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汇总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九课《巨人的花园》(板书:9、巨人的花园)
走进第七册第三组语文,就是走进“中外童话”专题。
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本文有三处对比描写,即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进行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是课文显著的写作特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洋溢”“鲜花盛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选用的教法有: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我要预设好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2、。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力求学生人人参与,紧扣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无止境。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把课堂这一大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法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的学法有:
1、《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先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感悟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完成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构建的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篇精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的教学时间。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精读第1——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初步感受对比的表达特点。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精读课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进一步体会对比的表达特点。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你们平时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口头交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读过的童话。)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游览一座花园。
2、揭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括号里的拼音;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读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打出多媒体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扫除阅读障碍。紧接着,充分利用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两点,应该并列。
1、以问促读:巨人的花园美吗?从哪里看出?认真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花园美丽的句子,同时一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花园是如此之美,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范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
(3)读写结合:第一自然段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写出了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请同学们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的小区、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等等。(设计意图:从读到写,目的是迁移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精读第3——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的前与后。
(1)过渡:当花园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归来时,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读第3——6自然段。
给足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过渡语的设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幸福寒冷
(设计理念: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提示语: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却——
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幡然醒悟,于是拆除了围墙,花园又——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激发兴趣,又接触文本,还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4)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设疑:同样是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解疑,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花园的主人——巨人的行为,使花园由美丽变得荒凉,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独。(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对“对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继续读课文第7——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以上作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力求达到以上的要求,既体现内容美,更体现形式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板书:略)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文与学词结合,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童话中不同人物的言行描写细细品味。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第一环节:精彩回顾,继续学文。
上课伊始,我这样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这篇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咱们来玩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看图片,猜猜看,它们来自于哪篇童话?”我会在屏幕上出示几位童话主人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广泛阅读,超越文本
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童话故事读一读,并开展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故事,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组单元第九篇课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一片荒凉,只有冬天。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正确掌握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4、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认识并掌握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1、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本课分为三步:
1、学习并掌握课后生字,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3、学习对比手法,使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1、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2、抓住文中的语言描写,文中人物的变化,体会童话的乐趣和道理。
3、在多读过程中,培养朗读能力和综合能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至10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巨人的花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4篇作品。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处于核心地位。课文主要讲的是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跟着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童话,童话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这些爱幻想的孩子们。孩子们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这篇课文有着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意图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愿意和同学们交流阅读感受,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跌宕起伏,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因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到此为止我的教材分析学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不拘一格,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境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这篇童话故事的魅力正是体现在这些对比之中,因此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本课时的教学我打算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一,对比画面,想象情境。二、感情朗读,小组讨论。三、小结课文,升华感情。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进行复习导课:孩子们你喜欢巨人的花园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巨人的花园究竟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孩子们可能会填漂亮的、寒冷的等答案。聪明的孩子可能会说巨人的花园先是荒凉的,后来变成了漂亮的花园。导课部分大约需要4分钟,作用是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接着我就引导孩子进入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本教学环节我将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提示语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提示语是这样的:
1、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
2、巨人赶走孩子,并在周围砌起围墙后,花园()。
3、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来玩耍时,花园()。
4、巨人再次赶走孩子们之后,花园()。
5、巨人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孩子们与小伙伴们一起边找边读边品悟。既阅读了文本,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还初步了解了本课对比的写作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多数学生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并找出引起花园变化的原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及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课时的训练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环节教学如果进行顺利的话,大约用时十三分钟。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随即引导学生体会巨人感觉的变化、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会抓住巨人训斥孩子们时说的三句话和醒悟后说的三句话,和孩子们一起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人物的感情和文本的内涵。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那个神奇的小男孩的教学内容。课文中是这样进行描写的,“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首先我让孩子们画出描写小那还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可能说了些什么,使巨人幡然醒悟,前后判若两人。
当学生清楚地知道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引起巨人态度的变化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已经悄悄开始。此时,我会让学生再次声情并茂的朗读巨人醒悟后说的话。并且以对比的方式总结全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的花园,当我们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的时候,花园里草翠花开,生机盎然;可是当我们自私、任性的时候,心灵的花园就会被冰雪所覆盖,为了春天永远停驻我们心灵的花园,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孩子吧!同时让孩子们再次阅读全文,使学习过程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能够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环节用时大约十分钟,到此为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分层次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1、收集王尔德的其他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2、续编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好的板书就是一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我力求达到以上要求,体现了内容美,又体想了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开门见山: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九课《巨人的花园》(板书:9、巨人的花园)
