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一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二
1、继续感知物体的排序,进一步理解标记图。
2、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并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多媒体课、幼儿操作材料、(附后)。
一、播放课件一,引起幼儿兴趣
1、师:"这是谁?你们喜欢他们吗?"
2、师:"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高兴吗?"
二、探索按物体的大小排序的规律
1、播放课件二。
(1)师:"到羊村要经过树林,小朋友仔细看下,这些树是怎么排的呢?"
(2)幼儿观察、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幼共同小结:树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规律排列的。
2、播放课件三。
观察石头的排序,幼儿讨论、讲述石头的排序规律。
3、播放课件四。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
播放课件五
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帮着赶走灰太狼,就出美羊羊。"
2、美羊羊救出来了,我们一起唱歌庆祝吧。
活动角投放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物品、圆点,供幼儿练习排序。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三
1、学习认识红、黄、绿的颜色,并且看颜色标记给物体进行分类。
2、乐意参加活动,并体验乐趣。
1、布置场景:长满苹果大树
2、红绿黄篮子各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一、观察提问,情景导入
师:“蕾蕾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呢?恩这里许多是苹果,这些苹果长在三棵苹果树上。今天,李老师要请你们摘苹果,谁想先来摘呢?””
师:“你摘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苹果?”
幼:“红色”
师“还有什么水果也是红红的?再请个小朋友来摘,这次请你摘与这个颜色不一样的苹果。”“她摘了什么颜色的?”
幼:是绿色的。
师:“什么水果是绿绿的?再请一个小朋友摘一个与这两个颜色都不一样的苹果。”
师:你们想想看,什么水果是黄黄的?
二、出示篮子,演示找家
师:“我们把摘好的苹果放到篮子里,你们说说看,这三个篮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一个篮子红、一个篮子绿 一个篮子是黄色的
师:红篮子说她是苹果宝宝的家,绿篮子是绿苹果宝宝的家,黄篮子是黄苹果的家,那你们说,红苹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绿苹果呢?还有黄苹果呢?”
教师请个别小孩子来放,边放边说:“红苹果放到红篮子里,绿苹果放到绿篮子里。黄苹果放在黄色的篮子里。”
三、动手操作,苹果找家
师:“现在,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听清老师的要求,摘一个苹果,然后放到篮子里。(重点:每个人只能摘一个)
活动延伸:
师“孩子们都把果园里的苹果摘下来了,你们的苹果都找到家了吗?
幼:找到了。
师: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你们想尝一尝苹果的味道吗?我们回教室去尝一尝吧。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四
1.观察筛豆子现象,感知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不能将豆子撒在地上或放入口、鼻、耳中。
1.将两种及以上大小差异明显的豆子(如芸豆、黄豆、绿豆)混装在箱中。
2.各种有孔容器(如筐子、漏勺、蒸笼等),容器的孔径比小豆子大,比大豆子小。容器大小适宜幼儿操作。
3.铲子、勺子等舀豆子的工具。
幼儿利用有孔容器将混装的不同种类的豆子分类。
1.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的豆子混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们分开”,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索和操作。
2.活动前,帮助幼儿明确“箱是豆宝宝的家”,了解筛豆子要在箱中进行。活动中,对幼儿及时捡起豆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将豆子撒到外面。
3.活动初期,观察幼儿是否有使用工具的意识。若发现部分幼儿用手拣豆子,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关注的工具、材料。
4.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和操作后,引导幼儿关注用有孔容器装豆子时出现的“漏豆子”现象。用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豆子大小、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能否漏下之间的关系,如:“什么样的豆子从洞里跑掉了,什么样的豆子留在了筐子里”
5.当有孔容器中仍有小豆子却不再漏下时,观察幼儿能否用晃动、拍打容器等方式促使小豆子漏下去。
6.待全体幼儿都参与过活动后,让分得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使用工具的经验。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五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2)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1)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请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体做)
(3)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教师可提示: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2)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1)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奇怪的老虎可真多,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没有更奇怪的老虎好吗?
师幼一起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六
1、激发幼儿认识颜色的兴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红色的物体,巩固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认识红色,学习词语:红色。
1、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有一块红色的小方巾,一只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辣椒)一张红色宝宝的卡片。
2、幼儿每人一支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苹果。
3、幼儿用书:《认识红色》。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师:有一个小宝宝,它有一个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里能变出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
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2、师展示红色宝宝的卡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
(1)师:这就是拥有神奇布袋的小宝宝,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中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点击幼儿用书p9红色宝宝,学习词语:红色。
二、游戏:神奇的布袋,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红色。
1、师:红色宝宝的布袋里能变出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一起变变吧!
