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优秀1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一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部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归纳起来,文言文阅读分理解和分析综合两大部分。理解部分分实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包括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的整体阅读等。现代文阅读包括单项考点综述、考点分块训练等。单项考点包括单项理解与综合分析部分;而分块训练则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等。
关键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高中语文阅读部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归纳起来,文言文阅读分理解和分析综合两大部分。理解部分分:实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包括: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的整体阅读等。现代文阅读包括单项考点综述、考点分块训练等。单项考点包括单项理解与综合分析部分;而分块训练则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等。
文言文阅读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这也正是历年必考的重点所在。虽考查的都是实词,但要确切地框定常见实词的数量及其意向的范围却是一个难点。所以,完全采用逐词逐义的识记方法,显然与考查能力的要求相悖。根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说明,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实词词义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中间,注意优先分析词性、注意相关动词的前后搭配至关重要。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实词有“显”与“隐”之分。“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中的翻译判别中,只要能理解原句中的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辨别出译句的正误。对常见的文言实词,不必界定得那么明晰,只要能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归出大类,坚持以“词类”来统领“字词”,然后再抓住词性特点来分析词义或用法即可。“多义词”的意义分析判断一直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考察的重中之重。因为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常常会令动态各式各样,所以这类动词往往不能用联词法来译解,而只能把原动词及其义项连带前主后宾一并分析并经演绎方知其义项的正误。
文言虚词数量较少,但其用法却复杂得多。复习文言虚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联系语境;二要准确判断虚词在文中的使用是虚仪还是实义,既不要误虚为实,也不要误实为虚;三要注意一些特别虚词的用法,如兼词现象、虚词中的单音与复音的问题、识别虚词的习惯用法等。在“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复习中,应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真正的意思,确认重点语句的句意并进行正确、通畅的翻译。“理解文句”考查点有二:一是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一点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读通、读懂,能概括文中的含义;二是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点要求在文言翻译中坚持“信、达、雅”的三个标准,进行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的大意即可。
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所以现代文阅读测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检查考生现代文阅读的效果如何,主要就是测试语句是不是理解,文意有没有把握,文章会不会分析,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能不能评价、鉴赏。其复习策略有理解文章、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方面。所谓理解就是:1.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根据语境揣摩词派生出来的新义,分析词语所隐含的内容;3.准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或指出某词语所指的对象和范围;4.弄懂语境中词的比喻义、借代义;5.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这五个方面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分析综合: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可以是知识、消息,也可以是标题、注释中提供的有关内容,但一般均以语词、数据、句子和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分析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和思维。鉴赏评析: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思维。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表达方式角度、从选材剪裁角度、从表现手法角度、从结构安排角度等进行分析。对于现代社科文阅读的复习则要把握旨意,炯射全篇;抓住关键,提要钓沉;注意效果,咀嚼效果。对于文学作品的复习则要:抓住景与情的联系、思想与格调的联系、内容与技巧的联系。对于自然科学类现代文的阅读则要注重通读、筛选、比较、排除等。对于社会科学类现代文的阅读则要让学生掌握有关议论文标题的知识、有关议论文结构的知识、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等。对于文学作品类现代文阅读则要做好对作品内容的分析评价、对作品语言技巧的鉴赏等。
1.《语文读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考试说明》.百色市教科所。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二
高二,新学期伊始,我接掌高二(10)班,信心十足。班风建设,感恩教育,重中之重,但从何入手?翻开学生成长记录卡,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当看到杨为袖同学因为在校过生日喝酒被处分时,心中便有一计……。
周一下午第三节班会课,一进教室,我便问:“你们的父母为你庆祝过生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举手”。
全班五十三位同学,五十三只手高高举起手。
“我前天小生日,妈妈还特地炖了一只鸡送到学校来呢!”。有一位同学说道,全班哗然。
“那么,有为父母庆祝过生日的,请举手,哪怕是一个祝福电话”,我问道,全班顿时安静了许多。
有三位同学举起了手,还有几位同学左右环顾。
“那么,知道父母生日的,请举手”。我又问道,这时全班又像炸开了锅似的,议论不休。部分同学举起了手,有几位同学举起的手又犹豫的放下了。
“不必顾虑,只是调查而已,请如实回答”,我做了补充。
“一、二、三、四……”,我有意提高声音:“共有十三人”。
“感谢大家真诚的回答,刚才的调查只是了解而已,其实,与大家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曾忘了父母的生日,但每年父母都会记的我的生日,我十岁生日时,妈妈煮了两个鸡蛋、一碗长寿面、一把鸡腿,我的生日在暑期,因此每到这一天,总能吃到热乎乎的两个鸡蛋和一碗长寿面,”
“虽然只是两个鸡蛋和一碗面”,我停了一下,“但寄托着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期望,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健康成长,又供我们上学念书,容易吗?”我反问道。“可我们却忽视了他们,哪怕是收到生日时一句祝福的话”,全班鸦雀无声。
“父母是伟大的,古人把父母比天地,天地之大,谁与争锋?”我加重了语气。
“人常言:成才必先成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的尊重,学习从何谈起?成人从何谈起?更不用说成才了,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会尊重学习……,我又开始了演讲,“那么,我们班风的建设,就从感谢、尊重父母开始”
于是,大家开始行动起来
一个月后,在肖辉玲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每人完成了题为《我的父母》的写作,共五十三篇,我认真阅读了每一篇文章,从中了解到许多发生在同学们与家长之间鲜为人知的事和发自内心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今后如何发奋努力感恩父母。我将他们的作品打印、编号并分期(每月两期,每期八篇)发表在学习园地(作者略去),还将部分优秀文章在班上宣读。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后来我将这些文章打印汇编成册,取名为《感恩父母》。
杨为袖!我窃窃的笑了。
母亲节的第二天晨会课,我突然问道:“昨天有给妈妈打电话,祝母亲节快乐的请举手”,三十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父亲节的第二天晨会课,我又突然问道:“昨天有给爸爸打电话,祝父亲节快乐的请举手”,五十三只手高高举起。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三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使命。语言和文字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是对文字和语言最好的培养,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本民族发展过程当中的众多优秀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记录着我们民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体味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的中华文化,能够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有助于抵御不良文化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所接受的信息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一些不良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腐蚀。高中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学生对相关文化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价值念的形成。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一些语言语法的学习以及课文的学习有时晦涩乏味,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引入一些语句优美生动的诗词,亦或是有趣的寓言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单一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课书当中,所引入的传统文化大多是古诗词和一些古代的文言文名篇,教师通常情况下就是对课本上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进行讲解,不会过多的去引入其他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的教师对课文上的诗词所进行的讲解以也只是诗词表面意思的讲述,常常忽视带领学生去体味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观念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并不是仅仅的局限于高中学生对相关的名句名篇的掌握上面,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代诗文为案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古诗文学习,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而对其产生思想共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高中教师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面,主要对古诗文的结构特征以及语言翻译进行重点的讲解,或者是教师将自己对故事文的理解直接告知学生,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和表现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学生自己的思考,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观念。
3.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究
一些教师,通常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教学当中存在的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直接传输教师自己的观点,以应付相关的考试。常常忽视学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理解。有的教师甚至武断的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较少且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只是在高中课文当中插入一些古诗或者是古代文言文,教师通常是通过对这些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讲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也只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初步的接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教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考试技巧的训练,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基本教学之后,常常忽视学生的深入性发展。通常就是对学生进行针对高考的模拟练习,通过对大量试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教师的传承方法缺乏创新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常常采用教师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边听,对文化传承的形式较为固定并且呆板,缺乏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这严重的阻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承主要措施
1.增加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当中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指的是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不同范围以及不同题材的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如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当中待人接物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增加一些人物传奇故事等内容,进而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內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2.采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例如,在对《兰亭集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任务下达,让学生自主预习《兰亭集序》,之后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作者写作时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对古诗词的讲解当中例如《琵琶行》,教师通过对其中一些描写书手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写首小诗,从而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对教师相关观念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以及传承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当中的传承。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内容学习以及培训,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传承。
五、结语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相关的传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等。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在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进行相关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2011,(10):68.
