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名句(优质1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经典名句篇一
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哲学和教育思想。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我对人生、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儒家经典的心得体会,包括礼、义、孝、仁和道德教育。
首先,儒家经典中对礼的强调让我深刻体会到礼貌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从小礼到大礼,从家庭到社会,礼仪之道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礼貌的表达方式也有所改变,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基础,尊重、谦和和体贴他人的行为仍正是社会和谐的关键。通过遵循儒家经典所传承的礼仪之道,我们不仅能够塑造提升自己的形象,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其次,义的概念告诉我要以大局为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儒家经典中常提及“克己复礼”,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将大义凌然置于个人之上的行为。通过这种精神,我们能够面对困难和矛盾,始终站在正确的一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面对职业道德的选择,有时可能会面临着利益和原则的冲突。然而,儒家经典中所倡导的义的观念提醒我们,在面对这些抉择时,必须保持良知和正义感。
孝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传统中国家庭伦理的核心。孝顺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是我们应该始终传承的传统。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我明白了孝不仅仅是言行举止上的表现,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奉献和关怀。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和家庭变迁,许多人忽视了对父母的孝顺。然而,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言喻,我们应该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用行动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仁的概念是儒家经典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之一。仁者爱人,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达。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我明白了仁的真正含义,在于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真诚对待。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正是因为仁的精神的传承,中国才有了众多的慈善事业,在灾难中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最后,儒家经典对道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儒家经典中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构建了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通过传授这些道德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良好道德水平的公民,并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提升。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人们只关注自己的私利,忽视他人的权益。儒家经典所提倡的道德原则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道路,引导我们将个人利益放到社会整体利益之上。
通过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和思考,我对礼、义、孝、仁和道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着我们成为有品德和价值观的人。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儒家经典的精神,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美好的社会。
儒家经典名句篇二
“儒家经典思想心得体会”
儒家经典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精神财富,其教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每一代。儒家经典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深刻的道德教导和独特的人文关怀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学习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伟大的思想内涵,也领悟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一段:理解儒家经典的基本概念
儒家经典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基本概念。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是指人的本性应该是善良的,而且可以通过修养更好地发扬光大;“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礼教来保障一种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礼”是人的行为规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束缚而制定的规范;“智”指经验、知识、智慧、洞察力等所具有的思想、判断和操作能力;“信”是指道德信仰和诚信,是社会秩序和和谐共处的关键。
第二段:儒家经典对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以其庄重严谨的道德教化指导人们的言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优秀代表人物。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在面对社会各种复杂局面时,能够始终遵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做到诚信、正直、宽容、关爱他人、敬业奉献等,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段:儒家经典对管理者的影响
对于管理者而言,儒家经典提供了许多管理智慧和管理实践经验。如《大学》提出“治国必先治民,治民必先修身”,提醒管理者要注重个人修养,要兼顾执政和民众,并注重对公共利益的服务与保障。《中庸》则提醒领导者要在坚守中道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进步,达到稳妥可行的目标。总之,管理者在运用儒家经典的智慧和思想的同时,要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引下,发挥领导才能,推进形式各异且充满变动和挑战的经济社会建设。
第四段:儒家经典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儒家经典中的美学思想对于文艺创作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论语》中提出“音乐之声,男子不坐,言之不怒,美者不厌”,呼吁音乐要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如果音乐的声音过于刺耳或过于单调,人们会感到不适,这就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儒家智慧中感受到文艺的价值,激发出文艺的创造力,推动文化创新,为我们的文化传播开疆拓土。
第五段:儒家经典与当代社会
儒家经典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危机、全球变暖、公共卫生等重大事件时时刻刻提出了挑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境界也要面临着新的考验。儒家思想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我们应该从儒家经典中吸取智慧,将其融入当代文明中,不断推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总之,学习儒家经典要深刻理解其核心概念,了解道德的价值和影响,领悟儒家的管理经验,学习儒家美学思想,将其与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妙的境界去看待和体验儒家经典,从而汲取其中的精华,忠诚地传承儒家文化遗产。
