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汇总9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尤其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方建设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另一方面,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良莠不齐,但他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等,xx镇纪委从7月1日至10日,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辖区各村内进行调研,共访谈各类人员162名、召开各种座谈会8场次计220人、发放调查问卷345份,回收调查问卷345份。通过调研,我们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党风廉政方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社会政治稳定。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方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一方面,镇纪委人员少,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精力分散。以xx镇为例:镇纪委书记分管纪检、信访、综治、政法、农经、审计、有线电视台等,而镇纪委只设一名专职纪检员,工作繁重而人员太少,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内生活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内民主生活会要么不开,要么开了也是流于形式。大家都怕被打击报复,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造成各行政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一方面,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经济收入低,使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转变,有的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进党内生活。在这种利益趋使下,少数村干部夹在干部与农民双重身份、带头富与带领富双重任务等矛盾中间,自律意识明显下降。更有甚者。宗旨观念淡薄,置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于不顾,用权利作人情,为自己谋私利、博名声,党风廉政建设对他来说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并且以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为荣,助长了贪污腐化、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是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强,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村主要干部不能按财经纪律办事,招待费、公款送礼等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违犯《河南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凭着个人感情,私自划拨宅基地等等,违犯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是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工作不力。许多人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种务虚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没有真正的责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抓工作时往往认为“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抓不抓没有大防碍”。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不明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健在党委,直接责任在支部。但这种责任的内涵是什么,一些支部不够明确,尽管签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但到底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在工作机制上,得不到体现,因而这种责任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往往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二是目标不具体。有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是虚的,可高可低,可多可少,可缩性大,把握不准,没法衡量。一些支部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缺乏全面分析、认真思考,对于诸如提高班子的战斗力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增强防腐拒变能力要达到什么标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应有什么要求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概念,因而任务不能落到实处,产生检查没尺度,好坏凭印象的思想。三是激励、处罚措施难实施。虽然在镇村都实行了如党风廉政责任制、包村责任制、联系点制度等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本来应有一些激励、处罚作用,但由于责任不明确,目标不具体,导致了一些奖励、处罚措施难以实施,在奖励、处罚上往往是象征性的,没有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造成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五是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机制停留在纸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不敢腐败”问题。有些党员、基层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怕抓不准、怕被人说出风头、怕招来麻烦,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政务、村务以及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一般干部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能监督。一些党员干部汇报思想、报告工作不及时,不全面,有的只向主要领导汇报,而不向一般党员干部通报,群众看起来是雾里看花。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群众的主动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以致一些村干部钻了监督不畅的空子,成了无人监督的特殊干部,工作中随心所欲、违法违纪,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以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受经济因素的困扰,镇和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党风廉政建设摆不上应有位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激化了矛盾,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同时也使有些村干部对廉政建设丧失了信心,更谈不上抓党风廉政建设了。
二是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不够完善。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受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把一些党性原则不强、政治素质不高,甚至漫天许愿的说客选进支、村两委班子,致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坐不下去,学不进去,加之平时再不注重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不能细心领会,也就谈不上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另一方面,自律意识、党性观念不强。受社会上腐化堕落思潮的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也就不愿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更有甚者,利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幌子,公然违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腐化堕落。
四是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对农村非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查处不力。如:xx镇安村3个原居民组组长,xx村原第五居民小组组长等离任后不交财务手续,不公开、不审计等问题,影响极坏。
二、当前加强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结合农村实际,从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是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从体制上讲是党委负总责,而在实际运作中却转变成了纪委负总责,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扭转,责任制工作难以取得实效,所以要在体制上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就得重点抓好责任目标考核与失职行为责任追究,真正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政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标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要毫不手软地实行“一票否决”。坚决纠正农村工作难度大,基层干部处理可宽不可严的错误认识,加大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农村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针对农村的特点来进行,要重实际,重效果,切忌大话、空话。应该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采取乡镇轮训与村级巡回教育相结合,党纪政纪专题讲座与集中普法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增强教育的效果。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制度化,建立农村教育的考评机制,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规范化。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硬领导班子,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顺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广辟干部人才渠道,积极推行村书记、主任直选制以及市、区、镇干部在村级党组织挂职等制度,严把干部入口关。要重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使他们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而对那些工作责任感退化,群众观念淡化,组织纪律弱化的基层干部,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实行诫勉谈话,对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切实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四是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制约机制,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首先,要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章办事”的问题,立足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村级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的财务监管。
一是加强对“村帐镇监管”的再监督。采取有效措施,以法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村级财务实施实质性的审计和监督。同时,“村帐镇监管”必须与村级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两个积极性,确保“村帐镇监管”制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是推行零户统管。在保持会计主体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乡镇各机构的银行帐户,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堵塞乡镇机关和基层站所财务管理的漏洞。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要切实解决镇村两级干部的认识问题,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切实保证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全面、公正地解决。乡镇政务公开的焦点是决策公开、干部选拔和收费政策公开,基础是监督渠道畅通。因此,还要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实施监督的权力,改变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的局面,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四是落实村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村级领导班子的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集体经济损失。五是加大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并对一些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公开处理,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乡镇办案力度,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保证。