[2]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11.
[4]朱海娜.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z1):58.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四
一旦进入具体的学习任务,两个班级的差距便显现出来。三班的学生,无论是书面任务的完成、口语的表达,还是走上讲台时的动作神态,都优于七班。这样的状态,不是我所喜欢的。一个群体,考试成绩可以不如另一个群体,如果精气神也都输了,那就完蛋了。这一学年,我得努力改变之。
两个班级,均安排了八位学生上台发言。
其他学生的发言,也都很有代表性。其中,三班的李伟轩就明确表示,语文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语文课没有趣味,很多时候只想利用语文课睡觉,老师也不管。
我接着李伟轩的观点,谈了我的看法,我说,当语文成为极为枯燥的学科时,应该悲伤的不是学生,而是语文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发现不了语文中的美,不能带领着学生乐此不疲地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则这样的语文教师,基本也就是范美忠所说的白痴。语文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就是要引领着一群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去感受千百年来无数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的自由吟唱。
为了进一步感染学生,让学生们对高中语文学习形成最初的美好印象。我给学生们朗诵了一篇旧作的总论部分:
这是一条永不枯竭的长河,从“断竹,续竹,飞土,逐`”的古老《弹歌》处发源,汇聚着子曰诗云中的风骚,融合着铁马金戈的豪壮,裹胁着诗词歌赋的庞杂,一路飞奔,一路高歌,注入无止无休的生活海洋。
它曾倾听过雎鸠的`“关关”鸣叫,见证过铁肩道义的激昂。在秦风汉月的抚慰中,吟咏过唐宗宋祖的功业,讴歌过忠臣孝子的执着。它的堤岸上,思想的苇草,年复一年繁茂地生长着。它用每一滴晶莹的水珠,浇灌出五千年的锦绣文化,哺育出万千优秀儿女。
这,就是语文交给我们的一副重担。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是愧对这份瑰宝的。众多的师生,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早已习惯了知识点的分解与剖析,习惯了将一个个文质兼美的文本,宰割成与一道道试题、一个个分值对等的选择题、简答题。在他们的眼中、心中,语文,就是获取分数的一个手段,是攀爬中高考这两座大山的一道台阶。
丰姿绰约的语文,就这样被屠戮了。屠戮语文的,是语文的子孙,是自家人。与语文一起香销玉殒的,是与语文生死与共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惨遭屠戮的语文,尽管只剩余下一堆的零碎,堆放在曾经有血有肉顾盼生姿的学科座位上,但相当多的同行,却指着这堆零碎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语文。
随后,又请语文课代表代为朗诵了《语文只是一粒种子》。我希望,这节课也能成为一粒种子,一粒语文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中。我将用一年或三年的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这粒种子生长、开花、结果。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五
语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和认知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高中语文学习阶段语文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时期,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所有学到的知识就无法很好的激活应用加以创新,也会影响到以后在社会中工作的开展。在以往的高一语文教学中,“讲读型”和“填鸭式”一直占据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重积极轻理解,一本语文书走天下,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使学生和家长一味追逐高分数,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教育,造就了一批批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这对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是及其不利的,而新课改为高一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曙光,解放了学生了思维,使高一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一、培养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高一学生有别于其他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生长在新时代之下,个性张扬,对所有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维方式,又刚脱离初中生的身份,渴望独立之余又因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和授课老师,环境各方面都需要重新磨合,难免多少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高一语文教师所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在课堂中创造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建立起教与学的双向联系,调动起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引入到学习的世界中去,对摄入的知识也能理解得更深更透彻,才有学以致用的可能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要在下面听讲,记住教师划出的重难点加以记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新课改要求对学生進行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高中阶段帮助学建立起独立,发散的思考模式,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成功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生。在高一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得到充分释放,语文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多对学生提出“考验”,将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竞争意识。与课本教学内容相结合,多布置相关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探寻讲课本知识内化,使知识真正为自己所用,并以此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三、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材的变化
在新课改之下,高一语文课堂中单纯的教学课本以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改变“”一本书”走天下的教学观念,根据主课本的教学内容和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推荐更多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水平的课外读物,并在课堂中组织开展诸如读书心得、好书推荐等分享会,资源共享之余更存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成长。组织阅读课,帮助学生架起与起外界知识沟通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坐在教室中也可以与世界知识进行思维碰撞,有理由学生建构更完整的世界观和开放的思考模式。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时代,高一语文课堂也要与之接轨,利用各种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使教学更直观形象、有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把知识学活,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社会机构开展交流合作,进行参观交流或合作组织学科竞赛,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思想更具开放和广阔性。
四、改变课程评价的单一指标性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各自的差异性,以成绩论高低的评价观念是狭隘和落后的,更是对学生的不公平,有的学生可能在识记方面并不突出,但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会在某一方面如写作有突出的能力,教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分数高低去评判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压抑自己的特长而去迎合“分数”,更严重打击“低分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磨灭掉对语文的热爱,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这是这些炮制出了一个个的“语文差生”。高一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以鼓励学生进步为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好语文从热情语文开始。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六
学生有了兴趣和习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
教育
教学方法
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课堂的点点滴滴。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生有了兴趣和习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其创新的潜意识。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
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此外,要求教师有较广的阅读面,有一定的鉴赏力。这样的
文章
,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没想到去找,或忙于改作业了。这样的文章,也无须一一打印,你就读给学生听,告诉他寻找的方法,采购书籍的地方,他们会喜欢的,他们会去找的,他们会去阅读的。此外,教材的延伸,就是生活。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你阅读教学的扩展材料,成为你写作教学中活的材料。(一)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他们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除了语文课业还有其他科目的课业,他们任务繁重。如果每位老师都一味强调自己科目的关键性,那么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学习方向。
(二)不能唯分数主义
不能过度频繁地进行考试测验,更加不能因为学生一两次的考试成绩就全面肯定一名学生或全面否定一位学生。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波动和情绪不稳。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重视语文本身,而不是语文分数。
(三)要循序渐进
绝对不能为了对付高考,一味地向学生倾灌考点知识。我知道有部分老师常常在考前大量地向学生分发模拟试卷,倾灌高考要点。这是不符合一般学习规律的做法,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考点知识,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和迷障。尤其是高中语文,它的知识要点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我提议教师循序渐进,遵循一般的学习规律,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
1.教学注重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学习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这样能够提高考试的成绩,但是不能将这种教学作为满足应试教育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出色文学作品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熟悉,了解清楚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探索作者从文章中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定心理情感,最后再讲解文章的写作艺术特色以及主要的写作手法,通过在无形中的渗透给学生足够综合的教学任务。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都会或多或少因为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面对这些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课堂地位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真正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3.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全面掌握
语文知识