儒家经典名句篇三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吾日三省吾身。
11、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2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仁者无敌。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3、尽信书,不如无书。
2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5、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人皆可以为尧舜。
2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1、养心莫善于寡欲。
3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8、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荀子名言: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学无止境。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6、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儒家经典名句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儒家经典语录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自古以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儒家经典语录,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对儒家经典语录的学习与体会,我们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0字)
学习儒家经典语录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就像儒家经典中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在逆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成长。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摸索和进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应对社会变化。
第三段:仁者爱人,孝者爱亲(200字)
儒家经典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亲情和友情。从中我懂得了仁者爱人,孝者爱亲,只有把爱心传递给他人,才能收获更多的爱和善意。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儒家要求,学习儒家经典语录让我更加明白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更加注重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人的感受,以亲情和友情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实践胜于雄辩,道德高于技术(300字)
儒家经典语录中的“实践胜于雄辩,道德高于技术”深深触动了我。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收获真正的成果。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平远比技能和能力更为重要。学习儒家经典语录让我懂得了真正的成功并非只来自技术或者学术,更要深入人心,修身养性。在工作中,我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更善于与人合作,持有宽容与和平的心态。
第五段:和而不同,共谋发展(300字)
儒家经典中强调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是一种包容多元的精神。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学习儒家经典语录让我体会到了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我们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团队合作中,我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谋求最佳解决方案。
总结(100字)
儒家经典语录思想深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语录,我提升了自身的修养,明确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儒家经典语录不仅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在与人相处中更加宽容和谦和。儒家经典的思想标志着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传统。
儒家经典名句篇五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儒家经典名句篇六
《弟子规》是中国众多儒家经典读本之一,同其它儒家经典一起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国人的错误认识,将其摒弃于历史的烟尘中将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全球各国在面对生存与发展中产生的信任与道德危机,在用西方文化没办法解决和调和,才发现中国的《弟子规》等儒家经典才是根治上述的问题的一个良方时,这一失落将进一个世纪的文明古籍才重新获得人们新的认识与定位。而受到众多学习《弟子规》产生良好社会效果的个人,家庭、企业、组织等的好评,促使人们对其越发的重视,逐渐促使这一对国学大典的学习活动成为全民运动,对确保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不偏不倚,尊重自然,和谐相处,和气生财;主张张驰有序,阴阳平衡,万病不生”的这一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与发展模式(这也符合现今西方主流认识)。它是一种追求质与量平衡的文化,不会产生副作用的“中和”文化,是一种双赢互利文化,有别于西方的自私式斗争、损人利己式的单赢文化。而《弟子规》正是基于这一文化指导恩想产生的经典古籍。它强调的是主动教育同化,有效平衡中和,依规动作,有序运行,避人性之恶,扬人性之善,合理疏导,有效利用。避免激化与斗争,多“中”少“争”。让种做人行事文化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从糼年开始,从进入某个组织开始,让这种“和”与“爱“的文化有效有序引导而不是命令,自愿而不是强迫地让每一个人高尚做人,忠心做事,和谐有序生活,在平和中不断进步、调整、改进,在无为中完成有为。有效主动疏导了人性中恶的洪流,使之变成善的种子与基因,并不断生根发芽,复制,扩大影响。完全改变西方文化“斗争”式的堵的对抗的处理方式,使恶者成善,善者成圣,使人性善的一面光芒万丈,将恶的一面抑制至最小,从而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我理解《弟子规》创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作用。
《弟子规》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次是保证这种文化运作的为人处事的具体方式、方法,从人性的角度完成对社会活动主体人的教育引导,使之符合国家、社会、企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且冲突最少,损害最小,获利最大,各方满意。对于企业来说,它的主要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或要求许多方面是相同、相进或者是推动、促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弟子规》强调从小开始对人的教育,并且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做起。这和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的“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先进管理思想有类似的地方;和现代企业控制理论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即专业”的说法也十分类同,强调培养人,教育人以及从小处细节点滴做起,不贪大求全,近而让规矩变成习惯,习惯变成自然,自然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最终形成一种所有人共同遵守的文化契约,良好的结局自然水到渠成。
