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一
教学1:
师:今天楚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
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师: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越慢越好!
(又有一个学生主动示范,样子有点滑稽,引得一些小朋友笑了起来)
师:大家为什么笑了?
生1:他拍得太慢了,不像鼓掌。
生2:他拍得太慢,都听不到掌声了。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点头认可)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几和几)
教学2:
生:4个。
师: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1和3。(教师画出手势图1)
生2:(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2和2。(教师画出手势图2)
生3:(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3和1。(教师画出手势图3)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生:4分成了1和3。
师: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生1:因为手反过来了。
生2: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师:(指第一种分法)这种分法反过来看结果是怎样的?
生:把4分成3和1。
师:第二种分法呢?
生:还是2和2。
师:为什么还是2和2?
生:(边说边做动作)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生1:1和3可以合成4。
生2:2和2可以合成4。
生3:3和1可以合成4。
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生1:墙上有4块黑板,左边2块右边2块。
师:4分成-
生1: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生2:我们小朋友坐成4大组,除了我们组还有3大组,4分成1和3,1和3合成4。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3:4分成3和1,3和1合成4。(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
生4:我们教室里装了4台电风扇,4可以分成t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师:(再打开一台电扇的开关)现在呢?
生4: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教学3:
师:(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
生:(齐)5个。
师: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把你们想出来的结果写出来(出示方格图5)。
生1: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生2: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师:再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5的分与合吗?
教学反思:
几和几,就是教学5以内数的组成,这主要是为了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在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不用实物操作,采用每个人都有的手指这一天然教具,将其贯穿可的始终。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情“激”学“。
的问题情境。本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1、本节课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猜测、调控,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传统的数学教法,使学生无法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乐趣,给人留下的是“数学太抽象、太枯燥。”正如我刚开始上的课。
这次的教学例子使我真正认识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很大原因就出现在我们教师的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能力没有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应使课堂上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应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像鱼儿在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2、在智力问答中进行思维训练。
智力问题具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例题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使自己在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强化。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想想种种可能性,如果进行了结合实际的广泛思考,训练头脑,使思维活动具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师向学生提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研究内容:“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活动中,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活动,做足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等科学探究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三、几点思考:
1、如何向学生提出能让他们听得懂的问题,是我当前应该努力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还是得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什么该懂。学生如果不懂,教师就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的.基础差或是态度不认真,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如何说,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听得懂我们说话,了解我们想让他们回答什么。一年级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中的生活、学习都茫然无知,对于上课常规、作业要求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好,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该正确去引导,去培养。首先要做的便是该去了解他们,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2、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我想这主要是我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要做的便是课堂语言的运用,如何说得简单易懂,清楚明白,是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意思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二步,是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在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与练习之后,应该及时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总结,找到所学知识中所呈现出的一些解题规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再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只关注个别学生是不可取的,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课堂中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机会,所以,通过总结,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普遍的、一般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课后便能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三步,是要关注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渗透接下来的一些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即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值得我去努力思索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学生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二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诗句中叠音形容词的美。