五是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平安村组”、“文明村”、“信用村”创建活动,坚持实行齐抓共管、上下结合、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做到党风、政风、民风一齐抓。要通过农村机构改革,真正使镇村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开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新风。在端正党风的同时,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入。
三、亮点工作
审计工作常抓不懈。
近年来,xx镇把对各村的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积极开展离任审计和在任审计。在一届的三年中把每个村的财务帐薄轮审一遍。不仅加大了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震慑了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从去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后至今,已审计10个村,审计金额达19235867。55元,违规违纪金额165643。87元,并处理党员1人。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三农”问题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村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南部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是我县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配合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调研,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带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带领全体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使我村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
根据我村具体情况,我们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我们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创建工作有规划,党政领导亲自抓,组织措施得力,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树立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硬指标”,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推动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村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科技兴农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农村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是我们既定不变的目标。
从2017年至今,我们先后几次邀请了县农技中心、县农机局的专家来我村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中药材管理技术、生猪养殖、科学耕种等农业科技知识,举办了农民技能培训会,同时培训了农民经济人5名,聘请了周围村在农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能人来我村为村民介绍经验,先后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2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50份,结合农民科技书屋、图书室等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根据农事需要,多次组织村民到***、***、***等农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比较突出的区县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家家有技术、户户会管理、人人会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以养殖和小杂粮种植为主的“一村一品”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抓班子,强核心。
党支部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高度,始终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臵,在村党支部换届和班子整建中,在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四)抓培训,强素质。
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科技知识相结合,以党支部为龙头,以乡党校为纽带,以党员活动室阵地为基点,先后举办党员绿色产业大户等培训班。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学历教育,村干部接受了理论、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干部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五)抓载体,促党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党员承诺制),积极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整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五互一创五带”(村村互促、村企互动、党群互带、结对互帮、交流互进,创建“五好”党组织,带动生产发展、带动生活富裕、带动乡风文明、带动村容整洁、带动管理民主)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联户促和谐”活动,认真落实“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扎实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通过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形式发挥党员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创建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双带两示范)活动和以创建综合示范先进乡党支部、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旗臶工程实施中,通过党组织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搭建发展平台,党员运用科技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党组织和党员融入了经济发展潮流,形成了一批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典型。
(六)抓机制,强队伍。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考评机制,把村干部的功过交由群众评说,报酬交由群众评定,去留交由群众选择,积极推行了村级干部“双评双考”,即:每年年终由党支部组成考核组深入到村听取村支部、村委会总结和两委主要负责人述职,由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村主要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村两委班子进行综合“评议”,党支部派出的考核组按各村年初与党支部签定的责任书,逐项量化打分,评定格次。通过双评双考,使村级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各类矛盾明显减少,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明显改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三、存在的问题
支部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五是村级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四、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要继续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一是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干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二是要继续以乡党校为阵地,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技术多面、信息灵活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二是必须按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把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党日活动制度,扎实开展党员承诺制,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工作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四是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主题活动。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继续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党员承诺制),使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特别是在“五个好”党组织建设上,集中在缺项、薄弱环节上找差距,找原因,抓好改进提高。要抓典型,依*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和辐射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四)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力。
在新时期,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等制度,切实作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其影响力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我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镇各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认识和判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部分村干部甚至认为,“你给钱让咋千就咋干,没有钱该咋活就咋活”。
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缺乏对村级基层组织队伍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三)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镇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又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四)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不够。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指责, 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 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抓住村级换届这一契机, 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普遍采用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向培养”目标,培养后备“村官”。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扩大组织工作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臵模式,打破按区域设臵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制订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案,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党建工作督导,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在日常。党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和心血来潮,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工作做在平常,经常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以党建工作来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使“两委”班子始终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团结战斗、为民创业办事的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是党在农村的桥头堡垒,在指导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随着党对农村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组织是否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阶段,利用10天时间与镇里的4位同志采取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随意抽查等形式,对全镇村级党组织及两委班子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村级组织的基本情况