2、《弟子规》固名思义即:教育每一个子弟,每一个人做人行事的规矩、规定、方法。它是每一个人安身的立命的人生“宪法”,育好人做好事的培训程序。《弟子规》的总叙便是例证,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穿了,《弟子规》即是教人做人行事,安身立命,佑保个人身心健康,谛造群体(团队)合谐,依规运作的类似于“人生指南”式的程序文件。只是和企业所谓的管程序文件不同的是它不仅仅只是硬性规定,还更多的从人性的角度更多的指导,充分挖掘发挥人性本善的正面作用,摒弃抑制人性潜在“恶”的一面,而非硬性规定,一味打压,不让翻身,争取一切可以向善,改善的“潜恶”“原恶”,为和所用,强调用爱化解,善意仁义引导,化恶为善,化害为利,而非打压消灭。所以它讲:“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事”。《弟子规》是用整套人性化的规定、方法等“硬性”规定与许多软性引导,不离不弃的教育,互爱博爱的方式完成有效育人的任务。这一点很值得完全程式化,无任何感情色彩与人性成分的硬性企业管理制度、方法、模式借鉴。人毕意是企业活动主体,是一个有感情的动物,如果我们的管理模式,方法、规章制度等完全不顾人性,则很难让员工从内心认同,自觉自愿遵守。让其刚性中适度加入人性,使其更具有切实的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否则钢性太强,极易折断。这也符合现代先进企业管理上推行的“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3、《弟子规》强调上下有序,长糼有别,仁爱忠义,行事依矩,遵从纲常,依规生活,顺从人性与自身规律办事,博爱待人。这一点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其实就是要依照企业自身条件,依照企业发展的规律,本着人性原则办事,不搞“假大空”的东西,按照规章制度等纲常运行,遵循组织原则,尊重组织伦理,不肆意妄为。依管理程序展开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首先让自己成为规矩的弟子,做好每个人自己份内的事。注重教育引导,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即依流程,依规矩办事,又要重人伦,讲人性,自重自爱,敬人爱己,自强自立的当好家长,播撒“爱”的种子,收获“和”的果实。否则你拿员工当工具,员工就拿工作当跳极,大家离心离德,何来忠孝仁义?企业发展离开有德有才忠诚执行力强的员工,谈永续经营,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不是员工不好,是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当好老师,让劳资双方相互猜忌,报怨,是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行为给员工埋下“怨”的种子。因此企业即要建立人性化的科学的符合自已规律的管理制度、程序以保证企业基础运作,像《弟子规》一样引导,要求员工依章有序运作,同时更要建立让这一体系能够健康导入每一个人的心中的导入机制,这一导入机制必须以和为贵,以爱为根,以人为本,遵循种什么,得什么,忠爱对等原则,怨恨对等原则,人性自然原则。(连领导者自身都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员工,你对员工不敬不爱,员工对你不忠不义)
4、《弟子规》教育我们知与行要结合,理论与实践要结合。所以《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真理。”企业管理者既要身体力行,躬身实践、调研,又要注意学习外来的先进管理方法、模式,缺一不可。不身体力行造就了许多三拍管理者,即: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也是许多企业引入众多管理方法、工具但却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它引入时忽视了国情,厂情,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又不具备全员的忠义契约教育,没关注执行文化及人员素质的欠缺,不能在身体力行中因势利导的合理引导,利用与调整,使之顺利导入并能固化下来。这种只注重理论工具、管理模式,管理软件的引入的管理行为,最终使这些原本先进的东西贬值到一张纸的地步。反之不注重学习先进的东西,一味谈自己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荣,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式的经验管理者,将企业带入死胡同。
5、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必须以能服人,以德服人,赢得大众认同,而非以势压人。所以《弟子规》上有讲: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以及“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唯德学,唯才艺”等。企业领导者需有宽广的心胸,首先当好部属的老师,而非长官上级。有容人之心别人才能成己之美。不与部属争功,不与员工争利。勇于担责,德自立,心则宽,心宽则天大,领导者有多大的心胸,便有多大的舞台,有德才有得。
6、《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必须首先讲信用,遵守各种公司规章,程序,不要自己破坏自己建立的制度,让它依照其自然规律即原则、要求运行,久之效果自现。否则负面影响是极大的。作为领导者要有人品,有德行。德行德行,有德才能行。不要“见未真,即轻言,知未的,即轻传。”道听途说,疑神疑鬼,不依规定走正常渠道,诈言妄语,用打小报告等不符合组织伦理的方法恶整、阴搞同事,下级甚至于领导,肆意破坏企业正常运行之纲常。这些作为一企业领导者必须力戒并坚决制止。无德者必无得,有德者方能得通天下,所谓仁者无敌。所以企业领导者应记取《弟子规》中“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的教导。远小人,亲贤才,建立科学识才鉴才体糸,弘扬正气,建立健全忠孝节义,仁德宽爱的企业主流文化,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相当一部分是以强制、压制为主,单纯强调消灭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东西,最终必然有一部分人要受伤,更与自然人性的自然规律相冲突,无法获得全员的真心认同,其硬伤是很明显的。如制度订得过死,缺乏人性,人情,过于冷漠与死板,埋下了对抗,互不信任与友爱的种子。而《弟子规》则以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尊重人性,人伦纲常的思想指引下变堵为疏,变消灭为融合,变斗争为合作,变紊乱为和谐。以博爱、宽和包容一切,以不放弃的精神教育众生。强调以柔克刚,以和为贵,爱为根,孝为基,从而结出忠、义、仁,理、智、信的高贵果实。强调的是平和,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大家在和谐中达到双赢或多赢。这些都是现代企业治理所需要的,采取的方法也值得借鉴。它的核心思想强调讲人伦纲常,重人性教育,以爱为根,以和为贵。“爱责普渡众生,和则天下太平”。这一朴素、自然、古老的思想无时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也符合辩证法的逻辑。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德以孝为根,国家企业莫不如此。有和才有爱,有爱才有孝,有孝才有忠,有忠才有仁,仁者则天下无敌。现代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必须要吸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益的养分,将其融入到现有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模式及至规章程序中,并将其二者有机的融合,从无为达至有为,让现代的管理元素融入古老、朴素、自然的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消化吸收西方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注入我们民族特有的有益于我们发展与进步的良种基因,长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与实践硕果,打造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这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勇敢的探索。
喜不喜欢不重要,需不需要才重要。符合中国国情、民情、文化,又保留了西方管理文化精髓的混合式的中国式管理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之小心求进、探索,大胆的实践,便是中国企业未来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
儒家经典名句篇七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吾日三省吾身。
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0、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1、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儒家经典名句篇八