2、初步学习按原诗的句式仿编句子的后半部分,体验仿编诗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朵的大幅背景图,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的插入图,小型背景图、小卡片若干。
2、诗歌图谱。
三、活动过程:
1、以“朋友找家”引入,请幼儿为迷路的朋友找家。
a、一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名称。
b、幼儿操作。
2、引出诗歌,结合画面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a、教师范诵。
b、提问:诗歌的名称?你听到哪一句?(结合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3、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感受叠音形容词的美。
a、幼儿学诵诗歌。
b、诗歌接龙游戏。
c、结合图谱,引导幼儿感受叠音形容词的美。
d、幼儿再次完整地朗诵诗歌。
4、提供小型背景图及卡片,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按原诗的句式仿编句子的后半部分。
a、幼儿分组仿编。
b、请个别幼儿表达。
5、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仿编的句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设计意图:
《家》是一首浅显易懂、有一定语言韵律美的诗歌,其内容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及小动物们,很受儿童的喜爱,尤其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本活动采用了观察、图谱、操作等多种方法,意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鼓励孩子在多形式的引导下乐于想象,敢于表达。
三、教学反思:
1、目标的大胆定位: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浅显易懂,我大胆地将可分别进行两个课时(学习和创编)揉和在一起,并将目标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按原诗句式仿编后半部分,前一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后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2、材料的服务意识:在本次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具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并为之服务。每一环节提供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背景图和插入图片的运用,是便于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图谱则是帮助幼儿记忆,而不做机械地重复教师的教学,小型背景图、小卡片则帮幼儿巩固复述诗歌,并运用句式迁移引导幼儿进行仿编,从而突破难点。
3、淡化的教学界线: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幼儿学为主,在本次教学中,我力图打破传统教学,注重启发引导幼儿,始终把幼儿放在主体位置上,先是通过图面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述与诗歌相关的内容,并通过易理解的图谱、游戏的互动,减轻幼儿在学习时机械记忆的负担,突破本次学习的重点,在师与生的互动、生与客人老师的互动,调动幼儿学习情绪。最后通过自我操作仿编诗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界线被明显地淡化,幼儿在活动中表现乐于参与,敢于表达。
4、语言的谨慎使用:做为日常教学的最基础活动,我更关注教师语言的严谨性,我个人认为,只有规范正确语言,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我都会推敲每个提问,尽可能运用简短、便于幼儿理解的话语,使每一环节提问能为本环节更好服务,引导孩子更明确要求,从而向目标步步靠近,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学生自己感受“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走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200米一圈),和同学说说你走了几圈。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四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探究合作自学aieiui.
1、师:现在
我请三位新朋友来和你们见见面好吗?(伴着欢乐的音乐三位同窗戴着aieiui的头饰
高高兴兴地跑进教室向大家挥手问好)
2、生:大家好
我们是大家今天要认识的三位新朋友盼望大家能喜欢我们
生1:如果你们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请你们认真察看
生2:如果你们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请你们开动头脑
生3:如果你们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请你们合作探究共同窗习
3、(音乐停滞
老师把三个复韵母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三位学生回原位
)师:请大家看看这三个新的韵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
同窗们的目光挺不错的哦
很快就发现这三个拼音是有两个单韵母组成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由两个单韵母组合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请同窗们跟我读一读(生读:复韵母)
也就是把声母和单韵母快速连读出来拼成音节
5、现在
可是你的声音太小了你以后应当大声读出来让全班同窗都听到
生2:符皓闳你读得太好了声音也很洪亮
生3:谢秉润你读错了
你应当把a和i很快地连读出来你刚才读成a----i了
。.。.。.反思
如果直接出示这三张复韵母卡片也许学生会感觉没有兴趣于是
我在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景让三位学生戴着aieiui的头饰
高兴地跑进教室与大家挥手问好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学生作为中介
把知识与学生距离拉近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他们对新的事物总是有种新鲜感
所以我运用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领导性的问题目的是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有的说:“我发现了a、eu分别和i交朋友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复韵母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同桌合作
积极自动地拼读拼音经过同桌合作让优生领导差生
使他们在互导互评中取得提高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来说注意倾听
学生就在这种轻松高兴、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良逐步地发展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
把课堂教学改变到重视“发展与过程”的新理念上来我深深地体会到
重视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可以辅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发其内在发展的能力
从而增进学生在原有的程度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五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插图学习三个声母,能正确地书写三个声母。练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2.学习三拼连读音节的拼读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插图、拼音卡片、汉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母,你们还记得声母和韵母的不同吗?
学生背:声母不能独立成音节,韵母可以独立成音节。声母不能标声调,韵母可以标声调。声母本音不响亮,韵母发音响亮。
二、学习三个声母
(一)出示图1
教师启发学生用一句话说出图意。
例:一只和平鸽叼着一根柳条像个9。学生看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跟同学们讲一讲图意。下面的字母会读的读一读。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告诉他你是怎样发音的。
教师边板书边与学生总结:“g”字像个9,尾巴往左扭。
(二)出示图2
学生说图意。小组内互相学一学字母的读音。
例:两只小蝌蚪在水草旁边游玩。
师生总结:“k”字一大竖,蝌蚪中间住。
(三)出示图3
学生自学。不会的请教老师和同学。
师生总结:“h”字一大竖,椅背儿靠左立。
充分发挥了儿歌的作用,使学生易学,易记,兴趣浓厚。
三、练习拼读
(一)教师出示“个”字及音节g-8-g8,读一读字音。想一想,探讨:字的读音与音节读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字与音节想同,拼准音节就等于知道了字的读法。)
(二)练习拼读
1.“课”怎么拼?自己试试。
k-8-k8
2.小河的“河”怎样拼呢?在小组里拼一拼。
h-6-h6
3.我们还可以拼读哪些音节?自己练一练。
出示:歌、可、湖、哭、古、嘎、库、哈、户
4.学习三拼连读音节。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试一试,这样的音节怎样拼?
