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优质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一
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想到她随时都可能流下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完美的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典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作者将黛玉的前世,设计为一株浸满泪水的仙草。这也许预示她将要用一生的哀愁来还回泪。多会泪还完了,那生命也可以终结了。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残酷至极: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人篱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一出场,她就给我们一种“病态美”,却也符合她的悲剧命运。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 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了不下n次。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一层。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当然~~~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可自己的悲哀又怎能与他们诉说?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言笑无忌,以最激烈的态度相对。唯其信任宝玉,在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霸气;自己愁了,恼了,烦了,可以把这些情绪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乱七八糟。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早慧早熟者,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愁肠百结又无人诉说,怎能不受煎熬!终日哀伤愁思,怎能不伤身体!久病缠身,怎能不使她这弱柳娇花过早凋萎!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高鹗写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也呈现不同的情节,但他们的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者用炉火纯青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众多的艺术典型,他们已经家喻户晓。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名着,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罕见的瑰宝,是我们小学生加强艺术修养的良好读物。
我感觉《红楼梦》最后的结尾悲惨极了,我想改一改:最后,贾宝玉去京城考试,高中状元;林黛玉长得更加漂亮,而且病也没了,而且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了。探春、迎春、惜春、汀云、凤姐、妙玉都有了好的结果。春天到了,大观园里到处春意浓浓,张灯结彩,欢声笑语。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虽然他们的生涯际遇和幻想追求各不一样,但他们的喜欢与恨,苦楚与欢欣,也出现分歧的情节,但他们的悲惨剧命运倒是一样的。
作者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很多的艺术典型,他们曾经众所周知。
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异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活着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稀有的珍宝,是我们小学生增强艺术涵养的优越读物。
这个暑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有漫画版的四大名著,其中红楼梦最好看。我先看了几个章节,我看不懂,就去问奶奶,奶奶说:“只要你认真看,慢慢看,自然就会看懂”。
我按照奶奶说的方式,很快看懂了内容。我觉得“刘姥姥进大观园”最有意思,刘姥姥带着板儿去贾家寻亲,她们被贾府壮观惊呆了,刘姥姥和凤姐喝醉了酒,不知不觉走进了宝二爷房间,看到一位“少女”对她微笑,就过去牵她的手,没想倒是一幅画,她撞晕了,迷迷糊糊的躺在一张床上,丫环把她摇醒了,说这是宝二爷的床,刘姥姥吓得赶紧跑走了。我这才知道人们常说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意思了。
我觉得曹雪芹作者一定看了很多书,才写出了红楼梦,所以我也要努力看书,将来成为一个大作家。
《鲁滨逊漂流记》写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漂到了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上,在孤岛上,鲁滨逊在废船上找到了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种起了麦谷,还饲养了动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他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例如,那个有两层围墙的房子他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谷的时候,由于播种的不是时候,这些宝贵的种子就浪费了一半;为了挖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鲁滨逊又辛辛苦苦地干了几个月;为了做一个能够煮汤的锅,他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办法,失败了无数次,才研究出制造方法;但是,这一切的'困难,都被他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所征服了。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获救。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红楼梦,里面的内容让人看了之后就能想象当时的情景,里面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
我本来幻想着结局是凄美感人的,没想到全是那么凄惨,贾宝玉是个很英俊的小伙子,我相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生的一对,天上一对,地上一双,可最后林黛玉却被贾宝玉活活气死了,就是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那天。
而后,宝玉削发出家,这个我想的恰恰相反,我以为宝玉应该和黛玉一起,而不是宝钗。
我这本书读了三遍,我不禁打了个冷战,这本书很娆人,读一遍不懂,读两遍就一知半解,读三遍才真正了解,这本名著,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最近一周,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意思极了!
书中描写了“我”和两个伙伴乘坐一艘名叫“鹦鹉螺”的潜水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
我们在海底欣赏到了美丽的海底景象:海底广阔的细沙平原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海底的花岩石、植物、贝壳、珊瑚就像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极了!