2、教师邀请幼儿依次从布袋里拿东西。
(1)当第一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提问:布袋里变出的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呢?
(2)当第二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教师放慢语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颜色,
加深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当第三名幼儿拿出一件物品后,幼儿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一个红色的××。
三、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方框李的红色物体,巩固认识红色。
1、观看画面,引导幼儿用短语说出: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皮球,红色的积木。
2、师幼共同讨论: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红色的物体呢?
四、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苹果树,向幼儿说明题议,幼儿完成练习。
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树老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苹果。
但是,在吃苹果前,苹果树老爷爷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要先完成才能吃苹果。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树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
(点击幼儿用书苹果树,听听苹果树的问题)
2、涂色,幼儿给苹果树上的苹果涂上红色。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七
1.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造“雾”,乐于探究制造雾的方法。
2.在制造雾的过程中了解雾的特征。
(一)出示有关“雾”的ppt,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的空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雾,杨老师这里有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说一说雾的特点
师:“从图片上看,你觉得雾有哪些特点呢?那雾你能感觉到吗?摸起来什么感觉?”
(二)幼儿观察教师制造“人造雾”
1.师:“雾是一个调皮的娃娃,经常会悄悄地来,悄悄地溜走。不过,杨老师今天可以制作“人造雾”呢!”
2.教师制造“人造雾”,引导幼儿观察制造雾出现及其迅速消失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镜子上出现了什么变化?你们仔细看,过了一会儿镜子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等会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雾”。
1.介绍材料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桌上都有哪些材料呀?(镜子、透明玻璃杯、保鲜袋)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用材料制造雾
师:“你们想一想,这些材料要怎么样做才能让他们产生雾呢?”
3.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集中讨论“人造雾”是怎么样产生的?
(1)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制造人造雾的?你成功了吗?请你来上面示范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小结:只要用热气靠近这些材料,这些材料上就会出现小水滴,雾就产生了。
(五)制作“雾蒙蒙的.风景画”。
1.出示一张风景画,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风景变得雾蒙蒙”。
师:“现在杨老师手里有一张风景画,你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表现出雾蒙蒙的感觉吗?请你们试一试。
2.幼儿分组操作,幼儿巡回指导
3.互相欣赏各自雾蒙蒙的风景画。
(1)师:“我们来看一看,谁的风景画最有雾蒙蒙的感觉,为什么呀?
(2)小结:原来轻轻地透透的材料能让人感觉到雾蒙蒙的。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八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游戏“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游戏《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儿歌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儿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九
1、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尝试用拼图、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方式表达对金鱼的认识。
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尝试用拼图、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方式表达对金鱼的认识。
经验准备:在班级饲养区见过金鱼。
金鱼若干条、认识金鱼幻灯片、金鱼的身体结构操作模版、大鱼缸环境背景、鱼食若干。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金鱼的喜爱,并说出理由和想法。
教师:你们见过金鱼吗?你喜欢金鱼吗?你最喜欢金鱼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
教师:今天吴老师也将金鱼带到了班里,就在寝室的桌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安安静静的去观察一下回来告诉我。
1、请幼儿至寝室自主观看金鱼(教师个别引导)
2、利用幻灯片集中讨论,并进行集体记录,
(三)完成金鱼拼图
(四)初步了解金鱼生活习性
1、了解金鱼生活的条件,请小朋友学金鱼游泳,把金鱼宝宝送到鱼缸里。
教师:你们真棒,你帮金鱼找回了身体的哪个部分,那么,金鱼生活在哪里?在水里怎么游的?那让我们一起学着金鱼的'样子游一游,把你的小金鱼送到鱼缸里吧。
2、观看幻灯片,了解金鱼的种类繁多,不拘于一个种类。
教师:你们知道么?金鱼的种类特别多,我这里还有很多其他金鱼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家族还有什么样的金鱼吧,原来金鱼还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么多的样子,可真美!
