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优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一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内控风险提示及开展内控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合行总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实际,我社积极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成立了以主任同志为组长,副主任、委派会计、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社的内控制度、信贷管理、三防一保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重点检查了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现金管理,信贷业务,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改.1、全面动员,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岗位职工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先从自身岗位自查,对照有关制度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映,不得隐瞒,知情不报,对其他岗位其他员工的业务行为和管理行为提出意见.由委派会计同志负责实施对分社、社部各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基本操作规定执行情况较好,“一分四双”和交叉复核制度、“十六项”基本规定、业务操作流程符合制度要求,重要空白凭证帐实相符,销号登记簿与领用、使用情况相一致,分社在领入重要空白凭证时未按要求入库,而是直接留在柜面使用,已责令立即纠正.检查了会计凭证、帐簿、各类登记簿,会计凭证要素齐全,帐簿设置合理,错帐冲正规范,计息正确.有少数收贷凭证及借款凭证未签经办人名章,帐簿有硬性涂改现象.
2、对微机储蓄业务进行了检查,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特殊会计业务无缺漏登记的情况,操作员临时离岗能退出操作系统.由于分社掌握微机操作技能的仅操作员和出纳员,存在操作员离岗时由出纳员代岗,而由信贷员代出纳岗的串岗现象.
3、对内部往来资金帐户进行了核对,查实了未达帐项.支票帐户存款能按月发出对帐单,但收回率较低,一是我社对睡眠户存款无法及时联系处理,二是许多农村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不重视对帐工作,造成一部分对帐单滞留信用社,一部分对帐单发出后迟迟不能收回.我社已加强了对帐工作的管理,进两个月发出和收回率明显提高.通过业务过程随机核对了储蓄存款余额,分社和社部分别核对了20户,除未登折款项外,帐折均相符.对帐据、帐实、帐卡、帐帐、帐表进行了通打核对,检查日均做到了相符.
4、对印、押、证的管理进行了重点检查.岗位设置合理,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各类印章的启用、使用和保管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中发现有个人名章长时间闲置桌面的情况,已当场要求改正,要求所有员工重视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印章、凭证管理上的漏洞.信贷业务方面.我社已建立了贷款授权,贷款责任追究和贷款的审批制度.在联社对信用社授权的基础上,由信用社对信贷员进行了授权,对大额贷款由审批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审批,落实第一责任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与农户档案的限额一致,大额贷款建立了信贷档案.信贷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信用社经营的重点和难点.去年以来,尽管我社在信贷管理上加强了风险控制,规范了贷款操作程序,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尤其对存量贷款的清收化解措施乏力、手段单一,对茶厂和茶厂各万元的贷款只能在提供抵押物的基础上办理续贷手续.农业的弱质性,信用社贷款的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的不一致,致使农户个人贷款违约率较高,信贷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刚刚产生的逾期贷款进行催收,而对刚性更强的不良贷款的化解显得力不从心.
5、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种类多,客户数量大,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人员处于茫然无着的状态.“三查”制度的流于形式,从事信贷人员的观望等待心理,往往使一笔有问题贷款得到关注时,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机制和工资制度,迫使信用社从高管到一般员工,为了求短期的发展,为了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往往把预期收益想象的较高,往往千方百计甚至不考虑实际可能去扩大业务,其结果必然使风险产生且加剧.
6、“三防一保”方面.信用社已与员工签定了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安全防卫设施,消防设施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信用社制订了防暴预案,要求职工熟悉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冷静,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自查,我社进一步提高了案件的防范意识,对一些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和重订.力图通过对重点部位和岗位的有效监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社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自查,我们也剖析了内控制度长期流于形式的原因.
7、内控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形成一项系统的制约控制机制,凝聚了信合人强化制度的决心和心血.但这几年的发展似乎误入歧途,大量的类同的规章、制度、办法、责任制,挂在墙上、夹在文件夹里、存在电脑中,登记簿、工作日志一字排开,越设越多,一笔挂失业务要登记挂失登记簿、登记会计特殊事项登记簿、登记计算机工作日记志,一笔借款要登记受理登记簿、借款合同登记簿、内勤工作日志.上级检查乐于看登记簿看工作日志,却往往忽视实地的实质性的检查和盘点.很多信用社也热衷于以规章制度的装订精巧,以登记簿的名目繁多展示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查库制度、“三防一保”检查纸上谈兵,事后监督制度勾勾画画,大事小事都要报告,鸡零狗碎也要形成书面材料,相同格式、相同内容的报告一年送上四次.执行上的流于形式根源于内控制度本身的形式主义泛滥,源于形式山上的河水只能归于形式的窠臼.委派会计实行以来,在抓内控、抓防范、抓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多数委派会计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置身于必须的不容滞后的繁琐的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委派会计本身也还是一个风险源,却赋予其监督与管理的重任,只能是以剩下的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在形式的河流上随波逐流,而内心却流淌着真实的无奈.其实,内控制度建设只需紧紧围绕着“一分四双”,“六相符”,“十六项基本规定”的贯彻落实来进行,在各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以基本制度为经,以各项业务和重点部位为纬,织就一张缜密的内控之网,无重复、无遗漏,不断地加以完善,随时能发现触网之鱼.而委派会计不能是联社放养的一尾鱼,鲨鱼也不行,他应该是一位吃苦耐劳技艺高超的渔夫,鱼鹰也可以.内控制度建设山重路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常抓不怠,而什么时候内控制度真正落实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也就不需要了.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二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xxx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xxx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xxx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
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
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三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内控风险提示及开展内控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合行总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实际,我社积极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成立了以主任同志为组长,副主任、委派会计、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社的内控制度、信贷管理、三防一保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重点检查了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现金管理,信贷业务,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改。
1、全面动员,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岗位职工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先从自身岗位自查,对照有关制度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映,不得隐瞒,知情不报,对其他岗位其他员工的业务行为和管理行为提出意见。由委派会计同志负责实施对分社、社部各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基本操作规定执行情况较好,“一分四双”和交叉复核制度、“十六项”基本规定、业务操作流程符合制度要求,重要空白凭证帐实相符,销号登记簿与领用、使用情况相一致,分社在领入重要空白凭证时未按要求入库,而是直接留在柜面使用,已责令立即纠正。检查了会计凭证、帐簿、各类登记簿,会计凭证要素齐全,帐簿设置合理,错帐冲正规范,计息正确。有少数收贷凭证及借款凭证未签经办人名章,帐簿有硬性涂改现象。
2、对微机储蓄业务进行了检查,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特殊会计业务无缺漏登记的情况,操作员临时离岗能退出操作系统。由于分社掌握微机操作技能的仅操作员和出纳员,存在操作员离岗时由出纳员代岗,而由信贷员代出纳岗的串岗现象。
3、对内部往来资金帐户进行了核对,查实了未达帐项。支票帐户存款能按月发出对帐单,但收回率较低,一是我社对睡眠户存款无法及时联系处理,二是许多农村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不重视对帐工作,造成一部分对帐单滞留信用社,一部分对帐单发出后迟迟不能收回。我社已加强了对帐工作的管理,进两个月发出和收回率明显提高。通过业务过程随机核对了储蓄存款余额,分社和社部分别核对了20户,除未登折款项外,帐折均相符。对帐据、帐实、帐卡、帐帐、帐表进行了通打核对,检查日均做到了相符。
4、对印、押、证的管理进行了重点检查。岗位设置合理,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各类印章的启用、使用和保管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中发现有个人名章长时间闲置桌面的情况,已当场要求改正,要求所有员工重视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印章、凭证管理上的漏洞。信贷业务方面。我社已建立了贷款授权,贷款责任追究和贷款的审批制度。在联社对信用社授权的基础上,由信用社对信贷员进行了授权,对大额贷款由审批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审批,落实第一责任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与农户档案的限额一致,大额贷款建立了信贷档案。信贷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信用社经营的重点和难点。去年以来,尽管我社在信贷管理上加强了风险控制,规范了贷款操作程序,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尤其对存量贷款的清收化解措施乏力、手段单一,对茶厂和茶厂各万元的贷款只能在提供抵押物的基础上办理续贷手续。农业的弱质性,信用社贷款的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的不一致,致使农户个人贷款违约率较高,信贷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刚刚产生的逾期贷款进行催收,而对刚性更强的不良贷款的化解显得力不从心。
5、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种类多,客户数量大,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人员处于茫然无着的'状态。“三查”制度的流于形式,从事信贷人员的观望等待心理,往往使一笔有问题贷款得到关注时,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机制和工资制度,迫使信用社从高管到一般员工,为了求短期的发展,为了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往往把预期收益想象的较高,往往千方百计甚至不考虑实际可能去扩大业务,其结果必然使风险产生且加剧。
