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心得(通用11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一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明白,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到达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资料。对于优等生我们能够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能够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主角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忙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带给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潜力的提高。透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状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齐。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此刻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有事实证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状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构成必须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构成,对学生能用心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就必须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透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用心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用心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堂,务必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潜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中肯地分析
透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4、多带给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带给尝试的机会,为学生带给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恶快乐。
5、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能够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潜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忙。我们还能够透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二
1、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有时你是身不由己的卷入“纷争”。这种纷争来自于我们自我的这个群体,这个类似于“小社会”的群体。有生命体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我们的生活——教育,决定于你自我的精神追求。也许我的狭隘仅能让我看到这些。我们挣开自我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理解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近地触摸自我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我真实的声音,更靠近真理的“自我”。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完美!
2、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神情总是十分专注的。这种专注因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才可能是至纯至美的声音。我愿做也正在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享受学生的教师,我是倾心而专注的。所以在专注的背后就有了更多对完美事物的企盼和向往,就有了更多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我的行动。有时,这也是支撑我们的思想,慰籍我们心灵的源泉。从对完美事物坚持敏锐的角度说,不仅仅是教师,作为生命体,能够用发现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完美,无异于给我们或苍白或绚丽的人生多一点靓丽的色彩。这必须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作为教师,每一天用倾听花开的心态来应对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自我的每一天都完美的进行着;这是做幸福教师的开始!说的真好。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缺乏发现新与美的本事,你的世界就会一片混沌。而教师千万不能做混沌的人,因为你应对的是孩子。
3、教师要有赤子之心。赤子原本是初生的婴儿,在那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简单很单纯很好奇很幼稚,又是有点傻劲的人。人们习惯上把教师说成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因为与“知识”高度有关,所以,知识分子的人格特点必须与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承相称。那么,知识的创造发现与传播知识需要知识分子的什么人格特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就是创造真知识,发现真理,真实的传播真理,只对真理和知识负责,为了真理和真知,不畏权贵,不媚世俗,不谋功利,甚至能够不惜生命。可是,求真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因为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在逼迫知识分子放下对真理和真知的追求,在这些强大的力量面前,知识分子作为人,如果敢说真话,那是十分危险的。用罗素的话说,人类怕真理,比怕世界上任何什么事情都厉害,比怕死怕灭亡还要厉害。
4、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应对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她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完美事物坚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而满心欢喜。字里行间,读懂了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即使应对丑恶与黑暗,人的内心世界依然天然的坚持着对完美事物的企盼。而对于我们,每一天应对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我们没理由不享受孩子,不享受教育。
5、教师对完美的事物应坚持敏锐。很欣赏郑杰的第二种“入世”的人生哲学: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所以这种人对来世不存在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漫长的人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死而无憾!欣赏的原因是我现实状态中的精神世界是或者正在努力使自我是这样。
7、教师应享受生活。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得比我们幸福。原因是他们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理解造化的赐予;能更深的体会到亲情,更近地触摸自我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我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容易靠近真理。——这些,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被“现代化”了之后遗失的最本真的东西。人要解放自我拯救自我,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尽管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沦为角斗场。作为教师,只能凭自我的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去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
8、那些真正伟大的知识分子,必须是由坚硬的骨头和极大的勇气的人,必须是忘记了世俗的种种欲念视权贵与功利如粪土的人。可是,事实上,我们知识分子堆里,却是毫不简单的。我们可能真的很难让自我傻一点,在学校里呆久了,我们会发现自我越来越变得“成熟”;而我们真的成熟了,也许我们更靠近那些“人情世故”,却远离了真知和真理。教师如果还算知识分子,那么是不是我们此刻太老成了呢?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恪守的单纯简单于我们发展着的教育是福音吗?在世俗里,当我们的单纯和简单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和“苍白无力”时,我们也仅有把自我的思想凌驾于我们自我的灵魂之上了。作为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不让我们的意志在喧嚣和“诱惑”中垮掉,需要我们具有非凡的定力。真正让我们惧怕的,是每个人都无法超然物外的世俗和功利,因为教师也是人,是社会人,是食人间烟火的俗人。
9、学校作为人类礼貌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师的价值在学校中就是以传递人类精神礼貌的火种而体现出来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现代化的统计方式——过渡的量化几乎使学校与教师的特有价值受到打击,尽管谁都明白精神难以度量,但数字已统治了这个世界,学校也在其“魔掌”之下。愈是如此,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职责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并且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充实自我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感受有:我们身边的量化,让我们不得不不能不也正在去做一些违背“人性”的事。当我们应对着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在做着谁的“奴隶”?是自我的,还是?一切的东西都在现代化,依然故我的是教育的本质,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一切的东西都能够现代化,唯有教师的精神必须固守。我们仅有固守住这份精神家园,才会不觉清贫,至少我们的精神不会清贫;也才会即使是刚刚发完满腹的牢骚或者刚刚被情感“压榨”却依旧能够在讲台上神采飞扬。
