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心得体会(优质11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粮食系统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省委决策部署,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主抓手和“杀手锏”,全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为“两个先行”奋力筑牢底板、守好底线。
浙江着力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创新开展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打造了“湖州模式”这一全国行业“金名片”,有力促进了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广大消费者受益。
在新的征程上,全省粮食系统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构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长效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各级抓好粮食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粮食政策引导作用,更好保障种粮农民应有收益。深化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打造“浙江好粮油”,提升种粮比较效益,努力让更多农民“种粮致富”。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充实政府粮食储备,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确保“储得足、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坚持粮食产购储加销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粮食生产、消费、产业链、供应链系统谋划、协同保障,加强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化储粮工作,始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加快推进粮食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255”工程,深化产销合作,提升粮食供应链安全韧性,让全省居民“吃得好、食得安”。高质量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产业链优化,加快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谋突破,推进浙南省级粮库等设施建设,探索“未来粮仓”建设,推动仓储设施迭代升级,实现粮食仓储革命。
努力打造省域现代化先行的“窗口”,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加速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更多浙江样板,贡献更多浙江经验。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国首次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病毒不仅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也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体系。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三农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段落二:三农工作在疫情中的积极响应
三农工作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期间,针对农业和农村的产业链、供应链、流通渠道等方面的问题,三农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逆行输送农产品,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等。我们看到,三农工作以严谨的管理和创新的措施,成功的保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段落三: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扩散,消费需求下降,外销需求下降,使得农产品价格下跌严重,促使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受到更大影响。同时,农民外出务工无法实现,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不足的情况。这些因素的催化下,三农工作极大的受到了挑战。三农工作的发展遇到困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蒙受了很大的影响。
段落四: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疫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但同时也推动了三农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三农工作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解决农民就业稳定的问题。农业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发挥农村复合型经济优势,唤醒农民的创新意识,为三农产业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段落五:总结
疫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却也促进了三农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三农工作需要在疫情的冲击下,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和创新能力,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发展保障。我们要借此机遇,加强三农工作的服务和扶持,促进三农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1、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14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2、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县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
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
3、政策保障。实施“三换”要以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权益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实施政策,快速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及时建立“三换”利益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民转市民制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社保、公共财政等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城乡一体,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统筹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换收储的承包地集中到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以城镇建设为主,把“三换”安置重点作为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亮点。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行农民单户抵押、户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抵押担保,进一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农村地区的居民生产、生活、交通领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三农工作,既应对当前的疫情风险,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强农村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产品是农民的生产要素,也是市场的重要商品之一。当前防疫措施较为严格,导致农产品运输更加困难,产销农产品受到很大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农村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例如,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适宜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水平,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价值,从而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农村教育,增强农民意识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生产力,其意识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生产质量。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和素质,使他们对疫情有充分的认识,并且知晓疫情防控措施,从而保障农产及时进入市场。同时,还应鼓励农民积极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加强识别农业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善,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此外,我们还应继续推动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线上销售等,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疫情期间的三农工作面临巨大的考验,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将加强农村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民的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权益。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也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我国农村改革开放_多年,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要重新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全面了解国家对农业农村的现时和长远政策,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重新确定各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改变旧的传统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寻找到适合本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越加突出,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农业与工业紧密融合,国家对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政治体系和财政支持体系近期远期政策已具完备,多予少取放活长期不变的政策、多项直补政策和农村转移支付的稳定落实,给农业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生机,发展农业农村的机遇已来临,农业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近年来,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不但要了解其政策的内容,还要了解出台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制定符合我们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又具有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从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目前国家支持农业产业主要是具有影响力、带动面广、经济效益快的产业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我县已获得扶持的一村一品项目村仅35个,利用资金300余万元,只占全县农村的%,一县一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成为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20_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这些新型主体解决了"谁来种地",解决了"人"的问题,提高了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现代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体现了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对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积极意义。
多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很不平衡,现状是:杂、小、散,无规模、无特色、无品牌、难以持续发展。农村建设上守旧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意识,无规划、无起色、无追求。地区自然优势比较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产业没能发展起来,领导干部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农民经营意识淡化缺乏经营观念。