6、“三防一保”方面。信用社已与员工签定了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安全防卫设施,消防设施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信用社制订了防暴预案,要求职工熟悉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冷静,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自查,我社进一步提高了案件的防范意识,对一些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和重订。力图通过对重点部位和岗位的有效监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社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自查,我们也剖析了内控制度长期流于形式的原因。
7、内控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形成一项系统的制约控制机制,凝聚了信合人强化制度的决心和心血。但这几年的发展似乎误入歧途,大量的类同的规章、制度、办法、责任制,挂在墙上、夹在文件夹里、存在电脑中,登记簿、工作日志一字排开,越设越多,一笔挂失业务要登记挂失登记簿、登记会计特殊事项登记簿、登记计算机工作日记志,一笔借款要登记受理登记簿、借款合同登记簿、内勤工作日志。上级检查乐于看登记簿看工作日志,却往往忽视实地的实质性的检查和盘点。很多信用社也热衷于以规章制度的装订精巧,以登记簿的名目繁多展示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查库制度、“三防一保”检查纸上谈兵,事后监督制度勾勾画画,大事小事都要报告,鸡零狗碎也要形成书面材料,相同格式、相同内容的报告一年送上四次。执行上的流于形式根源于内控制度本身的形式主义泛滥,源于形式山上的河水只能归于形式的窠臼。委派会计实行以来,在抓内控、抓防范、抓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多数委派会计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置身于必须的不容滞后的繁琐的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委派会计本身也还是一个风险源,却赋予其监督与管理的重任,只能是以剩下的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在形式的河流上随波逐流,而内心却流淌着真实的无奈。其实,内控制度建设只需紧紧围绕着“一分四双”,“六相符”,“十六项基本规定”的贯彻落实来进行,在各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以基本制度为经,以各项业务和重点部位为纬,织就一张缜密的内控之网,无重复、无遗漏,不断地加以完善,随时能发现触网之鱼。而委派会计不能是联社放养的一尾鱼,鲨鱼也不行,他应该是一位吃苦耐劳技艺高超的渔夫,鱼鹰也可以。内控制度建设山重路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常抓不怠,而什么时候内控制度真正落实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也就不需要了。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四
银行员工金融风险自查报告
内部员工贷款、参与民间融资及经商办企业风险排查的自查报告
根据银监办相关文件精神,我社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员工贷款、参与民间融资以及经商办企情况的排查工作,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我认真学习三项排查工作的精神,切实进行履职本次自查工作,现将本人具体排查内容汇报如下:
1、内部员工贷款方面。
作为一名信合员工,目前本人在**县农村信用社和辖区内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万元,具体情况为:2015年*月*日-2015年*月*日*万,2015年*月*日-2015年*月*日*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
经查证,本人**(亲属)在**社贷有余额*万元,()具体情况为:2015年*月*日-2015年*月*日*万,2015年*月*日-2015年*月*日*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
2、参与民间融资方面。
经过自查,本人不存在如下六种违规融资现象:一是不存在以获取高利为目的,以自有资金或向银行、亲朋好友、企业、自然人进行借款用于投资、放贷的现象;二是不存在以农村信用社的名义组织,或介绍、担任等形式帮助他人高息融资的现象;三是不存在以客户或本人的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的现象;四是不存在他人高息融资提供办公场所或开展宣传活动的现象;五是不存在以各种形式参加非常集资的现象;六是不存在自办或参与经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公司等机构的现象。
3、内部员工经商办企业方面。
经严格自查,本人不存在参与经商办企业,不存在入股工商企业、在企业兼职、直接开公司参与经商活动等现象。
以上三方面为本人在三项排查工作中的自查情况,本着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文化要求,认真践行一名合格员工行为,防范化解各项风险隐患,切实做好各项履职工作。
自查人:***
2015年10月30日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五
根据银监办相关文件精神,我社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员工贷款、参与民间融资以及经商办企情况的排查工作,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我认真学习三项排查工作的精神,切实进行履职本次自查工作,现将本人具体排查内容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信合员工,目前本人在xx县农村信用社和辖区内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为: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xx。
经查证,本人xx(亲属)在xx社贷有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为: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xx。
经过自查,本人不存在如下六种违规融资现象:一是不存在以获取高利为目的,以自有资金或向银行、亲朋好友、企业、自然人进行借款用于投资、放贷的现象;二是不存在以农村信用社的名义组织,或介绍、担任等形式帮助他人高息融资的现象;三是不存在以客户或本人的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的现象;四是不存在他人高息融资提供办公场所或开展宣传活动的现象;五是不存在以各种形式参加非常集资的现象;六是不存在自办或参与经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公司等机构的现象。
经严格自查,本人不存在参与经商办企业,不存在入股工商企业、在企业兼职、直接开公司参与经商活动等现象。
以上三方面为本人在三项排查工作中的自查情况,本着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文化要求,认真践行一名合格员工行为,防范化解各项风险隐患,切实做好各项履职工作。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六
告
本文目录金融自查报告信用联社关于开展金融统计大检查的自查报告金融统计自查报告
根据总行农发银计【xx】22号《关于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年统计检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xx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87】号)的要求,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立即成立统计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周密安排部署】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二、统计工作检查情况】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
三、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信用联社关于开展金融统计大检查的自查报告】金融自查报告(2)| 返回目录
人民银行岳西县支行:
根据岳银发(xx)25号《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金融统计大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县联社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情况】
通过对xx年末和xx年一、二季度末上报县人民银行(及市农金体改办)科目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没有发现下列统计违法行为。
1、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金融统计资料,更没有违反统计法规和工作程序编造统计数据的行为。
2、统计数据与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核对基本一至,数据差异不大。
3、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或与统计有关的其他原始资料行为。
4、未强迫或授意基层信用社和基层社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
【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贯彻情况。】
1、认真贯彻《统计法》、《金融规定》等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及时收集、汇总、编制、管理本系统金融统计数据和报表。
4、依法向人民银行报送统计数据、报表、统计资料。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统计工作管理情况】
1、统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联社金融统计工作主要由计划信贷股负责,计划信贷股配备专职统计员一名,各基层信用社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由信用社主办会计、内勤主任或信贷会计兼任,未配专职统计人员。
2、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状况。
联社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一般是利用举办会计,信贷培训班时,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今年统计局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联社以县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普法、统计执法培训工作为契机,组织全县基层信用社统计人员学习了《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了统一考试,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统计意识,提高了统计人员素质,对统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日常报表操作情况
联社向县人民银行报送的报表主要有:现金统计项目月报表(表号905)、各项贷款累放、累放统计月报表(表号604)信贷资产统计月报表(903表)、信贷资产统计季报表(611表);其中604表、903表是根据联社业务状况全辖汇总表来统计的,905现金项目月报表是每月由各基层社上报数据汇总而来的,611季报表是每季由各基层社,上报数据汇总而来。由于季报表中的贷款投向分类比较细化,与会计科目分类很不一至,而基层社上报数据又不准确,所以贷款投向数据在统计时存在一些估报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相应的统计操作规程。
2、未建立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统计制度,使得统计人员职责不明确。由于统计人员大都是会计兼职,在统计上报工作中遇到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情况,就存在一些估报、漏报、迟报等有违统计法规的现象。
3、农村信用社的许多统计数据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工作效率不高。
(二)针对以上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尽快建立相应的统计操作规程。
2、建立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统计制度,加强法律建设,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依法统计,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加快农村信用社统计电子步伐,使他们尽快改变手工统计的落后状况,逐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以适应金融统计发展的需要。
【金融统计自查报告】金融自查报告(3)| 返回目录