海底景色虽美,但危险也不少:巨型的海蜘蛛、凶残的大角鲨、身长有7米的大章鱼,它们各个令人恐怖,使人害怕。
看了这本书,我羡慕死了,长大后,有机会我也要到海底去探险。
在这一周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含笑的悲剧。这部影片不仅放映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坠落;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不但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读了这本书我很喜欢这里面的故事,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使人百看不厌。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它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生活,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礼数,文化发展,以及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等层面。
读完了这本书,我便知道了中国封建时期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红楼梦》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三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四
她们,“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妹妹,宝姐姐,同时金陵十二钗之首;同时大观园里最奇异的两个女子,同时深爱着宝玉的两个人。但她们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和性格。关于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道《葬花词》写尽了黛玉的才情,却也写尽了她的悲情。似水的她,却没有水的那份灵动。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刁钻的言语让她成为众矢之的。黛玉啊,黛玉你肯否留心一下,你的那一声哭泣,让多少人为你揪心;你的那一片言语,又让多少人暗地骂你。黛玉啊,黛玉你若肯留心一下,宝哥哥岂不是你的囊中之物?划过天空的流星最为璀璨,但终会消失。黛玉啊,你就好似那颗流星,匆匆的来,匆匆的去,却带走了宝玉心中唯一的爱。
关于宝钗介于宝黛爱情之间的她,不是所谓的第三者,她有着自己的爱情,她爱宝玉,尽管她没有得到宝玉的心,但因“金玉良缘”使她最后和宝玉在一起。他的冷眼旁观,适时展现;让她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也使她最终成为了这场爱情游戏的胜利者。这就是宝钗,如山一样沉实稳重的她,却也有着水的那份灵性。但命运并没有完美她的人生。背过身去,宝玉出家。她是这场游戏的胜利者,但也是孤独者。
关于我和红楼初读红楼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是,对它没有任何好感,有的只是一个个令人晦涩难懂的章节。凭着一股新鲜劲,连续看了三个晚上,可连第一章都没能看完。于是我毅然决然的将它丢弃在书柜的最深处,不愿再次触碰。那时,我不爱她,她亦不爱我。再读红楼梦之时,我已上初二了。当拨开重重小说之后,它安然躺在那儿,身上已蒙了一层灰,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挡它散发光辉的绊脚石。轻轻的拿起她,就像拿起一个失散已久的心爱的布娃娃。尽管我还是不能完全理会它的内容。但与上次不同,那时我似乎能隐约看到一位孤苦的老人,伴着青灯,在那儿写着一个个与他相似的故事,控诉着这个社会亦或是这个民族的不幸......那一次,我为黛玉焚诗稿以断痴情而哭泣,为宝玉出家而哀叹。那时候,我看上了她,她亦看上了我。
但随着中考的来临,我与她还未相会多时,她便又被我束之高阁了。今年,我再一次的拿起她。当手指触碰到书扉的那一刻,我知道,他在思念我,我亦思念她。于是,整个暑假我便义无反顾地沉浸其中。这一次,我看到又是一番风味。有人说,一千个观众,会有有一种哈姆雷特。不敢说红楼亦是这样,至少在我不同的年龄岁读红楼,是有着不同的体会。或许等我再过几年读红楼,她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五
《红楼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经常说,在所有名著里还有名著的名著,经典的经典,有的时候我会建议我们应该选一到两本国书。
我们中国有国树,有国花,有国歌,有国旗,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应该有一本国书呢?中国应该有一本书代表中国,让众人可以了解中国。如果中国有国书的话,我想《红楼梦》应该是首选之一。
说到《红楼梦》,我觉得把它作为国书,最少应该是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它是爱的圣经。所谓爱的圣经是指,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眼光,代表着我们民族对传统社会2132年漫长历史的一个判断。
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我经常说《三国演义》强调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道德起来。大家可能也熟悉杜甫的诗歌,我也常说杜甫的诗歌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幸福起来。那么《红楼梦》呢?《红楼梦》就是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爱起来。