10、让我们“现代”起来。放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适应现代化,会不会被现代化淘汰,以及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社会里坚持竞争优势又不使精神堕落的问题。在市场化的今日,从需求中推测你的价值。怎样才能明白你作为教师的价值:价值最高的就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教师;同事需要你,对体现你的价值很重要;看你的领导对你的需求。市场的残酷性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我认为,对更多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市场的存在能够让人增值。我觉得我们应当看到市场在给有作为的人增值。我们需要现代吗?这就是现代。而我们当教师的不先现代起来,怎样帮忙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学校工作一天,我们就有职责将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用现代的学习方式传递给学生。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三
1、边做边学: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汇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将被验证的[知识"经过实际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潜力"、[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与问题相伴随的[情境"进行重组的知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边评边学: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过程中不断要求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从教学目标出发去制定、修改有关评价[作品"的[量规",去检验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贴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3、互帮互学;
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忙,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次的项目培训,真实地做到了这点。百来名全市各区县的教师一齐参加培训,其间对于电脑的运用操作难免有生疏之分。庆幸大家的这种互帮精神,无须过多的话语,当身边有人遇到疑惑时,总有一个又一个熟悉操作的同行主动过来给予帮忙。而在小组化的讨论学习中,受训者又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彼此的教育方式得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互相成长。
4、乐中学习:
培训过程的每节课上,学习氛围宽松,课堂讨论活跃,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学习资料新颖,为受训者所喜欢、所理解;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学习过程随意自然,让人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5、主动学习:
培训强调了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主体在于学生,变过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让受训者去体验、去领悟,而不是被动的去听,去记忆,实现了真正好处上的学生主动学习。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四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我对教材的理解,因为仅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资料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资料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明白“如何教”。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资料。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资料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好处。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潜力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资料作知识点分析。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说:只要我们抓住宅区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都会顺顺溜溜。这“领”就是教材中的重点。教师说教材必须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样提出来,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此部分资料可单列,也可插在说教材部分里一并说。
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说课务必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头几个方面状况(那里可根据不一样的课资料有所选取,可多可少)。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五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1)
学习内容:
一、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有生成性,即丰实的课。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二、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教师业务笔记学习(2)
学习内容:新课改基本理念
1、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2、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3、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6、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7、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8、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9、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10、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1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1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1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14、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5、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6、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六
理解教育暨自然分材教学在我校实施已近一年,我们收获的是大部分教师都认同这教育理念,都能开出令人眼睛一亮的自然分材课;而困惑的是如何经过课改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做得更加有效、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使学生学得实在、使教师教得欢乐,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课改前沿得知山东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工程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做到“以学定教”,效果斐然。我们慕名来到二中参观学习,听报告、观随堂课、访学生教师、逛学校、买资料,我们惊叹于该校课改的累累硕果,结合我们实施的理解教育,我认为这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一、管理即培训、即培养师生良好的习惯。
二中的课堂高效首先来自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他们用所谓的“三驾马车”即“班级行政管理”、“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对班级实施分层分小组管理,每班九到十小组,每组六人,他们有激人奋进的班级目标和口号,每个小组有各自的学习成长目标、口号和组员行为准则。经过与同学们谈天,我们了解到他们组成新的班级或小组团队后第一件事是培训,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团队建设精神,落实小组成员学习探究策略,落实自律细则和每人每一天高效学习计划等。他们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培养教师良好的从教习惯和学生生活、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从而促成了健康人格的构成。所以,我们看到的二中学生是:课上精神饱满;展示时板书工整、图证明晰,点拨时声音洪亮、活力四射、分析到位、自信又谦虚;课间礼貌礼貌、简便自在、没有吃零食现象;集会快而静、做操动作齐而有劲;午休静校时所有同学在寝室睡午觉,午时上课前他们昂首挺胸从宿舍阔步走向教室。习惯这么好的学生,学习不好那才手事。
二中的课堂是颠覆传统的。他们基于对学习资料和班级学生组成的研究,认为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需要教师教会,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有特优生约20%、优秀生约70%、待优生约10%,从而设置了他们的课堂时间分配为:让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约30分钟(70%)、由教师指导、点拨、答疑约10分钟(20%)、请学生自结、巩固、检测约5分钟(10%)。他们的教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室”、“学堂”而非“讲堂”,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往往退居二线,他们的任务是一旦学生点拨出错或不到位才出手帮忙,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我蜜摩到的每一堂课教师首先呈现的是学习目标,所有学科的第三个学习目标都是:活力投入、体验学习…的欢乐(或享受…的乐趣),然后是导学案批改信息反馈,其次是站立讨论、展示,再次教师点拨,最终巩固,作业是完成本堂课知识训练案或下一堂课的导学案。我们无不被学生课前良好的自学习惯、很强的学习本事和课堂上精彩的展示感动着。