根据总行农发银计【xx】22号《关于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年统计检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xx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87】号)的要求,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立即成立统计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周密安排部署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二、统计工作检查情况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七
通过对xx年末和xx年一、二季度末上报县人民银行(及市农金体改办)科目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没有发现下列统计违法行为。
1、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金融统计资料,更没有违反统计法规和工作程序编造统计数据的行为。
2、统计数据与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核对基本一至,数据差异不大。
3、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或与统计有关的其他原始资料行为。
4、未强迫或授意基层信用社和基层社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
1、认真贯彻《统计法》、《金融规定》等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及时收集、汇总、编制、管理本系统金融统计数据和报表。
4、依法向人民银行报送统计数据、报表、统计资料。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1、统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联社金融统计工作主要由计划信贷股负责,计划信贷股配备专职统计员一名,各基层信用社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由信用社主办会计、内勤主任或信贷会计兼任,未配专职统计人员。
2、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状况。
联社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一般是利用举办会计,信贷培训班时,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今年统计局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联社以县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普法、统计执法培训工作为契机,组织全县基层信用社统计人员学习了《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了统一考试,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统计意识,提高了统计人员素质,对统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日常报表操作情况
联社向县人民银行报送的报表主要有:现金统计项目月报表(表号905)、各项贷款累放、累放统计月报表(表号604)信贷资产统计月报表(903表)、信贷资产统计季报表(611表);其中604表、903表是根据联社业务状况全辖汇总表来统计的,905现金项目月报表是每月由各基层社上报数据汇总而来的,611季报表是每季由各基层社,上报数据汇总而来。由于季报表中的贷款投向分类比较细化,与会计科目分类很不一至,而基层社上报数据又不准确,所以贷款投向数据在统计时存在一些估报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相应的统计操作规程。
2、未建立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统计制度,使得统计人员职责不明确。由于统计人员大都是会计兼职,在统计上报工作中遇到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情况,就存在一些估报、漏报、迟报等有违统计法规的现象。
3、农村信用社的许多统计数据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工作效率不高。
(二)针对以上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尽快建立相应的统计操作规程。
2、建立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统计制度,加强法律建设,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依法统计,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加快农村信用社统计电子步伐,使他们尽快改变手工统计的落后状况,逐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以适应金融统计发展的需要。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八
根据总行农发银计22号《关于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年统计检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xx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87号)的要求,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立即成立统计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
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
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九
根据银监办相关文件精神,我社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员工贷款、参与民间融资以及经商办企情况的排查工作,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我认真学习'三项'排查工作的精神,切实进行履职本次自查工作,现将本人具体排查内容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信合员工,目前本人在xx县农村信用社和辖区内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为: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xx。
经查证,本人xx(亲属)在xx社贷有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为: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x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xx。
经过自查,本人不存在如下六种违规融资现象:
三是不存在'以客户或本人的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的现象;
四是不存在'他人高息融资提供办公场所或开展宣传活动'的现象;
五是不存在'以各种形式参加非常集资'的现象;
六是不存在'自办或参与经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公司等机构'的现象。
经严格自查,本人不存在参与经商办企业,不存在入股工商企业、在企业兼职、直接开公司参与经商活动等现象。
以上三方面为本人在'三项'排查工作中的自查情况,本着'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文化要求,认真践行一名合格员工行为,防范化解各项风险隐患,切实做好各项履职工作。
自查人:xxx
20xx年10月30日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十
题目: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国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我国市场,对国内金融机构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其对策是:加强政府部门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加强金融企业内部的自我控制;强化国际间金融合作;控制好金融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企业管理
随着金融企业创新的不断深入,其产品在创新、其经营工具在创新、其管理在创新、其制度在创新。金融行业正生机勃勃的活跃在市场经济中,与此同时,金融企业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做好在创新条件下的风险管理是企业改革的重点话题。
一、金融创新的活动特征
金融创新作为各种金融因素的整合,它是在金融市场的环境下,金融主体对有可能约束金融业发展的改革。通过创立新的管理制度,对各个金融因素进行整合,它的目标是追求更多的经济利润。从金融创新的范畴来看:小到融资工具、方法、业务,大到金融管理方式、制度与市场,只要是业务开展中出现阻碍因素,就会对环节进行变革,实现对阻碍因素的消除和规避。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开放,在金融创新日渐活跃的环境下,各种业务推出,同时也丰富了金融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与趋势。
(一)理财业务得到创新
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明增加的同时,居民理财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拘泥于储蓄这种单一的方式上,日渐往收益更多的理财转变。这让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理财业务,还带动了市场竞争。外受各种外资银行的影响,理财变得更加热闹,在这期间出现了各种理财产品。
(二)金融机构同质
从当前的金融机构来看,存在着各种金融机构,并且这些机构间都有着清晰的界限,负责各自领域。在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金融产品衍生,让原本清晰的界限日渐模糊,所以在各种业务机构交叉并行的情况下,各种业务逐渐向综合化发展。
(三)金融创新必须控制同质化
从金融业发展状况来看:虽然金融创新很活跃,但是在创新深度、广度上依然存在问题,在各个部门相互复制的情况下,对实际金融创新数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存在很多同质化产品。
二、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关系
所谓金融风险是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首先,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存在着正向博弈的关系,金融创新的发展是需要风险管理促进的,相反金融创新管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金融创新是基于市场背景和企业条件进行的创新,是基于原有政策进行的,其本质是在进行逃避监管。进行风险控制是在约束金融活动,金融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对风险控制起推动作用。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的相互促进下,使金融企业的水准进一步提升。其次,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一切活动均是存在着风险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将风险降到最低。金融的创新过程是对未来发展形势的看好,是将风险有效转移,是对收益与损失的宏观调整,因此金融创新并未影响其风险的总量,只是将风险的存在方式进行了重新整合,同时为金融企业带来了新形势的风险。
三、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一)资产证券化加大金融风险
在银行证券中,一旦掺入不良资产,就会影响银行信誉和发展。在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对货币来说,也会伴随很多负面影响,银行证券化本身带有很大的流动性,在大多数场合能够施展货币功能,同时这也让当时发行的货币遭到影响。另外,证券化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力,从而对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
(二)投机市场增加了风险破坏力
从金融业发展来看,虽然创新很大程度上对减小风险给予了工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创新的同时,还有很多风险偏好者投机,即使金融创新将风险暂时转移到风险偏好者上,风险总数还是没有降低。如果很多风险偏好者的投机遭到失败,就无法将风险转移,甚至对整个金融业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金融创新加大了经营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金融单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也带动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拓展市场占有率,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很多金融机构加大了创新进程,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入产品,同时这些产品也会涉及其他行业,在整个金融行业重合、交叉的环境下,同质化开始出现。在各个单位竞争力度加强的环境下,金融单位的风险进入下一轮创新,从而影响金融单位的信用值,让规避风险的能力减小。
