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优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语文这门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主要学科之一,不仅要传授学生主要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通过设置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情景,使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景对话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最后给予大家正确的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表演的时候进行合理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这门课程,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用文字进行表达和描述。
二、通过多媒体引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播放与课程有关的生动的视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在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的动画及视频,使学生具有合理地、丰富的想象力之后,教师再讲解课程的内容,不仅轻松授课,学生也愉悦地接受了新的知识,真正地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领悟寓言的深层涵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自己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孙洁梅。课堂观察的基础是合作[j]。人民教育,(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论文摘要: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是以理解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理解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是长期以来对灌输式教育和独白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是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了孩子们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理解性阅读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为核心,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个性的发展和生命意义的表达。
一、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他们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和对教师及教科书的依赖。一方面,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先要审视,有时甚至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看法,表现在阅读上是对文学艺术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对文本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有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而且急于发表,此时,如果教师加以适时恰当地引导,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
1.诵读:理解的情绪感染
诵读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是文本语言文字由唇齿浸入思想、心灵的过程,诵读要做到以文本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以学生的激情激活文本的语言。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指导诵读方法,拓展思维感悟的空间。创设情境,激发诵读欲望,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声画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读《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就会随着擂鼓者的那股冲劲和节奏激烈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就闻于耳而会于心了,学生在这种震撼中诵读文本就会以激情感染激情。
(2)音乐介入
多媒体的画面有时用多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不妨单纯地让音乐介入。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帮助诠释文本,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就会对文章的格调风采、层次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加以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中央乐团合唱团田浩江演唱的《黄河颂》,那浑厚的男高音、雄壮的乐曲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一种精神为之振奋的境地,纷纷对着歌词大声地跟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学心。这首歌带领学生感受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这一课结束后,我又完整地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让同学们酣畅淋漓地感受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尤其是《保卫黄河》一曲,那铿锵激昂的节奏,如急促的鼓点,敲打在同学们的心灵之上,强烈地激发了同学们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2.体验:理解的必经途径
理解性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对文本的阅读权力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理解,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现场观察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的一种实验方法,把它放在阅读中,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进行表演,变学习者为当事者,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空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可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角色扮演积极参与。
3.感悟:理解的哲思所在
理解性阅读教学注重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接近文本,在体验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本意义,构建文本世界,陶冶心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下面是蒲松龄《狼》一文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从屠夫对付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屠夫。
生:老师,我并不觉得屠夫机智勇敢!
师:何以见得?
生:其一,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何不同时投两骨,让两狼同时得骨止,然后借机逃走,这样就会避免后面的麻烦和危险;其二,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说,才明白前一只狼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不能说明他聪明机智;其三,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的本能。
从这一点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机智!
师:说得有道理,这一点我以前还真没想到,既然屠夫的形象变化了,那么狼的形象呢?
生:老师,据我所知,狼是很聪明而且很有个性的动物,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所以狼的攻击一般很少失误。
师:那么文中的狼怎么失误了呢?
生:那只能怪人的狡诈了!
师:为什么说是狡诈呢?
生:因为我看过《聊斋志异》中的另外两篇写狼的故事。其中一则写两个孩子利用狼的母性让母狼奔跑劳累至死,另外一则最后批判了人的残忍性。
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要么“赞扬了什么”,要么“抨击了什么”,把人物简单地归为某个类型,内容概括为某种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乡》中的杨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冷酷”的人而给以无情的抨击,没有看到她也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也应加以同情。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论说教,掩盖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学生的阅读陷于迷雾之中。感悟式阅读就要去除蒙蔽在作品上的理论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还原作品的真面目。
以上几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交融的,它表现的只是一个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师生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相互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理解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精神视野,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理解性阅读教学就是为“理解”而存在的教学,“理解”既是它的手段,更是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2]朱立元.理解与对话[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业、认知、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业、认知、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效果,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多以自身为主导,忽略了学生自主性思维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况,使得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不良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提高打造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自主、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他们对语文就会有排斥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就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同时根据教学与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方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表演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课文中人物进行角色分配并扮演。在表演前,让学生揣摩各人物的语气和动作,然后在表演过程中,尽情地展现出来。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自觉地对新课进行学习。
(二)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求知欲强烈,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是中学生的特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以此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完《木兰诗》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小组进行竞赛,也可以进行个人比赛,竞赛内容可以有课文背诵,对指定段落进行背诵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接龙背诵。除了课文背诵,还可以进行翻译竞赛,对文章内容适当增减,描绘出最有趣、最生动的小组为胜。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积极了解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的精神和重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竞争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在竞赛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教”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为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改变以自己为主的教学观念,把课堂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学习思维。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课文内容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使得学生探究情绪高涨,讨论激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讨论中发挥了主体学习效果。例如,在《变色龙》一文的学习中,文章的内容是一个故事,文字简洁易懂,但是文章真正需要学生学习的是故事背后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批判了一些人的不良品行,这些可以教给学生自行总结,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挖掘文章的思想,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运用于各个领域。