我们经常说爱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在孔子的《论语》里,在庄子的所有文章里,他们经常强调的其实也都是爱不是万能的。但让我们自豪的'是,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第一次自豪的代表我们民族宣布: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爱是慢慢不能的。
我推荐《红楼梦》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它还是文学宝典。在中国所有文学名著里,只有《红楼梦》,把美的东西、丑的东西、悲剧的东西、罪恶的东西和呼唤我们应该去爱的东西,应该去悲悯的东西讲得最最清楚。
我记得越剧红楼梦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场次,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说得真是非常精彩,因为在红楼梦里,林黛玉、贾宝玉包括还有一些非常可爱的男神和女神,我们几乎应该说,他们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然,还有一些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得势的,比如说《红楼梦》里有一些高官达人,有一些贵妇,他们在曹雪芹的笔下都成为什么呢?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所以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红楼梦》里我们就看到了在现实生活里悲剧死去的人,还让我们欣慰地活着。那些在现实生活里活的特别志得意满的人,在红楼梦里已经死了。
《红楼梦》第三个非常优秀的特点是,它还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史诗。我记得德国有一个著名诗人叫海涅,他在讲到犹太民族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全世界都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但是他又说,谁说犹太民族没有祖国呢?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袖珍祖国。
那么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句话来讲到我们民族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袖珍祖国。当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民族,是我的人生,你的人生和他的人生。换句话说,其实当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在红楼梦的背后,还有一本更大的红楼梦,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也是你我他现实的人生。
我为什么特别喜欢红楼梦,我为什么经常在很多场合都向大家极力的推荐红楼梦,我为什么要说红楼梦是民间应当推选出来的国书,应该是名著中的名著,经典中的经典。其实就是因为,他是爱的圣经,它是文学宝典,它也是灵魂史诗。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六
这是中国的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它独具的色彩,让无数人爱不释手,也因此他成为了中国四大文学作品的.其中一部。在我看来,书中完美的爱情是作者对人所具有的感情的赞美,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对于命运的反抗是他对所处的时代的一种无奈的追求。没错,这就是红楼梦。
小说主要以贾府的由繁华到衰败的这一系列过程为线索,描写了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女子不同的生活及性格。
有很多人讨厌林黛玉,说她是病秧子,说她只会哭闹。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才情,喜欢她的多愁善感。而我,我毅然站在林黛玉那一边。我喜欢她那似水的柔情和她的才华横溢。但是,无论我们对林黛玉有哪样的评价,都只是我们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代表曹雪芹塑造这个形象时所带有的感情。
曾经,拿起红楼梦,就便为宝玉和黛玉之间完美的爱情感动着。即便最后,两人并未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也许正因为这一残缺,才会显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为壮烈吧。我常在想,如果黛玉没有死,如果贾宝玉娶的不是薛宝钗,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否会更完美点。不过转念一想,假如真的这样做了,还会有多少人被宝黛之间的感情感动呢。完美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是特别喜欢,黛玉葬花这一节的。当黛玉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蘘,手里拿着扫帚去葬花时是则样的一幅画面啊,悠然中又伴随着点点忧伤。