1、教材分析。
走进第七册第三组语文,就是走进“中外童话”专题。
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本文有三处对比描写,即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进行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是课文显著的写作特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洋溢”“鲜花盛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选用的教法有:
1、以读代讲、以问促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我要预设好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2、读写结合法。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力求学生人人参与,紧扣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无止境。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把课堂这一大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法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的学法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先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完成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构建的过程。
2、读书、思考、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篇精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的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精读第1--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初步感受对比的表达特点。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精读课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进一步体会对比的表达特点。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你们平时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口头交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读过的童话。)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游览一座花园。(板书:花园)
2、揭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括号里的拼音;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读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打出多媒体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扫除阅读障碍。紧接着,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两点,应该并列。
第三环节细读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领悟文本。
1、以问促读:巨人的花园美吗?从哪里看出?认真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花园美丽的句子,同时一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花园是如此之美,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范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
(3)读写结合:第一自然段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写出了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请同学们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的小区、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等等。(设计意图:从读到写,目的是迁移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精读第3--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的前与后。
(1)过渡:当花园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归来时,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读第3--6自然段。
给足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过渡语的设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理念: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提示语: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却——
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幡然醒悟,于是拆除了围墙,花园又——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激发兴趣,又接触文本,还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4)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升华文本。
设疑:同样是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解疑,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花园的主人——巨人的行为,使花园由美丽变得荒凉,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独。(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对“对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继续读课文第7--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以上作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力求达到以上的要求,既体现内容美,更体现形式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精读第1--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初步感受对比的表达特点。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精读课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进一步体会对比的表达特点。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你们平时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口头交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读过的童话。)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游览一座花园。(板书:花园)
2、揭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括号里的拼音;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读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打出多媒体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扫除阅读障碍。紧接着,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两点,应该并列。
第三环节细读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领悟文本。
1、以问促读:巨人的花园美吗?从哪里看出?认真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花园美丽的句子,同时一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花园是如此之美,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范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
(3)读写结合:第一自然段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写出了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请同学们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的小区、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等等。(设计意图:从读到写,目的是迁移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精读第3--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的前与后。
(1)过渡:当花园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归来时,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读第3--6自然段。
给足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过渡语的设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理念: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提示语: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却——
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幡然醒悟,于是拆除了围墙,花园又——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激发兴趣,又接触文本,还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4)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升华文本。
设疑:同样是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解疑,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花园的主人——巨人的行为,使花园由美丽变得荒凉,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独。(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对“对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继续读课文第7--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以上作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力求达到以上的要求,既体现内容美,更体现形式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4)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升华文本。
设疑:同样是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解疑,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花园的主人——巨人的行为,使花园由美丽变得荒凉,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独。(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对“对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继续读课文第7--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以上作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力求达到以上的要求,既体现内容美,更体现形式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文与学词结合,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童话中不同人物的言行描写细细品味。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第一环节:精彩回顾,继续学文。
上课伊始,我这样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这篇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咱们来玩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看图片,猜猜看,它们来自于哪篇童话?”我会在屏幕上出示几位童话主人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广泛阅读,超越文本
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童话故事读一读,并开展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
略。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巨人的花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由于他的自私,狭隘,把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用高墙拒之门外,可是,春天也伴随着孩子们的离去而离开了举人,花园里只留下冬天和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态度和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针对教材特点,我以“变”为中心,辐射全文,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一个心形的板书,(出示幻灯)即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有把握了文章重点。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赋予变化,学生读懂课文需要下一番功夫,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并安排了复述,使学生充分读懂了课文。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出示幻灯)
(1)寻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进行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迷人荒凉鸟语花香)
(2)巨人的态度、感受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让巨人转变了态度?