教师也可以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把静态、抽象的文字信息,用具体可观的图像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还应注意,不能盲目地使用,而要找准切入点,选好时机,恰当地引入多媒体,从而避免满堂灌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文章对于罗布泊昔日景象的描写,虽然很生动形象,但是作为缺乏游历经验的学生,很难想象罗布泊曾经绝美的景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罗布泊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罗布泊的昔日想象图,让学生感受文字描写所真正表达的景象,另外,这篇文章还希望给后世鸣响警钟,重视自然保护,所以可以播放相关的实例,例如月牙泉近几十年的变化等等。这样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还能具象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耐心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深入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真正高效地运用于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并将之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字词数量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丰富的字词量,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进入初中以后,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课后生字词的教学,只让学生简单抄个几遍了事,加上有些学生对字词积累很不认真,有些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样,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忽视了基础的字词积累,看不起简单的字词总结,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楼阁一般,最终无基之楼是要成空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字词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因此,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
1、贴近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累字词。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挖掘历史,在历史积淀中让学生积累字词。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开展课外阅读,通过扩大阅读量让学生中积累字词。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多改,在改正错误中让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检查,发现学生的错字、别字后应及时纠正,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5、强化语境,在具体应用中让学生积累字词。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就进行字词大检查,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6、排开课本知识,在对学过知识复习中让学生积累字词。比如在学习“寒暄”一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喧哗、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7、传授方法,在掌握造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字词。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鹜”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鹜”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
8、相互联系,在记忆中让学生积累字词。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并抓牢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这一教学环节,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不应封闭于满足考试的局面中。只有掌握了字词,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只是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字词教学在初中阶段不应被弱化。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随着中国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扩展与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全面地改善,尤其是对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质的培养取得了新的成绩。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关键,如何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效地扩展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以及修辞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是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阅读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使得语文教学不再是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更多是培养学生对文字与语言的把握运用能力,而作文写作就是运用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语文教育与语文运用结合起来、将语文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扩展学生的词汇把握能力词汇是语文作文的基石,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的词汇积累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应该积极提高学生对重点词汇、高频词汇、基础词汇的积累量,另一方面应该做好相关词汇的理解教育,避免学生错用词汇、乱用词汇、不恰当用词汇等情况的出现,避免学生出现词汇错误。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语感、语境把握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扩展,尤其是应该积极提高学生的对语言、语境、语感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准确性,可以酌情引导学生进行普通话朗读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发音准确性,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积累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3、提高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老师还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理论教学工作,尤其是应该积极做好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尤其是应该提高学生对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文体格式与要求的培训,提高学生对文体结构以及主要写作方法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写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写作,尤其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写日记的习惯,尤其是应该做好日常小事、生活感悟、名家名句的记录与运用,提高学生自身独有的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写作积极性与有效性,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性的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文章以及的了解与理解,尤其是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评论性短文写作或者口头点评,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时事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扩展,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3、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尤其是阅读优秀作文、优秀文学作品、名著名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式阅读,尤其是应该积极阅读优秀作文、优秀文学作品、名著名篇。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优秀作文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词汇运用等方面的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把握与运用能力,优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词汇运用以及表达技巧。
1、建立起学生日常写作的考核制度,重点在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考核老师应该积极建立起学生的日常写作的考核制度,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写作数量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写作质量的考核与扩展,应该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考核上,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积极主动又高效有用,全面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写作能力考核。
2、加强学生的评价考核,尤其是加强奖励机制建设以及择优选择机制建设老师还应该积极建立起学生的作文评价机制,尤其是应该建立起学生初中阶段的全过程作文考核制度,实行积分制或是扣分制。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写作的奖励机制与优秀作文的选择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提高对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写作质量的奖励,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选择出优秀的作文进行相互之间的学习与讨论,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学习以及相互借鉴的学习氛围。同时在选择优秀作文以及奖励评选时,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自评、自选、自学,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日常写作与阅读的习惯,一方面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起学生作文的考核机制,提高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同时还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隐私保护,让作文写作成为学生真正的兴趣。
[1]黄丽《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好家长2015
[2]黄建玲《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探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
[3]龚晓萍《冷静写作突破自我——高考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
[4]卓伟《走出“咬笔头”的困境——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體会,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阅读教学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此,一定要加大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措施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切实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本文就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能够真正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口头上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但是只是流于形式,缺少监督,没有及时的进行阅读反馈,再加上学校也没有积极举办相应的阅读大赛或其它活动来创造阅读环境,这些都导致初中生不能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再有就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摸索到一套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阅读学习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离