xs镇地处建阳市南端,东南与建瓯市相连,西南与顺昌县交界,东北与潭城街道为邻,西北与莒口镇接壤,地势西南高,东北平。境内两条溪流交汇于xs,在宸前入崇阳溪,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本镇以汉族为主,有少数畲族,主要语言为建阳方言,总面积276.8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林茶果总场,84个自然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万人。
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文盲。35岁以下的党员有123人,占15.3%,36—54岁之间的有244人,占30.3%,55岁以上的有436人,占54.3%。
从农村班子建设情况来看,全镇农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支部书记16人,村委主任16人,其中女支书1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58岁;村委主任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1岁,村委主任是党员的有8人;两委干部共96人,其中支部委员52人,村委委员44人,交叉任职的有1人。两委班子中男性80人,女性16人,其中支部班子成员中妇女有6人。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农村党员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对软弱班子和后进组织的整顿,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两委干部不协调。部分村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两大主干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猜疑,导致支、村两委工作“两张皮”,内耗严重,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发展经济。
观上造成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而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党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
3、流动党员管理陷入困境。一部分党员为了家庭收入和子女上学,流动到县城和外地打工。有的常年在外,不参加组织活动,党员意识逐渐淡薄,导致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突出。目前,支部对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以及到县城和外地居住的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数量大、分布广、联系难的问题,教育管理上存在“空白点”。
4、家族势力、派系斗争的影响还比较大。有的村主要干部心态不正,在竞选换届时,承诺为村里办几件大事,结果上台后却另来一套,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和派系斗争。对与自己有矛盾的党员干部进行打击报复,两派长期处于针锋相对状态,疏于处理村内事务,致使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村情不稳,村民利益受损。
5、“两议会”难以集中民智。基于村里部分党员年老体弱、外出打工人数增多、自然村难以顾及管理等原因,导致农村党支部开展各项组织活动难度增大。一般村里的事务决定,多数是通过“两议会”来商定,而党员分散难以召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研究并形成决策。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部分村干部对民主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党员群众素质不高,想问题存在偏激和差异,意见难以集中,处于“想民主、又怕民主;要民主,又不会民主”的困惑状态。
6、组织创新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村集体发展经济所需资金仅仅停留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上,还不能打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禁锢。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存在畏难情绪,有等、靠、要思想。有些干部认为村集体经济薄弱,现在搞建设主要靠上级政府增加投入,主观努力和积极探索不够。调查中还发现,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还说不完整,说起如何规划村级建设,不少人表示要等上级布置。
7、村干部有后顾之忧。村干部目前还没有落实相应保障制度,而且工资待遇不高。特别是一些贫困村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所需,没有大的产业支撑,村干部仅靠上级拨付的一点工资,无法养活家庭,不少村干部长期不在村居住,无暇顾及村内事物,导致一些村集体管理缺位,发展滞后。
8、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换届过于频繁。村委会三年任期过短,从而导致换届过于频繁,村干部不安心工作,“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已成为农村干部的普遍心态,对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在三年届满时分,部分两委干部为下一步的“连任”而相互拆台,这样就会造成两委干部不会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为村集体服务,为民办实事,同时还会给下一届的村民换届造成隐患,引发恶性循环。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尤其是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村级党组织班子,使其能够真正成为聚民力、得民心、为民办实事、群众充分信任的坚强集体,切实体现其“领导一切”的核心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或解决对策。
1、重视选拔农村优秀人才,培养后备干部
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的方针,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在培养积极分子过程中,要开拓视野,注意从致富能人中、从个体私营者中、从退伍军人中培养,改善党员的文化、年龄、从业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树立年轻党员的威信,再选拨到支部班子中来,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个人素质、管理能力、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2、选树典型,严格考评,让党员群众衡量干部工作
众去衡量,用考评结果来说服教育干部,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3、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
要继续改革村“两委”一把手选任方法,鼓励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大胆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实行“民推直选”,让群众推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带头作用强、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作为自己的带头人。同时,实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扩大交叉任职比例,减少干部职数,增强“两委”合力。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有心办事”。一是要真正重视和关心农村干部,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提高地位,经济上改善待遇,整体上提高素质,使他们感到工作有劲头。二是建议省市要充分考虑县财力水平和困难程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财政压力。三是要继续改善经济待遇,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四是要建立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对连续任职多年,且成绩突出的村干部离职后可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对于在任多年,离任后生活较为困难的,可将他们纳入农村低保工作范围。
5、明确农村“两委”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农村“两委”关系密切,与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协调配合、职责明确、团结共事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村“两委”关系之所以不协调,主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互不服气,有利的事争着抢着干,无利的事推诿扯皮无人管。因此,每个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尤其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都必须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村、组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职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支部必须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行使职权。
6、必须坚持做到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
党务、村务和财务能否公开,决策和管理是否民主,是影响农村“两委”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焦点问题。农村“两委”关系协调,干群关系密切,与他们长期坚持财务开支及时公开,长期坚持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说,农村“两委”关系要协调,必须坚持做到公开和民主理事,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受侵犯,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
7、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经常化
经常化。二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专项考核来推动。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档案,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组织设置,设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协调。四是要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管理方式,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来团结凝聚广大外出流动党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和优化班子结构,要通过把年轻有能力的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符合条件、威信高、群众信任的党员培养成支部成员或支部书记这一思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到了农村发展的最前沿,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胜利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关键是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少数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工作落后的行政村,问题沉淀,矛盾重重,成了 “集体经济没实力、社会服务没能力、公益事业没财力、干部工作没魄力”的薄弱村,农村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难点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农民收入提高难。时下,部分地区农户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值得重视,特别是一些纯农户,单靠耕种,收入微薄。一些村在引导农民致富上没路子,少招子,加之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多种经营生产也容易大起大落,一些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熟“水性”,实际收入有限。
二是公益事业兴办难。少数村由于集体收入匮乏、财务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失控等原因,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债务累累,导致修桥、铺路、改水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加之一些村农民经济上并不宽裕,对频繁实施的有线电视村、电话村、自来水村等达标升级活动热情不高,使村干部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三是村政村务公开难。少数地方村务公开,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主要问题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没有形成正常的工作制度。有的迫于上级检查,应付了事;有的公开栏虽然比较气派,但里面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有的干脆写一张纸,往墙上一贴,日晒雨淋,很快就无影无踪,群众对此有不满情绪。