四、积极应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部门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加强政府部门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是金融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国家相关部门的参与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在管理理念上是对创新和稳定的协调。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国家对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国家与企业联手进行金融监管手段的完善,打击违规违法行为。金融监控的过程中要秉着维护金融稳定和鼓励金融创新并重的原则,对监管尺度进行良好把握,实现创新与监管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金融企业内部的自我控制
企业应从自身着手,加强金融创新的主体内部控制,将自我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金融创新是对金融产品未来市场的信心,因此,企业应对金融创新的利弊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对其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经济准备。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金融企业要确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意识,并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测体系,本着为企业负责、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进行金融活动。金融企业要具有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结合外部环境与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用的风险预测评估系统,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度量。
(三)强化国际间金融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着国外金融机构的冲击。但是我们应该认清经济形势,当代的经济是在全球合作基础上,共同发展的。各国对自身经济的负责是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保障,因此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金融风险方面的国际合作也是势在必行的。例如,可以通过政府之间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对有关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国际合作。此外,企业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会了解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方法。强化国际间的金融合作是双赢乃至多赢的金融风险应对措施,是需要国家和企业认真面对的。
(四)控制好金融创新的途径
控制好金融创新的途径是企业进行谨慎经营的战略手段,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在金融产品上给予重视。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不适用于我国市场,过于复杂的金融技术不适用于我国金融机构。其次,金融机构的创新方面,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风险是企业应该关注的,企业应该突出主业优势来适应市场竞争。再次,金融制度创新上,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帮助,企业自身应该有效地落实自身的管理制度。
五、结语
金融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行业在创新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是保障其发展的重要工作。鉴于此,国家和企业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相应协调,国家政策上应给予充分的保障,企业改革上应付出更大的精力。金融制度的创新,重要的是监管制度和创新约束制度的协调运作。基于我国国情,金融企业应该控制其市场流动性,在流动性金融工具上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梁武宁.浅议内部控制与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j].中国商贸,(6).
[2]张宏丽.现代保险金融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j].时代金融:中旬,2014(1).
[3]沈蕾.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4]楼文龙.金融创新的背景与主要趋势[j].中国金融,(1).
[5]张晓琴,冯莉.论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j].商业研究,(2).
[6]徐小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
[7]王春蕊.基于金融创新条件下的次贷危机与金融风险[j].东方企业文化,2013(13).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十一
根据总行农发银计22号《关于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年统计检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xx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87号)的要求,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立即成立统计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
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
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文档为doc格式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十二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
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十三
根据银监办相关文件精神,我社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员工贷款、参与民间融资以及经商办企情况的排查工作,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我认真学习'三项'排查工作的精神,切实进行履职本次自查工作,现将本人具体排查内容汇报如下:
作为一名信合员工,目前本人在xx县农村信用社和辖区内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为: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x万,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x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xx。
经查证,本人xx(亲属)在xx社贷有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为: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x万,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x万,无违约记录,信用优良,主要用途为xx。
经过自查,本人不存在如下六种违规融资现象:一是不存在'以获取高利为目的,以自有资金或向银行、亲朋好友、企业、自然人进行借款用于投资、放贷'的现象;二是不存在'以农村信用社的`名义组织,或介绍、担任等形式帮助他人高息融资'的现象;三是不存在'以客户或本人的账户为他人过渡资金'的现象;四是不存在'他人高息融资提供办公场所或开展宣传活动'的现象;五是不存在'以各种形式参加非常集资'的现象;六是不存在'自办或参与经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公司等机构'的现象。
经严格自查,本人不存在参与经商办企业,不存在入股工商企业、在企业兼职、直接开公司参与经商活动等现象。
以上三方面为本人在'三项'排查工作中的自查情况,本着'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文化要求,认真践行一名合格员工行为,防范化解各项风险隐患,切实做好各项履职工作。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十四
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难题,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金融机构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提升竞争能力,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然而,金融创新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成为了制约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
一、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金融风险通常是各种可能致使企业或机构的财务状况出现异常,造成财物损失的风险的总称。也是指在日常运行和经营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因为自身决策出现失误,或者受社会环境变动的影响其财产、资本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一定的金融资产在未来某一时期能产生的货币收入量的数目具有很强的不可估量性,而机构预期在未来某一时期该金融资产可能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风险。
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了作用于其自身之外,还将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造成不利。金融机构在交易中出现的金融风险,很有可能危及到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如果该金融机构因风险而无法生存下去,将很有可能对金融系统的整体的顺利运行和持续发展造成阻碍。若金融系统出现风险,体系运转无序、失灵,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无序和混乱。地球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某一个国家出现了金融问题,其他国家也必将受到冲击,如比如1930年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前者致使西方经济出现大萧条现象;而后者致使全球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金融创新的相关内容
金融机构实行金融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当金融环境出现变动,金融业就在改变之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使初始稳定状态变为前进发展状态,并以从中谋求最大利润。金融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于,当金融环境恢复平静,最初促使创新的因素已经不存在后,金融创新是否能够继续作用于金融运营中,并不断拓展延伸,为金融业的进步和稳定做贡献。优秀的金融创新能够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备性,同时,也能提升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高效性。
金融创新按其创新的内容及性质分为两种形式,在创新过程中研发出新产品新系统的创新为产品创新,而没有研发新产品新系统的创新,旨在对金融交易和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的活动为过程创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创新就是从改善行业结构和研发新产品新系统两方面为创新面的。
三、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与改变
1.金融创新使金融业系统风险加大
金融业进行金融创新之后,各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密切,各机构的资金也形成了相关链条。一旦链条中的某一机构出现问题,必将危及到其他合作机构,进而对金融业的整体系统稳定造成危害。如今,金融业不单单涉及自身国家的某一行业,而是涵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各个领域,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如1930年的金融危机、出现的金融风暴和20金融危机,由一个国家的金融业在短时间内波及所有合作国,对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非常巨大。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涉及面也在不断扩宽,金融创新中也常常融合计算机技术来提升新产品的各项性能。然而,电子创新产品在提升金融业经营效率的同时,一种名为电子风险的新金融风险也随之而生,一些如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病毒袭击等问题纷至沓来。随着金融业越来越广泛地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电子风险所具有的系统破坏性也在不断加大之中。这将提高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加大了金融行业的表外风险
随着银行开设表外业务的规模不断加大,表外风险的随时转化性能正时刻危及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表外风险指的是一种在资产平衡列表中没有得到体现,但又有可能变为银行的真实负债业务和交易行为的风险。