摘自宋一霖著《儒家精义:道》
人类未生,道在天地;人类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没,道在《六经》。儒家经典是 道的主要文字载体,学道必读经书。
宋一霖
儒经,孔子之世,修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汉存《五经》(《乐》亡佚),唐代“五经”成“九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从宋代起在唐代九经的基础上又加了《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宋代又提出《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
儒家经籍浩如烟海,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列出的就有1773部、20427卷,势难一一穷尽。《十三经》是宋代以来儒家的主要经典,也是儒史以来最全的经典著作。战国时期大儒后圣荀子对儒家之道亦有颇多建树和新贡献,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前的古代历史影响极大。我们对儒家经典的介绍,主要就介绍《十三经》和《荀子》,为大家学习经典原著提供一个参考。
1、《周易》
一般称,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周公撰卦辞、爻卦,孔子作传,《周易》的形成历经漫长年代而由圣人制作。
《周易》主要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和卦辞、三百八十六爻的爻位和爻辞;
“传”,主要是阐释经文的文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其旨在于阐发经文大义。
《周易》原本是一部占卜书,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占,是远古国家遇到大事以决疑的手段。
《周易》的卦象、爻象又蕴含着天地万物变化的哲理,透过卦象、爻象的象征符号深究其变化哲理,弄懂经传中的精蕴内涵,对于认识世间事物的变化义理颇有帮助。
孔子晚年,十分喜欢《周易》,竹简系绳翻断了三次,并说“再给我数年时间,真能这样,我对于《周易》就能因应自如了”。
2、《尚书》
《尚书》是上古之书,是上古君王的文告汇编,上 古君王贤臣奉天命、理人事的言行记录。
《 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上起尧舜,终至秦穆公。由于《尚书》翔实记录了上古历朝历代圣王、明君、贤臣的治政言行,凝结了上古治政智慧,故一直为后世儒者看重,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楷模典范。
尽管存在古文尚书(28篇)和今文《尚书》(伪古文《尚书》25篇)之争,但今文《尚书》的内容在其他儒经中也有记录,它尊奉的义理与古文《尚书》一脉相承,为儒者信奉并影响古史两千多年,所以世人仍把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合一的《尚书》视为儒家经典。
3、《诗经》
司马迁记载说,古时诗篇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去重复冗繁部分,取其可施于礼义的部分,编订为三百零五篇。所以孔子 说:“《诗》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思虑无邪曲。”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雅”大体是贵族、士大夫的歌乐,大雅为贵族所作,小雅为士大夫抒发个人情怀,称正声雅乐。
“颂”是祭祀神灵祖先的颂诗:“周颂”是周朝祭祀神灵的颂诗,鲁颂是鲁国祭祀祖宗神灵的颂诗,商颂是商朝祭祀祖宗的颂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按宋代大儒朱熹的解释,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敷陈,“比”是采用比喻,“兴”是象征联想。
《诗经》中的诗篇,原来都配有音乐,诗句与音乐相匹配。可惜,随着《乐》的亡佚,《诗经》诗篇的配乐也失传了,不然中国艺术宝库中又会增添许多道乐相合的卓越艺术品了。
4、《仪礼》
《仪礼》是儒经“三礼”之一,汉代 立于官学,共十七篇。《仪礼》主要记载士礼。
《仪礼》专门讲礼的仪式、仪节,即在各种礼仪活动中怎么做,包括程序、参加者的身份、穿戴、位置、动作,甚为周详、繁琐,人们十分难以掌握,因而到唐宋已逐步衰落了。
5、《周礼》
《周礼》是儒经“三礼”之一,主要记载周代设官分职的官制,各种官职的职能、隶属、编制等,发现于汉武帝时。
《周礼》设置六大官职系统: 天官冢宰,掌管邦国事务; 地官司徒,掌管邦国教化; 春官宗伯,掌管邦国祭礼; 夏官司马,掌管邦国军事; 秋官司寇,掌管邦国司法。
冬官缺,汉以“考工记”补充,掌管邦国工艺。
在《周礼》的六大官职系统中,每个系统都有祭祀的职能。
6、《礼记》
原先,《仪礼》的末尾有“记”说明,作为各种仪礼的补充。汉代两位儒者戴德、载胜编成了两部《礼记》,分别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小戴戴胜编辑的《小戴礼记》因较为简洁,成为后世流传的《礼记》。
按照梁启超的分类,《礼记》分为五类:一是通论礼义或学理,二是解释《仪礼》的专篇,三是记述孔子言行及门人时人杂论,四是记述古代制度礼节,五是记述古代格言。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后来 受到特别重视,被抽取出来成为“四书”的两篇:《大学》乃是讲大德大才之人的学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对后代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庸》专论中庸之道,即执中用中、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也就是两端平衡的意思。
《礼记》并不是一人一时的著作,它是战国至西汉初期各种礼仪著作的选编,大多出自孔子弟子、再传弟子以至三传弟子之手,戴胜只是编纂而已。
7、《春秋左传》
《春秋》是一部史书:孔子在鲁国史书的基础上,简约文辞,褒贬是非,撰成《春秋》。但《春秋》不是一般的史书,而是包含儒家义理的经书,所以《春秋》历代均被列为经典。
《春秋》有左丘明所著《左传》的翔实史证和公羊氏的《春秋公羊传》和穀梁氏的《春秋穀梁传》两书解释,唐代起《春秋左传》和《春秋》经文一起,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都列入“十三经”。
《春秋左传》是一部编写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撰著。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九年(公元前468年),记述了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春秋左传》详细 记录了春秋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为对孔子《春秋》的史 实说明,对了解《春秋》裨益很大。《春秋左传》文辞简炼优美,对战争的叙述或其他历史事件的记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8、《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氏撰著,系依据《春秋》的顺序,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春秋公羊传》宣扬大一统的思想,尤重天子、君、臣、民的等级秩序,其对于春秋时期“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虽不尽合史实,却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
9、《春秋穀梁传》
《春秋穀梁传》是战国时期穀梁氏对《春秋》经文所作的解释,其体例大体与《春秋公羊传》一样,依据《春秋》的顺序逐句一问一答式的解释《春秋》经文。
《春秋穀梁传》偏重对《春秋》经文蕴含的经义常理作解释,对于理解《春秋》的道义内涵颇资启发。
《春秋》是原始经典,《春秋左传》重历史学习经文,《春秋公羊传》重大一统解释经义,《春秋穀梁传》重经文道义,可谓各有特色。
10、《论语》
《论语》是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集,为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纂,自宋代以来列为儒家经书,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合称“四书”,被宋代大儒朱熹视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的入门书。
《论语》共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主要是孔子 教化弟子们做人要讲仁德重修身的言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许多言论带有很强的针对性。
《论语》对于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是重要的,但不能把《论语》视为儒家经典的中心,孔子在世并无《论语》而是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教化弟子。可以把文字浅近的四书作为入门,再深入研读其他经典似乎更利于掌握儒家思想的全理。