教师:通过拼读音节,你有什么发现玛?
练习拼读:
g-u-$-gu$
h-u-%-hu%
g-u-1-gu1
以上音节分别拼出了:花、国、火、瓜
通过学生自己练习,总结出拼读要领。
四、巩固练习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
教师请几个学生戴上“gkh”再请几个学生戴上“aeu”教师请学生自己找朋友。
通过动态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效率提高。
五、老师指导写字母
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三个字母应该怎样写?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书写字母。然后,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gkh”三个字母,练习了拼读,又学习了三拼连读音节。收获真不少。
[gkh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六
教材简析: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从而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自己去学本领,长大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时空,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把无声的教材演成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到遇事要相信秘书,勇于尝试,才能学到本领,从而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开课时由学生质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中以听、说训练为主,发展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并分角色朗读、表演、自由畅谈,在开放式环境中发展个性,受到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片断:
片断一: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生:看见小溪里的水。
生:看见很漂亮的风景。
生:看见草地。
生:看见漂亮的花。(要求把话说完整,用“这里真美啊,有————————,有————————还有————————————”说话)
师:小鸭看见漂亮的花、清清的小河、会想到什么?
生:想去游泳。
生:想去游泳,但有点害怕。
师:小鸭子到底想到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鸭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学生开始读书。)
师:小鸭子说的是哪句话?
生:小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相同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师:小鸭子看到美丽的风景,它的心情怎样?你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小鸭子的心情来。大家自己来读。(课件演示小鸭子出世,学生伴音乐自由读。)
师:谁来读?把小鸭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读出来。
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他读得有点急切,你想不想读?(师指着举手的同学。)
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唔,特别特别想去游泳。谁还来读?
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能不能读快一点,让鸭妈妈听了就带你去游泳?大家一起读。
生:(齐声)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妈妈怎么说?谁再来读读?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她读得不错,还会用上手势,摇摇头说不深。还有没有人想读?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生:我喜欢刘老师这只鸭妈妈。
师:噢,是吗?(很高兴的样子)我一定会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生:我喜欢书上的鸭妈妈。
生:因为我要去游泳啊。
生:因为我喜欢游泳啊。
师:我真的很怕你们淹死,怎么办?
生:它的身体和它的脚掌会帮我们游泳。
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你读得不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你愿意读给听课的老师听吗?
生:(摇摇头。)
师:那么谁想读给听课的老师听呢?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读得好,我把一条小鱼奖给你,谁还想吃小鱼?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再奖一条小鱼。)
评析: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让学生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不过,现在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这样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从而使学生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教育。
片断二:角色表演,活化语文
师:我们班同学读书很好听,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表演?
生:能。
师:自己先在下边练习练习。谁表演的好就戴上这个漂亮的头饰上来表演。
(学生练习自由表演)
师:(请两个学生来表演)
第一次表演:
鸭宝宝:呷呷呷,妈妈妈妈,带我去游泳好吗?