金融创新使表外业务内容更加丰富,这将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金融机构以此提升其经营利润。然而,一些业务项目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体现,业务成效时金融机构并未发生具体的资金流动情况,而金融机构又必须将该业务所具有的风险承担下来。一旦这些表外业务风险变为真实风险,金融机构将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和生存压力,金融机构的自身竞争力也将被削弱。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之路将因此变得更加艰辛。
3.加大了金融行业经营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使机构之间趋同性增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随之增大。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使得各机构只能从开展各项高风险业务之中获得更高的利润以求生存,这是致使金融机构出现更多的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况下,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大,而其信用度却将降低,这将使得金融机构的生存更加艰难,破产倒闭现象出现的更加频繁。长此以往,将对整个经济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金融创新导致投机手段增多
金融创新能够使市场流动性增强,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助力。但金融创新中研发的新产品也可能成为金融投机的有效助力。如我国金融系统中的股指期货,其为股市的平稳顺利运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同时也使不少股民从中投机取巧获取不正当利益,从而对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形成风险、造成危害。
四、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努力规避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提升金融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致使金融行业面临着更多的金融风险。金融业为了自身的良性运行和持久发展,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应注意规避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从全方位各个环节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规避。以此提升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1.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金融机构掌握着国家的资金流动,是社会经济的命脉。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政府有责任对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为加大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的金融交易环境。政府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正常的程序对金融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对金融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对市场实行宏观调控,出现不稳定因素应协助解决。同时,政府应对市场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实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来提升运营效果。
金融机构风险点有哪些篇十五
又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各种金融案件屡屡发生。
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下级行员工事实上掌握着银行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他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
银监会对的银行业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查处的情况通报结果是:20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13件,涉案金额2608万元,涉案人员164人。
(二)信用风险金融机构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腐贿赂等非法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风险和信用风险。
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的风险环境。
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全体职员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充分等。
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银行。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合理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失效,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
比如,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
四大行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农行准备上市获得政策剥离8000亿元。
经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事实上的回收率很低,资产回收率一般在30%、现金回收率在20%左右。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虽然总数较年初减少424。2亿元,但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却增加了21。2亿元。
如此持续下去,必定影响银行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
同样,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善,会出现经营亏损、信用风险、支付危机等,虽然数量上并不大,但更为显性化。
(三)非公允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管理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对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会主席,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由于关联交易存在的这些问题,金融机构与其关联方常常有不公允的关联交易。
这种不公允的关联交易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运行,因此迫切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关联交易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从近几年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情况来看,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损失。
不公允关联交易是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少数商业银行、信用社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金融机构股本结构方面1。股权集中度方面聂堂波(2008)指出,我国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25。11%,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56。23%。
而美国十大投资银行最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7。5%,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16。7%,可见我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水平远远高于美国(1720)。
过分集中的股权给公司治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中小股东难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用手投票”来保护自身利益。
又由于股份有限,也很难在董事会里安排自身的利益代表。
而大股东则会滥用控制权,如为了执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惜损害金融机构以及中小股东的权益。
当然金融机构也有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如民生银行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15。26%。
股权分散本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可以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发生。
但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如果股权太过分散,所有的股东都不愿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都希望“搭便车”,导致股东大会行使权利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致使董事会出现越权行为,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2。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发行股票,但是与上市前相比,国有股比重变化并不大。
如农业银行上市前,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控股50%,上市后汇金公司仍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48%。
名义上国家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但是实际上占有、使用、支配银行财产权利的是政府的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财政部等),但是银行的所有权无法在这些部门之间进行具体划分,也无法清晰界定这些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边界[8](p118—119)。
同时,银行的经营者没有办法真正享有财产权力,实现自主经营。
这使得商业银行产权主体模糊,所有者缺位。
如果金融机构产权主体不明晰,就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存在的道德风险就难以避免。
金融机构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
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金融机构的发展。
例如,国家给国有控股银行出资,政府却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就避免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照顾。
这不仅影响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性,也会淡化其他商业银行、银行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效率,造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的政策化,银行机构组织的行政化等问题的出现。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承担的政策性业务使得银行的经营目标变得多元化,弱化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
(二)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方面
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多由国有股和法人股集中控制,其他法人多是小股东。
所以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小股东的参与程度很低。
另外,金融机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常常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名任选结果一致,所以股东大会根本不能反映小股东的意愿和要求。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对金融机构公司的治理作用非常微弱。
2。董事会功能弱化,独立董事不独立由于股权结构的失衡性和国有性,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存在重大缺陷,董事会职能弱化,无法实现董事会的决策权和对经理人的监督。
在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中,一年召开l~2次董事会,其主要内容只是听取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董事会流于形式[10](p97)。
