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一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再次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又获得了一些从事统计活动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其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算术平均数?什么是加权平均数?
请同学们各举一个有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实例,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的复习交流中引入课题:本节课将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二
1.能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1.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训练他们的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说出咱们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你又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我猜的.)
“猜”字的意思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估计得出的结果,它并不是准确值,但也不是无中生有,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估算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问题: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
(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
(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
(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
(因为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且它的面积为40000米2,根据面积公式就能找到它们的关系式.可设公园的宽为x米,则公园的长为2x米,由面积公式得: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三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
9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过程]
一、数的世界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二、因数与倍数
1、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
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
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特征(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
第2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五、数学游戏:
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倍数特征(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三、练一练:
第2题:
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2)30、54(3)30、45(4)30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找因数(第8-9页)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六、动手拼长方形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再交流不同的拼法。
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然后找出:
1×12、2×6、3×4。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文档为doc格式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四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五
4. 如果一个实数的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相等,则这个数是( )
a.0 b.正整数 c.0和1 d.1
答案:a
解析:解答: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还是0,故只有0的平方根和它的立方根相等
分析:考察特殊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注意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5. 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b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c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答案:b
分析:考察算术平方根的计算.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六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图4-1及相关问题,并由学生讨论完成题目.
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函数就是研究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函数的相关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师:层数n和物体总数y之间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给定层数,就能求出物体总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2题.
师:在关系式t=t+273中,两个变量中若知道其中一个,是否可以确定另外一个?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表示函数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法、关系式法和图象法.
对于自变量在可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当自变量等于a时的函数值.
理解函数概念时应注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
(2)这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变量x取一个确定的值时,变量y的值就随之确定.
(3)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它对应,如在关系式y2=x(x0)中,当x=9时,y对应的值为3或-3,不唯一,则y不是x的函数.
师:上述问题中,自变量能取哪些值?
指出要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七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列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2.能熟练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运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培养学习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必要的经济意识,增强他们节约成本、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学会用图表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八
课件出示: 师: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课件显示的是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案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的关系.
课件出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师: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2.探索勾股定理.
师:由刚才归纳发现的结论,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九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种方法化简二次根式,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初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篇十
硫酸厂接到一批订单,急需一批浓度为60%的硫酸1200吨.厂长高兴地叫来生产科长告诉他快去准备.可生产科长一听就发愁了,说:“我们还有一大批浓度70%和浓度55%的硫酸,却没有浓度60%的硫酸,如果现在生产恐怕时间来不及了.”厂长一听就火:“我们已经订了合同,又收了人家的钱,如果到期交不了货,还得赔违约金,搞不好,这 个月连工资都发不了,快去想想办法.”
生产科长愁眉苦脸回到车间.技术员小张忙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听科长一说,小张想了想,又拿出纸笔算了算,高兴地说:“科长,我们可以用现有的两种硫酸去配制呀!”“对呀,怎 么我没想到呢?快来,我们仔细算一算.”
那么你知道这两种硫酸 各需多少吨,才能配制成浓度为60%的硫酸120 0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