,提升语文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高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在讲解《赤壁赋》这类文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古文中的难以理解的字词,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大纲需求积极的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古文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
熟读唐诗三千首,不会写来也会抄。这句话正是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高中生虽然课业繁忙,业余时间较少,但语文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准备一定的阅读素材,在课余时间也应该向学生推荐有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的课外读物。现代高中生接受课外读物的方式有很多,电脑、手机等等,但是对于阅读物的选择却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
语文学习
情况,推荐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例如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入给我三天光明》、《飘》等等,这些书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虽然阅读时间耗费不多,但对学生的思想影响确是巨大的。此外,这些书籍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这对学生议论文
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够助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气势积累和思想积累。二、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当前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多元方式的发展,允许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自己的兴趣。高中教师应该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增加写作的兴趣、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当代青年作家韩寒的访谈,让学生理解写作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性,或者将那些优美的
作文
在多媒体上制作情景播放出来,向学生讲解特定情景以及特定事物的描写。以此为论点或者论据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这一以电影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在叙述完马谡失街亭这一论据后对论据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开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七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是高中语文的教育叙事,欢迎阅读。
首先要容人
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老师勃然大怒,叫学生站起来。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然后坦然坐下。老师气极了,把学生叫到我这儿来。我一听,笑了。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我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我表扬三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我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其次要容言
初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再次要容事
窗外飞来一只罕见的小鸟,教室群情哗然,一位学生一边喊“老师,我给你逮回来”,一边扑出教室。好端端的一节课泡汤了,逮鸟的学生付出了停课三天、警告处分的代价,因为老师气得发誓再也不进班上课了。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老天阴沉了半天,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如天女散花。这可是今冬的第一场雪!学生很惊喜,但他们学了一次乖,只是伸长脖子向外望,而不敢轻举妄动。我一看,《赤壁赋》也暂时失去了魅力,便大手一挥:“到教室外去看。”学生一阵欢呼,恨不得想把我举起来扔到空中。三五分钟,学生的新鲜感也就过去了,便自觉地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我并不开讲,而引导学生围绕雪展开联想,几分钟后,拿出练笔本——写。这次
作文
出奇的好,学生不仅写出自己的欢乐,更多的学生写出了由雪而产生的联想。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深厚的爱生之情,促使教师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学生,积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促使教师从生活起居到功课学习、思想成长,时时处处以诚挚的目光,关注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他们以及时的支持和鼓励;促使教师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谈,运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而学生对教师信任正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我们经常说,老师是教书育人,而我认为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备好每一节课;我怀着对执教的渴望,书写每一份
教案
;我带着能得到学生满意的笑容,上好每一节课。每当看到学生学有所获时,我无比欣慰,每天我都在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对业务知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一、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中,获得了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兰亭集序》一课,在校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我终于确信了听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多听课,虚心接受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果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深,教法也就不一定适合学生,所以讲完后再听课,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讲前听和讲后听都非常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如果我们将他们的经验尽量都能掌握,那岂不是我们给教育事业的最好汇报。听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总去听课是不可能的,时间也不允许,只有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扎扎实实的听好每一节课,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才能达到进步的目的。只听不想,不总结,那是浪费了40分钟的价值。如果又听,又想,又总结,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时间长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听课还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听课中,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并及时地写在教案中,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正与补充,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二、经验积累,教后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通过此次的进修,在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会不断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每一节课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在全面改变,感情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运用,这其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这一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努力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支撑,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力求确立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感情的交流,感受生活的真理,把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反思、体验、进步,让他们自觉体验生活,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我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爱”的情感功能,努力体现了语文“爱”的内容和性质,不仅确立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让学生实现了自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我现在当老师二十多年了,以前每每见学生有不良行为时,往往还忍不住立即就当面批评教育,还觉得这是自己工作做的及时、认真负责。其实,要想把语文课上好,一味的严格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在语文课堂上,“爱”的力量更伟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与学生处好关系,做学生的朋友。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用自己的师爱打动学生。
作业老是交不上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我不是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在交来的作业上写上对他们的评价(比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你的作业写的真工整;你的表现真不错。好;很好等等)。第二天作业发下去以后,我还有针对性地重点提出表扬,交作业的同学看着我对给他们的
评语
高兴的不得了,不交作业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形,也把作业也交来了,我当然也是个个表场,写上他们喜欢的评语,激励了他们做作业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作业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以至于有一天我作业布置的迟了,他们竟主动问我,老师作业是什么?我要让他们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每一个人的,没有偏爱谁,也没有冷落谁。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语文基础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后同学们都笑他。有一次考试后他哭着找我说,班里有些同学说他是个大笨蛋,他不想念了。我安慰他说,你不用哭,只要你争气,我会帮助你的,相信到时候笨蛋的一定不是你。这位同学果真没有让我失望,期末考试中成绩有很大的进步,语文成绩是班上的中上等。这位同学在教师节还给我送了一束鲜花,上面还写了这样的话:谢谢老师对我的信任,原来我并不比别人笨,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好好学习,为老师争光。
当我们能真正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并做学生的朋友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更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也要爱。只有爱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只有爱才能让学生登的更高、行的更远。 让语文课多一些感情吧, 我们一起用爱为学生保驾护航。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八
认知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凡是将人的语言能力当做一种认知能力加以研究的,或专门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关系的,都叫认知语言学。这是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狭义的认知语言学是: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我们一般所讲的认知语言学,都是指狭义的认知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产生
语言的认知研究从乔姆斯基就开始,生成语法主张研究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但他认为认知是天赋的、先验的,句法是一个自足的系统,由此后来引起一场对乔姆斯基革命的反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吸收语用学、生成语义学和认知科学诸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认知语言学,其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n和haiman等。