(教师板书:自私苦恼快乐)
为了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意见,全班交流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自读自悟,逐步体会出无私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课文最后,我安排了写话练习。
1、同学们,从巨人的花园重新充满欢声笑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请为这个美丽的花园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我的警言送巨人。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诫巨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过这几个问题,使阅读与说话相结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学习中。为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把课文编成了童话剧,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对比、通过想象情境展开教学,对学生扶放结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巨人的花园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洋溢”“鲜花盛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4、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选用的教法有:
1、以读代讲、以问促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我要预设好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2、读写结合法。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本课的教学,力求学生人人参与,紧扣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无止境。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把课堂这一大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法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的学法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先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感悟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完成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构建的过程。
2、读书、思考、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篇精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的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精读第1——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初步感受对比的表达特点。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精读课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进一步体会对比的表达特点。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你们平时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口头交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读过的童话。)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游览一座花园。
2、揭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括号里的拼音;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读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打出多媒体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扫除阅读障碍。紧接着,充分利用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两点,应该并列。
第三环节细读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领悟文本。
1、以问促读:巨人的花园美吗?从哪里看出?认真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花园美丽的句子,同时一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花园是如此之美,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范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
(3)读写结合:第一自然段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写出了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请同学们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的小区、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等等。(设计意图:从读到写,目的是迁移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精读第3——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的前与后。
(1)过渡:当花园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归来时,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理念: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提示语: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却——
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幡然醒悟,于是拆除了围墙,花园又——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激发兴趣,又接触文本,还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4)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升华文本。
设疑:同样是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解疑,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花园的主人——巨人的行为,使花园由美丽变得荒凉,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独。(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对“对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继续读课文第7——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以上作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力求达到以上的要求,既体现内容美,更体现形式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文与学词结合,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童话中不同人物的言行描写细细品味。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第一环节:精彩回顾,继续学文。
上课伊始,我这样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这篇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咱们来玩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看图片,猜猜看,它们来自于哪篇童话?”我会在屏幕上出示几位童话主人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巨人的花园》。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传统的四说法,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4篇作品。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处于核心地位。课文主要讲的是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跟着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童话,童话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这些爱幻想的孩子们。孩子们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这篇课文有着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意图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愿意和同学们交流阅读感受,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跌宕起伏,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因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到此为止我的教材分析学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不拘一格,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境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这篇童话故事的魅力正是体现在这些对比之中,因此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本课时的教学我打算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对比画面,想象情境。
二、感情朗读,小组讨论。
三、小结课文,升华感情。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进行复习导课:孩子们你喜欢巨人的花园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巨人的花园究竟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孩子们可能会填漂亮的、寒冷的等答案。聪明的孩子可能会说巨人的花园先是荒凉的,后来变成了漂亮的花园。导课部分大约需要4分钟,作用是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接着我就引导孩子进入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本教学环节我将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提示语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提示语是这样的:
1、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
2、巨人赶走孩子,并在周围砌起围墙后,花园()。
3、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来玩耍时,花园()。
4、巨人再次赶走孩子们之后,花园()。
