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优质17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一
随着高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该年级的数学教学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阶段。
高一数学教案。该计划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点:
(1)第二阶段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元制、三班制和三维目标
(2)数学新课程标准(详见《广州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三本:教材、教参、练习册
(4)本校教研组对本学期学科的要求
二、基本情况分析
高一(3)学生52人,其中男生24人,-28人。上学期期末平均分54.1,合格率5%,优良率0%,低率56%。高一(4)学生53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7人。上学期期末平均分50.3,合格率3%,优良率0%,低率62%。
从上学期结束开始,我们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利有弊。优点是:
1.潜力;
2.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信任,默契配合。
不足之处如下:
1.聪明有余,努力不足;
2.男生上课聪明主动,但不够勤奋踏实;——认真,但上课效率不高,学习不够灵活。
3.从期末开始,差生比例显著;
4.个别学生懒惰,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极差;
5.平时学习不够,有意识,集中思考学习的时间太少;
6.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波动不稳定;
7.有的好学生满足现状,骄傲自满,思想松懈,导致成绩下降;
8.缺乏兴趣、动力和自我激励。
第三,这学期努力实现的目标
1.完成三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基础课要扎实,打牢基础;拓展课程应适当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课程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习惯和质量。
2.完成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3.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
4.转化学困生,提高成绩。有些学生总是拿不出成绩,认为自己不适合读数学。久而久之,他们就有了放弃数学,讨厌数学的心理。所以在学习中要多方面激发学习兴趣,耐心引导,不断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喜欢数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5、提高优秀率,减少不及格人数,争取班级之间没有明显差距。
四.具体措施
1.根据期末测试,学困生比例显著,优秀率不显著。因此,应进行分层教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应注意基础问题和常规问题的重复练习,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好学生要避免不必要的丢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初三为重点。综上所述,学困生要继续重视双基训练,反复练习自己做过的、讲过的题目。另外,不要忽视对高分学生的培养,安排一些有质量的课外问题,让好学生定期咨询、批改、答题。这样抓两头,才能促进中间,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学目标的实际实施。
3.从最终的统考来看,学生的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教师应通过正常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审题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背景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数学知识。
4.期末统考选择题分数普遍不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既然选择题只有答案,那么回答选择题的策略就是:合理、快速、经得起考验,善于转化,避免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和“小题大做、小题大做、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坏习惯。此外,填空题的错误表达和答题的粗心计算和不完整考虑导致不必要的分数损失,导致好学生得不到高分。所以为了保证分数,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明确概念,综合思考,正确表达。
5.注意说练结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课堂练习和考试。当天的作业,周练,月考,要及时安排时间做评论。平时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题量适当,难度适当,精选提炼),规范写作,认真改正,及时点评,反馈改正(建立错题集,重新认识)。坚决反对练而不言,说而不练。在评价中,要分析学生的错误,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弥补差距和遗漏,把问题追溯到问题和人。这次考试的很多试题,平时都是说,练,考,但还是有很多错误,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五.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关爱学生,严格要求,用情感实现师生交流,用风景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训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当。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二
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一、在审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每授一课,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
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四、在作业批改中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的天地,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三
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如下: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
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创新教育让学困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四)赏识教育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困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能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四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
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五
德育课程在技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教学对学生的思品德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有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1、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
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大领域,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明显或不明显的德育题材的学习内容。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有德育先行意识,在准备教学活动、学习材料或实验材料时更要考虑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当进行到与德育有关的环节时,要想办法不露痕迹的将德育渗透进教学材料、师生活动中。
以生命世界为例,教材中就有多处涉及德育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最好选择修剪下来的植物枝条和田间地头的狗尾草来观察,第五课 植物的叶 中动员学生在校园里捡拾落叶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设计和实践活动。《动物》单元中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中,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寻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在随后的教学中,还会使用到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这四种观察、实验材料,学生当然会很兴奋,老师却要清醒的意识到关于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讨论、行为已经开始了,老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2、课后整理
在当今社会,由于一些消极思想的滋生,德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你再成功,若思想消极,那也是失败的。一个好的科学老师在其教学活动中不应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重要的是还要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包括 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因此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尊重证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以及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解析教材、挖掘教材,在提示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创设情景、适时引导,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时时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育是教习惯,一个人有没有成就,决定因素往往就是有没有个好的习惯。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实践习惯。从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从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节约 在科学课上,教师经常布置学生带材料来,如:食盐、白糖、米饭等劳动果实,但一到课结束,材料都变成了所谓的 废物 扔进了垃圾桶。上科学课不应该这么 昂贵 !首先从带来的材料的量上来说,经济一点,不要太多。如:米饭和淀粉单元中,米饭的数量可以少一点,只要学生能看到现象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尽可能减少浪费。其次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带身边或家里有的材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忙,互通有无,不提倡经常买材料来做实验。有时上节课的资源也可以作为下节课的实验材料,再次使用,这样,好习惯可以从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形成,靠教师传授和灌输是难以完成的,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评)。任何外在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内部活动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自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独立对自己的言行作出评价,第二层次是学生在综
合同
伴、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再 次作出自我评价
。虽然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也有学生自评,但那种自评是为教师的一锤定音服务的,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在这里,同学、教师的评价是为学生对自己作出更全面的评价服务的,学生是评价的主人。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是以自己的好恶表明对一些事物的态度,缺乏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学校的教育中,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使他们更健康的成长。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当然也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理想追求。注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在科学课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科学素养。
如何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具备其特有的人文性,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活精神: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严谨和规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与合作,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德育