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认知语言学有它及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基础,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即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家所主张的经验主义不同于哲学史上早期的经验主义,也不是指被动地印在“白板”上的感知印象,而是指由人的身体构造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范畴结构和意象图式。经验主义哲学观的主要观点是:(1)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2)思维具有想象性。(3)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4)概念结构与认知模式具有完形特性。
四、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认知语法源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ker创建的一种崭新的语言学理论——空间语法(space grammer)。认知语法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其句法构造的内在动因,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素促动的。因此,认知语法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种种认知方式是如何形成和约束语法构造的,并深入解释语法规则背后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基础,以及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仔细描写人脑在使用语言和形成规则时的心智活动及人们掌握语言单位和构成更大构造的能力。认知语法尝试给语法范畴和语法构造给出一个较系统的、一致的解释,从而为语法解释寻找经验和概念上的理据。认知语法的代表人兰盖克(langaker)在《认知语法基础》中为认知语法描绘了一个理论框架,他认为语言是由词到句的大小不同的语言单位组成的象征系统。每个语言单位都是由相互对应的两极(语音和语义)组成的象征单位。语义的形成是概念化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概念的形成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认知域,一个是意象。认知语法对词类和语类进行了重新定义。首先,认知语法认为词类和语类是语言范畴,与其他概念范畴相同,它们是对具有相似功能的一组词抽象的概括,是对语言范畴化认知的结果。同一词类中的成员也有中心的、典型的和边缘的之分。另外,词类是用语言对事物从概念上进行勾画,如名词不是指事物,而是凸显事物“名词”的一面,即从概念上将它看成名词。任何事物、动作、关系和过程都可以用名词指称,这样就冲破过去对词类不能自圆其说的界定,同时将名称与内容区分开来,为词性之间的转化提供认知基础。
相对于生成语法学,认知语法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1.象征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中只有三类单位:语音单位、语义单位和象征单位。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单位。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是构成象征单位的两极,即象征单位是双极性的,可表示为{[语义]∕[语音]}。所谓象征symbolic是指一定的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种代表是规约的conventiionnal.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过去语法分析中大大小小的单位,各种各样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式全都是象征单位。语法结构是既复杂又抽象的象征单位……词汇和句法只有具体和抽象程度上的差别,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
2.概括性:概括性是衡量各种语法理论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标之一。概括性是“认知语法”的重要特征,沈家煊说:“认知语法以追求概括性为首要目标,力图找出一些基本的认知原则对语言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存在的并行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以收以简驭繁之效。”如认知语法在描写词语的意义时不用语义特征而是用认知域cognitive demaims。认知域定义为描写某一语义结构时涉及的概念领域。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知觉或概念,也可以是一个极其烦琐的知识系统。时间域、空间域、颜色域和情感域是最基本的认知域。又如沈家煊的“有界”和“无界”、“正负颠倒”等理论能够对语言中的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做出有力的解释。
3.认知性:认知语法认为所谓的“语法”只不过是“一系列语言习惯单位的集合”而已。“语言习惯单位的集合”指的是:语法是不可能生成的。新的表达方法可以说话人自己创造,也可以是他人提供的。新的表达法主要是语言使用者在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中认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原来就有的或自生的。认知原则符合已经得到验证的认知心理的规律,因此认知语法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
认知语法从自己的哲学观和语言观出发,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1)语言和句法不是自治的,具有体验性;(2)以语义(等于概念化)分析为基本出发点;(3)依据几种基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对语法做出统一的解释;(4)只设三个单位:音位单位、语义单位和象征单位;(5)用“识解”来描写语法;(6)支持整合观,接受部分组合观;(7)语法具有象似性;(8)语法具有模糊性,词素、词汇、词法构成一个连续体;(9)通过典型事件模型解释英语基本句型(王寅,认知语法概论)。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认知语法已经成为欧美语法研究的大趋势,正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因为认知语法学的方法和理论既可以解释汉语以前尚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又可以将过去零散的解释研究上升到认知的高度,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所以二十世纪末自它引进以来,逐渐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五、认知语法的引进
国内语法学界最早引进认知语法应始于1988年,当时黄河和叶蜚声分别翻译了戴浩一的《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和《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介绍了认知功能语法的哲学观,语言观和诸多原则,之后,一些国内学者才开始重视认知语法。当时的一些学者,如沈家煊、石毓智、赵艳芳、王勤学、林书武等相继学表许多关于认知语法的文章,但几乎都是理论介绍和探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张伯江、方梅、刘宁生、石毓智、沈家煊、袁毓林、张敏等一批学者借鉴认知语法的观念、方法研究汉语的具体问题,如汉语里多项定语的排列次序、词的重叠、词类的本质特点、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名词配价原因,领属构造中“的”字的隐现、方位表达等,取得重大成果。张敏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是最早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专著。他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经验基础,尤其是句法的象似性等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运用句法的象似性解释了汉语的名词短语问题。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对认知语言学做了综合阐释,尤其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及其他应用阐述得更详细、深刻,但缺少汉语具体问题珠分析。外语学界有一批学者如胡壮麟、林书武、束定芳、王寅、王德春、文旭对认知语法学进行了大量的评介与研究工作,推动了汉语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
六、认知语法学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利用认知语言学研究汉语的人可以说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汉语认知语法研究的取向各有不同,指导理论和研究策略有异,研究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也有不同。目前已初具规模,影响较大的认知语法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与文化结合的认知功能语法研究,以戴浩一、张敏为代表。
第二种,与心理学结合的认知语法研究,以石智、沈家煊为代表。
第三种,与计算机结合的认知语法研究,以袁毓林为代表。
三家各自的取向不同,但是其中共同的地方是:主张非客观主义的哲学观语言观;认为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体系,往往由句法之外的因素促动;重视人类认知机制对语言机制的作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自觉地运用认知规则解释语法现象,在几个专题研究上取得较大的成就,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句法象似性研究。句法象似性,又称“临摹性、具象性,类象性”,是认知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对,指句法结构甚至句法规则是非任意的,是有理据的,跟人的经验、概念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联系。这方面主要有:
戴浩一的“顺序象似性”研究。他在1988年提出汉语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和时间范围原则。
张敏的“距离象似性”研究。他认为领属构造中“的”字隐现,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概念距离大小有关,最后他得出名词短语遵循距离象似性的规律,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说服力。
张敏的“重叠象似性”研究。对重叠现象做了统一的解释,比以往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
沈家煊的“数量象似性”研究。他运用认知上的有界和无界概念统一解释与数量词制约作用有关的语法现象。如“盛碗里鱼”不能成立或不自由,是因为其中的有界动词跟后面的名词不匹配,“鱼”前面应加数量词。他还用“有界”、“无界”统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要小类,说明划分词类的形式标准后面隐藏的概念或意义上的理据。“有界—无界”这对概念在句法结构的解释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石毓智的“意义临摹”研究。石毓智认为句法规则间的象似性并不全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由于人们的认知视点不同,同样的现实规则在语言中的表形式也会不同。他认为除成分和关系临摹外,还有意义临摹。意义临摹不仅包括对外界物质世界意义的临摹,还包括对人造的自然(如知识系统、文化系统、语言自身等)的临摹。如运用认知上的数量特征对语法结构做出解释,如汉语重叠式表示基式的概念义定量化,因此重叠式动词不能再加动量词。
2.标记与不对称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石毓智和沈家煊。石毓智系统研究了汉语中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用数量特征统一解释了词语、句法结构和语义上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即用定量和非定量的概念解释肯定和否定的使用,用离散和连续的概念解释“不”和“没”的分工。沈家煊提出用多分关联的标记理论描写和解释语法中的种种不对称现象。还用关联模式建立了形容词、名词、与句法功能之间的联系,即性质形容词作定语用形容类名词是无标记的,状态形容词作谓语用来形容个体名词也是无标记的,而统摄这个模式的是恒久性和临时性这对概念的对立。
3.空间方位与参照点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是认知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代表人物是刘宁生。张伯江、方梅对名词和动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了认知解释。方经民分析了汉语的空间方位参照,也得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结论。
4.意象图式研究。意象图式是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们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李宇明提出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如时间范畴和社会范畴。
沈家煊提出句式是一个“完形”,即一个整体结构。句式的整体意义的把握,受到一些基本认知原则,如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数量原则的支配,并解释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语法现象。
张旺熹认为“把”字句是一个以空间位移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系统。
5.语法化研究。认知语言学对语法化研究非常重视,因为对语法化的研究是从历时变化来看共时现象。从语言演变的规律解释语法规则,寻找语言认知动因和语言和语言变化对现代形成的作用,对语言与认知的关系研究研究重要。目前语法化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词虚化,即有实义的词单位逐渐演变为虚义的语法成分的过程,偏重于从人的认知规律来探索语法化的过程。二是词汇化,即短语或句法结构逐渐固化而成单词的过程。张伯江、方梅、和石智。张伯江、方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从空间概念发展为时间概念”基本原则揭示了汉语口语中“这”、“那”从空间意义衍生出时间意义的新发展,如“这”由指示较近的事物虚化为表示程度,“亏你活了这大年纪”,还引申指“现在”、“这都几点了,还不起床”。