宝玉和黛玉是书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他们都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条约束缚,都敢于抗争,只是这种抗争被整个封建社会扼杀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也随之石沉大海。命运总是这样,没有绝对,但还是要反抗。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七
他是她一场好梦,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题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而扼腕叹息。而对于薛宝钗,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都是虚伪、善于逢迎,认为她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内心却很势利,甚至连对宝玉的感情也带着利益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未必就真是这样的。首先,宝钗接受过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宽容大度,温婉娴静,是个典型的名门淑女,其次,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这从她所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而说她虚伪、善于逢迎,可就真是有点冤枉他了。宝钗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家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她的操持,她从小就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中间,所以养成了“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性格”,后来,宝钗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贾府,在贾府里,宝钗因为自身温和宽容、平易近人的个性而“大得下人之心”,又因为贤惠能干而为贾母所称道:“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评价可真是极高的。宝钗有了好东西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且从不厚此薄彼。第六十回中,薛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回来送自己的东西,在分送众姐妹时,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非常感激:“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平常看起来果真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几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显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尖酸刻薄,对人总是有三分防范心理,宝钗能够得到她的赞扬,更是说明了宝钗是极为为人处世的,这也是天性敏感孤傲的林妹妹所比不上的。
贾府里几乎人人都对宝钗佩服不已,连丫头下人们也喜欢和她说话,可就是这样好人缘的宝钗,却偏偏对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静若秋波”的风流佳公子暗生了情愫。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他对贾宝玉的感情也和贾府中的其他女子是不一样的。他深爱着贾宝玉,却不似袭人那般对宝玉百依百顺,也不似黛玉那般对宝玉使小性子,更不似晴雯那般处处与宝玉针锋相对。从始至终,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宝玉。她劝宝玉打马进京,求取功名,丝毫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仅仅是希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之人,而不是整天流连于脂粉丛中,虚耗大好时光。可是宝玉却对她的善意不予理睬,认为她势力世俗,反而变得和她有点疏远了。
连后世之人也认为宝钗劝宝玉做官是为了自己日后当宝夫人而做准备,而林黛玉才是真正和宝玉性情相投之人,他们可以在月下共读西厢,可以在花间吟诗作乐,不理会世俗的牵绊,伦理的束缚,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如果薛宝钗不在宝黛之间横插一脚,结局就真是皆大欢喜吗?我看未必。贾宝玉若是不考取功名,吃穿用度倒是不用愁,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败家子而已。而林黛玉任性敏感的性子,也是极不适合做贾府未来当家主母的。更何况贾宝玉天性“博爱”,四处留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以恋人的关系短期相处的话,还可以比较和谐,但如果是要以夫妻的身份长期和平相处,这是断断不可能的。而只有宝钗大度宽容的性格,才可以包容宝玉的风流和孩童习性。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八
帘外雨潺潺,与曹公有约,手捧红楼,不免愁绪溢满心头,在“花柳繁华池,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中自是香艳如云,情到深处,犹怜黛钗情。