3、播放金鱼吃食的影像,请幼儿用动作表现金鱼嘴巴一张一合的吃食动作。
教师:小朋友会肚子饿,会吃饭,那金鱼饿了吃什么?怎么吃呢?我们看看学学。教师依照记录表总结金鱼的特征和习性。
(五)集体观察幻灯片,共同总结金鱼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结束部分
跟随教师一起学小鱼游进寝室给鱼宝宝喂食,引导幼儿适当喂食。
教师:我们班的金鱼宝宝都饿了,让我们一起去给金鱼宝宝喂食吧,金鱼宝宝还太小,每人喂一颗,喂太多,会把金鱼撑着的。
幻灯片剪影:
本次活动设计环节清晰,明确,利用多媒体音乐、幻灯片等形式的开始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能够较清晰的讲解金鱼的身体部位,运用表格图示进行总结会更加的明确,幼儿方面,都愿意了解金鱼,认识金鱼,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利用实物让幼儿很好地观察特征,本篇活动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兴趣,整个活动,动静交替,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表达讲述。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
1、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摸一摸带来的乐趣。
2、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3、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1、每人1个小布袋,袋口是有松紧的,便于手伸入其中。
2、每人的布袋里分别装有软硬不同的物体,如:玩具娃娃、积木、海洋球、水彩笔、软糖、海绵、棉花团、软糖、橡皮球等。
3、2只小动物玩具(其中1只是长毛绒的软软的小猫,另1只是木头或塑料做的硬硬的恐龙)作为归类的标记,分别放在两只筐边。
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神奇的口袋”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猜测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教师:口袋里会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
(3)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
教师:摸了之后的感觉怎样?会是什么东西呢?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捏一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用“好像”或“可能”等词语,大胆地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
教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呢?
(3)取出摸到的物品,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猜测。
3、游戏:按要求从口袋中摸出相应的物体。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
教师:请你摸出一个软软(或硬硬)的东西。
(2)当幼儿摸出后,鼓励幼儿说出物体名称,丰富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教师:你摸到的这个软软(或硬硬)的是什么东西?
4、游戏“送礼物”。
(1)师幼共同合作,将摸袋中软硬不同的物体加以归类。
(2)教师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送礼物。
(3)幼儿分组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动物面前的筐里。
5、巩固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检查筐内的软硬物体是否归类摆放的,如果有放错的,大家一起重新归类。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周围软硬不同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软硬的认识。
引导幼儿运用触摸的方法感知身边的物体,寻找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一
1、初步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脐橙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初步了解脐橙的生长过程。
2、学习用“圆形”、“黄色”等词汇表达感知,大胆描述脐橙的特征。
3、乐意参与活动,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有摘脐橙的经验。
物质准备:希沃课件、脐橙实物、水果刀、叉子、抹布、盘子等。
一、小熊的生日礼物。
1、出示毛绒玩具小熊,教师:“小熊今天要过生日了,小猫给它送来一份礼物,装在袋子里,你们摸摸、闻闻、猜猜小猫送地是什么礼物?”幼儿猜想。
2、教师:“请你们把袋子里的礼物请出来,看看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验证。
二、引导观察,感知脐橙颜色及外形特征。
2、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表述。
3、教师小结。(有的脐橙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成熟的橙子穿着橙色的衣服。未成熟的橙子穿着绿色的衣服或绿中帯黄的衣服)
三、出示课件,初步了解脐橙的生长过程。
1、提问:脐橙是长在哪里的?谁有去摘过脐橙?想知道脐橙是怎么生长的吗?
2、教师小结。
四、幼儿品尝脐橙。
1、提问:脐橙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小结。
五、活动延伸
1、美工区:给脐橙涂色、画脐橙。
2、家园共育:(1)幼儿与家长一起上山体验摘脐橙。(2)品尝脐橙制品。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二
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瓶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瓶盖游戏。
2.通过几种瓶盖游戏,了解瓶盖的各种用途。
3.通过对瓶盖游戏的探索,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制作的瓶盖乐器(每位幼儿一份)﹑教室的墙面摆放用绳子系好的瓶子若干﹑几种带瓶盖的瓶子﹑起子﹑用瓶盖铺的路﹑小筐若干﹑课件相关磁带。
教师引题:
师: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有趣的瓶盖乐器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1.跟着教师按教师的口令打拍
2.随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的打拍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太棒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许多瓶子宝宝们现在找不到自己的瓶盖都哭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给瓶宝宝们找合适的瓶盖吧!
(幼儿看好瓶子和手里的瓶盖找出对口的瓶字把瓶盖盖上。)
1.观看水壶瓶盖的用途
师:小朋友,你们在哪儿看过这样的瓶子?它要不盖好瓶盖会怎么样?(水壶里的水会变凉的﹑会进很多的灰尘的)(幼儿通过画面观察开盖以后热水降温的过程。)小结:瓶盖让水壶里的水不进灰尘而且还让瓶子的热水凉的更慢一些。
2.找出食醋瓶盖的用途
师:这里的食醋瓶要是没有瓶盖会怎么样呢?(它的味道很快消失的)(让幼儿闻一闻用瓶盖盖好保存的食醋和没有瓶盖保存的食醋在味上有什么不同。)小结:不盖瓶盖会跑味道,所以保存时必须要盖好瓶盖。
总结:我们今天看到了瓶盖有很多用途。不盖好瓶盖会撒水﹑瓶子里还会进灰尘﹑喝了这样的水会得病﹑不盖好瓶盖还会使热水很快变凉﹑会使醋很快跑味,所以这些瓶子一定要盖好瓶盖保存。
(幼儿在筐里找自己喜欢的瓶子起盖。了解不同瓶子的起盖方法)﹡放药瓶:手抓凹进去的部位从前面用力拉到最后*玻璃药瓶:手抓瓶盖用力往上拔。
*啤酒瓶:用起子夹住瓶盖往上起。
*饮料瓶:用手掌用力拍打饮料瓶底部后用力扭开瓶盖。
小结:除了我们今天了解的瓶子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瓶子,它们起瓶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前面有很长的瓶盖路,让我们一起来走走吧!