当前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 1、道路建设问题。2、饮水问题。3、教育问题。4、水利设施建设问题。5、农村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及收费问题。6、生产资料价格。7、粮食保护价格问题。8、农业科技下乡和农民收入增长问题。9、村级领导班子后备力量建设问题。
对于农村涌现出的这些难点问题,要抓住一个,解决一个,以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致力于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当前,解决农村难点问题,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方面以强班子为主体,形成凝聚力,擦亮干部“正衣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难点问题的保证。一是在支部建设方面,一班人要具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有群众观念;团结一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二是在村民自治方面,实行民主选举,将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人选进村委会;实行民主决策,崐遇事多和群众商量,注意听取多方面意见;实行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监督,为您整理,感谢您的支持!村干部办事有章法,行为有约束,工作有考核。三是在干部素质方面,要注重在实践中摔打和锻炼干部,向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解决农村各种难点问题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增强工作能力。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四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的不断扩张,大信镇地理位置正与城区逐渐接近,不仅要让群众在经济、地缘上与城区接近,群众的思想也要由“农民”变为“市民”。目前,全镇村庄文化大院共配备各类图书25000多册,娱乐器材80多件,小健身器材280多件,建成健身路径4条,建立了村文娱室、村图书室,这些场所、设施不仅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凝聚民心、倡导和睦礼让风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让农民在生产劳动之余找到了精神文化归属。(二)广泛开展群体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
为引导群众爱上运动、爱上娱乐,大信镇从培育文艺骨干入手,让这些骨干带动起群众参与其中。文艺骨干深入到各个村庄,手把手地教村庄农民扭秧歌、打太极、跳扇子舞等,再通过村庄的文艺带头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目前,全镇已有20余个村庄成立庄户剧团,文体骨干达400余人。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该镇先后组织开展了正月十五迎元霄节踩街活动、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大秧歌比赛、太极拳比赛、中老年人文体展演等系列活动。
二、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一)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据统计,大信镇建设文化大院的村庄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30%,缺少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有些村庄的体育健身器材因没有专门维护和管理而被损坏,有些村庄文化设施数量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资源相差较大,分布不平衡。(二)经费短缺,农民活动形式单一。
许多村庄因经济薄弱,没有单独的文化活动经费投入,紧依靠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显得势单力薄,村庄的农民文化活动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通过农家书屋、中小学文化资源与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各村庄要坚持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文艺演出、技能比赛等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自娱自乐、自演自赏等文化氛围。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五
本文目录
2020年农村基层调研报告
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
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认为应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放在首位,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同时,有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严重,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
二、改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为改进我省的村民自治,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制度的本义进行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民自治改革的关联面很大,尤其会涉及到相关的经济制度的改革。所以,村民自治制度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与农村工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二)努力增强村民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我省村民对村务活动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必须把提高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作为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由抽样调查可知,其原因除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外,最主要的是“村官”及少数乡镇的领导层漠视民意。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平台。
(三)推行“组合竞选制”,真正实观“村官民选”。好的选举制度必须保证自由意志表达、低干预、高参与以及使选举行为与人们的利益建立联系。目前全国农村在若干年的实践中,创造了“海选”制、和我省的“组合竞选”制筹方法,“组合竞选”先由村民小组推荐村委会主任及委员候选人,主任候选人从委员候选人中自主组合村委会竞选班子,报村选举委员会张榜公布,然后再经全村选民两轮差额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及委员。抽样调查数据间接证明,“组合竞选”出来的村委员会是相对优化的村班子,而且村民参与率也会相对提高。所以我认为,“组合竞选”是一种较好的村民选举制度。这种制度能有效地排除制度外干扰,能使村民充分表达意志,更有利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四个实质问题的落实,使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得到强化。
2020年农村基层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
石屏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石屏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石屏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烤烟协会、青枣协会、甘蔗协会、竹编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云岭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xx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云岭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牛街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 12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48 %,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2020年农村基层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我们刘家店镇现有机关工会1个,企业工会11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9个,共有工会组织21个今年8月,我们以全面把握全镇各级工会经审工作动态现状,科学的推动镇域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日益规范为宗旨,对全镇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进行了现状调研。调研的结果表明,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基础稳固,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创新的措施,突出发挥作用。
。
通过对镇域内的北京敬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实力得机电有限公司,北京鑫利源等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表明,全镇多数企业工会经审工作初步形成了“四个基础建设”不断增强。
(一)、经审组织基础不断增强。从对镇域内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情况来看,均按照全总、市总和区总工会的要求,在工会换届选举时,坚持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注重选配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兼任经审员,积极组织经审员参加上级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11个企业工会中,经审组建率达100%。在所调研的单位中,基层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情况大至为三种模式,一是1个机关工会,成立经费审查委员会,配备兼职经审员为1至3人。二是11个企业工会,选举产生了1名经审员,负责日常具体事务。这些单位经审组织健全,人员配备到位。三是9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因为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只选举产生一名经审员,负责具体经审工作,为推动工会经审工作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审环境基础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把经审工作与修改后的《工会法》及其他制度文件一起发到到基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同其他业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方法,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切实研究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机构设置、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经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生活环境。
(三)、经审制度基础不断增强。健立完善审查监督机制。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意见》、《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对计提拨解工会经费实施审查审计监督的规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工会经审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经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工会经审工作信息制度》、《经审人员学习制度》,并对各项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逐步落实,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来规范工会经审工作,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经审效能基础不断增强。提高经审监督效能。一是开展同级审查审计,坚持每年或半年对本级工会经费预决算进行审查。二是对重大事项,如工会文体活动、职工度假,购置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和大额资金的运行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积极催缴拨解就、上解经费入库。三是是开展对送温暖物资等专项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困难职工身上,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各种审计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工会经费的增收,促进各级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带动基层的全面发展。
。
通过调研和我们平常掌握的情况分析,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还存在着三个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经审机构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及经审组织目的只为完成任务,至于组织建立后如何完善制度,对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审工作难以开展。
