效。爱在我们班级时时处处得到体现。
二、搞好班集体建设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学初,我让每个孩子写一写自己新学期的打算,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期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我们班设立了“读书小能手”、“口算小能手”、“写作小能手”、“积累小能手”栏目,当一个阶段结束以后,我评选出各种小能手,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相应的位置,孩子们多么自豪。义务劳动结束时,我给每个孩子一个学习用品(没有劳动的孩子则没有),让他们体验到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每项活动结束时,我都给参加的同学奖品,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欢乐。
三、家校联系,搞好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我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当学生出问题时,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也主动与我建立联系,有助于我搞好班主任工作。
及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工作,认真做好笔记,做好反思。参加学校组织的精品课展示活动,积极参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培养的研究。
总之,忙忙碌碌一学期,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个人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提高,班集体建设还需完善。为了改善以上的不足,下学期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多看书,多练字,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多研究研究学生情况,调动多方面因素,讲求工作艺术,使班主任工作趋于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