黛玉对宝玉之情至深至纯,宝钗对宝玉之情至理至善,黛玉得到的是爱情,宝钗得到的只是姻缘。一个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一个是金玉良缘,冥冥之中似乎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哀怨缠绵,感慨至此我不禁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九
拙友有云:少女时代最不得看两人写的书,一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二乃琼瑶全集。前者使人悲切莫名,后者则让人思之若狂。如能不看,再好不过。笔者少不更事还未能遇着这位奇友,听其诫言,于是早早看了琼瑶,更早早翻阅无数次《红楼梦》,境况如友人描述一般,看时且喜且悲,读后患得患失。这等情状在看到宝玉与黛玉俩俩龃龉,又见宁荣二府“呼喇喇似大厦倾”更得以现。可一旦追溯从前,再来一遍从前当初问我看是不看,我会斩钉截铁告诉你,看。
不看不得过。人若无心,无情,无想,无念,无欲,则是安渡过去了也无甚意义了。
红楼人物,各个生辉,只道是将些许名字一一念出,你就晓得这名字底下各自对称的人物性格,身份名目,如标签也似的,自不必我再多废唇舌将几人遑道。只先说那个“无才补天”忿而不平的“石头”但凡有了些不同寻常的精气,是舍不得凡世俗尘的诱惑,一定要挤进人道里流转一番的。《聊斋》书中的精怪,比比皆是如此。而三生石畔旧精魂,又自枉顾一切开了一枝绛珠仙草。好不好要侍者舍恩露,在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古人最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草结环,以报恩德。”好比白娘娘只为西湖来报恩,都是一派好心惹出一串悲情。批曰: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于是乎,黛玉嬴弱之躯,却满腹珍珠血泪,绛为血,珠是泪,想眼中多少泪珠儿,怎经得住,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
我将所述,均不与后四十回有关,心存前八十回的念想,已足够花径露台走一遭。又因世人都解“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因而只重重列举此四女来小小的分析一下贾宝玉的灵肉分离。
众所周知,贾宝玉的性启蒙者是死有大蹊跷,身世迷离的秦可卿,曹先生的这股设局有何用意始终令人猜不透,古往今来的学者猜猜测测,并无统一见识。其时,宝玉至多不过舞勺之年,而曹先生通书涉及房事均以俭省笔墨,遮遮掩掩,婉转地一略而过。偶一不仔细,便还就不觉得他们真有些个什么了。当然细究之,宝玉同秦可卿不过梦中相授云雨,而与袭人却是真有其事。第六回章回目录直接点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合着而后还有“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脱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而后,袭人待宝玉更尽职,宝玉也待袭人不同于从前了。甲戌双行夹批在此,“伏下晴雯”。更能与后事对照,可见大不同也。
都说女子因爱而性,因性更爱,故此袭人对宝玉比从前更尽绵力一说足可信,而后若干“隔墙有耳”或以护宝玉之名实赶女侍之种种“罪状”,也因她与宝玉的这层爱欲关系更为人捉住把柄轻易不放。而这个“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的花袭人,最后也并没有能依着这曾关系而最终得到宝玉实在的好处。我若不幸处于袭人的位置上,我亦是不免要抱屈的,本就也仅仅指望能做个妾室或陪房丫头,竟终于抵不上一篇深情雕琢的《芙蓉女儿诔》,空做了那么多好性情的事儿,倒不如晴雯撕扇来的惹人旖旎之想。怨得了人,怨不了命。
鲁迅说,多所爱者,当大苦恼。有人问我红楼芸芸人物最爱是谁,我答黛玉。又追问我最厌恶是何者,我则无论如何答不上来。我是自都喜欢着的,其中大人好人圣人抑或小人坏人乃至不是人,我都想能怀抱于他们,生出更多些臂膀能包容得进他们,即使是宝钗,我若他年生逢于她,也是不能不爱的呀。也只有她能配得起国色天香的牡丹,也只有她能令聪敏的黛玉都对她俯首帖耳,也只有她将公共关系做到了极致,你道她是假,她也是假的如此浑然天成。与其说是后天练就的功力,不如说是环境赐予她的这种个性。与她相辅相成到了完美,便脱成化为了她这样一个人。而宝玉,不过是个孩子家的人儿,即便能多几个心懂些不同于常人的仁人爱物,也不过是一干书里看过来的东西,这种禅经诗词之说在宝钗雪白膀子面前立马被击毙无疑。正不是那一段“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所描述:“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你难道看了此处要怪责宝玉用情不专,见异思迁吗?但凡是正常男子,看到如此佳人在前,也是要不由得动心一动的,何况“混世魔王”贾宝玉?往往是要多了,才失相对也多,放任他也有偶动邪念于其他貌美女子身上,才是个“真人”呀。
天可怜见,最爱还是黛玉。爱她怜她则有爱怜自己之故,女子往往觉将自己幻做书里的人去一道体尝,便如是看完之后,不能分辨真假,混淆了现世与那世,此时与当时。宝玉与黛玉之爱应是从头至尾自知的,自知之中又涵盖了种种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以至于两人有这样的对话,“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我每每看到这里,心都是要急碎急碎的,总按捺不住自己,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问明白宝玉,究竟懂了黛玉的心思没有。还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黛玉有什么不放心,她打从第一眼见到你起,吃吃睡睡玩玩同住同乐,还有什么能不明白你的?只有你常还会留恋于贪吃丫鬟嘴上的胭脂,惹这个姐姐,那个妹妹的。我不管你有多少个姐妹,只我于你是不同的便就好了呀。话是多说无益,你又是常控制不了自个儿的,我但求一个“绝对”,这种“绝对”有你也是没有你的。宝玉那么欢喜黛玉,还是不及黛玉更懂得宝玉。可男女之间不正是这样的吗?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而了解的往往又是女人更多些,男人不是不了解,真是胸怀鸿鹄之志,也就懒怠去了解女人的心思了。