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袁毓林的范畴化研究,蓝纯的隐喻研究,沈家煊的转喻研究。
七、认知语法学的不足之处
认知语法大大拓宽了研究视野,大大推动了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深入探究。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理论,它与以前的语言理论一样,同样存在不足,正如石毓智曾经在《认知语言学的功与过》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认知语言学有它的局限性。认知语言学是传统结构主义、特别是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动,它弥补了这些学派的一些缺点,同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抛弃了其他学派合理的地方。并指出了几个具体的问题:(1)忽略了语法系的统性。(2)完全否定了结构之间的可能的“转换”关系。(3)忽略语法系统对认知的反作用。(4)过于强调语法系统的开放性,忽略它的相对独立性。(5)过于强调语法与语义的相关性。(6)在语音研究上无能为力。(7)烦琐而随意的图解式。
八、结语
认知语法体系与过去的语言学理论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性,同时因为汉语的特点与认知语法的观点具有更强的亲和性,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这种理论,汉语的语法研究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m].中国语文,1995(5).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j].语言文字学,2001(3).
[5]周红.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动态[j].汉语学习,2002(6).
[6]ker认知语法概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2).
[7]李宇明.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1999(3).
[8]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
[9]石毓智.认知语言学的功与过[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2).
[10]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5).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九
教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在我们正式当教师之前,我们都要进行实习的,实习是为了方便我们以后更好的进入工作。高中的教学任务是很重的,所以我们在高中实习的时候是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下面的就是一篇高中语文实习教育调查报告,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县中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习,通过旁听高中语文课程,完成了教育见习。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感受颇丰。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你们的功劳,但上得枯燥无味就是你们的过错。
在课余时间我和任课老师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黄老师说,我们需要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挖掘它的潜质,使人走进语文课堂,就好像推开了一扇美的门,能感觉到美的氛围。如何有利于学生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如何有利于老师教,教得轻松,教得科学,教得艺术?这些思考到位,就会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尊重学生“需要”,注重学生“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我觉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提高,这就要我们重视在大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师的知识面就要拓展,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黄老师一直在强调阅读对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重要性,他说,上课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从事语文教学,必须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上课才能有内涵有深度。话说的很朴实,却意义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情感还在于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localhost“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语文教学是体验的教学。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体验就是要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黄老师讲到语言的运用时,就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体验重复、谐音双关、情感色彩的作用,并让学生试着为商品做广告词。这样的实践,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很好地将课本和实践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是生活的教学。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就像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老师讲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时,除了解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譬如:两个朋友吵架了,本来只要一个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冰释前嫌,可是就像面对着一弯清且浅的河水,迟迟没能跨出去。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教学要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比如《离骚》抒写了理想,抒发诗人屈原强烈的爱国志向,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那种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感受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品质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呢?现在的有的中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谈“爱国”好像已经过时了,从这样的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课堂导入时介绍屈原的身世,以及相关的历史军事背景,这样,让学生在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诗人的爱国主义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吴晗、傅雷,结合他们的`经历,让学生领悟到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孤独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思,了解了这些,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在课后黄海华老师和我探讨过一个问题,就是师范生如何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他说语文教学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现在西方教学理论认为把握教学的两个最好的途径是观摩和反思:在没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先通过套用优秀的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积极反思,与教师多多沟通,教学水平就能有显著的提高。黄老师的这番话给我的启发很大,也是我这次见习最大的收获,非常感谢黄老师无私的教导和帮助。
黄老师还给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让我思考,就是如何优化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有少数教师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意趣盎然,情思绵长,理韵悠远的境界,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师执着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理性的分析和阐释过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去讲解,长此以往,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要将课堂教学融知识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是勿庸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关照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黄老师还引导阅读一些关于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史绍典先生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以文学为主要对象,整个人类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将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养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见习,是我人生角色转换的几天,是我不断成长的几天,也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见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见习不仅使我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重视熟练的掌握师范技能,加强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这次见习还让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将来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培育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语文教学反思,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写作也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给自己带来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潜意识的传达这一点.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学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有些学生经常购买高考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模仿,这样的作品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
误区三:语文作业--"背诵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学习语文经常认为语文没什么好学的,语文作业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现代文中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学习。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向引导错误.
高中语文学生的语文作业相对于初中和小学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而学生在这样的突然减负的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师也会在学习古文后说把课文背诵下来.而背诵课文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不把课文理解了背诵,那背诵起来相当困难,同时考试的时候顶多能拿下默写题的分数.而考试的时候还有实词虚词的理解,这就有赖于学生平时背诵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学会把知识点转移才可以.
高中语文考试还有很多基础知识的考察,而这些很多都是在现代文中学习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的语文作业还应该包括积累字词这一工作.
同时考试更多的是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考核.学生如果不走出"现代文没什么可学的"这一误区,上课的时候不用心听讲,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他的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考试的时候也会出现失分过多的情况.
