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生物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
(一)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2课时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酸雨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一 ) 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 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 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 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 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 人口压力 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 的急剧增长?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
(第二课时)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 ,互相补充
(三)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 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 境问题严峻
1、 酸雨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三
2、 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数量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什么?
全班交流,对相关内容进行质疑、释疑。
1、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 通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源于什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统一性。
3、 使学生认识到良好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4、 在学生研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查阅、分析、团结协作及表达交流能力。体验学习的快感。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脂肪、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的旁边,并利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 常见的问题。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了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对肥胖、减肥形成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看法。
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
各小组根据教材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组间进行交流,对误差大的进行反思。
掌握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培育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水与无机盐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膳食纤维。
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结合当地富含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盐的食物种类,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积极、踊跃通过“医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入p25表1及p26表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掌握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及缺乏时的病症
激发学习兴趣。
小结
练习
小结有关内容
积极发言,回忆所学知识。
完成练习,
使知识得到巩固、反馈。
课堂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
生:肉、蛋、奶、白面……
生: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来自植物、肉、奶等来自动物。
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呢?
生: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猪肉等。
师:指导学生查阅表格。
师: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师: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课文,在书上划出来。也可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划出重点,举出例子,写在书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和完成讨论,并给予表扬。
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
师:食物中含有能量, 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请同学们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
生: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
生: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
生: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
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个能量多?
师:(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
生: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能否作出假设。如能,则各小组积极讨论,作出假设。
师:巡视、指导,纠错。
师:请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
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层铝箔。)
师: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的想象力。
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
生: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谭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
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的处理。
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说出实验结论。
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生: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生:有,如水……
题: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角在水中才能运送出动。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产,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以看病的方式,学习无机盐与维生素的知识)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赞美,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
生:(课前挑选了一名学生以角色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生:海白菜。
生: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生:(气氛活动,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积极。)
师:(注意引导学生做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填写表一和表二。
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
师: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生: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将它称为“和七类营养素”。
生:原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这么多,这么重要。
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
生:(回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
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毛病。
生:我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
师:只要大家有收获,我们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地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堂练习
1.有些人一生食素,但却并没得夜盲症,这是因为( )
a.因为植物性食物里有维生素a
b.因为其他维生素也能预防这种病
c.有些植物性食物内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
d.人体内可以自行产生维生素a
分析 此题考查维生素a的缺乏症及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一般来源于动物的肝脏,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维生素a,虽然胡萝卜、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不含维生素a,但是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是c。
2.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
a.脂肪 b.水 c.维生素 d.糖类
分析 此题是考查食物中的几种成分的主要作用,在食物中,脂肪和糖类都可以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但是它们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样,脂肪主要储存能量,而糖类才是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维生素虽然是有机物,但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不是有机物,也不能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本题正确的答案是d。
例3.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因此需要设,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实验结果应取多次实验的值。
分析 在科学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往往出现误差,误差并不是错误,误差越小越准确,但是在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使误差减小,要就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几次,如果重复的数据十分接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科学实验的数据结果应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正确答案:误差、重复组、平均。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四
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它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是学习根的`水分代谢的必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经了解,对于这些概念,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有过一定的接触,只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手段:观察、分析、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
2、成熟区的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的细胞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萝卜片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并撒上食盐。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水分产生,水分从何而来?"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萝卜细胞的细胞液中出来的,是因为撒入食盐造成的。)
4、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本实验中食盐遇到萝卜片上的水分后溶解,就成为食盐溶液。而溶液中含有食盐的多少即是溶液浓度的大小。
5、出示课本61页演示实验。(强调:实验中除一个烧杯中装有清水、另一个烧杯中装有盐水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一样)
6、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并用量筒测量烧杯中的溶液量。
7、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五
一、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切片、动画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图片、动画等,提高对比观察、分析思维、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观察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教学难点】
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内容要点】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分裂的概念
由一个细胞形成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
二、细胞分裂的特点
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三、细胞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
四、细胞分裂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繁殖
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细胞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回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出示人从一个受精卵到成人的图片及数据资料
提问:人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成人,细胞数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细胞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实现数目的增加? 回忆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回忆已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细胞分裂的概念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完善、总结细胞分裂的概念。 观察,概括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概括概念的能力。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也随细胞分裂而一分为二?
遗传物质会越分越少吗?
分裂前已经复制的遗传物质在分裂时是怎样分配的呢?
【提出探究问题】
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如何分配?