宝玉对情对性自有他自己的一番分寸,许是他自己也不能解释是为什么。就像为什么对林黛玉只有情而无欲,双双躺在一张床上都如卧镜台;相反对宝钗的一股且敬且喜,却还生出对肉体的遐思来?而众丫头,他或对谁好惹谁招谁,种种行径又对晴雯不同,这两人在一起即是温情,也是磊落的温情,不带一丝一毫浊念的。更不说袭人,他是惯了有这个人,而并不心爱这个人。
昆德拉是大师,他下笔就成就了一个灵与肉分割,轻与重融合的世界。但他比起曹先生来就显得“直白”多了,他一径告诉你了不能承受之轻,不似贾宝玉的灵与肉显然要你通过那么多事件的表象去冥思苦想的。这想的过程更值得人们去尝试和体验,任何以字句剥夺了各人去思考的小说都还不够好。现代人走的飞快,灵魂拉在后头,就是缺了这些“想”,这些“执念”,所越不能通晓彼此。
常人总说,爱是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我则不大赞成,愈求灵肉合一的往往是女人,因她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和积年累月的世俗礼教,教她们定要追求这种“统一”,若不如此,也不会有那么多贞洁牌坊。于是很觉得这是一句女人们顶好的借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又有谁能证明爱必定要是有肉则灵的呢?但凡像宝玉此类人,情就是情,欲就是欲,分的一清二楚,倒也是明白人呀。却怕很多人假借爱之名义施肉体欲望之实,才更令人作恶。女人往往分不太清感情是否跟着身体走,则这对于男人而言,却是天生可以分割的。于是,这种不同就造就了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也许,世情本如此。我们解释的只不过是一干“本如此”的情性罢了。
一阅红楼终身误。终身误的不止以此为生的红学家,还有那么许多文学家们,点滴字句都能隐现红楼,当然还有吾等读者,中毒日深不可戒之。越往里究其所以,越觉得不懂。关于红楼种种,世代均不能说尽,况我寥寥数笔就想解释情与性,爱与肉,又是何其流于仓促。只要不是曹雪芹从棺材里跳出来,我们穷尽此生此世也永远弄不清的了。虽一夜苦苦熬成,翻看之中,还嫌大不够,只当博君贻笑之。尽管如此,我也只好同晴雯补裘最后道那么一句,写虽写了,到底不成,我也再不能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十
《红楼梦》十八世纪中叶问世,即不胫而走,风靡全国,在当时士大夫中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既承载着中国之文化,又展现着中华之瑰丽,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有400多人,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特定表现,人物鲜活丰满。其中很多人物都会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感慨人物的命运,为之悲叹。作为主要人物的林黛玉贯穿始终,塑造的这一典型人物,使得“林黛玉”、“林妹妹”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对于林黛玉这一人物,读者喜恶不同,褒贬不一。早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独无助的处境让她心思敏感,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黛玉才华横溢,孤傲率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难以主宰自己的婚姻,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无力抗争,内心矛盾而缺乏安全感,不能有个明确痛快的结果。不管读者是否喜欢她,这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造就黛玉特定的性格,她就站在那里,柔弱而真实。有人说,如果人人能有一点黛玉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真实。
我个人比较欣赏尤三姐。尤三姐冷艳刚烈,轻狂豪爽,,她以嬉笑怒骂、毫无顾忌的方式戏弄贾珍贾琏,言辞激烈,一针见血;即使是“明示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凤辣子,她也要会一会。不似其他封建时代的女子矜持柔顺,她有着仿佛超脱时代的个性张扬、无畏无惧、敢爱敢恨。看惯了官僚豪门纨绔子弟虚假丑恶,妖艳于外的她,内心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执着而热烈,当意中人柳湘莲因谣言而退婚,她以死明志,二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只有悲剧才能打动人心,虽然遗憾,却可感可叹,尤三姐这一形象更为鲜明突出。描写尤三姐的笔墨虽然不多,她却是一道亮丽而又震撼的风景线,她是可悲的,她的放浪不羁和过于强势使她没有给双方解释的机会,导致她与幸福擦肩而过,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抱憾终生。
