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二
树叶是城乡孩子最常见的自然物,从南到北,树的种类有许多,唾手可得的树叶其形状、色彩、纹理各异,其中还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可以说这个以“树叶”展开的主题是孩子们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主题。
对孩子而言,枯叶、绿叶是两种最显性、最具有比较性的叶子特征。通过自主观察、说说发现可以呈现幼儿已有的一部分经验。通过看、摸、捏、撕等多种方式可帮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目的的探索,为此设计此活动,引导孩子发现枯叶绿叶的细部特征。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分。
2、在观察、比较中对树叶进行进一步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1、绿叶和枯叶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小石臼、碾子。
重点:观察绿叶和枯叶。
难点:探索绿叶和枯叶的水分。
一、观察枯叶和绿叶。
·自主观察。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筐子里有两片树叶,请你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自主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两片树叶中一片是枯叶,一片是绿叶。
看一看
——教师:你手上的树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种树叶一样大吗?(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比较大,绿叶比较小。
摸一摸
——教师:请你摸一摸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小结: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糙。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捏一捏
——教师:请你捏一捏这两种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尝试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干干的,绿叶有点湿润。
二、探索枯叶和绿叶的水分·用手撕一撕枯叶和绿叶,说说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你撕一撕这两片叶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操作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没有汁,绿叶有汁。
在小石臼里用碾子碾一碾枯叶和绿叶,说说发现了什么。
——分组操作,幼儿轮流进行,一人操作时,其他幼儿仔细观看。
——操作后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绿叶碾出绿色的汁水了。)
教师小结:枯叶不能碾出汁水来,绿叶里有绿色的汁液。
三、枯叶的作用。
请幼儿讨论:枯叶有用吗?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落叶归根,最终能滋养树森木。树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四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能容解一些东西等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1、两个杯子(一个盛水,水里有一只小蝌蚪,一个装沙子,沙子里藏着糖果),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旺仔瓶一个,里面塞着海绵。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最喜欢看谁的魔术?
(1)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魔术想看吗?教师操作,幼儿欣赏。
真奇怪,老师把水变到哪去了呢?谁猜出来了?
3)谁来找找这其中的的秘密?让幼儿上台寻找答案。
4)其实水的秘密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找找水的其它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沙子有什么?
1)教师出示一个杯内装有水和小蝌蚪,说说杯子里有什么?(杯子里有有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3)为什么?我们能看的见水里游着的小蝌蚪,而看不见藏在沙子里的糖果宝宝呢?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而沙子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藏着的东西。
3·教师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袋子,让幼儿尝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为什么水会没有了?(水从洞洞里漏掉了。:水从洞里流走了。)
幼儿尝试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提醒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回答:(1·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2·牛奶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白色,小石子还在水中。3·糖、盐、牛奶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成了白颜色了,沙子、石子都在水里。)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糖、盐牛奶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4·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
(2)水有这么多的作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好朋友。
(3)你们知道吗?仅仅做到不把水弄脏是不够的,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面临干旱,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有关西部干旱地区的课件)
(4)你们看到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看到这些你以后想怎么做?
洗手时水不要开大、洗完手要及时关水龙头、不能玩水、绝不浪费水……
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水对我们这么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保护我们赖以生的水资源吧!
1让幼儿设计节约用水标志,提醒人们节约用水。
2生活中进一步探索发现水的更多秘密。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五
经验准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材料准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用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叶子。
1.观察大树的叶子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清晰的观察到树叶的样子,从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模仿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示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很特别?(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均匀,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慢慢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现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开渠。)
四、集体实验观察讨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幼:
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最后把它们记录下来。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个,字卡一套;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两个;糖每人两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把它请。)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字卡“无色”。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4、动一动
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无形、可流动性。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篮、杯子等,请小朋友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么样?总结:水是流到盆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三、总结水的特征
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四、结束活动: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七
树叶是城乡孩子最常见的自然物,从南到北,树的种类有许多,唾手可得的树叶其形状、色彩、纹理各异,其中还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可以说这个以“树叶”展开的主题是孩子们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主题。
对孩子而言,枯叶、绿叶是两种最显性、最具有比较性的叶子特征。通过自主观察、说说发现可以呈现幼儿已有的一部分经验。通过看、摸、捏、撕等多种方式可帮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目的的探索,为此设计此活动,引导孩子发现枯叶绿叶的细部特征。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分。
2、在观察、比较中对树叶进行进一步探索。
1、绿叶和枯叶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小石臼、碾子。
重点:观察绿叶和枯叶。
难点:探索绿叶和枯叶的水分。
一、观察枯叶和绿叶。
自主观察。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筐子里有两片树叶,请你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自主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两片树叶中一片是枯叶,一片是绿叶。
看一看
——教师:你手上的树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种树叶一样大吗?(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比较大,绿叶比较小。
摸一摸
——教师:请你摸一摸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小结: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糙。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捏一捏
——教师:请你捏一捏这两种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尝试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干干的,绿叶有点湿润。
二、探索枯叶和绿叶的水分
用手撕一撕枯叶和绿叶,说说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你撕一撕这两片叶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操作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没有汁,绿叶有汁。
在小石臼里用碾子碾一碾枯叶和绿叶,说说发现了什么。
——分组操作,幼儿轮流进行,一人操作时,其他幼儿仔细观看。
——操作后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绿叶碾出绿色的汁水了。)
教师小结:枯叶不能碾出汁水来,绿叶里有绿色的汁液。
三、枯叶的作用。
请幼儿讨论:枯叶有用吗?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落叶归根,最终能滋养树森木。树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篇八
设计思路:
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经过沙池,都忍不住想要进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脚碰一碰也觉得高兴。让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这样比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要有意义得多,孩子记忆也深刻得多。同时,我班孩子对节奏乐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将认识沙的教学与自制乐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自评:
1、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以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对比中了解沙的特性。
3、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4、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游戏合作者的角色体现不够,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教研组评议: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2、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较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状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提问给予了幼儿支架式的帮助,让幼儿在室外那种松散的状态下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来进行活动,不散不乱。
3、建议教师在活动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经验。了解一些有关沙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幼儿,指导幼儿,师幼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4、操作材料还应注意分类投放,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