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孝经心得体会(实用8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一
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孝道为主题,讲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孝顺和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下面我将分五段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孝经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并秉承孝道。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一直被奉为圭臬,它教给我们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孝经中提到,“举大事者不敢不立于所生”。“立”即是尊敬,我们要尊敬父母并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精神支柱。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给予我们生活和道德上的指导,我们应该对他们怀有感激之情,并以孝养父母为己任。
其次,孝经告诉我们要关心父母的安康和快乐。父母年老体弱,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孝经中提到,“犹子不嚣寝,覆膝何难”。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去顾及父母的起居、生活和身体健康,犹子不嚣寝,就是意味着我们要过简朴的生活以便节约开支,为了孝顺父母我们愿意付出很多,不仅要听父母的话,更要积极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
第三,孝经教给我们要和睦相处。孝经中提到,“内慈孝,外合朋友。”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要以忠孝和为基础,内慈孝,则是指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外合朋友,则是指儿女间互相关心关爱。和睦是一种美好的家庭氛围,只有和睦相处才能让家庭更加温暖。
第四,孝经告诉我们要秉持诚信。诚信是家庭关系中的一把钥匙,孝经中提到,“养五家不如养一身”。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在家庭中应该坚守诚信,信守自己的承诺,不能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最后,孝经教导我们要传承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孝经中提到,“不恤自碎者,母透於子马”。“不恤自碎者”是指孝顺之人不顾自身的危险,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来保护父母的利益。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道的伟大,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并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总结来说,孝经教给我们许多关于孝道的重要理念和教导,它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并秉承孝道,要关心父母的安康和快乐,要和睦相处和守信,最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发扬孝道。这些教导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努力追求和实践的。只有在家庭关系中真正体现孝道,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加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二
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代代相传。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卑微与显赫,无论他是富有还是贫困,有着传统的美德,都可以鼓舞他们的一生。
同学们,当我们手拿《孝经》时,不妨从甜甜蜜蜜的生活中拿出一些实际行动给父母,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一个父母。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帮父母分担一点生活中的忧愁,生活中的痛苦,让父母感到温暖。吃东西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父母,看父母吃过没,让父母尝尝。做每一件开心、幸福的事永远都应该先为父母着想,让父母体会到开心与幸福,体会到我们的孝心,我们的爱。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因为父母幸福的笑脸,永远都那么美丽!
爱——父母的爱,祖父祖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朋友的爱,师生间的爱,地球大家庭的爱,这些爱重叠在一起,形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形成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这个世界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甜甜蜜蜜的生活。
当父母辛苦一生,操劳一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我们,把我们养大成人后,他们慢慢的老去后,当父母走到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情景,走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状态的时候,特别需要爱,特别需要呵护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面对的是寂寞、孤苦、无助与凄凉。
同学们,在我们的甜蜜生活中,不妨想想父母的辛苦,所以,我们更应该想想父母,孝敬父母。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三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头是“老”字的头,下头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十分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我的`父母,怎样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可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并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样能不孝。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经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承的精神支柱。本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孝道传统,许多家长选择进行孝经教育。孝经教育催生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多优秀的孝子孝女,更是返璞归真的人文魅力,下面笔者就在此分享一些孝经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人文思想精髓:诚信、孝道是人们内心不可或缺的品德
孝经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孝悌忠信,几乎涵盖了中国人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孝经》开篇:“处其厚,则生其德;处其薄,则生其刑。”说明了孝养父母的奉献精神能够推动人的道德成长,反之则将遭受法律的制裁。这是让人感觉温暖的人文魅力:诚信、孝道是人们内心不可或缺的品德,而这两种品德又十分相通。只有拥有诚信,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让家长们感到无愧于去世父母;而只有孝道才能让这种诚信性格在孝子孝女中得到深化,成为了一种人际交往中的“钻石”,并拥有融合力。