鸭妈妈: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鸭宝宝:(站着不动。)
鸭妈妈:还站着干什么?快去游吧。
鸭宝宝:(学鸭子游来游去。)妈妈,我学会了游泳。
(各奖一条小鱼。)
师:假设你自己就是这个小鸭子或者鸭妈妈,你的做法、想法和课文中完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会怎么做?大家想一想,然后,我再请同学来表演。
(学生又开始自己做准备)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七
一、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57~58页。
二、教学要求: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今天上一节综合练习课。[板书课题:分数应用题练习课]请大家认真进行练习,使解题技能更加熟练。
(二)基础训练
1.口答。
生:把乙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甲数就是6份,把甲数看作单
2.看线段图写数量关系式、列算式。
师: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的线段图,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算式。
(1)
生:下水道全长×已修几分之几=已修米数
(2)
生:全路程×未行的几分之几=未行的路程
(3)
生:红花朵数×黄花朵数相当于红花的几分之几=黄花朵数
(4)
生:小明年龄×弟弟年龄相当于小明的几分之几=弟弟年龄
设小明为x岁,
师:上面的练习,同学们做得很好。说明我们能够根据线段图写出乘法关系式,再根据乘法关系式列出算式或者方程。
3.依题意画线段图,写数量关系式、列算式。
师:下面有一组题,(1)至(4)题每组同学各做一题,第(5)题全班都做。先画线段图,再写乘法关系式、列算式。
[幻灯出示题组]
[指名五人将五道题分别写在幻灯片上,边投影边口述。集体订正]
(1)
生:这本书的页数×已看几分之几=已看页数
设这本书有x页,
(2)
生:这本书页数×还剩几分之几=还剩页数
设这本书有x页,
(3)
生:这本书页数×已看几分之几=已看页数
(4)
生:这本书页数×还剩几分之几=还剩页数
(5)
生:这本书页数×还剩几分之几=还剩页数
师:上面的两组练习,都是用线段图作“拐棍”,帮助我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的练习,我们逐步扔掉“拐棍”,或者在头脑中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三)综合练习
师:请全班同学练习做课本上第57页第18题,只列式,不计算。
[教师巡视后,指名口述算式和数量关系]
路程。
把全路程看作单位“1”,全程的(1-1/4-5/18)就是还剩的102千米。
(四)独立作业
答:这桶油重50千克。
师:结果相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
生:[举手]我是用方程解的,结果一样。
师:用方程解也很好。下面解答第20题。
生:第20题,把一篇稿件的页数看作单位“1”,总页数的(1-3/7)就是两天共打的页数(30+50)。
答:这篇稿件共有140页。
师:结果与他相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画了线段图?请举手。[部分学生举手]现在解答第21题。
生:第21题,把原计划生产件数看作单位“1”,原计划生产40000件的
答:这个月生产的衬衫比原计划多10000件。
师:这种方法很好。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我是画线段图,在图上看出来的。
师:[小结]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主要根据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题时,先认真审题,找出单位“1”的量,再看其他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建立乘法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用方程和算术解都可以。对于计算结果,最好是验算以后再答。
(五)思考题
师:课本上58页第22题是一道古代算术名题。用算术和方程解都可以。请同学们试一试
作者:柳爱民
审稿人:李传家
单位: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与单韵母a、o、i、u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拼读韵母带调的音节。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六个单韵母的卡片,自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拼音宝宝走在路上迷路了,哪位小朋友帮他们找找回家的路。
2.通过昨晚的预习,下面同学们看视频找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声母宝宝。
3.板书课题:bpmf
二、学习bpmf
(一)学讲故事,编儿歌。
3、学习b
1、同学们最喜欢画画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画,想看看吗?(出示插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说说图中的小男孩在干嘛?
(广播广播bbb)_
3.播放的“播”读的轻短些就是b的音,师范读,请学生看老师嘴型,认真听,师提示读b时双唇闭紧,突然放开,然后指导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读b的音。)
4.学生自己编口诀记住b。(发挥学生想象力,自己创编。师适时指导,对于合适的给予肯定。)
2、学习p
(1)山坡的“坡”读的轻短些就是p的音,师范读,请学生看老师嘴型,认真听,师提示读p时双唇闭紧,突然放开,然后指导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读p的音。)
(2)小女孩泼水ppp(学生找到后出示小女孩上衣的图片,让学生记住p的形。)
(3)学生自己编口诀记住p。(发挥学生想象力,自己创编。师适时指导,对于合适的给予肯定。)
3、学习m
(1)用手摸的“摸”读的轻短些就是m的音,师范读,请学生看老师嘴型,认真听,师提示读m时双唇闭紧,突然放开,然后指导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读m的音。)
(2)m像图中的什么?(学生找到后出示门洞的图片,让学生记住m的形。)
(3)学生自己编口诀记住m。(发挥学生想象力,自己创编。师适时指导,对于合适的给予肯定。)
4、学习f
(1)“风儿”里就含有f的音,师范读,请学生看老师嘴型,认真听,师提示读f时上齿咬住下唇,摩擦出声,然后指导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读f的音。)
(2)f像图中的什么?(学生找到后出示拐棍的图片,让学生记住f的形。)
(3)学生自己编口诀记住f。(发挥学生想象力,自己创编。师适时指导,对于合适的给予肯定。)
(三)比较b和p的不同
1、根据半圆位置的不同,得到口诀: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2、比较b和p读音的不同:每人一张薄纸,对着纸读,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同。
3、指导书写b和p并比较:在四线格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m和f
(五)游戏:猜谜语(四个口诀),巩固学生所学。
(六)学生练写四个声母。
三、布置作业(书写四个声母,各一排。)
板书设计:
bpmf
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个门洞,mmm
一根拐杖,fff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九