众女子的判词,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三言两语,异曲同工,有人曾形容史书,前一页飞黄腾达人中龙凤,后一页身败名裂阶下之囚,莫要计较太多,人生如白驹过隙,且行且珍惜。其中人物所作的诗词,读者可以从气质、才调、风格、题材等多方面体会人物和所做的诗词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更为出色的是那些洞明世事、发人深省的诗篇。比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在封建宗法社会中,要违背封建秩序、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寻求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础上的自由爱情,是极其困难的。金玉良缘,宝玉宝钗看似是那么般配合适的一对,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爱情,感情是强求不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才有那么多对爱情不妥协、不放弃的凄美故事千古传唱。纵然是举案齐眉,你依旧不是我的她,不是谁不够好,只是缘分不够。正因为有这样的美中不足,才创造了有情有义的人间,让我们不会对情感失去希望,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十一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在香菱的判词中,作者已千里伏笔,道尽了她的一生。
她虽出生于官宦世家,然命运的铁手仍是抓住了这可怜的人儿——拐子把她拐走了。从此,她的生活如洪水般波澜起伏,而这恰恰对应了她的人生中的三个名字,“英莲——香菱——秋菱”。
她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就如初生的婴儿般懵懂无知,却又不失灵性;而当她渐渐成熟,自身开始散发出别样的光辉时,又给了读者更多的盼头;最后她迈入了人生之秋,如流星般滑落,令人感叹不已。
她对诗词极感兴趣,而她学诗的过程亦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闪光点。她为寻找灵感,“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眉一回,又自己含笑一回”。呀,多可爱的一个人啊!如此专注,如此痴情,香菱烦恼构思、抓耳挠腮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
香菱无疑是这书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一个人物。随着深入的阅读,当香菱的个性被我们慢慢挖掘时,她身上的可爱之处也渐渐地涌了出来,正是她的可爱,才越发让人对她发出来自内心的怜惜,更激起我们对那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忿忿不平之意。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十二
小说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为背景,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明显,广泛的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小说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书中的每个人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像。
林黛玉,她给我最深的印像便是她的才华。她如那一池带着灵动而流过沁芳闸的活水,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正是因为你又如水的娇弱,最终还是在真爱与他人的良辰之时泪尽而逝。“木石前盟”伴着如雨般的泪水,化为永久的遗憾。
薛宝钗,这个二百年来饱受读者指责厌恶的任务,她又何尝从这段感情纠葛和婚姻中获得过快乐。宝钗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可怜的她要为自己考虑更需要为整个家族着想。宝钗聪明睿智,大方得体,但她却悲剧性的始终没有明白一场毫无爱情的婚姻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说如一只哀婉凄伤的交响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剧构成一个个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贯穿了人生的各个层面,从主子到奴仆,从宫廷到民间,从成人到少年,无不具有着一段哀伤的爱情。
或许正如小说第一回的绝句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十三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揭露了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黑暗,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从小被祖母和母亲溺爱,每日只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因此造成了他不知世事、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父亲。
林黛玉多愁善感、经常落泪,别人都说她小心眼,可是只有她才是贾宝玉的知己。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谱写了一段纯真的爱恋,但是最终却逃不过封建制度下婚姻由长辈做主而造成的悲惨命运。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计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却也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读完了《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世界上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十四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希望对你有帮助。