写作更是占据了70分这样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课后的语文作业,应更多的体现在写作练习上.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多背诵优美片段.学习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这是长期的过程,学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一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十分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十分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二
1.第一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了:春之美和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第三自然段写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第四自然段写了:燕子休息时的优美姿态。
2.文中几个用得好的字:“掠”、“沾”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痕”体现了电线的细。
3.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答:电线很细又并列排列。
4.为什么说“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答:因为电线像五线谱,休息时的燕子像音符。
5.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燕子以及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古诗两首》
1.《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的柳叶和柳条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咏柳》翻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像是用碧玉打扮过一样。很多的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是谁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呀。
3.妆:打扮。绦:丝带。
4.《春日》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写作者在春日里游玩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春天,也指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这个道理。
5.《春日》翻译:好日子去泗水游玩,那里的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奇的景色映入眼帘。随意都可以见到东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还要在万紫千红以后。
6.胜日:好日子。寻芳:游玩。无边:无限。光景:风光景物。等闲:随意。
三、《荷花》
1.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与荷花融为一体、沉浸在荷花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文中用得好的字:“冒”: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和顽强的生命力。
3.为什么说“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答:我沉浸在荷花美景中,被荷花的美陶醉了。
四、《珍珠泉》
1.“珍珠泉”得名的缘故: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五、《翠鸟》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第二、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叫声及捕捉猎物时的动作敏捷。第四、五自然段写了:我们很喜欢翠鸟,但听了老渔翁的话并没有“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答:“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文中用得好的字:第三自然段的“蹬”: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4.把文中翠鸟的“鸣声”换成“叫声”行吗?答:“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鸣声”更准确,还含有感情色彩。
5.文中第五自然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
答:因为听了老渔翁的话使我们知道了,我们虽然很喜爱翠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使翠鸟失去自由。
6.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翠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六、《燕子专列》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救援燕子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2.为什么说瑞士政府作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答:因为政府通常做的决定都是有关国家大事的。
3.第三自然段,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划线的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答:“纷纷”体现了救援燕子的人多、“四处”体现了人们救援燕子决心和积极程度、“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体现了当地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为救援燕子无所畏惧的品质。
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人们不能乱砍乱伐树木,因为树木可以阻挡洪水的袭击。进而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答:“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时间之长,“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说明了人们砍伐树木的程度之严重。
八、《路旁的橡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及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第三自然段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答:因为橡树挡住了筑路工程,工人们想保护橡树但又不知道工程师的意见。
3.工程师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筑路计划不能轻易被改变,但工程师也想保护橡树。
4.工人们也叹了口气,为什么?答:因为听到工程师的叹气声,工人们为橡树担心。
5.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答:人们对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以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寓言: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却驾车北行的故事。寓言:有些人的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他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就越远。
十、《惊弓之鸟》
1.课文主题:本人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叫的大雁,他只拉了下弓大雁就从空中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答:作出的判断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他观察到“大雁飞的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而且落群。
十一、《画杨桃》
1.课文主题:本文写了作者在图画课上遵照父亲平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也教育大家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十二、《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说明了创新思维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2.为什么画师称赞的是小徒弟?答:因为大徒弟、二徒弟虽然画得多,但毕竟有限,而小徒弟看似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他给人留出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小徒弟具有创新思维,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受到了称赞。
十三、《和时间赛跑》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作者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时间一去不返,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返,只有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
2.“我”明知道跑不过时间,又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呢?
答:我跑不过时间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但只要“我”可以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做完每件事就是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也就意味着成功。
十四、《检阅》
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儿童队的队员在国庆检阅时没有歧视拄拐少年博莱克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能歧视残疾人,要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
2.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答:“这个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是观众对儿童队队员不歧视残疾人,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的高尚心灵的赞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三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本年度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语文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杂志进行语文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语文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语文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语文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知识。
我第一年带高三毕业班,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高三语文语文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婚假七天外从未请假一天,也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本学年即将过去,新的学期年又要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做出实绩。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四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1班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该两班是高三理科基础教学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审慎、深入思考问题的本事,授课中摒弃随意性和遍地开花的教学局面,抓住教书育人的重点,推行启发点拨和自觉自主式教法、学法。
我以课本和高三复习用书为主要学习资料,进取培养、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本事;借助《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主要宣传(cn)期刊《新读写》,引导学生进取健康地阅读,认真很多地写作,将语文融入广阔博精的读写交流之中;坚持每日一读古典名著《孟子》、《庄子》或一诗一美文的课前活动,注重挖掘、发挥中华传统文化里能对学生产生正面、进取作用的精髓知识,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帮忙学生建立、健全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内涵的正确有价值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学期我完成了高中第五、六册和第一轮总复习用书的教学工作,还引导学生完成了6本《新读写》、3本《中学语文》和部分《孟子》、《庄子》的阅读任务,带领学生到校阅览室上了5次自由阅读写作课;指导林永昌同学撰写了一篇《存善修身正本清源——探究中学生经过阅读《孟子》对确立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综合性学习论文。认真落实了八篇作文全写全批的教学任务。指导全体学生参加《名著之旅——校第6届科技艺术节子活动之一》,部分学生效果良好。
遵循终身学习,不断自修,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为了不断的提高端正教书育人的本事和品行,我进取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先后到泉州五中、晋江养正、季延、南侨等中学听课,广泛学习更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怀着求真若渴的愿望,我认真研读《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培训教材》(1234期),利用网络和电话与同课题的同仁交流切磋,撰写了一篇经典文化读本案例《论语导读》,一篇论文《到底该怎样读论语》及多篇教学反思、心得。兼为组长,我能深入课堂,指导青年教师,担当课题教研联系工作,帮忙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带领大家一齐着手编写课题研究《校本教材》。指导何旋珠、张婷婷等教师撰写案例、论文。一学期来,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本事和道德品行有所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总结经验,扎实提高,教学相长。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五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学习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这样能够提高考试的成绩,但是不能将这种教学作为满足应试教育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出色文学作品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熟悉,了解清楚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探索作者从文章中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定心理情感,最后再讲解文章的写作艺术特色以及主要的写作手法,通过在无形中的渗透给学生足够综合的教学任务。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都会或多或少因为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面对这些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课堂地位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真正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3.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高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在讲解《赤壁赋》这类文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古文中的难以理解的字词,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大纲需求积极的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古文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六
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
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我曾经碰到了我班上三个学生这样的情况。
某天我班班长向我汇报,说最近有几个同学中午时间在班级吵闹.希望我能利用午休时间去班级看看。无奈,我只好利用午休时间到学校。一路上,我想着要怎么批评这几个学生的任性,怎么把害我在午休时间去学校的怨气发泄一通。到了教室,果然,这几个学生在班级,围成一团,乱轰轰的.我想批评要掌握事实,才能有的放矢。于是,我就站在教室外观察.结果他们是在讨论一道数学问题.只是声音过与大声,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了.我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课外时间在教室大声讨论问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又告诉他们该如何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讨论问题.他们听了都说自己的行为影响大家学习和休息,今后一定会注意学习的方法.