二、文化支撑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仅负责场地管理,学生会的检查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但重点负责学生在周末的学习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由政教处审批。学校内公共宣传栏里公布的是每月优秀教师照片与介绍、优秀小组成果、社会实践剪影、学生作品、海量阅读优秀成员、各社团活动简报等,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一种团结、活泼、进取的学校文化。
三、“271高效课堂”vs“自然分材教学”
提示中设计不一样层次的问题和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实施“以学定教”、“小目标、大任务”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生命力,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更高了。
总之,二中之行,我们收获良多,体验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二中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班级小组培训、学生的习惯培养和目标激励、课堂的有效展示等都是能够直接嫁接到我们实施的自然分材教学,打造出我们自我特色的高效课堂。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七
人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4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魅力课堂)
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5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6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7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八
经过这次教师培训,我的收获是丰盛的,我总结了一份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汇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将被验证的“知识”经过实际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与问题相伴随的“情境”进行重组的知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过程中不断要求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从教学目标出发去制定、修改有关评价“作品”的“量规”,去检验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助,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次的项目培训,真实地做到了这点。百来名全市各区县的教师一起参加培训,其间对于电脑的运用操作难免有生疏之分。庆幸大家的这种互帮精神,无须过多的话语,当身边有人遇到疑惑时,总有一个又一个熟悉操作的同行主动过来给予帮助。而在小组化的讨论学习中,受训者又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彼此的教育方式得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互相成长。
培训过程的每节课上,学习氛围宽松,课堂讨论活跃,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学习内容新颖,为受训者所喜欢、所接受;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学习过程随意自然,让人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培训强调了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主体在于学生,变过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让受训者去体验、去领悟,而不是被动的去听,去记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动学习。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九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施晴
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般是一节课),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一、看看教学设计是否高效:
1、教学目标定位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能确保教学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课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心中还要有个小目标:具体到这个单元,这节课。
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要心中有数,有侧重点。
《单元整理课》让教师们跳出课文,站在单元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不系统。
2、环节恰到好处。
环节简单,训练安排科学合理,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文本不等于语文,文本充其量是个例子,是个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一定是真实的课。
二、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有兴趣: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是否在动,心在动。对课堂有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是愁眉苦脸,哈提连天。
三、学生有收获、发展,教师有反思。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
1、可以增强记忆力;
2、能训练口才;
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
5、培养想象能力;
6、提高审美情趣;
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个同学还买来了《毛主席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午书香社会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十
提到教师的主角,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主角又有了新的思考。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就应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杯具等等一些事例,都证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潜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务必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此刻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务必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欢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教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先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留意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就应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应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所以,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主角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主角,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就应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幼儿园老师业务笔记篇十一
1、边做边学: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汇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将被验证的[知识"经过实际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潜力"、[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与问题相伴随的[情境"进行重组的知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边评边学: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过程中不断要求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从教学目标出发去制定、修改有关评价[作品"的[量规",去检验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贴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3、互帮互学;
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忙,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次的项目培训,真实地做到了这点。百来名全市各区县的教师一齐参加培训,其间对于电脑的运用操作难免有生疏之分。庆幸大家的这种互帮精神,无须过多的话语,当身边有人遇到疑惑时,总有一个又一个熟悉操作的同行主动过来给予帮忙。而在小组化的讨论学习中,受训者又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彼此的教育方式得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互相成长。
4、乐中学习:
培训过程的每节课上,学习氛围宽松,课堂讨论活跃,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学习资料新颖,为受训者所喜欢、所理解;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学习过程随意自然,让人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5、主动学习:
培训强调了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主体在于学生,变过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让受训者去体验、去领悟 ,而不是被动的去听,去记忆,实现了真正好处上的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