(二)、经审人员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包括镇乡街道一级工会组织在内的基层工会经审机构都是以“一人多职”的方式设置配备,经审人员兼职过多,精力有限,难以开展经审工作;少数工会经审人员不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对国家和工会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审计工作;个别经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经审人员对经审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积极主动性差,难以做好经审工作。
(三)、经审效能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审查审计程序不够规范完善,以审查代替审计的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审计方式方法、内容单一,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审计质量较低;对审计结论意见的整改落实力度不够,制约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和发挥。同时在基层工会还存在审查审计工作开展缺乏基础,无对象可审的情况。比如职工人数少、工会经费少的单位及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会经费由企业财务管理,无专户,审计工作无对象,无资料,经审工作无从谈起,没有着落。
。
通过对全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今后做好我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四个建设”。
(一)、完善经审工作机构建设。借着北京市工会工作会议的“东风”,抓住组建镇、乡、街道联合工会工作机遇,继续抓好新建工会组织及工会组织换届时经审组织的健全完善;抓好经审人员的配备,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有责任心的工会会员选调到经审部门,依据市级以上党政部门,工会组织的相关政策,配备专职工会经审干部,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定编定职岗定责,严格考核,责权利奖惩兑现。规范经审干部的培训,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以会代训、参加上级举办的审计干部后续教育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方式提高经审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新水平。
(二)、完善经审工作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工会经审工作
规章制度
的制定和落实,加大对农村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考核力度,将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向基层工会延伸,使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经审人员素质提高以及审查审计职责的全面履行上逐步规范和完善,建立经审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经审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确保经审监督职能的正常履行。建立完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文书方面的规定,制定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推动工会审计程序和文书规范,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质量效率。(三)、完善经审工作效能建设。审计是经审工作的根本,要按制度规定开展审计工作,规范物资管理、服务大局的角度全面履行审查审计职能,进一步扩大审计的工作面,拓宽审计内容,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促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基层工会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计拨审计,找出经费收缴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费收缴率;通过对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方向、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经费多为会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四)、完善经审工作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调研,加强理论调研,及时发现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和对策。通过调研,及时发现亮点,帮助好的单位总结经验,用以指导和带动面上工作,帮助较差的单位找出差距,督促改进提高,进一步明确新形势工会经审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研究探索新的审计机制,确保各项审计监督任务的落实,为促进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赢得各级党政部门,工会组织领导及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争创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一流佳绩。
2020年农村基层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费和抓计划生育工作;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从目前看,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很多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的增多,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我县税费改革后,通过精简村组干部,农村无职党员增多,农村无职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素质不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时,一些无职党员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感情上不投入,工作上不卖力;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
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4、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重要思想,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平;二是
5、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风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六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党员座谈等形式,对我镇各村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全镇共有党支部xx个,党员x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党员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此次调查显示,半数的农户认为党员在劳动致富方面有发挥作用,多数农民党员能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绝大多数村支部能够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
1.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素质总体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双带”能力偏低。
2.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民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观念陈旧、党性修养偏低,一些农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对村党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组织生活,消极对待组织分派的工作,不愿缴纳党费。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履行职责不到位,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造成政令不畅,群众有怨言。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德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
3.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把创先争优同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七
本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对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行总结和探讨。我们的总体印象是,近几年,颍上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基层党建重落实,组织工作的领导力明显提升。制定出台《颍上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和《中共颍上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选派选聘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党建联系点制度,县委每半年向全委会报告一次党建工作制度,县、乡党委书记与县直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和内容,并经常督促和重点检查。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考察内容,作为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及时充实调整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夯实队伍抓党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围绕发展选干部,着眼发展配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尤其选好配强“一把手”。采取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退伍军人、“双培双带”示范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从现有村干部中选留等多种措施选配干部。年初和上半年,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干部的文化、年龄等结构得到改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认真执行发展党员“票决”、“预审”、“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质量关;重视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加强对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落实自学、督学、述学、评学、考学“五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分类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编印《活页文选》强化学习;扎实开展816名村干部(后备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制订出台《关于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意见》和《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若干规则》,下发《颍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本通》。
村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完善了村“两委”议事决策程序、党员议事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党组织党员服务承诺和联系群众、村务党务公开、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依托载体强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力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积极培育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形成9个乡镇、30个示范村、5个社区、4个企业、16个选派村、13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1000个示范户的先进典型群体,培育示范户4923户。抓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9631名无职党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发挥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
规范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县建立有74个便民服务窗口的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挂牌上岗,“一站式”服务;乡镇建立29个为民服务大厅,设6-8个服务窗口;村级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346个,村干部代理人员1211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代理网络,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条件,20共为群众代理事项13987件次,办结率95%以上。
开展承诺,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认真整改。认真开展“双带”承诺、帮扶承诺、上岗承诺、代理承诺、创建承诺等,务求实效。年全县各乡镇、村党组织共制定服务群众承诺书376份,制定服务群众承诺书的农村党员干部28011名,承诺为群众办实事6万多件,已落实43000多件。