还有一件是一个女生不爱上自习而躲在宿舍里.我知道后,只好奔到宿舍,此时的我,也是很气愤,想你一个女生也这么刁蛮.但在路上,细想一下,这个女生平日乖巧懂事提醒了我。她确实不是个要操心的女生,也很少说话。一般来说,批评女生我总会尽可能顾及到她们的面子,女生脸皮薄,万一弄得不好,就更能让她们“记恨”你,那么以后不仅是对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我的工作都是不利的。
来到宿舍,她还在抽泣,非常伤心难过的样子。我没有再就不请假擅自不去上晚自习而批评她,而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为什么不想读书?在我再三追问下,她终于告诉我“成绩总是考不好,学费又很贵,再念下去有什么用?还不如到职中去念一门什么专业,学一门什么技术特长。”听了她的话,我突然想到,再过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可能她是有点考前焦虑所引起的厌学症。意识到这一点,我就打算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迂回批评输导法。
我用我的学习经历,告诉她,学习确实是个苦差事,曾经我因为数学不好,也一度想放弃,但最终我挺了下来,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可能是赢家。所以,我胜利了。如愿考上大学。我又讲了很多名人成功的例子,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多少次,但从没气馁。引导她认识到“回头”的可行性,从而坚定她改变错误思想的意志。同时,我又帮她分析了她目前的学习状况和总体形势:“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这次你又会考不好呢?其实上次月考只是你没发挥好,在半期考你也考的很好啊.只要你能认真学,就会有好成绩的.讲到这里,她已经停止了哭泣,好像在重新思考这件事了。
这时,我就没有再围绕这件事讲下去了,只是对她说:“老师今天帮你去向值班老师请假,允许你在宿舍,不去上晚自习。但你要答应老师一定要好好考虑退学与否的事,这也可以说是你的人生的转折点,不能马虎,一定要对你自己负责。如果你现在不能答应我,那老师本着对自己学生负责的态度,只能饿着肚子在宿舍里陪你,你看怎么样?”她郑重答应我她会好好考虑的。此时,我看她的情绪稳定了,于是就事论事批评她擅自不上晚自习,让老师担心,让她以后要注意,不能什么事都随心所欲,做事前一定要考虑是否利人利己,或是损人也不利己。
就这样,我走出了宿舍门,而走进了学生的心里。第二天,这位女生情绪明显好多了,之后,我时刻关注她,并和家长配合,一起给她帮助和鼓励,终于让她走出了低谷。现在她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不断的提升。
批评,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言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把“忠言”与“苦药”等同,足见批评的话确实不中听。批评得当,一生受用;批评不当,则毁其一生。所以,我认为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正确使用批评方式的前提。学生的性格五光十色、千差万别,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分析,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批评教育形式。其实,批评的艺术,就在每个教育者善于捕捉的慧眼中,善于热爱学生的胸怀中。
静待花开
当我落笔写出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就想起了这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
读完这段话,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那个熟悉的面孔:白白净净的脸蛋,温柔乖巧的样子,胆怯内向的性格。不错,她就是本学期刚转学进六一班的新生---xx同学。开学初刚接触到该生,我觉得她很乖巧,上课也很认真听课,所以我感觉她的英语成绩应该很不错。孰知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发现事实并非如自己想的那样。课堂上对我的提问,真的是一问三不知呀,偶尔做练习,几乎是全军覆没。看到此情此景,我就找她详谈,了解情况。从而也就知道她是刚从内地转学过来的,虽然在老家也学了英语,但教材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这就相当于她前面五年的英语教材都没接触过,突然让她学习六年级的教材,实在是太为难这个孩子。了解情况之后,我在课堂中更加关注她,提问她的次数也明显多了很多。
可事实上并不是老师的期望有多高,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孩子的成绩就能够马上能遂我愿的。期中考试前,虽然她上课很认真听课,虽然她非常勤快,可是每次做金椰风的题,她的成绩都是五十多到六十分。每每看着那赫然的大红分数,我的心简直是在滴血。
身为毕业班的老师,我深知,无论是好的学生或是差的学生,在我这都绝对不能让任何一个掉队,我必须对她付出更多,更要关爱这样的孩子。于是在我担忧之时,心里也有了对她这样的孩子的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以vip的待遇对待她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在班级中,我将全班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长都管几个孩子,比如背单词,背句子,简单的作业辅导等,都由我的小助手来完成。如果以这样的成绩,我还是放心的交给小组长的话,想让她的成绩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是不太可能的事。于是我便告知她,凡是任何背书的任务,她只能在我跟前背。通过亲自抓她的背诵和习题讲解,我发现该生其实并不是很差,背书也背的很快,虽然练习中很多还是不会,但她的态度却是难能可贵的。每次安排的任务,她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在我的严抓之下,她的单词和课本里的每日一句基本上都能过关了。记好单词,就相当于建一幢大楼,把根基打好了,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二、以表扬为辅
每个阶段,我都会给她制定一个小目标。每次我都会关注她是否能达到目标。根据她的成绩,我会给予她表扬和奖励。比如第一次月考,她的成绩只是在七十分边缘。可是相比班上的其他的几个成绩差的学生,她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抓住这样的机会,我也狠狠的表扬了她,表扬她的刻苦,表扬她的态度,以及她的点滴的进步。平时我也抓住任何一个教育时机,将其优点放大了公开表扬。我知道,对于一个刚转来的孩子,成绩跟不上,心里的那份恐惧感和自卑感将会伴随他们走很久。所以我必须要帮助她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自信心。在我的一次次表扬和肯定之下,我发现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以前课堂上从不举手的她,渐渐变的爱举手了;以前见到老师不敢打招呼的她,现在见到我都非常主动的与我打招呼,并会拉住我的手,与我亲密交谈;以前不太爱学英语的她,现在无论是在背书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比别人更加积极主动了。当我看到她的脸上逐渐的挂上了自信的笑容,我知道我精心培育的这朵花马上要开了。
三、静待鲜花开
一个学期看起来是漫长的,可是却又是短暂的。在忙忙碌碌中,在自己的一心埋头去转化一个个学困生中,时间就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指尖悄然流逝了。很庆幸,也很开心的看到,临近期末,自己一心帮助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有如此大的进步。五十分—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九十分,看着分数在自己的笔尖中不断的变化,我很欣慰,也很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高兴。我记得我曾在班上信誓旦旦的对全班同学说:“我相信,下个学期,xx同学绝对会考到九十分”。可是从最近的成绩来看,根本无需等到下个学期,xx同学的成绩已经有了飞跃的进步。都说态度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是的,一个学期以来,xx同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之下,在她自己的勤奋刻苦之下,成绩是在飞跃的进步。每当我在班级中宣读她的考试成绩时,都会引来同学们“哇哇”的惊叹声。是的,她由差生华丽转身为一个优生,在六年一班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仅让她自己找到了自信,也大大地鼓舞了其他的学困生。
耐心指导,给学生搭梯建桥。耐心发现,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教育,找到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教育需要耐心就让我们耐心等待,给学生足够成长的时间。老师只需播种,施肥,洒水,然后静待鲜花盛开。
知道父母生日的,请举手
高二,新学期伊始,我接掌高二(10)班,信心十足。班风建设,感恩教育,重中之重,但从何入手?翻开学生成长记录卡,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当看到杨为袖同学因为在校过生日喝酒被处分时,心中便有一计……。
周一下午第三节班会课,一进教室,我便问:“你们的父母为你庆祝过生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举手”。
全班五十三位同学,五十三只手高高举起手。
“我前天小生日,妈妈还特地炖了一只鸡送到学校来呢!”。有一位同学说道,全班哗然。
“那么,有为父母庆祝过生日的,请举手,哪怕是一个祝福电话”,我问道,全班顿时安静了许多。
有三位同学举起了手,还有几位同学左右环顾。
“那么,知道父母生日的,请举手”。我又问道,这时全班又像炸开了锅似的,议论不休。部分同学举起了手,有几位同学举起的手又犹豫的放下了。
“不必顾虑,只是调查而已,请如实回答”,我做了补充。
“一、二、三、四……”,我有意提高声音:“共有十三人”。
“感谢大家真诚的回答,刚才的调查只是了解而已,其实,与大家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曾忘了父母的生日,但每年父母都会记的我的生日,我十岁生日时,妈妈煮了两个鸡蛋、一碗长寿面、一把鸡腿,我的生日在暑期,因此每到这一天,总能吃到热乎乎的两个鸡蛋和一碗长寿面,”
“虽然只是两个鸡蛋和一碗面”,我停了一下,“但寄托着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期望,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健康成长,又供我们上学念书,容易吗?”我反问道。“可我们却忽视了他们,哪怕是收到生日时一句祝福的话”,全班鸦雀无声。
“父母是伟大的,古人把父母比天地,天地之大,谁与争锋?”我加重了语气。
“人常言:成才必先成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的尊重,学习从何谈起?成人从何谈起?更不用说成才了,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会尊重学习……,我又开始了演讲,“那么,我们班风的建设,就从感谢、尊重父母开始”
于是,大家开始行动起来