我县山多川少,全县92%为山区,发展规模农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耕地面积只有2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只有16万亩,人均播种面积不足7分地,这样的农业基础,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创新思想,将我们的区位、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发展都市农业、郊区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
20_年,我县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转移、依托六大产业、统筹五化推进,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__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幸福__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
统筹"五化推进":即坚持建设园区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运营市场化。
作为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农村,差距在农村,希望在农村。找准着力点--实现农民增收,有所作为,要在充分利用本乡、本村的资源优势上认真研究,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
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谈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三农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领域。近日,我市召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三农工作大讨论会,以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振兴。在此次讨论会上,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首先,讨论会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过去,农民在三农工作中常常被忽视,决策层的政策往往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而在这次讨论会上,我们看到了农民代表及各层次的乡村人士参与其中,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务实的建议和意见。正是通过这些农民的心声,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他们是农村振兴的最重要的力量。
其次,讨论会提出了科技创新是农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因此,在三农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精准的农业管理和服务。比如,通过推广新的农业种植技术和智能化农机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进入农村领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推动农村振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第三,讨论会呼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农民在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讨论会提出了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讨论会强调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农村副业为主。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潜力,也导致许多农民的收入难以提升。因此,讨论会提出了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的农村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只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次讨论会,我深刻认识到要推动三农工作,必须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农村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不能单独解决农村问题。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加上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农村振兴事业的顺利进行。
总之,这次三农工作大讨论会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我深受启发和鼓舞。通过这次讨论会,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通过农民的主体地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的综合发力,才能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稳抓“三农”工作促乡村振兴,要靠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干部,锻造过硬本领,永葆实干姿态,站好“第一班岗”,掀起乡风文明“新浪潮”,激活产业富强“活细胞”,打破基层治理“旧局面”,稳抓“三农主义”,绘就乡村振兴的“三幅画卷”。
以文化为“媒”,悟“写意主义”,晕染乡风文明“水墨画”。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基层干部要当好乡风文明的“宣传员”“建设者”,就要兼顾“新旧”文化,赏析乡间文化“意境”之美。要传播“新思想”,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课宣讲、普及政策知识、组织主题活动,让新思想新理论“入脑入心”。要培育“好风气”,建设红色乡情院落、打造特色村史馆、强化村级阵地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文明公约,倡导树立新风尚。要觉醒传统文化“生命力”,收集老物件、沟通老乡亲、盘活老地方,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灵魂”、注入现代模式“血液”,“勾”乡愁“引”乡贤,展现乡风文明“形留魂在”的“活态”风貌。
以产业为“柱”,照“写实主义”,临摹向往生活“素描画”。发展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基层干部要当好致富增收的“带头人”“创业家”,就要立足产业发展,领悟赋能经济“实干”之义。要深挖本地特色产业资源,通过前期调研和实地走访“融合”当地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要探索转型升级方向,应用研发科技、规范化生产经营、壮大产业链、走农旅结合道路,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绿色、生态的新型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不断“做优做精”现代农业产业。
众幸福感,基层干部要在鼓励“自治”的同时当好“领头雁”,把握正确发展方向。要“淬炼”精良人才队伍,基层干部要当好人才聚集“吸铁石”,思索创新人才模式机制,坚持“本土育才”和“广聚英才”相结合,挖掘“新力量”,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切实保障人才的各项待遇,提供“乡村舞台”施展才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三农工作”的大讨论,感受颇深。这次讨论在政府的倡导下,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共同探讨当前农村发展的难题和解决之道。通过与各位专家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农村问题的艰巨性。本文将围绕讨论中的几个主要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
首先,讨论的重点之一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在与专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农村土地流转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家们普遍认为,土地流转对于让农村劳动力有更多机会参与非农产业,加快农村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农民丧失土地所有权,面临利益和身份转换的困境。因此,专家们一致主张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注重土地流转与农村整体发展的协调。
其次,农村教育问题成为了讨论的又一个热点。许多与会者都提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难题。专家们指出,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以及质量不高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家们建议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设施,并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对接。此外,专家们也强调了培养农村特色人才的重要性,让农村孩子有更多机会在家乡发展,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讨论的第三个议题是农村扶贫工作。专家们普遍认为,脱贫攻坚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讨论中,专家们分享了一些扶贫经验和做法。他们强调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提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方法,建议通过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此外,专家们还呼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另一个讨论的焦点是农民收入增加问题。专家们普遍认同,目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在讨论中,专家们提到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如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供水供电等。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产业升级和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专家们也认为要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村治理体系和农村社会建设成为了讨论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专家们认为,农村治理的有效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密不可分。在讨论中,专家们提到了农村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如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和换届等。此外,专家们还呼吁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地方。
综上所述,参加这次“三农工作大讨论”,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各界专家的交流,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农村问题的复杂性,也更加坚定了推动农村发展的决心。我相信,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最佳路径,实现农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九
20__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更加完备,今年完成水利工程建设1万处,四年来累计投入20.98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9220处,新增灌溉面积6.2万亩,保护耕地2.8万亩,解决了41.35万人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年来共组织实施53个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2万亩,复垦耕地1050亩,25.61万群众收益。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758公里,实现了100%乡镇、87.13%村通水泥路,通水泥路村数达到1434个。农村电网和沼气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投入资金1.36亿元,完成了60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四年来累计投入5.86亿元,完成了512个村电网改造和253个村提质升级,农网改造面由51.3%提升到今年的82%。农村沼气池建设今年可完成5000口,沼气入户率达到27.6%。