案例背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故乡》为第三单元题材为小说,小说属于记叙文的一种,小说题材文章的学习针对九年级的学说来说并不陌生,且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从体裁来看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叙为主的文章。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有其相同相通之处。虽然而小说虽然也是写人记事,但其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引人入胜,体现情节的四要素,且要突出人物的刻画,展示人物的性格。另从表达方式来看,记叙文与小说都以记叙描写为主。
此课为1123活动展示课,次课为初中校,这个班是有25人组成的班,这是临时的班级,对于教龄只有两年的我这些学生对我来说是陌生、是充满挑战的。
再此基础上为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更好的完成展示课,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正真的参与到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农村课堂老师为主的现象,为了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课文主题,为了在这次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使课堂更高效文章有深度。在一周之内认真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写
由于前两位老师上完课的原因,学生们比较疲惫,让学生休息时间较长,后排齐刷刷的坐着二十多名老师,一上课学生异常安静,为了缓解学生的氛围,先以一段有关主题的视频导入,使学生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接着处理文章的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环节也是采取提问学生方式,学生补充,老师展示,由于作者(鲁迅)接触较多,效果较好。
进入课文学习、主题理解,为了让学生思路清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主要从文章题目解读入手,认知程度浅,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且符合学生实际,在环节一主题一的环节学生参与度积极,几乎前期不举手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再次基础上老师继续追问学生,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主题二的讨论,思考深度成梯阶式上升,由于主题一讨论活跃,为主题二做基础,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参与度较高,在这两个环节中都以学生为主,老师采用追问的方式环环深入,在主题三(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的理解上学生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采用教读的方式,多媒体上展示时代背景,与小说创作意图,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转变,思考深度加深,小组合作讨论、发表个人观点从而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整堂课https:///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之下,学生课堂氛围活跃,思维敏捷,完成教学预设目标,且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能动性。
教后反思
这虽是一节普通胡课,但却一改往常教学模式,始终围绕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学生的主体能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真正最大程度的完成了“有效课堂的学习”。
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简单,围绕文章题材(人物、情节、环境)人变、景变、情变,虽环节简单,但内容丰富,认知具有深度。环节设计的简单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从而使得效果更显著。
2、
改变以往教师上课“教师提问题血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处理,而是采用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不停追问的形式,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字解决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欲望。
3、
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全程置身于讲台之下,使老师一开始就更好的在学生之间搭起了平等的沟通桥梁,使学生真正的投身在课堂中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4、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虽没有小组讨论环节,但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参与度高,一样可以起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的作用与目的。
5、
ppt文字展示与往常不同,此次更简洁明了,所展示出的文字均为课本语句,通过课本语句作为问题设置,使文章的教读不着痕迹,学生的学习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ppt所展示的文字都属于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没有超出文本之外对于学生认知之外的新知识体系内容,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胡思维一直处于上升式,而不是跳跃式,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胡学习,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十
本节课的两道例题都安排了情境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然后进行最后的运算。
课时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顺序
难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3+1=3+2+3=6+3+1=
10-4–3=6–2–1=4+0+5=
学生口答后,任抽几题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二,授新课
1,教学先加后减
教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现在有几只?
学生列式:4+3-2
教师:说说4、3、2在算式里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该怎么读
学生汇报,教师示范算式的读法:4加3再减2,全班齐读
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计算顺序
教师示范小结:4+3-2=5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
2,教学先减后加
教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提示:仔细观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内容
学生小组交流: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又飞来3只,现在有几只?