11、《孝经》
《孝经》是儒家专论 孝道的一部经典,相传为孔子传给曾参而由曾参整理而成。
《孝经》共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为本经总论,言孝乃德之本,是教化的基础。孝亲忠君的忠孝两全即是孝道的归宿。其余各章分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和对孝道的若干重要阐述。
《孝经》是专论孝道的儒家经典,汉代起提出以孝治天下,其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宗法血亲制度下的古代社会影响深远,许多关于子女孝敬父母的提法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
12、《尔雅》
《尔雅》是一部字典,但不是一般的字典,而是蕴含了儒家经义的字典,所以列为《十三经》之一,为后代儒者注释儒经所看重。相传《尔雅》为周公所作,孔子及汉初儒者叔孙通也作了一些增补。
既然是字典,《尔雅》的涉猎范围就极其广泛,从一般文辞,到亲人家庭、宫室器物、天地万物等,都较详尽的予以解释,故汉以后儒者传习儒经都以《尔雅》作为重要工具书。
阅读《尔雅》,不能只把它视为一部字典辞书,而必须注重它的字词诠释中包含的儒家义理,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经典意义。例如,释天,既讲了“自然之天”,又说了“主宰之天”,而儒经中虽也言及自然组成的天,但更常见的是视为世界主宰、信仰皈依的天,这是阅读《尔雅》以及其他儒经务必注意的。
13、《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和弟子们的言行录,主要记载了孟子传承孔子思想的言论。《孟子》原本只是作为诸子之一的专著,唐儒韩愈最先推崇,宋儒更加以传扬,自宋代起列为《十三经》之一,为后代儒者所注重。
《孟子》共七篇十四卷(章),其中孟子传扬的人性善、修仁德、养心性、施仁政、民贵君轻、中庸权变等义理,是孟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孟子被誉称为儒家“亚圣”并不为过。
不仅《孟子》思想精采,其文体气势宏大,语言流畅,推理严密,辩论力强,“文以载道”的特色十分鲜明。
14、《荀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大儒荀况的专著。荀子在秦朝以下的一千多年中,实际影响远比孟子大,直到南宋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诸儒)扬孟抑荀之后,孟子的地位和影响才超过荀子。尽管《荀子》未列入《四书五经》、《十三经》之中,但不能否定荀子对传承儒家思想的新贡献,它的许多创见 极大丰富了儒家之道的宝库。
《荀子》共二十四篇,包罗广泛,论证深入,创造性强,颇多思想建树:人性本恶,善在后天;道为大本,权变相辅;圣王成治,道制相称;礼义法度,成治之本;举贤用能,罢不肖诛元恶;王者用兵,仁义为本。等等。这些思想、义理、法度建树,对秦以来历代王朝的影响巨大,法家创始人韩非、秦朝丞相李斯均出自荀子门下,绝非偶然。
或许可以说,孔子之后最重要的两个大儒孟子和荀子,一讲人性善重修仁德返善成治,一言人性恶重法制改恶成治,两位大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归于社会成治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地传承了儒家的大道真理。无怪乎后人称孟子为亚圣,称荀子为后圣。
总而言之,儒家十四部经典各有所重:《易》言变,《诗》言志,《书》言事,《礼》言行,《春秋》言义,《论语》言仁,《孝经》言孝,《尔雅》言字,《孟子》言修性,《荀子》言礼法,十四部经典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方才集成了儒家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精华要义——道。
儒家经典名句篇九
释义: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释义: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释义: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释义;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释义: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释义: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释义: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释义: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释义: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释义: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释义: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释义: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释义: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释义: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释义: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释义: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释义: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释义: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释义: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释义: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释义: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释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释义: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释义: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释义: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释义: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释义: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释义: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释义: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释义: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释义: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释义: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释义: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释义: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释义: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释义: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释义: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释义: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释义: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释义: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释义: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释义: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释义: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释义: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释义: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释义: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
