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大全12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一
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人文类:时事开讲
生活中的经济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花卉与生活
科学类:身边的化学
航天科技
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二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三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实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全面贯彻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实施学校课程资源,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探索课程发展的机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增强课程对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学生经历实践、体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享受教育的快乐。
第一版块:一、二年级段“诗园漫步”
1、课程目标:
(1)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养成热爱诗歌,诵读诗歌的习惯。
(2)自觉搜集古诗文,提高学生口诵心惟、含英咀华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思想感情。
2、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秋、冬之歌”、“秋、冬之诗”。
3、课程安排: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隔周安排一个课时。
第二版块:三、四年级段“节日探访”
1、课程的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与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其精华,以传统节日为主线,结合其它特殊节日为内容的校本课程。
3、课程安排: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隔周安排一个课时。
第三版块:五、六年级“科学发现”
1、课程的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些简单自然现象与自然事物。
(2)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3)初步了解观察的方法,能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记录简要的数据。
(4)感受与体验科学的神奇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欲望。
2、课程的内容
(1)自然界中,亲近自然动、植物。
(2)风、云、雷、电的形成,春、夏、秋、冬的更迭,草、树、鱼、虫的生活。(可以整合人、自然、社会,科学)
3、课程安排: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隔周安排一个课时。
1、主讲教师要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实施策略、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表)、评价建议四个部分。
2、教学要符合总体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特点。按照综合学科四项常规要求进行设计,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注重记录与反思,收集与整理学生有关作品。例如设计教学过程,低段可按这样的程序: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比一比,找一找。总之,教学设计思路简单,让自己与学生都能上。
学生方面: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待定"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教师方面: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一学期每位上校本课程教师要上交优秀教材、教案两篇,开展一次优秀教案评比。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四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2)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3)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4)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5)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3)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五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六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1、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4、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1、评价主体多维化:指导学生自评、生生、师生互评、请家长评。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背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行为变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1、教学时间保障:每周周一、周三早午诵读,校本课间周一节。
2、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3、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生有读本有成果记录本。
4、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5、组织的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周伟建
副组长:史兰陈镇江
成员:全体班任、语文教师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人员
校本课程主编: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评价:谢莹莹李鹏飞
学生评价:史兰朱芳芳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七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2、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5、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七、八年级)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
(九年级)人生规划、安全教育、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传统节日教育、生活中的数学等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的评价。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等,主要看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情况主要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八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实施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努力发掘学校、家长两方面的资源开发,设置了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首先是学校资源,也就是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一年级统一开展歌谣识字活动、二年级开展看图说话活动,三到六年级开展美术类的巧手勾织、儿童画创作、纸版画、喷绘、树叶贴画、……手工类的十字绣、串珠、巧手编织、水晶花、瓶艺等、文学类的诗情画意、美文赏析、精品读屋、剪报制作……口语表达类的英语课本剧、小记者、校园新闻……曲艺类的:合唱、鼓号队、管弦乐队……书法累……科技类的科技小制作、科学初探、信息技术类的电脑维护、网上冲浪等。
其次针对丰富的家长资源,我校开发了家长的潜力,让家长走进校园,来到课堂为孩子上校本课。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特色,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也拉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充分了解课程、了解教育。
四、实施方法
1.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每门课程开班人数原则上控制在10~45人,教导处有权根据
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
调剂。
五、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
1.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由教导处负责。
2.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和表现对学生进行评分,每学期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
3.教导处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六、课程评价
1.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视教师的教育行
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防止
过于注重结果,特别是获奖、成果发表等显性效果的倾向。
2.对学生研修的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
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
自我反思。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
景进行个性化评价。要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有许多困惑和迷茫。比如:我们教师现有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课改要求的标准?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其科学性、系统性到底如何?校本课程的评价如何能突出学校特色、学生个性?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九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吧!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
日记
、调查报告
,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十
本学年度,我校的校本课程继续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其中,必修课程又分两个系列,一是以“土家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主导性校本课程,按一至六年级的顺序,课程内容依次为《我是文明的土家人》、《优美动听的土家故事》、《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和《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艺术》;二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写字课。
通过学生选课,确定开设的选修课程有《我有一双小巧手》《我们的动物朋友》《生活万花筒》《我是小小科学家》《儿童漫画》《美德故事伴我行》《演讲与口才》等。
1、必修课程之一
《传承土家文化热爱山水长阳》校本课程纲要
我校地处鄂西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龙舟坪镇,这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长阳文化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这里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土家传说,享誉神州的长阳“三件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八百里清江纵贯长阳,还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名人,就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彰显学校特色,作为县实验小学,把特色定位在哪里呢?几年来,我们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明确提出了“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的办学理念和“育创新人才,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在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小学,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仅仅靠单纯的说教是难于凑效的,必须建立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程载体。我们反复分析了自身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和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学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与厚重,而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一种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那么,我们利用土家文化的精华来教育、影响学生,必将有助于我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定将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由此可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的土家文化,是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的,是难得的校本课程资源,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筛选这些资源,让土家文化走进校本课堂,构建起我校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体系。
1、文化价值
土家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无论是古人留下的竹枝词、当代人创作的寓言、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俗谚、格言、谜语;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酒文化、茶文化,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必将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2、智能价值
在该课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表演、艺术欣赏、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必将全面培养其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思维得到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价值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实践中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土家文化的丰厚博大和源远流长,必将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决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4、美育价值。学生在欣赏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魅力四射的文化艺术之时,必将提升自身的美育素质。
人文素养类
让学生知晓土家文化,热爱土家文化,立志长大后光大土家文化,献身家乡(祖国)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
一年级:
1、初步认识学校、家庭、社区,了解大自然,知道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种基本的感性认识。
2、参与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学习参观、访问、观赏等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年级:
1、会讲萧国松笔下的.寓言故事,长阳地名故事、人物故事、孙家香讲述的神话传说故事等。
2、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进行故事的创编。
3、让学生在听、讲、演、编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土家故事的热爱。
三年级:
1、知道土家族的一些具有特色的风俗民情。
2、学习采访、辩论、阅读等一些方法。
3、从风俗民情中吸取道德的营养,感受土家风俗民情的个性、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
1、了解土家名人的感人故事。
2、在阅读、采访、讲述过程中,进一步习得一些方法。
3、学习土家名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五年级:
1、了解长阳的旅游景点及清江风光的美好。
2、学习图片的拍摄、风光的欣赏以及一些创作的方法。
3、清江风光的无限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之情。
六年级:
1、掌握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的相关知识,了解根雕、盆景、清江奇石。
2、会欣赏长阳山歌、南曲和根雕、盆景、清江奇石,会跳巴山舞。
3、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蕴的土家人。
年级主题内容总体构想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c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1、因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的教学非一个教师能独立完成,如外出参观、实践活动,因此,凡教学相关内容时,学校应安排教师协助。
2、因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的教学非校内教师能够承担,因此,学校应聘请部分社区人士作为该课程的教师。
课程开发者为曾祥友、彭兴建、赵爱华、漆昌琼等。
课程实施者建议为课程开发者之一,同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相近性,安排具有其相应特长的教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十一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十二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