教师:用学具在小组内代替天鹅摆一摆,边摆边说,该怎么列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具操作,互相交流,列式:4-2+3
教师:同桌互相读这道算式,说一说这道算式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把
计算过程填在课本中
同桌互读算式,说运算顺序,并独立填写计算过程
3,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十一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
1、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例如: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惊奇”一词,问: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接着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
2、抓住重点句体会冰花的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再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我就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并出示:冰花像,像(),还像()。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冰花像白白的荷花,像红红的月季花,还像烟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晶亮,美丽。有的.说冰花像树林里小白兔的小木屋,有的说冰花像可爱的小狗,像机灵的小猴,还像美丽的孔雀……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材的有利因素和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硕果。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应让他们课前对冰花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了解了冰花中蕴藏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探索,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文课本知识,以一带面,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学到读书的本领。又如教师的语言太多,原因是怕学生想不到、说话不完整。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说不定他们的语言是老师没想到的,会给教师更好的启发,不能怕孩子不照老师的思路走,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对他们的发言,只要用简练的语言稍作点拨即可,不必说太多。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十二
一、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止”、“见”、反文旁、“目”等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三、 教学准备:
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贴图以及四个不同形态(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雨点图,多媒体雨点动画。
四、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止”、“见”、反文旁、“目”等新偏旁。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三、教具准备:小雨点、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春天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那么春姑娘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百花都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2. 春姑娘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你们瞧她又给大地带来了一场春雨。
3. 指导看图:小朋友们看,天空中你见了什么?(很多雨点聚成了一场雨)瞧,多可爱的小雨点呀!谁能把课题读好。多么活泼的小雨点呀!谁再读,多么神奇有趣的小雨点呀!一齐读课题。
(雨点出示、齐读)
4.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课题就叫做“雨点”
二.讲授新课
(一)看图学词
2. 那么这些雨点娃娃究竟落到了哪里呢?(自由说)我们来看看图上这几个雨点娃娃落进了那里。注意要从左往右依次来看。(指说: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相应出示、齐读)
3. 我们一起再来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 雨点娃娃落进了这些不同的地方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己把课文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 检查自读:
(1)落进 雨点 散步 池塘 江河 海洋
(2)池塘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自读—找规律—指说—开火车—齐读——自读课文)
(3)池塘里睡觉(散步)
(自读—找规律—指说—小老师领读——互读课文)要求:不读破句,不复读,不唱读
3. 范读课文
4. 小朋友,谁来说说看,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同桌交流)
(池塘里:睡觉;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跃)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贴字齐读
6. 看图试背(男女生比赛)
1.出示齐读
2、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摆法,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说出
“海”“洋”两个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加强学生对汉字造字规律的了解。
睡:上节课老师已经教过,这叫“眼目旁”,跟读两遍。
散:右边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读两遍。
觉:偏旁是下面的“见字底”,跟读两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让学生认读两遍。
跑、跃:左右等宽,足字旁略微比右边的部件短一些。
4、 描红、临写;播放《渔舟唱晚》,让学生在优雅的气氛中书写生字。
四.作业
1. 习字册
2. 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落进 雨点 散步 池塘 江河 海洋
池塘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能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自然现象。
3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2、你们瞧:小雨点又沙沙地下起来了!多媒体歌曲多么欢快的小雨点,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雨点的世界。
3、现在你就是可爱的小雨点,认真地读读课文,你想落进哪儿就落进哪儿。读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换位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2、集体对话交流:小雨点,你想落进哪儿?
(学生选择学习课文段落)
(一)生:我想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1)为什么呢?(因为池塘里的水一动也不动,我来到这里,就想好好地睡一觉。)
(2)瞧,小雨点真的睡觉了。多媒体雨点落在池塘里
(3)指导朗读: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老师真想来读读这句话(范读)谁来试一试---评议(他读得怎么样?)小雨点睡着了,(“睡觉”闪烁变色)我们不要吵醒它,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二)生:我想落进小溪里。
(1)多媒体小溪流淌图小雨点来到小溪你看到了什么?
(3)你们看:多媒体雨点落在小溪里雨点真的在散步了!