5、巨人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孩子们与小伙伴们一起边找边读边品悟。既阅读了文本,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还初步了解了本课对比的写作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多数学生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并找出引起花园变化的原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及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课时的训练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环节教学如果进行顺利的话,大约用时十三分钟。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随即引导学生体会巨人感觉的变化、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会抓住巨人训斥孩子们时说的三句话和醒悟后说的三句话,和孩子们一起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人物的感情和文本的内涵。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那个神奇的小男孩的教学内容。课文中是这样进行描写的,“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首先我让孩子们画出描写小那还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可能说了些什么,使巨人幡然醒悟,前后判若两人。
当学生清楚地知道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引起巨人态度的变化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已经悄悄开始。此时,我会让学生再次声情并茂的朗读巨人醒悟后说的话。并且以对比的方式总结全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的花园,当我们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的时候,花园里草翠花开,生机盎然;可是当我们自私、任性的时候,心灵的花园就会被冰雪所覆盖,为了春天永远停驻我们心灵的花园,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孩子吧!同时让孩子们再次阅读全文,使学习过程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能够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环节用时大约十分钟,到此为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分层次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1、收集王尔德的其他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2、续编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好的板书就是一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我力求达到以上要求,体现了内容美,又体想了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附板书:
9、巨人的花园
自私冷酷: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无私分享:草翠化开笑声洋溢
孩子唤来春天
分享成就快乐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九课《巨人的花园》(板书:9、巨人的花园)
1、教材分析。
走进第七册第三组语文,就是走进“中外童话”专题。
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本文有三处对比描写,即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进行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是课文显著的写作特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洋溢”“鲜花盛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选用的教法有:
1、以读代讲、以问促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我要预设好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2、读写结合法。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力求学生人人参与,紧扣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无止境。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把课堂这一大舞台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法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的学法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先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感悟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完成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构建的过程。
2、读书、思考、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篇精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的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精读第1——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初步感受对比的表达特点。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精读课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进一步体会对比的表达特点。
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你们平时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口头交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读过的童话。)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游览一座花园。
2、揭示课题并齐读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括号里的拼音;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读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打出多媒体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扫除阅读障碍。紧接着,充分利用课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两点,应该并列。
第三环节细读花园变化前后的内容,领悟文本。
1、以问促读:巨人的花园美吗?从哪里看出?认真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花园美丽的句子,同时一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花园是如此之美,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范读,个别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
(3)读写结合:第一自然段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写出了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请同学们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的小区、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等等。(设计意图:从读到写,目的是迁移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精读第3——6自然段,对比花园变化的前与后。
(1)过渡:当花园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归来时,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读第3——6自然段。
给足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过渡语的设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幸福寒冷
(设计理念: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提示语: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却——
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幡然醒悟,于是拆除了围墙,花园又——
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激发兴趣,又接触文本,还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4)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升华文本。
设疑:同样是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解疑,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花园的主人——巨人的行为,使花园由美丽变得荒凉,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独。(在质疑问难中,学生对“对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继续读课文第7——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以上作业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一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故事,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组单元第九篇课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一片荒凉,只有冬天。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正确掌握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4、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认识并掌握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1、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本课分为三步:
1、学习并掌握课后生字,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3、学习对比手法,使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1、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2、抓住文中的语言描写,文中人物的变化,体会童话的乐趣和道理。
3、在多读过程中,培养朗读能力和综合能力。说教学流程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二
2.《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他自私地把在花园里玩的孩子们都赶了出去,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知道了自己的冷酷后,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从此,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文章引导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让学生领会“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的道理。
3.本篇课文我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与原著对比悟神奇,在神奇中见智慧。
