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导游词(优秀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绵山导游词篇一
久闻绵山美似锦,今秋登临果称心。离开绵山已有好些天了,但我对它的美却久久难以忘怀。它就像一轴美丽的画卷,绵延不绝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绵山的美,美在山静、谷幽、壁陡、树密、泉清、石奇、道险、宫巨。有道是不到绵山不识自然,不知自然美为何物!
绵山因山势绵延而得名。它位于我省中部,地处汾河阴。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奇观,集于一体,是我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举世瞩目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它以春秋介之推而名扬海外,是我国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
久慕绵山,向往之至,今年秋天终于成行。10月15日,我们一行在太谷考察学习,惊叹于这儿的教学改革和成就。学习结束后即匆匆赶往绵山。一路上无暇顾及车窗外的风景,心中激荡不已,就好像去见一位久别的恋人一样。车到绵山的时候,已经入夜,眼前尽是黑逡逡的一片,仅能看见几盏闪烁的灯火。上山了,借着车灯可以看见对面有一辆大巴正在半山腰爬行,路像天梯似的陡,心中不禁一颤:好险啊!汽车并没有减速,还在一如既往地前行。或许是山路铺的好吧,抑或是司机开车的技艺高,过了好久好久,我们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峰回路转,我看见窗外的山峰极其陡峭,高入云天。山峰之上有一轮月亮,像月饼般大小,好一副“山高月小”图啊!心里不禁在想,如果苏东坡在此,一定会挥笔写一篇《绵山赋》的。山势渐高,秋风更凉。我们后悔穿的衣服太少,明天如果山上气温低,怎么能游的尽兴呢!好在经过几个曲折回环,终于到达山门。绵山山门高大巍峨,庄严无比!进入山门,就好像进入绵山的怀抱,我心中默念着:绵山,我来了!
车停在清风阁前。下得车来,只觉得山中好静。南北两边山峰相对,中间山谷深达千仞。人在北峰半壁公路之上,清风习习,无比惬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匆匆浏览一番,草草地吃过晚饭,就入住在修筑在悬崖边上的旅馆里。旅馆的窗玻璃外就是万丈深谷,虽然没有热水,未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可以枕崖而眠,临谷而鼾,御风而梦,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体验啊!
黎明时分,我就起了床。出来宾馆,就看见外面已有人在溜达。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有散步的,照相的,有凭栏远眺的,昂首仰望的,窥谷忘反的,但都隐藏不住内心的那份惊奇和欣喜。清风阁前留张影,清风阁前沐清风,绵山,您已留在我的相册机里!看,对面的峰顶染上一道霞光,金灿灿的闪亮,和满山的翠绿相比分外耀眼。北面,一座亭子翼然临于悬崖峭壁上,好像要凌空飞翔。亭子的尖端亮闪闪的,好像鸟儿的金冠!真美啊,有多少爱美的眼睛在此凝望着,摄录着。快拍快拍,绵山,我把你的美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吃过早餐,我们乘车返到山门里的一个小型广场上。这里有飞瀑流泉,拱门雕塑,小亭轩榭,风光宜人。许多人在此兴致勃勃,拍照留念。导游小姐是一位身材玲珑的女生,口齿清晰,走路轻捷如风。她带我们从小亭边下去深入到地宫。地宫也是建造在悬崖绝壁之上,一共有十多间,外面有一条走廊,凭栏可以看见远处的青山和地下的山谷。地宫里有黑白无常,小鬼判官,阎王老爷,还有十八层地狱里种种酷刑,规劝人们抛弃邪念,一心向善。我们旅游的第二站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的大罗宫殿。宫殿倚山而建,巧夺天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宫殿分下七层和上六层,错落分开。导游带我们从宫殿左边像曲尺形的阶梯上去,逐层游览。在此,我们看到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想到孙悟空在里面炼成过火眼金睛,人们纷纷和它留影纪念。这儿的每座宫殿都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香火旺盛。游人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往上涌。我非常留恋曲尺形的台阶,在此踯蹰好久。上的七层元辰殿,见殿前有几尊鹤雕,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欲要乘风飞翔,我心激荡不已,亦欲飞翔,即与此存照。七层殿旁有一牌楼,上曰“大罗仙境”。听导游说,大罗宫殿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诸神,大罗仙境是道家的最高境界。牌楼西面是个小型的水池,有喷泉、流水、莲花、龙雕,有许多女孩在此嬉戏留影。池边有一木椅,我就此小憩。心却沉浸在这大罗仙境中,感受着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顿觉得身心俱净!蓦然回首,一条飞瀑似一条白练自木椅边飘然而下,我心也便由仙境直落而下了。大罗宫的上六层我没去成,并不遗憾。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游览大罗宫,如步步临仙境,步步入云庭!也许上面风光更美,但我心于此足矣!