(4)指导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
谁想来读一读---评议(“散步”闪烁变色)赛读---齐读
(三)生:我想落进江河里。
(2)瞧:多媒体雨点落在江河里小雨点呀小雨点,你要随着江河水跑到哪里去呀?(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3)指导朗读: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
难怪雨点跑得那么快!它的作用可真不小。谁会读(指名读)—评议—赛读)(“奔跑”闪烁变色)师导:江河里的水流得很急,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真像在奔跑。多有力。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齐读)
(四)生:我想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3)指导朗读: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好快活呀!谁来读?(指名读)—评议:(跳跃)(“跳跃”闪烁变色)—赛读。多神奇、多有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三、朗读巩固: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所到的地方。
1、现在让我们连起来向听课老师介绍一下:(齐读全文)
2、指名朗读:你愿意问谁介绍就向谁介绍?(边说边演)
3、指导背诵:谁能不看书、不看图就能把小雨点介绍出来?(指名边背诵边表演)
四、实践拓展:
瞧,小雨点多开心哪!
1、也是可爱的小雨点,我喜欢落在柳条上,在柳条上荡秋千。
2、雨点,你还想落到哪儿去?(学生练习说话)
你们这些小雨沙沙沙沙下得真欢呀!
3、春天被你们装扮得可漂亮了!你们瞧出示多媒体春景图学生观图美吗?刚才他们还在说悄悄话呢!说是感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雨点给他们带来得生机。你们高兴吗?希望你们能为大自然作更大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背诵课文。
2、练习用“雨点落进——————”说话。
想象拓展,作业
出示:雨点落在( ),
( )。
小组讨论,指名说一说。
(2)、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一个爱思考的大脑,你们同样能写出和课文一样美的小诗。今天的作业就是当一个小诗人,仿照雨点做4句小诗,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池塘图 睡觉
4、雨点小溪图 散步
江河图 奔跑
海洋图 跳跃
教学后记:
3.角色表演,入境生情。角色担当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手段。孩子们通过角色表演,会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戴上头饰,当一回生活在池塘里的小居民,想像每天生活在小池塘这个清澈、美丽的家中,是多么快乐、幸福。在此基础上夸夸自己的家就显得水到渠成。在引导学生感受夜晚小池塘的宁静与美丽时,又一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说说自己听到月亮姐姐、星星宝宝、小池塘说些什么,在想像中进一步感受自己的家——小池塘的可爱。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进入美妙的意境,产生对小池塘、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十三
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的学习状态。
课堂常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
1课时
一、导入:
上学啦!背上小书包,我们一起上学去吧!我们要做到上课端正坐,听讲好习惯、下课不打闹,作业完成好!
课堂教学常规训练:
(一)课前准备
1、文具的摆放。建议文具越简单越好,一支笔,一块橡皮。以免学生在拿文具时玩文具盒。
2、课本的摆放。课前准备好课本,摆放在统一的位置(教师示范)
3、下课后把课本放回书包,并准备好下一堂课需要的课本和文具。
(二)课前候课:预备铃响后,立即有序地进入教室到自己座位上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左脸贴左手背,闭上眼,面向右开始桌睡,等待老师来上课。
(三)上课:
师生问好: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金休学生向外跨出步立正站好,双手下垂,两中指贴于裤缝,目视老师,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向学生问好后,端正坐下。
1、听到上课铃声,停止说话和活动,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2、教师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师生相互问好。指导“师生问好”的方法:起立时迅速、安静,保持立正姿势,与老师问好时声音响亮、不拖拉。(与学生一起演练)“老师,您好!(鞠躬)”立正。
3、迟到要叫“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才可以进教室
(四)听课:
学生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1、学生的。坐姿:抬头、挺胸、两眼注视前方,两臂胸前平屈放在桌面。(教师示范)
2、不做小动作,不想其他事,要专心听讲(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讲)
3、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4、用心听讲,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五)发言:
1、举手回答问题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的姿势,右手臂前臂垂直放于桌面,五指并拢。(教师示范)
2、要发言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3、回答问题一律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站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老师允许再坐下。