实验探究: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切片。
指导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切片,反馈观察结果。
动画资料分析: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
提问: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的意义。 思考,回答
思考大胆做出猜想。
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切片。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
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引发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思索有关遗传物质的分裂问题。
通过观察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细胞分裂的过程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及植物细胞分裂动画,描述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展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图片、动画,要求学生描述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引导学生比较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归纳细胞分裂的过程。 观察图片,结合动画描述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图片、动画描述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对比,描述 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细胞分裂的意义 提问: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意义。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意义。 思考,回答 通过讲授,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六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水污染、树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3—1,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13—1“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致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一、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
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
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
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
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54页图10—13 肺的结构示意图
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教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
生:尝试吞咽和呼吸。(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
生:爸爸妈妈不让大声谈笑,我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呛着了,
引起剧烈地咳嗽。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思考、讨论。
师生交流: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请大家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的“鼻”和“气管”部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的思考题,看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
生:(阅读。)
展示思考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3.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5.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6.根据以上问题,你认为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
7.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8.你知道哪些呼吸系统疾病?你认为应如何预防?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交流
(第二课时):
问:观察肺的结构图讨论: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什么?(生答: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没有肌肉呢?(生答:没有。)既然没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动地扩大?(生答:不能。)
出示:一只未吹的气球。
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师:请大家思考:外界气体到底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呢?动力是什么?
师: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胸廓(模型)(胸廓由胸骨、肋骨、脊柱的胸段、肋间肌和膈肌组成)。现在请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的肋骨上,深吸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深呼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结论:深吸气时肋骨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时,肋骨向里运动,胸廓缩小。
生:讨论,交流,表达
师生交流: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所以说,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肺通气。
师:如果要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用什么表示呢?
生:肺活量
实验探究:学生4人一组,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三)、学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想或触动?
(四)、自我评价 1、2、3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系统 (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而且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
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1、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册教材的开篇语——《生物的命名和分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简单、必要的生物分类是十分有用的,这也能够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更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也是本章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理解。
学情分析、设计思想:
本章内容以概念为主,不容易记忆和理解。因此选区大量资料作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对生物进行分类,也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解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知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能力目标:
通过对几种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归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命名和分类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解决方法: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难点: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解决方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媒体:
圆白菜的图片
超市地图
各种生物的图片
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命名
二名法=属名+种名
生物的分类
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亲缘关系
等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
高低
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导入
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生物的命名提问:想一想妈妈让你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你是怎么找到你想要买的商品的?思考回答演示超市地图讲述:超市里的工作员把商品都分类摆放了,便于我们快速的找到他们。让我们来试一试吧提问:请你快速地说出在超市的哪个部位找到这两件商品,为什么?思考回答讲述:尽管它们的名字很相似,但我们大家能很快找到它们的依据什么呢?我们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它们不属于一类,所以要从不同的归类中找。提问:可是要是没有这样生活常识的人在他去超市时怎么帮助他们呢?告诉他们在哪一类中找讲述: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给生物命名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个办法呢,现说是哪一种再说是什么。这种命名的方法就是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的“二名法”。根据“二名法”,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代表它的分类,第二部分为种名,代表它叫什么。而属名和种名都必须使用拉丁文斜体来表示。
我们看看书上第2页的例子,你总结一下生物的学名都有哪些要求。(属名首字母大写)生物的分类提问:我们现在知道了生物的学名是怎么来的了,那我有一个新的问题了——既然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和在一起组成的,那这个属,也就是他们的分类是怎么划分的呢?你觉得应该以什么为依据将生物划分成类呢?讨论演示各种生物的图片讲述:大家讲生物划分的时候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应该有生物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自然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瑞典科学家林奈由于在世界上首次创立生物命名系统,因而被誉为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阅读:请你阅读p5的“阅读”,请你说说:
林奈当时把生物界分为了几个部分?
在他划分的每个部分里又分出了哪些更细小的单位?
他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动物界和植物界
纲、目、属、种
人为分类,还不够精确和科学讲述:科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发现了林奈的分类还不够科学,于是科学家不断的`研究分析,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亲缘关系将他们做了更细致的划分。
我们现在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包括七个等级:最高的单位是界,其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重视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单位的级别越高包含的种就越多。
人为分类法:是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不考虑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沙生生物。或将植物分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等。
自然分类法: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生物界自然演化过程中生物彼此间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既符合生物系统发育的原则。这是因为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反映。所谓系统发育是指任何分类单位的起源,即进化的亲缘关系。
附录2:人科
分类简介:体毛退化,身体直立,手足分工,前肢解放出来成为劳动的器官,后肢支持身体和担任行走功能。大脑高度发达。人次分类地位上属于人科人属人种,全世界人类都属一种,即现代人。人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共同祖先是1—2千万年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森林古猿。人是由猿进化而来,但又本质上区别于一切动物:人类的手转变成为劳动器官,能制造工具,有语言,能进行逻辑性的思维和过着社会性的生活。
附录3:丹顶鹤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