忽离忽遇 指奸责佞 贬恶诛邪 伤时骂世 父慈子孝 称功颂德
风尘碌碌 无可如何 锦衣纨裤 饫甘餍肥 一技无成 茅椽蓬牖
从头至尾 酌酒吟诗 偷香窃玉 洗耳谛听 粉妆玉琢 惯养娇生
瓦灶绳床 晨夕风露 阶柳庭花 了然不惑 自怨自叹 高谈快论
离合悲欢 青天白日 青红皂白 炎凉世态 不可胜数 自相矛盾
不近人情 消愁破闷 追踪蹑迹 好货寻愁 谋虚逐妄 胡牵乱扯
1)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
2)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默默花愁为我嗔。
3)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4)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5)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6)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7)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8)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9)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10)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11)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12)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13)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14)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15)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16)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17)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18)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19)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篇十五
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面对这连续了整整一个月的阅读实践,我已经想将自己安在那一个个故事中了,再也不想出来了!一本本书,一个个人物。倔强不懂爱的赵子牛;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活泼机智的贾宝玉;不懂得那份不同爱的“我”;梦境中的爱丽丝,当然还用那个不同于别人的歉意身在天堂的哈利。
众多的书,我个人最在意的是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在你心中读到这本书,你肯定想到的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是那个夺取别人的爱的薛宝钗,更是那傻傻不懂人事情怀的贾宝玉。贾家是个庞大,香火不息的一个家族,他们京城外有黛玉的父亲,而后宫中有受当今圣上宠爱的贾王妃,然而,这样拥有左膀右臂的贾家,有是为了什么而消失呢?当然,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是红楼梦里的关键,她,便是——凤姐。然而贾家的灭绝,却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包庇:替净虚师太包揽诉讼,收了其三千两银子;应叫长安太守退了张财主的女儿的婚事,使得后者改聘给李衙内。
反而不让人圆满的是我们黛玉和宝玉的婚姻。
他们两个的婚事如果成了,都成了世代传送的绝世婚姻!可是,面对,现在的作者,还是以前的作家,给过一个临读者们满意过的结局吗?这对金童玉女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反而隔离在人间与阴间了。当年,因为黛玉得知宝玉要娶正室了,而且是自己的好姐妹——薛宝钗。(其实也说不上好,要不然,为什么要两女争一夫呢?不对!古代本来就是一夫多妻制哦!不过正室好像更被尊重诶!)而旧病因心头的事而复发,因病而死。而傻傻的宝玉,却将宝钗当成黛玉,而娶进门。
当然,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的心理是咋想的。宝玉其实也是十分不满意这段婚姻的。他和宝钗妹妹其实是没有任何瓜葛,只是喜欢一起玩,一起做做诗而已。然而他看见黛玉那可是一见钟情,你又可以那他怎样?而宝玉曾在梦中喊过:“什么金玉婚姻,我偏说是木石婚姻!”这话说出,可伤坏了宝钗的心,毕竟,宝钗也是真心待我们的宝玉,可宝玉却从来也没有在意过宝钗呀!到了最后,宝玉做了和尚,也只是为了圆他和黛玉的约定。当宝玉再次走进潇湘馆时,留给他的,却不在是那白色的身影,和常年弥漫中药味儿的屋子了,只是那片潇湘竹,那片湘竹在风中诉讼着,这段绝世佳话。
(此时另加的,是红楼梦的感)
红楼之梦
湘妃泪迹潇湘竹,
黛玉泪浸宝玉心。
红楼之梦谁深知?
无边潇湘无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