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其中在教学《植物的叶》内容时,学生观察的树叶应该是捡来的落叶,其用意是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在让学生 观察枝条上的树叶 时,就有学生干脆折了一些枝条带进了教室。材料的选择如何渗透爱护花草树木、和各种小动物这一思想,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如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捡一些落叶,把落叶装进塑料袋带到课堂上来,这是一个榜样作用的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以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在 观察枝条上的树叶 时,我采取两个策略:一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实地观察一些低矮的树木的叶,二是通过 给小树整枝 等活动收集一些枝条,展开教学活动。我认为在材料的选择时不能仅考虑材料与实验效果的关系,同时也应关注隐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全面兼顾,灵活选择,使实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感悟生命意义,懂得珍爱生命。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三年级科学《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对于培养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恰当的态度和情感,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感叹生命诞生神奇的同时,感受到生命之花的盛开是父母用爱浇灌的结果,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渗透了珍爱生命的教育,学生知道生命是很可贵的,要珍惜,不但要珍惜自己的,而且也珍惜别人的。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渗透德育,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具备特有的人文价值,这为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可能;学生的探究活动也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体验的载体。我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把握科学课程的独特价值,适时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是,科学课并非专门德育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我准确把握住科学课程价值,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内容,将其自然地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体验做人的道理,忌讳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同时,我要防止将科学课上成了德育课,防止出现课堂中充斥着德育说教的情况,使科学课失去 科学 的味道。我在科学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原则是依据授课内容自然渗透,做到恰当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 科学探究 和 科学知识 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 镣铐 ,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 文本说了什么 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 文本为什么这样说 。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 看图上的大树 、 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 、 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 、 和同学们交流 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 掌上明珠 ,是家中的 小皇帝 ,时常摆出 唯我独尊 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
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 源头水 必须是 活水 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岩石、矿物和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各个学年级科学课德育渗透具体方案:
3年级科学课以养成教育为主,如课堂上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小组合作等,另外根据教材的确定,初步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4年级以养成习惯教育为主,教师要勤说严要求,抓落脚点,以表扬为主,针对个别学困生要及时进行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课堂中既要学生勤动手又要多动脑,并倡导合作研究互相谦让的精神。
5年级以知识教学为主,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认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三家锻炼,注重个人卫生保健。
6年级即将毕业,重点在于知识的总结。让他们知道科学与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生命世界和宇宙世界,对未来充满希望。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六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岩石、矿物和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要从教学的方方面面抓起,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需要我们等待,有时会出现反复,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七
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宣讲我国数学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中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对初一学生还可借助“华罗庚金杯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矗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矗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1][2]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八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岩石、矿物和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各个学年级科学课德育渗透具体方案:
3年级科学课以养成教育为主,如课堂上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小组合作等,另外根据教材的确定,初步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4年级以养成习惯教育为主,教师要勤说严要求,抓落脚点,以表扬为主,针对个别学困生要及时进行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课堂中既要学生勤动手又要多动脑,并倡导合作研究互相谦让的精神。
5年级以知识教学为主,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认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三家锻炼,注重个人卫生保健。
6年级即将毕业,重点在于知识的总结。让他们知道科学与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生命世界和宇宙世界,对未来充满希望。
看过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的人还看了:
1.2017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2.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3.2017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4.2016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九
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及有关法规,遵照区委、区府“四个一流”的目标,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继续抓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重点在完善“单机进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新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以科研为中心,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
二、工作任务
1、鉴于数学组本身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将原来的两个科研小组精简合并为一个,重新定下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新模式》,利用本组年轻教师熟悉电脑与网络,有朝气,肯下苦功的优点,结合老教师的经验,集中力量搞好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
2、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了解教育界的发展动向,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数学教研教改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和提高。
3、要求全组教师能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与能力。在当前形势下,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操作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同时对网络知识有一定了解。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要做到本组课件能自己解决。
4、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弥补,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使大家能互相促进。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抓好中下生的辅导工作。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课题的确定与开展准备
十月----十一月:认真备课,准备三至四堂试验课在网络室上。
十一月----十二月:教师说课比赛,四年级数学竞赛。
一月:复习工作。
四、组织机构
组长:向渊
【数学学科工作计划十篇】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
1、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
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大领域,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明显或不明显的德育题材的学习内容。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有德育先行意识,在准备教学活动、学习材料或实验材料时更要考虑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当进行到与德育有关的环节时,要想办法不露痕迹的将德育渗透进教学材料、师生活动中。
以生命世界为例,教材中就有多处涉及德育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最好选择修剪下来的植物枝条和田间地头的狗尾草来观察,第五课植物的叶中动员学生在校园里捡拾落叶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设计和实践活动。《动物》单元中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学中,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寻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在随后的教学中,还会使用到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这四种观察、实验材料,学生当然会很兴奋,老师却要清醒的意识到关于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讨论、行为已经开始了,老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2、课后整理