二是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四个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粮油实现连续增产。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广优质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提高粮油的单产和品质,粮油产量连年增长,今年粮食产量达到68万吨,增产3.86万吨,实现了连续9年粮食产量增产丰收。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水果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时鲜水果面积逐步扩大,优质水果面积今年新增3.5万亩,发展到16.5万亩,水果总面积发展到44万亩,较2009年增加了近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8.5万亩,累计新增8万余亩,其中商品蔬菜面积达到23.55万亩。养殖产业呈现规模发展趋势,今年新增了20个规模养殖场,全市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300家,生猪自给率超过50%,比200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大鲵产业发展迅速,今年大鲵存池40.5万尾,较去年增长了62%。特色山地烟叶产业不断壮大,今年实现收购烤烟28.8万担,增加了6万担。此外,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到1万亩,较去年增加了1500亩,油茶、五倍子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发展油茶3.5万亩,改造五倍子林面积4.2万亩。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和农家乐发展到620家,新增20家,完成营业收入2.4亿元,较去年增长21.5%。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增长4.1%,四年来保持年均4.5%的增幅。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增长11.5%,继续保持年均11%以上的增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今年达到38%。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增加,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0家,7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6亿元。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产业品牌不断涌现,先后有91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有12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湖南名牌产品”、11个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三是农业安全不断加强。预警预报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应急预案和指挥体系逐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健全。四年来共治理病险水库143座次,兴修防洪大堤20.58公里,成功应对了多次重大洪涝灾害和严重旱情,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森林防火措施有力,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动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目标。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松材线虫、红火蚁等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加强,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
四是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四年努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铺开,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分离的农业服务体系,公益性服务体系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专合组织得到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农民专合组织保持年均100家的增长速度,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到421家,较“十一五”初增加了近3倍,发展合作社成员6.6万个。土地经营权加快流转,今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2万亩,总规模达到24万亩,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五是农村民本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教育事业有效推进,今年投资3273.5万元,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2所,四年累计建设了84所。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数达到120.55万人,参合率为95.5%,筹资总额达3.51亿元,全面启动了参合农民乡镇(社区)住院全报销制度,779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650元提高到1500元,月保障对象从2.2万人增加到7.98万人,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由650元提高到2400元,农村敬老院达到97所,集中供养率从13%提高到32%,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550户,项目数从2009年的1000户提高到今年的16950户。农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全市96个乡镇实现了都有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1646家,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乡镇联网62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5%。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持续加强,积极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工程,今年共开展农民教育培训12.5万人次,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万人,累计达到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开展了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和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清理工作,农村党风廉政_不懈,确保了农村和谐稳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
六是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造林绿化持续开展,今年完成人工造林8.03万亩,四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15万亩。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69.62%,继续居全省首位。水利部门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7平方公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确保了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加大了河道采砂整治力度,有效规范了河道采砂管理。农村垃圾和面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投入资金1600万元,新建、改建各类卫生厕所33.34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9.33%,创建省级卫生村16个,市级卫生村37个,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面对重重困难,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明确了“三农”工作发展思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制定了促进发展的具体措施。得益于广大干群奋发进取,积极探索,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较差,服务体系依然较弱,传统农业的比重依然很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等问题,都将是需要长期面对,积_,通过加快发展逐步解决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关系重大。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市多年发展情形看,我市“三农”工作既面临新的挑战又将迎来新的机遇。
一是国际形势给“三农”工作发起了新挑战。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对农产品出口影响仍然很大,制约在不断加强,发达国家将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强大的地位和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千方百计阻止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进入,同时也将千方百计将他们的农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不会自行拆除,强词夺理的保护性争端将愈演愈烈。我们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依靠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价格优势正逐渐消减。我们只能面对现实,争取一切有利时机,加速发展自己,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二是国内形势给“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经济运行下行趋势已基本见底,不再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7%左右的增幅。实践证明,农业的产业比重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下降,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农业的产业比重下降速度也就越快,追求gdp增速已不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实现在一定速度支撑下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农业生产资源将持续紧缩,农产品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资源要素配置将重新组合,农业与社会各业关联将更加紧密等新情况,都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对我们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党的为“三农”工作明确了新任务。农村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业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就需要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需要解决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增收的矛盾,解决好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多变的大市场的矛盾,解决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解决好农民持续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更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
四是我市“三农”工作迎来新机遇。国民经济处于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期,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经济扩张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今后的投资重点依然在“三农”领域,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还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张家界市作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必将增强旅游业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具体政策将全面出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将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另外,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城市和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都为我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综上所述,农业加快发展是大趋势,只要坚持正确路线不折腾,齐心协力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二次飞跃。
三、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及安排
2017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_,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按照“五化五建”工作要求,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发展“四个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改善农村民本民生,“再干新五年、再创新辉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目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万人。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度全面完成投入资金6.75亿元,开工建设1万处,完成治理病险水库4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6平方公里,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3处,解决16.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继续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思路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万亩,补充耕地2.2万亩。继续加强农村交通建设,五年内投入7.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500公里,农村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200个。继续实施农电网改造工程,完成150个未改村的农网改造,力争全市农网改造面达到91%以上。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完成农村沼气池3000口建设任务。抓好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流通网络覆盖面。