二、学情:立足学生 趣法兼顾
我们说孩子是花,孩子是春天。孩子快乐时,处处是春天。本课张扬孩子快乐天性,尊重孩子幸福,孩子在本课学习中更应该 “享受童年的快乐”。
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已经初步掌握了默读、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也能够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对于童话作品,他们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这节课,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片段和词语,引导学生往童话学习和阅读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由教材向原著阅读做个初步的尝试,期待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一定程度的和谐,有一定的启示和启迪。
三、目标:三维建构 知情并进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们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完成练习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运用语言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明白“只有和大家分享了,这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2.教学重点在读中想象画面,从花园的神奇变化中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3.教学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四、教法:灵活多样 有机统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这篇童话时,我着重围绕“神奇”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神奇的世界里旅行。
1.对比教学法
引领学生体会花园神奇变化前后的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在对比中突破教学的重点,真正理解花园变化和巨人行动变化的原因。
2.读写结合法
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以及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悟出道理,突破难点。
五、学法:主动参与 读悟结合
1.自读自悟法
2.读中想象法
3.重点词句品味法
六、流程:对比推进 品思同行
书可以读薄,也可读厚。这篇童话的学习,我们打算把书读厚,因为编者在改写的过程中删掉了很多描写性的句子,留在课文中的仅仅是故事的枝干而已,而赖以展示这篇童话优美的文字很多被删除了。如果仅仅是读课文,孩子们是不能真正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感受不到童话的魅力的。我们引进原著,引进原著的经典片段,让学生体会经典的魅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具体教学时,我以“神奇”为主线辐射全文,与原著进行对比学习,体会花园的三次神奇的变化,反复品读,展开教学。
(一)听,在神奇中起航
童话通俗易懂,富于变化,神奇有趣使它具有着超凡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引领着孩子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播放音画结合的朗读课件,再现课文情节。(出示课件)因为有了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的铺垫,因此这个环节起到衔接第一课时的作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神奇,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一个铺垫。
(二)品,与原著对比悟神奇
1.神奇之一:春天里,巨人的花园冰雪覆盖
这一部分重在抓住花园里和花园外的两重天,课文和原著在对仍是冬天的花园的不同描述上进行对比教学。
(1)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找出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仍冰雪覆盖的句子,“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原著用了相当多的言语来描述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仍是冬天,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出示了原著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巨人的花园里为什么仍然是冬天。
“然而只有这个自私巨人的花园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因为里面没有小孩子,小鸟也不愿意去那里歌唱,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次,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却看见了那块告示。它为那些小孩子感到难过,于是又把头缩回地里,继续睡觉去了。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霜也把所有的树木涂上银色。随后他们还邀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北风也欣然应邀而至。他穿着—身厚厚的毛皮大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把烟囱的罩盖也给吹掉了。‘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得把冰雹也叫来。’于是,冰雹来了。每天他都要不停地下三个钟头,大大的冰块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他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飞跑,浑身上下灰蒙蒙的,呼吸喷出的全是冰。”(原著)
(3)让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朗读两个不同语段,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对比之下,因为原著中用拟人的写法写了“北风”“小草”等的语言,语言浅显易懂,富有情趣,学生一下就会喜欢上了,也读出了童话的语言味道,童话语言的美,情节的美。
(4)引导学生朗读原著,体会雪霜风雹的开心, 明白巨人的花园已然成了“这里是——、这里是——、这里是——、这里是——、(冰、雪、北风、冰雹)”的世界。
(5)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原因说具体。
(6)文中说春天不来了,那么夏天,和秋天呢?其实在原著还写到更多。(出示原著)
“然而春天始终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秋天把金色的硕果送给了千家万户的花园,却什么也没给巨人的花园。‘他太自私了,’秋天说。就这样,冬天总是停留在巨人的花园里,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整天在大树间跳舞。” (原著)
正是巨人自己砌起的这一座有形的墙,把自己和外界分隔,也是这一座墙才引起了花园神奇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想让学生在与原著对比的情况下,加以想象,体会到巨人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酿成的苦果。并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语言的训练。
2.第二次、第三次神奇,孩子们的来去让花园瞬间的变化
当巨人听到外面的孩子喧闹声,神奇又再次出现了。在这部分重在抓住巨人的语言变化的前后对比,与原著中对于巨人的语言的描写进行对比来体会巨人行为变化,心理变化的原因。有了“第一次神奇”的学习,这个环节我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一缕阳光”和“激动”来体会巨人的心情。让学生设想,当时正在床上瑟瑟发抖的巨人有什么表现?其实巨人花园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孩子们跑了进来让有形的墙变成了有形无实的墙。我顺势利导,让学生想象当激动的巨人跑到花园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景象——花园里草翠花开时的心情。自然引出巨人的再一次训斥。
(2)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一句话理解是通过让学生想象巨人训斥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后有层次地读体会到巨人的心理,情感。伴随着孩子们的离去,神奇再次出现:一切从春天变回了冬天。“刚才盛开的花朵,转眼间——刚才繁茂的大树,转眼间——刚才鸣叫的小鸟,转眼间——刚才还是生机勃勃,花繁叶茂的花园,转眼间——”。
(3)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是谁赶走了春天?又是什么唤来了寒冬?引出巨人的话。巨人的醒悟让墙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因为墙的消失让花园产生神奇的变化,更加深了巨人的理解。原著中巨人是这样说的。(出示原著)“我真是太自私了!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来了。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我有好多么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我真是太自私了!”这样的一句话更浅显,学生更易理解,这就是童话。巨人的醒悟推掉了墙,其实他推掉的更是一座无形的心墙。有了前面的理解再加上原著巨人的话,重点的突破就显得水到渠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潜心阅读,触摸语言文字,带领学生沉入词语、句子,通过和学生一道品味词语运用的精妙,句子表达的准确生动,在与原著对比的情况下与作者一起去感受体验,一起接受感情熏陶,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做到阅读与观察、思维、表达融为一体,实现了真正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了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三)思,于神奇中见智慧
“墙”在文中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有形的墙到有形无实的墙再到墙的消失,一步步引领我们走进神奇的世界。其实我们更应该打开心墙,领略更加神奇的美。
(1)以小练笔的方式来体会这一堵墙的作用:“巨人不愿意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中玩耍,垒砌一堵高墙,于是——巨人发现孩子们能为自己带来春天,拆掉了那堵墙,于是——巨人在花园四周垒起了一堵高墙,同时也——巨人拆掉了那堵高墙,同时也——”。
(2)配乐朗诵:“心,是一座花园,拆掉围墙,鲜花就永远和你相伴。拆掉围墙,把美好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幸福和快乐才真正属于你。自私的人不能拥有美好的事物,也不能拥有人生的幸福,甚至会扼杀一切美好与希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教材语言,原著语言,学生感悟教师语言的方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全方位接受信息,让这种生活的哲理作为一颗种子埋在心中,适时的时候能够悄悄地发芽,乃至开花。
(四)探,领略原著神奇的美
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补充原著巨人的想法。设置一个悬念:那个有着神奇能力的小男孩在很多年以后,在巨人老得走不动的时候又来了,还是小男孩的模样,他是谁?他来做什么?请同学们到原著中去探究吧。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及其它童话故事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及方式。
(五)作业安排
1.摘录优美的语句。
2.完整阅读《巨人的花园》的原著。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深度感受这篇童话的优美,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培养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七、板书:突出主线 简洁清晰