4、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5、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六)读书:读书姿势:坐着读书时,两手分别握住书本的左右下角,将书斜放在课桌上,书面与桌面成45度角。如果背诵课文或识记内容时,应把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坐姿要端正。站着读书时应立正站好,双手拿书,左手握住课本下边中间,大拇指和小指在正面分别压住书的两页,其余三指在书的背面,右手拿住书的右下角。《读书歌》:头要正,肩要平,身坐直,脚放稳。双手拿书向外斜,声音响亮词连续。
1、读书时保证三个一,身体要坐直,眼睛离书一尺。
2、读书时,书要拿在手里,眼睛要看书,读出表情。
3、学生单独读书时,要拿起书,声音要响亮,读出语气来。
4、齐读时也注意和大家保持一致的速度和节奏。
(七)书写:明确正确写字姿势:两脚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头抬高。
写字姿势: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要牢记,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八)上交及分发作业
收发作业:发:以纵队为小组,从前一个依次后传:收:从后一个依次向前传,不得错位,30秒内完成。
1、指导传接本子的动作: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从前往后或是从后往前的顺序,依次传递,传递时保持安静,坐着转身传递(向走廊空的一侧转身)。可以传到桌面也可以直接传到下一个同学手中。
2、逐步训练小组长分发作业。
(八)下课:下课问好:待下课铃声响后,教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全体起立。
1、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师生互礼后才能下课,学生才可离开座位。
2、把上节课的学习用品整理起来,准备好下节课的用具,如果下节课是离开教室的就要把桌面收拾干净。
3、进出教室不要拥挤,请老师先走,同学之间要互让。
三、诵读儿歌《学好样》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
不能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
不要学那大青虾,驼着背儿弯着腰。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四、全课小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果实。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
2、创设情境,让学生认清形,认清声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利用所学的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声母bpmf的音。
2、清声母bpmf的形。
教学准备:
课件、声母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声母。
1、讲故事。丁丁要院子里听广播,边听边学拼音bbb,冬冬出来把水泼,边走边读ppp,一不小心把水泼到丁丁的身上,冬冬赶紧说:“对不起”丁丁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学拼音吧。”两人学完拼音后,玩起了“摸(m)人”的游戏。弥乐佛(f)开心地笑了,好像要夸丁丁和冬冬是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
2、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四幅图帝边出现的四个拼音娃娃叫声母。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和这四个声母娃娃交朋友。
二、联系语境,指导发音。
(一)学习声母b
1、看图说话。师:哪个同学能看着图说一句话——谁要干什么?(丁丁听广播)
2、激趣:你看丁丁学得多认真呀,我们也来学一学
3、发音:课件发b的音,生跟读。
4、引导探究:广播的播和声母b的发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又轻又短)
5、指导发音:把广播的播发得又轻又短就是声母娃娃b的发音。
6、多种形式练习发音:同桌读、开火车读。
(二)学习声母p
1.看图说话。
2.引导思考:想一想旁边的声母娃娃该怎么读?
3.生试发音声母p
4.讨论:怎样发好声母p?(把泼读得又轻又短)
5.多种形式练习发音:开火车读,小组赛读。
(三)b、p发音比较
1、师范读b、p,请学生观察b、p发音的区别
2、提问:你们发现什么
3、生试发音。
(四)引导学生自学m,f的发音。
1、小组自学
2、全班交流。
三想像练说,记住形。
1、你想用什么方法读住声母bpmf(看图、编顺口溜等)
2、小组讨论。
3、指名汇报。
4、学生自评。
三、看清位置、指导书写。
1、声母bpmf他们住要哪里呢?出示四线三格中的声母说一说。
2、看老师把他们送回家,师范写。
3、生书空。
四、泥工做形,激发兴趣。
1、提出要求。用橡皮泥捏出声母bpmf。
2、生四人小组合作制作。
3、生展示。
五布置作业。
把认识的声母娃娃介绍给爸爸妈妈。
一年级教学案例数学篇十五
《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上我用了三个可是完成此课教学目标。第一节课,主要是能流利读的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首先是带拼音领读,然后去拼音以各种形式练读,以达到认读训练。有个别拼音不太好的孩子还是没能熟练地人情每个生字词。
第二节课室学习课文教学,一年级主要还是以读课文为主,简单的分析了下课文,用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句子,熟读课文。最后孩子来说说冰花的美。
第三节课室写字为主,认字——拼读——书空——师示范——生写——组词,依次学习。
冰花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很难见到,课上我也只有通过图片来介绍冰花,感受冰花的美。希望孩子们以后见到冰花时,也能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来形容美丽的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