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县委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解决五种不良风气改进干部作风的通知》和《关于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实行村干部坐班和去向告知制,组织县直机关和乡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责任大胆实践,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心系一线,深入一线,听意见,解民忧,暖民心,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四)激发活力促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动力明显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扎实开展。县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互帮互助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312个县直党政机关、群团和企事业单位党(总支)支部与324个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突出各方联动,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突出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突出作用发挥,实现城乡互助共同发展。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县委从县财政和县级留存党费中拿出336万元,将原建设规划的90平方米扩大到170平方米,96个项目村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拿出125万元补贴资金,对125个无房、危房和面积狭小的村(居)活动室,研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资源,新建改建扩建。
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出台《颍上县村干部报酬待遇“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村主要干部固定工资每人每月提高到600元,其他干部每人每月提高到42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离职村干部实行固定生活补贴制度。对1682名离职村干部发放每月70元-80元的生活补贴,并为村级干部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同时,积极研究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将在全县所有在职村(社区)干部中实行社会养老保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无人办事”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和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八
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自八十年代初诞生以来,以“面向基层、服务及时、便民利民”为特色,以“忠于法律、维护正义、遵守诚信、公平竞争”为执业标准,走“自主执业、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道路,不断地在改革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大服务”思想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默默奉献社会,深受农村基层人民群众、基层干部和基层人民政府的欢迎。然而,在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基层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使广大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农村的法律服务工作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不少已取得执业资格证和执业证的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离开农村到城镇执业,有的甚至“改行”另谋它业.据调查,近几年来农村很多地方超过30%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离开农村到城镇执业或改行另谋它业,不少县市达到30%左右的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现在只有一名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在执业,有的乡镇法律服务所因无专业法律服务人才而关了门。因此,现在农村对法律的需求越来越大与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专业人才越来越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是不少地方民事纠纷和上访案件越来越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对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出路进行探讨,为决策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很有必要。
一、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现状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在“大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巩固、提高、完善、发展”八字方针,以“上等级、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为目标,广泛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机构不断巩固。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后,基层法律服务所由国家事业单位变成了社会中介机构,广大农村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结束了与乡镇司法所“职能混杂”、“合署办公”的局面,现在基本上是“一乡(镇)一所”,而且各所都实行了“自主执业、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不少地方还在经济开发区,大型集贸市场等人口集中、经济活跃的区域开设新所,使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社会覆盖面日益扩大,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庞大的法律服务网络。
(二)服务队伍不断优化。多年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机构通过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学习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使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不少基层法律工作者通过司法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另一方面,通过自然淘汰,现在各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事法律服务工作10年以上的业务骨干,而且,少地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都是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0年左右的老专业人员,这些坚持下来的人员大多数工作能力比较强,办案经验比较丰富,甚至有些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于县城律师不相上下,仅仅只差一次司法考试而已。
(三)业务领域不断拓展。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提供法律帮助的行业和部门越来越多,很多改革措施需要法律去规范,许多经济行为需要法律去保障。所以现在基层法律服务业除了办理一些常规业务外,还将服务领域逐渐延伸到农村金融、房地产、劳务、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化解集体债务、产业结构调整、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现在可以说,哪里需要法律服务,哪里就有基层法律工作者出现;哪里有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服务,哪里的矛盾纠纷就少,哪里的上访案件就少,哪里的政府工作就开展得顺利。在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真正起到了“为一方服务,促一方繁荣,保一方平安”的作用。
(四)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业经过过去几年的教育整顿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法制意识、政治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大大增强,因而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也大为好转,广大基层法律工作者通过积极为基层群众排忧,为基层政府和单位解难,赢得了基层群众和政府的依赖,有作为就有地位,所以其社会地位逐年提高。
二,当前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收费标准过低,制约了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
不多,所以,少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因收入过低,不够养家糊口,更谈不上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他们不得不改行从事其它职业或者到收入高的城镇去执业,这也是近几年各地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就偷偷到市场上买本假的律师执业证后,就到处以律师的名义拉生意,到处拍胸替人打官司,到处骗吃骗喝骗钱.在法庭上,这些人完全不讲法律程序,完全不懂具体的法律规定,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只要法官不支持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跟法官大吵大闹,甚至怂恿当事人到处上访告状,不仅浪费了当事人大量的费用,而且还严重扰乱了法院的诉讼秩序,严重影响了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对农村这些”黑律师”,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人管,法院也不卡关,以至这些人有恃无恐,胆子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与正规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抢”饭碗”的地步.(三)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形象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法律服务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50%左右。还有少数近几年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员没有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没有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另外,机构改革后,基层法律服务所成了以行业管理为主的社会中介机构,成了民间性质的自律性服务机构,所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学习抓得也不多。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工作中受利益驱动,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
(四)农村基层政府的支持弱化,部分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生存环境恶化。
自2000年国务院《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革的意见》和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脱钩改革实施意见》下发后,大多数地方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政府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就很少过问了,在各级政法领导的讲话中也很难听到基层法律服务的内容了,基层政府和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支持几乎没有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都有被遗弃的感觉。不少地方的基层政府只是有了不好解决的麻烦事时才想到基层法律服务所,才把属于社会自由职业者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成”司法干部”通知他们去”消灾”、”灭火”。不仅如此,《律师法》开始施行后,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业务严重受挫,有些法院的法官甚至拒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参加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这几项业务是司法部第19号令规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主要业务),所以,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业务有较大幅度下降,业务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减少,部分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面临生存危机.(五)缺乏规范性文件指导,部分管理方法滞后。现行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制度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很多内容已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基层法律服务实际工作,而新的管理制度没有出台,所以大多数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不规范,部分基层法律服务所平时各自受案,各自收费,各自办案,办案档案各自管理。虽然有的所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因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也没有很好的执行这些管理制度。另外,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的基层政府领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所,仍然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成司法行政干部,仍然经常安排早已属于社会中介机构(私营性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无偿地履行行政职能,如安排他们代表政府处理和督办相关行政事务,参加执法机关组织的执法检查等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必要性