并且,金融机构的董事应当具有金融、证券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基本上由其股东选任,而其股东多数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作为生产性企业,他们缺乏管理金融机构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所以董事会成员不能经常、专业、深入地了解金融机构的状况,不能发现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
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而独立董事大多由关联股东人员担任。
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这些独立董事很难真正独立起来。
并且独立的外部董事中,与关联股东有联系的占多数,他们也难以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3。监事会无法发挥监督作用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在组织上大都拥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的完整设置,但由于对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各个部分的权利、义务缺乏清晰的理解,对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没有给予严格、强制性的界定,更由于从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的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我国相继实行的银证、信证分业造成金融机构复杂的产权结构,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分权和制衡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过程中,有效的激励制度非常重要。
我国的金融机构始于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历史背景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大多数都是短期激励,并且以简单的物质激励手段为主。
实际上,管理者过分地关注权力与地位的激励。
与国外银行相比。
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落后于行政激励,而行政激励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结果使很多经理人员不敢创新,不思进取,积极性不高。
对我国商业银行经理层而言,由上一级银行来任命下一级银行的行长以及领导。
选拔考核的办法基本上是按照选拔官员的方法。
另外,国有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分部门考核制度,经理层的收入和银行经营的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个人的考核也没有量化,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职位晋升和福利报酬相关性不大。
对员工而言,收入基本上都是相对固定的,与职务、工龄有关,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升职,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优惠和福利,却不会去考虑银行的长远利益。
(三)金融机构外部治理方面
1。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外部制度环境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所处的法律、政策环境。
目前,国家对金融机构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产生冲突,造成了司法效率落后和公司治理的混乱。
例如,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业具有金融监管机关的角色与独立经济产业的角色,是兼具有宏观调控责任的金融企业,这种定位的偏差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产生混乱。
在法律监管环节上,我国的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重制约,并且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即便是法律、法规、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在实施的时候也经常有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对金融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制度约束还不够明确、严厉。
2。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影响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相关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
首先,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很不完善,股东投机的行为倾向大。
我国还没有形成通过股票价格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的机制。
其次,由于金融产品比其他行业能更快地改变其资产的风险构成,投资者很难对其发出的信息判断金融机构的真实价值和其风险程度。
另外,政府的管制影响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
由于政府管制的存在,金融机构的产品市场很难达到规范和公平竞争,从而弱化了产品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使金融机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减弱。
最后,经理人市场。
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管几乎都是政府任命的,且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进行完善。
外部市场的失灵使得银行业的外部治理基本处于失灵状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从行业特性来看,金融机构是高风险行业,需要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对内部风险的有效监控。
但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实践来看,除了上市的金融机构需要履行规范的信息披露义务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还十分欠缺,金融机构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监督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披露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同时,金融机构本身也缺乏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意识,在披露信息时存在年报内容、格式以及方式不规范,对会计报表附注不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披露较少等问题。
大部分金融机构披露的都是正面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
另外,金融机构向社会披露信息的范围也较窄。
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内部与外部信息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外部关联者的监督,加重了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在以上两部分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这里我们主要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方面谈对策选择。
具体又可分解为两个层面:
(一)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总体思路首先,要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监管机制,完善早期报警功能。
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机制组织网络,应本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内容,统一监测指标,分级监控”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宏观预警组织系统。
具体负责对全国性和区域金融机构的监测预警,对中观和微观预警机制实行管理和领导,并及时接收来自中观预警机制和微观预警机制的各种信息,处理防范银行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的及时传输。
其次,建立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中期监测作用。
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信息,是接收和反馈金融宏观、微观双向预警信息,并是宏观、微观监测系统的结合部。
金融中观预警机制将各种手段、方式合理搭配与协调使用,为实现金融宏观预警机制,通过中观预警机制加以具体化,然后传导金融微观预警机制运行中去,从而发挥中期监测作用。
最后,要建立微观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程度。
金融机构治理微观风险预警机制是宏观、中观风险预警机制的最终传导系统,是对微观风险的监管,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是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的关键环节。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具体做法
1。股权结构方面
(1)优化股权结构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过于集中,常出现大股东侵害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象。
为了避免大股东操纵,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分散的股权结构。
但是,股权过于分散时,又会使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因成本高于收益过多而减弱。
理论上,可以通过股权适度多元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境外战略投资者、国内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部自然人、员工、经营者、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这些主体参股。
特别是,要吸引境外战略投资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投资者除了能带来大规模的资本金外,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机制、风险控制能力、创新产品的机制。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和防范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例如,股权转让价格问题、战略投资者的套利变现和恶意收购问题等。
充分考虑战略投资的稳定性、独立性以及实力和信誉,不能盲目引入战略投资者。
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报告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业务往来情况,通过资格核准和监控,掌握其复杂股权结构中隐藏的风险。
(2)明晰产权明晰的产权是金融机构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管,委托代理问题严重。
采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将使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更加清晰,产权界定更加明确。
产权明确不仅能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无效的问题,可防止因投资主体不明和无人负责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
2。内部治理方面
(1)董事会建立一个权责分明、有效的董事会是金融机构改进内部治理的关键。
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作用更加重要。
金融机构在建立董事会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董事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特征,要严格按照独立性、专业化的标准选任。
其次,合理安排董事会中董事的构成比例,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对大股东和高管的制衡能力,以维护中小股东和利益者相关者的权益。
最后,健全专业委员会,合理确定各委员会的目标、职责、权限和成员结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不是象征性地设立1~2名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实现独立性的前提是选拔机制,要选择与控股股东无任何关系、诚信、尽责的专业人士作为独立董事,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并拥有相应的权利。