一个月后,在肖辉玲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每人完成了题为《我的父母》的写作,共五十三篇,我认真阅读了每一篇文章,从中了解到许多发生在同学们与家长之间鲜为人知的事和发自内心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今后如何发奋努力感恩父母。我将他们的作品打印、编号并分期(每月两期,每期八篇)发表在学习园地(作者略去),还将部分优秀文章在班上宣读。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后来我将这些文章打印汇编成册,取名为《感恩父母》。
杨为袖!我窃窃的笑了。
母亲节的第二天晨会课,我突然问道:“昨天有给妈妈打电话,祝母亲节快乐的请举手”,三十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父亲节的第二天晨会课,我又突然问道:“昨天有给爸爸打电话,祝父亲节快乐的请举手”,五十三只手高高举起。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七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而我把教师比喻成阳光,照亮了别人,温馨了自己,收获了成功.我怀着这样一份美丽,幸福和憧憬的心情,走上了我一直期待,一直向往,承载我一生的理想,收获我美丽人生的教师岗位.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备第一节课;我怀着对执教的渴望,书写第一份教案;我带着能得到学生满意的笑容,上第一节课;我怀揣激动与幸福的心情,走下讲台,书写第一篇教学反思.我人生中的第一节课,收获了成功,获得了幸福.从此,我就发誓:我要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我也始终信奉"我做我快乐",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虽然在过去的十一年里,为教学,我曾苦恼烦闷过;为教学,我曾迷茫困惑过;为教学,我曾伤心劳神过;为教学,我不断苦心探索,但我觉得让我快速成长起来的是在日常工作中的听课.
一,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学校组织教师结对子拜师活动,我拜梁老师为师.在听了师傅的几节课后,我很惭愧,一时间我的情绪滑落到了谷底,我不断地问自己,我所积累的理论知识真的没有用处吗 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我的实际教学不可行吗 正在我疑虑,彷徨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我校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公开课结束后,师傅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把我的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时我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与方法根本不是很成熟,师傅说必须得多听课,不仅要听本组教师的课,其他组老师的课也要听,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听得多了,见识就广,知识和方法才更加灵活,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为此,我每天都听不同教研组老师的3,4节课,课后不断反思,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杂家"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班级成绩不仅在学年名列前茅,而且在市重点中学也是遥遥领先.我的《伶官传序》一课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高中青年教师说课比奖赛活动中,获得了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兰亭集序》一课,在校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做的《伶官传序》获得省课一等奖,我终于确信了听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听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向学生讲解传授,如何使学生学会贯通,如何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多听课,虚心接受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
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果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深,教法也就不一定适合学生,所以讲完后再听课,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讲前听和讲后听都非常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如果我们将他们的经验尽量都能掌握,那岂不是我们给教育事业的最好汇报 句 听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总去听课是不可能的,时间也不允许,只有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扎扎实实的听好每一节课,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才能达到进步的目的.只听不想,不总结,那是浪费了40分钟的价值.如果又听,又想,又总结,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时间长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听课还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听课中,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并及时地写在教案中,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正与补充,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二,经验积累,教后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参加工作之后,我很清楚现在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所掌握的语文教学大纲,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所教授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我认为我在教学上最成功的两点是朗读训练和课堂提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我十分强调朗读训练,每节课课前利用2,3分钟朗读,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大声朗读同学推荐的文章,再用一话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朗读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很主要的一个教学手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努力钻研的问题,我在提问时做到了量化和细化,而且是阶梯性的,一环扣一环,同时还用一些疑问句,给同学们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深入文本,研究文本.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体会出题者在编排每一道题的时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考试回答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我觉得我的班级成绩突飞猛进地提高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研究教学方法,刻苦钻研教学内容,每节课我在写教案之前都把课文反复读几遍,同时分段落,抓中心,抓教学要点,做到备课本,备作者,备学生.然后查找大量有关本文及作者的资料.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上,胸有成竹.同时我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总结.写了一些备课日记和课后反思.其中我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市的奖励.我认为学无止境,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为此,我参加了"#竞赛"并获得了#等奖.我的努力,认真,刻苦,奋进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我也得到了两次记功奖励.
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在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不断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每一节课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路领先,再攀高峰,取得骄人的好成绩.
回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这项工作,我把它当做我一生的事业来做,而且我为这项工作全身心地,认真地,努力地付出过,虽然这其中也伴随着失败与无奈,但更有满足,幸福的微笑,更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激----家人的支持,同事的帮助,领导的肯定.我只愿做步行街中的一块方砖,与我的同事们肩并肩,手挽手组成一幅幅完美的图画来指引着我的学生正确,快速地奔向实现自己理想的远方,即使不幸磨旧了,打碎了,那片片散落的,也都镌刻着会成为我一生真实写照的两个字----忠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诚信于爱戴我,尊敬我的学生们.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再添一抹光辉.
过去的六年,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在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业务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也在不断地成熟.但是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在教学和班任工作方面,我会不断听课,不仅参加本校的听课,还要到其他兄弟学校去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丰富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人民教师,肩上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还得继续努力,继续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我热爱的工作中去,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学生们,在奋斗,奉献中充实完善我的人生.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篇十八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