二、孝经教育促成品德践履:呼吁孩子们践行孝道
孝经教育首先是一个践履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次带着孩子去探望爷爷奶奶,他们俩之间的互动让我深受教育。在爷爷床前,孩子将自己精心DIY的手工折纸做成了一只非常高实用价值的鸟形玩具,爷爷好奇地看着,孩子解释到:“爷爷,这只鸟是我用心做的礼物,它会飞,要是您身体骤然好起来的话,请您和这个鸟一起飞出去。”在这一刻,我想起了《孝经》中的“养多闻,闻于文;养多见,见于色;吾子当有所养,见善则迁”,孝经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广泛传播这些美德,呼吁孩子们践行孝道。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关于孝悌忠信四个基本方面的概念,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激发孩子自我成长:让孩子主动学习知识,积极承担责任
“孝经教育”并不是让孩子们盲目地在学术上揣摩孝经,孝经教育首先是让孩子自身在道德与精神上有所成长的一个过程。由此,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动力”,并激励孩子去接受知识的冲击,同时赋予孩子独立思考、承担责任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快乐与成就感。在家里,虽然我并不是每天配合着孩子朗读《论语》,但却有意识地让孩子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己在学术上做出选择,探索自己独特的视角,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孩子在社会中独立思考和主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
四、父母的参与、陪伴和爱:让“孝经教育”更有效
教育这个词越来越流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越来越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孝经教育”并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唯一方案,只是家庭值印里的其中之一,但无疑是一个更加男性化、重家庭氛围、注重家族信仰的教育方式。通过致力于“孝经教育”,父母可以实行更严格的家庭纪律,激励孩子们在家园中形成全家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而父母的参与、陪伴、爱又是让“孝经教育”评价效果的根本原因。我曾经做过这样一次调查,调查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抓住的机会,最高的答案是“父母的陪伴”,其次才是父母的指导和帮助。
五、传承与弘扬:孝经教育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承铺路
孝经教育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递和延续。以孝经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摆在眼前,随着我们为孩子们的过往轮回,我们也在努力推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孝经教育让孝悌忠信这四个大方面信仰深入人心,不仅让家族和家庭关系更加紧密,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发扬光大,这些文化传统是我们强烈的思维源泉之一。通过孝经教育的传递和延续,我们能够让人类文明的脉络更加可持续,更加有序。
总之,孝经教育是一种变革社会问题的态度与理念,也是一系列道德与思想的行为实践。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孝悌忠信这一内核精神,孝经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强化“诚信”和“孝道”这些人类内心的品格。毫无疑问,孝经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复苏,而这种思想的复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因此,策动孝经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中推向更为广泛和深远的位置, 这将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向世界的推介,并从而转化为现代中国发展的能量源泉。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五
本周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孝经》的《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末学觉得王老师的智慧开解妙就妙在无论你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人,你都能从中获得智慧。你看,这里的表面上是在说天子,好像与一般的.老百姓无关。其实,老师一推展开来,就什么人都可以用得上这把钥匙了。怎么说呢?因为王老师在讲解《开宗明义章第一》的时候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这里的“天下”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如一社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市、一个省。那这里的“天子”当然就可以推展到任何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一把手了。是不是当一把手的人都容易有跟天子一样的习性?有傲慢心、好恶心?这么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对照自己了。
比如一个班主任,回到家还像班主任一样教训丈夫,这是傲慢心。看孩子呢?这个不顺眼,那个很可爱,这就是好恶心。那如何去掉这两种心呢?还是得回到根本,要培养自己的“孝心”。“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没有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在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时候,就不可能有“爱、敬”之心,所以处理问题往往就不顺利。因为“悌道”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找到了“孝道与悌道”,才有可能“泛爱众”。才有可能爱护、恭敬一切生命。
我以前做事情,常常生烦恼,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这其实呀都是孝心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原因。怎么这么说呢?如果真正懂得“孝”了,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那么对应过来,做为班主任,应该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家长、学生,刑于班级”。那为什么我现在对自己的父母懂得爱敬了,还是无法完全刑于班级呢?那我觉得就是因为“亲爱我,孝何难?”我父母都那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呢?所以影响力就不那么强了呀。你看舜帝,他的后母想方设法地想害死他,他不但不怨恨母亲,还总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而让母亲如此恨自己。他的这种孝才是“亲憎我,孝方贤”,所以舜帝能感化天下人民啊。而我如果是真正把孝领悟透彻了,就应该是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到孝敬别人的父母,这才是真正的拓宽心量。那教学生与别人的父母有什么关系?把学生教好了,学生的父母不是就安心放心了嘛?学生的父母的父母不是也安心放心了嘛?那学生不好教,怎么办?我就抱怨他们的父母吗?那如果学生都好端端的,他父母把孩子都培养得品德优秀,那还要我们老师干嘛呢?老师不就可以下岗了么?你会说,我们在学校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啊。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只是教孩子知识技能,那不用我们教师,电脑就行了。而我们教师最关键的使命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如果不传道,不解惑,光是授业,那就有辱教师这门神圣的职业了。那即便这此道理都懂了,我也愿意好好去传道了,学生还是难教,怎么办?那还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感动不了别人,这时候就想想“亲憎我,孝方贤”。给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孩子还是不听话,家长也不理解,那这个时候,就是提升自己最好的境缘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能一如既往地爱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而不是厌恶他,也没有丝毫地怨恨家长,那我们的心就真的是“慈悲心”了,也就是真正地放下了自我,放下了名利,就有一颗清净心了,这样烦恼也就随之消失了。