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出台有关法规,详细规定金融机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对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
(2)监事会明确金融机构监事会的职责,加强其监督权力的中心地位。
增强监事的业务能力,确保知情权、禁止不善经营管理易位性、荣誉性任职、养老性任职。
同时应制定规章制度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统计报表、重大活动的法律文本等文件在报送董事会时,必须同时报送监事会。
建立监事会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强化监督职能,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治理风险。
另外,在监事会中引人利益相关者,赋予监事会新的内容。
在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中,缺少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但他们的利益常常与公司的相关性最大,监事会应集中代表他们的利益。
在引入利益相关者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以何种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形式参与监事会,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建立明确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对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评价体系。
根据他们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其薪酬应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实力发展情况、为股东带来的红利挂钩。
适度增加与长期绩效有关的薪酬比例,将激励机制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
比如,建立高管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机制,将高管和员工的报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建立问责制。
在对金融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实行严格问责。
界定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要求。
明确规定其违反法律或不尽职的处罚措施。
要彻底取消金融机构高管的行政级别,改变选拔的方式,将聘任高管的权力归还董事会,使高管成为真正对董事会负责的管理人员。
董事会要拓宽选择高管的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拔高管,理顺董事会和高管层、董事长和高管之间的关系,便于董事会、监事会对高管实施有效监督。
(4)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将内部审计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的核心。
内部审计要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咨询活动,从而增加其价值,改善经营状况。
加快金融机构流程改革,优化业务操作过程,建立联动的业务管理机制,全面改造内部业务流程。
适当削弱金融机构基层负责人的权利,减轻管理信息严重减少的现象。
强调集中控制,用制度手段提升执行力、提高经营战略决策的执行力,防范各种风险,解决基层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3。外部治理方面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应实行信息透明化,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
这里所说的信息透明不仅要对外部透明,还要对内透明。
通过建立定期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地将有关公司工作动态、市场动态、政策动态和风险状况反馈给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公司经营的透明化。
对于不向股东通报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权进行督促。
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准则,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盈利等进行详细、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信息披露过程中,除了要强调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监督外,还要强调外部的独立审计监督。
通过“外人”的审计,披露的信息会比较客观、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共谋”问题。
(2)规范金融和金融产品市场构建会融机构公司治理所需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促进金融业的良性竞争,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
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具体业务的干预,强化政府出资人的身份,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金融机构。
落实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其次,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及机制创新,使合规经营得到及时的支持。
最后,应该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
总之,政府须从微观方面退出金融市场,放弃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使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规范其经营行为,并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来选聘高管和通过商业化方式来进行资产管理等。
(3)加强外部监管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当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机构想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就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需要外部监管、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配合。
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股东的监管,鼓励资本实力强、诚信记录良好的机构参股金融机构。
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保护遵规守法、坚持原则的高管,淘汰不称职、不合规的高管,处罚违法、违规的高管人员,培育合格的证券业职业经理群体。
由于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无法像一般企业一样,依靠公司治理机制来确保正常的运营。
在这种状况下,金融机构需要监管部门加入公司治理,来弥补其治理机制的缺陷。
有效的监管活动,有助于控制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的业务,可以减少股东和经理层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损害。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有利于督促金融机构规范运作、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
四、结论总之,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体系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和防范公司治理风险,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推进公司治理评价和治理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1]罗胜,邱艾超。基于公司治理系统论的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研究[j]。保险研究,2008,(12)。[2]李逆。转轨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j]。开放论坛,2000,(1)。[3]高婧扬。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26)。[4]周宏,李大伟,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8)。[5]常凌欣,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西部金融,2008,(3)。[6]聂堂波。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j]。商业文化。2008,(10)。[7]俞雪华,沈小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6,(6)。[8]张杭鑫。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例[j]。消费导刊,2009,(2)。[9]袁友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09,(8)。[10]李源。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2007。
简洁明了的现行市盈率指标被投资者广泛运用,但是,它没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发生差错与分歧。
例如,某一公司的市盈率为100,那么股票收益率仅为1%,这么低的股票收益率是否意味着投价被高估将回落呢?为了使用广受欢迎的市盈率指标来评估股票的价值,必须克服现行市盈率的局限性,我们把贴现现金流量原理引入市盈率,从而得到科学的理论市盈率,这样,就可以用理论市盈率去评估股票价值。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p0/e0=[dl/(1+k)+d2/(1+k)2+…+dn/(1+k)”]/eo二、对我国股票市场理论市盈率的分析运用理论市盈率指标,我们可以在理论上计算出每一个上市公司的理论市盈率,并有效地去指导投资决策,同时,也可把每一上市公司的理论市盈率进行加总平均,从而得到整个股票市场的整体理论市盈率,当然,这样做比较复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表现要优于整体国民经济的表现,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宏观经济数据计算。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可把整个股票市场分为几大主要板块,各板块的理论市盈率是一个范围区域,然后经过加权平均得到整体理论市盈率。
在计算之前,我们先解决贴现率以及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板块构成问题。
首先关于贴现率k,我国203月份发行的3年期凭证式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3。73%,那么k值就应由3。73%附加一定的风险报酬率构成,对我国而言,3%以上的通货膨胀率就要警惕,5%就必须管制物价,那么设定股票长期投资的年收益率为6%还是比较受广大投资者欢迎的,因此估计贴现率k值为6%。
其次关于市场的主要板块构成问题。
我国是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国内外各界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我国股票市场又是一个新兴市场,上市公司的稀缺性使其比非上市公司拥有更优越的条件和更大发展空间,因此,我国股票市场实质上是一个成长性的市场。
例如,一些业绩不佳的国企大盘股,在我国深化国企体制改革以及产业调整、产业升级等大背景下,有望提升业绩水平,再如许多小盘股,宏观经济向好不仅有助于改善本身原有业务的经营,而且面临着许多高市盈率水平的投资机会,由于规模小,一个高盈利项目可较大地影响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有望大幅提高。
根据理论市盈率的大小,在这里把我国主板股票市场主要分为稳定增长板块、高速增长板块和超速增长板块,剔除极少量的不增长板块及亏损板块。
1。稳定增长板块。
稳定增长板块的增长率基本上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同步,代表性指数是我国沪深300指数板快。
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我国gdp有望在10年间保持8%的高速增长,同时,由于长达10年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每年现金分红不都需要用于再投资,但有增加的趋势,在10年后,我们预期国民经济正常增长,正常增长的公司,理论上的价格是不会改变的。
这样,我们假定稳定增长板块有代表性的股票,在10年内每年收益递增8%,把每年收益的1/3用于现金分红,在10年后保持零增长并且把每年收益的全部用于现金分红。
据理论市盈率公式,此板块有代表性理论市盈率为:p0/e0=[(e0×1。08/2)/(1+0。06)+…+(eo×1,08m/2)/(1+0,06)m+(e0×1。08。
盯)/1,06+(eo×1。08)/1。06+…]/e0=3。7+20。1≈23。82。高速增长板块。
该板块的增长率在高速增长期内几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高速增长期过后,预期正常增长。