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许多初中学校都极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上面,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再有就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脱离,语文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却没有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阅读教学的效果根本不能发挥出来。除此以外,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1、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要让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初中语文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课文讲解以后,给学生留悬念,引导学生课下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解决等,这样不仅能够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情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语文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联系生活,积极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初中学校应该定期举行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去,尽情感受阅读的魅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推荐优秀书籍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名人作家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进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到名著课文时,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等,以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名著中蕴含的情感,不断完善自己。
3、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去感悟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章中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从生活中发现美,对生活有所感悟,从而热爱生活。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和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比如,初中语文教学中《出师表》,分组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谈一谈自己对于诸葛亮的看法,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4、初中语文教师要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
21世纪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速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每一本书籍都是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晶,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感受文章的魅力,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再有,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课外知识讲座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更好的体会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进行分析,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帮助初中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阅读乐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语文教材内容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情感丰富,教师创设情感情境,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切合的气氛,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启发学生语文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体会和发掘情感,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感情境,优化开展语文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语文朗诵资料创设情感情境。例如,教师在讲《海燕》这首诗歌前,可以从网上搜寻专业的朗诵材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深意,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体会。如《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部电影给学生看,让学生领会电影中深厚感人的母子之情,然后开展文章内容讲解,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深意。教师创设情感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陶冶和丰富。
语文文章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或者深化,所以与我们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教师想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内容,就需要创设相符的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深入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积极专注地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端午节》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端午节大家都做什么。有的学生可能说:“吃粽子,赛龙舟。”有的学生会说:“插艾草。”当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大部分学生会说:“纪念屈原。”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再展开文章讲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如,教师在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回忆自己年少的经历和心境,通过回忆勾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体会,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能使语文教学不再晦涩难懂,从而减轻学生听课和理解知识的难度和压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精彩。
在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中,虽然教学方式先进多样,但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讲授的方式。所以教师的言语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对于言语的有效运用,能为语文教学增强效果和魅力。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把握语文课堂,就要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言语掌控能力,有效创设言语教学情境。首先,可以提高言语的幽默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说网络流行语,穿插小笑话,在调节教学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将感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讲《黄河颂》这首诗时,可以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句子间语气和感情的变化,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美,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中感情的体会。教师创设言语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成绩,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
当时代对人才培养有更高要求时,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教学方式和理念不能故步自封。教师应当对自身能力和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剖析,从而深刻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纰漏,并进行有效改进和完善。情境教学无疑是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应当合理把握、充分利用,为学生语文学习营造积极氛围,提供更好条件。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在阅读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朗读,默读,快速阅读,详读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及自身修养。通过订阅报刊杂志,欣赏名家名作等,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知识的丰富性最大程度展现出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推进教学整体改革的进程,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语文教师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又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令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2、从省略号处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观音山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东城文化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难关不攻自破。
4、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跳水》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跳水的情景,想象孩子被救后,孩子、水手和船长等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再以《孩子被救后》为题进行续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5、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小音乐家扬科》课终老师总结谈话:小扬科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而且爱好音乐,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扬科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我的童年真幸福”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上文选课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报杂志,并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通过两年的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习兴趣。五年级末,我对任教的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校课程表中开设的科目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占56%,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的占35%,两项相加91%,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
2、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理解和记忆三项指标。五年级末的一节自习课上,我对阅读能力进行了测试:出示范文《森林音乐会》(2500字左右),要求:默读1分钟后,写出童话故事的大意,越接近原文越好,在不改变原意、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佳词妙句更棒。结果,46名学生,有6名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写了600字左右,有18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在400~550,有一点自己的好词好句,18人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350—400,4人在阅读能力方面还欠缺,没有完成要求,没有故事结尾。
4、陶冶了思想情操。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课外阅读更是如此。课堂教学对课文进行具体“解剖”的进修,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学生一旦选中自己爱读的书,就如饥似渴、爱不释手,易于接受感染和教育,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引向知识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他们随时可以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谈,既能认识客观规律,又能改造主观世界。
5、开发了智力资源。知识贫乏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阅读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这既能使优生超常发展,又促使后进生及早转化。通过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我坚信读写结合尝试下去一定会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蓬溪县群利小学王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这一次跨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脑与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课堂交流环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1
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
[4]朱克宝《信息技术与文学阅读教学整合的对话观》《学语文》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