下的宫来,我便寻见那条飞瀑,它从悬崖上直泻而下,成为大罗宫前的一道奇观。瀑下有棵庞大的树根,人称发财树,盘曲嶙峋,撑起一个岩洞,是个宁静清幽的所在。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此时已是阳光灿烂,游人如织。伫立在大罗宫下,我感慨万千。这座宫殿历史上几经兴废,今天,是民营企业家阎杰英投资重建,增其规模,重现它的金碧辉煌,高入云端,它不愧为绵山的第一胜景!
别了大罗宫,我们驱车赶往天桥。听说,绵山的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我心中一阵暗暗惊喜。到了天桥,站在山下,须仰视才见。天桥就像系在悬崖之上的一条带子,异常艰险。传说,后赵皇帝石勒曾在此据险驻守过。我们一行沿着蟒蛇洞攀援而上,来到了天桥边,看到了当初防守进攻用的石头、木滚。过了铁索浮桥,就到了天桥的上面。天桥1米见宽,有50厘米高的栏杆,下面用水泥柱作支撑。人走在上面须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好似云庭散步。站在上面,视野开阔,清风习习,阳光明媚,有惊无险,我觉得是养生的绝佳胜地,很难想像是古代战争的遗物。
云峰寺是我们游览的第四个景点。站在悬崖绝壁的云峰寺上,头顶着微微蓝天,脚踏着悬崖峭壁,俯视脚下,亭台楼阁布局一目了然。攒聚的人头就如涌动的黑点,五颜六色的大巴就像商场柜台上琳琅满目的玩具车。天边的云彩时不时在我们头顶飘过,就像置身于云雾中一般。寺里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据说这里的镇寺之宝就是其中的一副名画,不过并未一睹为快。这儿最珍贵的是古代塑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介子推的母亲。只见她衣着金丝龙袍,态度和蔼慈祥,手握龙头拐杖,端坐在石凳上,双目炯炯有神。她好像环视着参观的游客,眼睛里流露出身为至孝的介子推之母的无限骄傲。路筑在半山腰,山头却云彩飞扬,朵朵白云其间冒出,据说那有一个白云洞,只要白云从洞中吐出来,就预示着要下雨,而且还有很多的例证证明它神奇,使人倍感神秘。但我没能亲见,深以为憾!
绵山最迷人的是水涛沟了。这儿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溪流,千转百回,长年不息,平缓激湍,飞流激荡,瀑布成群。绕三十多个湾,跳二十多次涧,翻一条小小的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山岩狰狞如兽,山泉滴落有声。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凳、竹椅;形态各异的石头、石像、石雕、石碑、石乳、石径,随处可见,随处可寻。行经舍身崖至抱腹岩地段时,仰望悬空栈道,犹如挂在悬空的摇篮。五龙墓诸峰如削,矗立天际,抱腹岩顶的乔松,孤傲入云,犹如狷洁的介子。我最留恋的是五龙瀑了。那宽大的瀑布像珠玉串成,晶莹剔透。那飞溅的水花,晶亮而多芒,无声无息,盈满我的襟袖,融入我的心波。那雷鸣般的涛声,是自然的合唱。我完全被这自然的美景震撼了!我沉浸在这美丽的图画中,心儿久久不能平静。我留恋于眼前的美景,水帘洞没有去成,但我不以为憾!青山、怪石、奇树、山花、人流,相映成趣飞红滴翠,层林尽染!绵山,我见识了您的水涛沟,见识了您的秋天!
从水涛沟出来,我们就乘车走上了返回的路。别了,绵山!别了,水涛沟!我怎么对您如此的恋恋不舍呀?这是因为,这绵延的山,这绵延的路,这绵延的景,这绵延的谷,带着我绵延的思念和遐想,已成为我今生欲罢不能的怀想与渴望!
绵山,我时时与您相见,在梦中!
绵山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篇三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者两天。据说这一个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与《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与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经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一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非常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与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经变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非常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与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绵山导游词篇四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__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
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篇五
今天大家将要游览的就是介休绵山,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就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就是大家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就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就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旅客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大家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大家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就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旅客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就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就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就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山西绵山导游词
有关绵山导游词
介休绵山导游词范文
关于介休绵山的导游词范文
山西旅游景点绵山导游词
莨山的导游词
崀山的导游词
崀山导游词
绵山导游词篇六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节习俗,形成了绵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踏来。绵山人间仙境,旅游好去处,堪称全国之“最”,千山万水看不尽绵山,游绵山,看尽千山万水。
绵山导游词篇七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篇八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节习俗,形成了绵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踏来。绵山人间仙境,旅游好去处,堪称全国之“最”,千山万水看不尽绵山,游绵山,看尽千山万水。
绵山导游词篇九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绵山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和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xx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xx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 “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游客们,秀丽壮观的绵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