以典型的通讯业为例,我们可认为高速增长板块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在5年内每年保持20%的收益增长率,由于需要更多的再投资把每年收益的1/4用于现金分红。
在5年后保持零增长并全部现金分红。
这样,此板块的理论市盈率为:po/eo=[(eo×1。2/2)/(1+0。06)+…+(e0×1。2/2)/(1+1,065)+(eo×1。2)/1。066+(eo×1。2)/1。06+…]/eo=1。9+31。0≈31。93。超速增长板块。
这一板块的业绩增长是跳跃性的,增长幅度巨大。
微利资产重组股为主构成了这一板块,它们在资产转换、资本运作的预期下,每股收益有望从微利跳到几毛,从而市盈率高者可达上百倍。
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难以准确计算这一板块的理论市盈率或者说难以量化。
在这里,从市场有效的角度出发,我们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果一个微利预期资产重组股的市场价格为10元,而目前每股收益为0。2元,那么,其理论市盈率为50。
4。整体理论市盈率。
我国股票主板市场主要由以上三大板块构成,经统计,稳定增长板块的权重所占比例为70%,高速增长板块所占比例为20%,超速增长板块所占比例为10%,那么,整体市盈率加权平均为:po/e0=23。8×0。7+31。9×0。2+50×0。1≈30。4三、理论市盈率在现实中的应用虽然理论市盈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更好地应用它,我们必须注意理论市盈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或缺陷。
1。预期收益率在长期内固定不变与实际情况相背。
在理论市盈率的计算中,我们假定贴现率一旦估计就是长期不变的。
如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未来面临上涨的压力,随之预期收益率在未来也有上升的趋势。
再如,公司处于快速增长期或成熟期,由于风险不同,预期收益率也就不同,在成熟期应高一些。
2。理论市盈率的计算所需数据难以准确得到。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许多投资者难以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
再者,如何根据已有的历史数据及当前信息去准确估计未来数据,也存在难度与误差,甚至有些情况是难以量化的。
例如,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资产重组、资本运作活动涉及面大,对市盈率水平有重大影响,此类情况准确量化存在很大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估计相关数据时,必须尽可能占有资料、信息,并且需要数据估计的高超技巧、方法与经验。
股票投资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在估计贴现率k时就是如此,我们在附加风险报酬率时,就充分尊重市场尊重广大投资者的意愿,重点参考了长期国债的收益率。
3。我国股票市场上的实际市盈率水平往往与理论市盈率不一样并且波动较大。
我国股票市场流通规模还不大,存在着大量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流通或流通性很差的法人股与国家股。
上市公司具有稀缺性,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比较充裕并且投机性比较强,从而市场上的实际市盈率水平常高于或低于理论市盈率水平。
比如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资金的宽裕情况,在资金宽裕时沪深300指数的实际市盈率水平往往超过25倍甚至高达30倍以上。
在资金紧张时沪深300指数的实际市盈率水平降到20倍以下。
4。理论市盈率本身也是起伏不定的。
理论市盈率主要由未来的业绩及预期收益率决定并且弹性较大,具体影响因素比较众多。
对未来数据的估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相应地理论市盈率也应不断重新计算。
尤其是我国股票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受政策面的影响较大,理论市盈率的波动较大。
例如,如果我国关于资产重组的政策法规从严要求,对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意愿降低,那么,我国股票市场的理论市盈率就相应下降。
理论市盈率给了我们从市盈率角度科学研判股票投资价值的工具,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实践中,是比较准确有效的。
下面以理论市盈率为工具来具体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
关于股票市场的合理投资区间问题,有种常见的误解是中国股票的市盈率应该和成熟的美国股票市场看齐,甚至想当然地把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和美国的成分指数的市盈率进行比较。
但从理论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经济长达10年的可持续高增长,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整体市盈率应该比国外成熟股市的整体实际市盈率高一些。
进行国际比较应该口径一致地把蓝筹成分指数市盈率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应该拿中国的沪深300指数和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或道·琼斯对比。
在我国,上证综指虽然是综合指数但是蓝筹占有绝对的比重,中国使用的指数由于历史习惯原因最常见的就是上证综指,在国际对比中,我们可以把沪深300指数与上证综指的点数适当转换。
美国蓝筹成分股指数标准·普尔500以及道·琼斯的实际市盈率波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1520倍之间,我国的沪深300指数的实际市盈率大部分时间的合理波动范围是20—25倍,这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吻合。
可见,与许多人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基本上不存在投资价值相反,上证综指3000点左右的实际整体市盈率水平与理论整体市盈率相差不大,还是存在很大的投资价值。
如果在股票指数下跌一定幅度后,投资者根据理论市盈率选择买人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从经济状况基本上与国民经济状况同步的股票来看,这一类的股票数目虽然不是最多,但是利润与市值占了股票市场的很大比重,其理论市盈率在20—25倍,在市场上的实际市盈率也应在—20—25倍。
从极少量的正常增长股票如一些绩优钢铁股来看,由于它们主要从事钢铁业,不能超常发展且周期性强,虽然通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取得了较好的每股收益,风险较小,但实际市盈率不高。
从高成长的软件类、通讯类股票来看,其理论市盈率较高约为30倍,并且波动较大,如果在这些股票下跌一定幅度后,投资买入可获得可观的收益。
从2010年来看,沪深300指—数20—25倍市盈率的区间大概为3000—375q点,对应的上海综合指数大概是2800点和3500点。
上证综指在现实中波动很大,经济恶化时可在2000点以下,经济景气时又到了6000点,就算是正常波动区间2800—3500点,波动幅度也不小。
可见,把握上证综指的波动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广大的投资者和投机者更关心的是上证综指的波动方向和大致时间。
影响波动的因素有很多,关键是要把握主要的几个因素,在这里,笔者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认为应综合把握两个主要因素。
1。经济情况预期。
从大的方面来说,预期经济情况下走就会导致低估和向下波动,反之则导致向上波动。
以和2010年为例,20是20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的第一年,2008年第四季度gdp为6。8%,2009年第一季度gdp为6。1%是最低的,以后季度的gdp数据都在提高,所以以后的一年中上证综指整体趋势上一直在上涨。
其中内在的逻辑是虽然当时的实际经济情况很糟但大家预期未来的经济状况不会更坏反而会越来越好。
一般来说上证综指由于预期会超前反应三个月到半年。
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悲观的第四季度,由于大家已经预期到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会达到最坏,所以上证综指提前到08年第四季度就见底开始上涨。
再看2010年的情况,追踪分析各个经济数据大家基本都能预期到2010年一季度gdp会比较高,以后的2010年二、三、四季度为避免过热尤其是为了避免房地产业的过热gdp会下降一些,所以上证综指由于大家的提前预期应该在2009年第四季度做头部区域,事实上也大致上是如此,在2009年的8月初上证综指就见了高点,到了2010年第一季度,上证综指大部分时间还是在3000点以上的头部区域运行但走得比较疲弱,在二季度的四月中旬公布了高速的gdp一季度数据11。9%以后,上证综指开始破位下行跌破了3000点。
用同样的方法来预测以后,至少半年到一年时间上海指数大方向还是下走的,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向上或向下运行的方向比幅度更重要。
至于以后,由于世界的主权债务问题以及中国的房地产走向和结构调整问题在目前还不明朗,所以难以预期20以及的经济运行方向,这里方法工具有了,就可以追踪分析以后的数据来判断上证综指运行的大方向,如果2011年世界经济还算稳定尤其是世界主权债务问题慢慢得到治理不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恢复活力也就是成交量和价格上行,那么2011年上证综指就会上行,当然也是要提前反应三个月到半年。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预期在市场上的空间上经常有放大效应,也即“超调现象”的经常发生。
比如2008年的下半年,由于恐慌,预期经济情况会很坏,这样大家在黑暗中看不到曙光就纷纷做空市场抛售股票,从而出现了上证综指跌破2000点最低到了1664点。
相反的例子是20的10月份,虽然当时政策已经开始收紧,但是大家都预期以后半年内经济继续向好,在半年内还看不到经济出拐点下行的迹象,当时的上证综指冲到了6000点以上。
这种超调现象需要注意,显然相对来说,空间很难预测把握也经常超涨超跌,所以时间上的把握更重要,只要能把握住未来三个月到半年的经济运行方向,基本上就能把握住大趋势。
2。货币供求。
整体来看,货币供求不直接影响经济运行和上证综指运行的大趋势,但是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和上证指数运行的节奏、时间和空间。
也就是说,经济状况预期因素起主导作用,货币供求起重要的次要因素,它会影响上证综指和经济运行的节奏、时间和空间。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误解就是利率提高会打压上证综指。
从大的运行方向来看,经济情况和上证综指上行的中期一般伴随着利率的提高,利率的提高主要是结果的反作用力并不起决定作用,因为经济有活力当然对资金的需求提高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同时,政府政策一般是逆经济方向调整,在经济和上证综指上行时伴随着物价的提高政府或央行也会主动调高利率。
同理,经济和股票指数下行的中期会伴随着利率的下降。
以2009年和2010年为例,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我国政府提出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很快就导致了上证综指开始上行,内在逻辑不是超常的刺激政策直接导致经济运行和上证综指的上行,而是市场预期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惯性和超常刺激政策下会是最坏的一季度,所以上证综指就在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上行。
再看2010年,实际上从2009年夏天开始我国已经开始收紧银根,央行通过准备金率、央行债券等数量工具不断回收货币,虽然从绝对值上看货币供给相对于正常年份是充裕的但是从环比来看是收紧下行的。
在2009年12月份,我国政府决心要把泡末房价的过快上涨遏制下去,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尤其是2套房贷的收紧政策,必然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下行。
房地产市场目前对我国经济现实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必然预期2010年二季度开始gdp就会下滑,根据前面讲过的三个月到半年的提前反映,2010年上证综指在传统上经常上涨的一、二季度就很疲弱,这样到了四月中旬公布靓丽的一季度gdp等数据以后,上证综指便开始破位下跌。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如果收紧货币但同时大家预期经济继续惯性环比上行,那么收紧货币就不会立刻产生经济下行的预期,那么上证综指也不会立刻下行而是继续上行。
比如2007年的上半年,当时也在不断调高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但是上证综指一路上扬,因为经济数据一直在环比向好,当然到了2008年的上半年,持续的收紧货币最后促成了上证综指的一路下滑,这是经过了不断的货币紧缩最后经济数据开始出现环比下行,就算2008年没有世界金融危机上证综指的运行大方向也是向下。
从以上分析以及对照现实的上证综指可以看出,货币供求只有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趋势以及预期才使得上证综指发生了大方向性的转变。
这就提示,在货币政策改变的初期是不会影响经济和上证综指本来的运行方向的,但是,持续反方向的货币政策最后会促成经济运行和大盘指数的拐点出现,这里是促成而不是决定,决定因素还是经济运行本身的规律,也就是经济波动周期。
另外,资金供求也能造成上证综指的超调现象,比如典型的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股,在资金很充裕的时候一线城市的房价可以快速上涨到意想不到的天价,同理也能造成房价和成交量的地量地价。
对于银行股和地产股,在资金不断收紧的情况下大家也会看到银行股和地产股的超低价,比如10倍市赢率或2倍以下市净率的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