(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稳定粮食生产。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抓好粮油作物高产示范片创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6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四个农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发展蔬菜产业,加快反季节、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商品蔬菜种植比例。持续做强水果产业,抓好柑桔大果实蝇防控,改造提高柑桔产业,积极发展名特优水果,巩固发展优质水果基地。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集中发展连片茶叶基地,培育茶叶专业市场,打造“张家界茶”品牌。稳步发展健康养殖业,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大鲵养殖业,实现年内大鲵存池60万尾。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将新造林与油茶、茶叶、花卉苗木、五倍子产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着力打造优质烟叶品牌,确保完成28万担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各类特色农业观光园,加快推进交通干线特色农业观光带的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壮大省市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农户、专合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快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张家界”品牌,抓好“三品一标”认定、认证和监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突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抓好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工作,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全面完成土地二轮延包权证发放到户工作,积极探索征地补偿安置新模式,加快新的补偿标准的实施。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五项改革。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年内新增农民专合组织100家,新增会员5000户。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年内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四)突出改善农村民本民生,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加大农民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低保实施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大对困难户建设住房的扶持力度。加强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建设,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受益面。积极发展农村文体事业,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促进全面平衡发展。加大4个“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示范片的创建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建设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加快示范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推进镇村同治和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若干意见》文件和《张家界市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全面实施。继续推进“整村推进”建设扶贫工作,完善“部门包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贫困村面貌改变。
(六)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张家界。开展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完成营造林15.04万亩,抓好城区主干道、滨河路、张家界大道等6大城市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执法监督,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影响评估和论证,做好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打击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
(七)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构建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水文监测预报与调度,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站点和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手段建设,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责任,严格林区火源管理,严厉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努力控制森林火灾。抓好动植物防疫免疫,加快推进官方兽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建设,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完善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及运作机制,确保病虫害综合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松材线虫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与监控,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蔓延。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拓宽实施品种和范围。加快农业保险工作步伐,引导保险业大范围进入农业,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发展动力。加强农村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_,认证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三农工作者是农村中最为辛勤的一群人,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深知这份职业的意义和使命,也深感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在这段时间的从业经历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思考了许多问题,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关于坚持(200字)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坚持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在面对农村发展的曲折困难时,我们要以心存坚持的信念,不畏艰辛地奋斗。坚持就是力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定能够在改善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道路上取得胜利。我曾经历过无数个夜晚的加班加点,曾经面对过许多挑战和困扰,但正是坚持使我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三段:关于尊重(200字)
农村改革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更需要我们对农民的尊重和理解。在与农民接触中,我们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只有站稳农民的立场,才能真正做到与农民心连心,让他们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尊重农民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尊重农民的智慧、勤劳和支付,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四段:关于创新(200字)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适应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同时,我们也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段:关于责任(200字)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责任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把对于农民和农村发展的责任放在心上,时刻保持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要做到对农民负责,对农村发展负责,对社会责任负责。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够在三农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结论:三农工作者是农村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只有坚持、尊重、创新和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做到与农民心连心,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身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将始终保持初心,不忘使命,努力奋斗,为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期,在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大讨论热潮中,各地区和各级领导纷纷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讨三农工作的发展问题。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要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创新、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
第一段: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在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通过推广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如温室大棚、精准农业、农业机械等,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提高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
第二段: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是关键
通过深入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是关键。农业生产需要土地、水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支持。因此,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解决农民面临的土地、水源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地的保护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还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段: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农副业、农村旅游等方式,扩大农村经济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的监管和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确保农民获得合理的收入。
第四段: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在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加强农业发展,就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渠道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产业。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五段: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深入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保障,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村道路、供水系统、电力网络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文化与生活水平。只有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才能有效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三农工作大讨论,我们对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实施科技创新、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同时,还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只有以此为方向,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