巨人的花园
墙
神奇 —— 变化
|
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板书精简,抓住花园的“神奇”,而神奇的真正的原因是花园的“变化”,而那一堵“墙”正是引起这一系列变化的主宰,也从中透视出一个道理“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有助于学习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本节课我打破了以文教文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走得更远更深,领悟童话神奇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作为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应该是展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只有一名智慧的教师,才可能点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和学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把做一名智慧的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和学生一起,叩问心灵,共同享受语文课堂中的熠熠光辉。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三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知道了自己的冷酷后,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从此,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对四年级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洋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画面。
(3)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4、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5、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通过朗读,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明灯,使他们学有所获。
教无定法,妙在学法,贵在授法。
本课内容生动、意蕴深刻、情节引人入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1、创没情境,引发想象。
小学中年级学生仍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我采用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花园巨人的前后变化,以景入手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让学生做到愿学、愿说、乐学、乐说、会学和会说。
2、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以情导读,以读促悟,是本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多样的形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教师在学生研读的过程中及时评价不断鼓励,通过“读—议—悟”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再以情促读,把语感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正确、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记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本文表达运用对比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也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一)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童话具有莫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3、检查自学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
a、准字音,读出味道。
b、住字形,指导书写。
c、理解词义,引入文本。
(三)、再读课文,提炼主线,品读感悟。
文中巨人的花园有几次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以花园的三次景象变化为主线,采用在朗读中寻求答案的方法展开教学:
1、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2、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在花园变化的前后内容的对比读中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对比朗读。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花园却又( )。
我通过以上对比朗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表达运用的对比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冬天性格的巨人与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中,我采用了男女生对比朗读。我先采用情景导入,利用画面让学生从巨人的言行举止中来感受他的任性和冷酷。(出示课件)再通过读中促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当小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时,他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呢?这样的教学既训练了同学们的想象思维,又体现了童话故事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在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中,我采用了教师范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通过这样的对比读,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有的说:“人不要自私,要学会爱。”有的说:“美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还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本课表达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对比。所以我也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在理解重点句、揭示道理时,就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三)美读小结,升华情感。
在此,我采用语言渲染、音乐、画面的方法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音符中,再一次接受爱的洗礼,让学生明白是爱使花园变得春意盎然。接着我以名言赠送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把分享之道铭记心间。(出示名言)送一份快乐给别人,你会得到成倍的快乐!
(四)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四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文章,和《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一起构成童话单元,作为单元起始篇目,学好本课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2.教材内容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巨人和花园诸多变化,揭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画面。
(2)能力目标: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优美,情节夸张有致,契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学生采用诵读感悟、想象、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不断揣摩,才可以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1、学生与老师一起板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其中。齐读课题,加深印象,为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既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也为本节课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复习上节课初读课文巨人的花园留下的印象既是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与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衔接。
(二)品读感悟,想象画面。
1、研读巨人的性格。默读3——8自然段,画出巨人言行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自己的想象,想象巨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从而领悟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性格。这也是造成花园荒凉的原因。
(此环节指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和想象法读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读文本,实现教学目标(1),突破了教学重点。)
2、研读小男孩的行为。合作读8、9自然段,提出问题: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神里给巨人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让巨人觉得心里火辣辣的?想象小男孩都做了什么,使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学生想象,联系上下文回答。
(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此环节体现新课标精神,落实了教学目标(2),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感悟主旨,体会情感。
1、理解“春天”代表着什么。自由读第九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讨论解决。
2、体会巨人转变后的美好和快乐。齐读11自然段,体会真正的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落实教学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升华原著。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与谁分享过什么,有什么感受?
2、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补充原著故事的结尾,(出示课件)既忠实于文本,忠实于作者,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及其它童话故事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及方式。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读一读,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对童话的了解。
板书设计:
漂亮 荒凉
孩子 巨人
热情 冷酷
快乐 分享
板书设计清楚地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和主旨,同时也体现了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表达方法——对比,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