在当今社会,由于一些消极思想的滋生,德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你再成功,若思想消极,那也是失败的。一个好的科学老师在其教学活动中不应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重要的是还要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因此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尊重证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以及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解析教材、挖掘教材,在提示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创设情景、适时引导,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时时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育是教习惯,一个人有没有成就,决定因素往往就是有没有个好的习惯。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实践习惯。从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从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节约在科学课上,教师经常布置学生带材料来,如:食盐、白糖、米饭等劳动果实,但一到课结束,材料都变成了所谓的废物扔进了垃圾桶。上科学课不应该这么昂贵!首先从带来的材料的量上来说,经济一点,不要太多。如:米饭和淀粉单元中,米饭的数量可以少一点,只要学生能看到现象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尽可能减少浪费。其次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带身边或家里有的材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忙,互通有无,不提倡经常买材料来做实验。有时上节课的资源也可以作为下节课的实验材料,再次使用,这样,好习惯可以从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形成,靠教师传授和灌输是难以完成的,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评)。任何外在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内部活动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自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独立对自己的言行作出评价,第二层次是学生在综合同伴、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再次作出自我评价。虽然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也有学生自评,但那种自评是为教师的一锤定音服务的,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在这里,同学、教师的评价是为学生对自己作出更全面的评价服务的,学生是评价的主人。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是以自己的好恶表明对一些事物的态度,缺乏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学校的教育中,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使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当然也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理想追求。注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在科学课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科学素养。
如何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具备其特有的人文性,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活精神: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严谨和规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与合作,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德育
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其中在教学《植物的叶》内容时,学生观察的树叶应该是捡来的落叶,其用意是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在让学生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就有学生干脆折了一些枝条带进了教室。材料的选择如何渗透爱护花草树木、和各种小动物这一思想,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如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捡一些落叶,把落叶装进塑料袋带到课堂上来,这是一个榜样作用的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以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在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我采取两个策略:一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实地观察一些低矮的树木的叶,二是通过给小树整枝等活动收集一些枝条,展开教学活动。我认为在材料的选择时不能仅考虑材料与实验效果的关系,同时也应关注隐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全面兼顾,灵活选择,使实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感悟生命意义,懂得珍爱生命。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三年级科学《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对于培养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恰当的态度和情感,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感叹生命诞生神奇的同时,感受到生命之花的盛开是父母用爱浇灌的结果,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渗透了珍爱生命的教育,学生知道生命是很可贵的,要珍惜,不但要珍惜自己的,而且也珍惜别人的。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渗透德育,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具备特有的人文价值,这为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可能;学生的探究活动也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体验的载体。我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把握科学课程的独特价值,适时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是,科学课并非专门德育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我准确把握住科学课程价值,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内容,将其自然地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体验做人的道理,忌讳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同时,我要防止将科学课上成了德育课,防止出现课堂中充斥着德育说教的情况,使科学课失去科学的味道。我在科学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原则是依据授课内容自然渗透,做到恰当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
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岩石、矿物和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各个学年级科学课德育渗透具体方案:
3年级科学课以养成教育为主,如课堂上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小组合作等,另外根据教材的确定,初步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4年级以养成习惯教育为主,教师要勤说严要求,抓落脚点,以表扬为主,针对个别学困生要及时进行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课堂中既要学生勤动手又要多动脑,并倡导合作研究互相谦让的精神。
5年级以知识教学为主,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认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三家锻炼,注重个人卫生保健。
6年级即将毕业,重点在于知识的总结。让他们知道科学与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生命世界和宇宙世界,对未来充满希望。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一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
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二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三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四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邓小平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我们通过每学年每学期开展一些如校园艺术节和主题文艺活动。
在原因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五
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教育工作是动态的鲜活的进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社会时代的步伐,这也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理念。特制订本学期个人进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中心。
二、基本情况
本人已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士文凭,系统学习了有关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善于学习,能珍惜各种学习机会。
三、进修目标
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4、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5、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教研能力。
四、方法措施
第一、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
1、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且广泛阅读文学书籍充实自己,以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2、借助先进的媒体学习,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建立自己的博客语文园地。
3、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4、利用一切资源,校内多向同事学习,并积极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师寻经问宝。
第二、善于思考,把教学工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
2、坚持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并积极反馈于教学工作。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学生的点滴,在反思中感悟,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
4、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三、积极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积极展示自我。
1、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造精彩语文课堂,多打造精品,在此过程中,学习提高。
2、多听同事们的课,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提高。
3、积极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虚心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
第四、在教学中加强自己的教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1、学校每周五的教研组活动按时参加,结合实际和校情学情进行教研。
2、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提出问题,积极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提升自我素质。
4、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用课题促进自己教研学习,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五、学习安排
1、《论语》《老子》《庄子》。
2、《宋词》《唐诗》。
3、《史铁生作品》
4、新课标推荐世界名著。
5、撰写读书心得。
6、浏览相关报纸杂志。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六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篇十七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
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