(教师和幼儿在瓶盖路上走动,比一比谁走的更稳,更好。)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三
活动目的:
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云、雨的形成,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次组织幼儿观看不同的云和雨。
2、准备两瓶开水,一个较大的烧杯和一块玻璃片;为每组幼儿准备一个杯子和一块玻璃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引题:
云: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象棉絮,有时象鱼鳞。
雨: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水里就不见。
提问:你见过的云、雨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实验:教师为每组幼儿的杯子里倒入开水,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上升现象及盖上玻璃片后,水蒸气产生的变化。
3、教师在大烧杯里演示边提问幼儿操作结果,帮助幼儿小结云、雨的形成
4、讨论:雨给人们带来哪些益处和害处。
5、教师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6、延伸活动: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进一步观察云和雨。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四
1.感知木耳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泡发的变化过程。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感知木耳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课件
2.塑料杯12个、小毛巾12块、小勺子12把、盘子6个、木耳若干、温水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1.通过寻找“宝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小朋友拿出来,摇一摇、晃一晃、听一听,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观察“宝贝”的外形特征
(1)请宝宝们仔细看一看这件宝贝是什么颜色的?
(2)摸一摸什么感觉?
(3)那这件宝贝到底是什么呢?
3.木耳自我介绍
二、木耳实验、操作感知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感知木耳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种现象叫作泡发。
三、肢体表现、整理认知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
2.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
四、探索发现、生活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多种食品泡发现象。
小结:桌子上这些东西可泡发的食品有……不可泡发的食品有……
2.运用已有经验分辨、讨论,干香菇遇到水会产生泡发现象吗?
延伸活动:
探索生活中更多可泡发和不可泡发的食品。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五
(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等等)
6.14
夏天真热
1、让幼儿了解夏季自然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们活动的情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投影设备、图片
2、幼儿学习讲述夏季的天气特点。
3、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提出要求。
4、指导幼儿讲述人们在夏天的活动。
师: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什么衣服?人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
5、小结:夏季特征,教育幼儿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后记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六
春天吸引着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开展了本次活动《春天的花园》。让孩子们观察图片、视频等方式,发现平时看不到的一些春天的秘密,从而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美。激发幼儿对春天植物、动物的`生长兴趣。
1、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发现春天的秘密。
2、感知春天的美,喜欢春天,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ppt、视频、音乐。
1、演唱歌曲“春天”。
1、一起看一看春天花园的美丽景色。
2、你看到了什么?
3、重点观察。
1)种子
小结:花园里种子是一天一天慢慢发芽长大的,种子发芽长大的秘密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呢,真是要谢谢聪明的科学家叔叔们了。
2)小花
小结:有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小花,春天的花园美极了!
3)蜜蜂
听,嗡嗡嗡,什么声音?谁来了?猜猜它会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小结:只要我们认真看,就可以发现小蜜蜂到底在干什么了。
4)蝴蝶
春天里小花的另一个朋友也来了,是谁呢?
小结:蝴蝶姑娘说有了这两对大大的翅膀,让小花园变得更漂亮了。
4、感知体验
小结:春天的花园里藏着这么多秘密,你们猜猜花园里还藏着谁呢?我们一起看看去!
活动延伸:
春天的花园里,还藏着谁呢?
图片:有蚂蚁、蚯蚓用放大镜观察。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七
1、认识五官,初步了解五官的主要作用。
2、知道要爱护五官,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认识五官的主要作用。
知道怎样爱护自己的五官。
人手一面小镜子。
1、照镜子找五官: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玩照镜子的游戏:
“你的脸上有什么?它们在哪儿呢?”
2、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幼儿用手指点,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教师不断的变换口令,速度不断加快。
3、了解五官的作用:
(1)教师告诉幼儿,眼睛、嘴唇、鼻子、耳朵、舌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官。
(2)想想说说五官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
“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吃、说)
“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闻、呼吸)
“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
4、保护五官:
(1)幼儿想想说说:
“眼睛、耳朵……都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吹泡泡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篇十八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
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