(一)农村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需要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我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只有20万律师,并且这20万律师都是在远离农村的城镇执业(目前还远远满足不了城市人对法律服务的需要).根据现在律师的收费标准,一个诉讼案件收费少则3000元以上,多则上万元或数万元,农民们又有多少人能花大量时间和大笔费用去城里请律师帮忙调解纠纷或打官司呢?肯定不多.所以,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需要的是收费低,服务及时,方便快捷的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二)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建设,实施农村依法治理国策离不开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县、依法治镇、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活动在全国展开,在声势浩大的依法治理活动中,9亿农民是活动的主力军,广阔的农村是活动的主战场,而负责对9亿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是活跃在农村基层的十几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正是这十几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断地在担任基层单位法律顾问的过程中宣传法律,不断地在主持调解纠纷中宣传法律,不断地在解答法律咨询中宣传法律,不断地在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中宣传法律,才使得广大的基层农民群众和干部的法律意识不断地增强,才形成了今天农村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基层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法制氛围,因而加快了农村基层法制建设的进程。
(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创建农村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土地承包纠纷、家庭纠纷、宅基地纠纷、债务纠纷、生产经营纠纷不断地发生,对于这些纠纷,大多数基层政府包括司法所,都是依靠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专职法律工作者通过调解或代理诉讼的途经妥善解决的.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基层法律所基本上化解了所在区域内的70%以上的矛盾纠纷,不少基层法律服务所还经常配合当地政府调解处理上访案件。总之,通过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调解和代理诉讼活动,不仅有效地平息了大量的基层纠纷,化解了大量的基层矛盾,避免了不少纠纷的恶化,而且还改善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
(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基层法律服务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久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这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基层法律服务事业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介入。同时,实践业证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从土地承包到土地经营权流转,从税费改革到林权制度改革,从产业结构调整到化解村级集体债务,项项工作都与法律相联联,项项改革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规范。可以这样说,在农村,离开了法律约束的经济活动矛盾重重,成功的很少;离开了法律指导的改革问题多多,多半失败。
四、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出路探讨
基层法律服务业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是一个深受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行业,这个行业利国利民利社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层法律服务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必将继续存在和发展。所以各级政府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切实解决好基层法律服务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确保其健康发展。
(一)加快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立法进程,为基层法律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们国家对基层法律服务业进行管理的政策依据是12年前司法部发布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59号),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0号),这两个文件只是部门规章,还不是国家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所以,司法部应借鉴《律师法》和《公证法》的起草和颁布过程中的经验,尽快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有些内容已过时的司法部59号令和60号令修改后上升为行政法规或法律,确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依法执业。或者由司法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律师法》第十四条和第四十六条进行修改,然后作出立法解释,将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诉讼代理业务上升到法律许可的范围,这也是当前基层法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整顿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市场,规范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业管理.首先,要整顿农村法律服务业,净化农村法律服务市场。对于购买假律师执业证,并以“律师”名义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社会人员,应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即定性为诈骗行为)和第51条规定(即定性为招摇撞骗行为),以及第52条规定(即定性为买卖公文行为),对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据《刑法》第266条规定(即定性为诈骗罪)和第280条规定(即定性为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另外,对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还可以依据律师法第46条之规定由公安机关或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第二,司法行政机关应根据新的形势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修改和完善相关的基层法律服务业管理制度,使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管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切实可行。第三,司法行政机关要严把入门关,凡没有通过全国统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考试考试和司法行政机关考核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基层法律服务领域执业。严禁那些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社会形象不好的所谓“黑律师”、“土律师”蒙混过关进入法律服务领域执业.第四,要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学习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纪律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三)调整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业的收费标准,使基层法律服务业真正市场化。
省司法厅应主动联系和配合省物价部门对9年前制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收费标准重新调整,尽可能参照律师的收费标准予以提高后,制定出指导性的新收费标准。同时,应允许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新的收费标准基础上,根据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和在办案中所花时间的长短、精力的多少以及案件的难易程度与当事人协商收费,以体现法律服务“市场化”的特点和“按劳取酬”、“劳酬相当”的原则。
(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拓展基层法律服务领域。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应按照“改革深入到哪里了,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踪到哪里”的大服务方针,围绕基层经济工作和法制建设的重点,积极拓展法律服务业务,只要是法律不明文禁止的领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都可积极介入,一切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法律服务,特别是要开拓为农村经济改革,繁荣农村经济服务的法律服务业务。要开拓为发展和完善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和规范农村土地、金融、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服务的法律业务。要开拓为农村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服务的法律业务,要开拓为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基层社会稳定的法律业务等等。
(五)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宣传,为基层法律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级新闻媒体应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要积极宣传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忠于法律、维护正义的典型案例,要积极报道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典型事迹。同时,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还要加强自我宣传,要积极总结自己在法律服务中的成功经验,要积极报道本单位在法律服务中有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以此来扩大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促进基层法律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格式篇九