1、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2、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10、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1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3、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5、道不同,不相为谋。
1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
1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0、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21、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4、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25、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26、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
2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2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3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6、世事虽多。尽是人事。
3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9、虽千万人吾往矣!
4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2、《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43、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44、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4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49、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
5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5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2、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5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5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56、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57、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5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6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6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6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66、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67、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68、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6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75、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7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8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82、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8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下》
8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8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86、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8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8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8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90、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9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2、活到老,学到老。
9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4、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95、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96、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9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9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0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一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二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6兴国之所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所本也在学校
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1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8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29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30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8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4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45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7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1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52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5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4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5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9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6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61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三
2、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3、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6、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9、吃一堑,长一智。《春秋》
1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16、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尚书》
1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1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
19、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左传》
20、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2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
22、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2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24、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2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6、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2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9、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尚书》
30、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3、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3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
3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36、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3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经》
39、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40、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4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4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44、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论语》
4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6、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
47、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8、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5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5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52、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礼记》
53、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54、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
5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
5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周易》
5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5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59、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6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6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
6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6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5、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
6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6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
68、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周易》
6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文档为doc格式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四
儒家经典语录(1)
道德篇: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场 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 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儒家经典语录(2)
治学篇: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哲学篇: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 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在茫茫人海中,和所有心中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一样慢慢的摸索前进。我一直认为: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固然重要,但真正来说,有些事情非得自己琢磨出道理来。我们往往很容易被自己的惰性打败,很容易被自己的弱点打败,也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干扰。《儒家经典语录》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段话是说:能够做到诚恳的人,往往是选择了善道而坚持不渝地实行它的人。这种人往往还要广泛地学习知识,详尽地探讨事物的原因,谨慎认真地思考问题,明确地辩别是非,并且切实地去做。“诚”,是一种执着;“诚”,是一种信念;“诚”,是一种精神。懂得笨鸟先飞,就是“诚”;懂得笨鸟多飞,就是“诚”;懂得学以致用,就是“诚”;懂得契而不舍,就是“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六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七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养心莫善于寡欲。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1、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人皆可以为尧舜。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3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3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3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4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6、尽信书,不如无书。
4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6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65、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6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7、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68、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6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4、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5、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9、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8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儒家经典名句篇十八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