所以,我总结,要想断除自己的烦恼,第一是要从孝道入手,完全打开自己的良知,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良知、家长的良知;第二就是要明白自己做为教师的本分,就是要敦伦尽分。不然总觉得自己做的努力好像是额外多做的事情,于是就想着回报,得不到回报就生怨恨。第三是要明因果。我所存的一切善念与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不会白废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关键是不能是假善,不能是为了名利去行善。不能是为了别人说你的好你才行善,这样的果报会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明因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所有遭遇的逆境都不是偶然的,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一旦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老天爷,老天爷就可能还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因为如果不这样,你还是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嘛。
很长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们学习《孝经》的同时,一边在听着《太上感应篇》的讲解,如今大德老师建议我多读读《了凡四训》,我觉得这些学习对自己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感觉我的心真的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看到不听话的孩子,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目光柔和了很多,我的心也渐渐更加柔软起来。我想真正清净心现前,智慧也就会现前了。这些先贤的教诲真的是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生命的旅程,让我少了很多迷茫、很多纠结、很多挣扎,我发愿我会一直当个好学生,老老实实地一直学下去,做下去。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六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儒家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毫无疑问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对于今天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五四以来,我们虽都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但是相对古时"孝"与"忠"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讲究最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来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如果长此以往又听之任之的话,若干年后,又将是怎样?细细寻思,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七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读孝经心得体会篇八
孝经是一部古代经典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典籍,通过阐述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教诲。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真谛。以下是我个人对孝经的心得体会。
首先,孝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孝经中强调“孝悌之至,可以为国家谋,虽不肖何有悔于今之害乎?”可见,孝道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家庭幸福,更是为了国家社会的繁荣和安定。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尽孝道之责,因为只有家庭和谐、孝顺父母才能形成一个和睦、团结的社会。
其次,孝经告诉我们孝道的实践方法。孝经中提到了许多养育父母的具体方式。其中最为重要且常见的就是尊敬和照顾父母。孝敬父母包括尊重父母的意见、关心父母的需求、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等等。只有通过这些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对父母的孝心。此外,孝经还教导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教育是无私而伟大的事情,我们要懂得感恩,并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再次,孝经告诉我们孝道的意义。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孝道涉及到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如孝思虑、孝诚信、孝孚慎等等。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同时,孝道还是一种修养,通过孝敬父母,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之情。孝道也是一种美德,通过对父母的孝心,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爱。
然而,如今社会风气不正,孝道逐渐淡薄。孝经告诫我们不能忽视孝道,要把孝敬父母的责任放在首位。孝经中说:“昔者其惟诚尔,孝子其惟宜乎,子母之事当以孝治。”这句话要求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去孝顺父母。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由于工作等各种理由,往往忽略了对父母的孝心,让父母感到无所寄托、无所遮拢。我们应该牢记孝经的教诲,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用行动去孝敬父母。
综上所述,孝经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教育着我们如何尊敬和照顾父母,告诉我们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通过阅读孝经,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真谛。只有孝敬父母,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中既有信誉,又有贡献;只有孝敬父母,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孝道的认识和实践,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孝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信仰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