我县共有党员49604名,基层党委36个,党支部1269个,其中村党支部299个,社区党支部47个,346个村(社区)干部2106名,流动党员4454名。本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对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行总结和探讨。我们的总体印象是,近几年,颍上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基层党建重落实,组织工作的领导力明显提升。制定出台《颍上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06-20规划》和《中共颍上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选派选聘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党建联系点制度,县委每半年向全委会报告一次党建工作制度,县、乡党委书记与县直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和内容,并经常督促和重点检查。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考察内容,作为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及时充实调整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夯实队伍抓党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围绕发展选干部,着眼发展配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尤其选好配强“一把手”。采取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退伍军人、“双培双带”示范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从现有村干部中选留等多种措施选配干部。20年初和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干部的文化、年龄等结构得到改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认真执行发展党员“票决”、“预审”、“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质量关;重视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加强对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落实自学、督学、述学、评学、考学“五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分类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编印《活页文选》强化学习;扎实开展816名村干部(后备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制订出台《关于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意见》和《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若干规则》,下发《颍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本通》。
村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完善了村“两委”议事决策程序、党员议事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党组织党员服务承诺和联系群众、村务党务公开、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依托载体强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力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积极培育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形成9个乡镇、30个示范村、5个社区、4个企业、16个选派村、13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1000个示范户的先进典型群体,培育示范户4923户。抓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9631名无职党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发挥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
规范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县建立有74个便民服务窗口的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挂牌上岗,“一站式”服务;乡镇建立29个为民服务大厅,设6-8个服务窗口;村级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346个,村干部代理人员1211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代理网络,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条件,2008年共为群众代理事项13987件次,办结率95%以上。
开展承诺,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认真整改。认真开展“双带”承诺、帮扶承诺、上岗承诺、代理承诺、创建承诺等,务求实效。2008年全县各乡镇、村党组织共制定服务群众承诺书376份,制定服务群众承诺书的农村党员干部28011名,承诺为群众办实事6万多件,已落实43000多件。
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县委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解决五种不良风气改进干部作风的通知》和《关于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实行村干部坐班和去向告知制,组织县直机关和乡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责任大胆实践,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心系一线,深入一线,听意见,解民忧,暖民心,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四)激发活力促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动力明显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扎实开展。县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互帮互助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312个县直党政机关、群团和企事业单位党(总支)支部与324个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突出各方联动,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突出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突出作用发挥,实现城乡互助共同发展。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县委从县财政和县级留存党费中拿出336万元,将原建设规划的90平方米扩大到170平方米,96个项目村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拿出125万元补贴资金,对125个无房、危房和面积狭小的村(居)活动室,研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资源,新建改建扩建。
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出台《颍上县村干部报酬待遇“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村主要干部固定工资每人每月提高到600元,其他干部每人每月提高到42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离职村干部实行固定生活补贴制度。对1682名离职村干部发放每月70元-80元的生活补贴,并为村级干部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同时,积极研究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将在全县所有在职村(社区)干部中实行社会养老保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无人办事”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和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不团结,难以形成合力。
(四)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占18.9%,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57.7%。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一些党员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这些都成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五)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有的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三、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重点,在抓选配、建机制上狠下功夫。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班子中。重点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同时,继续做好选派、选聘到村任职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度、村“两委”成员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村委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理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把村委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等组织建设好,重视党小组、村民小组和治保调解组织的建设,积极引导它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整体合力。
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优秀务工人员、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风、看公论,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二)以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在抓队伍、树形象上从高从严。抓好发展党员进出口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切实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重点抓好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基层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出现连续数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树立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县委党校抓好培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认真抓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提高党员“双带”能力。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作用。对无职党员,通过合理设岗、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发挥“双带”作用;对能人党员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参谋指导作用。
(三)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在抓两头、带中间上增进活力。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创建“五个好”乡、村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立足实际,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加强对“五个好”乡、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两年一评比,不搞平衡照顾,不搞一次命名定“终身”,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加大对现有典型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健全完善争先创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推进后进村、贫困村整顿转化工作。建立整顿组织和目标方案,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四)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根本,在抓发展、增后劲上筑牢基础。强化“一镇一业”、推进“一村一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针对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有资源的地方要合理规划,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县城及乡镇政府周边的村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者通过发展旅游、运输、兴办第三产业等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门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
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
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以增强村级组织建设活力为导向,在抓领导、促规范上提高水平。要抓好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继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逐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努力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娱乐的场所,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村民依法治村、参与村务活动的场所。通过增加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村容村貌,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提高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加快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指导,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督查制度。完善县、乡镇两级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县委每半年对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乡镇党委每季度要进行一次自查,并把检查结果同干部评先评优、绩效待遇挂钩,落实好奖惩制度,进一步增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